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爪身负重伤,拼尽全力,冲出森林,躲避身后最后的两个部落敌人的追击。
当他跑出森林,来到海边沙滩的时候,疲惫的他倒在沙滩上,抬起头,他愣住了,身后的敌人赶到,看到眼前的景象,手中虽然拿着武器,但也忘记了举起,他们也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镜头旋转,顺着虎爪的主观视角,我们看到,从海的远方,驶来了几艘帆船,一些身着盔甲的白人正坐着小船向岸边划来,其中一艘小船上,一个身着黑衣,表情严肃的传教士,手中举着的大十字架分外扎眼……看到这里,我和一起看片的小梅同时脱口而出:文明来了~此言一出,我不禁哑然,原来老奸巨猾的老布在这里等着我呢,随后心中又感到些许的怅然,怎么都觉得这个时候,文明的到来并不是好事,感叹一声,这真是被老布算计到了!
这就是梅尔吉布森今年的新片《启示》中的情节。
继04年的争议之作《受难》之后,老布耗时两年打造了这部讲述玛雅文明的诗史巨作《启示》。
单从片名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野心不小的作品。
鉴于老布《勇敢的心》、《受难》时候自我意识强烈的前科,所以我在看片的时候不时的提醒自己要小心陷阱,别被他的情节绕了进去,没想到的是,在影片的最后,经过了丰富曲折的三翻四抖之后,我也彻底丧失了反击能力的时候,老布开始进攻了,用几艘帆船,就这么一下,就彻底把我俘虏了,不服不行。
整个影片将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状态尽量“完整真实”的展现给我们:虎爪和他的亲人,朋友,生活在一个森林的部落里,他们以捕猎为生,一天,更强大更先进的“城镇”部落洗劫了他们的部落,将他们捉为奴隶,准备做为祭祀,祈求上天落雨驱病。
突然发生的日食给了虎爪生存的机会,但他在逃亡过程中杀了对方首领的儿子,于是一场丛林追逐就此展开,虎爪在逃亡中经历了跳瀑布,落沼泽,他领悟到了父亲的教诲:不要害怕,要战胜恐惧,于是开始反击……整个故事讲到这里,确定的主题就是要战胜恐惧,勇敢面对,好比当初《勇敢的心》中对自由的渴望一样,但《启示》并没有这么简单,吉布森想表达的,其实是我们自以为先进的“文明”对那些他心中真正纯洁的“文明”的侵害。
这才是导演的真实用意。
如果将片中的几种文明作一个序列,我们可以看出,虎爪的文明属于最基础的,他们靠打渔捕猎为生,聚居生活,没有贫富阶层差别,年老者在部落中地位较高,崇尚生命的繁衍,这是文明的初级形态;而敌对部落的文明则更高一级,他们有了自己的建筑雕刻,还有了明确的社会分工,贫富差距,还有社会阶层的出现,比如贵族,祭祀,手工者和奴隶,他们有完整的祭祀仪式,这可以看作是原始宗教的雏形,这一强大的部落对弱小部落的洗劫,看上去是合情合理的,弱肉强食永远是自然界的规矩;最后,也是最高级的(我们或者说大多数人公认的)文明就是片尾到来的几艘帆船和它所代表的现代文明。
乘船者的身份非常有趣,衣着华丽的商人,身着盔甲的武士,还有全身黑衣的教士。
这代表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几大元素: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商业掠夺,武力征服还有宗教传播。
当这种文明序列被摆放在你面前的时候,当看了110多分钟两种初级文明之间的恩怨争斗之后,突然更高级的文明浩浩荡荡的开来了,这个时候的感觉,就好像你看到农村两口子在自己家里打架,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门被踹开,闯进来一个城里人,一人一脚把两人都拿下了的感觉一样。
这个时候,心里只想嚷嚷一句:你凭什么啊?
你管得着嘛?!!
我想这应该也是梅尔吉布森想说的话吧,差别只不过是,他是用英语,可能再夹杂几句脏话吧!
