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本》,因为太多人吐槽它恶心而激发了我一看究竟的心(?
)看完觉得骂过了,被冤枉了。
虽然确实有几幕会引起心理不适,但拍出来也是美的,很怪异,很赏心悦目。
我其实没太在乎这片到底讲了什么,开始拍照之后我发现,自己在看很多片子时更关注的是导演是怎么拍出来的。
为什么可以用如此浓郁而丰富的色彩的同时又和谐一致。
昏暗的场景要怎么设置才能清晰展现周围环境和人物面部表情。
达特本的很多画面就是这样的。
简单说一下剧情,男主角是一个靠优秀的成绩和聪明的才智考上牛津大学的大一新生。
但丑陋的外表和不善言辞的性格让他的大学生活过的并不如意。
与此同时,在开学第一天,他就被一个完完全全是他反面的人吸引。
他是校园话题人物,是人群的中心,有一张甜美可人的脸还外加一副好心肠。
(我历历在目导演在拍他脸部大特写时他明亮圆润的眼睛上那根根分明的卷曲睫毛,连弧度都像是被设计好一样完美。
)面对这样一张脸,没有人会不想和他交往。
但更被人瞩目的是他的家世和财富,一位真正住在城堡里的王子。
男主只是在开学典礼上看了王子一眼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费劲心机和他成了朋友,包装自己是贫民窟的穷小子,有赌博的爹和酗酒的妈,孤独长大,为逃离惨痛的原生家庭拼命学习考上牛津,而王子也确实吃这套。
豆瓣有条评论说挺对的,天生富裕有钱人家的小孩确实会有这种天真善意的残忍,男主伪装的身份对王子来说是面对真实甚至带着臭气的世界的缓冲坡,光鲜亮丽的反面,是可以用惊叹语气和爸妈茶余饭后咀嚼的猎奇故事。
他确实对男主的遭遇深感同情,但姿态仍然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
而男主也深知这一点,并利用了这一点。
再一次的,他用展现自己孤独脆弱的方式——伪造父亲去世,并表现的极度悲伤无助,进一步拉近了自己和王子的距离。
所以,在期末考试之后,王子邀请男主去他的大城堡过暑假,散散心。
到这里,故事终于展露了他喜剧惊悚片的一角。
有人说这片有点《寄生虫》的味道,我觉得只是故事的表皮像。
寄生虫更多是在表达巨大的贫富差距下人性是被怎样塑造的。
但这片导演平等地讽刺了贵族阶级的每一个人。
导演把他们都拍的巨美,非常美,即使是长相确实不好看的男主,在这种精心设计的光影下,都有一种阴郁邪性的美。
和美丽皮囊对比的是这些人的虚伪和傲慢。
王子一家对男主的态度混杂了好奇和鄙夷。
我觉得导演特意设置了一个刁蛮刻薄的管家角色来更有力地阐明这一点。
管家是城堡的仆人,他代表着这一家对男主的鄙夷,从穿衣吃饭到礼仪招待无一不被提醒和警示。
王子一家则是尽可能地展现他们的热情好客,一种假装自己喜欢苍蝇在身边飞的笑容。
而男主对这一切全盘接受。
这片子最开始就是已经长大成人,看起来成为人生赢家的男主在对着谁讲述他的人生故事。
所以我观看的时候时刻保持警惕,觉得男主对王子的感情不是单纯的迷恋这么简单。
剧情进展到男主在王子家住到快过生日,王子爸爸决定为男主在城堡里举办生日派对。
在男主住在城堡的这段时间里,他靠博学的知识获得了王子爸爸的赏识,靠一些关心体贴获得了王子妹妹的亲近爱恋(男主和妹妹的这段情欲戏是最让我不适的镜头,但不得不说,很克制,很变态,也很美丽。
),靠甜言蜜语获得了王子妈妈的欢心。
可以说除了管家和同样住在王子家的王子表弟,他已经靠个人魅力赢得了王子一家的信任。
我把表弟单独提出来说一下。
这个人,他是王子家唯一没有被男主蛊惑,且一直对男主保持警惕和不屑的人。
我觉得很妙的一点是,这个角色是王子的表弟,他围绕在王子身边,从学校到家里,即使同学朋友也是家人。
但又不是最亲近的那一批,他同样是寄住在王子家,这种有点外人的身份让他比其他人都多了一份警觉。
那种自己的位置、东西甚至王子一家对他的关注可能会被抢走的恐惧,使他没有被男主装出来的表象欺骗。
“你爸有钱给他举办两百人的生日派对都不愿意拿点钱给我家。
”表弟对王子说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的嫉妒和愤怒。
他从始至终都在找男主的茬,试图让男主难堪。
这也是他愚蠢的出奇的地方。
虽然影片里的有钱人都没什么脑子,但他的这些小打小闹不仅没让大家讨厌男主反而还巩固了自己无理取闹的形象。
所以在男主用计将他赶出城堡时没有人怀疑事实的真实性。
到此,男主的目的也逐渐揭露,他想要的不只是和王子成为朋友,他更加狂妄大胆,是想要这城堡和它所代表的生活,是对这群伪善虚假的有钱人的报复。
男主前期遭受的种种人格上的羞辱让作为观众的我很尴尬,被当成宠物一样戏弄却要不能在意的一笑而过。
男主在回忆到这段住在城堡的时光时说,他当时真的相信了王子的善意(大意)。
所以在影片开头,已经成年的男主也说过,我曾爱过他,这是肯定的。
一句谎话要用一百句谎话来圆。
在生日派对的当天早上,善良的王子神秘地说要给男主一个惊喜,然后带着男主开车上路了。
这个好心的惊喜最终变成了关系破裂的惊吓。
他发现男主告诉他的一切都是假的,赌博酗酒是假的,爸爸去世也是假的。
他忍着怒气在男主家吃完了午饭,回到城堡后就和男主大吵一架表示决裂。
男主苦苦哀求希望可以继续做朋友,但王子表示绝无可能,生日派对一过男主就必须滚蛋。
所以男主怀着恨意和爱意把王子杀了。
还在坟头上做了他一直想对王子做的事。
这里又是另一变态名场面,但导演用薄雾弥漫的小雨、趴在坟头的男主、远处是静静的河水和对岸朦胧的绿,让画面整体呈现忧郁的冷色,一种特别神经病的美。
到这里基本快结束了,妹妹接受不了哥哥的死也自杀了,妈妈接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把男主视为一种精神寄托,不允许他离开自己半步。
作为丈夫在察觉到这一切之后立刻将男主赶出了城堡。
应该是过了很多年后,丈夫逝世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被男主读到,此时他正坐在一间小咖啡馆打字,遇到了来买咖啡的夫人。
当然这也毫无疑问是男主设计的。
夫人表示当时她对丈夫的做法不认同并再次邀请男主去城堡小住。
接近结尾,导演也揭示了在听成年的男主讲故事的人究竟是谁。
一间病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插着呼吸机的女人,这位完全被蒙蔽的可怜人,她已经病入膏肓,并同意将城堡转移到男主名下。
最后,多年的谋划终于成功,高兴到在城堡甩着唧唧大跳裸舞的男主,这可能是全片中为数不多的表达他真实内心情绪的片段。
没想到剧情介绍都能写这么多,终于能说回开头,即使是让人吐槽恶心的画面,也拍的非常讲究,原谅我的语言匮乏,真的只有美来形容。
因为大多场景都发生在城堡里,还是有关欲望和谋杀的人性故事,这种美也就和舒适不沾边。
尤其到了夜晚,所有激情和阴谋都在此刻发生,五彩斑斓的夜,比白天更展露这座城堡的原貌。
我很想知道怎么在暗光环境下还能把画面拍那么透的,没有大部分的黑,但所有物体又只是隐隐约约的轮廓,相当厉害的摄影。
有这么多感慨可能是因为最近自己也在尝试夜晚拍照片,实在很难,不得其法。
《萨特本》的摄影提供了我一种拍摄夜景的可能性。
片中还有一幕我印象很深,是王子死后,大家都试图装作无事发生在餐厅吃饭,然后管家突然告诉男主人抬走尸体要从窗户下路过,申请拉上窗帘。
男主人同意了。
