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灵魂

Our Souls at Night,我们夜晚的灵魂,晚风如诉

主演:简·方达,罗伯特·雷德福,朱迪·格雷尔,马提亚斯·修奈尔,伊恩·阿米蒂奇,布鲁斯·邓恩,菲利斯·萨莫维尔,莱娜·刘易斯,迈克尔·洛夫·托利弗,吉兰妮欧·马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夜晚的灵魂》剧照

《夜晚的灵魂》长篇影评

 1 ) 晚风徐来 独自莫凭栏

《夜晚的灵魂》这样朴素坦诚的故事,并没有跌宕的情节与壮阔的场面,只有80岁的简·方达和81岁的罗伯特·雷德福,平实的日常,淡淡的话语,含蓄收敛,而且西海岸的小镇,与我隔了千山万水,半世人生。

但好的电影,总是可以带领我们去穿越时空,邂逅所有的怦然心动。

不论那是曾被忽视的年少纯真,还是尚未到来的垂老日暮。

因为人有共情,情有共通。

有时候,常常会觉得自己变身成那片小小的羽毛,随风飘进某一个镜头,注视着影片中的人物,聆听着他们的心声。

这是老年人的故事。

国情不同,但又大体相通。

比如影片中老男人们长年围坐在咖啡馆里,每个人每日相同不变的位置,其实我们每个小区里也都有这样一个“老头儿们的角落”,若换上我们熟悉的场景,可能谈论的话题也大抵一样; 还有那相伴到老的闺蜜,谈笑的内容也是似曾相识。

至于儿女,孙辈,跟我们的“空巢老人”们面对的也没什么不同。

——终归到底,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人类共同的敌人,都是那流逝不止的时间,最终,我们要面对的对手,还不都是——孤独。

年轻的时候,很容易交上朋友,也很容易爱上什么人。

岁月更迭,相识的人总数在增加,相知的人却逐渐在减少。

不论你的身心走到哪一个层次,总有人在你的上面或者下面,上面的人或许你接触不到,或许你理解不了。

下面的人或许夏虫言冰,不知所云。

而且,人生短促,有缘同路的人又有几个?

到最后的路途,左右四顾,还有一个可以谈得懂的且还可以谈的人,多难得。

只是很多老年电影回避此时此刻精神上的孤独,挖掘的都是回忆与空洞的亲情。

所以我愈发觉得简·方达扮演的女主人公艾迪如此难得,是一个继《金色池塘》的凯瑟琳·赫本后,另一个让人如此难忘的老年女性形象。

她与当年的凯瑟琳有几分神似,80岁还如此健康挺拔,举手投足都是魅力。

但更有魅力的是她的思想与见地,对待生活的从容不迫,洒脱与从容,在这段黄昏故事中,艾迪是勇敢的主导,我自随心,闲言无畏。

变故袭来时候,要选择去留的时候,也很快地决定如何面对。

我设想过,如果第一晚上与路易斯相处不快呢?

如果发现这是个糟糕的选择呢?

她可能也会一笑而过,把他从正门请出去吧。

还有一个译名,翻做《晚风徐来》,其实也不错——晚风徐来,水波不兴。

孤独如彼,吾与子之共所适。

 2 ) 爱可以多简单

理想的爱人是什么样?

我希望他,阳光帅气、身高最好有1米8,给人高大威猛可依靠的感觉;我希望他品格高尚,为人正直,有为有守;我希望他认真、努力、上进、有责任感,能让人看到希望;我希望他有知识、有想法、有见解、有眼界,能带我一起探索世界;我希望他坦诚、忠诚、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希望他勤劳、爱干净、会做饭、承担家务;我希望他爱小孩,做孩子的标杆,能更多的陪伴家庭……然而爱需要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当一眼到天亮发现漫漫长夜难熬,空虚的心伴随着焦虑被夜的孤独淹没,只想找一个能让人安睡的伴,哪怕睡不着也可以陪着随意的聊聊天,让我们成为时间中散漫的一个点,而不是静止着任由时间像寒风穿过并侵蚀我们的身体。

爱可以很简单。

邻居的流言蜚语,子女的竭力反对,who cares? 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意他人的看法只会更累呀。

扮上精致的妆容,穿上时尚的衣裳,踩着优雅的高跟,在人群涌动的周末,去市里最热闹的餐厅约会,美得像个少女不好吗?

