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躁动的小镇年轻人妄想干票大的最后失败了的故事。
主线故事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形式非常新颖,细节做得非常精致,把简单的故事拍得一点都不简单。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在超市前一个推过去的购物车,被点燃了又推回来。
一开始我以为是生和死没想到是我过度解读了:)我们谁也不能嘲笑他们的愚蠢,现在看来这场计划精妙但却锒铛入狱的犯罪是无意义,无目的,无逻辑的。
但对那时候的青年们来说是打破平庸的一颗石头,是另一条人生道路的开始。
自以为精妙却被拒绝的告白是这样的,准备充分却落榜的考试也是这样的。
在漫长的准备过程中,每分每秒都可以抽身而退,但是最后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驱使,做了不一定有意义的挣扎,因为看起来挣扎总好过等死。
被绑架的贝蒂说他们是自私,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但其实他们是太想控制自己的生活了,甚至用了这种极端的方法。
我们想在未知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但绝不是看不见未来的未来。
《美国动物》 7.5分 ——————轻微剧透—————— 在类型上《美国动物》强调出了,和一般盗匪片的不同,它放弃了那些非常酷炫的镜头和动作设计。
而且这部《美国动物》基本就没有动作设计,都是非常写实的美国小镇拍法,无聊的小镇、无聊的大学生,这样的人物背景和人物状态和《十一罗汉》那样的盗匪片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增加了影片的代入感。
两次偷书的经过其实都是非常失败的,这些和一般盗匪类型片的结局都是非常不一样的。
《美国动物》更强调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动机的形成,这些都是用大段的篇幅来叙述的。
真实事件的改编方式也是本片的极大亮点,和《血战钢锯岭》《萨利机长》这些在片尾加入真实事件的录像,或者加入真实人物的访谈的方式不同。
《美国动物》是用真实人物的访谈剪辑进入正品当中,这又和《我,花滑女王》中演员来饰演真实人物来接受采访的方式不同。
这部《美国动物》又有好几层真实人物和演员的穿插饰演的关系,其中有演员饰演真实人物、真实人物饰演自己、演员和真实人物共同完成一个细节,给观众一种跳脱感,这种渐离效果是以往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没有达到的。
特别其中男二和男二原型一起坐在车上去质疑男一描述的场景时候的吐槽,这一点非常跳脱,但是在同类型电影的维度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电影在文本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这样一个全美幸福度达到第十四名的美国城市,揭露了美国普通青年人的迷茫,也把这种迷茫清楚的表达了出来,就是这样一个无聊的城市养育出一伙无聊的美国大学生,而这一伙大学生要做一件他们认为伟大的事业。
人物、环境、人物心理这些东西都很好的给观众展现出来了。
但是确实一些亮点的地方还是过于稀少,在全片贯穿的不够,如果可以把风格化再推到极致,把这种感觉再极端一点酒更好了。
推荐给影迷或者观影量达到一定数量的观众。
有人如是评论该电影“四个大学生为了偷书被判住了7年牢……””应该叫美国蠢货吧,给他们一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消停了,还是太闲了。
”作为一个关注”自我探索“,同时也仍在探索的泥沼中蹉跎前进的人,很难不对这些论调嗤之以鼻。
影片讲述的是4个青少年策划抢劫校图书馆珍藏的稀有图册及书籍,并实施抢劫,最终被逮捕的事件。
相比将之判定为一次简单的青少年犯罪事件,我更愿意将之美化为青少年的一次误入歧途的自我探索的过程。
第一个提出这个idea的是画画颇有天分的Spenser,他认为那些著名的画家都是遭遇过生活的激荡的人,如割掉耳朵的梵高和锒铛入狱后画出不俗作品的奥杜邦。
当他无意间瞥见图书馆珍藏的画作时,心中闪过一个念头,如果他毫无波澜的生活就此发生变革应该也会有比现在更丰富的灵感,生活也会展现出不一样的烟火吧。
他将想法告诉了好朋友Warren,Warren似乎比他对生活有更多的厌恶和偏见,此刻家庭发生变故的他比Spenser更需要这次行动。
可能当人处于一桩自己制造的重大事件中就能脱离对现实不知所措的窘迫感。
虽然是仍在校园的大学生却好像洞察了生活的真谛般,认为将来只不过是坐在办公室做着一些别人吩咐的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另一个被找来的同谋Eric一开始并不同意,但当被问到:How’s college的时候,他却神奇般地同意了。
我只能猜测,操蛋的大学生活真的不如一场抢劫来的真实刺激。
电影中将主人公的心情和心理过程刻画地十分细腻,是十七八岁的少年该有的慌慌张张、偏执、对疯狂想法的浅尝辄止、对现实的抗拒、对想象的未来的憧憬和努力地跳跃、计划被打乱后的退缩和临时起意的一鼓作气。
当第一次计划宣告失败时,Spenser突然重拾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以前不曾关注到的阳光与微笑突然间变得鲜活了。
就像自己在犯罪(盗窃与杀人)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只是在做梦时的长舒一口气。
原本这场意外的cosplay已经对Spenser起到了警醒作用,那些不该触犯的底线已经愈发清晰。
他告诉Warren他要退出,他害怕自己家人受伤害,担心将来被毁灭。
然而泥足深陷的Warren的一段对”将来“的灵魂拷问又让他却步了……”你说的future究竟是哪个将来?
