如果把恐怖片笼统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欧美系的视觉型恐怖,主打死体、血腥牌;另一部分就是日韩系的心理恐怖型,大部分中国人大概都更偏向自己吓自己的心理恐怖型吧。
最近看的两部相当赞的恐怖片一部是台湾日本合作的诡丝,另一部就是这部比较偏的泰国恐怖片《Shutter》(鬼影)。
翻译成鬼影可能有点模糊了相片见鬼、每次按下快门都有恐怖之事发生的暗示,以能照到鬼的相片入手使这部片子既有传统鬼片的纯正味道,又带点小众和文艺,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不会觉得无趣。
最赞的应该在于悬念了。
开头男女主角驾车撞到了鬼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大俗套的“肇事走人被鬼缠”式剧情,但实际上肇事完全是因为别有原因,原因又追溯到多年以前,在被鬼报复的事情发端后,所有疑团一个一个展开,前面最早布下的疑点非常有节奏的被揭开,每次以为事情终于告一段落的时候才发现真正恐怖的才在后面。
无论是男主角的体重增加了、脖子疼,还是关于灵异照片的疑问,在真相揭出的一刻都让人大为惊讶,虽然其间不乏能猜到原因的线索铺陈,但到结局大白的时候都能持续感觉到完全不同于视觉系恐怖的心理惊怵。
包括纯粹以音效及画面营造恐怖氛围的部分都能把人吓个半死。
画面或剧情都能让恐怖片粉丝得到充分的满足。
虽然泰国恐怖片可能让习惯欧美、日韩恐怖片的人有一种文化上的抵触,但这部片子则非常容易看下去,至少也是从去年到现在我看过最棒的恐怖片之一。
看得我头皮发麻,有些镜头还不敢看看鬼片唯一学到的就是一定要做好人 ,好人才会有好报!
那个女鬼平时长得就像鬼,是丑版的杨恭如!
【开端:开车撞到人,经常发现鬼影。
】1.男主是一个摄影师,某天,和女友应酬完之后开车回家,在路上撞到了一个人。
女友想下车救人。
男主让他赶紧跑路。
(男主性格的伏笔:出了事不负责任。
) 2.从此之后,男主拍的照片就有各种奇怪的白影。
这些白影,在底片上就有。
3.女友良心受到谴责,我陪她去会现场看看。
发现警察说,根本没有交通事故发生。
4.我们去灵异杂志社进行调查,人家说世上并没有鬼。
我又被吓到了。
5.我时常感觉脖子酸痛。
体重也变重了。
(伏笔)去医院看也没有用。
【发展:基友开始死,我开始见鬼。
】 6.基友来找男主,说:“她来了,赶紧把照片毁了吧。
” 而后基友们相继跳楼自.杀。
(报复) 7.女友发现鬼影锁所在的位置,都是实验室,于是去了实验室,里面的女鬼指引她,找到了一个女鬼和男主的合照。
8.女友拿着照片质问男主,男主说女鬼是她大学时期女朋友,为人比较疯癫,自己要分手,她就自.残。
男主厕所,遇见鬼手。
还在车窗看见她。
9.男主去了她的老家。
发现妈妈不接受她的死亡,于是没有把她火化。
男主劝说让她火化了。
10.女鬼半夜又来找班主。
在追逐战之中,男主从楼上摔下去,受了伤。
【高潮:发现真相】 11.在照片一片连环的鬼影之中,女友发现那个女鬼在翻找书架。
女友看见裸.照,得知了真相: 原来是男主的基友轮.奸了女鬼,我到了现场之后,看见了受.辱的她。
我选择了基友,用摄影机拍下了她的裸.照,进行威胁。
女友得知真相之后,离开了男主。
12.男主用摄影机到处乱拍,想找到女鬼,却发现女鬼一直骑在自己的肩膀上。
(吓人点。
)13:结局:男主从楼上摔下去,进了精.神病院,女鬼一直缠着他。
看完《鬼影》,突然发现亚洲许多恐怖片不过是披着恐怖片外壳的警示教育片:既然法律不能惩罚对女性犯下滔天罪行的男性,那么就由拥有灵力的我亲自动手吧。
伽椰子就不用多说了,爱而不得也就算了,还因为丈夫的猜忌被斩杀在阁楼;贞子的命运则更加让人愤懑,被亲生父亲推到井中,多天以后才极度痛苦的死去;娜塔性格温柔,有些内向,没有朋友。
爱上渣男之后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柔情都给他,结果却被他的朋友凌辱,并且渣男竟然还助纣为虐。