一瞬间,日光被红色窗帘遮挡,室内昏暗,每个人都被笼罩在这血色的红下,一半的脸隐藏在更深的阴影里,表情戚戚。
这很像一种预言,毕竟这家人最后一个都没了。
我很惊叹导演对这一幕的设计,当窗帘被拉上后每个人表面上强装出来的镇定理智也像是被遮住了一样,大家都不同程度的崩溃了,除了男主,他是表现最正常的人。
我很喜欢这片,它有一股神经兮兮的气质,还有点疯癫,我看它是心理上的好奇更重,有人问为啥会要找这么丑的男主来演,我也想问。
但我看完后猜测这是导演故意的,如果男主没那么丑,他编造的那些故事都不会那么有说服力,这个丑陋、木讷以及近乎温顺的可怜形象,是一种完全可以让有钱人安心怜悯的长相。
以至于都不好意思说他长的丑了。
最后,这片其实有很多血腥场面,但导演一个都没拍,这部分她全部用私人的露骨的情欲画面代替了,展现的是人心内部的暗流涌动,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女导演的片子!
Emerald Fennell has outdone herself with her sophomore feature SALTBURN, a sultry, deadly sensuous tale of white-heat obsession and backhanded usurpation. Shot in old TV 4:3 aspect ratio with a mesmeric retro sheen and palette, it focuses on Oliver Quick (Keoghan), an Oxford scholarship student, whose limerence over fellow student Felix Catton (Elordi), an Adoni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turns deceptively sinister after the latter invites him to stay in their palatial family estate in Saltburn for the summer holiday. Opening in medias res, SALTBURN has Oliver breaking the four wall, talking about his feelings for Felix, intercut with footage of the latter glowing with heartthrob allure. “I love him, but am I really in love with him?” That is the question a viewer must suss out by their own reckoning. Oliver’s ingratiating his way into becoming Felix’s best friend recalls Anthony Minghella’s 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 not least because of his latent homosexuality, but unlike Jude Law’s Dickie in Minghella’s masterpiece, Felix is fancy-free and too unserious to be tied down by relationship. Oliver must curry favor with Felix’s nuclear core and dispense with the major hindrance, in the person of Felix’s cousin Farleigh Start (Madekwe), whom he will tactfully seduce, manipulate and bad-mouth to cut loose from the family.Upon arriving Saltburn, an old-money palace that dwarfs anyone’s wildest imaginings, Oliver learns an important lesson from “Poor Dear” Pamela (Mulligan, tricked out under a heavy slap and in a jaw-dropping, ostentatious dress sense), who obliviously overstays her welcome and will soon be jettisoned like a smelly fish. So underneath the ostensible “heart-of-gold-well-to-do” patina of Felix’s parents, Sir. Jame and Lady Elspeth (Grant and Pike), those who are vouchsafed with their generosity have a sell-by date. Oliver also gets wind of Felix falling out with his last year’s plus one, who gets improperly infatuated with Felix’s sister Venetia (Alison Oliver, really strutting her stuff in her feature film debut, her Venetia is rudderless damaged goods on the verge of self-annihilation), which flags up his precarity and he has no intention to be another “Poor Dear” Oliver. Fennell’s script takes a certain artistic license when it concerns Oliver’s scheme to frame Farleigh and the reveal of Oliver’s home truth (he fails to notice a call from mommy on the cellphone doesn’t wash with his craftiness), but is at its most sardonic and ruthless to expose that the rich and privileged habitually feeds off on those less fortunate people’s woefulness and tragedies. They are thrilled, even galvanized by their addiction of “misery porn” so they can feel superiority and gain a semblance of