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魂落魄的唱片公司创始人,一个失恋悲痛的歌手。
爱情故事也好,音乐故事也罢,音乐终究是最自由最纯真的。
配乐、场景、情节、情绪,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的恰到好处。
很好很感人。
对于真正喜欢音乐的人,用心去爱音乐的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去体会的影片。
无论你喜欢古典、爵士、朋克还是金属。
无所谓哪一种,此片都会触动你内心最深处的音乐梦!
begin again里有一个的场景,音乐制作人丹和kk使用着分频器听着kk手机中的曲库,漫步在纽约的街头,私以为这是电影中最浪漫的一幕了。
begin again是导演又一部“好听的电影”,相信这一部的OST依旧会如同once一样受到不少人追捧,上一部讲的是对音乐的梦想,而这一部则放在了对音乐的态度,是选择民谣还是流行,是选择小众还是大众,是选择免费还是付费。
这是每个人对音乐都会有的态度,其实都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有喜好之别而已。
所以当kk听着前男友的新专辑时,听到自己的歌被改编成流行,分别就已经是注定的了,当前男友享受的站在聚光灯前时,她就已经知道这是不属于她的音乐了,最后选择转身离去。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音乐了,好听的音乐也是数不胜数,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像丹那样脑补出强大的编曲、配乐,也不会像kk一样仅仅听一首歌就能知道男友出轨,我们只是普通的大多数,但是我们也期望有那么一刻能够在喜欢的人的手机里听到自己喜爱的歌曲,至于歌曲是民谣、摇滚还是流行,小众还是大众,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永远都是和你听歌的那个人。
“当我们觉得一个作品跟自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时,应当知道,其实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或许并未想要引起我们的共鸣,他只是想表达自己。
”五年前,我是看《once》和《before sunrise》后会深深中毒的、不怕往自己身上贴“文艺小清新”标签的无知少女。
所以痴迷于“分享一对耳机”“坐你的车听你的歌”“肩并肩暴走的话唠”这样的形式主义,并不断实践一次又一次。
在一个雨大到伞都撑不住的夜里,我的学生们问我,“今天穿这么美,是去约会吗?
”我早早下了课,脸上的表情早已出卖我。
其实也没有穿得很美,不就是格子衬衫,因为我知道我要见的人,穿格子衬衫会很好看。
(然而现在知乎上的热门问题是“格子衬衫为何成了low逼?
”)那天晚上,雨后来渐渐停了,穿着格子衬衫的我们,走过湿漉漉的深秋,你说,“当我们觉得一个作品跟自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时,应当知道,其实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或许并未想要引起我们的共鸣,他只是想表达自己。
”--日出三部曲的导演,执着于表现时间,所以才会用了十八年拍出了《少年时代》,才会九年又九年地拍一对恋人,大概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他的Celine再也没有出现,所以只能在电影中一遍又一遍地脑补,“如果你还在,我会跟你说些什么”的情节。
而《Begin Again》的导演,大概有太多欲说还休的不彻底的故事,所以不管是《once》和《Begin Again》,他们都在兴奋地说完“我们可以一起去伦敦,我们可以一起做音乐,我们会红”和“我们去英国再来一次,带上小伙伴们,那么多地方可以拍MV录DEMO”之后,默默地看着对方——看到了太多不可能,看到了你还有你的家庭,你的牵挂,看到了那些似乎很难跨过去的阻碍——然后发亮的眼神,慢慢暗淡下来,最后把粘着美好的回忆的钢琴或者分线器还给对方留个纪念,然后抽离。
他们一遍一遍重复着相似的情节,说的都是同一个“得不到”的故事。
“得不到”的故事总是类似的:一拍即合:不论是拉你下火车,还是你的歌刚好感动了我。
继续一拍即合:不论是有的聊的话唠,还是走进一家琴行合作一曲,还是说出一个疯狂的idea得到对方热烈的支持。
心动:摩天轮的吻,孤独的钢琴边,或者一起分享一对耳机走过陌生城市的街道。
回归理性和现实:火车站匆匆分别的恋人,真实的版本是再未相见,卖花女和流浪歌手,英国妞和美国卢瑟,最终都要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里去。
虽然大家评论说,如果他们在一起就俗了,就要差评。
他们倒是想在一起啊,可也许现实就是没有在一起,不是为了清新脱俗。
然而他们何其有幸,还能用电影这样的方式,把这样或许很难说出来的故事,表达出来,不管一开始想要诉说的对方还能不能看到。
作为一个普通人,又该如何表达这些难以表达的情感。
--第一遍看《Begin Again》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什么啊,比《Once》精致了流行了以后就没那种诚意了喂,尤其是开头,为了表现他们的相逢多么的命中注定,竟然闪回了三次,说好的文艺青年的矫情和坚持呢!
