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们的爷爷奶奶只有60几件东西,我们的爸爸妈妈只有200多件东西,而我们现在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万多件,但我们快乐却与这毫无关系他不得不用裤子换了眼镜然后下身只穿内裤竟然还能坦然的和妹子约会,妹子竟然没有逃走。
哈哈如果不停的买东西使你快乐,那说明你本身并不快乐77件东西的他觉得更自由。
妹子更是超级购物狂,外国人扔掉食物的情况太严重。
扎克伯格发现了人们会对他的发明言听计从,从而卖给人们更多更多的东西,这是个武器,不过保罗设定了一个后门,他告诉了人们真相。
真实不错的喜剧就是翻译差点意思2024年我已经是一个极简主义者,每天都想着扔东西扔东西让我开心。
其实我也并不是纯粹的极简主义者购物也让我开心。
保罗发现他的合伙人暗自把自己当成了实验者,他伪装成AI推荐给保罗150样东西,他甚至100%全买了,他俩在卖出创意后决定打一个赌打一个非常惊险的赌。
两人成了裸体,每天只能拿一样东西。
保罗来找戴隐形眼睛已经变红的托尼,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因为不快乐才疯狂购。
手洗衣服,自己煮咖啡
01只要去接受,就还挺享受。
02朋友和熟悉是两个意思。
03“没人冲我们开枪,也没人囚禁我们”,想到「安妮日记」。
-*理想住址:附近有图书馆、公园、菜场、湖。
*足够幸福的理由:能看、能听、能闻、能尝、能跳、有食物、想去哪就去、人身安全。
*我的一百样东西:「饮食」锅、碗、筷、勺、冰箱、电压力锅、即热式直饮水机、免手洗破壁机、冰箱。
「个护」洗手液机;牙膏、电动牙刷;卸妆水、棉柔巾、洗发水、沐浴露、干发帽、浴巾;喷雾、梳子、霜;吹风机、护发精油;粉底液、美妆蛋、口红。
「睡眠」床、床垫、被套、羽绒被、颈枕。
「服饰数码」内衣*3、内裤*6、吊带*3、T恤*5、棉毛衫、棉毛裤、卫衣*2、牛仔裤*5、开衫、西装外套、灰色羊毛大衣、羽绒服、袜子*9、遮阳帽、帆布鞋、运动鞋、马丁靴、眼镜、晴雨伞、手机、充电器、移动电源。
「舒适」电风扇、电视机。
「清洁」洗衣液、洗衣机、烘干机;扫拖机器人、手持无线吸尘器;木浆棉抹布、鱼鳞布、擦窗神器;洗洁精、洗碗布、洗碗机。
开始想看看这个赌注的进展 慢慢的代入了保罗的视角 自己每天是手机、平板永不永不丢下 总说着不买了不买了 刷个小红书又开始消费了 25岁的月光族 刷着电子产品 一天又过去了 这些时间干了点什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有更快乐吗 好像也没有 无休止的摆烂 以放纵自己的方式寻找快乐 影片里的不正是现在吗 大数据总能给你推送到想看的 前脚刚刷个视频 后脚打开购物网站立马推送 可能有人觉得这个电影有点太理想主义了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他点醒了我 是时候醒了 对吗
两位一起长大的异母异父好兄弟,一个购物狂且发明了“娜娜”(类似Siri) 另一个自律,是“娜娜”的商务运营。
两人在庆祝酒会上打赌要摒弃所有物品,每天只能拿回一件生活必需品,谁先坚持不住就算输,同时赌注就是会输掉自己在公司一半的股份。
故事试图引导人们思考物品存在的实际意义、过多物品是否真正带给你快乐 幸福、你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物品、精神世界的富足和物质的过度囤积是成正比吗?
、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你清楚吗?
