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The Last Shaman of East Ewenkj
导演:杨明华
主演:斯琴高娃,艾丽娅,鄂布斯,巴特,季晨,孟和乌力吉,红梅,娜仁其木格,三浦研一,涩谷天马,敖斯卡勒,阿丽玛,依丹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鄂温克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简介:在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族人。他们信仰萨满,逐驯鹿喜爱食物而搬迁,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玛丽娅是一个美丽的鄂温克女子,她的伯父尼都是老一代萨满…… 影片用充满乡愁的镜头,对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及萨满信仰进行了史诗般的回顾。这是一部..详细 >
2.5吧,节奏太快,剧情太跳跃了,轻描淡写的,和原著真的无法比。
茅盾文学奖改编,传统制片厂下的尝试,史诗格局过小,以至于老人一生的历史叙事呈现过于分散,更无语的是从“自白”到“旁白”,叙事主体也混乱了。传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对抗,有趣的是天朝的形象充满了讽刺。无论是文革样板戏《海港》的放映,还是最后的酋长戏剧性的死亡,都值得玩味。
风景与萨满巫术很不错,表现从清末到现代鄂温克一部落的变迁。其实很多书都在讲这种,但以鄂温克为载体的这个有其独特之处。或许限于篇幅,书中很多地方显得突兀,比如玛利亚和酋长,妮浩和鲁尼竟然一见面就搞成事了,圆满得不叫话。有空看看原著,或许能解开谜团。
书写得更精彩,电影忽略了很多细节。
三星给电影,二星是原著带来的附加分。两大女主演演得真好,尤其是最后一幕,玛利亚拽着交库托坎往森林里逃,驻足,音乐起。真好,森林与人,人与驯鹿,人与人。
还是看原著吧,电影进程太快了,好多事情讲不清楚。
老师上课为了更好地讲解萨满教放映,没看过原著,在评论区里有了大概了解,中国式百年孤独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悲凉史诗。单从影评节奏和画面展开来说一片稀碎,拖沓,跳脱,选角也是一言难尽,一群人口音都做不到一致,有的甚至还一口播音腔。不知所谓的慢放镜头插入,非常劝退,形似如今大部分国产电视剧,一样的流水线工业垃圾
不要强迫孩子做不情愿的事
很平淡,只能算是旅游宣传片。
鄂温克族需要电影吗?鄂温克族需要别人教他们养驯鹿吗?所有不唯物都得被消灭,以天下大同为己任。
电影基本遵从了原著,只是文字会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看小说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
《额尔古纳河右岸》描绘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生存画卷,脑海里浮现出一部史诗般的电影,游牧民族鄂温克族的美丽世界,在大兴安岭深处的额尔古纳河,有满山的桦树,有日月星辰,有小溪水叮咚流淌,有以苔藓、石蕊为食物的驯鹿,有鄂温克人移动的家,有能够祛病的巫师萨满,有鄂温克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爱,影片的最后有说到传统文化被新时代文化冲击甚至取缔,是千百年来的自然规律,也许是可悲的,但是却又是必然的,好似一个时代真的宣告了结束,有时间我要去看看这本书,也想去一趟呼伦贝尔大草原。
把迟老师的作品拍成这样,导演你的心不会痛吗?找个纪录片或mv导演,就着音乐和旁白把小说拍成散文诗,也不至于像这部一样毫无可取之处。导演体现不出自己的人文素养就算了,还把小说的价值降低到保护环境的地步,一塌糊涂。
这片打三星以上都是没看过原著的吧-_-
片尾的歌挺好听的,可惜在哪都搜不到。
2.5/5。为拍而拍,流水账一样干巴巴的。要拍出真正的史诗式的作品,至少3小时时长吧,如《静静的顿河》《与狼共舞》《美国往事》那样。
和原著还是差的比较多,受电影时长限制,也只能挑些情节展现给观众~准备再去看一次原著
因为原著小说的精彩才给的三星^实际上电影拍的不成样子。如果没看过小说,都不知道电影要表达什么。最后玛丽亚老人的出现,就是苍凉和民族性的
看着看着哭了,感觉自己就如主人公一样,经历了很多生离死别,更多的是感受了很多爱。还会读一遍……
电影拍废了,原作的东西没拍出来,很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