隔了半年又看,看到那些灵感与火花碰撞的瞬间,他们是如何一呼即应,再看到最后分别时与《Once》类似的“明明很想继续这段旅程却不得不结束”和“连纪念物都还给你”,好像看到了导演与我一样的不甘心,突然好心疼。
五年后,我对“文艺小清新”的标签已经非常不适应,这年头不逗逼不cult点,就不够酷不够洒脱。
“悲伤逆流成河”和“棉布裙”都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听惯了电子乐的我这个下午却忍不住把KK的《Lost Star》拿来单曲循环。
单纯的吉他扫弦和简单的钢琴装饰音,就像那些个单纯的“小清新”“不可得”的故事一样。
我们会讲一个好故事,把好故事变成电影,变成书,变成歌,是因为,没有那个听故事的人在身边。
否则,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A very light smile just chinned up on my face right after I wrote down the title of this little something that I bear the hesitation of calling a "review", given the fact that I haven't written any for quite a while, I mean, quite a while. In that case, the smile might have merged out of guilt or shame.Listening to the OST of this film while sipping Sauvignon occasionally from my cup, I'm enjoying the very moment of re-embracing the warm flow of emotionality and inspiration from this movie, hopefully without sounding too out loud. If I may hint, loudness must be the very last thing that can ever be expected from this sweet little life-themed romance, which I truly thank God for.You might still have been stuck in the confusion over my potential "hesitation" of calling this a review, otherwise please do forgive me for just simply making up an excuse to share with you the little delight of life that might seem like nonsense :) On the bus back home after seeing the film was I thinking preciously of writing what I'm writing right now to a friend, someone I don't know how and don't even want to shut myself up when talking to, which I truly consider as a blessing, when a little idea just sneaked in wondering how it would end up being if I wrote it here. So here we are.The Sauv I'm drinking must have kicked in but the rare tipsiness is indeed being enjoyed. Yes, back to the film , which a review should be all about, isn't it. It is a warm, beautiful, and most of all, comfortable film, so comfortable that after a whole day of working am I still sitting here (cozily on my awesome carpet though) writing crap about it that probably no one is going to read :DThe obvious reason to name this article "Can a Song Save Your Life" is actually the fact that it used to be the name of this film, which certainly has been replaced with the current one "Begin Again". I'm guessing it might be the "heaviness" in the old name that had it replaced, but somehow it does have a point, again, a not-so-loud one that you will surely find it out while exploring the film yourself.I had a variety of thoughts while riding the journey of watching this film that I even had an idea of recording them with my iPhone on the way back home. According to my fresh memory which hopefully would not be blurred too much soon enough by the Sauv, I remember my personal passion was arouse again by the beat of music and funnily even by the smell of the cinema I was in; I remember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surprisingly for sure, did I ever find Keira Knightly truly beautiful (she was completely not my type for unknown reasons - well, tastes can't be reasoned, can they?) and I indeed really enjoyed the way she was styled in the film, which is simple, elegant and beautiful; I remember tears came down, a few times, upon certain segments that just reminded me of something I similarly went through...I'm such a fan of ideas like serendipity, timing, chemistry. And the genuineness of love or relationships is the fucking core to me, the absence of which I just cannot take. By the time when Keira was singing her moment-inspired song to Adam's voice mail where the particular line merged, some stupid big drops of tears welled up in my eyes and roared over... The particular line said, "You have broken every single fucking rule, and I have loved you like a fool."The Sauvignon I got by chance, or perhaps on purposes, tonight in the shop was exactly the same my ex and I were drinking the other night. The first sip I took after opening the bottle simply cracked myself up as I just realised, after a few months, that I'm more of a Pinot Noir girl than the Sauv one...Having the particular song on the mode of repeating, the one of the OST named "Lost Stars" sung by Adam, I know clearly I'm indulging myself in the mood of recapping the past, like the moment I was staring at the window of his room remotely while waiting for the bus to come and take me home.Good news is one of the inspiration or confirmation I've gained from the film is that no matter how luring the past is, it is always the right thing to absolutely fucking move on. Do believe there is a reason for things like breakup, closure, quitting etc, and the reason does have a point that you need to seriously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again, no matter how tempting "getting-back" seems to be.Nothing seems to be more capable than the inspiring tagline on the poster of this film in terms of finishing this article, so let's all rest by remember this - "You're only as strong as your next move".
