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庸置疑,从《AKIRA》到《蒸汽男孩》,大友克洋一直非常卖力地驳斥科技泛滥的现状;同样勿庸置疑,他的驳斥具备相当的力道;更加勿庸置疑的是,他总是显示出后继无力的尴尬。
仿佛只有两次例外,一次是在《老人Z》中,大友狠狠地恶搞了厚生省的全自动疗养计划,另一次是在《地铁地铁GO》(好像是这个名字》中,大友凌厉地嘲弄了官僚机制下的运输行业。
大友对科技泛滥的忧虑,可以用詹姆斯杜威的社会理论解释:在这个时代,文明向科技倾斜,而道德认知则退化了。
恰恰是杜威,在他那个时代,最高的文明却蔑视奇技淫巧,将文学和艺术放在一切学问的顶点,所以他反对无用的哲学,以实证主义袭击了美国和欧洲。
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在社会学上遇到难题:为什么文明发展到近代,在社会高度发达与整合之下,文明的天平仍频繁地在哲学和科学之间此起彼伏?
社会总是排斥异端的,当代表知识与地位的哲学大行其道的时候,被压抑的科技仍昂首阔步地前进、并取而代之呢?
相反,当科技和实用甚嚣尘上时,仍旧有无数人被诸如大友、押井守等人所蛊惑呢?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大友克洋以后的道路就不仅是后继无力,简直是精疲力竭了。
然而,《蒸汽男孩》的出现,在它的末尾,西方近现代科技史配合着雄壮且悲怆的音乐隐忍不发,似乎预示着大友的观念正遇着突破的契机:人类追寻真理的本能是如此牢固,以至于我们根本不必担心文明会倾斜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而父子三代科学家的矛盾纠葛,也可以证明在两个相互对立的观念之外,还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这是大友的希望,也是所有对文明满怀善良的向往的人们的希望。
終於都在大銀幕前看過大友克洋的電影﹐可算是還了一半的心願﹐另一半當然是想在戲院裡頭看一次《AKIRA》。
還以為香港的片商都只會購入宮崎駿或藤子不二雄的作品﹐雖然香港的另類片種總比人慢一兩拍﹐但姍姍來遲也好過只能在家中觀看 DVD罷﹐但不知情底下的我早就買了影碟在家中看了兩次。
真不能想像一齣要製作十三年之久的動畫會是怎樣﹐不過動畫這名稱未免兒戲了一點﹐他們只是把一齣電影一筆一筆畫出來﹐很多技術都從電影那邊搬了過來﹐不會常用在動畫的手法使它更有電影感。
縱使有電腦的幫助幸好戲中電腦動畫好算多,有些大型背境畫作更要做上一年或以上,想想那可能只出鏡幾秒鐘,聽起來真有點可怕。
大友克洋在日本甚至世界動畫界被冠以大師之名﹐雖然在銀幕上只有兩套作品﹐但我看他實在影響了不少後浪﹐他有份參與的無論動或漫﹐由《童夢》﹐《ROBOT CARNIAL》﹐《迷宮物語》﹐《AKIRA》﹐《老人Z》﹐《MEMORIES》﹐《砂流羅》﹐《METROPOLIS》﹐統統都是在大友克洋妄想的未來裡﹐但今次故事的卻走回一個科學文明初始的時代﹐而不在日本本地是次移師到十九世界的英國。
雖然內容不及《AKIRA》一般極端﹐但整個故事只不過是開始﹐在製作名單的背境插圖才正是他要說的東西﹐文明的腐敗。
十多個年頭裡面,這種未世預言作中心的故事出現不計其數,可不可以算得上是糖衣毒藥的一種?
超現實的動畫美學,頹廢但寫實,想信他也不會想當年他筆下的NEO TOKYO成真吧!
難怪那時《AKIRA》像《紅樓夢》一樣成為一時的禁書。
在美國票房大賣後,傳聞史提芬史匹堡曾邀請過大友克洋合作,最後二人亦無開花結果,不過傳聞還傳聞孰真孰假無人知。
p.s. 以上全屬「眼裡出西施」之發言。
http://kahsone.blogspot.com/2005/07/steamboy.html
在本剧的中间提出了这个问题:科学(发明)的存在是为了人类幸福吗?
