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缺点很多但可以看看。
有人上来把《第四面墙》和《穆赫兰道》比,这是相当不公平的。
《第四面墙》优先考虑了如何用小成本讲清楚一个平行时空故事,而文艺片属性代表了它平缓的基调,编剧尝试加入了悬疑戏份努力让电影更张弛有度,很显然效果不好。
影片仅有两个主要角色,故事无非是两人同时遭遇人生重大选择时,不同选择所导致的后果。
按我的理解,时间线收束后男主选择了自我牺牲,女主则沿着他们曾经梦想的路线,前往马达加斯加,这部分的蒙太奇带来了与此前完全不同的画面观感,有点意识流的感觉,好评。
电影并未引入高概念的科幻设定或是晦涩的象征(丢失梅花鹿代表的意思很明显了),落脚点还是强调“精神内在”,即人面对选择及其后果时的表现,但时间线不同结果的最终呈现效果不太好:一是因为结果都以对话形式介绍,让电影带上了话剧味;二是似乎有点夸张了,比如男主成为逃犯那条线;前者是因为成本限制,后者则为了制造悬疑冲突。
第四面墙是指除演员左右、背后的墙外,面对观众的那道透明的墙,打破第四面墙便是让演员与舞台前、荧幕前的观众互动。
因为演员与观众互动后反应的不可控,所以第四面墙代表着无限可能:比如他们是否还有更多结局,比如这些故事线是真的存在还是想象.....按成本来说完成度不错,简洁而不花哨,悬疑不足而且节奏较慢,最不满的便是东北老区没有和故事产生互动,浪费了一个绝佳的舞台。
非常具有艺术感的实验性质电影。
我愿称之为“中国东北小城的平行世界”,又名《刘陆与马海的三种可能》故事的起源来自于一场英雄救美式的校园事件,在平行世界有三种可能性——如果刀不慎划过了前来阻挡的刘陆的脸,他们就是脸上有疤性格孤僻的鹿山女饲养员和一直对她求而不得的纺织厂马厂长;如果刀不幸捅死了小流氓,他们就是离婚见不着孩子没戏演的失业女演员和亡命天涯的逃犯马海;但其实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刀下死的人是马海,脸上没疤的女演员离婚后去做了鹿山饲养员,也找回了那只跑丢的“长咧吧了”的鹿,然后她只身一人去到了初中时候的梦想之地非洲马达加斯加,实现了跟自我的和解。
剧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故事的三种可能性,用非常艺术的手法。
主题探讨的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的选择如何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片中女主的一些台词非常戳人:“我结婚了 又离婚了 有个孩子 大年三十还见不着 这不就电影吗?
”“一个演不了戏的女演员,一个大年三十见不着孩子的妈妈,一个众叛亲离的妻子,这意外吗?
这不就生活嘛!
”对,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影片的气质是非常文艺的,破旧的废弃工人俱乐部剧场,话剧般舞台感的对手戏和台词对白,低沉且悠扬的大提琴配乐,从片头寒冷干燥的东北小城和鹿山,到片尾炎热奇幻的马达加斯加自然景观,都是非常唯美的。
看电影之前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预期,不同于商业片,文艺片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看了也确实是这种感觉。
电影开场的几分钟,镜头跟着女主一直在鹿场忙活,很久很久没有一句对白,不得不赞一下女主刘陆的演技,听说刘陆为了这部戏,在鹿场待了很久,也付出了很多。
导演还透露,这部电影原本女主的名字是刘鹿,现在电影中女主改成了演员原名刘陆,其实是巧合,或许也是演员刘陆与这部电影的不解之缘吧。
看完电影,我对马达加斯加充满了期待,电影最后拍的马达加斯加太阳映着面包树的镜头真的太美了,希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看那儿的戈壁、雨林、面包树大道。
电影本身主要讲了女主和自己和解的故事,与过去的经历和解、与失败的婚姻和解、与碌碌无为的一生和解,教堂和马达加斯加的那一段,我的理解是女主想去实现自我救赎,最后也成功得到了救赎、找回了自我。
这部影片的意义很深刻,值得细细品味。
电影中解释了什么是第四面墙,映后导演也解释了第四面墙,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
我的理解是,在人生这个舞台上,面前是台前的三面墙,而第四面墙是矗立在自己心里的,女主经历了不好的事情,她主观上想忘却,也确实如自己所想,她按着心里所想改写了自己经历的所有不好的事情,但是随着年岁增长,她慢慢醒悟想要找回自己,慢慢接受现实,慢慢面对过去自己的内疚,重新出发,在去马达加斯加的一路上实现自我救赎。
映后刘陆在VCR中表达自己对这部电影的喜爱,现在,看了这部电影以后,《第四面墙》成功地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一部文艺片,刘陆也成为了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演员。