在梅尔吉布森和那些原始部落的人的眼里,那些坐着帆船来的白人,根本不是什么文明,而是野蛮,这些野蛮意味着毁灭,而他们能做的,只能是用无所畏惧的精神,去寻找另一个开始……我想,可能这就是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启示”吧。
梅尔吉普森这次玩得很溜,很棒,很气派。
如果说《勇敢的心》太做作,《耶稣受难记》充斥了太多没完没了却语无伦次的血腥与暴力,那么这部《启示》真的是一部不能再挑剔什么的终成正果之作。
下面只看他的空间结构:第一段:丛林里一支打猎的队伍。
遇到其他部落的人,故事主线开始。
第二段:部落。
借两个家庭慢慢带出整个部落。
第三段:部落之外。
外来的强大侵略者带出一个想象的外围空间。
这个空间在这儿还是虚的,在电影画面上还是空白的,不过已经从第一段中开始营造。
第四段:玛雅。
当观众跟着俘虏走进城市的时候,视野一下被打开。
第五段:世界。
海面上出现的西班牙战舰,一种更先进的文明进入了南美大陆。
这种从狭窄到开阔慢慢交待的空间关系,使影片得到一种形式上的结构。
这个空间结构远大于故事情节上的戏剧矛盾结构,并且借助文明和历史的背景,使影片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而影片的视角——原始部落首领儿子的眼睛,一直作为一个原点与层层放大的空间关系作着一种对照。
这种一步一步的对照关系在观众的思想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个主题,关于文明和进化的主题。
不过巧妙的是关于主题和启示,影片却一句话都没说。
他还要去寻找一个新的开始,养育后代,他的子子孙孙将会继续在这片从林里打猎。
我以前并没有见过这种靠空间的变化搭建的影片结构,觉得很厉害。
不过想来这种组织空间的方式在镜头剪接中却经常被用到。
就是以“动作的特写+人物近景+环境的全景”这样一种方式给观众一种被“带入”一个环境的感觉。
比如奉俊昊《怪物》里面的这一组镜头。
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26/405768278_ba8ea2af06.jpg
以前以为这是一部主要讲西方文明与南美印第安文明冲突的片子,看完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个样子。
梅尔吉普森在赤裸裸的展现了耶稣受难之后,又用这部巨作来赤裸裸的描述了西班牙殖民者造访南美大陆前夕的印第安文明状况。
影片以最原生态的手法反应了南美印第安玛雅人的生活状况。
没有歧视,也没有赞美,稍微有一份同情,这样一部以南美大陆原住民的视角描写印第安人的片子应该还是第一部。
观看这个影片就像温习了初中的政治课本中的人类社会发展史。
主人公虎爪所在的小部落以狩猎采集为生,还处在原始社会的形态(影片开头的非配打到猎物的那个场景就在展示他们的分配方式,还是按需分配的呢),而洗劫虎爪部落并俘虏虎爪的那个玛雅国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片中杀战俘祭祀太阳神就是因为他们的玉米地遭遇了病害)奴隶制王朝,他们有国王,有战士,有大祭祀,有祭祀用的金字塔,还有奴隶交易,还有与邻国的战争(那个大祭司自称为内战),这是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虎爪的原始部落在这高一级的社会形态全面自然不堪一击。
而片尾登场的西班牙殖民者的是当时最高级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影片嘎然而止,但不难想象那个奴隶制王朝在西班牙殖民者面前将会面临虎爪部落相同的命运——被残忍的毁灭。
这是本片对多年西方文明毁灭印加文明一个隐讳的意味深长的处理方式。
当然片中更多的用直白的笔调来点出印加文明毁灭的内在因素,首先是贪婪,欲壑难填导致内战杀戮,然后是瘟疫,愚昧导致了大量杀活人祭祀,最直接的人口内耗。
另外是资源的过度开发,影片中也小有展露。
虎爪坐在部落生活的密林中,他们人口少,温饱即可,对自然索求不多,因此较好的保护的生态,他们部落的生活虽然原始,但也和谐快乐。