老爷子把科学当做探索宇宙奥秘的手段,也认为科学应该带给人们幸福。
大叔则认为科学(发明)是要确确实实地融入到人类生活。
这的确是科学发展某一方面的趋势。
(在另一方面,科学虽然代表人类的知识极限,同时那个极限远远脱离了人们的生活。
)在剧尾,大叔说,蒸汽城象征着力量;由于这个蒸汽城的出现,即使这次失败了,人类将会将它重现,并在一定时间内代表科学的最前端。
对此老爷子认为,人类还没有做好使用这么大力量的心理准备。
而大叔认为,环境造就人类,先把力量拿到手再说。
这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内心和力量,谁先谁后?
这个问题从理性分析,毫无疑问应该先让内心成长起来,这样使用力量时候才不会滥用。
可惜,纵观历史,所有的事例都偏向了大叔的观点。
最典型的就是工业革命(力量)和世界大战(滥用)的关系,这关系我也解释不好就不说了。
滥用的源头,是新力量的出现。
科学的发展,终究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的,不是人类能决定。
那么,当新的力量出现时,追求着力量的人们心中怎么可能会有节制使用的念头呢?
只有当力量的使用出现了恶果,人们因为惧怕其重现而开始畏惧力量的时候,力量才能被正确地使用。
在另一方面,人类这个群体各有各的思想,并没有统一思念体,所以,只要能接触到力量的一个人心中有歪念,力量就有可能被滥用。
而恶果后,人们之间也开始制定每个人和力量的必要距离,并用律法、道德加以规范。
说到底,从整体看来,人类这个群体就是这么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物种啊。
说回剧情。
在最后,蒸汽城在三代人的合力下移回泰晤士河。
巨大的机械猛兽,在它的死亡之时,为了不殃及城市里的人们,步履瞒珊地移动脚步。
启动了游乐园设施,响起了游乐园的音乐,原来一开始的愿望是这么的纯洁和美好。
蒸汽球爆炸,整城堡和周围的空气都化为冰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是因为觉得漂亮吗?
小孩子手去触碰冰晶城堡的一角,“呯”的,冰晶瞬间碎裂,露出在泰晤士河中央的蒸汽城残骸。
不知为什么呢?
我觉得可以理解大叔口中,蒸汽城的美——为了不牵扯生者而离开的死者,美丽得耀眼。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
蒸汽男孩抱着斯卡雷特在空中划过,这个景象映在了窗边的小孩的眼中。
这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这意味着蒸汽男孩的行动成为那个孩子的梦。
这个和大叔说的“人们看到这个蒸汽城后,多少次都会再努力重现”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孩子的梦感觉要美的多不是吗?
在结尾曲中有老爷子病危托付电灯(可喜可贺的电气时代)、战争、还有蒸汽男孩当上飞行员的照片。
放在电脑里很久的动画,今日看完,相当失望。
我最为重视的故事剧情在这部作品里模糊不清,完全不明白这部动画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我唯一能明白大友克洋想说的就是:只要战争的欲望一天不在这个世上消失,科学就免不了会被战争所利用。
然而就这么一个主题,在动画中也被表达得很糟糕,大量无用的幼稚的情节充斥在整个故事里,让人难以抓住主要的内容。
于是我们看到大费周章地用一辆笨重的机车追赶一个小孩,雷在被人追的同时选择上铁轨给火车追,看到可有可无莫名存在的大小姐,看到两人不知如何办到进入水晶宫(同时在那里表现一种极为拙劣的朦胧感情),看到一个财团有能力不惜破坏两个国家关系而自发挑起的小规模战争(直接在首都,不错),看到战争中大小姐出去散步(……),看到明明有强力的飞行装置(那个被雷做掉的)却还生产前面出现的一些近乎自杀式的飞行装置(纯粹是为了给雷提供一些零件吧)(关于这飞行器,更别提最后雷逃生用的那个了,有那么轻巧便携的居然不生产,偏去生产其他那些垃圾,什么道理)……太多哗众取宠的剧情,让人怀疑这个剧本究竟是否针对低龄小孩而作,尽管前面所说的主题并不适合儿童接受,因为是一个黑暗的现实。
