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K社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在不同的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都市传说,听完之后有的让人毛骨悚然,有的让人唏嘘不已。
我猜,你一定听过这些。
广州荔湾广场,传说开工的时候挖出了8口棺材,于是之后每年都需要有人来填补这8个位置。
而荔湾广场的题字,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广」字就变成了「尸」字。
上海高架桥攀龙柱,传说是当年在延安路建高架时,桩打不下去,所以这根柱子要雕刻成龙柱形对神明灵物做祈敬,之后就顺利完工了。
哈尔滨猫脸老太,传说老人家去世之后,停灵时被猫惊扰诈尸了,身子没变但是半边脸变成猫的脸,开始吃小孩子。
据说那段时间,学生出门手上都扎着红绳辟邪。
还有很多传说,已经达到了全国统一化。
学校一般都建在坟地上,因为学生阳气重压得住;深夜最后一班地铁不是为人准备的;半夜走在路上有人拍你肩膀千万不要回头。
这些传说,究竟是怎么流传下来?
他们背后的真相,你想知道吗——《十二传说》
这部新剧,题材蛮特别,取材于香港12个真实的灵异都市传说,比如《新娘潭灵异事件》《石狮成精杀人事件》《卢亭鱼人杀人事件》等等。
主角的身份也很有意思,男主傅子博(萧正楠 饰)是一个报馆记者,专门拍各种突发事件,天天吊儿郎当的没个正行。
女主潘朵拉(林夏薇 饰)则是一名民俗学的教授,平时工作就是收集各种奇怪的异闻。
他们需要直面各个灵异的事件,但故事却不是往鬼神方向发展,而是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每一个灵异故事的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比如,第一个案件《新娘潭灵异事件》。
据说,在以前有四位轿夫抬着一位新娘,中途路过此处。
由于地上石岩湿滑,其中一位轿夫滑倒,引致新娘连同花轿一并掉落瀑布下的水潭溺毙。
此水潭因而得名“新娘潭”,有人说在水中会看到死去新娘的脚。
会有山洪会卷走活人,路边的死亡弯道还出了很多车祸。
据说这里是香港闹鬼最厉害的地方之一,只是看看就感到背后发凉,那如果被新娘缠住呢?
男女主因为一些原因,在新娘潭附近遇到了拍婚纱照的一位女生,小Z。
(太作死了就叫小Z吧..)
就在这时,新娘潭的水突然变成血红色,上面漂浮着大片的死鱼。
小Z的婆家人本来就嫌弃在这里拍照晦气,现在更是气的直骂她是丧门星。
争执时,婆家的叔叔被什么东西拽下了水。
明明水不深,他却怎么都站不起来。
甚至眼前出现了幻觉,看到抬着轿子的轿夫从面前走过。
和水底一闪而过的鬼新娘,像极了传说中溺亡的那位。
幸好男主及时下水救了叔叔,在水中时,男主也感觉脚被什么东西抓住,可低头却什么也没看到。
婚纱照的拍摄当然中断了,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小Z回家后,发现房内布满了血手印,像是某种东西在墙上缓缓地爬过。
可是等家人听到尖叫赶过来之后,手印又离奇的消失了。
惊恐的小Z打了一位大师的热线寻求帮助,她说——那个鬼新娘,跟我回家了。
第二天,不靠谱的大师带着法宝来了。
可他的圣木,在小Z手上根本点不着。
大师一边说鬼新娘怨气太大。
一边絮絮叨叨「圣木点不着,迟早鬼扯脚」,又给了小Z一把鼠尾草,让她去卫生间全部烧掉祛祛邪。
这次,鼠尾草有用吗?
