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橡树酒馆
The Old Oak,老橡树,让我们酒在一起(港)
导演:肯·洛奇
主演:戴夫·特纳,厄布拉·玛丽,克莱尔·罗德格森,特雷弗·福克斯,克里斯·麦克格莱德,科尔·泰特,乔丹·路易斯,克里斯茜·罗宾逊,克里斯·戈兹,简·帕特森,亚瑟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比利时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3
简介:英格兰东北部煤矿工业区的小村庄里,汤米·乔·巴兰坦经营的老橡树酒馆是村里的最后一家酒馆。一天,一辆满载难民的大巴车驶入村庄,这些难民即将在村里安家。即便自己收入微薄,巴兰坦还是热心帮助难民女孩亚拉,两人之间发展出了坚固的友谊,村民也在两人的感召下逐渐放下成见,走向团结。详细 >
1.5 / 满口说着希望与相信,但这次肯洛奇要我们相信什么?是稀烂的人物对话还是偷懒的剪辑?甚至连一点构建人物关系的热情都看不到。拿到中小学作宣传放映都会觉得很勉强……
6/10
太平淡了 昏昏欲睡
2.5 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太疲软了,大部分剧情我都想问“为什么”和“然后呢”,最后结尾更是回想起来除了迷惑还是迷惑
看了一下友邻的短评,我和大家的感受还是比较一致的:不能把严肃尖锐事态的柔化和避而不谈当作一种所谓的温柔,这本身已经脱离了现实主义电影的初衷。当我看到想要传达的观点是通过大段“坐而论道”的做作台词表达出来的,我就觉得大事不妙了。这么多年了肯洛奇能做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都有数,无论题材我期待的是一把裹着天鹅绒的尖刀,这一部有些让我失望了。
好长的自我感动(yy ,人物刻板得跟从新闻照片抠下来一样,什么圣母难民和英国球迷,台词仿佛在开新闻发布会,最后还真的给整了个叙利亚锦旗,很合适(白眼),战争和移民很严肃,但抱歉实在无法尊重这部浅薄的电影,希望不是嘴炮与和解,肯洛奇至少看看去年的RMN学一下
7.8分,肯洛奇一向关注弱势群体,在《我是布莱克》看到了弱势老人的艰难处境,而此部将弱势群体朝向了难民,一度让人感叹的是肯洛奇不仅仅体恤难民,甚至开始关心小镇本地人的境况,将难民与本地人置入酒馆的空间之内,包容之心更加深层与宽广。开局用相片作为媒介,展现难民与本地人的冲突实在是一大亮点。
“我想如果能游个三英里,我大概会淹死在父亲矿难的正上方”“教堂不属于教会,属于建造他的工人们”酒馆不属于老板,属于城镇居民基督教唱诗班让阿拉伯人流下眼泪,不因虚假的神圣,而是情感的共鸣;英国开酒馆的中年人帮难民修相机,不是因为她年轻貌美,是因为墙上有城镇荣耀时刻的照片记录;狗和父亲都被悼念,是因为设身处地的共情,不仅是一茶一饭的相遇“把罪过怪在后来者身上更容易对吧”到底是肯·洛奇,真正的左派大师。不需要刻意的煽情和夸张的配乐,不会有因果报应。朴实的叙事就能解刨被刻意无视的事情,再用现实的内脏抽的人鼻青脸肿可惜结尾像是一杯苦咖啡喝到最后发现杯底全是没化开的白砂糖,有些齁甜腻口。我想这是导演内心纠结的成果不然我愿称为《无产阶级中左派的死亡》“她把希望称为‘污秽’”
虽然未曾看过肯洛奇的电影,但还是从这一部窥探出一些和网友们一致评价的“太温柔了”。这部电影在情绪的释放方面是不够好的,整个镇子的当地人群像和本地人住的房屋一样伸手不见,寥寥几笔让整个地域的建构只存在在公共区域的老橡树酒馆和叙利亚难民一家实在是太失真和漂浮了。狗狗没了和后厨沦陷两个转折点的描述实在是有点敷衍,主角的心态转变也不够让人信服,其实最不理解的还是父亲死了为什么突然小镇的人都团结了?幻想?细节有待补充📽️
今年上影节只看了这一部。3.5分吧,人设很鲜明,矛盾也清晰,“外来人”的矛盾+阶级差异带来的不平等,“eat together, stick together”的团结精神。感觉没那么亮眼的地方,在于一切都比较简单直给,总觉得呈现出来的故事也是理想化的,反映的人性还不够真实。
This world is a sad place.
肯洛奇真是一部比一部温柔,以小写大的范本。
如同谱写了一首关于善良的生存法则的颂歌 但却未见任何人物的扩写 镜头也从未施舍给人物一点点鼓励 仅凭善良的天性让人物在这部电影里打转 却无法掀开善良老实背后那厚重的悲凉
每次看肯洛奇的片子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片子里发生的事情在全世界也同时发生着,近些年关于社会问题好的影片太少了,大家都在关注着屏幕背后的那个世界,仿佛现实世界无事发生一般。
“爱的里面没有愧疚,我们知道失去的痛苦。”“有时无需语言,食物就够了。”豆瓣6.8实在太低!难民题材近年欧洲拍了不少,但这部依然极其有人情味!“当生活不如意时人们习惯找替罪羊,但我们总往下看而非往上,怪罪于那些比我们更弱小的。”一起吃饭一起承受一起抵抗。这个发生在英格兰北部曾经的矿区小镇的故事。每个家庭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与伤痛,对发生在身上的一切,他们只能接受、彼此温暖,却实在无法抵抗。当地居民和难民都没有错,出问题的是什么、归罪于谁,我们都知道,却无能为力。哭了两次,一次小狗玛拉、一次雅拉家最后,有些失真但煽情。补上去年BC金鸡错过那一次。好几天忙得没进影院,再回资料馆。看电影还是比看戏惬意轻松呀!今天终于见到了D叔。正好道别,两个月后再见了。内嵌中字。数梦版权。资料馆1厅约三四成。
【2024上影节】难民问题与工人问题的结合。十分温情的肯洛奇,影院里哭倒一片。情节设置上有刻意的成分,但确实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电影
(3.5/10)藏起了所有结构性问题的左翼自嗨写作,自然给人的感受就是虚浮不切实际。
我还是挺为这故事所感动的。重启的公共空间、重建的社区、重聚的人情与重拾的信心。作为异质的他者流入的难民和萧颓的当地底层的交互,就像腐朽的身躯需要新血的更替。
第一次看肯洛奇。能想象他拍工人阶级的故事应该好看,前半部分各说各的怪话像在读人类学访谈,重新开始生活的救赎虽老套但是感人,后半部分的走向太过刻意,看到和解竟然是以把Yara的家变成哭墙达成,我真是吓得差点从座椅上蹦起来。导演,您理不理解有时候怜悯也可能是强者对弱者的特权?(题外话:mubi go真的好好用啊)
一部善良的电影,仅此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