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奇

Finch,芬奇的旅程,生化,人生,BIOS

主演:汤姆·汉克斯,卡莱伯·兰德里·琼斯,希默斯,洛拉·玛汀内斯-康宁安,玛丽·瓦根曼,奥斯卡·阿维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芬奇》剧照

芬奇 剧照 NO.1芬奇 剧照 NO.2芬奇 剧照 NO.3芬奇 剧照 NO.4芬奇 剧照 NO.5芬奇 剧照 NO.6芬奇 剧照 NO.13芬奇 剧照 NO.14芬奇 剧照 NO.15芬奇 剧照 NO.16芬奇 剧照 NO.17芬奇 剧照 NO.18芬奇 剧照 NO.19芬奇 剧照 NO.20

《芬奇》长篇影评

 1 ) 爱死亡与机器人,在导演眼里精神的传承可能远比生命的延续更重要吧

刚刚刷完,如果短评的话,这大概是末日版的荒岛余生。

细品之下,看似坚韧的爱,死亡和机器人,背后是无政府的末日人相食,最凶险的竟然是遇到人类本身!

电影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画面可以称的上是系统镜头美学的教学片,节奏上一个字,舒服。

因此,在对这个电影没有任何背景了解的情况下,一样会被缓缓的带入节奏之中,是那种夜深人静手机刷无可刷,深夜emo之前,可以细细品味的好片。

没有渲染末日背景,在人与机器的对话中,逐渐揭开末日的缘由:太阳耀斑的爆发,地球的气温与辐射已经超越人类承受的极限,人们混乱中抢夺物品捡食垃圾。

汤姆汉克斯是一个工程师,他一人一狗一个小拖车在艰难的生存,于是他打算利用自己的技术和攒来的零件,做一个机器人。

电影里车上的语音播报一直在提醒外面的环境。

从身着的体恤来看,这是个航空俱乐部,这是他具备制造一个机器人的技术背景,不过看到后来,发现这可能和耐克的广告有关

虽然他热爱运动,懂技术,靠着勤捡节约,过着有咖啡可乐能洗热水澡,这样还算有点尊严的日子,但他身患重病,鼻血滴在地上,隐约看到的那双鞋也许是耐克的 aerospace?

回到正题,与其说他造了个机器人,不如说他生了个或者说收养了个孩子,一个有AI进化学习能力的智能人形机器人,而他要从这个机器人的走路开始训练,类似带孩子迈出第一步

这个机器人意识的进化与成长,也与孩子无异,看见啥新鲜的都想尝试,比如上来就想开车

其实我一直没太搞明白,这机器人,是如何搞定能量的,毕竟他们的破车还需要添加燃料,而这个机器人抬起千斤顶都不费力气,靠什么动力动力支撑呢?

当然,这不是一个好故事的必要条件。

他们上路了,上路的原因是躲避风暴,目的是要去洛杉矶的金门大桥。

为什么去这里,除了语焉不详的环境因素,还和他爹有关,又是一个找爹的故事。

他们穿过城市废墟

穿过沙漠

跨过山丘

末日死亡气氛简直要溢出屏幕,智能机器人也有了,还缺少爱

狗承担了爱,全部的。

当芬奇向机器人jeff讲述那条狗的故事时,我对这个电影的背景又有了新的认识。

原本他们驰骋在荒芜人烟的道路上,突然路上多了一对儿车灯,我以为遇到同伴而行的,要有新的故事了,结果芬奇却拖着病体奋力逃离。

险些酿下大错的机器人,无比的迷茫,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躲开人类

之后,芬奇开始徐徐讲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与这条狗有关。

原来太阳耀斑,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一切变得慌乱无序,人们奋力求生,为了食物和水大打出手。

他们穿越在城市的大小超市中,搜罗生活必需物品。

与《寂静之地》这个电影类似,美国的末日电影,喜欢把关键情节放在超市里,因为末日的时候默认大家都会来超市。

超市里装着美国人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美国人200多年的商业洗礼之下,一切都是品牌化的工业化,食物水必须是带包装的,卫生纸也是。

换做中国人的末日,不一定会和超市挂钩,但是可能会和锄头种子捕鱼网这种刀耕火种挂钩,搞不好还会研究出来乾隆白菜这种美食来,寻找大自然的馈赠嘛。

在这里正在找食物的芬奇,碰到了一对母女,妈妈给了女儿一把枪,并告诉他,不管看到什么人,都要抬起枪指向他。

芬奇忍气吞声的躲在角落里,然后突然超市外面又来了一辆车,一个男人要孩子交出他手里的东西。

孩子母亲赶过来,一番争吵在枪声响起后寂静来临,车声远去,芬奇从角落里走出来,看到那对母女被过路那辆车上的人打死,并抢走了孩子手上的所有食物。

因此,人意味着危险,意味着竞争者,意味着黑暗森林手持猎枪的猎人,要么跑掉要么杀了对方,绝对不能同流,这是芬奇看到别人的车灯就开始恐惧的原因。

所以,在美国人来看,末日的一个表现就是无政府的。

尽管他们特别强调社区,但中国人才是社区生活的鼻祖,桃花源里也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就是那种古老的小农社区嘛。

基本都是同舟共济型的,默认出让个人利益成全集体的。

这和这块大陆,漫长的历史经验有关,多灾多难,只有相互扶持才能生存!