是那个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的将来?
在那个将来你忙成狗,就是为了得到那些别人告诉你你该得到的狗屁东西?
而这些傻逼会告诉你一旦你得到了你就是成功的?“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对啊,将来到底是哪个将来?
话说Warren真的适合做领导,自带画饼属性,煽动能力极强。
想要退缩却反被说服的Spenser在回家的路上狂奔,彷佛想让掷地有声的激烈步伐帮忙坚定自己的内心。
然而当自己将路上的鸵鸟误以为是画册上的奇时,Spenser知道自己已经打消了放弃的念头。
第二次实施的是从简的计划,过程及结果自然不能期望太高,毕竟这不是一部烧脑的犯罪片,只是4个荷尔蒙乱窜、以盗窃形式来探索自我的楞头小子。
计划被打破的慌乱、场面失控时的满头大汗、破罐破摔的孤注一掷、强作镇定的梳洗打扮、预料到后果将至时的躁动和泪水,以及最后被捕时的顺从和安心……一场犯罪经历结束了,然而犯罪的起因是什么呢?
以下是影片中的原话“you are taught your entire life that what you do matters and that you are special. And that,there are things you can point towards that which will show you that you are special, that shows you are different. Well in reality, those things don not matter. And you are not special. ”隐隐有种感觉,这个电影是政治正确的反青少年犯罪的宣传片。
传递的是,想要犯罪好像是正常的想法,能不能成功呢?
结局你看到了吧?
你以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不好意思,我要敲打一下你天真的小脑袋瓜了……电影本身想要传达的内容很丰富,一句句台词和一个个画面都有其深意,以上只是我匆匆一瞥之后的想法,推荐自己观影,Discover more……
American Animals
2004年美国发生了一起离奇的抢劫案…犯案人员是四个在校学生,包括艺术生、体育生、甚至还有成绩优异的学霸!
而他们的抢劫目标竟然只是——一本书。
不抢钱、不劫色,只偷书…这波文化人的骚操作,快搜君只能表示佩服——《美国动物》
影片在开头信誓旦旦地铺上了一排字幕:这并非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这就是个真实故事。
美国,肯塔基洲。
斯宾塞,一个十分有天赋的艺术生,在图书馆中看到了一本名为《美洲鸟类》的画册。
和朋友沃伦提及了此事,谈话间萌生出了将其偷走卖钱的计划。
斯宾塞萌生这个念头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对于艺术的迷茫。
他发现曾经那些著名的艺术家,都历过不同程度的苦难,而他的生活则顺风顺水,甚至有一点“幸福”。
另一方面,则是青春的迷惘和冲动。
不喜欢一成不变,想搞点事情,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斯宾塞或许只是随口一说,沃伦却上了心。
先是在谷歌上搜索怎样策划一场完美的抢劫案。
再是看经典犯罪电影,学习前辈们的先进经验。
按照电影中的套路:他们绘制了图书馆的平面图,踩点记录了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时间。
还制定了全套计划,包括进入图书馆,控制管理员,逃跑路线及销赃方式。
发现人手不足后又拉了两个人入伙,一人接车,三人抢劫,安排妥妥的。
看看他们幻想中的盗窃计划,颇有《碟中谍》的行云流水和潇洒恣意。
但当一切准备完成,他们乔装打扮进入图书馆后,却发现事情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一次抢劫时,他们遇上了图书馆开会,满满一屋子人。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他们,只好狼狈收场。
首战失败后,四个人显然没了自信…第二次行动也不再搞变装花样,直接上场硬抢!
