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鸡三观,女主和老宋生活那么多年,老宋和维卡打完架“他去哪了?
他走了吗?
他被你打的重不重?
”你们管一个为了“爱情”,打完一炮就对女主不管不顾,回家另娶妻子的人叫男人?
无论是对文艺秋,还是对自己的妻子,他做到了自己身为男人的责任了吗?
你们管一个为了“爱情”就去打一炮,打完就玩命作死作妖的人叫女人?
她教育好自己的女儿了吗?
让自己女儿和养育她那么多年的养父那个态度说话?
天天睡觉时候想着另一个男人,你是一个妻子吗?
老宋做错了什么?
维卡的妻子做错了什么?
你们俩要是一个未娶,一个未嫁,20多年,重逢爱情,我祝福你俩,你俩是真爱情!!
我为你们歌唱!
但是你们为了自己的爱情到底伤害了多少人?
你们的人生是人生,别人的人生是白菜想拱就拱?
为这部戏点赞的人,虽然咱们意见不同,我也为你们祝福,如果你是男性,我祝你像老宋一样娶一个女主一样的女人。
如果你是女性,我愿你像维卡的妻子,嫁给维卡这样的男人。
口区!
我再补充一下,我实在不想看,我妈天天晚上非要看,维卡生病女主不顾一切跨江去看他,聊到两个男人打架那一段。
维卡:“我把他下巴打掉了”女主:“咯咯咯”我真是!
啊啊啊要疯了,那是你丈夫啊,和你同床共枕几十年,生了孩子,养了你没人要的女儿的丈夫啊!
你听他被人下巴打掉了,和行凶的人聊的有说有笑的!?
编剧,你牛!
如果是冲着剧情,这剧我只想给负分!!
什么辣鸡?
女主严重三观不正,就是个作精,圣母婊!
女主这辈子没了爱情是不是不能活?
生了女儿,女儿没教好,什么叛逆干什么,能不能行了????
生了儿子也不好好管教。
嫁给了老宋了吧,那就好好过日子呗,结果还是不安生,当然这里两个人都有问题。
反正这剧是越看越来气!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爱情更加奢侈而神圣。
在动荡的时期往往有很多无奈,于是反抗和挣扎相继而生,胜者被称为斗士,败者走向偏执。
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泾渭分明,如历史一样,光辉的总是胜者。
处于上帝视角的我们看来,总会觉得爱情悲剧里的执着要比有情人终得眷属的执着傻一些。
可正在执着的人又怎么知道结果是什么。
爱一个人,不爱一个人都不是可以用结果判断对错的。
文艺秋爱维卡,即便不能在一起也是爱他,即便有万声的追求也依旧爱他,即便先认识了万声,即便一个远在天边一个近在眼前,也还是爱他。
同样的,维卡,万声,宋绍山亦然 。
不是因为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所以爱,而是因为我希望我的结局和你关,所以再也无法放手,于是执拗的相信,虽然现在我们没在一起,但这一定不是结局。
爱情向来难得。
剧中的主角幸运的遇见了一生所爱,然而却又被时代拆散。
可即便被时代所阻,也依然义无反顾。
记得大概有这么一句话,说如果还有一分钟就要进地铁站与恋人分别那我还可以再和他相拥五十六秒。
电波传递的声音,黑龙江两岸的瞭望,冰面上的相逢,包括义肢,饺子,枕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甚至是文文,也许就是他们的五十六秒。
还有句叫穷山恶水出刁民,我是不赞成这句话的。
它太绝对,太苛厉,太伤人。
但是险恶的环境却的确会让人渐渐的不择手段。
于是文艺秋也很难再文艺了,好像是变成了个无赖,但她不过是被生活难为是千千万人之一。
