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月

追月,过往,Off the Stage

主演:何赛飞,袁文康,娄宇健,涂凌,高子沣,许歌,郭小璐,闾汉彪,钱漪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浙江方言年份:2022

《追月》剧照

追月 剧照 NO.1追月 剧照 NO.2追月 剧照 NO.3追月 剧照 NO.4追月 剧照 NO.5追月 剧照 NO.6追月 剧照 NO.13追月 剧照 NO.14追月 剧照 NO.15追月 剧照 NO.16追月 剧照 NO.17追月 剧照 NO.18追月 剧照 NO.19追月 剧照 NO.20

《追月》剧情介绍

追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越剧名伶戚老师(何赛飞 饰)年轻时以一出《追月》红遍全国,多年后功成名就的她突然归乡想与家人重聚。被抛弃的大儿子秋生和小儿子夏生却难以与她亲近,一个突发事件让过去隐秘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影片改编自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艾伟小说《过往》,主演何赛飞荣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翠星之加尔刚蒂亚兄妹闯天涯风影重庆谍战探险队的荣光脱轨冤家宜解不宜结熟悉的她暗花芒洛医生第二季六扇门之血虫谜案伊丽莎·施莱辛格:永远火辣辣设得兰谜案第三季赛尔号大电影2之雷伊与迈尔斯亲密OSS117之开罗谍影猪头逛大街3恶魔的艺术夏威夷冲浪女孩文豪野犬DeadApple青年乌兰夫孤独的美食家2021除夕特别篇三方国界圣水湖畔结婚才可以蜡笔小新:超级美味!B级美食大逃亡!姐妹不汗党行尸走肉第九季真爱狗公园

《追月》长篇影评

 1 ) 金鸡影后何赛飞与票房刚过百万的《追月》

《追月》延续了文艺电影注定的命运,票房已经扑到不能看了。

上映一个月累计票房仅有123万,无论如何对比这个数字都有点拿不出手。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越剧名伶戚老师的故事。

年轻时,她为了追求事业果断选择牺牲家庭。

她去追求她的舞台,放任秋生、春生、冬妹三个孩子自生自灭。

现在,她年老了身患绝症时日无多了,想要回归家庭看看三个孩子。

问题是,隔在这中间的几十年像一把刀插在所有人的心上。

三个孩子各有各的悲剧人生。

冬妹年纪轻轻被人骗了感情大了肚子,亲眼目睹爱人被打后流了产发了疯进了精神病院。

秋生为了给妹妹报仇动手打了那个男人坐了六年监狱,多年之后还被男人买凶暗杀。

春生继承母亲衣钵选择唱戏作为事业,但感情上一心只迷恋和自己年龄相差巨大的同组演员庄凌凌。

所以,秋生和春生在对待母亲这件事上态度迥异。

秋生觉得母亲出轨又爱说谎,她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整个家庭,是她毁了所有人!

所以,他绝不原谅母亲,他根本不相信这个女人得了绝症,也绝不想见到她。

他甚至直接跟公司门口的保安说,不允许戚老师进入公司的大门。

春生的心肠就软很多了。

从母子两人的对话和接触可以推测出,他其实没享受到母亲多少的爱。

戚老师在他面前总爱说秋生多么多么像她,说秋生是她拿命换来的。

推测来说,秋生应该是戚老师难产生下来的孩子,而且是戚老师的第一个孩子,当然格外珍爱!

可是提到春生却总是说他扮相不好、唱腔不过关,总是挑出很多毛病。

连做饭也是做的秋生爱吃的菜。

但一切都不妨碍春生对母亲的孺慕。

他很享受母亲亲手做的饭,也很关心母亲的身体。

也是他一直在母亲和大哥之间斡旋,试图让他们和好,试图让母亲能和春生见到面说上话。

当戚老师偶然间听到有人要暗杀秋生时,她决定要为儿子铲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故事随着戚老师脸色苍白头发凌乱地躺在警察监护下的病床上走向尾声,母子两人终于达成和解,戚老师也完成了自己和儿子和解的愿望!

电影似乎想要探讨下“母职惩罚”和“女性成长”的关系,但又没有很深入,而且使用的方式极其简单粗暴。

戚老师选择完全不管孩子而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年老得病后又想在未曾得到过爱的孩子这里寻找到家庭的温暖。

这个设定听起来就很麻麻滴。

问题是这里面的所有人都没错。

戚老师不过是想登上更大的舞台,秋生、春生、冬妹渴望母亲渴望爱,丈夫只是想成全戚老师?

所有人形成一个无解的闭环。

但这场戏里,只有戚老师的人物形象是最完整的。

她对戏曲的渴望,对舞台的追求,生病时对家庭的渴望,对丈夫的思念全部都展现了出来。

所以,戚老师这个人物才比较出彩!

