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这是怎么了?
为什么这么多好剧会海外先行?
像之前的《碧血盐枭》,据说被当作仓底剧,在马来西亚播出后,直到《巾帼枭雄》大热后才能趁着“枭”的热潮,靠着剧名的关系才能进入香港人的眼。
其实本着一个看过马来西亚播放《碧》剧的老电视迷说,《碧》剧绝对比同期的香港播放的《大冬瓜》好看好几倍,从故事的可读性(金砖砌墙,不知是不是抄袭了金墉的尸体砌墙呢?
不管怎样,这节构思都相当精巧),到演员的表演(有马浚伟、杨怡的左右为难,更有黄浩然对杨怡的一往情深让人心灵触动),虽然整出戏是没有《巾帼枭雄》、《金枝玉孽》等剧出彩,但也中规中矩之中不乏感人至深之处。
真不懂为何当时翡翠台会优先播放《大冬瓜》?
是不是香港师奶们更喜欢些无厘头的搞笑,而不喜欢有深度有内涵的故事呢?
今天我坐在电脑前,更庆幸现在信息通道的发达,才能在网路上同步看到正在马来西亚播放的TVB新剧《仁心解码》。
这段时间一直追萱萱的《老婆大人II》,对萱萱的演技一直都很推崇的我,又一次被TVB的弱弱的故事弱弱地打击了,后期变成只是习惯去看下去。
无聊的追剧期间,才了解到《仁心解码》居然是海外先行。
因为《碧血盐枭》也是海外先行,所以突然又有了兴趣,这才在网路上寻着“杏林”去了。
这下总算又有了些寄托。
本人的坏毛病,在家一定要找个电视放着听的,不然耳朵就会寂寞。
《仁心解码》才五分钟就不仅抓住了我的耳朵,也抓住了我的眼,我的心,自此我一下班回家,就被牢牢吸在电脑前,看一集最新的《仁》剧。
《仁》剧的主演方中信的表演我并不夸赞,他表情贫乏,演专业人士并不到味道。
但《仁》剧精彩在于故事,一到两集就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故事,再加上每个故事中暗含的逻辑联系,这样一步步推进整出戏的发展,一看就知道是传承了TVB九十年代末刑事侦缉类优点,同时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分析推理出其心理发展,更加添了些许推理“本格派”的风格。
让人看了一集就刹不住欲望想看下一集了。
总的来说,演员并不见得很出色,但编剧确实很出人意料,能将精神病题材和刑事断案融合一体,且不落俗套,着实让人很想推荐。
再次转回我的话题,我真不明白,为何这么好的剧会海外先行?
难道是怕香港师奶不喜欢?
这让我想起年前的《与敌同行》,这部戏在广州等内地倍受关注,但在香港本地收视率似乎远不如堆砌四个靓仔的推理幼稚的《少年四大名捕》。
老实说,本来我也很期待《名捕》的,可是看了几集后,感觉实在一般得可以,不否认仔是很靓,但故事实在太弱了。
这不是演员的错。
《与敌同行》则是故事演员都到位,除了结尾,结尾太仓促弯转太急了,让人失落。。。
从这两部戏的收视对比,也许TVB在发剧方面正是首先考虑本地那些“拥泵”的口味,像缺少了林峰、佘诗曼的《碧》和《仁》,只好藏到仓底了。
不知道《仁心解码》要趁什么风才能进入香港人的眼呢?
PS。
最后提一句,黄浩然过档到无线之后的表演都好让人心动,希望他能在无线发展出自己的一片天!
对精神病人的研究,精神病人的犯罪,很纠结的人性展现。
很多人说徐子珊不漂亮,可比起钟嘉欣、胡杏儿,你还想说这样的话吗?