这样说,当然不是觉得因为她经受了苦难就无所谓甚至是应该变得不择手段,这是时代的错,但又不只是时代的错,这是她的错,当然也不只是她的错。
文艺秋显然不是傻白甜,好像也不是白月光,非要说的话,她从前是个姑娘,后来是个妇人,再后来垂垂老矣。
边疆上也有的爱情,但爱情是没有边疆的。
对待爱情,文艺秋,维卡,宋绍山,华敏,包括万声,他们的方式态度好像都不是标答。
大约爱情根本就没有标答。
就只是爱咯。
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看待问题的观点真是截然不同。
那些推崇这种爱情的人们,大概源于几点,一是这二人自带主角光环,二是帅气洋气漂亮,三是自己的情感平凡人才普通,却向往传奇唯美爱情。
所以这剧成为一剂迷情之药,让一些人可以重温一次青春期幻想。
可梦终究会醒,放在现实批判的角度来看,剧中人这辈子除了那点子事以外,只剩下偏执,自私,冷漠,甚至不惜犯法,不顾人情底线。
实不可取。
在社会中,人们最多只能做自己的主角,绝大部分时候是别人的配角,不能想干嘛就干嘛,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其他主角(别的人)的互动的结果。
在现实中如果像剧中人那么任性的活着,很有可能会落得众叛亲离,生活潦倒,精神混乱,虚度一声。
偶然看了几集,妥妥的“真香”效应。
剧情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起伏,却也时不时虐心,维卡和文艺秋的相遇,错过,等待,不放弃,就像贝加尔湖畔吹过来的冬天的风,虽然美,却也很冷。
特定的年代背景,让这段爱情带上了悲情主义的色彩,当两个人分别都回到电波里传出自己的声音并且听到对方的声音后,跑到了隔着的那条江,大声呼喊,那个瞬间我是被感动的,无论政治,战争还是特定的年代,都无法阻挡我对你的爱,即使全世界都在说不,不可以,不可能,不要等,不要想,忘了吧。。。
都改变不了我对你的爱,说的俗点,沧海桑田,海枯石烂,都不能让我改变主意,我爱你,至死方休。
导演很厉害,感觉是一股清流涌向观众,在一众的流量明星,偶像剧情中脱颖而出,殷桃的演技我是佩服和欣赏的,说真的,如果不是她,不会停下来看看,期待结局,别太虐。
速食年代想找到剧中这种需要小火慢炖,悉心烹制方可入口的食物好像已经太难了。
里面最喜欢的是万声,可能更同意他的爱情观吧,如果两个并不相爱的人勉强在一起,即便有爱那也未必是对方想要的爱情吧,与其勉强拥有,还不如给对方自由。
珍惜时间,把握好当下吧,变老或死去就只是一瞬间的事儿,多去给自己留下点精彩,即便无关爱情,无关浪漫。
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毕竟“人对了,世界才会对”,不然像老宋一样,好累对了,作为一个有幸在那个江边晃悠过四年的人,没能去对岸看看真的特别遗憾,那里天的特别蓝、特别高,树叶也特别黄,当然冬天也特别冷。
怀念。
《爱情的边疆》是部夸国恋电视剧,故事情节曲折起伏、绵长引人。
演员的演技上乘,配角李乃文尤其令人称道,他把剧中人物演绎的活灵活现,极富个性。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摄影极其考究,无论是边疆的河流山川还是东北的广袤平原,画面每帧都异常美丽!
就连鳞次栉比农家院落和鸡栏豚舍都拍摄的非比寻常富有画意,实在是部摄影优良的电视剧,给该剧摄影点个大大的赞!
