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片子讲述了一名普通的三轮车司机—刘好(冯巩饰)身边发生的故事,描绘了刘好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冯巩真实太搞笑了,表情极其丰富,而且里面的配音都是河北保定那一带的口音,特搞!
那辆特色十足的三轮车,从刘好第一次出场就伴随在他的身边,一直到影片的最后,都是一个标志性的道具。
刘好与刘小好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不时改变着整部乐曲行进的节奏。
当“爸爸”两个字从小好嘴里喊出的时候,不但为影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真善美画上了有力的注脚,让人的心灵当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真诚、温情又不乏轻松幽默,影片以轻喜剧的表现方式,给人带来深刻的回味与思考。
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
尤其是徐帆在里面演的角色挺另类的!
她戴着头套,点上痦子,给自己设计了一副市井小女子的样子,大大改变了以往漂亮、端庄的形象,还在片中充分展现了她的喜剧天赋。
嘿嘿!
坐在沙发上,左边是午后的阳光,自己独自从忙碌的都市节奏中偷闲出来看这部片子,很惬意,也很有忐忑不安的罪恶感,不过,片子很不错看,让我觉得有值回票价的充电效果。
知道冯巩也拍电影,也做导演,也拿过奖,但这个人给人的最深刻印象却始终都是春晚舞台上的相声或者小品演员,那张惹人发笑的脸又贱又欠,这种既定印象其实会影响观众看他的片子,毕竟小品相声跟电影是很不同的。
不过,角色还是适合冯巩的。
一个窝囊的小市民,却也不乏冷幽默的一面,保留了冯巩的一贯特色时,也带出了许多内心戏。
这张脸其实也可以苦大仇深。
我一直想窝囊算是什么词呢,按说应该是贬义词,但在这部片子里成了一种中性词。
如同你不能界定好人的标准。
有时候好人是被迫去当的,可以的话大家都不想惹祸上身,冯巩饰演的刘好虽然救了刘孜演的陈红,但也的确是担心过钱拿不拿得回来的问题,所以这好人并不纯粹,也因此很真实。
雷锋那样无私的好人其实是圣人。
卫斯理里有句台词,说勇敢的人不是不怕,是虽然怕却仍然前进。
好人也是这样吧,不是无私,是虽然自私却还是得做好事。
叮当这个孩子,因为样子和戏路的关系我一直不太喜欢他,他的演技就是天然,再过一点就成了做作,让他演P孩子非常生动,在家里和在学校没心没肺的样子,都很真实,到后面一路狂奔着回去抱着冯巩的照片喊爸爸,就觉得一身鸡皮。
虽然我个人很喜欢任何影片里一边跑一边记忆闪回的效果,很走马灯,身不由己就感动了起来。
徐帆的戏路其实也不宽,印象里不记得她有演过多么端庄可爱的角色,或者说所有的可爱都来自那种介于大女人和小女人之间的中女人的派头,有主见却也依赖男人,佯装坚强其实很脆弱,能跟你贫也能跟你急的那种味道,总之不是小女生能传递的感觉。
这次她演的杨倩很泼辣,很庸俗,让人看着觉得讨厌,这就是功力了。
带人把冯巩家砸了却又哭了的这一点,就跟脱衣服时把假发给带下来了一样,是非常有灵气的细节,突然有很多东西就尽在不言中了。
我想她其实还是对冯巩心存幻想的,会哭是因为身为女人的挫败感和一点点的惋惜,至于假发,如果她真跟冯巩发生了关系,那或许会让片子显得更加市井,更贴近底层小老百姓的感觉,却也会让人的心头蒙上一层不洁,毕竟刘好的角色是照着善良之人去塑造的,善良之人总得吃点亏,桃花运没有,可以有别的方式来让他占便宜,看不到女人下面的秘密,就看看上面好了。