即使这样,身化鬼影的她在最后依然选择和自己相爱的人一生都在一起。
(PS:也就是下图,抛开其它不说,我觉得还挺浪漫的)。
所以,和西方恐怖电影中平等的创死所有人(比如无名女尸,招魂,闪灵)来说,我觉得东方恐怖片的内核仍然是正向的,诠释了“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所以如果你想看恐怖片又觉得害怕的话,不妨把自己的视角带入到这些身世悲惨的小姐姐身上,我想你应该可以体会到手刃渣男的快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蒸汽电影”欢迎关注。
了解豆瓣评分机制的读者都知道,恐怖惊悚类的电影分都不高。
原因很简单,豆瓣评分又不是考试,看完电影随手一点而已,何必认真?
别的电影再难看再无聊也不会有什么生理不适,恐怖片可不一样了,画面太血腥,恶心的人吃不下饭,打个一星。
电影太吓人,看完了不敢去洗手间,打个一星。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超过及格线6分的恐怖电影都不会太差(昨天看了《危笑》,惨遭打脸)电影存在的年限越久,越符合这个规律。
还有个有意思的观点想跟读者探讨,什么是好的恐怖片?
如果一个好的恐怖片必须要有几个硬性标准,它是什么?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
首先故事要完整,不管是因果报应,还是邪教作乱,不能因为是怪力乱神就可以不把故事讲好。
其次,电影角色尽量不要反智。
比如家里闹鬼,就应当尽快去朋友家,或者报警,别傻乎乎的去看衣柜里的鬼究竟长什么样。
最后就是大大方方的给我们看鬼,不要给太多朦胧的场景,看得人难受。
(比如知名怪兽IP哥斯拉,一直被观众吐槽永远是晚上出现,观众看不真切,非常不满意。
)今天要讲的电影不仅满足了上述几个硬性标准,还在鬼的出场方式上复仇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它就是04年的泰国鬼片《鬼影》,它在我心中是泰国最好的恐怖片,而理由绝不仅仅是因为它吓人。
(本文尽量不放恐怖图片)
帅气的东跟女友一起参加聚会,散场后女友驾车撞到一位白衣少女,不知为何,东不许她报警,二人匆忙跑了。
次日,作为摄影师的东受邀在大学拍摄了很多毕业照片,但洗出来以后每张都有点问题,不是这里糊了就是那里看不清。
同时,因为逃逸心里各种不安的女友简则在家里的暗室(洗照片专用的房间)遇到了离奇的场景。
大白天的,简发现暗室的门被反锁,怎么也打不开,突然门把手一阵强烈的抖动,门自己开了。
简以为东在里面,进去以后发现没人,但水龙头是开着的。
关了水龙头以后门又自己关上了,简当然想走,可惜门无法打开。
与此同时,水槽里冒出无数的黑发,一双苍白的手伸了出来。
还好只是一个午休时的噩梦,简平安无事。
晚上东回到家给简看了那些照片,简在其中一张里看到鬼脸,这脸像是被她们撞到的女孩,两人都有点后怕。
第二天她们来到寺庙烧了些纸钱,求个安慰,也去交通局确认了最近的车祸案件里没有这个女孩,东安慰简,也许她被人救了,不要太有心理负担。
东继续研究这些照片,那个鬼脸突然看向她,东被吓了一跳,好在只是幻觉,东立刻带上照片去了专业洗照片的店铺跟老板聊了起来。
老板最后只输出了一个结论,你被恶鬼缠身了。
简听说是恶鬼,决定去知名恐怖杂志社找老板聊聊,路上东说上次车祸之后自己脖子一直不舒服,找这些骗子聊估计也没啥用。
虽是这么说,但还是来了。
社长说自己杂志上的闹鬼照片大部分都是假的,但如果是拍立得(一种相机,拍照以后立即吐出照片)的照片那就是真的,因为那个很难做假。
还讲了一个理论,如果你看到鬼了,那一定是干了坏事,害死了谁,它变作鬼来找你。
其实跟我们中国的俗语,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是一样的。