大概没什么用,小Z一个人走进卫生间刚烧完,转身就与鬼新娘来了个面对面。
前方高能预警前方高能预警前方高能预警
与此同时,水潭里缓缓浮出了血红的「囍」字。
鬼新娘的事情还是没有解决,又多了一连串的怪事。
婆家人总觉得小Z是个灾星,尤其是奶奶和叔叔,强烈反对她进门。
可没办法,孙子就是喜欢,说什么都不退婚。
好在风平浪静了一阵子,婚礼如期举行。
但在接亲的路上,路过新娘潭著名的「死亡弯道」的时候,婚车出车祸了。
万幸的是小Z只是轻伤,而新郎却昏迷不醒。
这次婆家人直接将她赶出了家门,大骂当初不该收留她,结果差点害死孙子。
原来,小Z小时候离家出走,她爸妈开车出来找她,后座还有个邻居家的小男孩。
车在新娘潭的「死亡弯道」被另一辆车撞翻。
车祸导致小Z的爸妈当场死亡,那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受了重伤,不仅智商退化,腿也残疾了。
看到这里大概能猜到,小男孩就是现在小Z的未婚夫。
出车祸后,小男孩家领养了父母双亡她,供她吃穿读书。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越觉得无关的事情,往往就是关键所在,故事留白的地方,往往暗示一些隐藏的事实。
男女主合力查到了一些信息,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当年撞到小Z父母的车,目击证人形容是棕色车辆,对应的车牌号也查无此车。
事实上,目击证人是位画家,所以他有色弱却一直不敢承认。
他看到的棕色车其实是红色车,车牌号也错看了几位。
这辆红色的轿车,正是小男孩家的。
当年叔叔偷偷开车出去撞了人,奶奶明明知道一切却选择包庇。
他们利用新娘潭的传说,刻意散播鬼故事去模糊焦点。
所以才会有新娘潭「死亡弯道」,车辆到那块就出车祸的传说。
直接导致那一年的十月到年末,闹鬼的传闻大增,让新娘潭成为了香港四大鬼域之首。
他们收养小Z,也不是为了照顾她,而是想为残疾孙子找个童养媳。
可矛盾的是,奶奶自己也是童养媳,她这会儿开始可怜小Z,不想让她重复自己的命运。
但孙子动不动就自杀来威胁大家不让小Z走。
无奈之下,奶奶联合叔叔做了新娘潭的局,想用灵异传说做理由,终止结婚。
所以,新娘潭的血水其实是投放的红藻引起的,死鱼则是提前放置在冰块里,冰化了之后,死鱼便飘了上来。
拉住叔叔的鬼手是用无色的水晶泥制作,吓住小Z的鬼新娘是叔叔假扮的,在水中看到鬼新娘与轿夫也是叔叔编的。
房间里血红的鬼手印,则是塑胶纸+鱼线的小把戏。
本来装神弄鬼都是为了阻止结婚,没想到叔叔发现了目击证人发给小Z要改口供的短信。
他怕当年事情败露,干脆用新娘潭死亡弯道闹鬼传说,制造了车祸。
这一切,看似与新娘潭原本的故事无关,却处处借着传说搞事,不断的给灵异事件添砖加瓦。
所以,剧里一直在说。
现代都市传说的出现,往往是为了掩饰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真相。
而这些真相,就是涉及一些禁忌,伦常以及徘徊在道德边缘的思想。
不过,第一个案件看完之后,我总有种抱着看《昆池岩》的心结果看了《走近科学》的感觉。
这个锅真的得宣发来背,太过于强调灵异而忽略了破案,让很多抱着看鬼片心态的小伙伴有种受骗的赶脚,弃得干脆利落。
但是当我把它看做一个设定特别的侦探剧之后,发现自己能看下去了。
也许每个人都在费劲心思的用都市传说掩盖自己杀人的事实,这点至少让人蛮期待之后的案件。
但要说这部剧拍的有多好,我肯定讲不出口。
最近两部港剧,如果说《白色强人》是今年为止的TVB最佳,暂时挽救了TVB的滑铁卢势头。
那《十二传说》就又回到了我们熟悉的那个小土破风格的TVB。
如果你之前就喜欢看TVB悬疑探案风格的剧,这部可以入手,而且2集一个小故事,追起来节奏也很愉快der。
恩其实写这部剧时,我还有个空手套故事的打算。
好想听听小伙伴们都知道哪些都市传说,各个地方应该都蛮精彩的。
是不是有个传说被删了,百度了说有个结界的传说,但剧里怎么没有。