从掩人耳目的后门,到邻居围观的前门;从来回提着睡衣,到You are where I want to be, 爱情就像悄悄盛开的花儿,氤氲的香气让人无法自拔。

爱不需要你很完美。

年轻时犯错对家人造成伤害,尽力弥补还是留下疤痕,一辈子的谴责已经够了,剩下的是学会原谅自己。

女儿夭折的巨大悲痛,却给儿子造成了成长的创伤,你已经很努力的做一个好母亲了,你也有悲伤的权利,不要再责怪自己了。

爱让人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给了别人喘息的余地。

年轻时的爱为什么不能像晚年时的爱一样简单?

理想的爱人是不存在的,我只想有个陪我安睡和我聊天气的人。

 3 ) 梦境,魂灵,以及被诗化的爱情

路易斯从冰箱里取出饭菜,吃掉,洗刷餐叉,在天气预报单调的播报声中翻看报纸上的数独。

艾蒂在路易斯家的门口徘徊,转身,回头,犹豫,最终还是敲开了这位邻居家的门。

在几句生怯的寒暄之后,她向路易斯问道:“你愿不愿意抽个时间,在夜晚陪我睡觉?

” 从某种程度来说,爱情,可能是存在于人类当中最吊诡的情感,它复杂、乖张、难以揣度,同时又伴随着无限浪漫与温柔,它可能在你毫无察觉时悄然降临,也可能在你用力握紧时如烟尘般溃散,它掺杂着欲望、占有、性和荷尔蒙,它总是被高声颂唱道“要开到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

从这个层面上讲,《夜晚的灵魂》是一部绝对异类的存在,它讲述爱情,却始终让观众与爱情这个词汇保持不自觉的疏离,它抛开了一切多余与冗杂,将爱情的底色提纯到接近透明。

艾蒂和路易斯两位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是半辈子的邻居,但彼此的了解也不过是平日里见面时的礼节性攀谈。