戚老师的成名作是《追月》,这故事甚至成为她一生的写照。

嫦娥离开后羿来到广寒宫,戚老师为了戏曲背井离乡来到北京。

戏曲里唱着“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戚老师在真实世界里也在后悔。

她再也没能遇到像曾经的丈夫那样对自己好的人,从离开他后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没能再让她产生被爱的感觉。

可惜,这是她在外漂泊许多年才明白的事情。

何赛飞和戚老师简直人戏合一。

戚老师是一个很讲究的人。

当有客人来时,她要整理好衣服盘一下头发才迈着优雅的步伐去和人打招呼。

何赛飞几个简单的动作把一个名伶的气质演了出来。

她还在饭桌上告诫儿子春生不应该吃晚饭,这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更不要提她对于戏曲的严格要求,即便对方是自己儿子那也不行,该严厉还得严厉!

正如庄凌凌在电影里说的那样,何赛飞扮演的戚老师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她扮上妆后在舞台上的时候叫人很难不原谅她,即便她做了非常糟糕非常令人厌恶的事情。

电影里设置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表达方式,导演将很多过去发生的事都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出来。

譬如秋生发现母亲出轨并将这件事告诉父亲,戚老师去精神病院看已经发疯的冬妹等等,这些缠绕在所有人心头的往事都以舞台剧的形式加在正片中,寥寥几个画面就讲清楚了所有细节。

但这样做的缺点也很明显,很多故事非常缺乏感染力。

本来,秋生、冬妹的故事都是引发家庭变故的重要一环,也是戚老师做选择的一个牺牲品,但舞台剧的表现形式总好像在看其他人的故事,也无法对母子关系产生更深的共鸣。

或许,这段家长里短更适合用片段的方式融入电影中。

现在的处理方式下,秋生、冬妹、春生的人物都非常单薄,他们就只是体现戚老师性格特征的稍微有点故事线的NPC。

当然,何赛飞的出彩归根结底还是演技的功劳。

她和角色的适配性太高了。

她本人就是越剧演员出身,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大青衣的气质。

当她在电影中甩起水袖时,完完全全就是角色本人。

而且,她的演技非常浑然天然!

经过《大红灯笼高高挂》《风月》《大宅门》《孝庄秘史》等作品的洗礼以及与张艺谋、陈凯歌、尤小刚等导演的磨合,何赛飞完完全全成为一个百变型演员。

她演得了勾走白景琦心魂的杨九红,也演得了多情叛逆的梅珊,在《追月》中更是将一个以戏曲为生的非典型母亲演到极致。

所以,虽然《追月》的豆瓣评分只有6.8分,但何赛飞却凭借在电影中的精彩表现获得了金鸡影后。

可见,没有不好的剧本,只有不走心的演员!

THE END.深度解析宫崎骏告别之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节特供,《银河写手》的自嗨《我们一起摇太阳》,贩卖苦难还是爱的箴言?

 2 ) 算得上名副其实的何老师粉丝向电影但也仅此而已

标题不知道怎么取了,抄的朋友的话随便取的,但确实是我看完的最大感想。

其实看之前抱的期望还挺大的,毕竟这是何赛飞,而我是个还算爱听戏的爱看电影的。

但是看下来……其实作为电影而言,我觉得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翻了下大家的评论看到说参加了去年北影节我也忍不住打出一个问号。

但是何老师确实值得这个奖,包括另外的几位主演,都在角色内演好了的。

所以,因为演员们表现得都不错,我有异议的地方就在演员之外的编排上。

1.镜头不好,位置不对,距离不对,表叙能力太弱,且绿绿的滤镜除了能衬何赛飞老师的衣服没有什么用还显得很奇怪2.剧本不好,至少导演没把这个剧本拍好,整个故事的脉络在最后看其实是清楚且有足够冲突来表现的,而且两条线,一个是生死的,一个是事业(越剧的),在最后点明戚老师出名演的第一部戏追月是老公写的、最后演的一部御带花也是爱人写的,这是亮点,还有戚老师在食堂里讲戏,也是亮点,但是都被乱七八糟的编排冲淡了,显得整部电影都颇为寡淡。

而且其实剧情并不复杂,按照时序来讲,戚老师和弦师相恋、结婚、生大儿子秋生小儿子夏生小女儿冬妹,她这时候还有点空,会亲自带带秋生,也很肯定秋生的艺术天赋,然后弦师写出追月,她排戏,拉老板投钱,往省城跑,没空回家没空带孩子甚至没空见爱人。

然后因为“出轨”时间被秋生撞破,爱人自行失踪,她还是没有时间,秋生带着怀孕的冬妹来见她要拿个主意,她随口一句就打发了因为要赶着去演出,结果那个男的被秋生打残,冬妹流产又疯了,于是她被秋生拒绝见面,就在之后往更远的地方演出。

而她的学生、剧团的后辈庄凌凌在她忙的时候帮着带了夏生,夏生仰慕这个如母如姐又能做老师的女人,缠着爱,虽然没领证但两个人在一起了,口口声声“庄老师”,像叫妈妈。

再之后就是戚重病回了乡,和唱小生的夏生见面,得到爱人新写的剧本,在不知情的时候做了顾问,喜欢这部戏,又因为觉得庄凌凌演得唱得不够好,顶着癌症晚期设了个很简单但是很有效的办法把庄凌凌和那个替补王静都耍了然后自己上了首演。

