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伊桑·霍克,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亚,巴巴克·卡里米,克里斯蒂娜·基里亚克,杜尼亚·西乔夫,菲尔·尼尔森,安娜·费拉拉,萨尔瓦多·罗科,Valeria Correale,Mahmut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年份:2021
简介:讲述美国士兵JJ驻扎在罗马,被围困、封锁,处于战争状态。当梵蒂冈被炸后,他开始寻找一个威胁到整个世界生命的未知敌人,并与其斗争。详细 >
社会本来就是善与恶的矛盾结合体。参考影片《兄弟2009》
解构影像与生活之间关系的essay films,疫情早已方方面面改变了整个世界,口罩隔阂、消毒隔离、屏幕...影像数字化(1和0)一方面成了人们必需品(疫情各种线上屏幕对谈),一方面成了沉溺品
#HoFIFF2021#
保存有空无聊
由0→1再→0的过程, 更像是被全盘打乱的科幻作品,或是数字思维对影像的异化与重构,空洞的文本构造与大量的镜头隐喻,但依然能感受到费拉拉的表达欲,错位的情绪爆发,冰冷的战争冲突,直到梦境的出现,才结束了这永无止境的现实与罪恶。结尾第四面墙的设置也挺有意思,但也是终究是无法被说服的观众之一。
意识流战争片,抽象却真实的处境让人不寒而栗,但观众还是希望知道发生了什么
属于那种看完没懂还没法说的电影。
目前观影水平,还欣赏不来
隔绝、记录、控制、消灭,疫情期间的封锁经验正类似于战争之际,于是口罩、测温仪、摄像机也成为军事装备的一部分,测温仪-枪与摄影机-枪,正是突然暴力转化成为日常仪式完成的结果。救赎、对于信仰的重拾和为信仰而为的抗争、对于此时此刻混乱的压制,背叛、死亡、求生,“一千年以来不断发生”“什么时候?现在。”这种抗争与暴力永远是现在进行时的,是永无停息彼此拉扯。哥哥与弟弟,正是未来与过去,作为未来的信使来到当下传递未来的/永恒的信息,来到当下祭献自己的死亡并成全未来。另一个方面,疫情封锁后的人类感知便向虚拟出发,对影像的接触多于对真实的接触——街道空无人烟,屏幕充斥人像——在这样的虚拟背后,真实与真相又潜藏在何处,人们又如何重新发现现实的维度,亦或者,我们从来盲目挣扎于黑夜之中,而黎明,会来:不为我们而来
伊桑霍克片尾的阐述几乎已经把我能想到的都道明了,一系列粗糙的影像,夹杂着在疫情之下的元素提取,在都陷入难以理解的混沌之后,就寻不得真假了。
【3/10】格调有,感觉有,但说到故事跟剧作,我感觉我看了个寂寞。话说回来,把主演的背书片段直接放进影片前后,我还是第一次见,Ehtan Hawke坦言看不懂剧本,很实诚,毕竟最后的那番话听起来就是纯扯淡。
1/5,WTF?不知所云,一个半小时不到都能如此煎熬~伊桑霍克首尾两端在干嘛?
画面太暗
不知道讲得啥,和伊桑霍克一样,看不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需要最后的讲解大概懂了
这片儿唯一的特点就是光线昏暗,导演一定是个很环保的人。
太抽象了,无法进入和理解
费拉拉拉垮。。。
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标志着后疫情电影的开始(说这是戈达尔拍的我也信)。
有多少老导演有这种有零星想法就操起机器拍,依靠直觉,忽视数码瑕疵,整完再剪辑组织的勇气?
想表达什么恕我还不太理解…… 能看出为了突出自己后疫情的属性,对口罩消毒液额温枪等意象做了比较表面的强调。不过还是需要更多这样的电影出现,两年已经过去,我们“必须直视着它,然后找到新的叙述方式”,期盼更多更好的叙述方式被拍出来。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社会本来就是善与恶的矛盾结合体。参考影片《兄弟2009》
解构影像与生活之间关系的essay films,疫情早已方方面面改变了整个世界,口罩隔阂、消毒隔离、屏幕...影像数字化(1和0)一方面成了人们必需品(疫情各种线上屏幕对谈),一方面成了沉溺品
#HoFIFF2021#
保存有空无聊
由0→1再→0的过程, 更像是被全盘打乱的科幻作品,或是数字思维对影像的异化与重构,空洞的文本构造与大量的镜头隐喻,但依然能感受到费拉拉的表达欲,错位的情绪爆发,冰冷的战争冲突,直到梦境的出现,才结束了这永无止境的现实与罪恶。结尾第四面墙的设置也挺有意思,但也是终究是无法被说服的观众之一。
意识流战争片,抽象却真实的处境让人不寒而栗,但观众还是希望知道发生了什么
属于那种看完没懂还没法说的电影。
目前观影水平,还欣赏不来
隔绝、记录、控制、消灭,疫情期间的封锁经验正类似于战争之际,于是口罩、测温仪、摄像机也成为军事装备的一部分,测温仪-枪与摄影机-枪,正是突然暴力转化成为日常仪式完成的结果。救赎、对于信仰的重拾和为信仰而为的抗争、对于此时此刻混乱的压制,背叛、死亡、求生,“一千年以来不断发生”“什么时候?现在。”这种抗争与暴力永远是现在进行时的,是永无停息彼此拉扯。哥哥与弟弟,正是未来与过去,作为未来的信使来到当下传递未来的/永恒的信息,来到当下祭献自己的死亡并成全未来。另一个方面,疫情封锁后的人类感知便向虚拟出发,对影像的接触多于对真实的接触——街道空无人烟,屏幕充斥人像——在这样的虚拟背后,真实与真相又潜藏在何处,人们又如何重新发现现实的维度,亦或者,我们从来盲目挣扎于黑夜之中,而黎明,会来:不为我们而来
伊桑霍克片尾的阐述几乎已经把我能想到的都道明了,一系列粗糙的影像,夹杂着在疫情之下的元素提取,在都陷入难以理解的混沌之后,就寻不得真假了。
【3/10】格调有,感觉有,但说到故事跟剧作,我感觉我看了个寂寞。话说回来,把主演的背书片段直接放进影片前后,我还是第一次见,Ehtan Hawke坦言看不懂剧本,很实诚,毕竟最后的那番话听起来就是纯扯淡。
1/5,WTF?不知所云,一个半小时不到都能如此煎熬~伊桑霍克首尾两端在干嘛?
画面太暗
不知道讲得啥,和伊桑霍克一样,看不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需要最后的讲解大概懂了
这片儿唯一的特点就是光线昏暗,导演一定是个很环保的人。
太抽象了,无法进入和理解
费拉拉拉垮。。。
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标志着后疫情电影的开始(说这是戈达尔拍的我也信)。
有多少老导演有这种有零星想法就操起机器拍,依靠直觉,忽视数码瑕疵,整完再剪辑组织的勇气?
想表达什么恕我还不太理解…… 能看出为了突出自己后疫情的属性,对口罩消毒液额温枪等意象做了比较表面的强调。不过还是需要更多这样的电影出现,两年已经过去,我们“必须直视着它,然后找到新的叙述方式”,期盼更多更好的叙述方式被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