一切如计划进行,先绑了管理员;再开始抢画册。
但当他们准备撤退时,意外又发生了,他们不小心按错电梯层,将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下。
好不容易到达地下一层,却发现这里是个死胡同!
没办法,最后他们只能丢下画册,仓皇逃路。
最终,最有价值的画册没拿到,只拿了2本书,但这2本书也价值上百万了。
更蠢的还在后面,在沃伦和斯宾塞找拍卖行估价时,两人还留下了自己真实的电话号码…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不要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片,电影用了很严肃、严谨的方式表现了这一切。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时,就会发现这部影片想讲述的不是抢劫,而是成长本身。
除了他们为这次偷窃做的准备,它让我们感到更多的是成长中的迷茫,以及被身边人不断怂恿,推动着向前走的命运。
幻想犯罪,每个人都有过。
但能否坚守住这些信念和规则,从而不让自己为一时快感和利益所驱使,不让犯罪的兽性所驱使,才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我想,这也是电影命名为《美国动物》的原因之一吧。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当贝影视搜索观看哦智能电视下载当贝影视,精彩一搜即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004年美国发生了一起离奇的抢劫案…犯案人员是四个在校学生,包括艺术生、体育生、甚至还有成绩优异的学霸!
而他们的抢劫目标竟然只是 —— 一本书不抢钱、不劫色,只偷书…这波文化人的骚操作,探长我只能表示敬佩!
美国动物American Animal
参与此次奇葩大劫案的有…斯宾塞,美术特长生,锁定了这次抢劫的目标。
叛逆不羁的体育生沃伦策划了抢劫过程…就连销赃路径都被他打点好了!
学霸艾瑞克和肌肉男查尔斯负责得手后跑路…
大老爷们不抢钱、不劫色,却偏偏看中一本书?
可见他们抢的绝对不是寻常之书…学校图书馆珍藏了美国画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绘制的《美洲鸟类图谱》初版价值连城…此外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著作的孤本。
这些白纸黑字进了黑市,都是千万美元起拍!
但他们并不是为了钱来干这一票…第一回Round One四人精密策划了盗书的细节:网上查阅抢劫的技巧,看遍偷盗题材的电影,甚至还设计了行动图纸和沙盘模型!
等到实际行动时就能像动作片里跳着舞、唱着歌的偷盗高手,如探囊取物般随意…
然而如此顺利的行动只是他们白日梦。
现实是这样的…真·第一回Real·Round One和所有偷盗的故事一样紧张刺激…以假身份预约,换上套牌车,小伙儿们再变装成老头儿进入图书馆,十足的专业做派。
但谁知图书管理员太犀利了…[使女的故事]里调教使女的嬷嬷成了管理员,艾美奖最佳女配安·唐德简直是灭绝师太。
一个眼神就把大老爷们儿吓蒙了!
还没进收藏室,一行人就被死亡眼神击退…行动失败!
第二回Round Two首次失败后,四个人显然没了自信…第二次行动也不再搞变装花样,直接上场硬抢!
但冲到跟前却发现:电影里都是骗人的!
电不晕灭绝师太,找不着展柜的钥匙,寻不到图书馆的地下出口,画册太沉抬不动…
最后狼狈逃命的四人撞车的撞车、呕吐的呕吐…
梦想中的神偷风采,只剩下落魄逃亡。
计划再次失败!
所有人都陷入了被通缉的恐慌…
[美国动物]还原了2004年学生盗书事件,而现实中四个年轻人在抢劫失败后被捕…他们被判处七年监禁,大好青春赔进了牢狱。
看过[美国动物]的观众都开玩笑:这就是一出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教育片!
美国学生太闲,一套五三模拟就没空作死了!
影片前半部分以略带喜剧的氛围表现了他们四人计划盗书的过程,桥段令人捧腹。
而行动失败后,四人陷入了窒息般的等待…好像之前的刺激和愉快就像是梦境,如今大梦方醒才回神过来,他们犯法了!