2006年的“once”,一段云淡风轻、欲言又止的模糊感情,配合上简单干净的歌曲,抓住了生命中真实而淡然的爱和伤痛感,导演John Carney不愧是乐队出身,把音乐化用在一个简单清新的故事里,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到了“begin again”,故事有着相似的脉络,两个感情失败的loser,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走到了一起,淡淡的感情,两颗心慢慢接近,最后又无疾而终。
故事的主线相比once,显得更加励志。
在大街小巷露天录音的场面虽然热辣好看,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once里那种loser孤独面对世界的局促感,此时音乐所爆发出的对抗和情感宣泄也就更加感人。
正如片中Dan所说,好的歌曲可以将平庸的场景变成珍珠一样动人。
但begin again的歌曲显得太过主流,虽然已经算是好听,但once珠玉在前,begin again里的歌曲似乎没有那么打动人心。
让我喜欢“begin again”的,其实还是对感情线的处理,真正体现John Carney骨子里小清新的地方:让我们感觉到了爱情萌芽中淡淡的情愫,无疾而终时的一丝惘然,还有放不下得不到的真正的伤痛。
Gretta对Dan显然是很有好感的,她被Dan的才华折服,会真诚地接近和帮助他的女儿,甚至偷偷关注Dan的前妻。
那个他俩各戴一副耳机穿过纽约大街小巷的段落很是动人。
Dan也不是没有察觉,但问题在于,这个让他们感情升温的经历,恰恰是重复着Dan和前妻的浪漫故事。
那个分线器,在十八年前的那个晚上过后,就注定是属于Dan和前妻的故事了。
就像once里的男人唱“One day I'll go there and win her once again”,Dan 念念不忘的还是前妻,他们之间也还有默契。
Gretta对于劈腿的男友也是念念不忘的,否则也不会打电话用歌来臭骂他。
当男友表现出了悔意,并邀请她去参加自己的演唱会时,她也欣然前往。
而男友唱到那首对他俩意义非凡的“lost stars”时,前半部分她听出了男友真诚的回心转意,但歌曲越唱到高潮,Gretta就越伤心失望,最终毅然离开。
为什么?
Dan曾对她说过,她男友会爱上Rock star的生活方式的,他们会发自内心地爱华丽的舞台,明亮的灯光,疯狂的歌迷。
而那首“lost stars”唱到最后,显然这样的氛围让Dave无比享受。
而Gretta想要或者珍视的“lost stars”,是在飘雪的布里斯托,圣诞前夕的小小公寓,抱着吉他的浅唱低吟。
在那个时刻,她跟Dave是如此的亲密,透过美好的旋律和歌词,两个人是如此的心意相通。
而此时此刻,同样的一首歌,却让她看到了两个人在此时不可弥合的距离。
曾经两颗那么近的心灵,却最终永远的彼此远离了。
Gretta选择离开,正是因为她看到,感情对错之外,更让人伤感的是曾经拥有的,已经不可能再重现了。
是不是文艺青年的矫情?
