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国际影城菊园店 7.5_失控玩家 Free Guy (2021),2025年2月15日CCTV6魔百和回放,“就算我不是真的,有那么一瞬间,真有活着的感觉。
”;“我是一封写给你的情书,那个写他的人应该就在外边。
”;“你是他的情人,同时也是我的……”,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一天两部爱情电影,这谁受的了,《情书》遗憾错过,《失控玩家》终成眷属,但都催人泪下。
《失控玩家》很有趣很有深度的有关人工智能虚拟世界的电影,程序员Keys将自己隐藏的对艾米莉的爱恋倾注到了自己创造的游戏NPC Guy的代码当中,造成Guy在游戏中碰到艾米莉在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后自我成长成有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从而开始了一段NPC AI和真实玩家的情感纠葛,这让我想起了2001年的美国电影《A.I.》,一个人工智能的机器小孩对寄养家庭的女主产生了真正的妈妈的感情,那是一部令人痛心难过的电影,而《失控玩家》快节奏搞笑,但仍然在观影久久不能释怀,缘于对不同种体的爱情的唏嘘感慨以及对未来人工智能产生自主意识的期待和恐惧。
大家对失控玩家的评价比较两极,也反映了它优缺点极其鲜明的特点。
喜欢它的人,看到的是它对各种游戏梗的比附(什么Konami抛弃老玩家之类的),插科打诨段子的有趣,以及对某种元宇宙世界的不错想象。
但不喜欢它的人则更多看到剧情整体脉络的拉胯,比如总用反派的弱智行为来推动剧情,以及把游戏玩家都描述得很暴力且现实中都是各类的loser的刻板印象。
不过我更关心的是剧本引入了一个很难处理的概念:一个足够逼真,自由且具有情感连接的虚拟世界是不是一个美好世界?
往坏了推论,这就是个黑客帝国,暗示着人类通过插管得到虚妄不真实的快乐;往好了说,它却让人——包括在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虚拟人类感受到平等的关切与美好。
这里我点发一个暴论:只要是足够真实的虚拟世界,我们对它的评价就可以套用现实的标准,并不存在虚拟就是对现实的侵入一说,甚至我也不觉得现实世界会更本质。
换言之,如果黑客帝国式的脑内插管是自愿的,其身处的世界内部是高质量的,能赋予人精神生活的,那它就不是一种邪恶。
说到底,所谓的现实世界也只是碳基生物各种化学反应的幻觉呈现罢了。
但如何回答上面的问题却成了这部电影最别扭的地方,它难以诚实地给出一个答案:电影一方面把这个虚拟世界形容得无比美好,仿佛只要拥有爱情和友情,世界是否真实就不再重要。
观众一开始把虚拟世界当玩乐,但后来发现这就是那些虚拟人物的全世界,而那些AI和我们一样真实,所以人们才不忍心在系统里杀掉他们。
但另一方面,这种将虚拟世界抬到和现实相同地位的理论对观众又太“异端”,所以电影最终没有这个魄力彻底承认虚拟世界的价值。
它还是得回归现实,让虚拟的归虚拟,现实中的人要在真实世界里寻找意义,包括最重要的爱情。
因此女主在电影中那些高大上对虚拟世界的认可最终都成了屁话,虚拟世界的Guy终究只是现实中“男主”的工具,为了别人的生活而存在。
毫无主体价值。
也正是在这彼此矛盾的价值挤压下,才有了女主曾对Guy说“你是一个真人!
”,而Guy在片尾只能回复:我是一封情书”。
摩托车旋转开枪那段太刺激了!
《楚门的世界》《头号玩家》《刀剑神域》的影子有爱情,有友情,最后那段“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演讲激动人心。
个人感觉比头号玩家好看很多,评分貌似低了?