路易斯一个人生活,每天值得回味的娱乐时间,不过是每天下午和老友们在街角咖啡店里的聊天。

艾蒂同样孑然一身,在她向路易斯问过那句令人错愕的征询之后,她接着说道:“漫漫长夜总是最难熬的,我只是希望,有个人可以陪我在晚上聊聊天,说说话。

”于是,先前那句突兀的询问竟生出几分残忍的味道,这种味道来源于对孤独的无能为力。

路易斯开始每晚带好衣物和拖鞋,像年轻时约会那样出门前整理好领口,向艾蒂家走去。

他不断躲避着邻居们的目光,绕开人群,生分地敲着艾蒂家的后门。

当两位老人躺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被孤独长久杀伐的生活开始渐渐被重塑。

他们聊着平常的爱好,过往的感情,年轻时的日子被一点点地提起与回味。

路易斯谈起曾经的背叛以及家庭的破碎,口吻平淡而温和,那是一场长达三十年的与自己内心的和解。

艾蒂谈起她那个可爱的小女儿,以及发生车祸时失去她的那个夜晚,虽然眼眶仍会湿润,但时光和孤独已经可以抚平所有哽咽。

他们彼此倾听,困顿,然后熟睡,平缓而宁静。

如果说相互陪伴进入梦境是极具意象化的表达,那么艾蒂小孙子杰米的闯入,无疑成为了两人之间某种生活化的补偿。

艾蒂的儿子因为事业和感情的诸多麻烦,将儿子暂时交给母亲看管,于是,两位老人与五六岁孩童一起生活的画面成为了对曾经生活的回溯。

路易斯将早年买给女儿的火车玩具拿出来和杰米玩耍;三人一起外出野营,围着篝火吃松软的烤棉花糖;他们认养了一只狗,杰米给他取名叫邦尼。

这种仿佛一家三口的生活景象成为了彼此灵魂交融的证据。

当电影在讲述两人纾解孤独的同时,他们与周遭环境的交互同样成为了极具寻味的部分:路易斯从无法忍受老友们的调侃与玩笑,到和艾蒂手挽手一起去镇上的餐厅吃饭,再到后来与两人共同计划令人激动的旅行;艾蒂从与儿子不断阻挠的对抗,到平静地暂时与路易斯分开,再至最后终于在深夜拨通路易斯的电话。

从与世俗和教条化观念博弈的角度,这部电影像极了《廊桥遗梦》,然而与前者宿命般的悲痛相比,《夜晚的灵魂》将那些横亘在彼此之间的阻隔描绘得轻盈而松弛,仿若蹙眉之间,所有业障状若无物。

电影将两位主角的年龄设定在古稀,这本身就有着难以言说的精妙。

在屈指等待死神降临的日子里,他们无法预测生活的剧情:是突然降临的黑暗,还是像漫长夜晚互相陪伴这般温润的幸运。

在褪去了激情与焦虑的年岁,任何一件小确幸,都能品尝出最本真的滋味。

《夜晚的灵魂》极其平静,极度纯粹,它拔节出了爱情在荧幕中鲜有的高度,没有激烈的碰撞、争吵、释怀与和解。

它恬淡得如同无意间读到的几句诗,有关慰藉,有关陪伴,就像影片结尾,漆黑的镜头中路易斯的手机突然亮起,电话那边艾蒂问的那句话:“路易斯,我究竟怎样才能安稳入睡?

 4 ) 一次清新脱俗的约炮

隔壁老罗:你好,做邻居已四十余年,彼此从未交谈,今日你我已迈入人生暮年,正值夜色,你知道,年纪大了,白天还好,总能打发,夜晚最难熬,辗转反侧,多年思绪一并涌入脑海,如虫蚁齿啮,常常一夜到天明,而悔恨人生已不多的一夜又将此浪费,你我伴侣都已去世多年,独居,无宠物,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可否做我的床伴?

别误会,不是做那档子事,我的床很大,我们各据一隅,睡不着便说说话,这一夜,便能睡好。

你知道,漫漫长夜,世界上总还有一个人与你同呼吸,不至孤独。

隔壁老芳致 丹佛郊外的某小镇,社区平静,基本由老人构成。

这夜,女人敲响男人的家门,提出要求,其坦荡令做了四十多年教师的男人大感意外(羞涩),第二日,男人电话给女人,say yes。

第一夜,男人带着装了洗漱用品的纸包敲响女人的门,打开门的瞬间,原本爽朗的女人变得局促,两人在餐桌边坐下,一人一杯红酒,相对却不知从何说起,女人说,不如聊聊天气,即使到了床上,男人也依然尴尬想离开,是女人说,我想听听你的故事。

第二夜,第三夜,两人在深夜聊着聊着,便不再失眠,只是男人始终坚持从女人家的后门进入,人言可畏,直到有一天,男人敲响女人家的后门,女人不再开门,男人明了,绕到前门,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进入女人的家。

当然,在一个几乎封闭的老年社区里,这算得上是个新闻了,跟老伙伴的咖啡馆每日一聚,老家伙们对男人的艳遇羡慕嫉妒恨,男人百口莫辨,干脆摔门而去,女人和老朋友一同去购物,同样鹤发的老友听完缘故后却深表理解。

按照剧本发展的规律,两人肯定不能在一个纯封闭的空间里演绎故事,枝节角色介入才能推动情节,女人的儿子带着儿子上门,自己失业,老婆跑路,自己没法照顾小孩,只能推给老妈代养一阵。

他哪知道,这边一对老人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大概在所有儿女眼中,父母都是没有性别的的,就只是父母,责任的化身,苦难的依靠。

为了解决重度网瘾只会玩手机的孙子,女人请求男人帮忙,在玩具小火车和宠物狗的帮助下,孙子戒掉了网瘾,儿子却像所有人一样误解两人的关系,赶来把孩子带走,两个老人,又重新陷入空荡荡的孤独中,而曾经这所房子,充满了小孩的欢声笑语。

“你想不想和我去皇宫大酒店?