闹鬼归闹鬼,生活还得继续,这天东正在给客户拍婚纱照,突然跳闸,忽明忽暗间,那个被撞死的女孩坐在沙发上,幽怨的看着他,老样子,电路正常以后,她就不见了。
东的脖子越来越痛,他去医院拍了X光,也没检查出什么来。
他去找朋友A聊聊,结果A反而先说自己快要死了,果然没多久A就自杀了,A的女朋友找到他,他才知道聚会的几个朋友全都自杀了。
简通过照片上的模糊处发现了一个教室,深入追查下去找到这个被撞的女孩,她叫娜塔,已经失联很久。
她原来是东的女朋友,因为性格孤僻,没人跟她说话,跟东在一起后,非常爱他。
但懦弱的东有一帮狐朋狗友,他们欺辱了娜塔,还让东拍照记录。
娜塔自杀后一个一个开始复仇,现在终于轮到了东。
东想起了杂志社老板说的话,用拍立得把家里拍了个遍,最后终于拍到了她,她坐在自己的脖子上,像过去相爱时那样。
东吓坏了,从窗户跳了出去,脑袋摔傻了,在疯人院里度过余生,陪着他的,还有娜塔。
众所周知,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因此他们的很多电影也都讲究报应轮回。
似乎恐怖电影除了吓得人心惊胆战之外,还能起到社会教育的作用。
不过现实就很有意思了,由于泰国枪支管理不严格,所以凶杀率在东南亚排第三,枪杀率则处于整个亚洲第三,恶鬼似乎更怕恶人?
回到电影本身,不管是相机拍到鬼,还是水槽里冒出头发,再或者是鬼在天花板上爬行。
似乎都是恐怖片里司空见惯的套路,没什么特别的。
我不了解这些是谁在哪部电影里第一个用,但用得最好的一定是这部。
截止到发稿,《鬼影》的分数高达7.7,有11万多人评价。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恐怖电影,还没有看过泰国电影,我都推荐你看看这部,一定不会失望。
一直喜欢恐怖片,倒不是多么害怕。
因为总感觉每一个亡灵都是有一个故事的载体,他们只是借由某种媒介在讲故事。
比如很久之前的乡村老尸,比如蔷花红莲,比如第六感。
最近没怎么看这类型的片子,总感觉,不管是日韩玩心理的还是欧美玩视觉的,都没有感人的味道了。
看了鬼影之后,竟有那么一丝惊喜。
少了几分日前为追求效果的变态,多了几分因果报应的佛学。
佛说彼岸,无生无死,无若无悲,无欲无求。
而有种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生于弱水彼岸,无茎无叶,绚烂绯红,便是彼岸花。
曼珠沙华,花开彼岸时,花开无叶,叶生无花,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
其实娜塔只是个简单的孤僻的孩子,她没有安全感,她只是,爱错了人。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相对的,但是在爱情里却是绝对的,所谓的完美就是你爱上了东施,于是觉得她效颦也很可爱。
遇见一个对的人,种子会结出玫瑰,雨点会变成咖啡。
但是,在这种绝对里,最可悲的就是一个人,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进去,而另一个人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一下或是拒绝一下。
人的世界里,绝无仅有的便是单恋,你永远不会看见有一只猫,默默地喜欢着另一只猫。
于是,在这种不合理的关系中,娜塔把自己放在感情的悬崖上,不肯退缩,以至于如蝴蝶般坠落,还是锁着自以为是的爱情。
温暖是奢侈的东西,奢侈到需要很深的寒冷和疼痛才能体现。
一如娜塔草地上仰望天空的明亮笑容变成了暗室里自残的歇斯底里。
她问上帝,怎么才可以对悲伤的事情一边笑一边忘记。
上帝说,把自己弄疯掉。
她不想疯,于是选择在喧嚣的人世陨落,选一种安静而又纠缠的方式,继续她痴颠的爱情。
她觉得近乎被宠溺地骑在东的脖子上,就像一朵小花,立在墙角,攀住一根树的根。
在秋雨中眺望一座城,城墙上的誓言已经模糊不清。