也许是吧,可就像跟Alvy跟Annie Hall的捡龙虾,就像once里女人用捷克语说的“我爱你”,有些感受是不能重现的。
这些时刻就像一颗颗珍珠,穿起了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
可当你手拿穿珍珠的线,却发现再也不可能有珍珠可穿时,纵使万般不舍,也该放下了吧。
影片的结尾,Gretta骑着自行车离开,把那些跟Dave无比美好的once都抛在了身后,begin again。
就像她在影片开头唱的那首歌,take 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
影片一开场,你已置身于纽约的一间小酒吧中,毫无铺垫。
这里有喁喁的低语、酒杯交错的脆响、昏暗又温和的灯光,当然,还有音乐:简单纯净的人声,清新流畅的吉他,仅此而已。
但当这一切汇集在一起,当伤感、甜蜜、温柔的歌声被唱响,当爱情、梦想、孤独化成配着音乐的词句,当你看着大银幕上的这部电影《再次出发》,你会觉得:再失意的人生也都应该并已经得到了祝福。
看惯了3D的恐龙从侏罗纪跳到现在的乐园中撒欢奔跑,看惯了超级英雄互拼超能力对抗邪恶,看惯了飞车、爆炸、香艳美女、迪拜美景以及衣冠楚楚的男女用非人的语言谈论着毒品、金钱、军火、托拉斯公司的股票,反而你会觉得《再次出发》才真是应了IMAX那句宣传词:不是看电影,而是走进电影。
没错,《再次出发》几乎就是导演约翰·卡尼前一部佳作《曾经》的加强版。
它和《曾经》一样也是一部成本不高的独立电影。
但你会发现,这样的电影在大银幕上看居然能获得比商业大片更美妙的观影体验:完全浸润、融入到电影之中,让那些街景、角色、音乐如同环绕在你身边——这是可以让我们以心和旋律来跟随的一段人生,尽管毫无惊险刺激的高潮场面,却让你全情投入,与主人公呼吸与共,随着影片中的旋律在脑海中轻声哼唱,时而微笑,时而叹息。
约翰·卡尼拍过三部很出色的电影:《叛逆边缘》、《曾经》和《再次出发》,里面都有极其好听的音乐,都在讲述一种随心随性的生活态度。
《叛逆边缘》就是一首另类摇滚,就像其OST里用到的碎瓜乐队的调调,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纠结、绝望;《曾经》是爱尔兰民谣风,有些不羁,更多是现代都市中的孤独、寻找、伤痛以及爱的错失;到了《再次出发》,场景搬到纽约,影片更像一首流行民谣,甚至还混杂着爵士、摇滚、嘻哈、放克等各种味道,像一盘Mix的磁带,所有歌的共同点就是清新、温暖、动人,略显甜腻但绝无刻奇(Kitsch)。
和《曾经》一样,《再次出发》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不过是个失落颓唐的音乐制作人重新找到自己的缪斯,两人共同制作新专辑,用音乐疗伤,最终成功的故事。
影片以音乐代替情节作为线索推动故事发展,用音乐带出的情绪引导观众,每首歌都精巧地与情节发展、角色心态融合在一起。
情节叙事上的极简化并没有使影片显得空洞乏味,你很容易投入故事,随着细腻的感觉流动向前,不会有“电影就是个大MV”的想法。
比如影片一开头就很大胆地在长时间叙事后忽然闪回,接着又是一次闪回,从三个角度将男女主角在酒吧中以歌相遇,从心出发的情节交待得清楚透彻。
既然不同于一般商业片,《再次出发》看的就不是场面和高潮情节,而是音乐带来的感受——通过一些非常精妙的段落传达出来:在酒吧中,丹听着格蕾塔的吉他伴奏清唱,想象出各种配器加入,让音乐以一种立体化、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有趣有料;格蕾塔听了几句男友戴夫的新歌,看着他的眼睛,没有一句话,忽然扇了他一记耳光,问他歌是写给谁的?
真是所谓音乐传情,心都在里面,藏也藏不住;凑起来的乐队在小巷、屋顶录音,伴着周围的城市杂音,甚至怒吼、警笛声,愈发显得怡然自得,让你觉得这些曲调都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还有结尾时,格蕾塔看着台上的前男友以她建议的方式唱着主题曲“迷失的群星”(Lost Stars),她却没有应邀上台,只在出口处站着看着,然后悄然离去……《再次出发》中一切都像片中的歌曲,清清的、淡淡的、柔柔的,些许浓烈的东西都在音乐底下,需要像品酒一样自己咂摸。
好比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让你说不清是爱情?
是友情?
是相互欣赏?
相互吸引?
相互同情?
两人兜兜转转,共谱心曲,却绝不谈情,一次回到屋中似乎会发生什么,却被小胖子撞破机会;两人如《罗马假日》中的派克和赫本一样牵手逛街,听着各自手机中的歌单,望着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却没有在音乐与夜色中亲吻……结尾时,录完专辑的两人将要分别,格蕾塔定定地看着丹,感觉像持续了十几秒钟,最后只是淡然走开。
就像主题曲“迷失的群星”歌词中写的“我们是否都是迷失的群星?