说实话,我并没有完全看懂故事的结局,那似乎更像在说,一切才刚刚开始,然后雷的父亲就化作巨大的黑影在狂笑。
片尾字幕的背景说明就是如此,战争不断,武器随着科技升级。
在我们这些未开化的人类世界里,科学的进步有时候也就是一种悲剧。
故事最后爷子孙三代人合力将蒸汽城移到泰晤士河里(这个做法是否必要也需要商酌,因为在河里减少不了多少爆炸威力,而移去河里的路上踩踏损毁的建筑估计不比原地爆炸导致的少多少),我以为这将弥补前面残忍的大义灭亲带来的不快,谁知道事情结束,父子两人各走各,然后就the end了,又是一个不知所谓。
其实最好的结局就在雷的爷爷“杀”完自己的儿子,叫雷离开,自己誓与城共存亡,转身进入蒸汽中,那个时候感觉最好。
然而大友克洋不过瘾,非要来一个喜剧性的转折画面,然后把故事拖入无聊之中。
或许是因为大友大叔想实现一个愿望,把蒸汽城变成哈尔的移动城吧。
1、架空历史的剧目中,《蒸汽男孩》评为四颗星。
因为前有《大都会》才是五颗星的佳作。
2、人物薄弱。
虽然没有讨好观众的角色,也没有明显好人坏人标签,但人物的描述还是有些薄弱。
有点像是儿童剧。
3、社会文化的描述,仅为三星。
既然是架空历史,那么创作出来的这个社会的文化和平民的形态就是决定此剧是否厚实的关键。
如果描述一个“蒸汽科技”为主的社会,那么蒸汽对于社会的影响,肯定不会仅仅限于科技方面。
而是对于文化甚至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都会有影响。
比如,在教育中,蒸汽技术如何一代一代传承并进步下去?
比如,在生活中,“蒸汽”这个东西会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就像咱们这个平行宇宙的“电”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比如,这个城市的街道、下水道、百货商店、学校、男人和女人的社交活动、政治制度、等等。
这些细节不用专门描述,但要渗透到每个镜头中去。
而《大都会》则要丰满得多。
当然了,《蒸汽男孩》的画面描绘很宏大,很有机械感(虽然有多处不符合牛顿力学定律的地方),蒸汽喷出的白烟的效果很好。
大友克洋的动画多运用昏暗色调、混沌感较多。
在《回忆三部曲》《老人Z》中,也有类似画面效果。
做个对比,宫崎骏则擅长用鲜艳的色彩、活泼的绿树、粉嫩生机的花,蓝天白云,碧水小鱼。
很美。
前者是现实主义的,用一种悲观的描述,使观众反思。
后者是理想主义的,给我们正能量,使观众向往未来。
结论。
哲学一点。
龙哥曾说过:一个文明的科技和文化必须同时进步,不能相差太多。
如果科技远远超过文化,那么文明本身就会自我毁灭。
如果文化超过科技,那么文明就会陷入类似宗教等的泥潭中,艰难前行。
虽不明,但觉厉。
2004年是可以用动漫迷的盛宴来形容的年份。
除了宫崎峻参加威尼斯影展的全新力作《消失的城堡》,久违的大友克洋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作《蒸汽男孩》。
这部电影创作历时长达9年,耗资高达2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亿8100万元左右),总共绘制出的图片就有18万张之多,更包含400个3D段落,成为了日本历史上历时最久、制作最昂贵的动画电影。
用登峰造极来形容也不为过。
作为科幻的坚定拥护者,本片是大友克洋把科学幻想路线走到底的有力证明,只是故事不再是未来或是近未来。
大友克洋这次把目光投向了过去,就像热门的樱花大战一样,讲述的是历史缝隙中不为人知的的狂想。
影片依然延续大友克洋以往作品的风格和主题:被委以重任的热血少年,机械工业与崩坏的世界,物质对抗文明等等,但是比起以往的作品,本作类似天空之城的剧情,使得大友克洋不再晦涩难懂,相对平易近人,可看性更强。
现代社会中所有的思想上的质疑,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的改变,全部都和飞速发展的机械工业和金融贸易有关,而这些极大的震动了人类发展的种种因素的源头都始于19世纪英国进行的工业革命。