在现在这种市场下文艺片不太讨喜,但是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值得细品的作品,希望它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我和马海坐在舞台上,我说着角色最落魄的词,说完台词,导演没有喊停,我环顾了一圈舞台和观众席,空旷的,寂静的,阴森的,突然就联想到很多年前在小剧场演出,人头攒动,笑声,哭声,掌声……落魄的情景让我一下就失控了……这是剧本里没有的,导演什么时候喊停也不记得了,因此就有了那几秒的情绪镜头,感谢导演留下了这一段长镜头~
近日看了电影《第四面墙》,非常感慨,虽然整体呈现稍有遗憾,但是故事非常不错,要表达的思想直击人的灵魂。
女主刘陆是一名梅花鹿饲养员,终日与鹿为伴,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的老同学马海等了她很多年,可是刘陆一直放不下过去,放不下脸上那道疤。
说起这道疤的由来,正是本部影片平行世界的交叉点。
刘陆小时候被小流氓围住,同学马海挺身而出,本意拿刀去捅小流氓,不想被刘陆拦下,纠缠之间不小心伤了刘陆并在她脸上留了一道疤。
刘陆一直想,如果自己没有这道疤,生活应该会比现在幸福很多吧。
不想马海却见到了那个在平行世界里没有疤的刘陆。
这个刘陆结婚然后离婚,大年夜还见不到自己的孩子;热爱舞蹈话剧却没有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沦落在旅游公司业务人员商场里跳舞拉客户,生活也没比带疤的刘陆好多少。
影片里提到了刘陆演的一部话剧《第四面墙》。
平行空间里的马海问刘陆,什么是第四面墙。
刘陆告诉马海,舞台有三面墙,第四面墙是一道无形的墙,隔在演员和观众之间。
观众看到的是舞台上的演员,演员看到的舞台下的观众,这两者也从未走进彼此的生活。
其实,这第四面墙也隔在带疤的刘陆和不带疤的刘陆之间。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总是后悔,总是懊恼,如果当时事情不是这样,或许自己的人生或许会大不一样,会比现在好很多吧。
就像影片中的刘陆,听马海描述平行空间中的刘陆,脸上没疤也居然把生活过成那样您,刚开始还感到非常诧异。
人们常常说,如果我小的时候好好学习,或许就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如果我那时候勇敢一点,或许就抓住了爱情。
但事实是,即使你小时候好好学习,也未必找到一份工作;即使你那时候勇敢一点,也未必会得到爱情,抑或是即使得到爱情也未必过得幸福。
活在当下,活在这个空间,珍惜眼前人。
没有或许,只有现在,这样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
很喜欢电影第四面墙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手法,精巧高级,环环相扣,反转频出,虽然没有大明星,但演员演技在线,好评!
其实无论真假,我们的心里都可以有平行时空,遗憾的事,难忘的人,都放在那里。
而在当下我们在自己可感受的时空里,只需行好事,幸福快乐,快意余生,这或许就是“破墙”相见的意义,
很开心跟着嘉木观影会今天来超前观影《第四面墙》,电影中有3个平行世界,让我看到了3种不同的人生,同时感受到了主人公的3种不一样的情绪。
刚开始没看太明白,直到有一处,刘陆问马海:“如果你当时没有把人擉死,那么还会是什么情况”马海说:“那就是我死了”。
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刘陆从那件事情发生后心里就一直没有过去,接二连三的回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不过最后还是在旅行中想明白了,也和自己和解,和父亲和解。
很治愈的一部电影,值得去看!
1什么动机去创作这样一个电影?
故事起源于去非洲旅行,真的去马达加斯加。
因为风土人情让我们产生很奇妙的想法,刚开始只是一个框架,来到马达加斯加又产生许多东西,解决了我们很多困惑。
从非洲回来之后创作国内的剧本。
2电影的叙事解构,还有平行世界的相扣,是如何选择这种美学方式的呢?
一开始没想用这种,慢慢走向,慢慢生长到那个方向。
3这部影片中臆想的表达,消失的路、场景的戏剧,当时运用到这些场景,有没有考量?
首先感谢演员,都是很棒的话剧演员。
当然有思考,我们想保留这个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所以用了这些场景。
4这部电影完成之后,是想让观众自己揣摩人物关系的吗?
我们想有各种可能性的尝试,电影中能看到的东西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能影响生活,能有些思考都是好的。
5我从电影中看到双雪涛的感觉,片子的思路和双雪涛有没有思路衔接?
双雪涛的作品对您有没有什么影响?