整个片子开始很单纯,冯巩相亲,儿子淘气,但很快略显复杂起来,刘孜一条线,徐帆一条线,叮当一条线,还突然插入了叮当的同学李大嘴的姐姐一条线,但不得不说这条线蛇足了,因为它是游离于冯巩的作用范围之外的,虽然冯巩也以交罚金、教卖菜的形式跟那姐姐扯上了关系,但是她与那大款之间的风风雨雨就算完全删掉,对故事也是不影响的,虽然存在的话,的确可以更多一点趣味,但鉴于冯巩和所有演员的戏份都错综得很缜密,还是觉得姐姐篇多余了,而且那大款就是被挠了一下而已,我不解气啊。
小人物作主角的片子,有些俗套是一定要的,比如大团圆结局,我想不出面向小老百姓的片子最后来个郁闷的结局折腾小老百姓有什么意思,所以最后冯巩还是得到了幸福,而在他回忆里出现的野狼也终于恶有恶报,背叛了他的媳妇也好过不到哪里去,这些都让心胸狭隘如我非常痛快。
看这片子第一次觉得难受的地方,就是那媳妇背叛冯巩的地方。
这背叛其实是两次。
想法浪漫的我,在看见她对冯巩主动示好时虽然觉得不真实,但还是很向往,结果丫在洞房夜才揭晓自己拿冯巩来擦屁股,完全是吃定了他,这让我不能忍受,其后她与发达了的野狼的眉来眼去也让人看见这个女人的不简单和不厚道,当然最重要是折射出冯巩的窝囊,我想对于男人而言,没有比遭遇这么憋屈的事情却顶多吼一声算数更窝囊的了。
在与徐帆和刘孜对戏时,冯巩经常冷不丁地冒出一些相声式的贫嘴台词,让人又看见了那个熟悉的他,这算是一种乐观主义吧,越憋屈的人其实可能越乐观,不然早就去自杀或者他杀了。
冯巩对叮当恨铁不成钢却终究没有教训他的那一段看得出一个对孩子分明有爱、有责任,却一直用“他不是我亲生的”来提醒自己与他保持距离,可就是不能不管他的这么一个父亲的形象。
对,叮当说他没让冯巩管时,冯巩说了他不能不管。
小市民的善良,莫以此为甚了,而他不肯承认叮当这一点,也正是小市民会有的狭隘。
刘小好是那么聪明的孩子,或许他就是察觉出爸爸的这种态度,才会一直那样叛逆。
最后回到刘孜身上,关于她,我其实还蛮喜欢的,虽然她的样子怎么说也不能算是真正的美人,但有味道比什么都重要,第一次看她的戏好像是任贤齐版神雕侠侣……她或许是参与这部戏的所有演员里土气最不重的一个了。
角色的存在意义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给予好人一个好报嘛,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她对于冯巩还有着救赎的意义在,毕竟她和冯巩的前妻一样,都有过黑历史,只是她的本质更加纯真,找冯巩并不是利用他,而是肯定了他的“傻”绝不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说是一个相当理想化的安排。
她对冯巩小心翼翼的倒追是很萌的一段,但是两个人一旦有了那么点儿意思后就出现摩擦这一点又让我觉得有点沮丧,虽然那的确是爱人之间所特有的矛盾。
冯巩车祸的那一段,解决掉了很多矛盾,但纵观全片,也算是最偷懒最不精彩的一段了,甚至于还是由他的前妻作导火索引发的(这类型的误会真的太土了),在死亡的可能性面前任何人都会变得宽容,于是刘孜不生气了,叮当突然懂事了,加上徐帆们的没有必要再登场,整个片子自然也就迎来了最和谐的收尾。
“你坐在车上,我蹬一辈子都不累。
”其实这样美丽的情话从冯巩的嘴里说出来是有点别扭的,但当时,却真的可以感受到刘好所会有的云开月明心情,于是,只想要祝福他。
此外,全片里大量串场的小品演员们都让人觉得很有趣。
几天以来,媒体的头条都被宝宝给占据了。
大家以各种形式来讨论传播着宝宝的离婚事件,大家纷纷为他鸣不平,觉得他这绿帽子戴的冤屈。
但其实有另外一个人,绿帽子比他戴的更绿。
那就是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主人公刘好。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部电影,是11年前(2005年)上映的,讲述的是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
本剧导演冯巩相声出身,这部电影也上不了太高的档次,自然难入大众的法眼。
但是我至今看这部电影,仍然很喜欢。