依旧试图把黑暗照亮?
”每个都市里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孤独、迷茫、无力,想找到温暖、找到依靠,最关键的:找到生活的目标和动力。
那么抬起头来,看看都市里的星光,听听美妙的音乐,你会觉得,再失意的人生也都应该并已经得到了祝福。
1. kk在al还没出轨前是那样温柔地追随他,端茶送水,帮他和女粉丝拍照...然而后来的一切证明她骨子里是那样一个独立倔强,且音乐才华毫不逊色于al的人。
想起《无间道》里mary对青涩的刘建明说:做女人很简单,只要男人好做什么都可以。
女人的爱情就是这样纯粹,她会为了爱你而掩盖自己本应散发的光芒,再遥远的天涯海角都追随你。
2. kk从al的新曲子中听出了al出轨的猫腻。
这个小片段真精彩!
kk那种由一开始的放松愉悦,到慢慢嗅出不对劲,到怀疑又不愿意去相信,再到微微的震怒,和al那种察觉到kk的心态变化后内心忐忑想要掩饰却又略带愧疚的微妙表情过渡,实在是让人感叹音乐真是神奇...你爱的是谁,你唱的你爱我,还是你爱她,无须多言,全在音乐中了。
3. kk手机传给al的歌竟然真的感动了他让他回心转意。
我总觉得al会听过以后随手一扔,或者是稍微愧疚一下稍微缅怀一下过去继续move on。
但是没有。
导演真是对音乐有那么一种理想主义的近乎倔强的信仰。
4. 影片最后kk去al的演出。
她站在角落中看眼前这个曾经最爱的人演绎他们的歌。
【此处都是我yy的= =】她听得到他的感情,有那么一瞬间她甚至想忘记这段背叛的插曲,把过去与未来完美无缺的衔接在一起。
可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按照导演的性子,他应该让kk被感动回来啊...但是没有。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这部片子的原因,导演在释放感性的同时对原则与价值观有着非常精准温柔的拿捏。
音乐固然伟大,然而他选择让kk去成长。
离开了曾经那个最温暖甜蜜的港湾,或许才能真正的重新发现自己。
5. kk在这片里穿得几套衣服太深得我心了好吗!
继《赎罪》墨绿色大露背又惊艳了我一把。。。
【哪位姑娘送个链接。。。
】以上=v=
Angelika并不是客观的分数,仔细一想故事也只是老调重弹。
但旧瓶装新酒,还是纽约这一杯,不得不柔软起来。
原声没有Once来的喜欢,有点甜腻虚浮,但想想却和纽约搭配的刚刚好。
没有北欧的冷峻,又有那么一点孤独,没有伦敦的傲娇,又有那么一点倔强。
但这里的孤独倔强都是恰到好处。
来去匆匆的New Yorker并不为谁停留,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就是最好的陪伴。
RU刚刚做过展览的Abrons Arts Center,gallery外的台阶变成了片中的学校;Washington Sq Park的白门下,十几分钟前走过时,买的街头音乐家CD还在脚边的纸袋里;晚归时分,午夜空荡荡的车厢,带着耳机看Homeless睡在不远的地方;Union Sq的单车少年,横冲直撞;Central Park的长椅,Lower East Side的少年和窄巷,Brooklyn Bridge望去,叫人错觉一切梦想都触手可及的壮阔天际线...就是这些,都在心上笃笃敲着。
【Like a fucking mind reader】虽然是鸡汤了一些的调子,但人人都喜欢鸡汤,偶尔来一点,暖心暖身。
想见的人就去见,该走的时候就要走。
没有地方比这里,更适合Begin Again。
《Begin Again》告诉我了三个道理:音乐能给人巨大的力量,多想遇上音乐知音,在街上分享我最爱的歌曲,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在自己的境界里醉梦生花。
遇上伯乐定是人生的转折。
男友的不加赏识与飘飘欲仙让格雷塔痛苦抱憾,而丹的挖掘让格雷塔这颗金子发了光,他们一拍即合,是陌路上的知音。
丹让格雷塔走出了失恋背叛的阴霾,格雷塔助丹缓和家人关系圆满家庭。
知音是互助的、共赢的。
音乐乃至别的事情都需要创新才能开辟出一条新径走向成功。