我个人看了许多作品,双雪涛也看了,我很喜欢。
从双雪涛的作品看到对家乡的怀念、喜爱。
注意:本文包含大量剧透!
如果想把悬疑感留在影院请谨慎观看!
谨慎观看!
谨慎观看!
先晒个悄悄拍的刘陆姐姐的美照(看完这场电影对刘陆姐姐路转粉了,不仅很有气质,演技也很好,后面再慢慢夸)
总体评价 作为普通观众看文艺片还是有点压力的,特别害怕在影院看不懂,但看完觉得总体来说90多分钟时间不长,虽然表面上是文艺片,但也毫无尿点,悬疑元素的引入也不会让人昏昏欲睡,甚至影片结束时有点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
声音与画面 本人看电影比较喜欢注重声音和画面,首映礼在激光4K巨幕厅播放,音效和画面没话说,特别是前段养鹿时无对白的画面和声音很生活化,刘陆姐姐的颜值、演技和服装又带点文艺的气息,我很喜欢。
影视语言 (本人只是普通影迷,所以这方面肯定不专业,所以我主要说些我觉得不错的点,抛砖引玉,表达不妥的地方请各位大佬多多指教) 影视语言方面很高级还特别舒服,我能看出来的正反打、对手戏、第四面墙的打破等等,镜头语言很多,我先抛一个我比较喜欢的点:墙。
影片名字是《第四面墙》,所以关于“墙”的隐喻很多,会有很多不算墙的“墙”把刘陆挡住,我觉得这些都是隐喻了墙。
比如鹿场刘陆和马海的对手戏中,面对面的两个人,刘陆前面蒙着一层纱隐喻了刘陆内心的墙;比如工人俱乐部对手戏中,刘陆前面的木头框架也隐喻了墙,后续马海的枪也架在木头墙上,暗示着对这面墙的打破;甚至在国营铁东熏肉大饼店,两个对称的招牌,刘陆这边的明显更破旧一点,我觉得也暗示了另一个看不见的墙。
这些前期的细节都在暗示电影的主角是刘陆,第四面墙是刘陆心中的墙,为最终一幕“墙”回到刘陆身上做足了镜头语言上的铺垫。
演技 作为文艺片肉眼可见的穷,场景都很简单,所以这部电影主要需要靠两位主演的演技来撑着,幸好大家的演技都特别在线。
刘陆姐姐真的太棒了,共有四个角色,1、鹿场刘陆,到达工人俱乐部后死亡;2、20年后工人俱乐部刘陆,被马海杀害;3、现实没有疤的刘陆;4、马达加斯加刘陆。
3和4可能是一个人,当两个人来处理吧。
反而1和3衣服妆容差别不大,所以可以说一人分饰三角(1、2和4),1和2的差别巨大,可能和女演员妆容、发型、服装差别比较大也有点关系,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演技好,气质上感觉完全就是两个人,我刚开始甚至恍惚觉得2和1不是一个人,4的对白不多,摩托骑行服很飒,海边的刘陆也特别美。
剧情 作为文艺片,其实我开始对它的剧情期待不高,但是这部影片的悬疑元素引入的恰到好处,虽然前期养鹿阶段节奏缓慢,比较有文艺片的气质,观感挺好的,但当马海爆出得病后节奏开始明显加快,双线叙述节奏逐渐紧凑,马海的演技也让人难以区分两个世界,直到两个平行世界开始逐渐交织、直至第二幕最后的交融。
第三幕前期节奏依旧比较快,直到刘陆推理出马海的死,刘陆到达马达加斯加阶段时节奏开始放缓、此时又开始文艺起来。
总结 总体来看该片结合了文艺与商业,虽然整体成本比较低,但剧情还是比较引人入胜,值得去电影院一看。
其实我还有一些想写的,比如逃走鹿的隐喻,是刘陆自己,还是刘陆的父亲?
比如墙更深层次的隐喻,是刘陆对马海的愧疚,是刘陆“失去”孩子的痛苦,还是和自己的和解的阻碍?
这里就先不过多班门弄斧了,等着大佬们来分析吧。
PS:其实有个小槽点或者小疑惑一直在我心里,大年三十刘陆看春晚不开声音吗?
是版权原因还是有别的解读?
希望有大佬能帮我解惑!
马海: 多么简单而又朗朗上口的名字,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你一直都没有出现。
我有一万个理由把你忘了,年纪太小,时间太久,事出突然,与我无关。
而死亡不仅是黑暗的永夜,还是无法翻越的大山,它横亘在心里,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无休无尽,终难负荷,所以你能试着原谅我吗,我也曾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
我曾一度忘了你。
我残忍吗?
你无怨无悔地做了那么多,竟只得到这个结果,你又做错了什么!