唱得很好很圆满,甚至让被抢了戏的庄凌凌说看她上台就光芒万丈,看到她就觉得什么都能原谅。

最好笑的地方是她演完之后凑巧碰到有人雇凶要杀秋生,然后用癌症晚期的身体去杀了这个杀手,自首之后保外就医,和秋生夏生谈心,和庄凌凌谈心,还把自己的镯子给了她。

我看了电影宣传海报,上面写着不疯魔不成活几个字,其实本该是这部电影能表现出来的东西。

1.那个以话剧形式呈现的蒙太奇,第一次出现就是戚老师先训了儿子一顿再心肝儿一样搂着秋生,说这是我的一条命换你的一条命换来的儿子,不给那群女人做干儿子,湿儿子都不许。

影片末尾有个call back,她保外就医的时候,秋生终于和她和解,坐在床边握她的手,说我的命是你给的,她说两次。

这该用更紧凑的表现让这个她很偏爱的“爱”体现出来,她爱某一个儿子的偏心,体现得很明白,但是太碎,而且夏生整个反应很稳定,冲突就减淡了。

她对某一种行当(戏)、某一个人(大儿子)的偏爱和执着的疯魔就轻了。

2.一部使她功成名就,一部为她生命、舞台生涯画上句号的戏都是爱人写的。

结果表现就只有她看到剧本之后一下子投入进去,然后演出的时候秋生表情的复杂和到最后二十多分钟她躺在病床上了,问你爸爸是不是还活着。

这个表演本来没有问题,但是编排就使这种感情不够动人,就显得秋生前面的质问也很乏力,这就更不让人觉得她“出轨”是很严重的事情,也不会让人觉得,她为了戏被男人们“欺负”是一件很怎么样的事情。

3.戚老师对戏的痴迷。

算是稍微表现得好一点的,食堂那么嘈杂的氛围,她直接拉着庄凌凌骂起来说你这里不对然后忘我地讲起来,是很好,还有后面的那段水袖说你步子不对也好。

但是也不够,她那个计策完全是奔着自己就演这一场,后面的万事不管就算被追究也无所谓的想法去的。

但是就轻描淡写了……可惜4.还有一个call back,是该引起至少引起女观众共情的。

王静给孙老板陪酒的时候唱游园惊梦,被许女主角,团长老杨在这边斡旋说孙老板可别欺负了我们女主角,这里的欺负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

所以后面也就知道了,戚也被欺负,而弦师什么都做不了,无权无钱,甚至有求于别人要把戏搬上舞台,所以说装聋作哑,所以对通风报信的大儿子说你妈妈很好不许这么说他,因为戚也无奈无法,她是给与肉体出去的人,这是一种筹码吗?

大部分男人没有这种筹码可以运用,或者认为这种筹码利用是羞辱真的是比女性少一条退路吗?

这个东西实际上应该可以引起很多共情,但就这么,轻飘飘,毫无冲击力地过去了,让人在想……编剧、导演,到底想干什么。

到底是想批判这个女人不着家不司母职不做贞妇,还是真的在同情又在欣赏?

还是说,在同情欣赏的前提下鄙夷她的做法,却因为她太美了太好了,那些罪名都可赦了。

撇开电影表达的东西让人闹不明白,像个三流家庭伦理剧,我觉得导演也有用得不错的设计,每次提到过往的时候,蒙太奇用得挺有意思,片名是off the stage,但偏偏所有的回忆都在搭建得很简单的舞台上,比起戏更接近话剧,用话剧把提及的过往讲出来。

还有点和朋友提到觉得有点意思的地方,大概是我们一直都有点疑惑,为什么从小就是哥哥更得妈妈的照顾和表扬,乃至哥哥完全不唱戏自己甚至不知道,而自己做了男小生台柱子,却还要被妈妈讲哥哥的艺术天赋好得很,自己只及对方的小指头,上次在北京演得不好云云,夏生的情绪却一直这么稳定。

因为他和庄凌凌的恋情始于他恋母,他在需要妈妈照顾的时候就开始被庄凌凌照顾,于是母亲的角色被取代,但是庄凌凌比妈妈年轻也没有伦理道德的束缚,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去抒发爱,享受关怀,他有了新的母亲,同时扮演他的爱人、床伴、老师,他不向戚有期待,所以一个本来该像哥哥歇斯底里像妹妹得精神病的人,很柔软也很漠然地听了这些评语,不往心里去,还会哄他的爱人。

 3 ) 电影看完好窒息

东亚女性真的好难,已经到达这个高度了临终遗言却是「原谅妈妈」爱奇艺上花6元看的,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之前短视频刷到过何赛飞老师的获奖感言以及何赛飞老师尊嘟好米哦~小时候看《大宅门》就觉得好米好米!

窒息点1:作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当妈妈的必须要演出才能养家,三小只才能有的吃穿吧!

一个大男人对着自己妈妈吼“你除了给我们钞票还有甚么的”的时候我震惊了。

就这种责怪,如果是一个青春期小孩喊出来我可以理解,一个成年人 也算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不能稍微站在他妈妈的立场考虑一下?

窒息点2:恶臭的游戏规则,想要人红剧红必须付出点什么。

可明明是这个社会的潜规则,怎么最后却让一个女性去背负了所有恶意?