这部影片想极力的塑造一个善良无私的好男人形象。
但看完这部电影,对于主人公刘好,我感觉他更多的是一个窝囊废的形象。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窝囊的老公,一个懦弱的家长。
在电影的开头,刘好和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和别人发生了误会,女人就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你是个窝囊废。
他的窝囊废形象贯穿影片始终。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他和前妻贺文兰没有结婚之前,贺文兰是厂花,有很多人在追,也有像“野狼”这样的人骚扰她。
在下班后的路上“野狼”骚扰他,刘好路过只当视而不见,但却被工友推向前去,他也没有勇气去制止野狼的流氓行径,而是选择被动的挨打。
在最起码的勇力上来说,他是一个窝囊废的形象。
2面对众人的追求,贺文兰之所以最后选择了刘好。
她自己说是因为看中了他人好。
但我觉得,这完全是贺文兰的一个阴谋。
在婚前她隐瞒了自己被人强暴过的事实,她知道窝囊的刘好会接受她,而且能够接受他的孩子。
这是她和刘好结婚的唯一动机。
如果刘好不是一味迁就贺文兰,而是选择去把孩子打掉。
也不会造成小好没有人管教的恶劣后果。
3当刘浩把前妻捉奸在床的时候,他没有向妻子质问,也没有采取任何其他的措施。
以至于妻子最后和别人私奔,留下他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而就是这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成为了他后来相亲,重新组建新家庭的一个严重的阻碍因素。
如果刘好当时能够果断离婚,并且把这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抛给前妻,你先不仁,我才不义,他后来的生活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4虽然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小好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
但作为养父,他也没有尽到基本的监护人的责任。
他管制不住小好,孩子在家里连爸都不叫一声,在学校里面上课睡觉,放学后去网吧,身上有各种恶习。
或许刘好觉得让孩子生长在单亲家庭里,自己对孩子有所愧疚,所以才百般的讨好他极力的哄他。
但他的这种行为只能纵容孩子。
是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就像他当初对妻子的纵容一样。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给他最好的教育。
而不是什么都不管,由着他,宠她,惯他,放任他,对于他所犯的错误也一味迁就,不闻不问。
孩子没有管教好,根本原因还不是刘好自身的懦弱吗?
5他和相亲对象杨倩的交往。
当杨倩知道自己被“欺骗”的时候,来到他的家里砸东西,而刘好也没有去阻拦,只能任由他们破坏,再一次证明买了他的懦弱。
6当野狼被公安局抓起来的时候,刘好接到前妻以自己的生命为要挟的电话时,他立刻就赶过去跟她见面了。
前妻的生命跟他有什么关系?
刘好还答应前妻,等孩子长大之后,前妻可以随时把他带走。
这些做法不都是助纣为虐吗?
刘好如果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到铁石心肠,当断则断。
自己婚姻的路上,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波浪?