一个没有方向感,安全感的人在发现连自己引以为傲的直觉都是错的的时候,会沉默。
爱与不爱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事情,幸福是自己坚持的幻觉。
可是,有这样,一种人,心甘情愿,把幻觉继续到底。
向日葵不够热烈,高于三十度的温度会让人掉眼泪。
当娜塔受到伤害,比如在电梯里被人调戏,比如被那些醉酒的男人撕扯,比如高声喊着救我的时候,她爱的人的无动于衷足以让她死得更快。
整篇影评,我很少提到,东的同学汤之类的,也极少提到他的现任女友珍之类的。
因为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只讲述了一个故事,就是可怜的娜塔,爱上了东,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
像珍这样的角色,也许会有好多,心疼别人,心疼自己却不会令人心疼。
而娜塔,只有一个。
划破手腕的瞬间也许没有那么痛,但是血一点点流逝的时候却足以把一个人的恐惧,在孤立无援里叠加到无法言喻。
想哭的时候没有眼泪,想寄托的时候没有信仰是最可悲的。
爱情是娜塔全部的信仰。
这样的偏执的爱着一个人,错了吗?
你知道第十九层地狱是什么吗?
如果东知道,也许就不会下地狱了。
一个爱得不够。
一个爱得太深。
对他来说,这也许只是场过家家,是他找到理想伴侣之前的消遣。
对她来说,这段情却成了她的全部,可惜所托非人。
被伤之后,她怨过恨过,最后还是舍不得,放不开。
所以她决定,与他同行一辈子,直到死神再次将他们分开。
目前为止看过很多部恐怖片。
比起美国电影满是血腥暴力,日本电影纯吓人,韩国电影拍到最后把自己都绕进去了,我还是更偏爱泰国的片子。
故事完整,逻辑上没有大纰漏。
而且重要的是,有因必有果。
P.S.谁知道后半部火化一幕的那段纯音乐叫什么名字?
对能提供线索的朋友感激不尽。
万圣节刚过,略过各种趴体上鬼叫连连,我担心论文,就只去了long pond步道走了走,心里还惦记着论文和火锅。。。
舍友推荐了一部鬼片《鬼影》,泰国的,晚上我们一起在living room的沙发上看,她重温,我也暂时放下心里的那些纠结,投入到鬼片中去。
想到论文要写ghost legend, 就觉得这东东也许可以激发我的灵感,就少了些许负罪感。
鬼片是我一直很喜欢的type,是因为鬼片在吓人的前提下,体现的是社会现实。
很多鬼片或鬼故事其实是在教活人怎么活,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在里面。
最常见的,莫过于报复型鬼故事了。
我对泰国的鬼片没有太多研究,舍友看过大量。
我一直觉得泰国鬼片就是降头,感觉肤浅血腥,不如韩日,但是《鬼影》转变了我的想法。
这部片子是2006年的,比较早了,看完了后,我突然觉得很悲伤。
确实是悲伤,特别是那句台词:鬼魂会一直跟随挚爱的人,舍不得离去。。。
若是大家不介意我从社会学女性学和角度深层分析的话,我倒觉得此片背后的东西很多,并让人感到悲伤。
因为它并不是单纯的报复型鬼故事,娜塔最后还是没有解脱,所以它体现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不够准确的,带有一定误导性。
让我先来描述一下故事原委:男主和女主是男女朋友,在某晚出了车祸,以为自己碰死了人,然后肇事逃逸。
男主是个摄影师,他发现他拍的照片里都有影子。
这种现象在国外叫做spirit photograph,世界各地都很常见。
我对这个主题也比较感兴趣,不过最终选了另一个母题的鬼故事。
最开始他们以为是被撞死的人的鬼魂,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并没有伤亡或事故报告。
随着剧情发展,女主角开始探寻事情的原委。
女鬼有意引导她,她发现女鬼是和男主认识的,男主说他们曾经是学校里的同学,地下情人。
其实我一直理解不了为什么是地下情人?