虎爪被俘虏后押解途中有一个场景是对方在砍伐一棵巨大的树,可能是用于建造祭祀用的建筑,或者皇宫,这暗示了他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但他们到达那个玛雅王国的时候,展现的是一副脏乱差的景象,奴隶的命运很悲惨,平民的生活也很糟糕。
他们还种植了大片的玉米地,可是由于遭到了病害,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过度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导致的,更糟糕的是由于科技的落后和愚昧的迷信他们没有觉悟到真实的处境而盲目的用大量的活人祭祀来祈求神灵的宽恕和帮助,活人祭祀需要战俘这又导致了战争,战争有更加恶化了这个文明的处境,以至于他们在西方文明面前那么不堪一击。
所以我们把西方殖民者钉在毁灭南美印加文明的耻辱柱上是,也要反省印第安人内耗这个内因。
内耗这个内因实际上依然发生在我们当今的现代文明之中,这才是本片命名为《启示录》的真正旨意。
虽然本片有这样一个严肃宏大的背景,但作为一部商业片,导演梅尔吉普森还是很巧妙的加入了很多大专喜闻乐见的娱乐元素,丰富了本片的可看性,比如亲情爱情,南美丛林探险,战争杀戮,大场面的玛雅文明,神秘的祭祀,类似于《角斗士》的奴隶杀戮,类似于《兰博》的丛林之战,如此之类。
一些细节也值得回味,比如片中那些印第安人作战都没有坐骑,用的武器主要是石器,木头,骨刀等,只有那个小队长有一把很珍贵的金属刀。
这使得以后他们与骑着马用火枪的西班牙人作战的时候一败涂地。
另外男主角虎爪特别像罗纳尔迪尼奥,长的像,神态也像,矫健的身手更是像。
——响马大日报http://niuma.blogspot.com
疫情期间居家躁郁,看了这部影片,全程被吸睛!
拥有权利的是什么?
是什么让一种生命凌驾于另外一种生命之上?
我想那是文明。
野猪被部落猎杀,部落被玛雅文明奴役,玛雅被西班牙战舰侵略…新的角度降维打击:项目评估 个人 团队趋势势能杠杆 《人类简史》说人类采集时代的部落才是最幸福的。
因为让一个人真正内心平静镇定坚定的信仰是爱,爱是牵挂。
欲望和贪婪是个无底洞,能力越大,积累的忧伤问题就越多:中美洲的石头城玛雅文明从狩猎到农耕,使人类走向文明的第一步。
这一步却是尸体与献血铺成。
这里没有欢声笑语,有的只是肮脏嘈杂争抢与残忍。
第一次走出丛林生活的人们要吃穿住,于是就有人掠夺劳动力来生产生活用品,后来修建城墙掠夺食物资源,于是就有了战争,大量的尸体又引发了瘟疫,掠夺的战利品需要分配,于是就有了阶级分层,失去劳动力的人不想饿死,于是就有了偷窃,生存条件的恶劣于是就有了疾病,为了让人们服从自己的统治于是就有了宗教,统治的骄奢淫逸腐败和随意杀戳,导致民不聊生活在恐惧之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总有英雄带领民众奋力反抗,取得胜利,这就是文明的起源、发展、灭亡。
影片主要讲述一个和谐宁静快乐的部落一天突然被另外一个外族部落侵略,这个部落中的人有的被杀害,有的被俘虏,男主在危难时刻将自己身怀有孕的妻子放入井中,自己被俘虏,俘虏们一路经历千辛万苦,走过重重危险之地,到达了外族部落的政治文化中心,男主和他的族人们即将作为祭祀品在金字塔顶端活体挖出心脏祭祀外族部落崇尚的太阳神,在男主的心脏即将被跑开的千钧一发之际,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男主得以逃生,又经历了重重磨难,掏出了敌人的包围和攻击,最后在大雨即将淹没水井的时候救出了妻子和已经诞生的婴儿。
最后这位勇士带着妻子孩子走向了丛林深处!
影片最后很耐人寻味,一艘现代文件的大船达到了这片古老的大地。
影片展现的是即将消失的玛雅文明部落之间的残酷斗争,梅尔吉布森尽量还原了玛雅文明的气势恢宏的金字塔,残酷血腥的人祭场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纹身图腾,向我们真实地再现了已经逝去的玛雅文明的生活场景。
影片中大量砍伐森林盖神庙向我们现代人控诉如果不保护环境,我们美丽的家园即将不保,最终我们也会像玛雅文明一样消逝!