我们是去年冬天看的《爱情的边疆》,昨天下雪了,我惊奇地发现,触景竟忆起了:老万给老文偷偷养猪、杀猪、吃猪肉,老宋夜里学完狼叫顺理成章对老文的护送,忆起了如此这般温暖的场景。
可能该剧透过屏幕,让我对爱情的理解有了一种烙印。
今日看了几个剧评,有些心塞也有些无奈,那就自己也写一个剧评,以抒胸臆。
该剧就像一首带殇的大提琴曲,用4个人的情感曲线,娓娓道来爱情的深沉。
别说那个时代爱情可贵的话,爱情,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极为可贵。
别说老文自私,缺点多。
爱情本身就有自私的一面,那种情感记忆,可不是想忘就能随时一键删除的数据。
时代生活所迫,会有耍赖不理智的行为并不稀奇。
想看完美主角的请移驾,剧中每个角色,这个剧评,还有我们都不完美。
别说维卡不忠,懂的人都知道,他的婚姻,并非只因被时代束缚的无奈,更源于对老文深沉的爱,相信很多人能读懂,他等待多年,相见以后却放手时撕心裂肺般的痛苦。
别说老万放下了就如何如何好,他内心并不会,也并没有。
开场背着吉他现身的万声,后期他为老文的深情献唱,就足以证明:爱情就像心中的一首歌,是一生的牵挂。
更为可贵的是,献唱的那首曲,的确是老万(饰演者:王雷)谱的曲,且不说他出身艺术世家,无师自通,只见他已倾心入剧。
别说老宋憋屈,不敢说你们能体会到他的幸福,只能说你们应该能看到。
看到老宋最终走到人生尽头,已是痴呆之身,却不忘要把藏在野外的望远镜找到还给老文,那种彻底的释怀,都源于对老文深沉的爱。
我觉得老宋是三个男人中最幸福的,他不仅体会到了爱情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得到更多的是可以陪伴。
且不论爱情,我们想要的任何事情,从来都不是完美的,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感觉到它们的弥足珍贵,需要我们更加深沉的对待。
《爱情是边疆》观后感: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2020年的春节,正好赶上了疫情期,在家闲居,偶尔看到了央视戏曲频道连播《爱情的边疆》,从而开始了四天的追剧。
这是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不谈现实,只说戏剧。
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哈。
文艺秋和维卡的爱情故事是贯穿本剧的核心,围绕他们的故事发展,又牵扯出了身边的爱人,同事,同学,子女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本作品的所有脉络。
大女主就不说了,本片是中方制作,所以剧集宣传把中方的主演王雷和李乃文排在前面,但是无论是剧情(维卡被删掉很多戏分:维卡第一次牵手文艺秋去看电影、两人一起滚下山后文艺秋不顾危险抱着维卡的假肢不放、维卡冲破阻拦要去见文艺秋、 维卡游过黑龙江后在文艺秋的住处遇到华敏、维卡睡在文的下铺用手拉住她、维卡抱着文艺秋到边境、以及文文出生后,维卡冒险去医院抱走文文等情节应该是都被删掉了,反正我是没看过完整片段,只有几个镜头),还是戏剧冲突来看,维卡都是当之无愧的男主人公,而不是他人。
在故事的结局,维卡所说的一句话,可谓是全剧的戏眼:“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故事里,历史深深的伤害了我们,(指男女主人公),但是我们也同样伤害了别人...”他指的别人,有万声、有宋绍山、有加莉娜、有柳芭、更有他的女儿文文,甚至是他的儿子彼得...这就是本剧所讲述的爱与忠贞、守护与失落、陪伴与渴望的故事。
他们相爱之初的很多情节片段被删,所以看起来这样执拗的坚守爱有点理想化,也有点不可理解。
其实维卡曾经对加利娜解释过原因,因为他感觉文艺秋所给予他的温暖一直包围着他,无处不在;他也对文艺秋说过原因,因为她不顾生命危险也不放手扔掉他的假肢,从此让维卡下定决心终身与她相伴。
文艺秋也对自己的父母说过原因,温柔绅士、深情英俊的维卡,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男女主人公的坚守,还有一份旧时代的爱情观念在其中,爱情是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的,但是爱情是有先来后到的,从一而终,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被迫分离后的异国夫妻,十年里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团聚。