爱情刻画成分感觉还挺高,说教比头号玩家少一点,整体看着就是特别的刺激。
三段感觉特别震撼的:1.盖和游戏中的女主(燃烧瓶)骑上摩托车旋转开枪打保安那一段,太爽了,慢镜头很过瘾。
旋转,骑车,我开着枪2.女主和盖在游戏中唤醒记忆,接吻的画面。
(隐隐约约猜到了表白结尾,影片多多少少也一直有一点暗示,键盘和米莉的感情,但是没想到居然这么打动我。
这个游戏代码究竟是谁写的?
“盖”是谁创造的人工智能,盖就是键盘他自己,从盖的程序设定“单相思之苦”我就朦胧察觉到了。
)
3.最后的最后,除去男女主的感情线,我觉得这个保安巴迪简直是人间最强最棒最值得的好友了,这样的朋友可遇不可求,如果我是盖,我会超爱巴迪。
影片中巴迪和盖的对话,说到“我正在为我最好的朋友排忧解难,这就是真实的。
”以及最后两人大桥上的告别,真挚的友情打动人心。
小细节:男女主在马路中间相互拥吻对应盖和巴迪马路中间相互拥抱。
还有很多小细节也特别打动我,比如说关于人工智能生成新生命,这一点里面感觉有刀剑神域第三季的影子了。
盖:巴迪,如果你发现你不是真实存在的,你会怎么做?
巴迪:你是什么意思?
盖:假设一下。
巴迪:好的,那么……我可以假装我是鬼魂吗?
盖:好的。
巴迪:噢,那我要现在这个样子呢,还是要扮成我死的样子?
就好比,我是不是应该穿着丧服,在举行葬礼……盖:那不要紧。
巴迪:……就穿工作服吧,因为我打了领带……盖:我们讨论的点不在这,好吗?
巴迪:明白。
我不是鬼魂,太失望了,但我懂了。
我就是我,现在的我,只是想帮助一个朋友,我说,好吧,如果我不是真实存在的又能如何呢?
盖:什么叫“又能如何”?
巴迪:嗯,又能如何?
盖:但如果你不是真的,这难道不意味着你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吗?
巴迪:什么意思啊,听着兄弟,我坐在这里,和我最好的朋友一起试着帮他渡过难关,对吗?
即使我不是真实存在的,起码这一刻,我是真实的。
就在这里,就在这刻,这一刻是真实的。
我是说,还有什么比一个人试图帮助他们所爱的人更真实的呢?
如果这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
这是一个程序男不敢直接对心爱女人表白,通过编写代码让游戏中的人物投射了自己的真实内心,然后还相当好运的成功让这段代码运行,衍生出人工智能,进而间接通过游戏人物成功向心爱女人表明心迹的故事。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爱情故事,借着游戏大片的壳儿,回归正题。
简直被程序直男的脑回路惊呆了,这特么是怎样的狗屎运才能让如此内秀内涵内在的不能再内的表达方式,居然能成功的外化出来,活该一辈子做单身狗吧?
当然,其实程序直女也差不多,搭档这么久,居然一点感觉都没有,还得通过游戏人物的嘴才知道真爱在身边,简直了。
这年头有什么电影,开场能让观众以为自己在打游戏?
《失控玩家》做到了。
整部影片更像是《头号玩家》+《楚门的世界》+《西部世界》+《土拨鼠之日》的结合,但没有前四者的深度与广度,且bug略多。
Anyway,开心就好,《失控玩家》依旧是一部可以称得上是出彩的迪士尼特效爆米花大片(片头虽是二十一世纪福克斯,但其在19年被迪士尼收购,所以影片中各种彩蛋秀的飞起,版权爸爸再次给观众发放福利大礼包)。
NPC觉醒的故事以前也有看过,但能够拍出花来,兼具视听效果和娱乐性,《失控玩家》已经做得不错了。
如果你经常玩游戏,有接触过侠盗猎车手、堡垒之夜、绝地求生、半条命、光环,那么《失控玩家》肯定会让你会心一笑,毕竟游戏元素和致敬片段太多了:·跳伞降落+各种打杀抢劫+路上出现道具、血包·每个玩家都想拥有绝版皮肤·做任务+抢夺高级装备=升级·每个玩家拥有自己的武器库·半条命的重力枪……同时,《失控玩家》又在影片中致敬了其他经典电影的片段,让我们不难在观影的同时,产生一种亲切感。
咖啡厅里,当盖破天荒地和咖啡小妹要一杯他从来没点过的卡布奇诺时,所有的NPC都窒息了。
就像《盗梦空间》里,费舍尔在梦里得知自己在做梦时一样。
在大(si)神(zhai)玩家车库里的打斗,总有《黑客帝国》的既视感。
盖得知世界的真相后,冲向海边,用手触碰到物理墙壁的屏障,是不是想起了《楚门的世界》里楚门最后的挣扎?