可以说进入21世纪之后,大友克洋试图追根溯源,给自己钟情的机械故事和对工业化时代的反思来一个总结。
于是本片的故事就发生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伦敦。
在那个机械复制时代刚刚开时的伦敦,蒸汽机开始占领工业领域。
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完善,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神奇发明成了挑战人类极限的证明,同时也由于商业应用而成了摇钱树。
在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举办前夕,人们对发明的狂热已经到了极点。
13岁的少年雷就是这样的热爱科学发明的孩子,他的父亲埃迪和祖父劳埃德都是著名的发明家。
现在他们正被邀请到美国访问。
这一天雷在家里接到了祖父从美国寄给他的一个很奇特的金属箱子。
这个箱子中装的就是祖父劳埃德和父亲埃迪神奇的划时代的发明:可以利用能源产生可怕威力的“蒸汽球”。
但是雷还被蒙在鼓里,他不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灾难随之而来。
对这个重大发明垂涎已久的奥哈拉财团,声称愿意出天价来购买这个箱子。
甚至用用任何手段来得到它。
在祖父劳埃德的帮助下,雷抱着箱子逃出来。
并从父亲那时得知了蒸汽球的秘密的,从那个瞬间少年雷就卷进了一个可怕的阴谋和冒险中之中,同时少年雷也成为了挽救世界未来的关键人物!
人物设定并不新鲜,我们看了太多的少年救世主的故事。
不管是搞笑的魔神英雄谭中的瓦塔诺还是严肃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碘真嗣,还是大友克洋自己最广为人知的亚基拉里的金田。
看这雷那张似曾相识的脸,脸上的坚定的表情都和金田一样。
不由得感叹,崇尚纯粹,追求极端美感有末世情结的日本人总是喜欢把世界交到一些小孩手里,而不是像美国人找出超人来拯救。
因为他们认为短暂而绚烂的青春才是最有力量的吧。
和美国人简单的个人英雄主义相比,这些少年,对世界的拯救也是自我反省完善的过程,一种成长,修炼。
也是日本人毁灭后重生理念的体现。
越是年轻就越有希望,可以从这个已经崩溃了的成人的世界中建造出完全不同的现实来。
虽然故事情节相对简单,蒸汽球最终会成为“人类的福音”亦或是“恶魔的渴望”?
但由几个基本人物架构出来的故事摆脱了大友克洋的动画片中剧情略显松散而零碎的弱点。
不论是父亲埃迪和祖父劳埃德在科学理想与金钱诱惑间的摇摆,雷和反动组织两方争夺“蒸汽球”的追击历程,雷和“斯嘉丽”公主朦胧的感情,都做得很细腻,生动,充满了张力。
做为一部动画片来说,《蒸汽男孩》的画面效果更加引人注意。
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超乎想象的绚烂色彩,丰富立体的画面层次和完美和手绘、CG的紧密结合,富有节奏的剪辑,使得观看本片成了一次奢侈的视觉享受。
在配乐方面,则延续了大友克洋一贯的高水准。
百濑庆一集古典与现代于一身的音乐让人过耳不忘。
大友克洋试图在影片中告知我们机械就是机械。
而人类才是操纵的主体。
机械作为物理现象存在的现实与人类的存在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关系。
所有的结果只能是人类自身的责任。
这种寄情科幻,在冰冷的机械钢铁丛林中用最敏感的心反思人类的态度,也可以说是大友克洋的一种执念了吧。
有坚定的信念没有什么,但把坚定贯彻到底确实可以称得上伟大了。
在日本这个可以用菊花与剑来形容的国度,诞生大友克洋这样极端个人主义风格的动画监督是一点不奇怪的。
民族性中分裂而又统一,传统而又创新,极端而又中和的特征在他的作品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大友克洋坚守科幻题材这块阵地,用日本传统的思维意识,探讨工业文明建立后机械与人类的关系,作品中流露出的是西方哲学思辨和东方玄学想结合的神秘色彩。
