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

Le Passé,伊朗式离婚(港),咎爱(台),过去,曾经,The Past

主演:贝热尼丝·贝乔,塔哈·拉希姆,阿里·莫沙法,宝琳·布雷特,艾丽叶·阿吉斯,珍妮·简丝汀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伊朗语言:法语,波斯语年份:2013

《过往》剧照

过往 剧照 NO.1过往 剧照 NO.2过往 剧照 NO.3过往 剧照 NO.4过往 剧照 NO.5过往 剧照 NO.6过往 剧照 NO.13过往 剧照 NO.14过往 剧照 NO.15过往 剧照 NO.16过往 剧照 NO.17过往 剧照 NO.18过往 剧照 NO.19过往 剧照 NO.20

《过往》剧情介绍

过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经过四年分居生活后,Ahmad(阿里·莫沙法 Ali Mosaffa 饰)在法国妻子Marie(贝热尼丝·贝乔 Bérénice Bejo 饰)的要求下,从德黑兰来到巴黎正式办理离婚。从短暂的巴黎之行中,Ahmad看到了妻子与女儿之间冲突不断。Ahmad试图帮助其改善关系,结果发现了一段过去的秘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修复卡珊德拉之梦30天逃出夺命岛王子殿下我们的青春岁月超高速!参勤交代归来法外之徒第二季超越边界花店的秘密:妈妈的谜字公司里的小小前辈开原小财神热血安全官就像美丽蝴蝶飞完美分身黑吻马尔姆克罗格庄园我的新野蛮女友精灵宝可梦:酋雷姆VS圣剑士凯尔迪奥支书和他的媳妇再生门生活就是家粉红三角架星河战队:入侵幽灵人间异世界迷宫黑心企业安吉拉怀孕记友谊精神嘿!真不是闹着玩的魔鬼圣婴

《过往》长篇影评

 1 ) 不

《一次别离》导演拍摄的法国片,一如既往的生活悬念,只是缺少了伊朗文化背景,于是改于关注走出过往这个命题。

电影《过往》讲述了一位想要开始新生活的女性请他的前夫来离婚,意外发现现在男朋友的妻子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她和前夫的女儿报复性的发了邮件。

这部作品比导演其他的电影要做作很多,也可能是作为中国观众,和法国人的生活有文化隔阂。

但无论如何,如此多的巧合,如此多的过往都堆积在一起,还是会让人觉得刻意。

导演一如既往的擅长铺垫,让悬疑揭示时更合理,也一如既往的擅长通过孩子去烘托表达,更是一入既往的擅长给情绪留白出空间,让观众自己去思考感受,所以观赏性的确很高。

几个角色介有过往,也都能对应上表达,过往始终都要放下的,人总要开始新的生活,但是放下不代表没有感情。

所以女主对前夫有报复的小心理,前夫对女主有所愧疚,现在的男朋友选择完成婚姻但在片尾握住昏迷的妻子不放手。

 2 ) 伊朗电影色彩的另一种探索

《过往》是法哈蒂在法国拍摄的电影,延续了法哈蒂影片一贯的风格特征。

剧情内容错综复杂,将男女之间的复杂关系、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道义等问题聚焦在一部电影中。

对场面的处理有条不紊,每一个角色都有适如其分的重量。

而且剧本深思熟虑,构思严密,对话精彩。

影片采用层层推进的手法,慢慢地把观众从一个高潮推到另一个高潮。

这部影片虽然聚焦于家庭生活,但不单单是关注一个家庭的儿女情长,而是把孝和爱这两个主题扩散到两个家庭的伦理和责任之争。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几次使用抽离对白的影像手法来表现男女主人公有爱却沟通不畅的现实。

这部影片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部伊朗电影,伊朗电影中社会、政治、宗教等表达和符号都被隐去,转而传达单纯的情感、人性,其细腻的叙述和内心化的节奏,散发着欧洲电影忧郁、和缓的气质。

尤其是在刻画几个主要角色的内心轨迹的同时,不动声色地挖出了过往真相的核心,角色之间复杂关系的刻画,故事和情绪的控制,也可以称之为是对伊朗电影色彩的另一种探索。

(部分观点来源媒体)

 3 ) 《伊朗式離婚》觀後感

異族通婚是伴侶雙方要尊重及體諒兩地文化差異, 不是情到濃時的視而不見, 知而難忍, 夫婦衝不過這個關口鐵定是離婚。

Ahmad應妻子要求, 從伊朗首都德黑蘭啟程法國辦理離婚, 他是好人, 他本來可以原地辦妥, 因為一句好聚好散, 男人要在法官宣判Ahmad與Marie從四年的分居狀態至夫妻名份終止前再見女兒一面。