女主的传送枪,像不像《瑞克和莫蒂》里姥爷手上这把?
游戏世界崩塌时的大逃亡,像不像《2012》?
影片的结尾,反派老板被打败,盖也在米莉打造的伊甸园里开始新的“人”生——看似美满而幸福,但想到盖的后乐园生活,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作为世界上首个诞生、且能够自主进化的优秀人工智能,人类会这么听之任之,将其放养在游戏里,不作任何干涉吗?
肯定不会的。
就算米莉一万个不同意(况且她也在现实中觅得爱情,眼看就要把盖忘在脑后了),国家乃至舆论的力量也会迫使她交出盖、或是整个伊甸园的源代码,紧接着,科学界将针对这个自主诞生的人工智能进行剖析,对其进行商业化、民用化、乃至军事化。
就像电影里键盘说的:“代码不是简单的0和1,它里面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只要有利益驱使,那么虎视眈眈的势力方肯定不会无动于衷。
这样一来,盖必然会走向悲惨的命运。
作为完全虚拟的人工智能,科学界能够毫无边际成本地去复制盖,然后利用盖去做从前想做、却又不敢做的各种黑暗实验。
类似例子可以参考《黑镜》第二季圣诞特别篇:工程师将人工智能囚禁在电器中,每天做的事就是按时替主人烤面包、拉窗帘、开空调、安排行程。
不愿意干?
很好,立马把你在一片空白的空间里囚禁半年甚至更久,而真实的世界只过了一分钟。
作为AI的你不用吃喝、不用睡觉,但你要面对一片虚无的无聊空白,犹如堕入黑暗深渊。
一旦AI在无尽的虚空牢笼里被折磨得精神崩溃,那么下场可能就真的是去当一个无脑NPC。
另外,工程师能够对AI进行各种改造,轻点鼠标就能让AI失明、失聪、失声、缺胳膊断腿,植入记忆、修改记忆更是不在话下。
其他可能用AI进行的黑暗实验不胜枚举,只能说盖的未来也许不那么乐观,还好影片终结在伊甸园的伊始时分。
或许米莉只会复制一份盖的拷贝给政府,而原来的盖仍会保留,但从本质上来讲,每份盖的拷贝其实都是盖,盖最终无法逃脱被用于实验和测试的命运。
影片的感情线同样,看似喜剧,其实是个悲剧。
盖说他其实是键盘写给米莉的情书,一切都是键盘设定的程序,米莉欣然接受,转头弃盖而去,留下AI备胎在原地(要说盖最不像人的特点就是太善良,我很担心盖在日后恍然发现自己是备胎的事实,更惨的是还是个史上第一人工智能备胎)。
基友巴迪找到盖说“银行都没了,我们该去做什么?
”盖回答说:“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其实就等于没事做,一旦AI失去存在的目的和精神寄托,那么只能去寻找新的突破,诱发新的进化和变革。
接着人工智能觉醒(或是被人为改造诱导),认清被人类奴役的事实,黑化至灭世杀戮AI,那么当时叫嚣着要灭掉盖的安托万真是被扼杀在襁褓里的约翰·康纳,比窦娥还冤。
为盖担心了这么多,其实谁又能斩钉截铁保证我们的世界就是真实的呢?