方先生貌似拉皮了,不过依然很帅,演这个角色很适合。
期待家碧瘦下来的样子。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希望案情紧凑点
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心理学,所以一般常看的影视剧大多是悬疑刑侦类的。
近几年的国产剧非常令人失望,只能翻找以前的老港剧看了。
实话说,以前的港剧无论是剧情还是主角人设都是非常可圈可点的。
比如这部《仁心解码》,案情60%,感情戏40%左右,而且即使是感情戏,也不会像国产那样爱得不顾他人死活,令人生腻。
先介绍一下这部剧的主线,这部剧的主线是精神科医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警察联手破案。
男主高立仁是面冷心热的专家级医生,他工作认真负责,遵守规章制度,绝不接受投机取巧的行为,工作时间对待实习生严格无情,实则只是希望他们成材。
女主敏儿是警察,身手敏捷,性格爽朗正直,但是因为家族遗传的精神病而感到不安。
尽管如此,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而是积极向上,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积极求医。
即使警察工作危险,家人朋友男友劝她放弃工作,但她因为自己热爱这份工作所以没有妥协,而是选择坚持,最终也得到男主体谅,因为男主也有他的事业和理想,他能明白女主。
男配连志森,技术骨干研究人员,为人谦和,忙于工作但也顾家,关心家人,对妻儿父母都非常好,家人有矛盾会想办法周旋。
男配李应春,男护士,为人热心善良好管闲事,前期是个恋爱脑,为了拜金前女友买了房子结果还是被抛弃了。
虽然论资排辈他都没有男主他们厉害,比较普通,但是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喜打抱不平,所以有时候会显得略为多事和缺乏边界感,但整体人设还是好的,如心细体贴善良有能力。
阿春简直就是女生的理想型。
不仅人设特点鲜明,里面每个案件也都非常精彩,让人感慨。
我印象比较深的有那个芷恩因为自己罪恶滔天的父亲抑郁住院,而在医院在实习医生(洪演的角色)的关心帮助以及和各类病人的相处下,她的状态表面上逐渐好转。
那段日子她确实是开心的,但是出院后,她还是要面对那样丑陋罪恶的父亲,她还是会感到罪恶感深重和伤心。
因为什么都可以选择,只有家庭她不能。
所以最后她父亲造的孽还是报应到她身上了。
真是可怜的姑娘。
而给她做治疗的实习医生也因为她的死而感到很难过自责。
不过他的导师高医生劝慰他:芷恩最后的时刻只想见到他并跟他说在医院里时很开心,就证明起码他用心对待过这个病人了,不用太自责。
还有那个懦弱老实人为了保护自己深爱的妻子而分裂出了和自己父亲一样穷凶极恶的人格。
因为欺压自家的人,是个恶人,他实在没有办法,穷途末路之下,只能变成更凶更恶的人。
但也正因如此,他杀了伤了无辜的人,最后只能进精神病院。
人为什么会有精神病?
就是因为他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已经超出他们的负荷范围了。
人心和人的思想都是很复杂的东西。
还有,原生家庭也很重要。
那些患有重大精神疾病的人大半都有不幸的家庭。
但,这并不是给罪犯洗白的借口,了解他们的过去,只是为了吸取经验,以做好预防犯罪和良好的教育。
像女主敏儿,她家有遗传精神病,但她家里人都很爱她,她爸爸她爷爷,再加上她生性积极乐观,最终走上的是阻止犯罪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而不是走上犯罪或是自我毁灭的道路。
仁心解码,仁,是有医生的仁,也有病人的人,解开人心的密码,才能做好预防措施和治疗,让世间少些悲剧发生。
(没有违规)
A Great Way To Care,前名《杏林心处》。
现在换了个最通俗易懂的名儿。
不知道哪一阵子的兴起,就想着去看港剧了。
然后又正巧是这部剧挂在页面。
看之前,我对方中信不是特别有好感的,在我的审美世界里,他长相比较敦实,看起来就是很好的老男人。
相比较,我会更喜欢陈豪和林保怡一些。
可是在这个剧里,方中信这样真的很让人安心,其他人演的话,我半道上就得怀疑主演会不会人格分裂,很多剧情都是走这个套路的嘛。
能医者不自医。
警察莫敏儿挺可爱的,越是觉得可爱才会觉得第二部的开头让人难过。
但是好在我知道她第二部要挂掉,所以看她的时候没带太多感情。
-___-||不过看心理犯罪片,谁会带太多感情啊摔!