为了相聚,他们彼此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纵观当时两国的情况来看,文艺秋的牺牲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后来文艺秋为了成全维卡和加莉娜,选择夫妻分手。
之后两人苦恋的情节被删除大半,所以维卡和文艺秋各自再婚后,对对方的怀念让人觉得很不可理解。
其实不然。
维卡知道文艺秋生产的时间,再次冒险越境想要带走女儿。
最终没有成功,如果文文从小被父亲带在苏联抚养,那她的命运也会被改写。
所以当老年维卡病重在床重遇女儿后,才会对文文说,我一直都很想把你留在我身边,我用过各种方法,可是都没有成功...维卡没有如愿带走刚出生的文文,他没有对不起女儿,反倒是文艺秋,不该感情用事把枕头换成女儿留下,她应该让女儿去苏联生活。
维卡去医院探望妻女后由于非法越境,被苏方警察带走,他也因此受到了牢狱之灾,失去了自由。
当他重新恢复自由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独自一人在冰天雪地的江边喝着闷酒,遥望着对岸的妻女....他也根本不知道,在他从广播电台销声匿迹的这段时间,文艺秋把孩子托付给了华敏,差一点就要独自划着竹排跨过黑龙江去找他。
最终还是宋绍山及时阻止了文艺秋这个疯狂的想法...在不得不面对现实,和身边人一起生活的漫长岁月里,他们都是在对现实做着妥协。
文艺秋生命中的三个男人,从情节和人物设定来说,她最应该选择的其实是万声,万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最懂她的同行人,她和老宋,其实一开始就是两路人;从对演员的表演功力来说,我最希望她选择的是宋绍山,李乃文演的太接地气、太牛掰了;从女主角自己的真心来说,她当然会选择维卡。
维卡生命中的三个女人,文艺秋,加利娜,柳芭,从情节和人物设定来说,最适合他的其实是加莉娜,而不是柳芭,加莉娜更温柔温情,是比柳芭更加适合他的妻子。
柳芭年轻漂亮,身材也是一流,她与维卡无论在年龄还是阅历,心智、心灵沟通方面的差异都比加莉娜要大许多。
除了文艺秋,维卡对加莉娜的感情是要高于柳芭的,他曾经在醉酒后,把柳芭误唤做了加利娜...但要论维卡自己的真心,他当然会选择文艺秋。
文艺秋对维卡的不舍深情,让万声终于决定知难而退的放手了。
维卡对文艺秋的执着追寻,也让加莉娜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等到宋绍山出现在文艺秋生命里的时候,她已经被现实逼到死角,再没力气坚持内心,因此选择了妥协,所以与文艺秋相守的是宋绍山而不是万声。
等到柳芭出现在维卡身边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乐观无畏的战斗英雄,也不再是那个面对加利娜的表白,可以毫不犹豫的拒绝道“我结过婚了,我有妻子”的维卡了。
多年的独自生活,让他更加需要陪伴和家庭生活。
此时的文艺秋和维卡,需要的都再不是爱人,而是生活中的伴侣。
维卡从未对柳芭谈起过自己在中国有妻女的事情。
这也为两人日后的婚姻破裂埋下了隐患。
文艺秋曾与两个男人同床共枕过。
她在维卡身边,望着身边睡熟的丈夫她一直舍不得闭眼,轻轻抚摸着他的脸庞,他高挺的鼻翼,深情凝望着他的睡容微笑...而后来和老宋在一起讨论生子话题的时候,她还在缝补着维卡的枕头,多年来,只有这个枕头才能让她感受到维卡的气息,才能让她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丝的心理安慰...这就是她和老宋多年的婚姻状态,同床异梦。
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文艺秋做到了极致。
反观维卡的婚姻生活,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维卡对年轻美丽的妻子柳芭下意识的冷落,让柳芭与文艺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出了“同床异梦”这几个字眼。
现实安稳的婚姻生活与心底的牵挂和伤疤,让维卡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变成了眉头深锁,时常独饮闷酒的中老年人。
他们为了爱情,一生都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出于女性缜密而又敏感的心思,无论是加利娜还是柳芭,一定都对文艺秋充满了好奇,什么样的女人能让她们的维卡如此念念不忘?