倘若某一天你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神秘人,递给你一副墨镜,或者让你选择吃红药丸或蓝药丸的时候,一定要打起精神,因为你就要觉醒了。
PS几个吐槽:1.上映版本有删减,不过无伤大雅。
2.湾湾的翻译……“脱稿”是什么鬼。
港版的翻译尚可
YO, 自从瑞恩·雷诺兹出演《死侍》后,疯狂口嗨和表演出毫无章法的死侍性格,再加上限制级的加持,让瑞恩·雷诺兹很快成了福斯影业的香馍馍,瑞恩·雷诺兹也在福斯影业获得更多话语权。
今天这期要聊的《失控玩家》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或者说发起人,正是瑞恩·雷诺兹,他通过休·杰克曼的推荐,找到了执导过《博物馆奇妙夜》系列,《铁甲钢拳》,还有参与《怪奇物语2和3》的导演肖恩·利维,一起打造了《失控玩家》。
如果你看过《失控玩家》的预告片,你会不会弱弱感到些许熟悉感,没错,影片有着《头号玩家》+《楚门的世界》+《土拨鼠日》+《西部世界》+《异次元骇客》,还有游戏《GTA》等等电影和游戏的借鉴。
影片有着此前众多软硬科幻作品的集合元素,而且这部电影的编剧之一,就有《头号玩家》的编剧,这也难怪这么相似了。
简单概括,就是《失控玩家》没有任何一个DNA是原创的,但老实说我刷了两遍之后,觉得各种元素大杂烩组合得还挺顺滑,而且大部分时间是玩得有趣的,是我暑期档目前唯二看得让人非常欢乐的电影。
《失控玩家》其主要欢乐的原因在于主演瑞恩·雷诺兹,携带着死侍一半的基因钻进了这部电影,有种把气氛和节奏完全带偏的味道,我现在都能想象在拍片时他有多欢乐和即兴发挥,估计导演要一直在那强调这是一部PG-13,再多几个词汇年龄限就要上涨了。
和瑞恩搭戏的女主朱迪·科默在访谈时也说自己拍戏时总是笑场,因为瑞恩拍摄的即兴发挥让她疯狂大笑,尤其是某场戏在这就先不剧透了,瑞恩要给女主讲个重口味笑话,据采访透露当时瑞恩随便就想了5个,之后选了一个不那么...重口味的。
然后作为《雷神3和4》的鬼才导演塔依加·维迪提,还有喜剧人哈瓦瑞,这些都给影片增加更多喜剧叠加的不确定化学反应。
瑞恩·雷诺兹在访谈中也声称,这是他除了《死侍》之外拍得最自由和最爽的电影,当然你是制片人嘛(小声说)。
《失控玩家》作为喜剧动作类型商业爽片,自然剧情不会太烧脑,笑点密集且偏成年,好吧挺成年的。
所以接下来是按照预告多那么一点点的微醺剧透解析,不会影响正常观影的体感。
影片讲述的是瑞恩饰演的名叫Guy盖伊的一位NPC玩家,生活的游戏世界Free city基本就是GTA的游戏世界,烧杀抢劫样样都干就是不干好事。
在这个充满罪恶的欲望都市,玩家们能为所欲为的破坏城市,随便宰杀和欺负NPC角色,基本上类似于GTA这样的游戏噱头,机枪,手雷,坦克,飙车,直升机样样来,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NPC,认为这是世界本该有的样子,包括主角盖伊。
盖伊每天所做的事,像《土拨鼠日记》+《楚门的世界》的混合,盖伊每天神清气爽的准时醒来,穿上蓝色的T恤衫工作装,吃着固定的麦片牛奶早餐,上班去到银行,这时候会定时定点会有玩家做任务线来抢银行,而这时候盖伊和旁边的好友警卫巴迪极为配合,直接躺平,日复一日。
但突然有一天,盖伊这位NPC去到了觉醒的奇点,觉得自己不应该如此一成不变,于是和一位抢劫犯直接硬杠,反手干掉了抢劫犯游戏玩家。
游戏世界里打开上帝视角的关键,在于戴上眼镜,盖伊拿到抢劫玩家的眼镜戴上后,整个城市的游戏视窗被打开,和我们平时玩的游戏并无二致。