所以刘好的人生悲剧,看似是前妻造成的,其实根源还在于他自己。
他太懦弱了,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拿出男人的勇气来,客观合理的处理好这一切的问题。
对于影片的一点疑问:另外这部影片其实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因为它的主旨是打造刘好这个老实巴交的好人形象。
但是在经历了第一次婚姻之后,刘好似乎也有所改变。
在他和杨倩的交往中,感觉他有一丝花花肠子。
1首先她和相亲对象交往的时候,都坚决声称自己没有孩子。
2在电影院里看《乱世佳人》,刘好也不够安分,他先把手慢慢的搭在了杨倩的肩上,然后还试图想去接吻。
3当杨倩来到他家的时候,到晚上留她一起吃饭,他拼命的给她倒酒,想灌醉她。
4一次当刘好单独到杨倩家中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一个电话,或许他们之间早就已经发生了关系。
以上情节的设计主要是想收到喜剧效果,但与影片主旨有冲突啊!写在最后:影片最终想表现的是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所以结尾处刘好最终还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俘获了另一个女孩陈红的心。
故事结局很圆满,儿子在梦中叫了他一声爸。
这部影片其实就是一个现代版武大郎的故事,但刘好的结局比武大郎要好得多。
其实刘好也是王宝强的一个翻版。
但王宝强比他强。
宝强能够真实的面对马蓉的出轨并且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电影因为艺术的原因,它是随着编剧和导演的思路而改变的。
但真实的生活绝对不是这样,生活比电影更残酷。
我们应该从电影中反思生活。
里面竟然又有张嘉译,张嘉译笑起来好看。
我之前一直想用来消遣的就是这种轻喜剧,不用动脑子,还搞笑。
这几天看了好几部,演员也就是这几个人。
之前看冯巩的《谁说我不在乎》还有《别拿自己不当干部》都很好玩儿。
昨天看了个《没事偷着乐》,之前看过电视剧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北京生活,电影版也挺好看的,也都是些角儿。
电影是天津生活,我喜欢天津话,而且发现冯巩的电影都是方言的,中午看了个《埋伏》,里面竟然有张嘉译,那时候还叫张小童,现在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面还有他,哈哈。
我发现我现在好像不是很喜欢唐山话,之前新鲜,现在腻了,觉得土。
幸好陈道明在《唐山大地震》里说的普通话。
(看到后面提到火烧,难道是保定话?
)也很喜欢这种片子里面的配乐,之前的片子也是,我也不知道是快板什么的,看到一评论里说是西河大鼓,确实很好听,时代感~冯巩确实很适合演这种小市民,不需要英雄式人物,就很普通很平常的生活,《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也是这种感觉,回想起刚才电影里有个镜头,家属院进出门口有铁栅栏,自行车要扶着立起来进出,哈哈,太生活了,我喜欢,刚才突然回想起在北京的某个周末,一个人骑车回来在798晃荡,一闪念。
刘好身边的女人们,都是各个气质、个个漂亮。
女一号是刘孜饰演的陈红吧,话说这位美女确实是美女,但是面相和眼神要我把她和卖菜女贫家女善良女联系起来不容易,因为她的气质里透着一种心机感,最后和刘好成为一对有些违和感。
徐帆饰演的杨倩才应该是刘好的菜啊,虽然精明世故、但人家有头脑有手艺、家里井井有条,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女人,而且很有女人味儿,年龄和刘好差不多,这才是绝配啊,老实男人就得配一个泼辣女人啊。
张樹饰演的贺文兰,红颜祸水,薄情厂花,气质很勾人,一张脸就足以让屌丝神魂颠倒,哪怕是残花败柳一样能让刘好迎娶过门,这个得承认,条件一般的男人,对于大美女的投怀送抱是基本上失去理智的,这就说明了女人颜值的重要性。
周知饰演李兰兰,该演员一直走性感路线,漂亮但不是很舒服,有点模特网红的感觉。
在片子中扮演歌厅服务员,这种场所的女孩儿只会滑下更深而不是回头,大多的女孩儿不在歌厅之后,去了AM店的居多,习惯了靠ZS赚快钱,怎么可能会安心过日子呐。
宋宁饰演音乐教师,超级有气质,个人最心水这个角色气质。
原来她就《喜剧总动员》里的相声演员。
明显现在老了许多,十年前那叫惊艳啊。
好片子,好演员,尤其是女演员。
如果你觉得生活没意思,人生到处都是黑暗,不如来看看这部电影。
特别记得刘好在三轮车后面打的标语“只比大奔少个轮”。
看似很逗的一句话,涵盖了多少的人生意义。
不可能每个人都开大奔,开宝马。
可是每个人都可以把生活看成是很美的事。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拥有的东西总觉得不够,为什么有些人活得不快乐,明明衣食无忧,明明自己的生活让别人羡慕,却一手把自己的生活毁掉——为了满足那无止境的欲望。
一个善良的人,总是让人感动。
刘好真的是个好人。
把自己妻子和别人生的儿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妻子跟别人跑了默默吞声;被一个势利的女人诬陷仍然没有反抗;自己掏腰包给一个陌生的姑娘看病……这样的好人如今估计已经绝了种,能把不富裕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很少很少了。
包括我自己,也丢了那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个世界,太现实,太物质。
不过,就算世界再肮脏,也要相信没有什么不可以!