影片中还以采访的形式穿插了真实的四个人:斯宾塞,一个迷茫的艺术生。
他的才华备受认可,但内心却陷入空虚…在他看来,伟大的艺术家都经历了大起大落和卧薪尝胆,而自己只是“人生完满”的凡夫俗子。
真实的斯宾塞
沃伦,一个叛逆的嬉皮士。
去偷肉吃却拿非洲儿童做借口,在超市偷零食还对保安破口大骂,横竖都看不惯这个世界…真实的沃伦
艾瑞克,一个内向的学霸。
眼镜、格子衫、埋头苦读的姿态…三条形容便能勾画出一个备受排挤的学霸了。
真实的艾瑞克
查尔斯,一个很容易被钱洗脑的大块头。
喜欢做买卖赚钱的他明知抢劫犯法,但1200万的收益比任何话语都更有说服力…真实的查尔斯
四人个性、经历、需求各不相同…盗书计划就像命运里的某个冲动,一时间的快感同时蛊惑了迷茫期的四个人!
但快感就像海市蜃楼,等来的只有一场空…
他们的疯狂,不禁让我想起了最近的新闻:美国西雅图偷飞机的年轻人…在新闻通报里,这是一起地勤人员趁职务之便窃取飞机后因为技术问题和燃油耗尽而坠毁。
但年轻人和塔台空管的对话却披露了更多细节…偷飞机的理查德是负责行礼运送的地勤。
据周围的反映,他对待工作认真,对待朋友真诚,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根本没有自杀倾向…但开着偷来的飞机,他却对塔台空管说:“自己就是一个坏掉的人,可能几颗螺丝松了,从前没注意,如今却发现了”
只在模拟游戏中飞行过的的他,开着空载的客机完成了高难度的动作…在黄昏海岸边一圈圈的飞到燃油耗尽,最终他选择开着飞机坠落在无人区。
事后调查显示理查德没有任何蓄谋计划,而偷飞机后的自杀很可能只是随机行为。
一个正常人,转瞬间做了无法回头的决定…类似的故事还有1947年纽约公交车司机的出走。
司机西米洛在1947年5月28日工作当天开着公司的巴士从纽约一路行至弗罗里达…他享受了1300多公里旅途,直到被警方抓获!
一时自由的纵情,换来了法律制裁。
他们被看做反叛不羁的传奇人物,也会被批评为不顾法理的破坏者,评价两极…这些“”离经叛道”者究竟是为何这么做?
回看“盗书案”的真实经历者…面对镜头的他们回忆模糊,盗书事件变成了多年前的一场梦游,谁也说不清当年的细节。
但是电影却揭开了他们的生存空间:稀稀落落的教室,老师台上讲课,学生心不在焉…阴暗的宿舍走廊里藏匿着情侣,而兄弟会俱乐部里则是男生们肆意的喧嚣。
校外的年轻人用酒精、大麻、飚车燃烧青春…被烧着的手推车就像点燃狂乱的火种,为他们荒唐的盗书计划添了一把火。
斯宾塞家庭美满,父母和妹妹们都带着笑容,却没有人了解他真正的心事。
只有路边积水的倒影里,指示灯、路标和星条旗并立,像是一道隐喻…未来的通路如水中望月,触不可及!
青春期的灵魂渴望挥霍旺盛的生命力,造就属于自己的世界,留下惊天地的痕迹,证明自己有过辉煌…沃伦在多年后的一段独白,也揭示了他们内心世界:在你的一生中,别人都在告诉你…你所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你是特别的!
甚至你可以列举出一些事情,证明你的特别…但实际上那些事情都是毫无意义的。
而你并部不特别。
而在此之前,他们都如斯宾塞那样认为自己独一无二…
四个年轻人用电影里的偷盗情节证明自己…如电影般浪漫的幻象最终换来实实在在的7年牢狱,以及对平庸人生的无奈接受。
影片叫[美国动物],而被盗画册也是鸟类图谱…动物是兽性的象征,鸟类天生自由。
但活在现实中,就不可避免要克制这份无拘的自由。
1947年纽约司机笑着说:一个笑话如果说两次,就不好笑了。
2004年偷书年轻人出狱后说:这些事情一点意义也没有,而你也并不特别!