”男人脑洞一开,提出一场正式的约会,两人驱车直达丹佛,入住华丽的大酒店,那一夜,男人身着正装依靠着楼梯,楼下,熙熙攘攘,人气喧腾,身后的门打开,女人出现,一身银色长裙,光华毕现。

最后的最后,两人并没有在一起,两个在旁人看来已不合时宜的人,由一个看似咸湿的邀约开始,却谈了一场清新脱俗,哀而不伤的恋爱,结局还给了观众一点点希望,让你倍感老年生活,也未必如此可怕。

Netflix出品,电影名《夜晚的灵魂》。

隔壁老罗和老芳是谁?

罗伯特雷德福和简方达。

年轻时光芒四射的人,如今都已年逾八十。

高清镜头下,皱纹和蹒跚都毕露,两人却毫无垂垂老矣,令人同情之态,简方达肩背依然笔直,穿起牛仔裤腰是腰腿是腿,银发盘成发髻,几缕随意垂下,眼神中依稀还有少女的天真和时光的洗练,罗伯特雷德福没有秃,发际线依然能盖住额头,言谈之间,既端正又慧黠,两人都堪称老去的最佳样板,没有一点倚老卖老,如陷泥淖的迟滞,清清爽爽,自给自足。

当两人在车中相互依靠时,那一刻,我希望时光能为他们倒流五十年,一种时不我待,而退求其次的美好,是的,人生暮色已至,仍有这般相遇,这样,也很好。

老龄化社会是趋势,孤独终老是恐惧,谁都希望年老之后,依然保有一份体面,纵然年华不再,也能不求不靠,不痛不病,除了存够养老钱,恐怕心境上也要早做打算,长期自律,保持健康,不等不要,不干涉子女,在被别人干涉时也能合理反击,保持自我,又保有共情,当在世的老朋友们都纷纷离开时,身边有人陪伴最佳,如果没人,至少养只狗,当然,如果有一份能坚持到老的事业或爱好,完美。

老来清爽,是福气。

都说真实世界与电影不可相提并论,反观法国电影《爱》,同样是高龄老人伴侣,那又是另一番故事,用堪称惨烈的方式成全了另一种体面。

这,又何尝不是真实世界的写照了?

 5 ) How to spend those lonely nights

with someone who understands you.and do not care about others, please.一个低调且幽默,一个可爱又迷人,这样的组合真是越老越美丽。

电影并没有很多台词,大部分的镜头放在了两位主演的动作和眼神交流。

不是仅仅两个寂寞的人靠在了一起,更多的是,终于因为有个“懂”的人可以交流,那些承载着孤独和羁绊的夜晚,变得不那么难熬。

每一个夜晚有了意义,每个清晨有了期待,就连死亡,也变得不那么可怕。

ps.一个小细节:在电影十分钟左右,也就是刘易斯第一次去艾迪家的时候,艾迪给自己倒的红酒明显更多,然后喝了一大口壮壮胆再继续聊天。

What a lovely night!

 6 ) 孤独?

现在的我一个人住,周围没有亲朋好友。

但是没有被孤独打败。

老了的我,一定也可以和孤独友好相处的。

人本来就是孤独的啊!