因为这个女孩娜塔看起来很内向偏激,所以“高富帅”男主不愿意承认?
但是娜塔真的很爱男主,男主渴望一台佳能的单反,娜塔就记住了然后送给他。
但是之后的剧情大家应该都猜得到,男主厌倦了女孩,提出分手。。。
千年不变的社会现实和套路。
偏激的娜塔甚至通过割腕来挽回感情。
从现在来看,即使娜塔具备了做为女鬼骚扰男主的心理阴暗条件,但在普通人眼里似乎男主的移情别恋并不至于此。
当然,这只是男主告诉女主的故事而已。
如果这个鬼片止于此,其实就没什么意思了。
更精彩的在后面。
男主和女主开始去娜塔家调查娜塔离开曼谷的理由。
娜塔的母亲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而当他们看到娜塔母亲嘴里所谓的“她在睡觉”原来是用药水将她的尸体做成了干尸而放在被子里时,觉得可能是这种方式使娜塔的灵魂得不到安息,因而提议做法事将她正式下葬和火化。
与此同时,男主的几个朋友都自杀身亡。
随着尸体的火化,似乎一切都渐入佳境。
但是女主终于还是在娜塔的提示下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当年,男主急于摆脱娜塔,他的朋友们拍着胸脯向他保证他们可以搞定。
然后他们就把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娜塔堵住,进行强奸。
正在此时男主出现,带着娜塔送他的相机。
这个地方的逻辑稍微有一点薄弱。
男主的朋友们看到了他,马上让他拍照,说拍了照她就不会告发他们了,相当于威胁受害者。
朋友来了一句:“你在等什么?
我们是哥们啊!!!
”然后男主就歪着头不忍直视并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在地上被强奸了的娜塔的照片,娜塔也由悲惨呼救“X,救我”变成了极度怨恨的表情。
最后知道真相的女主眼泪掉下来,当然要跟男主分手。
男主在屋子里吼,你在哪?
你出来!
她走了。。。
然后用拍立得照娜塔的鬼影。
他一直没有发现立即成像的照片中有什么异样,直到他把拍立得扔向远处的地板,拍立得自动拍出来一张照片——这是全片的经典之处,也是我的舍友津津乐道的地方。
男主看到照片后就从楼上跳了下去——原来娜塔一直骑在他的脖子上,所以他才照不到她,他才明白为什么他的脖子越疼越厉害,以及为什么他称体重时会有120公斤……我想分析的几点如下:1.为什么男性强奸女性后会使用拍裸照来威胁女性以逃脱罪行???
拍照这件事不完全是证据吗?
确凿的证据,比什么精液啊dna靠谱多了,一张照片解释全部。
可是罪犯居然让男主通过用照相来使受害者闭嘴。。。
这是多么深重的文化积垢啊?
如果女性都不会认为自己强奸受害是羞耻的,如果她们都敢于去报案敢于抗争自己的权利,男性怎么可能通过这么傻逼的办法脱罪?!