说回小女孩的故事,女孩和她妈妈都被对方杀死了,而女儿背上,沾着血的书包却在蠕动,小狗Goodyear就在那里,自那之后,小狗就成了芬奇的家人。

他所有的情感与爱,都给了这个可爱的小狗。

说实话,这个故事听着有点不舒服,人死了狗活了,像极了今年发生在美国迈阿密,公寓楼房倒屋塌时救了几天一个活人没找到,却传出救出了一只猫。

大概美国人打心眼里觉得这样的故事才感人,救人没什么稀奇,救一只狗却能显示一腔孤勇。

不过换做中国人会不会大家一起吃烤肉也未可知,在农耕民族的眼里,狗是六畜之一,食其肉寝其皮是自然而然的。

很多人觉得杀狗残忍,其实杀牛也一样,我在村里见到过杀牛,那种耕田一辈子的,杀的时候会流眼泪。

但可以想象,匮乏年代人不会因为同情放弃优质蛋白!

中国人都有成为章北海的潜质!

而超市这个末日场景,像不像如今动不动就出现的零元购的美国。

与那个母女被枪杀抢劫类似,最近的新闻是这个,一个来自四川的留学生,被抢劫犯枪杀,杀人者跳上车逃走了,我只能说艺术源于生活

感觉一切荒诞不经,但又无比现实。

坚韧的爱,死亡和机器人,背景是无政府下的野蛮情景,这在西方的意识里,这是一个面临危机自然而然的状态:各自活命。

如今的疫情,不也在反映着这样的情况吗?

这在我们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如果是中国人大概剩下的人会很快聚集,如果超过三个党员可能会成立新的支部,开始组织救亡图存的工作,毕竟地球都能带跑。

在这巨大的悲伤的笼罩在心头令人难以呼吸的死亡逼近,芬奇jeff和那只狗,结成了相知相爱的深厚友谊。

jeff逐渐具备了人类的情感,甚至理解了芬奇对他那个只邮寄过明信片其他狗屁不管野爹的思念,以及尝试与那条狗建立私下的情感。

危险过去,接近洛杉矶,生机显现,绿草与蝴蝶显示着生命力的顽强与延续。

然而,三人行必有早死,让人大感意外的是,芬奇死了,没能到达终点,这里问候下在我广播下,未经提示就剧透的混人,我恨你!

死亡来临,jeff给了芬奇一个富有尊严的葬礼,在体会了死亡的痛感之后,他们决定出发,并最终达到了目的地。

没了芬奇的身影,却延续了芬奇对这个世界的情感与热爱,也许在导演的眼中,精神的传承,远比肉体的延续更重要吧。

5星好评!

 2 ) 一部科幻背景下温情款款的父子公路片

其实,影片的故事本身简单至极,两位角色,如主如仆,如父如子,走的还是末日归途寻找人生意义的路子,经验丰富一点的观众甚至在影片开始不久就已经能预知最终的结局。

但,这并不妨碍你仍然会如痴如醉的欣赏它的叙事过程,依然会悄然被打动心扉。

荧幕上的一个好故事,应当如此,也必然如此。

挑几个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来,跟大家一起讨论下。

1. 悬念的设置简单的故事要讲得好,显然不能靠信息密度,也无法用猎奇的方式来吸引眼球。

一个垂死的男人,带着一个机器人和一条狗,奔往代表着希望所在的目的地。

这么一个故事,几乎毫无悬念,有什么好说的?

我看短评里有朋友说,明明10分钟的短视频就能讲完的故事,硬要拖成一部电影。

这种评论虽然有抖机灵之嫌,但作为一种解构方式,也的确言之有理。

所以导演如何在故事本身没有什么悬念的情况下设置悬念?

一种选择,就是把故事背景的揭露本身作为情节发展的推动力来吸引观众,把线索散落在整个电影的各处,用镜头语言,展示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在脑子里把拼图拼起来。

比如,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

台词中首次出现对此的正面解释,是影片进行到半个小时左右,在芬奇和杰夫的对话中出现的。

芬奇教杰夫认识周遭环境,也是向观众解释世界观但其实,观众却远在此之前就已经对此有了大致的了解,途径就是第一幕(即影片前10分钟)导演在通过镜头展示芬奇的避难所里摆放的书籍名称是,令观众心中自行产生的联想。

伽马射线暴,太阳怎么杀死我们……一个镜头扫过去,观众自然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比如主角的动机是什么?

芬奇为什么要造杰夫?

这一人物的基本动机其实是由两层层层递进的因素来共同组成的。

首先,仍然在第一幕,芬奇通过为杰夫设定行为准则,告诉观众除了司空见惯的"机器人三定律"以外,这个机器人在电影中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护芬奇的狗。

众所周知的三定律一带而过,与剧情相关的第四条准则是重点但在这个显白的解释下,导演却留着一个“扣”没说,那就是,这条狗有什么特别的?

值得杰夫如此大动干戈?

其实影片第一幕中,芬奇和狗之间的互动并没有特别之处如果单纯解释为杰夫的爱狗之心,虽说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影片的人物动机仅仅建立在这么一个泛泛的概念上进行展开的话,显然就有些煞风景。

所以敏感的观众此时一定会有所期待,那就是这只狗身上应该有其它更加强有力的要素在推动着主角的这种“护送”、“托孤”的行为。

但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后,导演有意搁置了这一点,镜头完全聚焦在了杰夫身上的人性成长,闭口不再提起这只狗的来历。

直到主角一行人千钧一发逃脱猎杀后,观众不期然间,导演才终于借着芬奇万念俱灰的讲述,将真相大白于观众面前。

作为一种符号,死去的母女留下的这只狗警醒着芬奇,如同耻辱柱一样,代表着主角对自己当初懦弱行为的忏悔,以及他对这个崩坏的世界仅存的希望。

小狗活着,对芬奇就意味着自己并没有完全被这个世界吞噬而导演选择让主角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才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动机,这种设计不仅为下一幕杰夫行为的递进打下了铺垫,提升了主题的感染力,同时,也回应了此前芬奇为什么会教育杰夫不可相信人类,这里面不仅有对他人的失望,更有对自己的悔恨。