抛去其作品中纷杂凌乱和晦涩难懂的迷惑表象我们会发现,大友克洋所有的诡谲和荒诞都是在一重大历史观的态度下积极思考人类的未来,构造一种绝望后的希望。
所以我们就也总是期待着他一次次的将自己的科幻机械之梦进行到底。
一个有着机械天赋的男孩在面对如何对待和使用他最爱的技术的抉择。
影响他的抉择的几班人马代表着各自的利益。
为了实现自己梦想展示科技能力的父亲,认为技术不应该成为人类自大武器的爷爷,为了利用技术来制造贩卖军火来赚钱的财团,与国家军队合作的立场复杂的本地科学家,甚至还有傲娇但是在意环境在意生命的财团大小姐。
几个势力怀着各自的组织和人们,想要在伦敦的博览会上证明自己。
将这个有天赋的少年卷入了这场华丽的让人印象深刻的蒸汽时代大舞台。
蒸汽男孩还是有成长的,从开始的单纯的对机械科学的喜爱,到后来开始思考科学究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应该如何去使用科学。
其实从头到位我想男孩的想法还是比较统一的,那就是部至少不应该让科学成为会导致危险的推进剂。
这一点我感觉大小姐的思想底蕴也是如此,从看到地面蒸汽兵亮相高速管家要赢,到之后发现蒸汽兵里面是有人时候的震惊,大小姐虽然傲娇但是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判断的。
在男孩到达蒸汽城内部的时候,他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的时候,其实他的心里已经对技术的使用方式和方法有了一些冲突,整体的剧情我想也是想要围绕这个点来让观众们进行思考。
我想可能技术本身不存在对错,真正导致最后是正确还是错误,还是要看使用它的人是如何去使用它的。
可是技术到底应该如何使用呢?
大秀肌肉还是藏器于身,前提还是要有那个能力吧,也许在不同的环境下再去寻找最正确的使用方式作为答案吧。
另外不得不说画面上真的很细节,喜欢片尾最后的那些画面,精致而浪漫。
科学家/发明家为发明敲敲打打,在管道、齿轮中穿梭,手从把手、阀门、拉杆上拂过,仪表颤动,眼中渐起的红血丝就如管道的裂纹,“不触碰未知,就没有进步”,他们宁愿透支身体和机器——因为此时科学与文明互抱有信心。
一种亲在于发明制造的现场——亲在于科学的现场——亲在于进步的现场——亲在于文明的现场的感觉,就是所谓的“蒸汽朋克”的幻想所传达的东西,或者是我们穿梭于其中的框架。
雷检修机器电影试图将这个框架中的裂痕展示给人看:技术与心。
究竟是“人心是首要的”(洛伊德博士),还是“这里(蒸汽城中心)就是妄想的中央(换言之,“科学本身”就如此,就是妄想)”(爱德华博士)?
“科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何以开启一个时代?
——必定有一时代之逻辑——心的逻辑还是技术的逻辑?
结尾有几张画预示着后来的战争、飞机、摩天大楼等等“现代的”东西,某种程度上,这个片子也有打捞现代性之起源的意思吧,至少科技是极重要的因素,但又暗示其外的因素——资本、权力(归根结底还是资本),更深的逻辑是未言明的,不过这种点到为止也符合一个孩子的视角,就如片中雷在几方之间局促不安,他不明白全部,但也能感觉到一些。
现代世界与“幕后大佬”
战争
飞机“心”长在人身上。
在蒸汽城坠落的时候,工人们纷纷逃走,与财团大佬、各国政要们争夺同一逃生艇,生命回归赤裸,分工的强制、社会身份的强制都消失了,当盔甲打开露出里面死去的士兵、当士兵面对战场充满恐惧,这是那种科学乐观主义的幻想落地的时候,也是国家的幻象落地的时候——片中对几方都不置可否,对国家是怀疑的:“要取得幸福,得先保卫这个国家”,然而购买武器的正是许许多多的“国家”。
赶鸭子上架
无人回答
争夺飞艇最后,为了达到一种幻想的极致,除了那些对机器细致入微的描绘、对庞大场景的展示之外,还引入了很多非常有现代“感觉”的技术,比如视觉的转移(类似监视器功能的东西)、比如对机器的传感式的实时操控、比如机器的更灵活更快的运动,等等,传达了一种震惊感,这种震惊感是更晚近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速度!