2018年西雅图偷飞机的人临死前说:我不知道怎么降落,我也没打算降落…就像偷飞机的理查德所说,我们原本都是完好无损的人,某个瞬间有几颗零件松懈了,毕竟…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如标准产品般毫无瑕疵。
他们只是某一刻松了螺丝、出了故障。
希望在不安的时刻,能有一个人、一些事、一句话修好每个困境里的灵魂!
这是一场荒诞的犯罪故事。
年少的欲念是无知的自大,妄自菲薄地以为能够实施完美犯罪的教科书版,他们追求这个刺激的过程却又畏惧这个毁了自己一生的结果,如此反复矛盾。
现实中,这四个人都有对生活失望不满足的地方。
他们似乎拒绝平庸,但事实上却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遇到的不堪。
只是一时兴起的偷窃图书馆馆藏书籍念头,却衍生出了一个连如果计划成功你准备怎么用这笔钱都没有答案的犯罪。
从两个人到四个人的集结,随着筹谋组织到漏洞百出手法稚嫩的偷窃过程,整部影片的情绪也从冲动的热血到下手的紧张再到案发后内心的恐慌,我所看到的是人性良知的折磨,明知不可为而去违的犯罪心理演变。
而整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是在这四个人装扮成old man 却因为“图书管理员会议”而中断时,Spencer走出时觉得世界充满爱时的光环,那种重新降落在地球上的唯美的景致。
原本可以终止的计划,却因为那愚蠢的执念而继续慌乱得进行。
不愿伤害任何人,但那粗糙的手法却吓坏了守护书籍的忠厚的图书管理员。
计划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bug无处不在,也因此加深了这四个人的内心的畏惧。
影片中刻意得放大他们的情绪,彼此的咒骂以及独处时思考过后已经感觉到这场愚蠢的犯罪所带来的最糟糕的结果。
而毁了他们一生的,不是因为犯罪所带来的惩罚,判刑7年的牢狱,而是终其一生这场偷窃带给他们的尊严上的污染。
无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会有怎样的成就,都逃不开自我精神的讨伐,往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赎自己的人生。
少年们将希望寄托在一件抢劫案来打破自己没有波澜起伏的生活,证明自己是special one。
我挺喜欢其中一句话:“我们生来被教育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到头来发现我们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
”四个少年明显把抢劫犯罪浪漫化了,犯罪是潇洒的,神秘的,刺激的。
法律,受害人,父母全部被有意识的自动忽略。
尽管他们愚蠢天真,甚至自私,我竟然有一点理解他们。
试问,谁不想用一件事情就能改变自己差不多能想到的人生后续呢?
但是,还有一句话,“没有什么比追求不凡更平凡的了”。
估计有不少青少年,看了几部犯罪电影,就自以为能够照猫画虎成为“犯罪大师”?
唉!
与其受那些“犯罪大师”的不良影响,不如让这几位有故事的“男同学”给你讲讲他们真实的犯罪故事。
几位中二青年穷极无聊,便打起了大学图书馆珍贵藏书的主意。
挨个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位:一号人物:计划发起者——斯宾塞
斯宾塞是一位出身于中产家庭的艺术青年。
他的生活原本安闲舒适、波澜不惊,但他觉得这种安逸的生活阻碍了他的艺术大师之路。
斯宾塞也许接受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育,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
因此,他便想着给自己的生活添点波折,找点刺激。
这里边的逻辑就有点意思了,先贤们最初经历的苦难以及后来的奋发图强,原本是作为正能量,给我们励志用的,但在斯宾塞那里,却变成了他的犯罪动机。
这就是典型的“没事找抽”,非叫生活狠狠抽两个耳光不可。
凡事都是能者多劳,艺术特长生斯宾塞便将自己的艺术才能用在了绘制图书馆图纸和设计模型上,以便更好地实施犯罪计划。
斯宾塞是这项犯罪计划的最初发起人,却又毫无主见,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稍遇挫折,便要撂挑子不干。
最终,缺乏主见的他,还是在“损友”的影响下,半推半就地参与了计划。
第一次,抢劫失败,斯宾塞走出图书馆,见外面阳光灿烂,耳边有音乐响起,那叫一个神清气爽!