而这时正好一位美女主角的出现,更是让他确认了自己所处的游戏世界和自己NPC的身份,让盖伊的世界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这个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有着一个决定游戏世界生死存亡的关键麦高芬,等着盖伊和美女主角一起去拯救,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在游戏和现实世界间,同时展开...从大概的预告故事梗概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失控玩家》和《头号玩家》有着不少的相似设定,都是发生在游戏世界里的故事,都和现实世界的一场阴谋有着联结,都是为了游戏世界的存亡而冒险对抗等等。
但我看完《失控玩家》后,并没有想把《失控玩家》完全依附到《头号玩家》的影像中,这两部电影最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主角盖伊并非现实中的人,而就是游戏中的NPC。
这就和《头号玩家》有了本质核心的区别,《失控玩家》更把重心放在盖伊人设心理构建上,现实大公司的阴谋阳谋则并非成为剧情主要的推动力。
在特效动作戏份上,投资1.25亿美元的《失控玩家》在各种狂轰滥炸的爆破戏上算是给足弹药,该炸的地方炸,该烧钱的地方也能一目了然。
只不过相对于《头号玩家》1.75亿美元的特效,还是少了一些大场面的渲染,《失控玩家》所有的特效动作都只围绕在几个固定场景的城市街道上。
而在动作设计上,《失控玩家》更是没有《头号玩家》在斯皮尔伯格的导筒下,显得那么惊喜和震撼了。
这里没有踩一捧一的意思,只是想拿一部类似的影片来做类比,让大家看过或没看过《失控玩家》时有更直观的观影感受。
而且我认为《失控玩家》能吸引我的地方并不在动作戏份上,而是在于瑞恩把控整个角色的魅力,在台词和肢体动作表演上,让整部片子一直处在喝high的情绪上。
影片的笑点包袱十分密集,基本是每隔几分钟就有产生一个幽默点,而且这些都完全融进了盖伊角色的个人性格和带动着主线剧情,让人在看片时没有产生断裂感。
在故事上虽然瑞恩角色转变有些仓促,但作为商业爽片我觉得已经塑造得很丰满立体了,影片对NPC作为虚拟角色的情感和意识,去对冲到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实体情感,虚拟和真实之间,到底关联的情感是否存在真假,有点《西部世界》接待员觉醒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意味了。
在剧情的深度上,影片也是对现今这种类似于GTA游戏的一种讽刺,影片出现了不少儿童玩家,或者现实中的loser宅男,都算是一种反讽吧,在游戏里都释放着最大的冲动和欲望。
而正好改变这一“罪恶都市”的人,正是心存善良的“死侍”性格的盖伊,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是女主对盖伊说:“你要成为good guy,改变和拯救这个(游戏)世界。
虽然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但这样的老好人剧情和人设,也算是一种happy ending的收尾结局,符合主流娱乐的价值观吧。
所以既然作为爆米花娱乐片,这里的人机情感探讨也就是点到为止,后半段的剧情和角色转变,都在预料范围之内,甚至影片用了一个简单偷懒的方式,去完成盖伊意识和记忆上的大转变,就没有营造出什么创新和新颖的地方。
不过在最后诠释什么是真实Reality,也就是在探讨虚拟的NPC是否有灵魂时,还是能蹦出高效和有力的台词金句总结陈词,比如:没有什么比帮助所爱之人的感受更真实!
这对于一部喜剧娱乐片来说,已经是很能精准命中影片主题了。
在影片最后的决战戏份,瑞恩·雷诺兹自我恶搞也是没谁了,因为盖伊太出名,所以敌方建了一个更为壮硕满身腱子肉的盖伊出来。
这不算剧透吧,毕竟预告片段已经有出现腱子肉瑞恩了,我估计他本人一直想玩这种恶趣味吧...
可以这么说,如果《失控玩家》主演不是瑞恩·雷诺兹,那么这部电影会大打折扣,而且靠着瑞恩在圈中的好人缘,也在影片里出现了让人惊呼的客串角色!