影片宣传的时候重点是“失落的玛雅文明”,事实上影片讲的是一个男人拯救自己妻子和儿子的故事,跟玛雅文明一点边都扯不上。
影片展现的是一个非常野蛮、残忍的奴隶社会,杀人就像杀鸡一样简单。
里面有个场景是几百上千具尸体堆在一起的,苍蝇在上面嗡嗡叫,拍得太真实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不舒服。
以动作片的角度来说,本片还是值得一看的,但想了解 玛雅文明,那绝对是要失望了。
评价《启示》的时候,我在“推荐”和“还行”之间举棋不定。
按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评价标准,“推荐”和“还行”分别对应的是“良”和“中”,虽然,我的评价对这部影片毫无影响,但随意点一下鼠标却不是我的一贯作风,因此,还是很犯了些犹豫的。
毋庸讳言,《启示》是个很好看的片子。
影片的叙事流畅,结构层次分明,利用主人公虎爪的视野和心理感受将不同场景和不同情节段落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而且镜头颇具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在杀戮和逃亡的段落,每每使得观众触目惊心。
另外,影片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使虎爪的逃亡和他妻儿的枯井逃生两条线索平行发展。
尽管好莱坞百试不爽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让我们可以先验地知道这一家人必将成功脱险,但整个过程——尤其是即将临产的孕妇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被困枯井的情节设置,还是令影片的悬念大增。
但是,我却不想因此而“推荐”该片。
因为,上述的优点全部集中于虎爪的逃生故事,丝毫没有涉及影片精心设置的玛雅文明背景,而这个背景也基本没有对这个逃生的故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除了丰富了杀戮的手段。
进而,我甚至觉得梅尔·吉布森只不过是利用玛雅文明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包装了一个极为通俗的故事,联想他的《勇敢的心》和《耶稣受难记》,这俨然是他一贯的风格。
不过这一次他似乎走得更远,为了掩盖逃生故事中的缺陷,他利用一个莫名其妙的预言诱使观众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对文明的兴衰、殖民等宏大历史问题的思考,从而忽视了逃生过程中一连串巧合(即将被杀的时候出现日食,逃生中遇到老虎、毒蛇、沼泽,逃至海边恰逢殖民者船队的到来)的极为明显的人工斧凿痕迹,忽视了逃生者跳瀑布等桥段的过于老套,忽视了显而易见的穿帮——一个为猎杀走兽而设置的机关怎么会正中直立行走的人的胸膛。
同时,他把古老的玛雅文明当作一种异族奇观呈现给观众,而且特别放大了其中的残忍和愚昧,以此作为影片赢得票房的重要砝码。
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以“Apocalypto”为名,据介绍这是个希腊语,意为“新的开始”,但它却按照英语的“Apocalyptic”被翻译成《启示》、《启示录》或《天启》。
于是,中国的观众们就会根据片名的“启示”,自始至终对影片中的预言和带有启示性色彩的对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努力破解其“内涵”,从而更深地落入了梅尔·吉布森的陷阱。
按照我的理解,影片所讲述的不过是一个老掉牙的逃生故事,而主人公虎爪之所以能够逃生除了得益于一系列的巧合之外,还有两个原因激励他奋力求生,一个是虚的——父亲告诉他“恐惧,是一种病;一旦被它征服,就会驻扎在你的灵魂”,另一个是实的——营救妻儿。
这样说来,影片是不是足够通俗呢?
从前做过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我一向从宽处理,能给“良”的绝不给“中”,但是,对于一部与己无关的好莱坞电影,我觉得没必要心慈手软,所以,最终我选择了“还行”。
作为一个梅尔吉布森吹,我会这样安利。
如果你想看一部梅尔吉布森导演的最出名的作品,那么你就去看《勇敢的心》如果你想看一部梅尔吉布森主演但比梅尔吉布森导演的电影都有梅尔吉布森味儿的电影,那么你就去看《爱国者》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梅尔吉布森被好莱坞犹太财团封杀淡出好莱坞导演届,那么你就去看《耶稣受难记》如果你想确认梅尔吉布森淡出导演届是因为被封杀而不是因为实力不够/风格太老派/不受市场欢迎,那么你就去看《血战钢锯岭》但是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识,不需要任何情怀,只需要你准备好两个多小时的空闲时间,打开电视or电脑,就能让你目不转睛看到结束,最后喊出一句“woc原来这个世纪还能有这么牛逼的电影!