剧里第十二个传说是男女主决定在一起这有点敷衍了。
全剧最赞“每一个传说的背后都有一个不能说出口的真相”(原句记不清了😹)用传说来掩盖犯罪真相,名俗学为职业的很少见,题材还是很有趣的,看名字是灵异剧,其实是刑侦剧,另类点题。
细节就追究了,打发时间还是可以看的。
看怀表破案个人觉得没什么好吐槽的,导演应该是想给侦探设计一个专属的谜团解开的标志性动作,有点日剧风,类似柯南破案的变声,还有其他侦探的推眼镜等等,都是谜团解开的一个标志。
但是不足的如果故事情节给女主安排一个怀表来历或缘由,女主破案为什么带着它,有特殊意义的话,那它不止是简单的一块表,观众会看的懂更接受吧。
《十二传说》迎来结局周。
跟前期宣传不同,既不是恐怖片也不是灵异片,而是查案剧,更是本格推理。
虽然推理迷和日剧迷对本格推理了如指掌,对一般香港观众却是十分陌生。
只因日本推理剧季季有,但香港播放的推理剧,已要数到九十年代的日剧《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和港剧《刑事侦缉档案》系列。
简而言之,本格推理以解谜为主,观众和侦探同步获得线索,解谜前有象征式宣战,通知受众「买定离手」,一起猜猜谁是凶手。
由于本格推理是一个智力竞赛,早于二十世纪初就有推理大师定下守则,例如凶手须在故事前半段亮相、不可存有超自然力量、不可透过意外和直觉破案、只能有一个主要侦探等,而随着科技进步,亦出现了新本格派,主要以封闭空间排除警方和鉴证技术。
以本剧为例,林夏薇饰演的潘朵拉就是侦探角色,代表现代鉴证技术的警察退取二线,而观众最初期待的灵异显然不会出现,单以逻辑推理定胜负,其侦探宣战正是其破案对白「凶手做这么多都是想模糊视线,但我已经看清他的原点。
」对白一出,代表线索已齐全,观众要交答案了。
因此,剧集被观众诟病之处,几乎是本格推理被诟病之处,就是警方太废和视现代鉴证如无物。
不过,当你接受了这个猜谜的模式,就很容易让人看出瘾来,观众估凶手、破谜题和揣测动机,等待答案的过程令人追看下去。
剧中诡计简单,是极初级的基本谜题,推理迷见惯见熟的套路,但由于难度属幼儿园级别,对作为推理初哥的观众正合适。
就如早前提及,推理剧不新鲜,《十二》胜于够香港化,加上民俗学为背景,案件大多涉及香港传统习俗如童养媳和过继子,令故事多了一份深度。
其实,比起推理诡计,剧集在民俗学的资料搜集更丰富,传说背后故事如望夫石的不伦、新娘潭破除封建、美人鱼掩饰强抢民女和七姊妹的同性恋原型,都有学术根据。
目前为止,「卢亭鱼人杀人事件」水平最高,以张颕康和王卓淇四个家庭,探讨传统习俗之下的家庭伦理。
案件故事容易令配角有戏可演,人鱼故事跑出了一个王卓淇,犹如《包青天再起风云》的谭凯琪也得到好评。
以戏论戏,王卓淇表现仍然生涩,但流出真眼泪,也看得出她用心去演,值得鼓励。
除了王卓淇外,谭伟权、黄嘉乐和李豪都有演技考牌,有人一鸣惊人,有人就浪费机会了。
这部剧刚出的时候就看了一遍,印象很不错。
女民俗学家X男记者的组合,以及从都市传说入手来破解迷案的设定都挺新鲜。
开头一案比较粗糙,特效也很劣质,但接受设定之后就渐入佳境,是近五年来港剧刑侦悬疑题材作品中从整体上来看个人最喜欢的。
借机重温一下,顺便梳理剧情。
第一案 新娘潭灵异事件(ep1-3) 第一案的手法显得有些粗糙,但是介绍和刻画了男女主,并引出都市传说中“隐藏的信息比显露的信息更重要”这个核心观念,一开始就吸引住了我。
当然,也避免不了港剧常见的大三角设定,潘朵拉、傅子博和黄玉的大三角初见雏形。
第二案 大学校园不思议事件(ep3-5)这一案有金田一那味儿了,只是侧重点不同,鬼怪传说中的很多细节事实上都有其编造的缘由和真相,很有意思。
本案中,男二,重要工具人,警官易铭贤出场。
男一子博与自己的父亲,潘朵拉的恩师傅通明的父子矛盾也揭开真相。
第三案 榕树精杀人事件(ep5-7) 铭贤少爷刚一出场就用上了😂,这一案的手法很本格。
老榕树杀人事件带出铭贤的身世,也为主线案件(傅通明失踪案)埋下伏笔。
第四案 石狮成精杀人事件(ep7-9)本案涉及的传说和手法以及最后真相的揭露真的都蛮特别!