这个神秘的中国女人,到底是有多美丽动人,有多气质出众?
同样的,无论是加利娜还是柳芭,在看到文艺秋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当面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就是你这样平凡平庸的女人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这里想说,东西方的语言表达风格确实很不一样,西方热烈奔放,很直接,东方含蓄内敛。
维卡对文艺秋的情话绵绵,是万声和宋都没有过的。
加莉娜和柳芭对维卡主动直接的表露情意,也是深爱维卡的文艺秋所没有过的)介于当时七八十年代的国内外背景,一个长年生活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中国女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莫斯科女郎更时髦美丽、更有魅力和异性吸引力的。
所以加利娜和柳芭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维卡曾经和加利娜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她在别人眼里可能不是最好最美丽的,可在我眼里,她就是最好最美丽的。
她所给予我的温暖,时刻包围着我。
这就是爱情,从来只与两个人有关。
不被理解,却深受感动。
文艺秋被现实折磨,被环境所染,磨出了一身的老茧。
她和万声一起共事的时候,尚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青春气息,但在和老宋一起生活的时候,却充满了中年女人的麻木和对世俗的无奈。
只有在维卡面前,无论是青春年少时,还是过江相聚时,还是后来中老年重逢时,她都变回那个温柔得体、大气婉约的女人。
在维卡面前的文艺秋,才是她真正的样子、不被生活所累的样子,或者说,是她真正想成为的样子。
因为环境的不同,因为对女儿付出的不同,中青年时候的文艺秋,出于对爱情的坚守,比维卡遇到了更加巨大的生活磨难。
但是到了晚年,文艺秋却比维卡更加幸运幸福。
中西方不同的观念,在男女主人公的晚年体现出了差异。
西方人不会理解,守着一个长年来,心思根本不在自己身上的妻子,这样的婚姻到底是为了什么?
社会环境与传统观念的不同,造成了柳芭和老宋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柳芭选择了扔下年迈病重的维卡离开,这是典型的西方做法。
而老宋却把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表现到了极致,这也是典型的东方做法。
老宋很熟,他或许就在你我身边。
维卡却很远,他或许更多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这里想说下老年后的部分,维卡离婚后,独自一人生活,这是西方人常见的情况。
但却令文艺秋担心不已,她想方设法想要医治好维卡。
维卡一开始果断拒绝,他直接对文艺秋说,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安静一点吧,不要互相过多打扰了。
但是最后让他服软的不是文艺秋,而是女儿文文。
按照维卡的本意,根本不会拖着病重之身跑到异国他乡医治,是女儿文文说希望有机会与他相处,出于对女儿的愧疚,他还是答应了。
维卡住在宋绍山家中的戏,虽然影视剧做了戏剧化的处理,但是中医医治、最后维卡病重后返回俄国,这部分看起来还是有点不伦不类,别扭至极,不够真实可信。
故事接近了尾声,维卡决定离开中俄边境,选择同儿子一起移民德国终老,临行前,犹豫再三,他还是来到文艺秋的家中想做远行前,或许是今生最后的道别。
他们一起在江边漫步,像极了一对暮年老夫妇。
原著小说中,此刻的文艺秋有一句心理描写:有那么一瞬间,文艺秋想要这样永远的走下去...他一直没有和她说起他的远行,他此次是来做最后的道别。