没牙也能吃豆腐,没钱也能活得开心。
有评论说这次是冯巩“演而优则导”,这话并不过分。
说他演的优,有的人可能想不起来他演过什么角色。
但是,如果看过他的几部为数不多的作品,我们便会感到他每部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动。
这次,息影三年的冯巩又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小人物”。
《那五》《站直了,别趴下》属于冯巩早期相声之外的“副业”,不能算他表演风格成熟的作品(虽然他凭借《站直了》获得了“百花奖”最佳男配角)。
他的表演是在与黄建新合作之后趋于成熟的。
从早期的《埋伏》到今天这部作品,冯巩的电影有两个特征:一是与黄建新的合作,二是剧本改编自小说。
我也是从《埋伏》(1996)开始真正认识并关注冯巩的电影作品的。
这部不太有名的片子至今也可谓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国产电影之一(冯巩作为男主角凭此获得当年“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这也是他与第五代导演黄建新合作的开始。
黄建新的风格与同代的张艺谋、陈凯歌不同,他一直关注与城市里小人物的生活与情感状态。
而冯巩朴实的表演风格可以说天生适合这类片子。
当然,方方的同名小说为这部片子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埋伏》和《过程》也是她最好的小说。
冯巩在《埋伏》中塑造了一个外表软弱平常但内心刚毅坚韧的“小人物”形象——替警察破案守住塔楼这块“阵地”,他可以舍弃一切而寸步不离,坚持到最后一刻直到山穷水尽几乎付出生命。
这个外表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散发了英雄般的性格力量,而冯巩把这种反差表演到了极致。
当影片最后,冯巩终于凭借坚持等到了罪犯的出现,当他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的虚弱的走下塔楼,那种感动带给我的绝不亚于当年同时期上映的大片《阿甘正传》或者汤姆汉克斯另一部讲述生命毅力的作品《荒岛余生》(Cast Away)。
《埋伏》标志着冯巩表演风格的成熟,还从此捧红了另一位演员陈好。
之后几年,《谁说我不在乎》、《没事偷着乐》都成为他受人关注的作品。
前者通过一个看似荒唐的突发事件表现一对普通中年夫妇隐藏着的婚姻危机,并带了些幽默的色彩;后者虽然不是和黄建新合作,但冯巩依然保持了他对城市底层百姓的切身感受,并真实的融合到了表演中。
这部电影为他带来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也使同名小说大红大紫,又被翻拍为电视剧。
沉寂几年之后,冯巩又带着这部新片回来了,而且身兼编导演三职。
同时,我们也再次看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黄建新监制。
目光依然是城市里的底层百姓的情感生活,而且全用方言。
没有交代故事的时间,但都市生活的变化和时代特征——手机、婚姻和性观念的冲突、大款与情人——依稀可以从片子中感觉到:这不是《没事偷着乐》的年代了——虽然片子中的一个重要矛盾仍是为房子而争吵。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同是表现底层百姓的油盐酱醋,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与他以前的片子比较并没有重复,或者说着眼点都不同。
《埋伏》当然也写了婚姻,可主要是用来烘托人物性格的力量;《谁说我不在乎》是些中年人的感情危机;《没事偷着乐》写底层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心急》则更多了加入了现代元素来表现现代思潮带给底层百姓人生观和婚姻观的变化。
爱情和父子亲情仍是电影的两条线素。
男主角身边的三位女性代表了三种时下不同类型的女人:她们或耐不住寂寞,或攻于心计爱慕虚荣,或平实本色。
相对于她们,男主角仍是静态,他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每件事情,最终等到了第三种女人的出现。
电影在讲述这种选择中展现了当下人的心理状态,也用喜剧的结局讲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胜利:在男主角刘好终于和曾经失足但是本性仍善良朴实的漂亮姑娘陈红的特殊的结婚仪式——拉三轮的男主角拉着新娘回家的道路上,他的前妻——为生别人的孩子把他当作跳板,而后又耐不住诱惑跟着曾经的混混、靠诈骗发达的男人私奔而最终东窗事发——望着他们幸福的背影远去,那表情和心态的反差造成的蒙太奇效果简单而深刻地揭示了好与坏的结局。
而全剧的中心,冯巩的本色表演对于这部片子的成功功不可没。
结构(主线和复线)的简单明确是冯巩,或者说是黄建新电影的一直没变的特色。
在看完了又一部同题材的小人物生活剧之后,我们更期待着他们的创新。
在cctv6看的,感觉不错,放松一下,笑一下,小人物的生活。
通篇说的什么地方话,不知道,能听懂,声调很好玩,看着徐帆打扮成那个样子,说着好玩声调的话,真是搞笑啊。
到豆瓣介绍才知道原来是保定话,怪不得里面总提到驴肉火烧,好像郭德纲有个相声段子提到保定,就总说驴肉火烧,是不是保定的特产啊?