Ahmad不怨不給他找旅店的分居妻子, 冷雨溼了他一身, 他一抵達舊居, 隨即與初次見面的男孩打招呼, 孩子冷冷淡淡的, 男人的大愛稍為暖和了濕漉漉的身體, 他包容了不相識的搗蛋男孩, 從男孩起初不願意與落腮鬍握手, 後來還是感到了他的熱情握了。

Marie新相戀男子Samir兒子鬧事, Ahmad調停; 大人問小孩要是睡在上舖不舒適, 成人可以同男孩調換, Ahmad大可爭取同女兒同床, 他還是聽了Marie的話, 與現在是情人兒子將來是離婚妻子後母的男孩同房一睡; 頑皮男孩戮力剁玉米切傷手指, 外人馬上治了血, 並以創可貼包紮傷處; 廚所水管漏水, Ahmad搶修, 儘管他與妻子要於九時法庭離婚, 他還是以家庭為重, 先安內, 後理外, 伊朗人烹的波斯菜要依祖家傳統用湯匙吃; 法國妻子不明不裡的要用刀叉進食, Ahmad的伊朗式微笑是對世事的寬慰; Marie看來是嘲弄, 文化相差這等小事就如此劍拔弩張, 一到利害必然大吵分離, 男人同女人話題遇到兩地有別, 男的一是耐著性子解釋, 女的若是依然故我, 男人沉住氣的能放下不管就不管, 女的如堅持己見, 並出言挑釁, 男的要捍衛自身國家尊嚴必定同女人爭辯, 夫婦的愛不單是兩人的愛, 如是兩地通婚, 種族融合同樣重要, 愛上的人同樣要愛上他(或她)的國家, 不然會離婚。

眾人在繁華社會皆是寂寞, 各人遇上人生難題不會找朋友談心。

Marie的家庭事她不會與摯友同事傾訴, 她煩女兒的事, 煩那封讓她與新歡關係大亂的電郵, 她不想法子釋疑, 只是打開窗框不住的抽煙; Samir內疚植物人原配他寄情洗衣店工作及處理兒子與新母親相處事宜; 大女兒Lucie只當家是入夜始歸家睡覺的旅館, 媽媽要上班, 要Luice早些下課回家看管兒童是不可能的事, 她恨再三嫁為人婦的媽媽, 她不接受新來男人Samir, 媽媽是勸不服的了, 她不會找同學朋友開解, 街是女兒臨時逃離多次婚姻失敗, 家不是家的場所, 外面的冷, 總比媽媽見異思遷, 每數年換一名丈夫, 家庭只能完整數年的家更為適合心碎女兒。

只有來自德黑蘭的丈夫、父親, 帶女兒Lucie到同鄉開的餐館開解, 館主認錯了多年不見的女孩子, 她小時候歡天喜地, 她幼年來到這裡是快樂的吃喝, 今次來到是青春期少女要成人關注的感傷情緒, 她受不了Samir愛上媽媽, 他的妻子卻是躺在病床昏迷的病人, 她哭了, 店主叫Ahmad帶女兒到後方安穩情緒, 女孩哭聲讓鄰桌客人張望, 異鄉人艱苦經營的餐廳確保顧客可以在平靜環境用膳, 如有異狀嚇怕客人就是不好, 移民要在當地生活穩定要比原住民加倍努力, 並願意從事低下工種方能, 悲從中來煩請在無人角落宣洩, 客人付的一分一毫是得來不易的維持生計。

導演Asghar farhadi刻意省略了法國人派對舉杯吃喝的熱情, 他集中描寫一眾角色的疏離, 唯有他的同族Ahmad願意出手相助法國妻子、女兒, 導演以他外族的感性剖析伊朗人在法國生活狀況, 伊斯蘭教是世上第二大宗教, 教義是接納、服從及信從, 信條是人要信真主, 嚴己律法, 死後可上天堂, 教徒相信在世的苦難是登天的果實, 由此可見Ahmad在地上行善積福是忠於他的信仰, 天使是看不見的, 魔鬼亦是, 人不論是何教何派, 做好事及關心別人就是地上的天使。