边境入关处,她把代替他陪伴了自己四十年的枕头还给了他,表明了自己的心声:尽管此时的维卡身边已经没有了其他伴侣,但是自己还是不能撤下老宋,她亏欠老宋的实在太多了。
她还是要陪着老宋。
维卡是明白文艺秋的,她的心虽然一直都在他的身上,甚至几乎一生都只在他的身上,但是今生却也已经永远失去了携手相守的最后机会。
这是非常真实可信的情节,如果戏中此时的文艺秋选择暮年之际扔下老宋,再与维卡相守,才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才是胡编乱造的。
这就是生活。
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
此时此刻,无论是维卡还是文艺秋,心中都已对这段改变一生、坚守了一生的情缘做了最后的告别。
情意从未逝去,生活仍在继续。
和宋绍山一起安度晚年的文艺秋,精心照顾着老宋,这是老宋自己换来的幸福晚年,最后在老伴和子女的陪伴下,安然逝去。
先离开的那个人,是幸福的。
临终前,宋绍山最后和文艺秋告别的内容,居然不是说子女,也不是说他们老两口,不是说其他人,而是说起了维卡。
我的理解,老宋最后提及维卡,还是想要告诉文艺秋,我要是走了,就让维卡陪着你吧,你去看看他吧。
老宋牵挂了一辈子的,还是文艺秋。
无论是万声,还是老宋,文艺秋对他们的感情,都是感激他们真心付出后的真情,或友谊,或亲情。
但是唯有对维卡,她永远都是那个主动付出、主动牵挂的人。
她算过万声对她的付出,算过自己亏欠老宋的情义,可就是从来不算她和维卡之间到底是谁欠了谁,谁负了谁。
真正的爱情就是算不来的,就是不自觉的总想要靠近那个人,想要为他付出,想要牵挂他。
即使对方什么都没为你做过,你还是心甘情愿的想着他,为着他。
文艺秋因为终身牵挂着维卡,让不同时期在她身边爱着她、关心着她的人一起为她的这份执着牵挂付出,万声陪着她从首都来到边境,因为这是离维卡最近的地方;老宋和女儿文文都陪着她照顾着、担心着年老体弱的维卡…老宋走后,抑郁昏迷的文艺秋,牵挂的人还是维卡。
纵观她的一生,维卡一直都是她的良药,也是她的心病。
耄耋之年卧床不起的文艺秋,她的良药也还是维卡。
片尾的视频会面,作为观众真是哭到不行。
(多说一句,剧中穿帮处也不少哈,维卡儿子的电脑上面显示的视频连接中,为啥是中文?
还有维卡在俄罗斯手术的医院,背景墙上和医疗器械屏幕上也出现了中文)唯一可惜的是,重逢后的文艺秋和维卡,没能有机会再次携手相守,历史欠他们的,编剧还是没有给予最后的温暖。
尽管真心从未变过,但岁月已负有情人。
维卡得知宋绍山已经去世后,便没再顾忌的拿出了文艺秋的画册与她一起回忆相爱时光。
文艺秋也不再有所顾忌,羞涩的拿出来珍藏了一生的结婚证书(殷桃和男主角晚年的戏都不错,神形兼备。
特别是男主角的扮演者当时真实的年龄还不到30岁,却能演出耄耋老者的神态,不错)。
电脑这边,维卡也拿出了自己的结婚证书。
他们都在告诉对方,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我们才是最初的爱人、是真正的合法夫妻。
最后这段听从了内心、毫无顾忌的相互表白,或许是上天对维卡和文艺秋相爱一生,却始终没有机会厮守在一起所做的最后一点补偿吧。
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感谢编剧,感谢导演,让观众看了一段人间至情至性的爱情故事。
从一而终、不轻言放弃的旧时代爱情观念,深深影响着男女主人公的一生,也深深影响着那个时代的爱情。
文艺秋、宋绍山、维卡、维卡老婆是疯子。
一碰到爱情,这群人就像是失了智一样。
这些人为爱情作的斗争为的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拒绝生活,甚至他们在斗争的敌人都是虚无缥缈的。
看着让人觉得他们生活里除了爱情什么都没有,完全不像一个正常人,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难道所谓爱情就是这种一团乱麻乌七八糟的模样吗?