居心不良的人可要注意了,干坏事儿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勇气”,倘若你没那份儿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是趁早收手。
二号人物:领头羊——沃伦
别以为沃伦是个“二傻”,他可是这项犯罪活动的中坚力量。
一般团伙犯罪的特征是“一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
显然,沃伦便充当了这只老鼠的角色。
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样,携带巨款,逃到加勒比海边逍遥快活。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海滩大哥,人家安迪可是含冤入狱,你们几位却是明知故犯,以身试法,这两者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直到锒铛入狱,沃伦才如梦方醒:你一直受到这样的教导:你的所作所为很重要,你是与众不同的。
并且,你总能指出一些事情,能够展现出你是不一样的烟火,展现出你与众人不同。
然而,事实上,这些事情一点也不重要,你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号人物:学霸——艾瑞克
这哥们儿是老师眼里的绅士和好学生,没有任何令老师不满之处。
艾瑞克只是为了恢复与沃伦的友谊,就贸贸然参加了犯罪活动。
倘使抛开道德评判,就不得不感叹一句:这是多么伟大的友谊啊!
四号人物:有为青年——查斯
查斯是一个小时了了,赶早创业的企业家。
可是,您一个企业家,干嘛去掺和青少年犯罪呢?
犯罪首秀:出师未捷
乔装打扮
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泡汤犯罪重演:状况百出改变计划,不再乔装打扮:
计划是只劫财,不伤人,可是:
不可避免的伤害
逃走时,找不到路,只得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带不走西瓜,只能带走些“芝麻”。
书太重,扛不动被挟持的图书管理员贝蒂感言:“他们只是想让人生更容易,却不想通过努力来改变,更不想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人生的转变。
他们十分自私,因而无法理解,他们是怎样越过法律的红线,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
一旦跨过那条红线,那是很危险的,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么做。
”
被挟持的图书管理员分犯罪电影都把犯罪过程拍得惊险刺激,酷劲十足,未免有诱人犯罪的危险,而这部影片却恰恰相反,有些反类型、反套路的意思,目的是劝人悬崖勒马。
其他影片告诉你犯罪有多么痛快刺激,这部片子就告诉你犯罪有多么繁琐无聊。
不得不说,这四位“不知愁滋味”的“青年才俊”,完全是闲着无聊强说愁。
叔本华曾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则无聊。
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这几个哥们儿甚至没有痛苦,而只是无聊。
无聊得久了,便要徒增些欲望,即使要冒着品尝痛苦的风险。
明白了“知易行难”,就应该知难而退。
犯罪是一种负能量,不成功也是一种负能量,而不成功的犯罪,却负负得正,可作为一部传播正能量的主旋律犯罪电影来看。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性格。
优柔寡断有可能让你盲目从众,也有可能让你避免犯错;意志坚定有可能让你成就大业,也有可能让你执迷不悟,坠入深渊。
有人说这几位是低智商犯罪,其实未必,他们的智商并不低,甚至有可能在普通人之上。
为何会失败呢?
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百密一疏,千虑一失,因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因为他们还存有良知。
你以为一切都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你以为目的只是“求财”,就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你以为自己一力承当,就不会对父母家庭造成伤害?
事实上,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电影根据真实案件演绎,并且真实人物解说,电影加纪录片模式很是新颖,不错的题材,不错的角度。
几个熊孩子,离经叛道,无法享受平静的生活,需要改变,想要改变,并且付出了实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弄得锒铛入狱的下场。
其实大家看电影的时候,或多或少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那是关乎于青春,关乎于梦想,关乎于叛逆之类的事情。
大多数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离经叛道的想法,对目前的生活极度不满,涉世未深,不知道人生几何,看了几本书几部电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只想自己与别人不同。
这种事情,在国内也有很多,代表性的就是有些青年在高考中的离经叛道,在高考试卷上写上名字和考号,得零分的徐某南;用双色笔答卷“批”高考的蒋某多;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的张某等等,吸引大量媒体关注,一时分光无限,其现在的状况呢,实现自己理想了吗,可自行搜索。
制度面对云云大众,不同人的视角肯定有弊端,不过眼下,高考绝对是中国最公平的教育制度,只是有些地方需要完善。
如果都搞素质教育那套招生,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讲,是场灾难。
目前的主流,都在倡导素质教育,教育机器生产不出来卓越的人才,然而现实却很讽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到底是人才推动,是国家政策推动的,那么人才哪里来,与恢复高考后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毕业报销国家的这群人分不开,倡导个人主义至上的人,又给国家带来了多少贡献呢。
有些个专家,动不动就鼓励独树一帜,这不一定是好事情,当然,创新创造,是必须的。
每一个人都一样,曾经,都想与众不同,另辟蹊径,只是有些人为年少时鲁莽行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本篇也不例外。
电影不同于一般的集体抢劫片,比如《十一罗汉》、比如《惊天魔盗团》等等,都是艺术作品,说白了就是假的,这部电影是真实的抢劫,现实中抢劫,没有艺术电影来的顺利和流畅,现实中是多么的搞笑和荒诞,图书管理员的一个眼神吓到六神无主,只计划如何偷,没想到书这么重,搬不走!