self-worth,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ir fickle entitlement makes no qualms of high-hatting and deserting those whom they magnanimously allow to share their privileged life, and Oliver proves himself cunning enough to play along without offending his benefactors. However when the jig might be up, Oliver is also capable of destroying the beauty he loves in order to stay in the game, but not before pouring out his true feelings, with which Felix is too callous to empathize. His unconsummated desire finds a provocative, sepulchral outlet that leaves many clutch their pearls, and the symbolism of the maze scenes is a Dutch Angle revelation. Henceforth, the downfall of the Cattons seems ineluctable, and their caping mechanism of profound loss and grief is a grotesque presentation of maintaining normalcy (strikingly accented by the crimson curtains, enveloping and turning the dining room into a Gothic purgatory), and when Oliver at last secures his ownership of Saltburn, Fennell ends the film with a bang, a total abandonment with Oliver in the buff, dancing to the tunes of Sophie Ellis-Bextor’s disco anthem “Murder on the Dancefloor”, a testimony to the pure evil of unhealthy obsession, and the pernicious impact of classism where the balanced is tipped against the haves. Keoghan, whose rugged features are a far cry from the traditional handsomeness, is a dangerous creature of guises, wiles and paradoxically, honesty (his craving for Felix has no pretense), putting on an innocuously leporine front without going overboard. At any moment, Keoghan keeps reminding audience that Oliver is more than what he is shown and behaves. His perverseness is rooted to the bone, whether it glistens through a glancing dart or in those more direct moments where he can soft-soap his way into high-wire 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 Keoghan is an actor endowed with that rare quality to get under your skin when you feel powerless to defend. While Elordi is lensed through a career-defining hype of his gorgeousness, his Felix leaves a less indelible impression than Pike’s out-and-out oblivion of world-savvy agency. Her Lady Elspeth is so detached from the world she lives in and it almost makes her an unwitting laughing stock, who willingly bequeaths her fortune and estate to the guy who almost single-handedly deep-sixes her family, an irony of oceanic quotient, but nonetheless, courtesy to Pike’s open-faced transparency, audience can sympathize with her naivety, an undertone cannot be received willingly by inverted snobs. Like Bong Joon-ho’s PARASITE (2019), SALTBURN also bitingly anatomizes the gaping mental divide among modern society’s echelons, and packaged like a bacchanalian relic from the not-too-remote past (the story predominantly takes place between 2006 and 2007), a fearful sophomore slump is dexterously and soberly circumvented by Fennell and her crew, well done! referential entries: Emerald Fennell’s PROMISING YOUNG WOMAN (2020, 8.0/10); Anthony Minghella’s 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 8.4/10); Pier Paolo Pasolini’s THEOREM (1968, 7.3/10); Bong Joon-ho’s PARASITE (2019, 8.0/10)