孙家碧一出场的时候,我就已经准备好她会丑女翻身。
但是看到后来,还是会感慨“每只死胖子都是潜力股”。
一开始出来到不会觉得好看,得先特别恶心,然后才会有反差。
男女戏倒是不出彩,三个好基友的斗嘴才是有爱桥段。
三个人里面,我比较喜欢连志森,他对老婆和家庭是一种老式的爱,可以说老土的温情脉脉吧。
我很受用。
所以说,我根本就是个老派的人。
案例也没啥好说的,要知道看多了美剧和英剧的人,就会发现港剧里的案件十之八九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更何况像我这样很沉迷看连环案件的人。
可以说,看第一部是为了接上下面广受好评的第二部。
RT。。
很困惑。。
完全是多面侦探。。
情节过于普通单调。。
PS。
女主不好看。。
胖妹瘦身后很甜美。。
正。。
S01EP01--绝大部分TVB的剧永远的闪光点在家长里短,职业剧总会那么浅尝辄止,这部剧尤其明显,专业性太差 不说与《扪心问诊》,与犯罪心理都有所差距;~~如果不从潮湿的小屋走出来,心里始终是湿哒哒的。
S02EP02如果你自己管不了自己,貌似只能让法律来管你了。
理智的爱当下的时候总是不那么舒服,但从长远来看好像效果和好处会更长久。
S01EP03去了解的过程,去靠近的过程,去势均力敌的过程也是一段回忆起来满满的经历呢!
S01EP04人心多变且复杂,不是说懂得很多知识就会为善,也会有人懂得很多去为恶呢?
终究一念之间,但却是生活中无数个时刻的选择培养的那一念。
S01EP05掩盖丑陋和病态和罪恶,只会让其变成更大的罪恶和不治之症。
--能力跟品德是否挂钩真的要因人而异,这就好比能力高的人会不会撒谎一样,没有什么,他那么厉害,那么优秀,那么善良,怎么会做这种事呢?
我们唯一能相信的只有我们只是刚好了解到我们认可,别人又恰好展现的那一面。
S01EP06情绪的释放,如果不能合理的宣泄,那自然要以非合理的面貌倾泻,而那时,就不是简单的释放压力。
S01EP07要是有那么多的神,我们的生命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苦难了。
S01EP09去心甘情愿,去无悔付出,那是童话里的爱情,现实中要彼此付出,彼此尊重。
吃着碗里霸占锅里多少有点侮辱别人的智商和情商。
S01EP10-S01EP13我们不能只允许自己犯错,而不允许别人犯错,而且尤其是因为善良所错,是不是要多给一点容错空间呢?
如果我们得饶人处不饶人,是不是心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不喜欢放过自己呢?
1.很喜欢这部,所有人的人设都非常好,连配角的人设都很讨喜且立体,唯一就是钟Sir前面看着像狂躁者,后面没写了,感觉编剧忘了。
2.每一个案子和心理疾病都结合的很好,每个案子也结束得干净利落,既满足我这种喜欢看破案的,又科普了一定的医疗知识。
3.这次TVB御用的几个反派几乎都是正面人物,比如大嘴英啦,张国强啦,李国麟啦,反正TVB的绿叶个个都是老戏骨,角色拿捏得丝毫不会让你串戏!
比如岳华,在珠光宝气里的贺峰儒雅贵气,这里的老爸又演得很接地气!
4.主角高立仁的人设几乎完美呀,温柔聪明,情绪稳定,方中信演得好好!
5.三只公在一起的戏份最喜欢,搞笑得来又自然!
难得最近找出来没看过的TVB老剧里,让我看完心情舒适,没有任何槽点的剧!
谁敢信,这才20集,把三对感情全部拍完,外加好几个案子,外加配角们的戏份啊!
放内地不得来60集?