最后看到三轮车婚礼,感觉不错,可以尝试一下。
看到片尾演员介绍,好像看到了周迅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周迅?
作为职业相声小品演员的冯巩,他相当显著的个人标志之一就是每年在春晚上的那句:我想死你们啦!
虽然近许多年的春晚早已经是在广大的民众心中乏善可陈,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在春晚鼎盛时期冯巩所演绎的那些经典作品以及所带给我们属于那个年代的纯真的欢笑。
当然舞台下的冯巩在电影方面也是颇有建树,单拿这部由他自导自演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来说,就用轻幽默的方式来诠释出了基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我们看来剧中冯巩所饰演的男主角充满了窝囊的气质,但是从某种角度看,这恰恰也正是一个敢于承担,敢于面对的纯爷们的楷模,当他面对抛弃自己的妻子和一直抚养着非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时候,那种感觉绝对是酱油和醋一块喝了下去,但是即便这样他仍然坚持着走下去,直至用自己的热心和真情换来了自己的爱情,在此充分应对了那句至理名言:有爱方为真丈夫。
喜欢冯巩、徐帆这样的演员,能把市井小人物演得有血有肉,让人觉得他们可爱。
印象很深的是里面刘孜的一句台词“别的俺不敢说,做人俺还是凑活的嘛”。
老话说“先做人,后做事”,小人物没有什么宏伟的事业,但有一颗善良宽厚的心,就是伟大的~
谁脑子还没浸过水啊
别掺和导演行么?
不要偷吃豆腐
后仨字
冯巩我的偶像
方言的片子挺有趣。
看这片子的时候还很naive,不知道平淡才是真
够闷骚
好
电影的成本很小,感动的成本很高
生活
没字幕差评
只比大奔少一个轮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正能满满三观闪耀之下隐藏一道不大不小的观念颠覆:刘小好小哥俩见天泡吧上课犯困,原以为是调皮捣蛋待导正的儿教思路,谁曾想完全没耽误仗义执言勇敢揭露骗色渣男,女同学的爸!网吧门卫李琦说看长相已过成年本意唯利是图睁眼瞎话,可在生活洞悉和正义心智上他俩还真就过了十八!……演职员表中艺术总监:黄建新。话说名导在这种自演型喜剧明星偶尔挂导的作品中担任艺术总监或监制,基本可以判定实际履行导演职能,当然必须限定在专业艺术范畴,选材和主题导向上还是要配合服从冯巩。换成黄建新自己来导,主人公十有八九是位知识分子。
喜欢冯巩
小人物的故事,贴近生活,但是没有什么亮点
在保定取景挺多,竞秀、莲池。居然看到了张嘉译。一个优秀演员是需要多少部戏的磨练才能成长起来的。
祖德电影
姚亚男唱第一句,你唱后仨字儿,明白了吗?
哈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三轮儿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