”。
那么我会推荐这部完全可以比肩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他俩最顶尖作品的《启示》。
没有死马的彩蛋,没有故作呻吟,没有闪回蒙太奇,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多重宇宙,就是一部最纯粹的完美作品。
玛雅,就像欧洲的罗马、中国的春秋战国,对影视来说,永远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然而,它的文明更具神秘的性质,因为,它的历史几乎是断开的,既没有之前时代的准备,更在西班牙人到达美洲大陆后,突然消失。
所以展现玛雅文明的影片,是令人期待的。
电影最先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一场肤浅的追杀,也没有到冠以什么什么文化这么深层次,而是从来没有听到过的玛雅语。
这种只有语音没有文字的混合式语言,对话初听起来却像在朗读文言文,只字片语就可以把语句表达完整,而且毫无抑扬顿挫的语调不论与哪种我们熟识的语言比起来都来得神奇。
且不用说更深的层面,光光要说着如此奇怪的语言来演戏已经很不容易,除非剧组可以保证这部影片没有会玛雅语的观众。
总地来看故事,大概就是被袭-逃亡-反击这样一条线索。
一个猎人村落遭到一个强势部落袭击,被俘的猎人们经过一长段路的跋涉,被带到一个有石头房子的地方,女人被卖掉,男人则被用来掏心祭祀。
正好出现的一次日全食救了主人公Jaguar Paw,他和余下的俘虏被带到玉米地边的一个训练场另行处决。
这个场面是不是让人想起杨索的名作「红军与白军」中的场面呢?
是的,Jaguar Paw就是像被处决的红军一样聪明,虽然中箭,但仍杀死了对方首领的儿子,还活着跑入了玉米地中。
于是开始了一段商业化的追杀与逃亡。
最后,以 Jaguar Paw胜利而终。
而Apocalypto的名字,则来自于那一长段被带离家乡路途中,一个得天花的小女孩的一段诅咒,在我看来,仅仅从影片故事结构上讲,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拙劣的伏笔描写。
不过从另一方面,玛雅文明的角度来看,那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在看到影片惊心动魄的一段追杀后,马上看一下DVD中自带的花絮Becoming Mayan: Create Apocalypto的话,你不得不承认Gibson的伟大:最大限度实现了商业化价值的同时,几乎还对整个玛雅文明娓娓道来。
开始的打猎、茹毛饮血不仅为最后做上一个铺垫,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白描。
而这一长段路程,一直到祭祀结束,在我看来,无疑是电影最最核心的一段,远比最后的追杀来得有价值得多。
手法极似Apocalypse Now中的那段行进,以一种漠然的态度去看整个玛雅的阶级,以及把相关的比如流行病、玛雅金字塔、人物的装束等展现出来,小女孩的一段诅咒,也正好说明了玛雅文明中的占卜文化。
高潮部分,那一场祭祀,则是从细节上来展现。
虽然血淋淋的场面看了有点心悸(反正我是捂着嘴来看一段),不过正是这些细节,不但让人信服,而且也会产生出一种崇敬的感觉。
这有点像什么,比如天下无贼,拍偷盗本领的高超,这里你反而很崇拜小偷了,虽然实现中,可能你刚刚被偷了一部手机,简直对他们狠之入骨。
这样的情况,如果我可以也叫他「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话,大概是对导演的一种迷恋。
有关信仰的描写还有很多,具体细节就不描述了,你可以看影片,和那一段花絮,很精彩。
影片中还有一条虚线,也是两边起作用,就是Jaw的妻子和儿子在洞里生活的描写。
对故事的作用,又让人想起一部影片:「墨攻」,还记不记得革离最后从地牢的顶部望下的表情,同样是心爱的女人,在淹死与得救的一刹。
结果不一样,因为「墨攻」有感情情节的铺垫,要说明「爱情不容错过」这样一个道理,而这里就无所谓了,所以喜剧收场。
而从玛雅文明来说,另外一段则格外很重要,就是Jaw妻子用小甲虫缝合伤口,这是对玛雅医术的一段简单说明(玛雅医术在敌方首领给儿子放血治肿这一段中也可见一斑),可以证明玛雅当时的文明中,对外伤的治疗是比较先进的(相对天花,「笑病」这些传染病而言)。
可以横向比较一下欧洲,欧洲当时也是黑鼠病、温疫这些传染病的频发期,他们基本上也是束手无策,可见玛雅文明在医术上与世界走在同步。
最后说一个有趣的细节,这部电影中,还是接近原始社会的人,居然把生不出孩子的一半责任归就男子;而长子也似乎毫无尊严可言,被妈妈管制;女子贵族的数量也远多于男子贵族。
从中可见当时玛雅人男女之公平有点令人惊奇。
这个时候的世界其他地区,男子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令人奇怪的是,玛雅人虽然处在奴隶社会下,女子的地位却如此之高,这难道是与玛雅人由母系氏族过度而来有关?