Title: SaltburnYear: 2023Country: UK, USALanguage: EnglishGenre: Drama, Thriller, ComedyDirector/Screenwriter: Emerald FennellMusic: Anthony WillisCinematography: Linus SandgrenEditor: Victoria BoydellCast:Barry KeoghanJacob ElordiRosamund PikeRichard E. GrantAlison OliverArchie MadekwePaul RhysCarey MulliganEwan MitchellReece ShearsmithDorothy AtkinsonShaun DooleyJoshua McGuireLolly AdefopeRating: 8.1/10
哦,我好喜欢这部影片。
《Saltburn》是《巴里林登》+《赛末点》+《方形》之感觉的奇妙融合。
剧情简单来说是英国版《寄生虫》。
可我觉得它比后者来得更真诚直接,影像也更精致大胆。
在极其表现主义的视听层面下,叙事大刀阔斧流畅自然。
没有枝枝节节,想隐喻又累赘的情节。
阶级矛盾当然有,但它并不是解答一切问题、推卸一切责任的最大抓手。
《寄生虫》的强行泛阶级化,以强化甚至捏造矛盾达成突兀的戏剧冲突,我认为是一种令人不齿的政治投机行为。
这种投机行为的结果,是以牺牲矛盾双方制造无法弥合的恶意终结的。
这不是我欣赏的创作观。
《Saltburn》的故事更关注幽暗人性本身,而非阶级属性。
我以为是更真实而真诚的出发点。
对人物群像的刻画,相当有层次和变化的弧光,而非漫画式阶级面具。
美术极其细腻讲究,场面设计很有想象力,有表现主义的力量,"刀刀见血"。
几场重头戏,如party,上坟,血色午餐,贡献了令人瞠目的文本和视听层面的震撼体验。
必须把credit给于本片编剧兼导演Emerald Fennell。
作为《杀死EVE》和《前程似锦的女孩》的编剧导演,她的才华不在《Barbie》的Greta Gerwig之下。
又是一个由演员转幕后的美女,期待她将来大放异彩。
本片男主Barry Keoghen贡献了我认为本年度top2精彩表演(top1狗神CLJ)。
他以一个成长于街头的爱尔兰孤儿的背景,驾驭了扮猪吃老虎的中产腹黑这个复杂人物。
展现了以往破碎,单纯,粗粝以外的人格塑造可能性。
非常令人信服的表演,真是前途无量。
本来因为刷到不少推荐和吐槽不太想发了,但导演的《前程似锦的女孩》确实让我印象深刻,看后完全是我爱的风格:强视听+发疯剧情,很难让人不和男主Oliver一样想要放飞自我的狂舞一段。
剧情确实和很多人提到的《故园风雨后》《天才雷普利》类似,还有人提及《寄生虫》。
也因此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聪明的骗子精心策划了每一次的相遇,用爱和装可怜的方式靠近,一步一步完成对一个贵族豪门家庭的瓦解和毁灭,最后成为了一栋古堡的主人的故事。
而这样的设定里故事我认为最难的两个点是悬疑部分的设定和人物的完整,整体做的还算成功。
Oliver的人设其实一早就出现端倪:比如总在角落观察,比如会发脾气锤贩卖机,学霸的外表下脖子上一直挂着的项链,拘谨中有透露的傲慢。
当第一个关于家庭的谎言被拆穿的时候,其实就是时机到了,他唯一的愧疚感也消失殆尽,他就成为了欲望的机器,完成了他爱恨交加的收割。
我爱的镜面镜头当更令我激动的是视听,美术和摄影使我两眼放光。
男主有很多和镜子相关的镜头,倒影和镜子反射都代表某种虚幻和泡影,他游走在真与假的边缘隐藏自己,化虚为实。
另外就是肉眼可见的大预算下呈现出的奢侈,古堡的一切大场面和享乐主义的高饱和颜色,都让这个夏天格外的梦幻,在oliver的生日时一切达到了巅峰,并在破败中急转直下变得灰败颓丧,最后又重回颜色。
前期的光影和大量的道具设计我认为都是相当出彩的。
明暗对比
摄影的明暗对比也至关重要,Oliver所出现的大量场景是在阴影中的,即使其他人看得见脸的时候他也常常隐藏在暗处,这是对性格的刻画和渲染。
古堡里的人也并不阳光单纯,冷血糜烂又带着歧视的家庭里也常常压抑,外面的光影只能透过玻璃却无法抵达房间,这些都使画面对人物和故事的刻画更生动。
音乐也很可爱,尤其是最后的舞蹈和中途KTV,每句歌词都意有所指,很值得揣摩。
又美又怪的片子大概就是有一批特殊的受众,即使产生两极评价也会让人印象深刻吧!
顺便说古堡可真美啊。
Psycho bitch twaty trainwreck of a mind fuck. Correction: this is MY kinda psychobitch twattie trainwreck of a mind fuck. 其实去年Tiff前已经听说了这张电影,影节上没看到,今晚亚马逊上终于看得了,看得屁滚尿流笑得喔喔喔地鸡叫打鸣。
看前面半小时以为是Bret Easton Ellis meets
再接下来WTF?
最后一幕是妥妥的变态喜剧 -- 那孩子鸟奇大 -- 卓尔不群才会有的自信。
人家不是那啥 -- “普信男” -- 所以才来的底气。
好久没看这样畅快淋漓B飞奶炸得理直气壮的疯逼戏了。
过瘾。
里面什么吃经血喝混着精液的洗澡水那都不叫个事儿,难得的是这些演员导演主创班子一本正经地挂个逼脸平心静气地跟你娓娓道着这些个匪夷所思的疯屄事儿,然后人家还忒正经不笑场。
明明知道荒谬扯他娘的大淡,偏严肃得听故事的听众们连同自己都信了,不由得不钦佩英国人这种冷面挖苦的本事 -- 连自己都不放过。
主演Barry Keoghan这孩子之前好像读过一篇评论说不适合这个角色、说是太老相了。
老相个屁啊?
要真换个童颜巨乳的北美小屁孩儿来做这个角色,一窝窝英美恋童癖的金鱼佬盯着伊的屁股嗷嗷嗷,哪个还有心思去看故事?
我觉得那阴郁变态的养小鬼的娃鬼童尸让由Keoghan来做简直再合适不过 -- 之前看他做的杀鹿、伊妮舍林女妖、永恒族,这张丑丑的臭脸都是方一露面就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不好了,然而看下去再也品不出究竟是哪里不对劲不好了,也许这就是天才:娃鬼似的,并不甚魔鬼似的恐怖,然而看一眼后那个阴阴的影子就印在了脑海里,再也忘不掉。
今年开年分外地不好。
这片子实在应景,让人在绝望中发出屁滚尿流的凄厉的狂笑。
四星推荐。
如果你和我一样,过年不想回家,和家人无法有效沟通,忍受家人的极限不超过一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就不再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了,你已经独立,已经缺位,而你在原有家庭的位置则急需一个补位者。
然后这其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电影里讲的富裕家庭的位置空缺会被更多人觊觎;比如补位者有的会用劳动价值/情绪价值交换阶级跨越,有的却会像男主,用情绪价值+谋杀实现阶级跨越;比如为避免人性麻烦,该怎样寻找既能提供价值又安全的补位者;比如在补位者已到位,缺位者还没彻底离开的时候,他们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再比如,家庭一定会选择有血缘关系但已经不能提供情绪价值的缺位者吗?
还是会选择更适应需求的外来补位者?