这是一种积习已久的社会心理,男性强权,是十分有趣的地方。
男性认为女性耻于或是不敢将自己受辱的过程公之于众,所以她们会忍气吞声,从而加重了男性的为所欲为。
而社会环境则成为了帮凶。
如果社会不会歧视或是带有色眼镜看待受过辱的女性,如果社会是通过一种正常的鼓励的情绪来支持女性,女性怎么可能会隐瞒凶手?!
而又是谁助长了罪犯的嚣张气焰呢?
2. 女性是破鞋,玩过即可;兄弟是手足,更为重要。
这在东方社会可能更为明显。
男主可以为了自己的朋友不在乎曾经是自己女人的心情,帮助所谓“兄弟”而置最爱他者不顾,实在是将现代男性的心理刻画地淋漓至尽!
男性看到这里,应该反思一下吗?
我并不是说所有的男人都会无视自己的女人被自己的朋友侵犯,我是想说,为什么男性会如此看重看起来并不那么重要的“哥们”?!
因为像娜塔那么爱男主,她可以为男主去死这毫无疑问,他的朋友们会吗?
当然是不会。
但事实上,社会学的分析是不能通过简单感性的表象来呈现的。
事实上,男性之间的感情更明显是建立在社会关系之上的,说白了就是人脉。
女人充其量不过是泄欲或消遣的工具,没有社会地位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没有助益。
而兄弟不一样,兄弟可以发达,互相帮衬,这都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女人没有会怎样?
有钱了女人不是一大把一大把的自动投怀送抱?
所以,在男性心中女性本身就不占重要位置,这与他们的社会属性一脉相承。
就像在民俗学类型的课程上martin说的一样,叙事民歌里,女性因爱为男性去死的几率完全秒杀男性为女性去死的可能性。
男性不会为女性去死。
Martin是我们的教授。
3. 娜塔为什么没有选择自我救赎?
这是我最感觉悲伤的一点。
因为先前看的她的各种报复行为,让人觉得愤懑在胸亦能够通过她的报复解决一点,看到最后才发现,她的报复居然是给自己套的牢笼。
所以这部片子,除了警醒男性不要随意玩弄女性感情之外,没有更深的社会内涵,很可惜。
原因是这样的,看到最后你会发现,男主被救回来了,也疯了,在疯人院里脖子越来越弯——因为娜塔一直坐在上面——他们以这种方式达到的情感的交融和“厮守”。
可是为什么?
为什么娜塔不自我救赎,却如剧中幽灵相片的制作人所言:“有时候,鬼魂是不愿意离开它所挚爱的人的”。。。
我才恍然大悟,还是“爱”。
都这样了,她还是爱男主,就如男主在用拍立得寻找她的鬼魂时喊的一样:“我以为你一直都爱着我,直到你死”。。。
是的,她直到她死后还依然爱着他,所以会一直缠着他,让他看到她一直坐在他脖子上而精神崩溃。
而她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惩罚了施暴者的同时让女主离开男主——这才是她的最终目的,她要和男主独处,她不允许别的女人出现在他们中,所以她用曝光如此凶残隐情的方法赶走了女主角。。。
她居然还是因为爱而做的这一切,却不是因为恨,这是我觉得最为可悲的地方!
为什么男人都那样了,鬼魂娜塔还是在爱他?
甚至不惜通过使他变成神经病这样的方式来“厮守”?
我相信为什么男主之前的生活很正常,和珍相恋后这一切才接踵发生就是因为珍成为娜塔不能容忍的角色。
编剧的设置是有深意在里面的。
女性应该反思的是,有些人我们该不该爱,该怎么爱?
如果一个男人他没有担当,甚至包庇自己的兄弟去伤害你,你还纵容,还不放手解脱,那真的是无可救药,只能像娜塔一样一直萦绕下去了。
影片的故事只是极端,社会现实是,如果你男朋友因为他的兄弟惹你生气了,是因为看轻了你的话,你也可以看轻他。
因为男女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永远不要做兄弟之后的第二。
如果社会现实是我们不得不,那我们宁愿选择独自生活。
因为,我们从来不是谁的附庸,我们全心对你的同时,若你还有n多心,那对不起了。
我们不是娜塔不会那么傻,你们尽可以去和你们的哥们儿搞基去吧!