因此,影片等于是在这里用一场戏,收束了多条线索,节奏极其巧妙。

2. 关于情节的推动影片其实有两条线索在同时进行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一条是杰夫与芬奇之间的关系,一条是杰夫与小狗之间的关系,而且很巧妙的是,这两条线索都是关于信任的。

前一条线索,可以认为是造物主与造物之间的天然矛盾。

人与机器,虽然前者创造了后者,但芬奇最开始却从心里压根不信任杰夫,认为它只是一个机器,一个被造出来用于当狗保姆的工具,并不想跟这个铁疙瘩交朋友。

而另一方面,杰夫却将芬奇看做“父亲”一般的存在,各种行为都是想要讨好芬奇,有一种天然的想得到芬奇的认可的动机。

这对矛盾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扮演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

通常,一些有着类似桥段的影片中,经常可见的处理方式是让机器人到后半段完成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形成一种关系上的突破,要么救主角于水火,要么获得某种“觉醒”,借此打破身份认知上的错位。

但是这部电影里很有意思,芬奇和杰夫之间的这一矛盾却并不是靠杰夫做对了什么来解决的,相反,整个影片中,杰夫大部分时间一直在做错事情:先是擅自开车开走把芬奇吓得不轻。

后来又愣头愣脑的直奔陷阱引来强盗,害得小机器人杜威扑街,汽车的太阳能板被毁等等。

细究起来,其实直到芬奇死之前的那个晚上,杰夫都没有做出特别不得了的事情,芬奇一直对杰夫的态度也都带着几许不满,那他们俩之间的这对矛盾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代表着“父子”关系的那张明信片。

“去看看金门大桥”,这对芬奇来说,是一个毕生未能了却的心愿,也是除了那些貌似客观冷静的分析以外,他决定前往旧金山逃难的更深层动力。

但一秘密他并不愿意与人分享,更不要提跟与一个机器人分享。

所以当杰夫询问他这张明信片是打哪儿来的时候,芬奇犹豫了一下撒了谎,观众这才意识到,芬奇想要前往旧金山以及金门大桥,背后有更多的隐情。

而最终芬奇讲述完自己的最后一个故事,向所有人揭露谜底之后,芬奇的目标变成了杰夫的目标。

而杰夫,这个之前芬奇眼中的“工具”,也就此变成了后者“精神”上的某种延续,所以这个时候,两个角色之间的矛盾悄无声息的就消失了——从主仆变成了父子,自然不再有信任的嫌隙。

临终前的托孤而前面提到的另一条线索,即杰夫和小狗古德耶尔之间的关系转换,则是通过网球这个意向来体现出来的。

在芬奇尚在世的时候,杰夫就如同一个孩子,虽然父母会告诉他行为准则,告诉他人生目标,但是只要一天有父母的荫蔽在,杰夫的行为就始终是被动的,随时在等待接受指令。

所以不管他跟小狗再怎么玩扔网球的游戏,小狗也始终会认为芬奇是自己的主人,而不会把网球交回到杰夫手上。

杰夫单纯地认为是小狗不给他球是因为不喜欢他而当芬奇死去,杰夫浑浑噩噩的过了一晚上之后,直到小狗主动把球放在杰夫脚下,他才意识到小狗已经把他当成了主人。

身份的转变,关系的突破这提醒了他,此时此刻无人再来告诉他下一步该怎么走,他需要自己做决定,自己来掌控接下来的人生(机生?

)方向了。

所以当他跟小狗终于成功的玩起了网球游戏时,他举起双手欢呼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取得了一只狗的信任,而更多的应当是领悟到了自己的新身份而产生的雀跃。

所以你看,这哪里是什么人和机器人的科幻故事,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老父亲,带着一个傻孩子与一只狗的公路电影啊。

 3 ) Finch的菩萨心

当Finch抚摸着狗狗死去,他将所有关于善的念想留给了一部机器和一条狗,他说“你们玩吧”。

当机器比Finch的同类更值得托付,电影的整体基调里就有了一抹摆脱不了的灰色。

但Finch对人类的看法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拒绝、惧怕、唾弃人,另一方面他却要Jeff花时间搞懂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构成了本片的张力。

Finch的价值立足点有点类似于二战之后的某种反思思潮:作为一个物种,人类是有罪的,单个人作为它的成员都因此而蒙羞;但Finch这个个体,除了蒙羞以及有罪,他还试着接近可以为人类进行辩护的东西——他独自承受人类的苦难和希望。

在Finch死后,电影里没再出现过任何一个活人,这意味着当Finch的奋斗结束,人类整体的悲剧已经不再能够超过Finch这个个体所承担的悲剧。

Finch个人的末日早已注定,他因风暴而不得不展开旅程,但如果计算Finch生命所剩的天数,就会发现时间少得可怜,这是一趟名副其实的Death Marching,只是Finch带上了他最后希望——Jeff。

因此,如果想要在感动和感叹之余更深地理解本片,就需要明了:到底Jeff的“成长”的内涵是什么?

Jeff首先必须是一个“好”机器人,只是它还需谨守“Rule 4”,这是一条看起来是专为狗狗而设的规则,但如果把它放入上下文以及全片的背景中来理解,就会发觉它隐含着Finch对世界的悲观:在他身故之后,狗将要与之相依为命的对象,不再是人类。

由此电影旋即展开了围绕Rule 4的困难,而其中最难以克服、也一再被Jeff提到的是:狗狗并不喜欢自己,并且原因在于它还没能懂得并获得“信任”。

此处若以某种评价人工智能的眼光来看,以“信任”对一部机器进行图灵测试的金规则也是颇有道理的,而另一部揭示了信任的反面——欺骗——的《机械姬 Ex Machina》几乎可以作为本片的暗黑姊妹篇:机器会撒谎意味它提供的信息有了真正的属于它自己的目的——为了掩盖真正的动机。

一想到机器有了自己不愿被人类知晓的动机,名副其实的“不可告人”,觉得毛骨悚然。

那么信任呢?