就是说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尽到一个基本的义务,即使不想在家呆了也不轻易让家人陷入险境,对一切想要进入家庭排位,试图接近家人的外人加强防范。
另外,和原生家庭的纠葛没必要随随便便就找人倾诉,在网上自我暴露,专业的事情还是要相信专业的人,不要轻易把软肋展示给别人。
最后,别放弃改变与和解,不是说你真的要和家人无话不说,而是从心里宽容原谅他们,因为很有可能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到你,只是他们的防御措施和不良人格在作怪而已。
不过说到底这样的家庭,冷血脆弱,对所有残酷现实都保持只要看不见它它就不存在的态度,对着孩子的尸体也要关上窗帘,假装谈论着些体面、不想干的话题来逃避创伤。
当这样的做事风格被年青鄙视不齿,可还要强硬地坚持“祖传风格”,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掘坟墓,这类家庭就地解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谁也怪不着。
看完这部电影已经一个月了,可脑子里还是时不时闪回一些让我感到不适的画面。
咋说呢,后遗症有点严重。
剧情没啥可说的,很难评,就不讨论了。
只讲讲几个印象深刻的画面吧,导演可能是为了这几碟醋包的饺子。
1.舔浴缸震惊指数:★★★★★五颗星病态指数:★★★★四颗星菲利克斯在浴缸做完手工活离开后,奥利弗喝掉了浴缸里残余的洗澡水,并深情舔吮出水口。
在这个画面出现以前,我还把这片子当成自卑基佬暗恋高帅富那种老套的把戏。
虽然看出奥利弗并非傻白甜,但没想到居然这么病态。
巴里基奥汉,老弟,我知道你演技特别好,下次咱演个正常人好吗?
2.吮经血震惊指数:★★★★四颗星病态指数:★★★☆三星半神tm“我是吸血鬼”,请给奥古拉伯爵道歉,严正道歉!
奥利弗就这样拿下了菲利克斯的妹妹。
之前他跟菲利克斯的妈妈调情,哄骗菲利克斯的爸爸开心,之后又干了菲利克斯的表弟,我一度以为他是来集邮菲利克斯周边的。
3.操坟震惊指数:★★★★★五颗星病态指数:★★★★★五颗星看透奥利弗的真面目后,我以为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再怎么病态我也能接受。
直到他操坟!
深吻着坟,悲伤、绝望、深情地操坟。
坟里是他亲手杀死的,他最爱的人。
我整个人都裂开了。
他操的那是坟吗?
他操的是我对世界的认知,是我良心的底线。
我的良心脏了,再也回不去了。
导演你尽情拍吧,老弟你肆意演吧,实在不过瘾,杀了我给你们助助兴。
无所谓了4.病床上的安眠震惊指数:★★☆两星半病态指数:★★两颗星奥利弗深深望着菲利克斯的妈妈,爬上她的病床,覆在她身上。
我一度以为他要上了她,把她最后一口气给干没的。
导演似乎察觉到我的想法,翻个白眼表示:你想的未免太脏了吧。
奥利弗像个小婴儿那样趴在她的怀中,静静等待她的心跳停止。
阳光照射下来,似乎笼罩了一层圣母的光辉。
画面说不出的和谐唯美,差点忘了,她一家人都是被他玩死的。
5.裸舞震惊指数:★★★★★五颗星病态指数:★★★★★五颗星星星给的有点虚高,主要是献给巴里基奥汉翘楞楞的牛子。
自始至终,我都认定奥利弗是没有性魅力的。
身材矮小、面貌平庸,在菲利克斯的衬托下简直是卑微的丑小鸭。
直到故事结束后的裸舞。
奥利弗得偿所愿,心灵和肉体双双解封,整个人开始发光,性感得一塌糊涂。
很难用一个词评价这支裸舞:自信、病态、得意,似乎还有一点点深情。
我可太喜欢了,翻来覆去看了十多遍。
(绝不是为了看他的牛子!
)
好疯啊我好喜欢,不太赞同评论里关于“奥利弗是钱性恋”的判断,他的苦心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接近菲利克斯,为了和对方产生关联,不再止步于“王子与灰暗角落的苔藓”遥远得近乎可悲的距离。
和《天才雷普利》似乎相像,但在情感的深度和指向上存在着微妙的不同,天才雷普利的男主想要成为男二、拥有男二的生活,趁男二不在家偷偷换上他的衣服和鞋子,这种欲望更超过对男二的迷恋。
奥利弗不同,他进入牛津,透过窗户看到庭院人群围绕的菲利克斯,在第一眼陷入了对他深深的迷恋。
奥利弗是边缘人,怪胎,即便他聪明又勤勉,一个暑假读完了五十本书,写出了言之有物的论文,博学多识……这些种种,都无法为他博得同学的喜爱,和稍微多一些的关注。
他知道菲利克斯会对什么类型的人感兴趣,知道平民出身的自己(其实是中产阶级。。
)能够演出的,最有把握的角色,最能够获得友谊的剧本,于是他牢牢抓住了。
当然他对菲利克斯的迷恋很大一部分得到了菲利克斯的家世背景加成,也正是这样的上流阶级才能养出菲利克斯这样无忧无虑、帅气而甜美的“王子”,轻而易举就能得到众人的爱意,对派对上最漂亮的女孩点兵点将,点到谁是谁,一种全方位的充裕,无论是物质还是感情。
奥利弗或许会为没人爱他忧郁,菲利克斯只会为爱他的人太多而烦恼。
对弱者富有同情心是菲利克斯的优点,也是被奥利弗利用的特质。
这份善良的心地,似乎纯粹,又似乎只是不食肉糜的上等人居高临下,隔岸观火地像近距离欣赏一场人间悲剧,类似普通观众看到恐怖片里堪称奇观的死法,发出一声又同情又满足的叹息。