换句话讲 我们常常对男性追求事业时耍的手段有所包容,但是到了女性这里,却变成了不可饶恕或者是“荡妇羞辱”?

窒息点3:一个为戏剧事业付出了那么多的女性,一个爱戏如痴的女性,我们却对她的要求是 不仅仅要有事业,同时要肩负起家庭责任,理应照顾好家人,因为记不住小孩的口味,叫小孩老二老三这种事都被大儿子当成罪过。

如果哪一天一个男性这样做我们只会轻描淡写的说 哦毕竟是爸爸嘛,但是为什么换成女性就不可以?

女性不仅要赚钱养家,还要给予每个子女应有的关怀,记住每个人的喜好,不觉得很苛刻吗?

可能是因为最近在拉片《血观音》的缘故,总觉得至少生长在那样的家庭里才可能跟妈妈反目。

跟那部电影的原生家庭比起来,这才哪儿跟哪儿啊

 4 ) 女演员的不易:中年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不止是母亲和妻子,而是聚焦于她的事业和爱情

国内少有的,以中年女性作为主角的电影,不止展现她母亲和妻子的身份,而是聚焦于她自己的事业和爱情。

非常与时俱进的表达!

我永远会被戏曲故事打动,像《霸王别姬》《进京城》《柳浪闻莺》《青衣》……我会感动于戏曲演员对表演极致的追求,尽管有的人已经垂垂老矣,但耗费心力排练“上台”“当主角”的执念,总能戳到我心里。

而该片和过往同题材项目相比,最不同的点是,它着重强调了“女”演员的不易,讲述了女演员在奔赴事业时,会遇到源源不断的捷径诱惑,年龄的歧视,还可能会因“重事业、忽略家庭”而被人诟病不像个好母亲,(但如果是父亲忙于事业不归家,就不会受到如此严重的诟病)总的来说,电影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常年缺席家庭的女人,背后的苦衷。

电影把她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演员,妈妈,或妻子。

片子很妙的一点是,所有闪回都用了“舞台”的形式去呈现,模糊了戏曲和现实的界限,更让人觉得,女主角的人生经历,好似一出大戏。

近几年,很少看到有人能用这么认真的态度,去拍一部戏曲题材的电影。

他们可能早做好了亏本的准备,但是那种认真付出的精神让我很钦佩,也很羡慕,我总觉得,如果我这一生能产出一部口碑佳作,即使赔钱,也值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很美的,越剧的唱腔、身段、眼神,自带一种凄婉的美。

而那种跨越时代遗留下来的“古朴感”,总会因距离产生美,那是一种厚重且珍贵的,濒临落幕的遗憾美。

电影中的空镜数量非常多,但是不局限于场景切换之间。

在人物娓娓道来的台词中,也会插入空镜,多半是水波纹和江浙一带的风景,很有新意。

缓缓流淌的波纹映衬出了人物心境,给影片增加了一抹诗意。

剧本非常扎实,人物塑造饱满,让我对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女主的塑造不必多说,她身上有不少缺点,但正是这些缺点,这些鲜活的东西,让人物更加真实立体。

另外,我非常喜欢女配庄凌凌这个角色,善良、爽利、泼辣、能屈能伸。

她和二儿子的感情戏,也刻画得非常细腻动人。

何赛飞老师,以及二儿子和庄凌凌的表演,都非常细腻动人,相比之下主角袁文康欠缺不少。

何赛飞的金鸡影后真的实至名归。

但很可惜的是,始终不知道女主角的姓名,只知道大家都叫她【戚老师】。

她应该拥有自己的名字,不是吗?

还很遗憾的一点是,女主角的女儿不幸成了疯子,也有女主的责任,片中却看不到她对女儿的一句道歉。

尽管已经展现了她的愧疚和悔恨,但没有母女和解的情节,就导致女儿的角色沦为了一个工具人。

最后在海边撒骨灰的情节,我觉得女儿是应该出现的,尽管她可能坐着轮椅,仍然痴傻着,但也需要出现,因为她也是女主的孩子,也是需要被展现的女性角色。

我看过导演之前的作品《老闺蜜》,它也是关于中年女性群像的故事,让我觉得导演很有潜力,敢于挑战新题材,也愿意为中年女性发声,书写和记录她们的生活。

电影的质量已经很不错了,走心,真诚,希望导演能继续产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5 ) 夢醒時分愛正濃

一場純淨的心靈之旅。

懺悔、救贖、寬恕、解脫。

母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妹之間、兄弟之間、戀人之間、夫妻之間、同事之間,一個個的糾纏,一段段的因果,塵封的往事,在一幕幕如幻如夢的回憶中被徐徐揭開,那個當年風華正茂,追求藝術,妄向外求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向這個世界求得一份諒解,如同一個火球,放入一塊堅冰,三尺之寒,被一點點消融。