有意思的是,《Finch》这部电影似乎在说,信任与欺骗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两个概念,也就是说,并不是一切信息全然公开,所谓“没有秘密”就会带来信任。

为了说明这点,以下将结合电影来做一些说明。

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a,Finch讲的那个关于信任的故事;b,Jeff研究狗狗的语言;对于a,Finch其实讲了个完全没办法让Jeff这个机器脑袋明白的故事,Jeff在听完故事之后忍不住提问:老大,你说的故事恰恰说明了你不信任你的团队啊,你怎么说是信任呢?

对于b,Finch告诉Jeff这么做事徒劳的,“不存在狗语这种东西”,只是“它还不信任你”而已。

a+b,这对于Jeff来说就有了根本的挑战性,说它具有根本,那是因为a、b两条其实意味着:明白信任就要能适应矛盾、理解不一致信息,能在在非分析、非语言、非(线性)逻辑之外获得另一种理解,换言之:成为人,或者说拥有人类的心灵,因为“我们人类就是充满矛盾”。

机器人能行吗?

不能。

但在Finch来看,能。

为什么?

因为Finch那个关于信任的故事最初是关于他自己的,他提到了一个把整个团队困住了的难题,他说这个问题有它的特殊性质——“不是团队所认为的硬件的问题”。

注意“不是硬件问题”。

因为机器人按照它的逻辑电路的设计——“硬件原因”——来看,是不能学会“信任”的,但Finch能解决这种问题,如何解决虽然没说,却特别提到他是独自一人解决的。

严格按照Finch所说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人类的集体有一种倾向,他们最终会将难题都指向“硬件”问题——指向物质、外部;其实面对难题,唯有独自面对,它的性质才能转变,变成是内部的、心灵的、属灵的。

到这里为止,Tom Hanks本人的一贯命题已然出现:属灵的尘世遗民如何获得在世安顿,且听他在电影中一开始的哼唱:

因此,《Finch》的全部谜底就在这里:对凡人灵魂的拯救,对高于凡人的东西的礼赞。

我想起在《阿甘正传》中片头飘落、又在片尾处高飞的羽毛,多年以来,如出一辙,令人感佩。

好了,现在的问题就剩下Jeff到底能不能做到了。

继续看到:c,Jeff是个超级好的模仿者,一个excellent prentice。

d,Finch死了。

关于c,Jeff的表现可以让任何一个带过孩子的父母都会由衷地感叹:孺子可教也!

怎么不是呢?

任何教育总是不断地矫枉过正。

比如,要孩子学会诚实,我们其实不可能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说“你有时候得撒谎,有时候要诚实”,那孩子就乱套。

我们其实总是先告诉孩子:诚实是绝对的、是好的;然后,再慢慢地让他看到谎言在生活中各种场合的“合理乃至优质的存在”。

孩子若是能整合得好,他就“成熟”了。

Jeff正是这样的存在,他的机器脑袋很神奇,一方面,他能100%地理解和执行所获得的第一条命令,另一方面,他又能整合接下来获得的与第一条命令有矛盾的指令,关键他还似乎了解如何“视情况而定”。

这当然是让现在做AI的工程师们掉下巴的事,但在电影中一切又很合理,毕竟归根到底,Finch对Jeff的命题是这条:看着我,学着点。

连Finch一边开车一边咳嗽都模仿的家伙关于d,d很感人。

但在此处的分析语境中,它是对“看着我,学着点”指令的终结,否则只要Finch还在,Jeff就会执行“看着我,学着点”,现在Finch没有了,Jeff就迷茫了,但惊人的一跃突然就发生了,它的萌生的一句自问,让它成为了他。

“惊人的一跃”说出了信任发生的条件,它不是撒谎的反面条件:人不是通过排除一切问题、获取一切信息来信任他人的,任何基于过往经验、能力胜任度、方法有效性的判断都不会带来“信任”,当信任真的发生,人需要危险的一跃,对未知敞开自己,正如Finch说的,我们是在完全没法预料的场合里,通过自己的行动才真正认识自己。

所以,信任的发生需要理由,但与其说理由,从本片来看,不如说更需要契机、体验。

Tom Hanks的观点,最终趋向于某种道家式的玄妙,这在西方非此即彼的思维中真可算是人中翘楚,而这也许正是Hanks本身所参透的真谛。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Finch给Jeff输入的资料,除了电影已经明白展示出来的“世界之书”、“狗狗美容大全”、“旅行车指南”……还有一本一晃而过的“自我防卫技巧”。

这本书的存在,意味着Finch对Jeff的初始期待和设定只是某种保守的目标,最多只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式的保卫者,但是后来他大概意识到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狗狗的照顾者,Jeff不仅仅需要首创性(initiation),还需要真正具备人类的心灵——简而言之:在矛盾之中体会善。

最终,Finch的死引发了这个目标的实现。

当他让开,狗就把球交到了Jeff手中,Jeff最终在非语言、非线性分析的、由死亡这一标志着人类生命中的终极矛盾的顶点处,在那个场景下,获得了狗狗交给的网球。

Jeff,这个与众不同的机器人,同时也接过了Finch抛过来的无形的球,相信、盼望与爱,但基调是悲悯。

Finch留在世上的最后的话,其实是这么一句:“不,不”,这是他对狗狗说的,意思是“你下来,你跟Jeff玩,去玩……”,但他其实也是对Jeff说,意思是:“它是你的狗了,我放心你照顾它了”。

……

我思忖着,这世上,说到底还是有某些独自进行着、善的人,他们发下致广致大的愿,然后奋勇地精进。

在不同的时空里,人类这种就算被毁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物种,由这些人一路支撑着。