可是帕梅拉,奥利弗,还有只在台词里出场过的“去年夏天的艾迪”,他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
菲利克斯和他的母亲,榨干了“好友”们身上的故事,就像厌倦了一部最初非常喜爱的电影,反复重播之后失去了兴趣,于是和碟片的命运一样,“好友”们连人带行李在夜晚或早晨,被忠诚的管家送走,从头到尾不会打扰到主人家的雅兴。
奥利弗对菲利克斯的迷恋一次次加深,这也很难免。
钱包里明明有钱还要装出没钱付账的样子,虽然心里百分之八十确定菲利克斯在关注着他的窘境,但是当菲利克斯真的走过来,拿出钱替他解围,还要附加一句“你在地上掉的钱被我捡到了”为他打圆场,在酒吧侍者面前挽回他岌岌可危的面子。
好的时候是真的好,像耀眼的太阳终于注意到了角落生长的杂草,慷慨地将温暖的光芒洒到了你的身上。
那光线实在太暖和了,唯一的问题是,感受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回到阴湿的、不见天日的角落。
奥利弗想成为菲利克斯的朋友,好朋友,最好能一辈子被邀请住在梦幻的大城堡。
当菲利克斯的表弟对他冷嘲热讽,告诉他“在城堡的生活对你是一场美梦,只能在今后的人生里反复回想,但我不一样,这是我的家,我随时都可以回来”。
奥利弗在想什么呢,大概是想,哪怕这是梦境,他也要让梦替换现实,长长久久地醉死在这个梦里。
他不打算在几十年后的圣诞节躺椅上对小孩子讲述那个夏天的故事。
他要掠夺这场梦的主人,卑劣地偷盗造梦的权柄。
如果菲利克斯爱他,像奥利弗爱他那样多,或者不用对等的爱,只要稍微爱他一点点,原谅他的欺骗,让他继续待在城堡……这是太理想的画面,奥利弗或许奢望过,即便了解可能性的渺茫,也想要尽力去维系。
可惜那一刻还是到来了,比想象中更加提前一些,菲利克斯实在太好心了,想要帮小可怜奥利弗跟家人和解,结果戳破了精心编造的剧本。
当奥利弗彻底明白,他跟菲利克斯的关系再无转圜的余地。
菲利克斯不会原谅他,恶心他,嫌恶他,不再当他是朋友。
那便是刀落下的时候,杀意真正成型的时刻。
理想的完美的温柔的解决之道,宣告破灭。
唯有掠夺,唯有卑劣。
他将留不住的爱人杀死,换一座只能固守在原地的城堡。
疯狂的爱意,疯狂的迷恋。
令我好奇的是,如果菲利克斯原谅呢?
如果他对这份爱予以回应呢?
这是无论在《天才雷普利》还是这部电影里都没有涉足的走向,也不可能涉足的走向。
如果真的这么发展了,可能会变成……一篇原耽?
哈哈。
#萨特本# ( Saltburn )(A-)足够变态和黑暗,但我很喜欢[允悲]。
原因是它确实很吸引人,很迷人,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而且有强烈的对富人阶级的讽刺意味。
一边是服装、布景都美如油画,时刻令人惊艳,但又冷不丁出现一些场面让人觉得“很变态” 。
节奏不错,剧情始终很抓人,Barry Keoghan出演的男主角非常具有迷惑性,到最后都感觉我们没有完全看透、了解他。
影片明显带有#天才瑞普利# 和#寄生虫# 的影子,讲述一个聪明贪心的普通人被一个富裕家庭所吸引,逐渐接近,并深深吸附、侵蚀的过程。
展示了病态的嫉妒与迷恋。
Barry Keoghan具有迷惑性的演出和导演讲故事的手法,还有对人物成功的塑造,都让观众在最开始很难想到真相,只是一再地像男主一样,禁不住被Jacob Elordi出演的富二代Felix和他所居住的皇宫一样的豪宅所吸引。
影片进行到一半才慢慢汗毛竖起。
说到这里,我之前真的没注意到Jacob Elordi是如此迷人。
还是得益于本片女导演Emerald Fennell把他拍得非常美,长卷发、白衬衫、露出一点胸口,几乎每个镜头都很梦幻,成功塑造了一个相当具有吸引力的人物。
这个人物就像万众瞩目的巨星,无论男女都禁不住被他吸引。
其中不免有几个暗中观察、等在门口或窗外的“跟踪者”,展示了人们对美丽和富有难以抵抗的渴求。
人们对他的迷恋到了一种危险的地步。
而他自己却不是很警惕,经常参加派对,与各种人混在一起,还会天真收留可怜的“舔狗”。
这类富二代从一出场,你就知道,他是被宰割的对象。
Felix的招蜂引蝶和天真散漫,与他父母和妹妹如出一辙。
这一家人塑造得很挺类似《寄生虫》里的富家人,全家都天真烂漫,脑子缺根弦,只知道用钱解决问题,具有很多富人的特征。
特别是Rosamund Pike出演的女主人口无遮拦,每次张口全是笑点,非常抢戏。
Rosamund Pike之前出演的角色大都很严肃、害羞,而这次的奔放、天真甚至头脑简单与她以前给人的印象反差很大,说话的节奏也非常有趣,是一次相当令人深刻的演出。
觉得她真的值的再次被提名。
而与《天才瑞普利》和《寄生虫》所不同的是,Barry Keoghan出演的男主角Oliver要更加扭曲、变态、黑暗,而且夹杂着多重性向的欲望,做出的事令人常常大吃一惊,甚至反胃。
这是一个隐藏很深且十分黑暗、复杂的角色,且用了很多性方面的内容去展示他,我保证你看完都很难清楚他的性向究竟是什么,因为他所表达出的迷恋有时看上去是爱与性产生的冲动但又可能一切只是假装的骗局。
因此本片给人的感受就是比《天才瑞普利》和《寄生虫》尺度大很多,且更加大胆,但也更加吸引人。
我个人觉得这个角色是今年我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最变态也最复杂的人物。