我不觉得感动,只觉得恶心。
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殷桃嘴巴上的痣非常有个性
所以偷渡过来就为了在边境上的一发野战?老宋说她还挺浪很准确了,女主真是不要脸不想跟人好好过就别结婚行么,为了自己的恶臭爱情祸害别人,生的女儿又是个什么狗逼?
爱情里最该讲究的是精神的 “门当户对”,里面最喜欢的是万声,活的通透。在华敏追求他的时候,他告知他的心已经满了;在老文答应嫁给他时,他选择了离开。爱情最好的样子应该是彼此相爱吧,如果只是感动和委屈求全那样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不公平的。当然如果两个人都接受现实的爱情观就另当别论了。
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爱情史诗,戏份更多的两个备胎和史上最惨男主角。这样的爱情现在不会有了,爱情果然还是要有时代阻碍,有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才能荡气回肠,文艺秋和维卡的爱情如果在今天就不会那么曲折,那么执念,那么心碎,以至于到老了还是不被成全。
看了一下。感觉挺不错的。这电视剧质量还是在的。
感觉女主这人设不是执着,是作死!!有点无语!!
这剧情有点问题
老颜强推,一开始确实还挺有意思的,虽然阉割版剪的支离破碎,后面就越来越没劲了。太情怀,太作
演员没问题,殷桃有颜值,配角有演技,问题是剧情,剧情老套的三角恋剧情,为了爱情就可以不管不顾,去监听室偷听?原则性问题也可以犯?传播负能量,看着不舒服,看在演员演技在线的份上打三分
本身演员表现不错,而且整部剧想表达的也是平凡人的爱情,不放弃,挺有共鸣的,是一部可以继续追的剧
剧情垃圾
好剧,就是我不太想看。我爸比看得不亦乐乎,播音、俄罗斯、都是他最感兴趣的。开头有点无聊,后面的挺好看的,男主被赶去喂猪那集特不好看,什么时候能离开那个地方。女主太可怜了,她只是想听听自己丈夫的声音被迫搞出那么多事,男主更倒霉如果没有遇到女主可能他的人生会很顺利。讨厌那个俄罗斯男主
演得很好,那个年代的人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后面的人设我实在是受不了,首先是文文!然后是几十岁还以为自己是小女生的女主!
目前看到第四集,第一集少年少女入学,各怀美梦,少女浪漫的隔空期冀着苏联战地播音员维卡,上海少年用自己的粮票换来维卡的录音带,用这种方式爱着倔强的少女;第二集维卡来到学校,中苏爱情迅速缔结,第三集赶上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维卡回国,已经跟维卡结婚的女主承受很大压力,得到老师的帮助,替换信件,第四集她被审讯,为了保护老师,她揽下所有,众叛亲离,只有男主力排众议帮助她,也同样搭上了自己的前途——去边疆,变成了男女主共同的出路。目前看来最有价值的除了时代背景,播音员的职业(这个好看的!复古版的爱上女主播哈哈哈哈哈哈),做的最好的是人物: 女主的人设很有时代特征,聪明耿直梦幻,男主是呆萌又有趣的舔狗,古典的爱着女主,女主去哪里他就去哪里,不要她孤单——跟《无问东西》同样的情感范式
那么大岁数的人去演小姑娘,感觉该换个演员,不好看。
年度感动大剧,没有之一,每集都有泪点,看剧的请备好纸巾,一种超出了生死,超出常情的一种情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珍惜与你结婚的人,珍惜你们的时光,因为年纪越大越会觉得时间易逝,时间即将消失不见,感恩,爱你,老公。
就摄影水平,演员演技,剧情进度等等完全五颗星
放假跟爸妈看了.....还行....
我喜欢导演的出发点,让人们相信爱情,相信平凡人的爱情,要么霸道总裁,要么遗憾分手,这些套路已经让人作呕了。
三观有严重问题,简直恶心反胃变态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