超越肉体!
无限的目光!
虚拟的存在!
从爱德华博士那些机械植入到影片中处处展现的视觉震惊,其实是我们的东西。
所以这种“蒸汽朋克”到极致又必须进入现代,它不得不现代,只要它发展下去,还是会现代的。
植入机械的洛伊德博士
蒸汽城
窥视
操控机械臂
监视器
早就听说这动画片和看了各种周边但是都没时间看。
今天终于闲下来补补电影了,这电影相信在电影院看一定很壮观·,因为在我这么小的电脑屏幕上看都看得我哇艹哇艹连连。
不透露剧情,因为这电影太值得大家去看了,谈谈感受。
无可厚非刚看这电影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宫崎骏画的,然后看了看介绍才知道大友克洋的,一下子让我想起阿基拉·我只能说大友克洋和宫崎骏给日本动画做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动画很给人很纯朴的感觉,让人很舒服的色调。
电影是04年出的,但是动画中处处都还是散发着手绘的气息。
在这3D泛滥的年代看着这些画面让人非常惬意。
动画中的场景处处都震撼人心,细致的场景淋漓尽地表现了19世纪那个蒸汽的世界。
最后40分钟的战争画面每一张都刺激你的眼球。
故事背景是1866年的伦敦与曼彻斯特,电影中的电影音乐风格都流露着那年代的味道,听到音乐你都能想到爱德华,福尔摩斯,天使爱美丽的那车站,额好吧扯远了。
蒸汽时代的发明需要的是给人们幸福,剧中的雷(蒸汽男孩)是科学正确发展的化身。
蒸汽文明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都偏离了雷的爷爷的本意,科学是把双刃剑,而雷的父亲和爷爷也就担当这两把剑。
影片中种种画面给我们表现了科技发展错误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伤害,科技是用来造福人间的,而不是用来帮人类实现这些愚蠢的行为的,正是这部电影隐含着的内在蕴意。
接近片尾的时候那蒸汽城伸出的游乐场讽刺着工业的发展,以及雷的爸爸和爷爷当初的梦想,那画面激起心中的感动。
那伸出的冰刺也化作凌凌冰点·散落在大地·像是平息后的战场。
这是一部好电影。
1958年 眠れる森の美女.(睡美人) 22億円1968年 太陽の王子ホルス(太阳王子霍尔斯) 1億円1969年 千夜一夜物語.(一千零一夜) 1.3億円1977年 宇宙戦艦ヤマト(宇宙战舰大和号) 2億円1978年 ルパンVS複製人間(鲁邦对复制人) 5億円1983年 クラッシャージョー(?
) 2億円1984年 マクロス(超时空要塞) 2.2億円1986年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变形金刚) 40億円1987年 王立宇宙軍 8億円1988年 AKIRA 10億円1989年 魔女の宅急便. 4億円1992年 三国志 5億円1995年 攻殻機動隊 6億円1997年 もののけ姫(幽灵公主) 23.5億円1997年 ヘラクレス(大力士) 85.4億円1998年 長くつ下のピッピ(长袜子皮皮) 15億円1998年 ミュウツーの逆襲(超梦的逆袭) 3億円1999年 となりの山田くん(我的邻居山田君) 23.6億円1999年 アイアン?ジャイアント(铁巨人) 54億円1999年 ターザン(泰山) 169億円2001年 メトロポリス(大都会) 15億円2003年 ワンダフルデイズ(晴空战士) 13億円2004年 イノセンス.(攻壳机动队 无垢) 10億円2004年 スチームボーイ(蒸汽男孩) 24億円
画面极具真实感和震撼力,虽说在电气信息时代观看蒸汽机械的伟力有点诡异。
看弹幕上的一句话总结特别好,本片就是部祖孙爷儿三用蒸汽重型机器搞垮伦敦的故事,亏我之前还特期待,结果一切都好在画面上了,感觉故事挺假大空的,人设也挺无趣的,幸亏B站上还有三段式,要不看到一半我都快看不下去了,其实很喜欢这片里所描绘的蒸汽朋克和柴油朋克伦敦,好想亲自去一趟!