Emerald Fennell之前的《Promising Young Woman》就属于黑色电影,主角的做法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这部应该说更是一黑到底。
而且与《Promising Young Woman》一样,即使影片看起来有不可思议的地方,但最终你明白它只是一个讽刺性的寓言,即使不一定可行,却处处在讽刺社会现实。
此外摄影真的很厉害,太多恰到好处地利用了阴影和广角去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力。
最终,这部电影即使不在颁奖季获奖,也很难让人忘记。
“鸽子追逐着鹰隼,温柔的牝鹿追捕着猛虎,弱者追求强者,从来都是镜花水月。
” (The dove pursues the griffin,and the mild hind makes speed to catch the tiger. Bootless speed,when cowardice pursues and valour flies.)-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升入牛津大学后,男主Ollie被富家子同学Felix邀请到萨特本城堡过暑假,一个“Eat the Rich”鸠占鹊巢的故事就开始上演了。
这类阶级跃升狂热的故事在影史上被反复演绎,从《天才瑞普利》到《寄生虫》,结局悲喜不一。
在《萨特本》中,男主被贵族朋友们形容为飞蛾扑火的蛾子、精心织网的蜘蛛,要知道这类昆虫再如何可悲或恶毒,也只是上流社会轻轻一捏便灰飞烟灭的玩物(甚至不配称之为玩物)。
这场仲夏夜之梦中,真正的造梦者是let him in的贵族家庭。
与几乎完美的Felix相比,裴淳华饰演的妈妈Elspeth才是真正的萨特本主人,蜂后一般的悲剧制造者。
她诡异又华丽的性格是萨特本城堡的真实底色,男主Ollie的去留唯以她的意志为转移,永远在饮酒的、混乱的她却总冒出人间清醒的冷眼旁观:女儿心理障碍难以成家,丈夫心灵早于生命枯萎。
她站在混乱世界的中心,面对死亡和疾病,拥抱背叛与逃离,邀请一个个破碎之人进入自己人生,角色拥有一种少见的、无畏的自毁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裴淳华本人就是牛津文学系毕业上流社会的攀登者自古前赴后继,成王败寇。
Ollie的攀登固然有“捞性恋”的不耻嘴脸,却并不值得被批判。
Felix绝美如同希腊神话里的人物,当爱之不得时选择将其毁掉,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应该是文艺片合理的某种走向?
总之剧情本身的到达Felix的死亡时,一切都具合理性和完整性。
然而从Elspeth为Ollie举办仲夏夜之梦主题生日狂欢夜之后的一切剧情,才是本片拉开与传统挤入上流社会不同的节奏展开的封(疯?
)神之际。
墓地戏在我所观影的影院是全场观众自带BGM的此起彼伏“wtf”“omg”还有人整桶爆米花掉在了地上,结尾的全裸舞蹈则更是戏谑又充满极端自恋。
导演在前一小时以充沛又充满油画质感的画面宠溺着影院中所有的观众,编织了一袭泛着光的华丽的袍子,在片尾突然掀开这袍子沉浸式冒犯你,尘土、鲜血、肉体交织着资本主义的腐尸味道,如同一个挤满奶油的过期蛋糕不仅狠狠砸在你脸上,并死死按着头逼你拼命吃下去。
绝对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观影体验。
美过疯过,细想一下男主Ollie其实并没有什么令人敬佩之处,导演也选择了并不以美少年人设在好莱坞立足的Barry Keoghan这位矮矮的爱尔兰演员担纲。
毕竟,萨特本每年都会迎来一个Felix的同学,或Carey Mulligan客串出演的Pamela这类捞女,another year,another toy。
与其说是这些“下流社会”的门客有幸体验上流生活,不如说他们才是祭品,献祭出自己的故事、一段人生甚至感情,被萨特本吞没,喂养无趣至极的上流社会。
正如Elspeth提出为Ollie大办特办生日,生日主角是谁并没人关心,所有人唱出生日歌也不清楚to whom。
贫贱的少年Ollie只是一个办派对的理由,赋予狂欢某种表面的善意和逻辑,谁能拒绝Elspeth为穷人男孩过生日的邀请呢?
这简直堪称慈善晚宴。
这和富豪们偶尔为了艺术又或儿童举办一个又一个慈善筹款没有本质不同:我为富不仁但你不能说我为富不仁,因此我必须大张旗鼓地但又非常有面儿地找个适当理由把你们聚在一起看我身着华服站在聚光灯下声泪俱下为你诉说我办这么一场派对是有原因的!
简直把别人都当傻子,可笑之极。
用Ollie剧中台词来说:“你们贵族需要一场秀,我只不过给你演足演过瘾,这有什么错?
”
久不久时不时,无法跨越的阶级鸿沟就欠Ollie这种人整顿一下。
当然,我们也只能在艺术作品中领略。
因此电影可以是荒谬的,可以没有合理性,也可以不展示严谨的犯罪手段,或者安排警察在迷宫里迷路就好了。
后1/3影片情节的彻底放飞(发疯),并不令它减分,邪典感反而成就了它,毕竟想拍正常电影也不会附送一段全裸MV作为结尾。
最后是Ollie统治了萨特本嘛?