、你的消费是真正你需要还是被资本引导并且你从不说“不”。
其实这部片子对我的影响或者启迪挺小的,我自身生活习惯也蛮极简的,喜欢干净整洁并且东西不囤积,东西数量不多,在大一就觉得大四要搬会很麻烦所以买东西都买能折叠的能一物多用的、找能代替的,不搞过多东西堆着,也不觉得有些东西非有不可。
但是成长的过程中总归会走走岔路,工作后有很多机会出差参加聚会商务会面等,所以对于包、衣服有一段时间我很有要求并且大量购买,现阶段的我正好又在思考物品带给你的实际用途和价值与虚荣心等的关系,以及自身消费观的思考。
对奢侈品和其带给人的附加价值有了新的看法,也能更辩证的去看这件事,不一定要像影片中结局一样摒弃所有一起出发,用爱发电之类的,但是能尽到物尽其用我觉得也是种幸福,不管是平常物品或者是有了品牌效应的奢侈品,能在生活中高频率的用到,而不是放着落灰放着隔板上看,甚至放到你遗忘了他就挺好的了。
1. 消费时代已经到来,科技的进步更推动了消费。
从某种程度上说,物质生活极大程度的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关心的是手机,电视,电脑,网络等等,不能说是错误。
买东西就快乐,反过来讲不买东西就没有快乐。
消费是否等于快乐?
不尽然,消费不能给予人本身快乐,只是缓解。
物质的丰富并不代表人的幸福感增加,反而从某种程度反应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缺失。
消费也分散了很多不好的关注,可不可以理解淡化了很多冲突战争?
2. 反消费主义,人们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去生活。
用手可以喝水那么水杯是不是就没有必要了?
物质能不能满足了人们的空虚?
3. 德国人对于Facebook还是展示了很大程度担忧。
数据监视窃取已经不是新话题,我们在反对它的同时做好准备退回到没有数据化的世界了吗。
时代发展太快,很多技术的产生运用也太快,人们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去约束。
Privacy issue,data mining and collection,surveillance这些都是数据化的过程,什么是界,人们的隐私还能否称之为隐私?
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里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对于这些不光是人们,就连网路巨头们都不清楚,大家的认知跟婴儿认识世界一样。
5星,轻松搞笑,发人深思。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情感却严重缺失,用物质来填补情感上的空白,但这种填补只能是暂时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洞。
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甚至改造自己,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部片子其实寓意很好,但可能故事不是很有吸引力,制作成本也是很低,所以没什么血透,只能让两位男主来牺牲色相了。
哈哈哈哈。
在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人却越来越感受不到快乐了,人们迷失在追求金钱、权利、关注等等的过程中,不断用这些来填补灵魂的空洞。
人们都想要变得完美,都在修补生命中缺失的漏洞,隐藏自身的不足,但事实上,当你在羡慕别人的同时,有可能别人也在羡慕你。
影片最后列出了男主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对他来说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
真正的快乐会带来自由,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人不可能完美,不必去修补漏洞,而是真正的接纳这份不完美,去感受风的轻柔、雨的酣畅,不论发生什么,都去拥抱这个世界中存在的所有美好!
炒鸡喜欢电影前面的那段台词“在曾祖父那个年代,他们只有57件东西祖父祖母那个年代,他们有200件东西我们父母那个年代,他们有650件东西我们,到我们这里平均有10000件东西哇哦,10000件东西”(有一丢丢删改比如称呼什么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繁荣昌盛的同时人们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想要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拥有的越多获得幸福感就变得没那么容易,然后就会进一步想获得更多的东西,也就会陷入这个死循环圈。
感触挺深的就是在90年代,也就是祖父母那个年代,祖母收到了祖父的一封信会高兴好几天,甚至一个月。
现在的人们拥有的越来越多,好像学不会珍惜。
现在的人们很少会有像以前那个年代那么容易快乐了。
现在人们家里差不多都有10000件东西,反问一下自己,有多少是有实际用途的,或者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或许当我们真正抛开一切的时候,或者被动抛开一切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容易得到幸福感。
因为偌大的房子里,其实并没有几个东西是你真真正正想要的。
托尼在影片末尾对心上人说“这里有五件东西,没有了他们我就活不了了” 五件东西:衣服,裤子,鞋子,内裤,还有站在托尼面前的她
这部电影或许是我看过最“污”,也是最纯粹的展现生活态度的电影了。
(这部电影BGM 和风格都超喜欢,看完感觉神清气爽的那种)好评哦!