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恐怖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半年后的现在,想起来最后的结局还会打冷战.这就是是所谓的心理恐怖.不是美国血腥电影制造的视觉冲击所能比得. 让恐怖留在心里,这部电影做到的相当高的程度.亚洲的恐怖电影算是追求心理恐怖,比欧美的电影强很多(虽然后来美国仿照他们理解的心理恐怖拍出了电铃惊魂,但是说实话,真的一点不成功.不光是他们始终不能接受"鬼不是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他们只是照猫画虎的拍了"心理恐怖"电影的表相,而没有真正理解,到底什么能触动人的恐怖神经.)但是亚洲的电影也分不同.现是日本的,算是大哥了,但是看过类似咒怨,午夜凶铃之类的经典后不难发现,日本的恐怖电影铺垫太过冗长.真正的恐怖瞬间其实很少. 他们大多不屑于过程的恐怖,就是说,前边就算你感到气氛再可怕,也不会发生任何事情.不到最后,真正恐怖的鬼是不会出现的.所以看日本电影,一定要有熬到最后的耐心.然后是韩国的,其实我都不太想提,在韩国电影里,恐怖的成分不多,顶多营造点气氛,真正向咒怨里的鬼爬和午夜凶铃里的电视这样的超经典镜头基本没有.没有新意,而且鬼的感情都十分丰富,一不留神就发展成人鬼情未了了. 还有中国大陆的恐怖电影...这个...就更不能说了..其实这种电影很适合在电影院里看的,因为配合这强大的音效和视觉效果,国产电影特有的一惊一乍还是挺有效果的。
但是这种电影就跟欧美的血腥片一样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然后说这部鬼影。
鬼影与众不同,它属于那种从头恐怖到尾的恐怖片。
从开始的铺垫,很快的营造了恐怖气氛,这是间接恐怖。
然后就接上日本恐怖电影中的高潮——来自鬼的直接恐怖。
不论是床上的鬼,楼道间的,墙外顺水管而下的,都十分有震撼力就是这时,当看惯日本片的我们认为高潮已过的时候,它才向我们展示真正的恐怖——心理恐怖。
当影片最后揭开一切悬念的时候,没有面目狰狞,没有尖声惊叫,没有生死时速,只有一张飘落的相片,以及一连串的回放。
让你从心里发冷的恐怖恐怖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了。
http://musescalliope.blogspot.com/
1998年,日本电影凭借着《午夜凶铃》席卷东亚恐怖电影市场,这部电影的特殊之处不仅仅是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恐怖电影范式,更重要的意义是,《午夜凶铃》诞生于东南亚经济危机全面爆发时期,电影暗含着一种绝望的态度。
而泰国恐怖电影在此期间鲜有亮眼之作,直到2004年《恶魔的艺术》和《鬼影》问世。
这两部电影的共同之处就是都体现出了“因果轮回”这样一个观念。
将这一观念放在泰国恐怖电影传统中来考察会发现,“因果轮回”其实是泰国恐怖电影的创作母题。
《鬼影》之后的恐怖电影大都基于“轮回”这样的创作理念,并将泰国浓厚的佛教文化根植于电影之中。
泰国恐怖电影和日韩恐怖电影最大的不同就是,泰国恐怖电影不会任由其恐怖氛围肆意蔓延,而是讲究人行为的报偿。
恐怖电影在泰国整个电影产业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恐怖电影母题的一种构建。
“古老传说、复仇的女性鬼魂 、古老信仰 、黑魔法与中邪 (鬼魂附体) 、爱的毒药。
”这五大主题相互渗透,彼此影响,在叙事层面达到某种和谐统一。
拍摄于2004年的《鬼影》,至今在豆瓣上保持着7.7分,很多影迷都对这部电影赞许有加。
《鬼影》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而不得,因爱生恨的故事。
其中包含着阴谋、残忍、懦弱,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见的不是一段感情的消亡,而是一个灵魂的陨落。