第三幕的大场面足够震撼。十九世纪末的科技高速发展实际蕴含着声光电学成为人类生活主导的可能,紧随其后的两次大灾难更是使得科学实在论的世界格局成为定势。与其争论科学的用途和该如何发展,不如好好思考怎么应对现在科学主义成为新世纪宗教的问题。普罗大众迷信科学,以至于竟然会对“物理学不存在了”的幻想感到真切的恐惧。
事关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哲学以及哲学的科学,主题很大切口倒是很小——蒸汽(机器)的辩证存在,即和平主义与战争主义、纯机械与纯人性。在这种矛盾上创造出新世界(蒸汽城),以单一维度在固有基础上往外扩展形成归属于原世界的“第二世界”过程,也能视为一场伟大的“异化”,从此意义上电影是无与伦比的。但是也正因电影的外延太广,被夹挤在科学与哲学的缝隙间,也就不得不流露出妥协的姿态,既不能承认也不能否认,甚至不敢显露一丝倾向,再有眼花缭乱异常喧闹的打斗诱惑(手段之一,喧宾夺主),观众(如我)也只顾沉浸其间,对这种只有论点没有论据的“流氓行为”便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完全无亮点动漫,严重反思病患者,大友克洋不知你拍片时是不是跟我看片一样差点睡着
不行呐,一听用日语讲英文人名还在名字后加一个“君”或者“桑”就寒心了,原本对反乌托邦题材完全无免疫力的不是么。
3.5;科技到底对于人类有何用处,是屈就于人类的野心驾驭,还是为人类的福祉贡献,三代人探究的问题也是人类长久的困境。蒸汽城与哈尔的移动城堡有异曲同工之妙。
伟大的蒸汽时代,工业怀旧。
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一部机器实现梦想。
台湾配音真的不错
画面超级棒,对人与机器现代化的反思也不错。
画面下了狠功夫,剧情单薄,支撑剧情的立论也太过牵强附会。
撇开节奏乱来的剧情不说,(大友克洋你肿么了……) 设计概念和画面很赞。Steampunk嗲爆了!简直太喜欢Steampunk了嘤嘤嘤嘤嘤嘤!
这是我看过的画面最为精细的日本动画,没有之一——且不说蒸汽城的出现与最后的冻结令我震撼,就连平常的画面之精美也足以大饱眼福。最后的雪之落下,我仿佛看到了万千沓日元在飘落。但如果从剧情来说,这部动画有很大的欠缺,以至于女主如何爱上男主,我都不知道。ED似乎比正片更抢戏。
9D 原來大友也喜歡糾纏機器 飛行器 還有打不死的小強 主題起初以為很復雜 結果發現原來如此簡單 畫面真是贊到了家 特別是很有鏡頭感 還有 非常棒的配樂 賞心悅目!
最近要戒戒除了今敏外的日本动漫了,人物脸谱化,又是假借英国故事,线条混乱,凡事有度,这个已经超过我的度了。那个叫斯嘉丽的小姑娘傻呵呵的,到处大喊赛门!赛门!
这部电影很一般,当然,画面甚至说得上精致,人物设置也很有针对性,唯技术论的父亲,关注人性的爷爷,纠结于此的雷。探讨的问题也很好,可惜似乎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承载这个主题,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没有发达到带来负面影响,促使人类去反思。
19世纪末英国背景,蒸汽朋克,科学怪人爸爸。历史还原和作画都很精致,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无聊得紧。武戏还好,比如火车头坦克追杀蒸汽单车再加上飞艇那段,还挺精彩的,但一到文戏就很无聊。后期蒸汽城段落就一整个都很无趣。对了本片成年人没有好人,这点还是挺酷的。
真不想贴上日本动画的标签,可惜大友克洋肯定不这么看……
堕落吧世界!科学天才也木法挽救贪婪的心 PS 最后被冻住的那幕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