我的所有东西:「饮食」燃气管线、炉具、烟机、洗碗池、洗碗精、锅具*6、碗、盆、筷、勺、餐刀、餐叉、冰箱、豆浆机、电饭锅、净水机、绞蒜机、绞肉机、果汁机、冰箱*2、电烤箱、电磁炉。
各种调料*20。
米面粮油*10。
水果蔬菜*10、冷冻食品*20。
「清洁」洗衣机;牙膏*3、电动牙刷*2、牙刷*3;毛巾*5;梳子*5;吹风机;洗衣液*4;衣架*25;香皂*10;盆*4;手套*3;拖把、扫帚、撮子、抹布*5、擦玻璃器*2。
吸尘器。
地垫*2。
电热水器、水管龙头喷头。
马桶、洗手池、浴室柜子、镜子。
垃圾袋、卫生纸、卫生巾。
「睡眠」床、床垫、被套*10、被子*3、枕头*3、睡衣*2。
「服饰数码」内衣*3、背心*2、内裤*3、长袖T恤*2、短袖T恤*6、衬衫*3、裙子*10、毛衣、绒裤、运动裤*3、秋衣秋裤*4、棉裤、棉衣、西裤、呢子大衣、羽绒服、袜子*9、帆布鞋、运动鞋*3、皮鞋皮靴*6、眼镜*3、伞*3、手机*3、平板、电脑*2、电脑外设*n、手环手表*3、移动电源、相机。
支架*3、风扇*2。
电路管线、各类开关、电灯。
「家装&其他」各类壁挂*10、窗帘*6、地板、窗户、瓷砖、橱柜吊柜、桌子*4、书*300+。
各种证件卡片收据*n。
药品*10、体温计、缝线、酒精、碘伏、创可贴、纱布*2。
「交通」自行车。
结论:要想做到100以内,那是不可能的。
除非拎包入住,不自己做饭,而且不经常买书。
估计大多数家庭拥有物品在1000件左右。
总体来说故事还是有层次的,就粗略分成三个部分。
1·《最爽的一天》套路满满的售后(前一小时);2.女主如何快速在两人中间怒刷存在感;3.小转折后从小清新到更小清新的结尾(最后半小时)。
1 - 套路的人设也要套路地过合理扩写剧情简介:最好的朋友(且是发小、邻居、合伙人)Toni(痴迷健身与发型的精致商界boy) and Paul(被自家AI套路而不停买买买的球鞋技术宅) 在聚会上把自己坑进了“100 things , 100 days”的赌局,从一无所有到最后拿回一百样东西(每天一样)。
期间两人逐渐意识到他们唯一离不开的东西事彼此的友谊。
(骗子,Toni全程表示还是女人比较重要)。
左Toni右Paul,开头得是憨甜日常不然怎算合格售后
在庆祝拿下投资人的员工聚会上,面带微笑地相互嘲讽Paul不满Toni擅自将他当作试验品以展示“如何用大数据赚大钱”,Toni自然地反击他缺乏自律,两人又自然地想起了一百样东西挑战(从两位极简主义者处得来灵感),并向员工表示输家将把一半的股份让给他们。
于是前一天家里还长这样
第二天就变成了这样最开始的场景有多美也就可以想象了,好在此阶段(两人再次因智能手机人格APP拉投资而闹翻,从而导致挑战升级前)虽说不能花钱,但还能在办公室蹭吃蹭喝(BANANAS!
)蹭电充,顺走各种东西或跟员工暗中交易,Toni更是成功约到了在仓库里偶遇的女主(以回应Paul对他的质疑)。
在雪夜中裸奔向仓库拿第一样东西
在楼梯间争夺进浴缸的权利
Paul因手机欠费断网而思考人生
Toni穿着睡袋(?