Marie握了Samir的手片刻, Samir要拉下汽車排擋甩開了Marie的手, 有了數次婚姻的女人這次是否可以執夫之手白頭到老?男人最後握了他人的手是情歸原本的不捨鬆開, Marie似是Samir一次愛的暫時依傍而已。

Patrick Chan 寫於2017年1月22日。

 4 ) 一托 苦丁,干扁的身躯,鲜活的生命

故事的梗概其实完全就是围绕一个许久未厘清上一段婚姻的女人以及周边关联的层层人物展开。

电影时间小长,看下来觉得浑身糖分流失,无力。

没有看过导演之前的《一次别离》,但还是赞叹导演在节奏不急的时间里,让人物不安其份的不停变化,并且摆明了作为创作者的非主观立场,没有硬性给每个人统一风格的结局。

前夫Ahmad身上的标记似乎就是“雨” 从第一次露面,找寻非亲身女儿露西,还有因尴尬搬出。

人的气势很容易在雨中被稀释,整个人的状态就显得诺诺无力。

在前妻面前是一个温和,冷静,大度的明辨是非的人,实际上所谓的公平公正,只是将一个个待办的事情放缓,铺平,只是一根悠悠长长的火捻。

倘若前半场的男人是Ahmad,那么后半段的重心就到了现任男友 Samir身上,与Ahmad的相对主动优势不同, Samir处在一个无法回避的两难处境,一方面作为第三者无论怎样的胆大,都不会理直气壮的与Ahmad他们三人对峙,但是植物人状态的妻子,尚幼的儿子都是他实实在在身心俱疲的源头,正如后来玛丽所质疑的,是否只是为了填补妻子的空缺而聚合。

其中复杂,不说,你懂得。

正如Samir的儿子不明白的那样,“你们一会叫我上来,一会又叫我下来”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不是难懂,而是自以为所有的问题在自己 的掌控之中。

其实反倒是所有的清晰皆是混沌。

所有正常的坚持竟被一个小小的误解和恶作剧粉碎。

我能从影片中感受到的是导演的严谨和温暖。

以及很好的节奏分配。

观影是一个双“观”齐下的分享过程。

影像和声响都帮助很好的推进叙事,和理解内容。

导演利用每一次“门”的闭合,不仅将空间锁定或排斥在一定的区域中,还利用声音的隔离完美的的视线自然的转移到 重点人物的活动上,可是光是一个 未闻其声 就足以吊大家胃口,加强快进的紧张。

即便是在如此错乱的故事中。

还是将每一个人物放在即便是是非判读不清,但仍旧内核坚挺的位置,也试图给每一个人完成一个结局。

前夫Ahmad是一个如此体贴温存的男人,为何会将事情进展到如此挠头的地方,因为他是消极和怯懦的,那拖延的4年,实在就叫人不能原谅,因为玛丽实际上对他还有依恋,这个男人自己将其拖拽丢失。

玛丽是一个站在原地,面对一个有一个爱人离开的女人,Samir其实是中了妻子圈套的男人。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抑郁病人”正如Ahmad向露西解释的,这种人,非常敏感,遇到那么一点事就有想死的脆弱。

所以他们犯错。

但实际上,不曾拥有那么一种解药缓解所有生活的苦痛。

影片最后的落点有点意外,一个孤立的镜头跟随着得到病情无转还迹象的通知的Samir。

空无旁人的走廊中,就紧紧盯着Samir一人,等他远走不了几步,等他转身若有所悟,摆明要从他身上等出什么解答,等他在此返回妻子病房,不敷衍的在自己的脖颈两侧喷上香水,等待妻子回应时,妻子留个镜头一行泪水和相握的两人的手的特写。

生活真是可叹可笑,越用劲的人反倒等待无望人的救解

 5 ) 往事如烟,却不易散去

过去的会过去,但不会消失,它就在那里。

“初恋、旧爱、新欢,第几个才是你的伴。

” 女主在前夫和男友之间不断纠结,男友在女主和前妻之间犹豫徘徊。

其实,父母的再婚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不能正确引导,是会有后遗症的。

父母总认为,孩子的想法嘛,没那么重要,其实不然,孩子或许不懂很多东西,但他们一定知道他们是否被重视了。

从小,我就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家里大事小事,妈妈都会征求我的意见,哪怕我只是个孩子,可能我对很多事没有概念,但至少我知道了,我被重视了,我的地位很重要,那么,我的家庭责任感也就会与日俱增。

影片多次提到了萨米尔前妻自杀的原因,但都没有明确。

影片的最后,做了交代,也给了观众思考的空间。

尽管女主和萨米尔达成了共识,要放下过去,面向未来。

但这并不简单,不是么?