不尽然。
萨特本只是如同有机体完成了新一轮的新陈代谢,如同片头Felix对墙上油画和古文献文物的介绍,它是由无数代人积累滋养成就的。
Ollie由献祭者完成了自己的颠覆,但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也不过是被萨特本吞噬,在这个扭曲的空间里,等待岁月携新的献祭者,完成最后的杀戮。
邀你从银幕中走进萨特本,一起体验这场仲夏夜噩梦。
小彩蛋Fun Facts:-剧中很多梗都属于牛津专属,例如水球这类边缘运动,在牛津是威廉王子也要入队参加的,因此很多对口私校(例如伊顿公学)的小孩从小就开始学习,当Felix等人提起时Ollie这类非私校出身的根本插不上嘴。
想一想这其实已经和运动没什么关系了,就是一种为了尽快在新环境分辨彼此、固化阶层设计出的社会游戏。
鸡贼!
-黑人表兄Farleigh和萨特本的黑人侍者也有一腿,在后者上菜时两人的眼神拉丝儿就可以看出。
然而Felix叫不出侍者名字的时候被Farleigh耻笑,其实两个人就都很虚伪,Felix扯着嗓子说因为侍者离职率高所以不是我看不起他们记不住名噢都怪他们自己爱离职,Farleigh你如果不是和人家有不正当关系也肯定不会记住人家名字吧!
还争辩谁更高尚咧好好笑-Carey Mulligan这种一线女星莫名其妙演了一个几分钟就下线台词没有十句话的边缘角色,原因是和导演在上部担任女主的剧《前程似锦的女孩》积累了深厚姐妹情-在本剧宣发期,裴淳华没怎么跑宣发但陪儿子来中国云南参加“汉语桥”比赛顺便旅游。
啊姐姐你好疯好美啊我好爱你!!
爱他就是喝他的洗澡水肏他浴缸的下水道口把他变成你的伊卡洛斯和他的墓碑交媾躺在孕育过他的子宫上倾诉你的恋慕他爱过你可是你只爱自己/“Murder on the Dancefloor”/导演与生俱来的好审美和自处女作就可见一斑的惊艳视听在结尾BK露鸡一幕大打折扣/为什么不换乔康纳来演是工人阶级就不配长得漂亮吗选角尽显导演阶级优越性所以究竟是‘eat the rich’ 还是’long live the high society‘真的难讲/smash patriarchy的最好方式是女性题材请不要把好品味浪费在丑白男身上🙏
(0-/10)年度级别的史。结尾看笑了,其余大部分时候令人作呕。
直白、粗俗、想当然,好像抖音上面的小短剧,经不起推敲。
竟然是前程似锦的导演!!!
以为是故园风雨后结果是一坨乱炖的💩 能和Barry角色共情的心里估计也很阴暗
三星全给美术和摄影组
有种眼睁睁看着故园风雨后受到玷污的感觉,倒也不是那些猎奇镜头,要说这几段反而是本片唯一的亮点,creepy but addictive...导演野心真大,既想拍出文艺片的细腻内敛,又执着于商业片的形式想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结尾那段莫名其妙又沾沾自喜的闪回揭秘是想干什么,真的以为观众什么也没看懂吗
#67LFF# 如果只是一个阶级对立的报复故事大抵不用拍的这么疯狂,直到结尾以前我都觉得这是一个庄园逆向版的美国精神病人,但是结尾太泄气了。导演硬是用后现代主义美学的视听兜住了空洞的故事,萨特本期间的快剪蒙太奇和红蓝色灯光都很有氛围感,视听细节的变化也很多(比如一开始菲利克斯带着奥利弗看萨特本的时候视角很小,且大多被遮挡,最后奥利弗自己跳舞时视野就很开阔摄影机运动也很自如)我会比较喜欢影片中间部分幻想与现实交叉的部分,几处“sex”很出乎意料也很空,总的来说就是个本土文化狂欢电影📽️
really tired of watching "eat the rich"
老钱每多傻白甜,负心多是凤凰男。
(补标)三星半,还是留下了不少印象比较深的画面的,诡谲,疯癫。
仇富的人也许残忍,但并不“变态”。
多年处心积虑的一盘大旗,为了搞帅哥,还要变成庄园主人?角色成立吗?
其实没那么高分,因为女导演和男主的狠劲加半星。喝精、真·上坟、甩捷豹跳舞,巴里是真放飞自我了。那种扭曲和精分,确实是内🐟找不到的演员。但故事漏洞不少,贵族全家都傻白甜就不可能,警察也毫无贡献,所以就是编剧一厢情愿地让男主一路杀伐,很多手段也没说清怎么实现的。这是最弱的。男2晃眼甜茶,原来是《亢奋》男主
比起Promising Young Woman,这部Saltburn洒脱,自如了许多,光影色没有那么糖果但不同层次的红与墨的应用则更进一步彰显了Emerald Fennell的灵气和野心。选角和情绪调动得很棒,台词轻简但一秒钟也离不开荧幕,Barry Keoghan的魅与魔打开得很完全,他精致完美下的不堪和Jacob Elordi + Rosemund Pike真正美的无懈可击相形见绌,这扭曲而逃不开的错位把嫉和妄诠释得入魂,非常精彩!
又文艺又疯批又邪典,很爱这个视听语言,对于某些镜头(浴缸,X血,坟墓)产生了真实生理性不适,看似谄媚实为变态是扮猪吃老虎psychopath的游戏,一般人真是做不来,再钱性恋也不行。
阶级的思想固化不会随着某些共有的价值观所改变,单论本片对于性和欲望的直面就比寄生虫好一千倍。人人都唾弃Oliver,却又想成为他。
为导演能用电影艺术本身的魅力把这个恶趣味的故事撑起来加一分。
又恶心又美,1.33:1的画幅用得很有味道,演技也好,包装住了烂俗海棠文。就是不知道写论文的牛津学霸看到times new roman字体为什么还想会想强健坟墓does that turns you on?
用情绪宣泄不清不楚的罪恶,一片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