把社团坐堂之争、都市传说以及化学物理知识都结合起来,很有趣。
就是潘朵拉兄妹的身世真的有够曲折第五案 华富邨UFO绑架事件(ep10-11)这一案的发展也真的是令人唏嘘不已,手法蛮特别也蛮悬的😂。
但是说起来,十二传说另一个我很喜欢的特质就是每一案中几乎都贯穿的悲剧气息。
第六案 卢亭人鱼杀人事件(ep11-13)铭贤身世相关的第二个案件,可能也是全剧最令人惋惜和唏嘘的故事,手法特别。
第七案 电视台杀人事件(ep13-15)鬼怪传说的细节与潘朵拉的敏锐观察、客观处事结合极佳的一集。
大三角感情有了微妙的发展,子博和朵拉在斗嘴中相互吸引尚不自觉的阶段,大块玉却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
第八案 七姐妹金兰杀人事件(ep15-17)主角团还真是没有一个人身上没有案件啊😂。
潘朵拉的哥哥潘得利,从第一集就出场的Darly大师以及他灵异节目的女主持,在一次酒后乱性之后决定结婚。
而此女还是潘朵拉妹妹潘朵美的同学及好友。
这一案细节和手法都很丰富,七姐妹当年感情的真相(有gl暗恋)也很令人唏嘘。
而潘朵拉也在此案中发觉了自己对子博的感情。
第九案 达德学校灵异事件(ep17-19)又是手法太金田一的一集,蛮精彩!
借刀杀人和密室制造都很有意思,背后的真相却能让人气死!
第十案 海盗宝藏杀人事件(ep19-21)不太成功的利用当代技术的手法😂。
子博与大块玉的互动令潘朵拉黯然神伤。
第十一案 狐仙吸婴事件(ep21-25) 最后一案,解决本剧两大悬疑问题:傅通明下落及易铭贤身世。
经历一系列曲折,潘朵拉终于在重重迷雾与传说掩饰中揭露出真相,还了大块玉清白,也明确了自己的身世、傅通明失踪后的经历与他后来沉默的原因。
手法和揭密可以说比较完满了,令我满意的结局。
名为十二传说,却只有十一个案子,大概就是因为最后的第十二个传说,姻缘石传说,子博说希望和潘朵拉一起来探索。
这是一个互相确定心意而又留有开放性的结局,期待着续集呀!