用那些外界事物刺激自己的意欲,只不过是最低等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外界事物终会逝去,最终只有自己。

孤独而空虚的人们寻求一个又一个动因刺激自己,让自己感觉到活着。

而另一些人到自己身上寻求答案,他们沉浸于艺术,哲学,他们永不孤独……

 7 ) 《融会贯通》

《夜晚的灵魂》、2017年9月1日威尼斯电影节上映。

简·方达衰老的脸庞,颧骨凸出,方形的下颚,细长的双手手背布满皱纹——她像一只猩猩,《猩球崛起》的Ape;罗伯特·雷德福,垂垂老矣,无法撑起牛仔裤裤筒的大腿,配上宽松的方格衬衫,他的体型宛如《玩具总动员》的巴斯光年。

我喜爱这部电影,我也欣赏这两位优秀的演员。

我看《夜晚的灵魂》,是为了看他们俩主演,1967年12月28日上映的《新婚燕尔》。

年轻的简·方达,紧致的脸庞,修长的双腿,苗条的体型;罗伯特·雷德福,帅气逼人,他此时的名作《骗中骗》、《虎豹小霸王》我之前就看过。

在我的一生——小半辈子,三分之一辈子——总是寻找着这样的捷径,而我找到了!

“人生木有捷径”是容易听到的话,但是人生不但很多捷径,而且还有很多不公,我接受这些,而且创造我的优势、实现我的捷径——人生至此,一言蔽之:开窍、通透、上天了。

在扬·阿尔蒂斯-贝特朗,法国纪录片导演的异彩力作《70亿其他人》,我遇见、和连通了我的MIND BOOM!

我是按照我自己的顺序观看的,我先看了「人生的意义」,然后是「那些生命教会我们的事」。

「人生的意义」像是花絮,彰显了分集的导演们的角色身份,其中一位女士说、她问所有看到她的这段纪录片视频的地球人:什么是世界上最厉害的?

什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她问,她不知道,她认为是谜题。

我解开了字谜,我知道:【我这里最厉害。

】何解?

又因随后,我看了「那些生命教会我们的事」,我以为是鼓励的才智分享,没料到、是对每个纪录片受访者的“你这生遇到过的最艰难的事情是什么?

”的质问。

我没有遇到过最艰难的事情,或者说,我避免了我的最艰难的事情,也就是放弃我的才能、放弃我的梦想、我的热情、和我的天命——有可能是大部分人都会放弃的,或者是最终、许许多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的捷径。

我连通网络,打开网页,人们这样说;我走在路上,看众生相,人们也是这样说。

不这样说的人,一般我比较少见到,偶尔会见到,要约,要有准备,很稀罕——那些人都是我的“偶像”,或者换句话说:用创作的能量实现了创造的先行者们。

第一次希望用纸和笔写下要点,是在初中(十多岁)的时候,一直想:要是找到“那一点”什么,就一定能行了。

就如霍金,想用一条公式,证明世间万物。

至少这点我做不到。

现在20多岁,要三十而立的人,现在终于能了悟一切——我走了一条节省三十年奋斗的捷径——绝对不是做好哪一点就能行,而是面,是阵列——是全面的实现和伸张!

我方能畅爽!

就是现在的这般舒爽欢畅!

打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成就缔造的喜悦!

我没有再遇到任何问题——或者说,原来的问题、或者别人的问题,对我都不再构成问题。

就在现在的峥嵘岁月,我书写、我诉说、我拍电影、做短片、弄纪录片,我的梦想、在不知不觉和自觉自强中,被我自己超越。

我已经做到我比梦想的更好——我庆幸,我感激,我喜悦。

我拥有了一切。

夔晓2017年10月13日03:06:26拍摄的安排完毕,让时间、变成布局吧!