公平在哪里?
正义在哪里?
让你年纪轻轻就离开,断绝了以后生活里无限种可能。
纵然我再冥想,那缤纷多彩的种种,终究只停留在梦中。
而再拼命遗忘,也并不能改变事实静静地停留在那里。
它看着我奔跑,跳跃,转圈,抓狂。
却什么都没有做,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我企图给它蒙上各式各样的衣裳,静静地等着,等着我有天停下来,转过头走上前来,亲手撕开自己做的伪装。
马海,你到我的梦中我的脑海,是受我邀请,还是不请自来。
当我听到你说你不后悔时,我哭了,当我听到你说唯一的可能就是你死了,我哭了。
你是因为我想听到才这样说对吗?
如果你不来,是还在生我的气吗?
如果你走了那么多年还会出现,是对我的不能释然放心不下,还是气愤于我的不周我的努力遗忘,我翻遍世上的学问,终究无法求证。
马海,如果我终于鼓起勇气看着你,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焚几柱清香还是烧很多纸钱。
我好羡慕那些不相信鬼神来世的人,还有那些对此特别相信的人,我总在摇摆,晃得累到自己无力思考。
死亡太残忍了。
没有好好告别的更是。
它让其他的人世之苦看起来都不算什么,或者是我已麻木,疼痛而不自知。
只是马海,当我终于鼓起勇气看着你,对你说出那么多年被忽略的最简单的几个字,对不起,谢谢你。
无论是否能量守恒灵魂常在,我都一样虔诚地说出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还有,我想念你了,无论是否天人永隔灰飞烟灭,我都一样虔诚地送出最好的祝福。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与自己和解,我常常觉得那是向生活妥协的美化,可是只有当直面你的离开,直面自己的感受时,我才觉得拧转多年的心,突然踏实了下来。
走在一个人朝圣的路上,喧嚣的往事一幕幕旋转沉淀,竟然听到许多以前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以前看不到的画面,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大抵如此吧,才知道世界原来是真的只是一个人眼中的世界。
马海,谢谢你。
你用宝贵的生命,帮我开启了穿越苦难之后的人生大门,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却也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走吧,到天涯海角,亦或是街头小巷,走到有天倒下,也许就是相聚之时。
弄成短篇小说可能会有意思
15:48,弃。
7 可以看出导演涉猎文艺片领域的野心 但这种平行宇宙题材略带悬疑的故事其实更适合用商业片表现 这也是该片给观众带来话剧舞台表演感太强的原因和矛盾感所在 比较出彩的方面有 走失的鹿 打破的第四堵墙(铁丝网) 纯熟自然的长镜头调度 灯光色彩的契合运用 潜意识(和儿子玩耍)和梦境的表达
顺着电影故事的脉络走,会感慨无常世事中生而为人的离合悲欢。但是形而上的内核跟整体的外在表现风格很不搭,仿佛是人事物时空的错置。
就这样
东北老铁不只是热爱海南岛,赤道附近的岛都在射程范围内。
不用归一
还好吧
还可以
并没感受到要讲什么故事
看到后面被事情干扰,没太明白,看了解析,女主无论有疤没疤都过得差不多,一种宿命感。
#2021.144#星典影城#北京#看完确实有点云里雾里,像散文一样的对话台本。马达加斯加宣传片,私心认为她可能没有真的去过,因为现实往往并不会如此如意,马达加斯加旅行之路更像是刘陆的心灵磨练之路、释怀之路,她最后还是走到了海边,看着玩耍的小孩,笑了出来。另外,喜欢导演送观众的一句话:希望你们能像观众一样看待自己的人生,豁达释然,能与过去和解。
很久之前无意中点开看的,没想到是文艺片,慢慢也看进去了,而且很喜欢,不算悬浮有表达。
很棒很有趣的剧本,双线并进的结构、以语言和实际反应打破第四面墙、以极小成本玩出了心理悬疑感,在俱乐部实现了墙内外两个世界的对望和融合。演员们的表演都很稳。浓重的配乐区分了不同时空也有助于凸显情绪。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蝴蝶效应这部电影的话,可以打三星
第四名墙没塌,就因为结尾的“MV”给堵上的。
开始节奏实在慢;女主角的台词语调出戏。整体值得鼓励!
镜头语言很成熟,完成度很高。有点先锋话剧的感觉,有趣的探索。人们常说,如果当初不这么做就好了!可是,重新选择后的人生真的会好吗?
虽然很精致,但是真得很无趣,看了三十分钟就睡了,而且在这个烂俗的概念上也没有作出多少新鲜的表达。7.26@FIRST
太分裂了 没怎么看懂其实 构思和演员表现还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