 4 ) 人性绝境之中的孤独,无解的悲怆

故事主要讲述了在后世界末日的地球上,主人公芬奇为保护心爱的小狗打造了机器人杰夫,并教会他了解友谊以及信任、生命的意义,在芬奇因为受到强烈电磁辐射去世后,机器人杰夫担起了芬奇的重任,而这是杰夫迎来真正的成长。

由于太阳耀斑爆发,破坏了臭氧层,全世界绝大多数植物、动物和人类纷纷死去,沙尘爆摧毁了所有的城市,白天室外的温度高达66摄氏度,男主角芬奇是某个科技公司的研究机器人的宅男员工,喜欢独处并喜欢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因为当时正在地底下做工程发明,才逃过一劫。

几年后,地球上已经人迹罕见,芬奇的日常,是从一间间废墟中寻找仅存的食物,养活自己和一条狗狗。

但由于外出时遭受电磁辐射,他已经身患绝症,时日无多。

为此,芬奇制造出了一个机器人,为了在他死后,能够代为照顾狗狗。

他对机器人的设定,除了人工智能三大定律以外,还加了第四条:当芬奇不在时,尽一切能力保证狗狗的存活。

最后一条凌驾于前三条。

他还给机器人输入大量知识,包括如何驾车,如何喂养宠物等。

就这样,机器人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但是突然一个坏消息打破了这短暂的快乐恐怖的沙尘暴要来了。

这种混合了15种气象特征的超超超级风暴,会在24小时内“光顾”这里,而且会持续一个月,芬奇只好开车带着一家子逃避。

不然,有限的食物撑不了几天。

一场夺命狂飙之后,芬奇意识到自己根本跑不过沙尘暴,唯一的办法就是给房车做固定,在四个角上打上钉子,然后再用绳索固定,笨重的防护服让芬奇很快体力透支,这时候,机器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记重拳钉子就稳稳的敲进去了沙尘暴的强劲,钉子被狂风拔出,幸好,机器人最后固定的那根钉子经受住了考验,一家四口总算逃过这一劫,芬奇对机器人的表现非常满意,机器人随着智能升级,他的情感也不断丰富,尤其是好奇心。

有一次,机器人尝试开汽车,想得到芬奇的夸奖,却差点把芬奇和狗狗暴露于阳光下。

芬奇对机器人发了脾气,说出“你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照顾狗狗”这样的话。

情感受伤的机器人可怜兮兮地缩在车子一角,也发了小脾气。

芬奇又不忍心了,利用机器人的好奇心引他说话,还主动教他开车,两人重归于好。

夜晚,他们对坐聊天,芬奇像老父亲一样忙着修补防护服,机器人则好奇地对芬奇珍藏的一沓明信片问东问西。

机器人知识广博,与人对话十分有趣。

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杰夫。

有了名字,也就有了人性和感情。

芬奇很郑重地和他握了握手,说:“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杰夫。

”此时,芬奇不再把机器人杰夫视为照顾狗狗的工具,而是一个有智慧、有感情的“人”来看待了。

路上,芬奇的病情又加重了,无法开车,索性教杰夫开车,杰夫完全接手了驾车任务。

他一边开车,一边关注芬奇的状况。

他就像家里刚刚长大的男孩,急于要彰显自己的能力,急于承担照顾家人的责任。

芬奇的病情没有缓解,依旧在昏睡,杰夫决定外出寻找药物,杰夫带上机器人杜威,一起进了一幢大楼寻找食物。

等芬奇醒来发现时,已经晚了——杰夫因急于找到食物,中了其他幸存人类的圈套:杜威被陷阱夹成了碎片,病弱的芬奇带着杰夫(带着找到的食物)逃出超市,开车仓皇逃跑。

杰夫尚不知身处险境,但是芬奇预感不好、果然,一辆汽车盯上了他们。

逃亡中,芬奇不顾杰夫的建议,误判导致汽车卡进了高架桥,顶上的太阳能板也被挤碎。

杰夫不顾危险跳下车,强行把车子推进阴影里,才最终摆脱了追杀。

在此危机中,芬奇陷入了自暴自弃的绝望情绪,但机器人杰夫劝他要乐观,这时候,芬奇给杰夫讲了自己的过去。

末日那天,芬奇因为一个人在公司加班,所以躲过了浩劫为了生存,仅存的人类会变成野兽或者屠夫,而芬奇却变成了一个懦夫,有一次,他在超市搜索食物,不巧,遇到了一对母女,母亲对小女孩说,见到人就开枪,但是很不幸遇到另一个男人过来抢食物,几声枪响之后,母女倒在血泊中,等男人抢完食物离开后,芬奇上前查看的时候,发现了女孩书包里的小狗,芬奇痛恨自己的懦弱胆小,从此,孤身一人的他,有了一只狗狗的陪伴杰夫鼓励情绪低落的芬奇说:让我们向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前进吧——那是芬奇最喜欢的明信片上的地方。

芬奇果然振作起来了。

旧金山,是他和离家出走的父亲的约定,是芬奇一辈子未解的心结。

但行进中,芬奇的状态更差了,整日昏睡,咳血越来越多。

而杰夫,这个机器人,竟出现了气质上的变化——他不再毛毛糙糙,不再以吸引芬奇的注意力为目标,也不再和狗狗吵架。

他变得沉静了,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事务。

他争分夺秒地开车赶路,休息时则用湿毛巾给芬奇降体温,还和狗狗说话培养感情……他在和芬奇的死神赛跑。

这一天,一只蝴蝶撞上了汽车的挡风玻璃。

从未见过蝴蝶的杰夫惊呆了。

惊醒的芬奇也惊呆了。

芬奇试探着下车,发现阳光并没有灼伤他的身体,此时,阳光中竟没有了能把人烤焦的电磁辐射,而且路两边绿意盎然,草丛里有许多蝴蝶在翩跹起舞……芬奇穿上他最好的西装,那是他为了去见父亲买的。