最后,萨米尔还是握住了前妻的手。

 6 ) 法哈廸:你為什麼不說?

《伊朗式離婚》,承襲導演得獎傑作《伊朗式分居》譯名,但事實上跟伊朗的關係不大。

原名”Le passé”,意思就是「過去」。

故事講述一個伊朗男人應分別四年的法籍妻子要求,回到法國辦離婚手續,好讓她能重新上路;事情當然沒這樣簡單辦妥,等著他的是妻子生活裡一籮爛攤子,而一切歸根結底,自然是箇中人一籃子的「過去」⋯⋯導演 Asghar FARHADI 的敘事技藝大抵會令每一位編劇驚嘆,繼《分居》後,又一次把一個倫理劇情片弄得如斯撲朔迷離,卻又在人情世故裡如此的確鑿。

這麼別樹一幟的「家庭懸念片」幾乎就是導演的簽名了。

記得伊郎男人對前妻有這麼令人熟悉的一句:「你為什麼不說你有一段新的關係?

」其實電影裡不同人物之間都好幾次問到對方「你為什麼不說⋯」這樣那樣的事了,我覺得這正好問到點子上---對於 FARHADI 這位懸念達人的敘事技藝而言,關鍵不就是「你為什麼不說?

 7 ) 真相存在于时空某处

以《一次别离》正式加入顶级电影人行列的伊朗导演法哈蒂,带着他在法国拍摄的新片《过往》来到戛纳,成为本届电影节上的大热门。

来参加他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比法国本地导演欧容的还多,座无虚席。

《过往》讲述的也是一个家庭故事。

虽然家庭结构与人物设置并不雷同,但成员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不亚于《一次别离》。

一个带着三个小孩的母亲,因为怀了妻子尚在昏迷中的情人的孩子,而把她的丈夫,孩子们的继父,从另一个国度召回巴黎离婚,从而引发了,每一种看似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的危机。

跟《一次别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影片主题除了婚姻,家庭外,还多了一个“真相”。

家庭成员关系的进展和改变,建立在对一个事件真相的探寻上。

随着每个人越来越接近真相,观众也越来越深的进入到人物内心里,从而得以从每个人的角度看待“真相”,最终接近那个或许不存在的“绝对值”。

导演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真相”的问题时说,“你会在某一处时空中找到“真相”,但只是从你的角度看到。

只有在经历了它的某一部分,深切地感受了爱、相处、关系的每一个层次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意义。

它绝不是单一的,去捕捉它的每一个细节,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

”这也是此片的叙事态度,导演叙事时完全遵照主要人物的逻辑,跟随他们的思考而推进,既不预先铺垫,也不做任何评判。

由此层层剥离,让观众与剧中人物一起接近真相。

法哈蒂谈到,家庭和爱情这两种关系,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关系。

且是普遍的,世界性的。

他愿意一生都讲关于家庭和爱的故事。

在这样看似格局很小的设置里,人物间关系的张力却很大,且这种张力存在于多对关系之间,令人物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由张力导向的戏剧性,一再将人物逼向极致,他们需要花越来越多的勇气面对自己和他人。

非常深入地进入人物,是法哈蒂尤其擅长的剧作手段。

《一次别离》在这点上也十分明显。

他称自己比起一个导演,更是一个作家。

他喜欢写作,所有的思考都会写下来,而台词部分则加入演员的排演,希望演员也参与到创作。

这些都归结于他多年的戏剧舞台工作经验。

由于此片拍摄离开了伊朗本土,有记者关心是否意味着法哈蒂要转营创作。

对此法哈蒂表示,不论在哪里,他的工作方式是不会变的,职责也是。

只要有好的剧本,不排除任何合作的可能,包括好莱坞。

 8 ) 没有答案

这是年度观影最复杂的片子了。

伊朗丈夫的离开,我的揣摩是,对于故乡与文化土壤的归根情绪(从咖啡馆老板与他的波斯语对话中可以看出),而妻子终究没有让他解释,因为,无济于事,这是人血液里的东西,改变不了。

而他们俩的关系,分开不是因为没有爱情或者第三者,从他与孩子们的关系来看,这段婚姻是值得认可的。

而且他去年没有来签离婚文件,或许是有隐情的(不希望结束);而她的“出轨”,或许正如情人(洗衣店主)说的,因为“弥补婚姻不幸”,两家店(与药房)离得很近,日久往往生情。