追月的嫦娥,當她如願以償地飛到廣寒宮,碧海青天夜夜心,面對浩瀚的的星河,才發現世上最難面對的是孤獨,才了悟世上最難得的是真情。

生命總會落幕,如同一場戲,臺上的風光,恰恰反襯出帷幕低垂後的落寞。

沒有了真情真愛,無限風光,也祇不過是一場獨自面對的淒涼。

地上的人在問,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而天上的人,卻在月影中徘徊,不知世上已千年,而那份愛,此刻去了何方。

一切都去如一場幻夢,唯有真心的懺悔,能洗清我們無量無明的罪過,能證明我們曾在這個世間,真實地活過。

心安了,便回家了。

 6 ) 难得的演出,乏力的影像

让何赛飞来出演这样的题材让人惊喜,不仅因为她是越剧女演员,更重要的是何赛飞早期在大银幕上的形象几乎都是以对命运和权力的反抗者出现的。

从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陈凯歌的《风月》再到李少红的《红粉》,她不惜用生命歇斯底里地追求自由,反抗封建、父权和秩序。

本以为这部电影会继承到对于母职的反抗,可惜如此丰富的、复杂的、脆弱又自我的母亲形象最终塌落成一个面向家庭、亲情的赎罪者。

同样的设定题材可见伯格曼的《秋日奏鸣曲》,相较伯格曼深深刺入母女、亲子关系中的利刃,这部电影显得不够坦诚,可以原谅一切、覆盖往事的“圆满”和“爱”掩饰了真实的自私、虚伪、偏执又渴望对方的亲子关系拉扯。

片子的亮点在于越剧元素并不只是“景观化”的道具,排练细节都是真实且生活化的,大概是排练素材都来自何赛飞本人的缘故,甚至关于那段“胸大”的桥段也是她在戏曲节目评审席上的原话。

从影片结构上看,中段和尾端过于冗长,情感都集中在半个小时里密集地、无间断地、无递进地剖白展示,观众的共情感动在抻长的情感戏中被浪费了。

而舞台和大段空镜都有些单调,创作者在将故事影像化时调度有些乏力。

片中台词篇幅很大而主要功能都是为了叙述往事,剧作上没能将角色丰富的多面性和内心剖白展示。

一部女性表达的电影,短板在于表达女性,这是让人觉得遗憾的。

何赛飞的表演非常亮眼,在没有呼吸节奏的电影里贡献了最有呼吸的表现,情感分寸和张力节奏都是精准的。

很惊喜国内这个年龄段的女演员仍有生动的、复杂的、有生命力的“大女主”故事可以展现功,希望之后有更多元的题材。

 7 ) 既然选择了做嫦娥,就别思凡了

是不是好电影,有的可能得慢慢看完,有的可能看完最初的一幕就可以。

这是个好电影,看完才会叹出来“竟然是这样的……”“怎么可以这样……”,剧情能猜到一些,但活生生的演出了还是把我震撼的停了呼吸。

上了天的嫦娥啊,就不能用人的眼光去看待了。

独处久了的人啊,也别用寻常思维去对待。

众神下凡必有灾难,好好供着就对了。

可偏偏,她又变成了凡人。

就是电影有点过于板正了。

像一个病人,得了教科书上一样症状的病,那引来围观的也就只有医学院的学生。

电影里除了王静,智商都是在线的,是不是智商越高的人越执拗?

“我是个女演员我有什么错?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没有错。

那谁错了呢,错在我们要扮演的角色太多?

非黑即白二元论的对错,怎么可以解释的了人生。

接受生活,并与它好好相处,不要再问对错了,也不要再探寻了,它本来的样子就是本来的样子。

有的人活一辈子也不明白。

我就属于活不明白的,所以看那些说:“我这一辈子怎样怎样”的人,看不懂他们对得到的执念对失去的怨念。

他们把自己困住了。

有人最后是消停了,消停之后便感觉到了自由,可她不知道,她被困住的一下子却是很多人的一辈子。

以前,这样的电影无论如何看不下去。

现在上了年纪,所以看啥都有点悲悯,无非是中悲大悲,偶尔找点喜剧来看,妈的现在喜剧的内核真的是悲剧。

看这种剧情片,妈的,内核依旧是悲剧。

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有着小小的山峰小小的河流。

有些人啊,能翻过小山能跨过细河,就已经是极限了。

其实就是管不住欲望,重欲的人大多薄情……就想经常被噎着的人一般不会爱美食。

有的人飞的太远了,已经忘了为什么出发了。

越来越多的电影集中在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

看B站“对话紫金陈——救命!

他是怎么做到一本正经又如此好笑的”。

他说了一个很俗却很实际的真相,如果不自救,谁能救你,如果你通过自救到达彼岸了,再回首谁还在乎那些糟心的事。

一句话,老子现在有钱,钱还都是自己挣的。

如果你足够强大,那父母对你好不好,童年对你幸不幸福,都是无所谓的。

我不想说什么强烈推荐的话,就自己一个人有时间,想安静的看场电影的话,可以考虑。

 8 ) 《追月》究竟追得是什么?