我的通行证 http://url.cn/5BuLYSQ

 8 ) 如水的老年之爱

简·方达和罗伯特·雷德福都曾经有过他们的时代,如今演起经历过生活的喜怒哀乐而晚年孤独的老人竟也得心应手,不得不让人感叹,真正的演员可以从风华正茂演到步履蹒跚。

看过一些简·方达客串或演出的其他电影或电视剧,角色多是衣着打扮光鲜,性格跋扈。

但本片中,她可说是洗尽铅华,平实朴素,正如一个如她的角色一般的老太太。

雷德福也是如此。

只有两人到城里大酒店参加酒会的一段稍微打扮了一下,有些富贵闲人的影子。

而在这一天,他们终于从柏拉图走进了实质进展。

剧情切入和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在合理范围内。

两个孤独老人的走近既过分容易又顺理成章。

这个年纪下,记忆中的失去比手中拥有还要多,能有一个谈得来的人互相作伴实属难能可贵,所有人都应该为之争取。

能做到像剧中的简·方达一样直接敲开邻居的门,说“我们来一起睡觉吧”,还是挺难的。

结局也算不落俗套,与轰轰烈烈的爱情不同。

两人分开一阵,却还是联系着,对他们来说,已弥足珍贵,后面的发展,自不必表,淡淡的感情,如清水般流淌,却怎么也无法割断。

苹果手机用在他们手中显得更加值得!

 9 ) 退休了就能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不一定

对于被养家糊口的重担捆绑在工作上的中年人来说,最浪漫的事情就是遐想一下退休以后的生活了。

是不是退休以后就能过上想过的生活了呢?

不一定。

家庭仍然在向你索取,捆绑着你的自由。

还有慢慢衰老的肉体,终有一天会让你寸步难行。

《夜晚的灵魂》里的两个空巢老人,为了互相慰藉而采取了夜晚同居的交往方式,只是为了共同对抗孤独。

他们可以勇敢地无视街坊邻居的嘲笑,但却不得不向亲情妥协。

影片中的儿女形象是有代表性的。

男主人公的女儿是开明的一类,不干涉父亲的私生活,但平时也很少回家。

这样的儿女,属于无害无益类,跟父母生活在平行空间里,不依靠父母,也不照顾父母。

女主人公的儿子,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好,老婆跑了,留下个儿子自己无暇照顾,只好求助于母亲,但还要打着不放心母亲的旗号。

这样的儿女在中国还是挺常见的。

总觉得父母欠自己的,总觉得父母帮自己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

他们不关心父母的情感需求,还要对父母的黄昏恋横加干涉。

在他们眼里,父母不应该有自己的感情生活,父母的心永远都应该在儿女孙子身上,父母只是为了儿女而活着的。

影片的结尾呈现了悲情中的温情。

老人多可怜啊!

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以说话的伴了,又要被迫分开,因为女主人公要去做一个好奶奶,两个人只能通过电话互诉衷肠,来渡过难熬的漫漫长夜。

即便是到了耄耋之年,女性仍然摆脱不了家庭对她的角色要求。

所以我在想,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到底是什么呢?

是温暖更多一些还是束缚更多一些呢?

这个蜗牛壳既能给我们遮风避雨,可能压得我们喘不过起来。

我想每一个都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自己吧。

我们既是那个希望父母给自己看孩子的儿女,也是那个不愿为儿女改变自己的生活的父母。

 10 ) 等我们老了,愿活的仍精彩,不孤单

文:骄阳下的小木马感动温暖,却不知要从何说起,打的寥寥几行字一遍遍被删掉重来。

或许是没有到那个年龄阶段,怕自己说不清道不明那种情感的慰藉吧。

最近看了几部主角是老年人的电影,变老是任何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生命轨迹,胶原蛋白逐渐离我们而去,就连动作也会因骨质疏松变得迟钝缓慢,但这些都是表象,最要命的是:孤独。

《夜晚的灵魂》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两位年迈的老人,互相倾诉,排解生活中苦闷的故事。

影片的步调一直保持不紧不慢,徐徐道来,色调柔和,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就连死亡也是平平淡淡的感伤,然后接受。

记不清是不是在《实习生》中的老爷爷,曾经说过,到了他们那个年纪,或许参加的最多的聚会就是葬礼了吧,真实且心酸。

不同于山田洋次导演《家族之苦》系列的家庭轻喜剧风格,如果说《家族之苦》所讲述的是老年阶段的人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比如“离婚危机”“该不该继续开车”等,那么《夜晚的灵魂》则更侧重精神层面的契合。