)拿着顺来的粉笔做着计划
一起去看望奶奶并又开始了拌嘴日常这里也稍微交代了一些背景和铺垫,比如Toni小时候有较长一段时间寄宿在Paul家里,而Paul则一直对Toni在高三时抢走了他的女朋友耿耿于怀。
别看我没穿裤子(去换了眼镜挡红眼)其实我是隐藏的百万富翁
然而此时女主的存在感还比较弱,算是两人赌局中的又一个小赌注
于是约会很自然地被Paul(并非有意)地搅了局
例行探讨一下消费主义(嗯眼睛被感染了…)
自由意志以及算法对人的控制尽管后面紧接着一段还算不错的床戏,女主的存在感跟后面两个阶段比起来依旧不算高,甚至算不上一个讨喜的角色。
故事继续不紧不慢,看似不会有任何意外地进行。
这边Toni如鱼得水地泡着妹子,(多半)把自家AI当lover的天真仔Paul则又跑到了奶奶家接受精神洗礼。
(“什么?
我的APP是想要人们变开心的,怎么变成卖货的了?
什么?
人没有自由意志?
不行了我得缓缓”)
老炮奶奶淡定地抽烟,Paul拿着她年轻时与一位俄罗斯军官的照片,小箱子里就装着她的全部所有物
“Lie down just like the old days, poor boy.”
就在挑战进行了大半的时候,情节迎来了前文提到过的转折(投资人的出现),并因为两人的再次争吵,即将进入下一阶段——既是挑战的升级阶段,也是女主存在感的升级阶段。
Paul认为没人在意产品本身的价值(给人带来快乐),全都想着如何靠数据赚钱,Toni更是为了拉到投资毫不犹豫地夸下各种海口,对此Paul怒不可遏一阵在员工面前互扇耳光的尬吵后,两人决定将挑战升级——不能用手机,不能偷拿办公室的东西,不能再“不拘小节”地作弊,包括食物在内的每样东西都要计数。
作弊被抓后赢家通吃,输家一点股份都拿不到。
然而伴随着无处不在的监控和欢快的bgm,这些新规定也没能持续太久,因为接踵而来的事件让两人再无暇顾及这个“愚蠢的赌局”。
2 - 真以为女主是吃白饭?
那男主们怎么互动谁说了算?
首先是Paul去医院看望奶奶时偶遇了从精神科出来的女主,后者向他坦白了自己因克制不住奢饰品消费欲而坑蒙拐骗、负债累累的事实并叮嘱他不要告诉Toni。
一切驯服、驯化、塑造的过程都是相互的,没有了人的物品只是物品,失去物品的人也难以表达自我Toni敏锐地察觉出有什么事不对劲,女主更敏锐地察觉出Toni感到了些什么,于是下定决心不再“做梦”,果断地离开了Toni并向警察自首自己盗用仓库的事实,导致两人的“梦幻屋”被查封。
Toni一下失去了女主所有的联系方式,并以为是Paul将她出卖给了警察,放完狠话就一拳把人撂倒。
(这实力差距…)Paul因此当即弃权退出比赛。
两人绝交后Paul更是得知了奶奶去世的噩耗,而当时因为追随了女主的脚步,甚至没来得及看奶奶最后一眼。
这次换江洋大盗“本诺”体验一下全程弱鸡的感觉:“从小他就做什么都比我好”期间“反派”投资人第二次露脸,毫不避讳地告诉了Paul将他的“甜心”(智能手机人格APP)变“武器”的伟大计划,并在伸出橄榄枝后成功被无视。
轮番找妈妈诉苦之Toni同时失去了女主和Paul还错过了奶奶的葬礼而直接或间接造成这种局面的女主,在一旁默默(且无辜)地散发着从逃避现实到直面痛苦的人物弧光,对“会不会没人发现她也是点题的”感到害怕。
女主初次登场时的造型与后期对比强烈误会与和解来得太快就像(也的确是)这里再塞不下更多的婆婆妈妈和小肚鸡肠。
总有两个因相互误解和嫉妒而感到自卑、时不时暗自较劲的人,不到分开时刻总是想不到——对方在自己眼里有的不是完美人格或生活,而是特殊的重要的意义。
在水里玩完泥巴后两人又改玩起了火
Toni表示自己在第九十九天花钱买了东西而犯了规3 - 小转折、小清新和小小清新转折时间到。
就在两人向员工表示他们都输掉了赌局,要将所有股份跟所有人平分,甚至已经开始在大家动容的目光下畅谈乌托邦小岛的互助公社前景时,投资人用跳票表达了来自现实的嘲笑。
就像最初Paul老爹自说自话地对“反抗地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过度消费行为”表示赞赏时也曾被戏谑打断。
两人坐在再次体现了员工搬家效率之高的,几乎被清空的办公室同时,眼看女主就要沦为友好的双男主助攻而他们只剩下彼此时,进度条揭示了一切。
第二阶段刷下的存在感岂能是白刷的,分别对两人进行的掏心掏肺的自我剖析又岂能是白剖的?