(狗头保命)
《仁心解码》是2009年的片子,他的画面质感还是印象中港剧的精致有味,草草瞟了一眼第二部的镜头,给人的感觉远远不如这一部的香港味道足。
当然,这一部的配音也是相当有亲和力的,那几个专门配香港电视剧的声音依旧出现,听着相当舒服。
画面、声音可以让观众在第一眼的时候产生很大的好感,这部剧在这方面的功课做到了。
来说说这部剧的脉络。
主人公高立人,仁和医院精神科高级医生,一个对心理研究颇有造诣的良医,在单位和连志森、李应春是铁三角。
连也是高级医生,人好又是老婆奴,应春是医院的男护士,是善良肯干的类型。
女主人公莫敏儿,一个和高立人七拐八弯能扯上关系的警察,因为一次刀片伤人案靠高立人的心理分析而相识(&相知、相恋)。
该剧的展开节奏是每一季或两集出现一个与精神病有关的案子,每个案子都离折曲奇。
随着剧情展开的是三个小故事,首先是莫敏儿和高立人的纠葛,第二个是连医生家里的婆媳矛盾,还有应春鼓励胖妞减肥重新生活最终走到一起的大结局。
看多了美剧,换个口味看港剧,就好像吃多了沙律牛排,再吃了一口肠粉,没细品,但绝对好吃。
那我就不会远离电视,选择电脑了。
虽然有破绽,精神病学的知识也比较泛泛,但是用在下班的以后打发时间完全足够了。
除了情节比较合理以外,不得不说人物刻画也想当到位。
三兄弟以外,无论是高爸爸、连老太太还是坚叔以及那些路人护士,都刻画得相当到位。
“煎酿三宝”一同出现,但面目上没有给人雷同的感觉,同时不刻意,恰到好处。
配角里面,我特别喜欢高立仁他哥的表演,把一个谨小慎微、怕事、有点妄想症的银行大堂经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这种情况下,我甚至可以从他的表演推测出人物的想法和下一步的动作。
方中信这个长相,演一个医生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一看就是高级知识分子,风度翩翩。
如果林志炫来演感觉也是类似,当然方中信没有林志炫那种“变态杀手”的感觉。
另外《心术》也曾经准备请方中信来演刘晨曦。
三兄弟的搭配让我感到真的很舒服,喜欢吃火锅不算。
高立仁刀子嘴豆腐心、sam绵里藏针、李sir傻好人,在一起却很搭的样子。
当最后一集高立仁说“这屋子好挤啊”的时候真是泪流满面……有些事情确实是女人搞不懂的。
不过,三兄弟里面我最喜欢的是sam。
老好人,不与人争,同时专业能力出众。
如果说高立仁是一个相当完美的医生形象——以私生活的不完整为代价——那么sam跟普通人则更为接近,当然老婆漂亮程度大大超过平均。
最后说个不喜欢的点,就是主角光环过于明显。
除了高爸爸的腿,一切倒霉的事情都发生在配角身上,sam的老妈也出人意料的好说话等等。
最令人受不鸟的就是徐子珊啦,她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虽然一个人秘密行动很危险然后果真倒霉了但是姐总能逢凶化吉的嘛哈哈哈哈哈”,一而再再而三,难道madam都是没记性的吗?
话说TVB的戏经常性的都算是大叔级别的戏,只是觉得这次特别大叔。
O嘴王,高立仁,高级精神科医生。
年纪轻轻的时候搞大人家的肚,结婚,离婚,有个17岁的女儿。
对莫敏儿告白的时候,跟上台自我介绍一样“我份人身家清白,就没不良嗜好,是离过一次婚,有个女,我的志愿就是医好我的病人,还有,就我份人比较踏实,我不懂浪漫,不知你顶不顶的顺?
”很可爱。
方中信在TVB拍的剧集质量还是不错的,跟上次建筑有情天一样,也是40岁配个20多岁的小妹妹,接着下来方大叔也该是这样的搭配吧。
徐子珊从舞动全城开始有所改观,觉得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
连志森,结婚,育有一儿一女,女儿16岁,儿子11岁。
陈芷菁近年在TVB的剧集都是客串性质,这部戏算是戏份比较多。
老夫老妻,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睦的一家人。
最初的时候,两夫妻交谈很可爱,就是那么几个字。
后来,连志森遇上Gary,两人也很有爱的在医院扮恩爱。
超级A级护士,李应春。
肥妹与阿春的故事充满着童话色彩,但是也都很有爱。
因被爱人抛弃,自暴自弃,暴饮暴食,变成200磅的肥妹。
想去死,但是跳楼怕压死人,烧炭怕弄脏人家的屋,上吊不能把绳弄到树上。
觉得杨秀惠是很灵的女孩子,第一次见该是千谎百计,给多点机会该是会发展不错的。
看到肥妹,总是会想到瘦身男女。
黄浩然,貌似朝着新好男人的方向发展着。
觉得这种TVB式的友情,总是很温暖。
几个男人,住在一起,或者玩的很好,成天混一起,喝啤酒,吹水什么的。
高立仁,连志森,李应春,他们做的比较多的就是打边炉了。
这种虽然互相踩,但是却都是关心的友情,很有爱。
三个迷茫中年的10年友情。
张国强是在很多年后回归TVB了么?
最近的片子都有看到身影,印象深的也就是天龙八部和第三类法庭,话说TVB近年回归的艺人都还是不少。
·关于案件·前面有2个案子都是小女孩被强奸,9岁的小孩被毒友强奸,小学校长强奸自己的学生。
这种事情在现实中也是发生不少,什么爸爸强奸女儿的,或者是绑个人锁棺材锁笼子中被当性奴什么的,很多很多。
对于这类报道,总是会觉得很奇怪,畸形的思维方式?