我一直标榜自己是重口味电影的爱好者,倒不是说我真得喜欢电影里面那些血腥的,暴力的,皮开肉绽的画面;而是我极其享受自己在安全的环境下看别人血肉模糊的一种莫名的快感。
你可以把这种快感称之为变态优越感,我不否认。
因为人往往在某些方面会变态一下下来缓解生活的平淡。
这种心理感受也可以套用在我观看《启示》这部讲诉土著人侵略的电影中来。
最最精彩的一段是险象环生的雨林夺命追杀,绝对的视觉饕餮。
姐姐我一边嚼着碎碎冰,啃着鸭舌头,吹着小风扇,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晃动影象世界里呈现的失落的玛雅文明,繁茂的热带雨林,蛮族部落的血腥屠杀,享受着一切让你神经错乱惊心动魄的重口元素。
大呼过瘾啊以前看《人皮客栈》无法理解为什么有钱人会这么坏,花钱把活生生的人买过来进行杀戮,剁手剁脚,扒皮割肉的,还觉得这样特别有趣,简直是变态中的变态啊。
包括《绝命派对》也是类似概念的电影。
但是再想想我们自己在安逸的电影院里手捧着爆米花,喝着可乐看世界毁灭的2012时,不也是这种心态么?
人的猎奇心是控制不住的,不管你有钱没钱,你是圣人还是强盗,都渴望这种心安理得的刺激,残酷,博杀和险象。
只不过道德沦丧毫无人性的有钱人会付诸行动,我们只是YY一下而已。
这里赞一下《启示》的导演梅尔吉普森,居然能拍出这么牛逼闪闪的电影,他肯定是疯了或者是魔障过了。
再赞一下彭小红,居然能推荐出这么牛逼闪闪的电影,她肯定受了我变态优越感的魔障了。
哈哈
因为放映前看到社群在讨论玛雅语居然也有电影,所以到场看了大半场一直很纳闷怎么小语种片一股浓浓好莱坞味,结果还真就。。。
这是一部白种人想让人们觉得他们是在铲除恶魔的电影。
挺不错的,就是太血腥了!
伪纪录奇葩片!
结尾大大亮!
这货不是赛德克巴莱。很原始,很血腥,视角不够广阔。
人类真是太可笑了。谢谢好莱坞不死小孩不死狗原则,太温暖了。
近两年来最最震撼电影
不错的一部电影
欣赏不了这一类的。
这个主演为什么这么像小罗?水下分娩的那一幕印象深刻。
太血腥了 真的有这么残忍吗
给我一个尿点!
梅尔吉布森的电影让我感觉总是拖沓 本片的高潮就是最后的追击 只是放在异族背景玛雅文化下的追击罢了 这过程也许能让人们感觉有更多的新鲜感或象征意义 这只是编剧耍的一个小聪明
梅尔·吉普森的生猛三部曲
金字塔上滚人头,真他妈血腥,真他妈好看
梅尔吉布森不愧是典型的西方上层白人男性天主教徒
太血腥了不过真好看
玛雅文化
0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