他坐在太阳伞下,就像在沙滩上度假一样,跟杰夫说起了自己父亲,自己的一生,以及心中的遗憾和失落。

他还教杰夫和狗狗玩抛球,当狗狗一次次把捡回来的球交给芬奇,芬奇则把去交给杰夫,以此引导狗狗去信任杰夫。

这是一个交接仪式——芬奇把自己一生的记忆交给了杰夫,也把狗狗的信任交到了他手里。

在他终于大限已到,要回车上休息时,杰夫弯着身体,像一只孺慕情深的狗狗一样,把自己脑袋轻轻贴到了芬奇的胸口。

芬奇终于忍不住动容,拥抱住杰夫钢铁制成的身体,轻轻地拍着他的背……

在狗狗的哀嚎中,芬奇去世了。

把芬奇火化后,杰夫和狗狗坐在车里,陷入了迷茫。

“接下去该做什么呢?

最后,他代入芬奇的想法——如果是芬奇,会做什么的?

喂狗狗。

和狗一起玩球。

似乎这么做了,芬奇就还没有离开。

这给了杰夫动力。

他继续把车开向旧金山。

他要实现芬奇的心愿。

终于,他和狗狗站到了金门大桥上。

那上面,挂着许多人寻找亲人的便条和照片,那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羁绊和对未来的寄托。

“真美啊。

”杰夫这么感叹。

最后,他在芬奇的金门大桥明信片上画上了芬奇、自己和狗狗,那是他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然后把明信片也挂了上去。

故事在杰夫和狗狗离去的背影中结束。

 5 ) 近几年新电影中的佳作

听朋友推荐的时候还以为又会探讨什么定义智能之类的话题,但是看完全片发现其实重点并不在此,还是在讲人文。

机器人感觉就是个功能性的角色,最主要因为它很多重要设定都没讲,情节需要有它就有了,主角和它的互动也更多地在体现主角对往日的怀念、最后愿望的追逐、烦躁与自责等等情绪,次之才是机器人智能成长的过程(它学习开车的方式也很不机器而是像人)。

它声音从滑稽到少年音的变化也很像大力士小朋友慢慢长大哈哈哈哈哈(此处突然想起肌肉哪吒)。

全片最让我共情也是我觉得最明显的主题是珍惜当下,环境、亲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等等。

最后主角死在路上机器人替他达到,感觉是一种传承,我还以为会是人类的挽歌的时候又说可能还会有别的幸存者,看来导演还是想传达曙光希望哈哈哈。

感觉全片确实一贯如此,从一开始的配乐就比较欢快,中途险恶但也有机器人贡献各种奇怪的笑点,整体有一种严酷冷峻的事实下乐观积极的态度,就像Jeff最后说的,“还有没有其他人不知道,但只要去看看”(大意如此),只要立刻去行动,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总的来说很不错,意外看哭了还糊在我的睡眠面膜上[捂脸]。

 6 ) 历史在低级别重复

这个片子在豆瓣上感动哭了不少人,他们当中有看过《荒岛余生》、《机器人瓦力》、《我是传奇》的,也有没看过的;有认识汤姆汉克斯的,也有不认识的。

那些没看过、不认识的人,我敢说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新一代观众,90后、00后那种,他们没有以前的观影基础,纯粹基于这部片子本身,被感动。

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在共情这方面做得挺好的,尤其汉克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两个小时的表演,确实厉害。

说起来汉克斯疫情期间也上了两部片子,《灰猎犬号》和《芬奇》,质量和口碑都很好,推荐大家一看。

但是对于我这种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活了比较长时间的观众来说,废土、末日、机器人、老船长(司机),这些东西都太老套了,于是这个片子成为我打发时间的一个工具,毫无感触和思考。

我在这里写这点文字,只是表达一下感想:年轻人被这个片子感动,跟我这样的老古董当年被《荒岛余生》等片子感动,本质是一样的。

时代过去一轮,旧瓶装旧酒,起个新名字,照样能收获一波赞美。

历史没有进步,只是在不停的重复。

 7 ) 后废土时代的人性探讨

我妈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后问了一个问题:“导演究竟想说些什么?

”我和我爸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人性呗。

人性这个非常庞大的概念是中外导演们最喜欢反躬和叩问的母题之一。

拍的人一多,如何从不同的切入角度做出新东西就成了一个大学问。

应该来说,导演在创新性上并没有非常超群的表现——废土世界中人性秩序崩坍的设定不如《疯狂的麦克斯》系列诡谲宏大,人性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探讨并非首创,借助公路片外壳的表现载体也显然是取法自前人手笔。

不过,这样的局限性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质量过硬的电影。

在我看来,个中原因正在于这部作品对于“人性”的描摹相当细致入微,触及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探讨,这是许多同类型电影无法企及的。

从最宏观的角度来看,故事发生在人类文明几乎毁灭的“后末日”世界。

连同钢筋水泥森林一同灰飞烟灭的是人性中的道德伦理。

资源的极度匮乏让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倒退回了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生存的需求仿佛一声尖锐的口哨,标志着“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卷土重来。

没有道德和法律的世界里,溃退的人性让位于弱肉强食的野兽丛林法则,人之为人的尊严和价值便遭到了挑战。

主人公芬奇正是目睹了太多兽性蔓延的互相残杀,才养成了一种根除信任的反馈机制。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场比物质材料丧失更加可怖的悲剧。

往小了说,观众不难发现导演在电影里分别阐述了三对能够体现“人性”主题的对子:第一对是“人与动物”。

在主流西方的话语环境里,动物(尤其是宠物)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他物”,而是一种可以反映人性之美的有灵之体——人们把符合自身道德标准的优秀品质投射到动物的身上,而这部分被“寄存”的珍贵人性被动物本身因智识有限而呈现出来的“纯洁”放大,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火种”式的意象。