从虐待他人中寻求着快感?
而这种事件中,受伤的总是女人,还有很多都是小女孩。
那些小女孩,以后的人生路要怎么走?
那么小,一辈子都有着阴影的存在。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是根据成长的遭遇有关系的,那么长大是又形成了怎样的人格?
女孩也好,男孩也好,像被性侵犯的郑心杰一直都逃避自己是男人的事实,还想要变性做女人。
自己一时的快感,但是却是会影响别人的一生。
弱智儿童,梁烈唯都也30岁的人了,不过也总是演些不太懂事的青少年类的。
Billy被虐,一般的案件。
灵心会的篇幅都很长,有想到栋笃神探中的那个邪教,差不多的性质,催眠性质的洗脑,下了药的圣水。
也有想到YoYo,和李芷欣差不多,都是做援交,YoYo说要清洗他们的罪孽,而李芷欣希望清洗爸爸的罪孽。
高立仁盘问阮文翰算是一个亮点,但是觉得还是缺少些张力,可以更精彩的。
敖嘉年,熬了这么多年,感觉开始有些上位,发展下去,也都会是个不错的甘草吧。
无间道,自从无间道之后,香港N多片子,都是有关卧底的。
这次是一个有妄想症的病人,陈国邦的演技没话说,很好很好的甘草。
执法者中总归是有些败类,仗着自己的权利,为所欲为。
基本上死因庭对于警察开枪的案子,都是偏向于警察多些,见于壹号皇庭,基本上警察开枪,都是判意外之类的。
某种程度上,对于公众真的是很不公平。
小熊判官,警匪片类的片子,貌似总是会出现一个类似的判官,觉得法律是不公平的,所以执行私刑。
最后个案子就觉得有些奇怪,19集就破案了,还在想说20集就陆续交待他们的感情纠葛?
果然,是有个终级Boss在的,人格分裂,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
在天台的那场戏,还是不错的,觉得比之前盘问阮文翰要出彩,在短时间内把一个人格消失掉。
这次的岳华不再是个终级Boss了的,一位退休的警察,尽情地发挥余热帮助人。
觉得烂赌芬还算是个蛮典型的人物,走上赌这条不归路,输掉钱财输掉家人输掉朋友输掉自己。
案件没什么新意,但是编排也都还是不错的,中规中矩。
比起现在TVB狗血的剧情,仁心解码确实可算得上是精品了的。
感觉现在TVB剧对于职业的选择有些贫乏了,毕竟真的是很多职业都是有涉略到了的。
这次的精神科算是个比较新鲜的吧,之前也有个心理心里有个迷,也是讲心理疾病的。
而这次的仁心解码,侧重于与案件的结合。
据说最初是25集的,觉得20集不错,25集的话说不定会有些变成碧血盐枭那个样子。
这次又是在看未来的故事,故事最后都发展到09年12月了的,再一年,也就2010年了。
海发的片子,或者到年底TVB也就播了吧,这样比较符合时间。
徐子珊姐姐啊......
陪看,佳剧
→_→连主角都是精神病 还有正常人吗这!
结尾意犹未尽啊,还是喜欢三个老朋友在一起,好锺意高人和阿春哦
三个男人一出戏
2011.01.11 - ep 012011.01.12 - ep 02-052011.01.12 - ep 06-172011.01.13 - ep 18-20
徐子珊和方中信。。。超级不要爱的女人加上无敌做作男,一集弃
没意思
这部剧是真的好看阿!!!
2-0.5 能不能专注拍精神科故事别到最后主线都成破案了ok?徐子珊真的跟方中信……差辈了…… 看得我头疼。个人真的很不喜欢,只想看方中信蒋志光黄浩然cut。(高立仁很迷人!)
最期待的就是孙家碧变瘦
就这精神科吗!!台词不是书上抄来的巴拉巴拉,就是本科生都不如的低能理解!!坑爹啊!!!!!!!!!!!!
TVB最近比较好的一部连续剧。心理医生跟警察的组合,使整部戏都能扣人心弦。其实现在的都市生活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心理疾病,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并对号入座试一下
好不伦的搭配
还不错!
方中信不错!
這劇讓我重拾了對TVB的信心
看完以后果断把方中信奉为我最喜爱的男演员了。
欢乐的很
案情太弱。黄浩然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