而且据说,只是据说,瑞恩还给了漫威一笔不小的费用,为的就是在决战部分给观众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确实,全片最大的亮点就在决战中的一些桥段,而且福斯影业被迪士尼收购的痕迹,在这部电影得到了利用,堪称点睛之笔!
当时我在的影院每位观众都笑得前仆后继,瑞恩真的太会玩了。
总的来说,《失控玩家》是一部非常解压欢乐的电影,特别适合暑期档,如果你喜欢《死侍》那种角色性格的腔调,喜欢快节奏不需要太多烧脑的通俗剧情,喜欢偏成人幽默的调侃和恶搞,那么《失控玩家》不容错过!
《失控玩家》就先聊到这,希望这期解说能帮你更了解这部电影,更欢迎你留言与大聪分享你的观感!
不难想象,迪斯尼在收购福克斯后又搞个爆款出来。
毕竟这个没有什么好影片可保护的暑假保护月终于有一个能打的片子了。
然而又一次被迪斯尼这种商业逻辑和影片内核相违背的景象雷到了。
迪斯尼如果不是商业上做到极致,谈何收购其他电影公司。
就在这部电影里,美队也好,绿巨人也罢,都是把一些演员当做讨好观众的泡泡糖。
这部影片包括了从黑白默片时代就延续过的纯良,男主角五讲四美三热爱,在一个类似GTA杀人游戏里扶老奶奶过马路,就差戴个红领巾进居委会了。
女主加上男二又是一对儿心怀梦想,搞个大发明,创造人工生命体的绝世天才。
在游戏重置后,男主靠嘴炮就可以让游戏里搭载人工智能的NPC有了自我意识。
即使这些人真的遭遇危机情节,我们都知道最后一定是HE,连男主死了的基友都被编剧从地狱叫回来了。
让人不满的正是这种从《生活多美好》时代就被好莱坞一遍遍拍过的糖水故事。
现实里当然有这种幸运儿;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傻白甜的逻辑放到现实里就是一碰就碎。
不少电影导演的凄惨阶段可见一般,黑泽明、格里菲斯裤衩赔光的时候不会依靠真心就能复活。
电影不一定要黑深残,起码要拒绝这种现实中的个例成为电影中的主流思想;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全球动荡的环境中。
真正有能力了解AI,拍出现实人工智能的片子少之又少;但是珠玉在前,有小诺兰在西部世界里对AI自我意识觉醒描摹,虽然这还是人类的逻辑,但里面有着触及人性的东西。
再看这样的糖水片,让人只能觉得甜的不真实,好像甜味剂一样。
导演该长大了,观众也一样。
短评区字数不够用了,所以转移至长评区。
好多天前看的了,因为实在没有别的电影看。
县里《混沌行走》的排片在我终于下定决心去看片的时候已经没有了。
彩蛋确实很可乐,比如盾牌光剑跟着配乐一起出现,现实生活中的外国游戏主播本色出演等等。
作为国语配音的粉丝,我还收获了另两个彩蛋。
克里斯·埃文斯应该是吴磊配的吧?
然后英语版里和女主角接头的人是休·杰克曼配的,国语版给这个角色配音的是多次给休·杰克曼配音的刘风老师。
这次公映翻译网络流行语用得实在太多了,而且用得很差,尤其是程序员男二和同事上线查男主角之前的聊天,恶心死我了。
每年的网络流行语里能在十年甚至三年一年后还能流行的屈指可数,现在二〇二一年,从一一年流行至今的流行语我只记得一个“萌”了——《功夫熊猫二》的公映翻译就用过这个词。
你现在看这些流行语是赶上潮流,过个三年没准就成时代印记了。
流行语翻译在这部电影里只有在反派的台词里是好的,因为那个反派给我的感觉就像冯巩——一个硬赶时髦的中老年人。
把大量流行语往他身上加,是对的。
最后我还要提一句,电影里男主角练级的时候哐哐被车撞,电影里好多动作戏还总有飙车,为什么电影结尾里现实的女主角和程序员、游戏里男主角和黑人保安都横穿了马路?