丹施展他的才华组建小乐队将格雷塔的街头音乐风发挥得淋漓尽致,露天录音制作音乐这一点子令我赞不绝口,如果这一部分拍多点我会给五星的。
当格雷塔前男友唱出《Lost Stars》想挽回时,情绪高涨,一种物是人非的失意涌向我,这是爱情的悲伤。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2013)8.62013 / 美国 / 喜剧 爱情 音乐 / 约翰·卡尼 / 凯拉·奈特莉 马克·鲁法洛
一个中年危机的落魄酒鬼loser音乐制作人,总会标配一套破碎的家庭一个毒舌的前妻加一个叛逆的女儿;一个失意的羞涩歌者,总会因为soulmate的劈腿而瞬间down到人生的谷底;在离开这个心碎城市的前夜,在电影的前十分钟,他们注定会相遇,有分歧有波折有疯狂有劫难有温情有暧昧之后,书写出一段传奇……我看过数不清的这样的好莱坞类型片,汗牛充栋,出现在体育或音乐题材的影片中,关于,爱情,理想,励志,和成长。
够了,我深刻的怀疑好莱坞编剧们,真的已经开始用软件创作剧本了。
若非这个世界上胸最小的性感女人,和其间一两首还算不错的民谣,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差点儿在15分钟关机退出,骂娘,然后删除。
然后,是的,你不得不承认,还看得下去,看得完,甚至还有惊喜,甚至不至于很快淡忘,更不会喋喋不休的骂上一天。
于是,我们不得不钦佩,好莱坞强大而精良的制作工业体系,就有这种本事,把一坨狗屎镀上一层金属的光辉,就像那个费列罗巧克力广告上那样,塞进精选的榛子,从流水线上跳出来,裹上一层糖浆,撒上一层金粉,加上一条俏皮的粉色小纸条,魔幻的包装纸,码进精美的小盒,满满的爱意……然后温情脉脉的送到你的手上,包邮哦亲。
并且,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还是会吃了它,像上次收到的那盒一样。
这就是好莱坞,这就是类型片。
洗洗睡。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474633/
我怎么就那么讨厌这种hipster啊 喜欢这片子的人一年能听超过50张碟吗
喜欢男女主相遇前和相遇时的交叉剪辑,剧情很平淡,歌曲很好听!
音乐人的欢乐颂;歌曲确实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知音难觅,伯乐难寻。
走出影院,偷偷删除了手机里百分之八十的歌。
这个暑期档总算有部靠谱的电影看了
2.5 自以为是自以为是自以为是
丹第一次在小酒吧看到格雷塔演奏的那一幕;户外录音,音乐与纽约城;lost stars;
配不上窝第一次坐飞机
3.5最美的莫過於兩個人一起分享「耳機分流器」,share很私密的音樂列表,就這麼一路走一路聽。鏡頭兩個背影,讓Keira和紐約這座本沒什麼好感的城市,融合在一起,太想begin again了。電影過後,隨機下單分流器,想著下次歐洲流行能否有人一起分享這份私密。另,還是那句話,聽歌聽不到一起的人,真的不適合在一起:)
尝试了三次,都因为俗套的开头没能看下去,这次终于成功了。音乐实在太好。一星扣给凯拉,跪求您去整个牙,我愿意赞助一美元→_→
2.6 事實就是跟音樂一樣,即使電影本身很難看,稍微潤飾一下就顯得好像還可以。但⋯編曲甚麼的真的好惡俗。交換歌單連接線是全片最好看的一段了。
文戏各种俗,但这个玩乐队出身的导演尤其拍录音乐总能点燃奇妙火花
对音乐没有鉴赏能力的人……
火星观后感:从卡拉奈特莉和马克鲁佛罗的选角,到参杂了英式气息的美式独立电影故事,到从第一秒就抓人心灵的音乐,到不俗套的结尾,到brooklyn machine works的自行车,到把淘宝五块钱包邮还五星好评返现的耳机分线器包装成了一个比钻戒还要浪漫的东西……本年首部影院观影五星影片!
腻,绿茶香精那种腻。
工作七年,第二次看,打四星
不是歌曲改变人生么?跟曾经比差太远。
依旧是文艺、小清新、浪漫的音乐人生和爱情故事,可惜不如《once》那么打动我,结尾过于理想主义了,美好的不真实。
第一次觉得KK演得真心不错。城市环境音的设定一下击中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