而她不让前夫住酒店,在最后时刻告诉他怀孕的事实,大概真的因为“报复”,而报复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是“没有结束。

”她的痛苦是由他造成的,所以他沉默忧伤无力。

这段婚外恋,当双方都不知真相——关于他妻子是否知道实情,两人的关系也是脆弱的。

孩子是个意外,意味着他们的关系因为孩子而不得不向前推进。

有意思的是,不,应该说纠结的是,他的妻子凭女人的直觉感到背叛,却找错了方向。

她或许没有看那些信,但她自杀了,而真相没有被揭露。

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如果相爱是比天大的事情,是否意味着可以不顾第三方的痛苦?

大女儿与洗衣店员工都是“圈外人”,又是与事件的当事人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人(母女与主雇),其实他们并没有参与事件的核心,无论真相还是误会,他们对于洗衣店老板娘的自杀没有责任,只是没有袖手旁观罢了,但他们都受到了伤害(遭到亲近之人的动手、被赶走),这是人性的怪异,打人的一方才是造成悲剧的责任人,却怪罪说出真相的人。

过往,过去了吗?

当他的妻子闻到他的香水味道流下一行泪时,我也哭了。

爱是深藏在意识中的,即使肉体“死亡”。

 9 ) 过往终云烟

看完的第一感觉是压抑。

贯穿始终的争吵往往以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收场,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中的人们,要么过于激烈,要么暧昧难名,似乎从开头妻子的狼狈接机开始,就预示着整一个大的悲剧的上演。

有报复有仇恨,也有无名的悲伤,有争执有宣泄,又好像藕断丝连,牵扯不断。

看到结局紧握的双手,和萨米尔的植物人妻子留下的泪水,我不知道自己是希望看到两个家庭的圆满还是让过往的一切都烟消云散。

其实这两者都不可能发生了。

 10 ) 《过往(Le Passé)》:改嫁风波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11/le-passe.html过往 Le Passé (2013)过往 Le Passé (2013)这是一部今年新上映的艺术电影,在看多了好莱坞电影、商业片后,需要转换一下口味。

电影讲述一个女人因改嫁而引发的家庭矛盾。

在法国,女主角从机场接回来自伊朗的丈夫,他回来的目的是与女主角离婚。

回到家中后,丈夫见到了女主角的小女儿和另一个男孩。

随后丈夫了解到,这个男孩就是女主角未婚夫的儿子。

晚上,丈夫见到女主角的另外一个大女儿,她父亲是女主角的前夫。

丈夫与大女儿关系很好,大女儿讲述了自己的困惑:她不想让女主角与那个男人结婚。

第二天,女主角与丈夫顺利离婚,这时丈夫才知道女主角已经怀上了未婚夫的孩子。

之后,丈夫通过大女儿了解到,未婚夫的妻子已经成为植物人在医院昏迷不醒。

晚上,大女儿没有回家,女主角、丈夫、未婚夫因此吵起来。

这时丈夫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丈夫大女儿在自己家中,全家人才平静下来。

但这件事让未婚夫很困惑,带着儿子离开了女主角家。

隔天,大女儿告诉丈夫,未婚夫老婆是因为自己写得信而伤心自杀、变成植物人的。

丈夫将此事告诉了女主角,女主角非常生气,与大女儿、丈夫吵起来。

女主角平静后,她把一切告诉了未婚夫。

未婚夫听后马上询问自己的员工,发现事情并不是大女儿所说的那样。

但很快未婚夫将真相调查出来,原来是自己的一个员工假冒了自己的老婆。

员工这么做,只是为了报复未婚夫的老婆,因为未婚夫老婆想要辞退她。

真相水落石出后,丈夫离开了女主角家,大女儿也不再自责,女主角则与未婚夫和好如初。

最后,未婚夫来到医院,尝试着唤醒自己的老婆。

这是一部剧情比较简单,但却很晦涩的电影。

如果不加思考的话,会轻易认为这是一部苍白的电影。

然而,当仔细思考片中人物的细节和剧情后,却会发现这是一部很真实的、反映人性的电影。

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展现真实生活、揭露人类本来面目的电影。

从片中人物就可以了解到很多人性的丑陋之处,比如自私、谎言、报复;也可以了解到很到多人性的复杂情感自责、忧伤;更可以看到道德与人性的博弈,如结婚三次的女人、抛弃植物人老婆的男人,等等。

总之,这部电影就是用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来表现了人类本性的真实一面——仿佛电影的风格那样——冰冷、寂静、压抑。

其实,换个角度去想,会发现片中类似模式的事情在身边常常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那么复杂、那么辛苦!