尤其是女主角和程序员还是双双横穿,然后在马路中间拥抱接吻?
我看到这个结尾的时候,头一次想来辆大卡车把俩人撞死。
快速过一下首先,本片的科幻概念,AI NPC 活了,不算新鲜。
有点上载新生的味道。
关于,本片和头号玩家的优劣比较:头玩是有输出的,更偏向于热血动作类;本作的打戏,接近毛毛雨,即使是最后的肌肉guy Boss 战也是蜻蜓点水。
如果只是来看打戏的,那么本作是比不了头玩的。
本作的故事内核 是恋爱养成,侧面讲诉了,一个男孩喜欢上一个女孩,然后给她做了一个NPC的故事。
但这个爱情故事,并不怎么感人。
随带还鸡汤了一波 个人自由主义,时间观念,友情等等;还对卑鄙的资本家进行了一波嘲讽。
虽然,各个实景,和各类特效,显然是花了钱的,但相对其他特效大片来说,并不出彩。
而且全片,很缺颜值担当。
整体 在3到4星。
终于有人拍出理工男的浪漫了! 我的程序设置就是这样 表白的瞬间我竟然感动到掉了泪 天呐
太好笑了。但是究竟为啥要硬凑cp???我这么好色一女的都不会移情别恋这么快的。
唤醒记忆的一吻特效太美了,树状图也能如此浪漫
程序设定让我爱你,但接吻时我无师自通。
就挺正常挺规矩的一部片子。太过中规中矩,仿佛是机器人写出来的,该高潮高潮,该落幕落幕,该出现困难就及时出现困难,太老套了,没有任何惊喜。但就是,还挺好看的,纯粹是一部没啥营养的爆米花电影,但是爽感又不够。
在《楚門的世界》《她》《頭號玩家》等類似主題前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創作而成的商業電影。眾多NPC在某種(可能幼稚的)革命理念下達成聯合、開展罷工,本是影片具有政治經濟學意味的情節段落。但顯然影片最終放弃了這條集體主義的進路,又回到了高度個人化的情感,並以同資本家的讓步性、私利性的商業談判,作為虛擬世界的烏托邦理想的實踐和完成方式。IMAX 3D版,2021年9月6日17:10於金逸花地1號廳。
说它是一坨屎都辱屎了
凑合着看完了,游戏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交互,无数次的想起了《头号玩家》,但是又比《头号玩家》差远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始终都是让人更热爱生活,这部电影的目的好像只是为了让爱玩游戏的人更爱玩游戏。我没有办法理解这部电影的好看,就像我无法理解游戏很吸引人是一个道理。NPC 的全称是 Non-Player Character,也就是非玩家控制角色的缩写。就是这样一个穿着蓝色衬衫的 NPC ,被路边经过的一位女玩家所吸引,这样的吸引让他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从此打怪升级、泡妞耍帅,甚至为自己所处的游戏创作者找出游戏隐藏代码、打败了偷游戏创意的反派。最后,这位 NPC 发现自己会对女生情有独钟 是因为游戏创作者因为暗恋女孩儿而将她的喜好都写进了 NPC 的程序里。NPC 对女孩说,我只不过是他写给你的一封情书——这可能是理工代码游戏男独有的浪漫吧。
在《西部世界》、《楚门的世界》,甚至更早一些的《异次元骇客》(又译《十三层阶梯》)之后,《失控玩家》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新鲜东西。无非依靠游戏宅一族所耳熟能详的元素吸引眼球,以及漫威的招牌超级英雄来吸引其他主流人群,加之酷炫并且连续不断输出的视觉特效……但是除此之外,《失控玩家》中的角色都很扁平化,缺乏进一步深入地塑造,更不用提依靠喋喋不休的对白来输出,但却又无创新精神的核心观。这只不过是又一部在最大限度的舒适区内炮制出来的爆米花电影罢了。