为邻48年却鲜少有过接触,突然有一天,艾迪·穆尔(简·方达 饰)突然出现在了路易斯·沃特斯(罗伯特·雷德福 饰)面前,邀请他偶尔来自己家里睡觉,不为别的只是想身边有一个人,可以时不时说说话。

近乎陌生的两个人从开始的尴尬到慢慢的试着去了解彼此,让夜晚温暖起来,两人的一生就在这个熟悉的床上,面对陌生的对方被一一道出,有出轨,有丧子,年轻时他们也曾经历大风大浪,可是年迈后再回顾,并无太大的情感波动,仿佛在叙说别人的故事,唯有心中那一股暖流或是丝丝隐痛,证明着曾活过一回。

主演的简·方达和罗伯特,更让人物饱满起来,或许是因为他们也是从青葱的少年时光一步步走到了暮年,对37年后的荧幕重聚并没有太多感触,但翻出两位主创年轻时的照片,还是会为“颜”所惊叹,原来,曾经的芳华正茂、意气风发也抵不过岁月流逝留下的痕迹。

无论是在《夜晚的灵魂》中,还是在《家族之苦》中,我都比较欣赏女性的角色,《家族之苦》中平田福子(吉行和子 饰)虽然在定位上是传统日式的家庭妇女,一辈子精心的为了丈夫、孩子,但在晚年时,却坚定的为了自己活一次,报名写小说的课,立场坚定的提出离婚,在第二部的时候,更是离开繁琐的生活去,地球的另一半看极光。

虽然遥远甚至没有镜头表现,但言语中的美好和现实生活中的污糟却形成鲜明的对比。

《家族之苦》《夜晚的灵魂》中艾迪·穆尔,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女性代表,她主动出击要求路易斯来过夜,面对路易斯害怕邻里间的闲言碎语,她只是淡淡的说随他们去,一辈子畏惧人言,也该为自己活一次,所以她拒绝路易斯从侧门进入,而是大大方方的从正门欢迎他。

面对儿子的指责,往事的伤疤被狠狠揭开,鲜血淋漓,一面是为了“自私的”晚年幸福,一面是对儿子缺失的母爱的补偿,对孙子的责任,她也咬牙自己做出选择,不拖沓不矫情,就像路易斯印象中的她一样,遇事处理的比一个七尺男儿更冷静果断。

可是在忙碌的一天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拿起路易斯送的手机,拨出那一串号码,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虽然身处两地,但是感情和陪伴仍近在咫尺,足以。

其实《夜晚的灵魂》揭示着很深刻的一个社会现象:空巢老人。

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问题已经不容忽视,2012年的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上介绍,到2050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看过很多新闻,父母跌倒,儿女却只存在于通讯录中,也有很多公益广告,为了不烦到在远方打拼的儿女,父母往往报喜不报忧。

直到真的有事发生,已经追悔莫及。

对于本就无子女的孤寡老人呢,则更多需要社会、邻里的关爱,2015年一部《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欧维晚年丧妻,失去工作,回忆一生多少苦楚,于是他决定去死,但是人情味十足的邻居却在平平无奇的生活日常中,将爱和生活的希望一起传达给他。

有时再富足的物质也不及短暂的陪伴,有时一句的暖心的问候可能拯救一个孤独的灵魂,《夜晚的灵魂》中有几个场景我特别喜欢,艾迪和路易斯带着小孙子杰米和领养狗狗一起去野营、烤棉花糖,原来等我们老了,也可以活得很精彩,很温馨,不孤单。

《夜晚的灵魂》短评

黄昏恋

6分钟前
  • 凉泉粒
  • 还行

许多不知所措的尴尬里透出的可爱,羞涩,它们在经历那么岁月后依旧亮晶晶的。但,迟暮的尊严实在太稀缺了

9分钟前
  • 殊途同归
  • 力荐

我老了也希望能有这么个伴

13分钟前
  • 一个墩子
  • 还行

看这部片就像在看《金色池塘》的后篇,非常感慨,而且现实与电影各种互文,当35年前简·方达与片中的父亲达致和解同时为现实中的父亲完成小金人的夙愿时,她可能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当自己也于银幕上年华逝去老无所依时,却只能依靠遭遇同样困境的雷德福相互慰藉,两位银幕传奇便如此携手相伴余生。