(截止2021年8月,竟然还毫无消息)
我是因为《金宵大厦》里面,潘朵拉的客串,对这个女孩子有好感,从而来到《十二传说》的。
电视剧本身确实值7分,而因为女侦探在侦探作品里面的稀缺,以及我对潘朵拉人设的极度好感,再加一分。
虽然推理的桥段有抄袭(不是嫌疑了,有一些我都看得出来,在是其他作品的原创)。
而看清楚原点的套路,被很多观众嫌弃。
但这种套路化的片段,看惯了金田一的观众想必都能会心一笑。
不管怎样,潘教授那句:我已经看清楚他的原点。
总比金田一的:以爷爷的名义……更优雅一些。
(笑哭)我实在很喜欢潘朵拉的人设和气质,尤其是片头曲放到最后,潘朵拉望向怀表,以及随后闭目侧头思考的神态,其中表现出来的知性、理智和优雅,非常的打动我。
很希望林夏薇能够继续用这个造型,再奉献更多的女侦探影视作品。
(可惜香港网大似乎并没有什么市场)
本人几乎看过国内国外所有的侦探破案电视剧,案件最具吸引力的应该是早期的《鉴证实录》,韩国的《特殊案件专案组》,这个剧口味也蛮重的,网剧《法医秦明1》没有马赛克的时候很好看,主要比较喜欢张若昀的颜,口味最最重的应该是《识骨追踪》,这部《十二传说》是最近才追的怎么说呢,剧里警车虽然是摆设但是剧情推理很吸引人,不应该评分这么低 ,值得一看
说实话的我觉得本格推理的天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真的,在如今查查监控可以让很多踪迹无所遁形的年代,可以用仪器验出很多线索的年代,警察破案不靠法医法证,靠记者和民俗学家推理,它就,不合时宜。
本剧倒也努力地找了平衡,像几个案子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现出的命案,就给了名侦探推理和勘察的机会,但即便如此它也很奇怪,因为终究要发生命案的,而命案发生之后,警官不勘验现场,不去找证人录口供,不去和同事交流,跑去和俩热心市民玩推理杀,这真的不是在闹着玩?
甚至有时候前不久刚刚明说“这片区不归我管”,转来就带着热心市民进现场了……你就是说一万遍名侦探,那潘教授和傅记者也是热心市民啊!
所以这事真的很倒错,我都已经很努力地给自己洗脑,这种推理剧看的就是推理,不要抬杠,可是,9012年了它就是不讲这套了啊,什么杀人机关,密室谜题,玩得越复杂物证就越多,至于你说这案子大部分都没法找警察……别闹了,那都死人了啊,怎么可能不找警察哟。
所以我就真的,一边洗脑这是本格推理,一边满脑袋问号。
不过这个剧有一点好:这种类型的作品本身主打故事,人物塑造并不是最下功夫的,所以人物形象都是关键词,比如说潘教授是名侦探,名侦探的特点她全有,傅记者呢,看他老爹就知道他是男主了,易sir是警察、出身不错,阿玉就更模糊了,剧中为了突出形象,给主角加了标志性动作,这个方法不能说不好,也不是无效,就是有点出戏。
所以既然人物塑造不是最重要的,感情线也就没有很重,至少前半截大半截都是一直在跑案子,这点比较可喜。
更新:这最后一案感情线起来之后槽点也多了。
按理说这种名侦探某某类型的作品,感情线都是辅助,主角身边如果有类似恋人位置的角色,这个角色也必然是辅助,就像美雪之于金田一,小兰之于柯南,但是本剧就非得在这方面另辟蹊径搞两女一男三角恋,而且,一个人看到房间里冒火,能冲出来直接扑到门口心上人的怀里,这是什么脑回路才能编出来的桥段,正常人在此环境下只可能夺门而出狂奔三十米,这是生理本能好不好啊。
然后玉记者果然来了,果然醋了……这着实有点过于刻意了。
这三角算算年龄,傅记者剧中明说是42岁,潘教授推算一下应该是35左右,阿玉好像没明说,但是看人物履历应该是30左右——这仨人的年纪,不说怎么年富力强,至少感情戏应该爽快点,不应该用狗血当有趣吧?
还有啥要说的,啊对了——《震惊!
如果全剧组女演员都得罪了化妆师,会发生什麽?