多么的滑稽和搞笑,其实现实就是这样的,顺利是需要演习的。
青春,是多梦的年纪,梦,需要可行的付出才有收获。
(本篇纯属讨论电影引申,出现的名字以及事迹来源于网络,没有恶意,如果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本作者予以删除。
)
《美国动物》自己演自己!
这是一次看似荒谬却真实发生的抢劫,四个人物八位演员带你回溯整个故事。
这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反类型,反传统盗匪片、反传统纪录片。
千万别期待你看到的是一次高能的偷盗,犯罪的过程漏洞百出,甚至有些愚蠢的可笑;虽然是真实人物的回忆,但谁有能确定那回忆就是真实的呢?
用真实人物的自述与演员表演交叉剪辑的创新表达,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同时打破时间、空间上的“第四堵墙”,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也为整体基调增添一丝荒诞!
7分!
ps:事出未必有因,人行未必知果?
犯错的少年,回不去的阿姆斯特丹。不能想象,这特么是个纪录片。
改变,通常都是试错,路总会有,可能走歪,也可能走错,可能,最后崴了脚
年少轻狂的冲动,叛逆,想要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可从具体实施来看,还都是一群胆小的孩子,而这件事终究还是对他们有很大影响,夺去每人七年的自由外,服刑后都从事了相关的工作,作家写这段经历的回忆录,健身教练写监狱健身的书,重上大学学电影制作,研究鸟类绘画的艺术家。
两次犯罪的情绪很饱满节奏也紧凑 真人原型的介入的说教倒是不惊讶 但惊奇的是 这么老套的说教 却让我真实地感受到 you are not special and your adventure is stupid. 寻常的人生可能也不会让人后悔 BTW don't hurt anybody/美国青少年每天fck来fck去的有点烦诶
看完片尾方然大悟,莫怪乎這四個搶匪敢用本尊出演發聲了,他們出獄後的現在不是作家、電影製片就是藝術家,而世上還有哪些職場,能把「曾經搶劫」這件事化成僅為某種單純不帶致命利害的「履歷」呢……
美利坚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片,记住不要老想着搞个什么大事情。
《美国二逼》
【B-】真人采访与虚构叙事相结合很新鲜,但电影显然想让人感到的不止是新鲜,更试图用这种直接切入的方式挖掘人物,可效果却非常鸡肋。因为很快观众便会将真人与角色视为一体,那手法其实也不过是换了个壳打破第四面墙罢了,人物塑造变得外化,一切深挖的意图也只得尴尬化作配乐凶猛的平行剪辑。
叙事方法很有意思
与其叫美国动物不如叫美国沙雕/自以为是想要证明自己是不一样的烟火的青春/最后的鸟类图画还不错
年轻人,有一颗躁动的心。
个性的代价
男主长着一副欠揍脸,看着都恶心
题材无感,叙事倒是流畅。美国2018版少年犯。
史上最蠢抢劫案……
本片最大的亮点,是将电影叙事和原型人物采访混剪在一起。这是一次真实发生的校园抢劫案,四个想要与众不同的大学生,决定用一次抢劫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在抢劫过程中,他们犯下了一系列平庸的错误,闹出了很多笑话。这部电影就像是一次失败的证明。倒是反证了一点: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天才并没有那么多。
互文还挺好玩的 就是故事实在 太傻了
这一切真的是太…真是犯罪青春真实案例…但拍的我都要睡着了……
摄影和场景布置完成得很不错,可惜都被导演毁了。抢劫的动机太弱,无法对人物产生共情。导演想装深沉,失败了
God damn I love heist films AND documentaries and this is PER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