在这部电影里,小狗就成为了芬奇的最后希望寄托。

在它可爱的眼神里,仿佛还倒映着整个人类文明对美好的全部记忆。

第二对是“人与机器”。

在电影里,芬奇制造了一个通晓人性且可以自己进化智能的机器人来在自己死后继续保护、陪伴、照顾爱犬。

我并不赞同这部电影在这个对子里展现出来的是“人性之美”。

相反,我视之为人性自利的根源性表现。

我说它“通晓人性”而不是“拥有人性”是因为芬奇在本质上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有智能的工具,而非一个全面拥有自我价值的个体。

这样说来,杰夫和Siri、阿尔法狗、扫地机器人等现实可见的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并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在外部表现上更加智能了而已。

它们之所以被制造出来,是因为制造者需要它们作为一种方法来达到某个目的,可悲的是,它们本身并不能成为目的。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里就指出,人的智性应当得到尊重,关键就在于人应被视为目的而非手段,只要这些机器人仍然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工具或手段,它们就只能是被人类意志所凌驾的服务仆役。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当濒死的芬奇发觉自己的造物杰夫在自我进化的过程中愈发靠近一个完满的人格时,他是否想过自己创造的四条原则其实是一个捆缚性质的悖论?

第三对是“机器与动物”。

从两对的底层逻辑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影里的机器与动物其实都是人性的外化。

不能违逆人类指令的机器物件和承载人类主观情感的动物顺理成章地和谐共处,在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人性”在不同表现形式间的共振。

芬奇是这个人性崩坏的大环境里为数不多的“拥有人性者”,但他的精神和肉体也在时刻遭受飞沙走石的侵蚀,他创造出杰夫来替自己照顾爱犬,实际上是一个移植和保存自身尚未磨灭之人性的过程。

最后,他的肉体彻底死去,而他所珍视的那一抹难能可贵的人性光辉被杰夫全盘继承,并因为杰夫的物理构造而再难受损。

他是一个有大爱的“好人”,也是一个会怯懦、会犯错、会自私的普通人,这是主人公相当动人的真实之处。

导演究竟想说些什么?

人性呗。

 8 ) 芬奇看完了,结合今年几个片,感觉欧美科幻片已经没有新思路了

这个片最大特点就是看了和没看一样,当然我是因为看见豆瓣高分满怀热情观影所以没有中途睡着。

但是即使中途睡着我也觉得不会影响看剧情(如果有的话)。

故事情节我感觉写个3-5段话就能写完,高考作文如果是写科幻电影剧本大纲的话我感觉用这个片上能拍上下集。

剧情比较弱的情况下基本上就看演员演技和导演对科幻的理解,是不是有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我并不是说汉克斯演技不好啊,相反他演技很好。

问题是电影只有他一个人,你如果坐着看一个人絮叨俩小时怎么也会烦。

外加一个比较弱智的机器人是不是更烦?

这是人类本性造成的,并不是汉克斯不好。

另外值得点评的是电影里的唯一的一只狗也不太灵性。

除了嚎,捡球,就是嚎。

那么就是最重头的,导演对末日科幻的理解,是不是逻辑自洽,是不是有创意,是不是能吸引观众 我想这块导演可能太大意了,或者太托大了,或者并没有专心设计。

总之里面实际上没有太科幻的内容。

2个小时的独角戏,关键点比如末日的原因等等都是寥寥几语带过,内容也没任何特殊的地方(反正就是告诉你地球毁了,还有一个都是人类自己作的)。

自主意识的机器人机器狗都是高度工业文明的产物(尤其这种几天不用充电还能卖苦力的机器人我觉得特别厉害)。

老哥还弄了个专门扫描纸质书的仪器来给机器人灌故事,请问导演你知道世界上有个叫电子书的东西麽?

最不太理解的是,老哥最开始的地方,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老哥开启了末日模式可以理解。

但是最后幸存者(不能说剩下的人了)跑到了xxx大桥(不透露剧情不说名字了),都花开四季了,还四处无人,是不是有点讲不过去了?

合着大家都喜欢躲大楼里玩躲猫猫不愿意跑外头过正经日子?

所以你看,虽然他剧情很弱,但是还有硬伤。

这就有点不太能说的过去。

只能说明一点:欧美的导演们已经不知道再怎么拍科幻片了。

沙丘拍的再气势磅礴也就是人海战术砍大刀的水平。

当然能坚持看两个小时不睡觉已经很厉害了,为自己点个赞!

本想给两分的想想老哥拍的挺不容易给3分了。

这个片,拍的是真累!

想了想,再补充几点1、老哥造机器人的原因是为了老哥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想给狗子找个保姆结论:老哥如果把造机器人的精力稍微回收一下,往南找找,就会发现地球上已经存在了适宜生存的地方,狗子没人照顾也能活。

造机器人必要性其实没那么大2、老哥之前待的地方,看地图基本上全清空了。

然后老哥守个风电塔电力有了好说,可是老哥开的这个重型卡车可是油耗子。

那玩意没一个固定加油站可供不起。

时间看老哥这种情况也不短了,所以油从哪来?

然后老哥守在风电塔的原因除了有电还有要造机器人。

不过个人说,有这样相对恒定的电力供应,大概水也还可以,干嘛不种点东西呢?