《追月》讲述的内容有很多,一个戏疯子女演员一生的一些部分,有爱人有孩子有她的戏,从真实的电影片段和舞台上饰演的真实桥段结合,去把何赛飞老师饰演的戚淑珍戚老师的故事娓娓道来。

其实这个电影本身的剧本不算是最特别亮眼的那种,但是演员们的一些演绎撑起来了,有些剪切点会让人会有点疑惑,但是这些疑惑和突然感倒是不影响整个故事的讲述,依然是完整的。

前期在看电影营销时候的一些片段,确实是电影里很精彩的高光时刻,戚老师作为这样的一个资深演员她的一生都在为了戏,但是也不止是为了自己,她爱过所以她付出了更多,你说她是自私为了出名也好说她是为了爱人而付出了自己也好,都是她,因为用剧里凌凌的那句话说,她只要穿上了戏服,就是自带光芒,她有那种让人原谅她的魔力,这是对一个优秀演员最好的描述了吧,虽然现实里并不是个常规意义上的好母亲,让三个孩子都丧失了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受到很强的争议。

其实我没想到戚老师会快到电影20分钟的时候才正式出现,她刚进房间说二儿子剧照的时候就能知道是个戏疯子,哪怕已经累到不行了,进了房间高跟鞋立马脱了,但是看到剧照立马跳起来了,对戏有关的所有她都很在意。

还有那句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女演员,只是想把《追月》搬到更大的舞台上去,我对亲情没啥概念,其实也点出了很多为什么她也给予不了自己的孩子太多爱的原因,但是这样的一位女演员一位母亲,最后还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虽然戏永远是比天大,但是到人生弥留之际的时候,她依然做出了一个母亲会去护犊子的行为。

我很喜欢最后病床前的那段穿插着植物果树的镜头,真好,生机勃勃,讲述着一些新生和热爱。

这样一个角色的感情是复杂的,而且谁都不会想到一个女演员,生病的女戏痴在生病后,看到一个好剧本也依然想要自己去上台的那种执念,她的很多行为都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但是依然是那句话,穿上戏服,她就自带光芒,一切都可以让人原谅了。

#电影追月今日上映# #电影追月# #电影追月口碑# @电影追月

 9 ) 我很喜欢这个不合格的母亲的角儿的眼泪

金鸡奖影后,越剧演员童年女神何赛飞老师,关于传统戏曲越剧的作品,方言,上述的每一个点都是我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理由。

看完之后我也发自内心地觉得它没有辜负我对上述一切的元素和作为一部女性题材家庭题材的电影的期待。

一生只会演戏的女演员和失职的母亲,是编剧也是脆弱到要躲起来的父亲,强势的获得最多爱也呈现最多恨的哥哥,延续了父母的职业生涯却不受关注的弟弟,因为家庭因素疯了的妹妹,比弟弟大许多却一直陪伴他的同事女友……在这样的一家人里,我看到了一个既传统又不传统的家庭,也看到了人的挣扎和家庭对于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影响。

“哥哥像妈妈,有韧性,弟弟和妹妹想爸爸,心肠好但脆弱”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就突然很受到触动,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人可以扮演好这一生所有的角色,母亲的韧性让她成了好演员,哥哥也靠着这个即使犯过事儿也赚了钱,但他俩也是最爱彼此也最恨彼此的,情感在他们身上好像很极端也很鲜明;而脆弱的三个人好像没人责怪她们她们也原谅了一切,却也因此受到自我伤害,无法成功甚至无法好好生活。

我喜欢这样的角色,立体真实,他们用最符合现实的模样去讨论着亲情和事业。

这部电影绝对是靠好演员撑起的片子,在影片的表现上我认为演员>导演>其他工种。

不只是表演太精湛的何赛飞老师,每一位演员都接住了戏,也都把人物刻画的非常精彩。

每一滴划过的眼泪,戏曲中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位老师细腻到手势和步伐,都让我感受到了角色的生动。

而会拍空镜的导演也确实深的我心,太多水的镜头,配合着何赛飞老师的独白,既是产生戏曲的水乡也是流动的情感和活跃的女性。

影片设计的很好的部分就是利用了很多戏去展示回忆,很特别同时契合主题,有艺术创意,很喜欢。

唯一觉得有遗憾的就是美术,从片头其实就看出这部影片的美术不是主要投入的部门,实景很多,画面很美,但同时就凸显出弟弟的家搭的非常不好,很刻意的的道具,为了颜色配起来的小电器和柜子不真实也不美观,饭桌后一圈空空的柜子,很不搭。

私以为美术的作用该是在真实的基础上润物细无声,这个家是我觉得很跳脱的部分。

电影排片非常少,但完成度和演员的表演都值得一个高分。

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支持艺术电影,戏曲需要关注和保护,在家庭角色和事业角色中两难挣扎的女性也值得更多的目光和支持。

 10 ) 《追月》的主角是“疯女人”吗?

想来想去还是写一下《追月》的影评吧!