不帮兄弟把女朋友追回来算什么真兄弟?
兄弟,你还有我诶
别以为跟你滚个泥坑玩个火你就能嘚瑟所以果断的,小脑瓜小主意走起啊,直接放图不解释了。
“你沿路走来看到的就是我剩下的,所有的东西”
“但只有面前这五样是我离不开的”(脚下铺着四样,眼前站着女主)
摄影机准备,预备,开晃
末尾不能忘了标准的三人行
“伙计们,我们好像还有个家伙没解决”(寡姐语气)
对哦,虽然是他的专利他的发布会,但这可是我的APP我的baby,我的电影我的结尾,隐私数据黑幕交易什么的可都去死吧——响指,预备,黑屏,音乐,起,哎,这就对了
最终那100样东西没有重点突出,在飞机上看的德语版那些上价值的话基本没听懂。比较倾向于100天内用来100样东西存活下去,电子设备需除外
3星半
关于历史与创伤、记忆~
太一般了
老套的消费主义情节
我的天啊我真的恨死我这种一定要把片子看完的习惯了不小心又看了一部极其幼稚漂浮着无营养车轱辘话油渣的鸡汤电影
断舍离实践主题电影。人好看,景好美,歌好听。我们真的都被消费主义带到沟里去了,过期的不用的东西塞满了房间,却从来不想什么才最重要。
五样东西,最后一样是眼镜,果然没有姑娘
四平八稳,反思消费主义和现代技术带来的很多问题,但消费还是使我快乐
奶奶应急时一个行李箱就能装下必需品,而当代人平均每人有一万件东西,逃难也得叫辆货拉拉适合时代的片子,比单纯讲断舍离要高级,是向消费主义的宣战和从多重物质冗余的物欲贪婪内部进行的无产式解放赌约和友谊的主线在前面进行的很好,保罗的思想转化肉眼可见。可爱情的副线不上不下,只做到了与主线呼应,却占了主线的篇幅,两不兼顾徒减魅力而事业只应作为背景和转折线索存在,在中间就该停止了,让主角破产的处理不妥,使影片变得浮夸轻飘。这么设计只为通过AI发表宣言,有股动保环保的白左味应知简单≠贫穷,相比仅高谈阔论,不如拿钱去资助面试遇到的两极简老哥说到底是导演想要的太多,跟前作一样难以专注在深度上。头脑风暴找到了可挖掘的点就忍不住贪念想要表现出来,倒犯了与电影主旨相反的错误,算背叛了革命【7.2】
把柏林拍得很美 立意不错但主旨大概是小马和他的基友一部比一部穿得少【【【
零零散散地扣不上主题。那一段我帮你还钱,非常霸总偶像剧,但他最后真的理解了吗?也许我也是那个兔子,一直在奔跑,却可能也只是原地不动。别人理解你,有那么重要吗?有可能吗?
德国电影要么智障喜剧,要么闷炮文艺,多好的题材给拍得这么man child...100天就上市,好奇哪家投行律所这么高效了!?!?一星给gymed dudes,一星给柏林美景。
报看
"我的灵魂有一个洞"……弗有表达欲望但是表现得非常刻意又一般,两只好基友还是很可爱的
有点意思
有点cliche但还是动人
颜值能抗,内容却乱七八糟,没能抓住主题
倡导的观念理性消费很棒,但是剧情都有点狗血,演技有点尬,时间太长了,剧情有点散乱。总体一般。最后结局挺有创意的。
没看完 为二位身材给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