一个被排斥在主流边缘并且有些自闭的女大学生和一个学校里喜欢摄影的男生相爱了,这段爱情并没有被公之于众,恰如一段见不得人的“偷情”。
白天,男生和其他人一样排斥、欺负这个女生,夜晚,他们相拥而眠。
对男生来说,这段感情更像是一种经历,对女生来说,却是“救命良药”。
男生厌倦了这段感情之后,朋友表示帮他处理掉这段感情。
于是,悲剧发生了。
他们对女生施暴,并拍下了照片以示威胁。
然后,女生回到了家乡,最后因为滥用药物在医院自杀。
这是结束,也是开始。
从《鬼影》的故事上来看,“因果轮回”依然是其内核,电影中的“轮回”包含了复仇鬼魂和爱的毒药两大主题,并引入了东方的哲学思考。
在这部电影,我们依然需要关注到人性中恶的那一部分,而且,我认为,所有的恐怖电影其根源都是因为人的作恶。
而《鬼影》让人称赞的是,电影把“轮回”这一抽象概念做的非常饱满,并且没有以此为噱头,而是将之融于电影叙事之中,呈现出了一种非常本土化的气质。
并且在表现“恶”时,导演用了具体的行为,给出了足够的理由为后来的故事做铺垫。
电影中有很多细节做的非常到位,比如男生经常脖子疼、体重莫名增加身材却没有变化、男生突然坠楼等等,这都是因为那个女孩在他身边。
当男生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后,早已成为鬼魂的女生似乎真的得到了这个男生。
如果说电影是一场梦,那么恐怖片就是一场噩梦。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噩梦是内心邪念的投射。
当噩梦进入现实,悲剧就会出现。
《鬼影》是一部恐怖电影,也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怨念构成了电影中爱情故事的基础,也成为女生久久不愿离开人间的原因。
或许有些影迷会将女生的行为理解为报复,而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渴望。
换言之,即便女主变成了鬼魂,她依然渴望得到爱,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南笙变成和她一样的人。
“你们知道吗?
有时候,鬼魂会舍不得他们的挚爱。
”“一个死去的人,要回到生前的世界,不是为了传递讯息,又是为了什么?
”看完《鬼影》之后,忽然明白,其实在恐怖电影中,最恐怖的并不是导演呈现出来的东西,而是导演没有呈现出来的那一部分,比如人性中的恶。
难得在办公室看恐怖片。结局真的不错
看的时候基本上都能猜到接下去将要发生的剧情。
就是因为看了好评才看的 也不过如此 挺一般的俗套的剧情
每次看恐怖片,都会预设恐怖出现的地方。当猜中了就不可怕了。看到最后我发现,可怕的不是女鬼,而是渣男~
130公斤,我还试了试骑在别人肩膀上的感觉,我们是40+64kg的重量
娜塔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个无辜的女人,她引领着珍一步步找到真相离开强奸犯,复仇的对象自始至终只有当年的加害者,而她开始复仇的契机是当年的始作俑者结婚了。我从未见过如此清醒明确girls help girls的女鬼,尊敬不已。
别总整那音乐吓人!大哥生命力真顽强 摔两次都不死!
无比催眠。
如果这都不算爱。
第一部泰国片
当初一直被吹捧 其实真的没那么恐怖啊,,,反观泰国鬼片 还是下蛊之类的比较可怕
做了坏事,我就让你生不如死。我会不停的折磨你,折磨你……
相机鬼影,暗房,水中长发......虽有几处新意,还是仅此而已。
逃不掉呀逃不掉~~
剧情简单。幸好有创意。
一般般
爱情片。它教我们有时不放手就酿成悲剧。
知道了结局再看 的确很没意思的说
一个爱得太深,而一个还爱得不够。偏偏她还那么倒霉的爱上一个如此懦弱不敢担当的男人。
其实我还是不喜欢看恐怖片 这片子教导我们不要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