涉及剧透,但文字是不会影响大家欣赏何赛飞女士的精彩表演的,所以先看看也没关系。

我主要想探讨《追月》与《青衣》的相似与不同,以及“疯女人”问题。

《追月》和《青衣》真的很相似,女主的辉煌都是嫦娥奔月的戏,甚至有一模一样的关键情节。

两位作者是不是互为好哥们咱也不知道,反正没有版权争议,毕飞宇还给原本小说艾伟的《过往》写推荐语呢。

《青衣》的女主属于被名利和嫉妒心侵蚀了心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

”——她根本不是喜欢演戏或者舞台,她喜欢的是当主演被众星捧月的感觉。

不反对现实中可能确实有这样的人,但我还挺不喜欢这种故事的。

所以我看《追月》之前很担心它的主角会接近那种没来由的“作”,大吵大闹一个人搅开一锅水,或者是所谓的“出不了戏”。

台上台下有心理差距属实正常,但想活在戏里真的有点妖魔了。

再重申一次我的观点:更出不了戏的,永远是观众。

话题顺理成章地来到了“疯魔”和“疯女人”问题。

我更倾向于用“不完整”来概括《追月》的主角戚老师,而不是“疯魔”。

疯魔都快成戏曲相关影视剧的必要属性了!

就算ta做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也不证明ta疯了,总归是有原因的!

尤其主角是女性的时候,更需要警惕“疯女人”的帽子。

《追月》的一个优点就是把个中原因向大家完整道来。

戚老师道德感低,因为她根本没有获取正常人生观价值观的途径,原生家庭缺失,早年间的戏校教育别指望了,谈恋爱结婚,也不可能在忙碌的生活里,在性格特质不是很强的老公身上获取到什么启发。

所以,戚老师对家庭责任、两性关系没有社会性的概念和她展现出天真、激昂的人格魅力是一体两面的。

本来对小儿子要演的戏满不在意,看完剧本之后,觉得会是个好戏之后又无比认真。

证明她不是看到主角就想当的人,更不怕暮去朝来颜色故之后被后辈打败,一窝不如一窝是多么明显的事实!

但她抢那出戏首演的主角,主要还是因为大限将至,再加上她对自己曾经的风光持续怀念着。

看到有短评说:老明星看这班小演员技术不行怕砸了招牌,亲自指导还是扶不起来,干脆设局自己亲自上,这才保住颜面(?

)我都不知道他是看了个啥……

何赛飞教戏,已经成为我心目中,非戏曲电影影史里,最好的戏曲片段了!

太精彩了!

如果用文字描写,就算作家把所有词汇量都拿出来,写上个一万字,也不可能带来电影里这一段的鲜活感。

飞姨把影视的独特性和表演的魅力完完全全展示出来了。

这部电影除了飞姨演技之外最大的优点,是十分耐心地给了越剧足够多的篇幅。

只有这样,整个电影的语境才不会悬浮!

才能让所有人都真切直观地感受到戚老师是怎么对待越剧的!

才能明白她不是钻牛角尖,而是真的保留着追求。

而且电影里排的戏竟然是才子佳人的传统戏!

用首页一位友友的话来说就是:“竟然不让台柱演中年男人心路历程,还不搞历史厚重不搞叩问思辨”,戏迷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话虽如此,但电影后半段依旧拉垮,在人物说话的时候放风景ppt依旧是灾难级迷惑。

好的,说回戚老师——对戏曲有执着和艺术追求,因为这是戚老师从小到大获取人生价值感,最重要的方式。

不停换男人,是因为她在感受到爱的美好之后又失去了爱,虽然有点像为她找理由,但确实是个理由,尤其她在那些关系里反复被骗,啥也没落下,电影补充了这一点还挺周到的。

不过我真的真的不太理解“和别的男人睡觉是为了实现我和老公的梦想”这种行为,属实有点内个……谁会信啊!

不过根据上面关于道德感的分析,可能她真的会觉得实现梦想比道德更重要吧,毕竟她是真的觉得孩子的成长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也没什么不可能的,这个角色被骂太正常了。

戚老师“不完整”,其他角色的性格也有各自独特的薄弱之处,每一名演员都演得挺好的。

大儿子对自己的行为也没什么清晰的认知;二儿子恋母情结过于明显;戚老师老公典型的无能狂怒加逃避问题;庄凌凌面对可能会被人指指点点的爱情拿不出直面的勇气。

剧团里那个小年轻演员是有一些刻板印象在身上的,但处理得挺有分寸,有点嘲讽,有点幽默。

我没有看过小说,据一位友友的评论说,冬妹那条线其实挺悲情的,但是没拍出来。

咋说呢,那条线在说不清楚的情况下看着太抓马了。

要是剧情里的扣少一点,别搞得像剧本杀解谜一样,这部电影真的会很棒!

电影片尾字幕出来的那一刻,完全可以站起来大喊一句:何赛飞演得好!

《追月》短评

从故事到表演 每一秒都在刻意营造

10分钟前
  • 漠水_MoShuiEr
  • 较差

哗,这妈妈演的不像演的!太神了,那眼泪啊。。。对越剧的痴狂,真是太神了。

14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力荐

台词生猛,价值观也生猛,苍白的语调揭示中国式家庭的母子关系,创新的融入戏剧表演穿插于回忆中,但部分情节设计空泛,人物设立也太过简单

15分钟前
  • 月上高头
  • 较差

2022BJIFF,整体四星水平,前中部分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整个故事的设置都很好,尤其是戚老师精心布局反客为主直接高潮拉满!结尾略有拖沓但是结尾把前面的一些小伏笔都填上了,整体完整度特别好!越剧是引子,家庭关系走向和解和戏里戏外的人生最终觉悟二线逐渐归一,何赛飞老师真是神了!大陆电影里能长时间怼脸特写还把面部表情拿捏的丰富饱满又张力十足的真不多!为这给影片加一星!