嗯学理科就是这样不好,达不到导演想要的文学性

 9 ) 不要宅在家里,人生的真谛是体验/经历

1.要乐观我们还在2.人的行为很难预测,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夜间行车意味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人。

3.决定我们的不是发生的事,而是我们的回应。

颇有点阿德勒心理学的“目的论“意味。

你会遇到很多无法控制的事,原始的情绪会启动,这时你如何应对,采取何种行动,将定义你是谁。

每个人都会遇到,无论我们是否愿意。

4.主观能动性需要常识。

5.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的饥饿让人变成杀人犯或懦夫。

6. 不要做一个宅男,人生的真谛在于真实的体验,人生的意义不是达成目标,而是每一天的生活。

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它的美,听到悬索在风中歌唱,这是种体验,人类的体验,不只是想象,是生活。

我没去过,人类充满了矛盾,我真希望更好地利用了我过往的时间。

 10 ) goodyear

《芬奇》中的狗狗Goodyear由Seamus希默斯扮演,希默斯是一条在北加州一处流浪者营地外发现的混种犬。

一个当地救援组织联系了训犬师,说希默斯可能有成为狗狗演员的潜力。

当时它大约一岁。

汉克斯说:“希默斯不仅仅是一只狗。

它看起来是另一种受过训练的人。

”Goodyear,好年,就是自信、乐观、希望、美好、快乐,多好的名字

《芬奇》短评

鉴于一队人过分解读,给一星本来可以有个差不多2星很烂,讲了不少,又像啥也没讲汉克斯老了,啥片都接,只要给钱

6分钟前
  • lovirgin
  • 很差

实质讲的还是人的故事

11分钟前
  • zen
  • 还行

资源名Finch。末日,荒凉,龙卷风,沙尘暴,缺水和食物,躲避其他人类。汤姆汉克斯真的老了呀。机器人三原则: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第三条: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人工智能机器人以什么为动力?

16分钟前
  • O型血
  • 还行

一段陪伴的结束,另一段陪伴的开始。这只小狗,有最爱他的两个人,芬奇和杰夫。

20分钟前
  • 三三
  • 力荐

很传统经典的技法,但写的真的好啊。还是挺喜欢的。编剧很好的使用了各种技巧,戏剧冲突之外知道如何让观众喜欢。

24分钟前
  • andarta
  • 还行

杜威死了。为了那一袋他不能吃的小饼干,末日里人性往往是最可怕和最美的。

26分钟前
  • 守衛
  • 推荐

汤姆汉克斯一生致力于让各种智商线上的美国人,都能不耗费脑细胞的理解他上演的每一个故事。并且极力在最低道德水平线以上高高跃起,以免不小心触到任何可能存在的底。真是辛苦惨了。

30分钟前
  • 纯Jun
  • 较差

看这种片子吧,主要是一个感觉。找个沙发躺下,放轻松,跟着主角出发,过程中也许有些情绪上的触动,或者加上一点点浅浅的思索,享受过程,就好了。

34分钟前
  • 壹佰伍拾號🥈
  • 推荐

平淡如水,寡淡无味

36分钟前
  • 西瓜
  • 很差

末日托孤,悲壮是要刻在受托者命脉里的。Jeff真是人与狗的综合了,糟糕透顶的人世,也还是看得到蝴蝶与金门大桥,看得到光与前景。奈何人类烂透如斯,何尝忍心看一颗赤子之心遭遇唐突与磨蚀呢?学会爱与体恤,是多么温热而残忍的大课呀。三星半。(拿到豆瓣2021年度电影纪念徽章啦)

39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行云流水的末日公路电影,老者,机器和狗,希望与悲悯共存,比恶劣环境更可怕的是人。

40分钟前
  • 阿基米德追上龟
  • 推荐

【X】狠好,2021年了还在努力为豆瓣top250输送后备电影。

44分钟前
  • Cardinal
  • 很差

基本是套了个后末世的概念重演《荒岛余生》,斯皮尔伯格的心,泽米吉斯的壳,尽管潦草,万物爱最大。

48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拍个十五二十分钟短片就很够了,搞这么长,苹果手机电都撑不到最后。PS,机器人讲话口音听出一股岑建勋味

4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FINCH WEINBERG, LOVED BY GOODYEAR AND JEFF.」生命重要的从来不是诞生与逝去,而是经过与记忆。Jeff是人是机不重要、小狗是人是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产生了联结,这就是生命和生命彼此的映照。

50分钟前
  • 刘白
  • 推荐

Finch.2021.1080p.ATVP.WEB-DL.DDP5.1.Atmos.H.264-TEPES

52分钟前
  • Zcc911
  • 还行

对这个故事来说115分钟的时长显然太长了,拍成一个几十分钟的短片专注于讲末世下的人机狗的温馨不如更合适。看完就觉得这是一部为汤姆汉克斯打造的电影

53分钟前
  • 小植野
  • 较差

真的没get到好看的点,直到最后都不知道表达了什么,还在期待反转

55分钟前
  • 👑 同桌大人👑
  • 很差

真的,狗子不管和谁玩球,最后都会把对方丢出去的球捡回叼给主人(主人在场的情况)。我们豆小葵十年如一日!末日公路片,一人一机器人一狗子,两个小时从绝望到慢慢被灌注希望和光明。Good year,真的很喜欢狗子的这个名字,2019年可能是未来10年来最好的一年,疫情、经济、气候变化...都形势严峻,芬奇所在的未来,臭氧层已经被严重破坏,人类为了生存时刻要泯灭良心挑战人性底线。而他把狗子托给杰夫照顾,这个机器人继承了人类的善良、坚韧和爱,带着狗子去了希望之地。汤姆·汉克斯又一次奉献了绝佳演技,杰夫在他怀里那一幕眼泪就破防了,最后小家伙摇着尾巴把球丢给杰夫,又乖乖叼回来了,我似乎看到没有表情的杰夫喜极而泣的样子。有爱,就有希望。珍惜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沐浴在阳光下的日子吧!

57分钟前
  • kiki204629
  • 力荐

他俩在阳光底下爆米花的场景,是我近年来看过最浪漫的场景之一。我快要死了,那就让我来教你如何在飞扬的尘土中演奏一场名为“live a little”的烟花。

58分钟前
  • 摇啊摇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