电影拍摄上中规中矩,虽然它是艺术片,但我并没有感觉它多“艺术”。

在我眼中,片中除了一些车内的运动场景外,几乎都是固定镜头的正反打,很“电视剧”。

这也是国际大导演的拍摄技法?

实在平庸啊。

当然,这样拍摄也有一个好处,看起来一点都不累、不辛苦,舒服得很。

演员方面中规中矩。

Bérénice Bejo是《艺术家》中面熟的脸孔,不过我不喜欢她,没什么好感。

扮演大女儿的Pauline Burlet不是大美女,但是很有女人魅力,不过她才17岁,很难让人相信。

其他演员都很普通,不提也罢。

总结一下。

这是一部很平淡的家庭电影,讲述一个复杂家庭的改嫁风波,虽然看点不足,但很真实的表现了一些人性。

所以,它符合本片“艺术电影”的定位,只是比导演的上一部差太多了。

Pauline BurletPauline BurletPauline BurletBérénice Bejo序列:1179The.Past.2013.720p.BluRay.x264-WiKi2013-11-28

《过往》短评

对于一个anti-happyending浪漫爱情片患者的我而言,很喜欢这种在爱情里苦苦挣扎的题材,娓娓道来细处见长却不显冗长,虽然缺了前作抽丝剥茧般的观感,但仍不失为诚意之作。

5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目前没看懂,懂后再评价

10分钟前
  • 银河护卫舰
  • 较差

3.5 作为文本>一切的剧作型导演,这部在表层(冲突矛盾)和深度上相比《一次别离》简直弱太多了。

11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谁都没有错,比《一次别离》是差点儿,但还是喜欢这样赤裸裸的生活8.4

14分钟前
  • 我叫张躍名
  • 力荐

比[一次别离]真是差远了,虽然仍是道德故事(这次没有叙事公平性问题),但是着实无聊……果然[一次别离]好就好在宗教对故事和人物走向的决定性作用。塔哈·拉希姆依然文艺片男神。

16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要承受的苦难,这实在拍得琐碎,快进看完,删除。

19分钟前
  • 。倏橘
  • 很差

在抽丝剥茧的真相中,各种矛盾相继爆发,但是剧情的张力还是不及《一次别离》。

24分钟前
  • 豆瓣松鼠
  • 推荐

故事不太好或者说有点狗血+拖节奏。

26分钟前
  • Perfect
  • 较差

矛盾太多,关系太复杂,看着糟心~

30分钟前
  • Lavender
  • 还行

爱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镜头。叙事如抽丝剥茧,细节处充满了惊喜,很像前作<一次别离>。

32分钟前
  • Breeze
  • 推荐

比较纠结。

35分钟前
  • wang_
  • 推荐

离别归来,不见过往.

39分钟前
  • 李格弟
  • 较差

片子絮絮叨叨的。“我们可以坐在这里,编造无数个这样那样的故事,可是那仅仅是你的猜测而已。”

43分钟前
  • 较差

把一个《故事会》的故事拍到极致。

45分钟前
  • dow
  • 还行

没有《一次别离》里的宗教包袱,整个节奏却不流畅。三个家庭,三个男女,三个小孩子之间有着割不断的牵连。过往,其实并没有真的过去,而是一直在维持。

49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不知道是节奏太慢还是我还不了解结婚后的事情,入不了男主女主的世界。看的很纠结。女主和她的女儿确实长好像!

52分钟前
  • Ellis
  • 还行

什么鬼

56分钟前
  • 银河系里有什么
  • 很差

四星半。1.第11届武汉的法国电影展看的,大屏幕上看阿斯哈·法哈蒂的片子真的是质感超强,精准的镜头调度,反而觉得并不闷。2.每个角色身上都有一个心理上无法克服的悖论。3.大赞最后长镜头,男人以为妻子对他再无感觉所以外遇结果妻子竟可以为了一个猜忌有奸情的佣人自杀。妻子为了气前任不租旅馆。

60分钟前
  • 三体重症患者
  • 力荐

散。

1小时前
  • Sinmx
  • 较差

越往后越精神之片。家庭对人多重要啊

1小时前
  • And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