》真的,本剧女演员的妆容咋回事,基本上都是大白脸,荧光色的口红,连上了点年纪的都是荧光口红,感觉唯一逃过了荧光粉口红荼毒的是潘教授,但是,潘教授那一字大粗眉,那是真的太好看了,经常镜头一转我就只记得她的眉毛了。
也太出戏了啊。
很不错。
港片一直质量都很不错,特别是我看完之后一直想找同款剧来代餐,感觉意义很大,科学的解释了每一个民俗传说是为了掩盖一些事实,并且某些作案原理让我又get一个新知识点.剧中比较鸡肋的就是女主潘朵拉的口号,照镜子那下和舍友一起吐槽真的可以好好笑。
第一个故事就十分劲爆了。
我超喜欢大块玉,但实在说明她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我不是很想了解,热衷于的是解开迷底的过程。
个人很喜欢~刚看到这个剧名时,没想到会是这么惶恐滴,按耐不住内心的怕但又想看的一部剧,女孩纸晚上还是不要看了😂。
剧中的演员的演技都很好,看了这部剧,感觉自己的逻辑推理上了一个档次😂😂,本以为剧中的潘朵拉教授会跟易铭贤会互生好感,以为傅子博会跟大块玉~,结果~~~~~,个人觉得他俩很配呀。
最后一个狐仙的故事,先不说作案方法有没有可行性,关于人物能捋顺了不?
易家少奶奶怀孕同时打破了易亚男招男友入赘的美梦和易明贤妈妈让儿子过继的梦?
但是易老爷到底是让顾在容入赘继承家业还是让易明贤过继继承家业?
如果他想要过继就不会招入赘女婿,如果是入赘就没有必要再过继一个。
男主爸被囚禁关出斯德哥尔摩症,还有女主的生母躲在地下室三十年这种迷幻行为让人难以理解。
话说男主爸和女主生母最后两集出现有必要吗?
目前我的评价是:将日本推理剧或推理漫和传统港剧两者略生硬的融合起来,总体剧情不够自然。明显借鉴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等经典推理剧的剧情套路,但是又很好的融合了香港的一些都市传说,演员演技一如既往的好,可惜特效略渣。诡计和逻辑推理也没什么新意,老推理谜一眼看穿那种,气氛还好。期待结局有惊喜,大力推荐广东推理谜观看。
唉😔
不错啊!
女主真是龟毛,大块玉会喜欢男主这种性格我也是醉了。单元立意都不错说,我真的好讨厌男主。
第一集看起来不咋地,有待观望……还有,把刘佩玥还我……抄袭剧……
又找到了tvb那种粗糙简单又看着很过瘾的感觉
槽点很多,抄袭的梗植入很生硬,但加一星给林夏薇。
开头就不合逻辑,还剩最后一天就认定失踪者死亡了,亲友团还从起点开始查,这些年干嘛了?女主演技全程尬,TVB真的没人了……
这个系好邪哦,系里的一半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失踪要么就是罪犯………
萧正楠感觉还是挺年轻的以tvb近几年的质量来说还将就,题材还算新颖这些传说实在是……
很下饭
怀表+“我已经看清楚它的原点了”扣分,中二地一批
案情设计得不错,只是其他台词和感情戏太傻了
凶手大费周章就是想模糊视线,但是我已经看清楚原点!这句话配上女主真的是很装。全剧案件主要靠女主,推理,好烦òᆺó,而且有些案件真的很生硬和牵强。易sir和傅子博相处比较有趣。三角恋真的好烦òᆺó,编剧故意模糊的。傅教授是如何做到被人禁锢7年,无怨无悔,完全不担心已经失去母亲的子博,7年不杀留住过年呀,那为什么其他人直接用大力气来封口🤐,解决。反正就是好多好多不合理的破绽。哦🙄🙄。
挂着民俗的皮囊搞侦探,破案跟闹着玩似的,港片现在就这水平吗?
评分「8.5」 都市鬼怪传说,都来自人的作为。
【2021.06】
是有什么误会吗?听说能看见港剧崛起我才来看的,我看到的是什么?港剧的复古风吗?!女主的眉毛怎么回事?还有所有姑娘的妆都是怎么回事?
这部剧让人觉得香港警察是傻逼。
都9102了,TVB的某些剧还是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