18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夜闌人靜,兩顆孤獨心靈找尋屬於他們晚年的慰藉,生活淡淡似是流水,羨慕他們踏出第一步的勇氣,通過“同床”交流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愛,可以複雜,也可以很簡單。溫馨細膩噶最美夕陽紅,生離死別不可避免,過去,遠不可及,何必不把握現在,與自己認為合適的伴,度過餘生,何其美。我渴望而不可及的愛

19分钟前
  • 阿蚊
  • 推荐

美国每年都会拍几部老年人的片子。两位老戏骨转眼都八十岁了

24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推荐

现在爱孤独,老了怕孤独

29分钟前
  • jjxinxi
  • 还行

非常温情的片子。有时候会想:我们来这世上一遭究竟意欲何为,我们想从我们的人生中得到些什么呢,我们的存在又究竟有什么意义?所有的都是暂时的、速朽的。离远了看,会觉得生活中很多东西,真没那么重要。找到自己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然后就撒开手吧,只管去体验、去享受……

31分钟前
  • 乐乐张
  • 推荐

说得就是白头偕老

34分钟前
  • kakai
  • 推荐

两大魅力老戏骨太厉害,小马蹄以前是演技派来的,一比顿成小弱弱。朱迪是girl with low self-esteem那小秘

37分钟前
  • ipanema
  • 力荐

这故事中的所有主角都是鳏寡孤独者,妻子去世的鳏夫,有着一个永远不在身边的女儿,独自生活的老妇,还有那个被送到自己这里帮忙照看的孙子,有的人失去伴侣,有的人失去子女,人们可以独自生活,但也注定有与人为伴的欲念,孤独无非是另一种形态的死亡,而死亡之所以令人恐惧,是因为终极性的孤独,这些鳏寡孤独者的抱团取暖让彼此驱散了寒意。

42分钟前
  • 孤星昼
  • 还行

温情。两个好看的老人,连拖累人的儿子都很帅气,孙子也可爱。一个老人,一栋大房子,完善的医疗,可以开车去山里,去高档酒店开房,虽然孤独,但是有尊严。任何时候不可失去的是尊严。简方达,怪不得这么美。

46分钟前
  • 多拉美
  • 推荐

好久没看过这么舒服的电影了以后不知道看什么电影时,老年题材就是我第一大首选🙈这部融合了Redford与Fonda之前合作的《新婚燕尔》与《电光骑士》,加了些梗有些感动夕阳之恋,暮年相伴,学会与孤独妥协老年大概就是向他人诉说秘密的年纪了吧

51分钟前
  • 人间失格
  • 推荐

人约黄昏后 月与灯依旧

52分钟前
  • 三生
  • 还行

导演不多几部电影,却看不到任何进步…职业演员就该这般,为视觉效果一辈子美下去!只是拍的太柴火气和商业化,冲突太过牵强。老来伴多的是陪伴和相投……若是欧洲人拍会更多点细节和感动

57分钟前
  • cat
  • 还行

7+1=8/10Jane Fonda和Robert Redford在80歲的高齡——八十歲!!——再次情侶檔,來一段醉人的黃昏戀。沒什麼大起大伏,但像冬日裡手捧咖啡看窗外飄雪,平平淡淡的幸福快樂。女神比男神更加抗老,居然還有少女的羞澀,美到醉了……

58分钟前
  • wavyfly
  • 推荐

感慨当年的帅气小伙和靓丽美女,看着他们干枯的皮肤和充满皱纹的脸,这比电影本身还有意义

60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怎看出來的失眠問題

1小时前
  • Bur Wong
  • 还行

想法还好,但有点太累赘了,拖拖拉拉把可能变得有趣的部分给搞没了。

1小时前
  • 纯Jun
  • 较差

自然又美好

1小时前
  • 齐齐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