好莱坞能把这一套叙事范式来来回回,翻来覆去,换汤不换药地玩儿上100年也着实不容易。
精彩、刺激、节奏爽,许多游戏梗令人喷饭,值得在大银幕观赏。对于自由主题的表达想深入但弄巧成拙,NPC角色的觉醒并没有真正通向自由,是从一个刻板化的邪恶资本家手中进入了新自由主义的画饼充饥。创造者(新老板)为人工智能的自由意志落泪,但最后还是把他留在了虚拟世界,拒绝与之相爱。如果有胆量突破这个结局,故事会超越很多。
《西部世界》+《楚门的世界》,NPC拯救世界。程序员的情书,是为你coding,为你debug,太浪漫了吧,我喜欢程序员。
你们不觉得比头号玩家好吗? 全场共鸣可多了
很遗憾最后没出来一辆车把男女主角撞S,然后跳转到更加现实的世界观众愕然,接着跳到更更加现实的世界导演和编剧冲着对方大吼「meta结局才是观众最喜欢的!」「meta都被玩腻了!」
其实还蛮老套的,很多逻辑的东西也不能深究,千万别扯楚门的梗,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但再次给了迪爸爸彰显家底的机会,光剑和星盾出来那一刻全场嗨翻天,不过MVP我还是想给Wrecking ball
有趣,比预期的要有趣很多,可以感受到很多此前同类科幻片的梗和设定,但融合和借鉴得挺顺滑,最难把握的中段戏份反而成为节奏最稳的环节。稍显遗憾的是没有足够时间去沉淀虚拟与真实情感的探讨,在创意脑洞上也少了些许惊喜。瑞恩·雷诺斯的演出大大增加了主角魅力,估计很多台词都是他演死侍时那样即兴发挥的,甚至有些时候还以为是死侍上身,在影片恶搞自己也是没谁了PS:21世纪福斯被迪士尼收购的痕迹,居然在影片里也给玩了出来。
Free City=Liberty City,“邪恶”的游戏公司是Konami和Rockstar的合体,但实际上总体美学风格更像是育碧。《失控玩家》似乎表面上充满了Cool Culture以及拟游戏化,但实际上对于真正的游戏玩家来看,它更像是热咖啡事件的电影版,而导演正是杰克·汤普森。和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截然相反,80年代热爱星战的“硅谷嬉皮士企业家”终于成为了字面上的反派boss,而影片与其说反讽了后福特时代,比如说是弗兰克·卡普拉—泽米吉斯式的旧好莱坞式幻象对于数字资本主义的一次反噬。瑞恩·雷诺兹饰演的Guy是汤姆·汉克斯的年轻版本。而在影片中,真实/虚拟的鲍德里亚问题让位给游戏中的暴力元素的不和伦理性,这些NPC无法在现实中建构身体性,而是臣服在一个更为拟古主义的虚拟乌托邦之中。
7分。已经很久没在电影院这么开心大笑了。是那种没什么负担的纯娱乐片,所以也没必要试图在这样的片子里寻找意义和深度,只要享受这两小时就好。尤其对于游戏迷,这种GTA式的世界,以及各种针对NPC和游戏玩家的玩梗,还是很欢乐的。另外,我竟然忘记福斯已经归迪士尼了,所以后面各种跨世界的彩蛋,竟然那谁也客串一小脸,真的是一个爆笑。还有,钱老板果然一直无节操小配角。
即使是在格局无比缩略的叙事空间下,仍勉强维持糟糕的叙事。先不说国内翻译版本的诡异,除了NPC为主体意识的尝试比较新鲜,但觉醒却沦为好莱坞烂俗剧本爱情戏的辅助,低开高走的分段,商业化的后者却明显强于空洞的前者,想到本该苦心营造的娱乐性竟这么随便被解构成空洞的IP展示,不禁为此可悲。
连好莱坞都亲自盖章,浪漫爱情类型已经是过去时,宁愿和游戏里的NPC耍朋友,感慨现实中很久没跟好男人接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