20分钟前
  • 小金
  • 力荐

what the fuck

24分钟前
  • 一壹1口鸟
  • 较差

这种buff叠满的核心大女主比某部镶边女主天天营销好太多了

26分钟前
  • 玉米饼子
  • 推荐

三星半看之前:就冲何老师也值得一看看之后:果然剧本好就是任性,何老师人戏合一,成片效果很惊喜,支持更多好的文学性原著被搬上银幕,观众爱看!

30分钟前
  • Max
  • 还行

节奏明显是往戏曲上靠的,剧本上做了一个戏里戏外互文的双层结构,但剧本本身不够好,很多冲突都有点刻意,其实镜头语言和更显得刻意,这种超宽画幅的镜头是不是稍微再退远一点会更好?不然很多动作稍微一动就出画面了,而这片子又有很多唱戏的长镜头,表演都被裁切了……还有很多很明显的框架式构图,或者镜头虚化过于明显的地方,这些都是好的镜头语言,但如果电影重在叙事上,那这些构图和拍摄技巧就会显得突兀,破坏了片子的整体感。好的地方么,不得不说何赛飞的表演真的是充满魅力。

34分钟前
  • 白颜料4块8
  • 还行

有三分之一的剧情是好看的,多一星给何赛飞,戏疯子角色量身定做。她把身体和灵魂都扒开血淋淋的,举手投足间味道太正了,剧团部分活灵活现,越剧理想是牢牢悬挂的一轮满月,只追逐就空余恨。家庭关系上袁文康拿的是母子禁断的剧本吗。最后半小时绝症母亲刺伤杀手,临终病床前全家和解,这么烂的情节说出去让人笑话

36分钟前
  • SundanceKid🌈
  • 还行

意图手法实在是不对劲的,但对劲的地方又很对劲,或说这份不对劲就是为了某些对劲而对劲。但不含褒贬只讲故事这一点取向很好——当身在故事中,便没有了故事,没有往事后事,只有眼前事。两位女演员的第一面都很好。但主角只有一位。当主角只有一位时,故事要怎么做?这个问题回答得很不带劲。但主角回答得很带劲。当她就是那股劲时,那带劲就不用使劲,因为到处是劲。饭堂和病床两段,做出了传承的意思,那时,戏与非戏都不重要,因为就是想做,就是爱做,就是要做——楼道情欲和沉坠于戏没有任何不同。错过、避过、不遇过,这回总算追过,一时决意对应时时起意,当我那起意变决意,刚好与片中的想做爱做就要做对应上。人生不如戏,戏是故事,人生是事。看着戚老师,我想到青姐了。

37分钟前
  • 乱心清
  • 推荐

何赛飞前辈的演技自然是没的说,眼泪说来就来。每个表情每个场景都诠释的很到位,演员台词也都是方言听着很舒服,只有两个点很突兀,一是下药,二是杀人,感觉太莫名其妙了。前者是没必要,后者是太夸张。这两个点的动机都太刻意。果然同行是冤家是吧?

41分钟前
  • 夢醬_竹下觀蓮
  • 较差

不喜欢后面…

43分钟前
  • 菅田将晖
  • 较差

剧情稍微有点狗血,但何赛飞老师的表演太精彩了,绝对值回票价!

47分钟前
  • Arthur
  • 推荐

#2022BJIFF#导演功力尚显不足,几处场面调度略单调了些,但何赛飞老师的表现太好,完全演出了那种“令人可以轻易原谅的气质”,在大银幕上看她的身段唱腔真是太美丽了。想去看原著了,真喜欢不受宠的老二夏生啊呜呜呜呜呜呜

51分钟前
  • 蝴蝶谷里的懒虫
  • 推荐

平庸的难看…你说不出哪一点特别糟,但就是粗糙且难看,是全方位的崩盘。自以为艺术的用舞台戏的方式表现回忆,但却显得捉襟见肘,一个静止的远景缺乏舞台上的调度,并无美感。同时大量的情节都是从台词带出来的,而学院派老旧的镜头语言使整个故事缺乏弹性,一板一眼格外笨重…除了何赛飞毫无看点,但何赛飞的表演也就还好吧,没有大红灯笼及风月里作为点缀带来的惊喜,她的风格其实蛮容易腻的。

52分钟前
  • 未半
  • 较差

演得好但是本太烂了 所谓以前的悬念结果是很蠢的事情 开头就看出来是用台词在解释说明推进情节 什么都是靠说…

57分钟前
  • 不三名儿改回来
  • 较差

拍得是还可以,但是对这个故事是真的不感兴趣。

1小时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一个人撑起整部戏

1小时前
  • mummer
  • 推荐

同讲越剧,本片与《柳浪闻莺》优缺互补,《柳》是立足“电影”,镜头画面考究但剧本和戏曲业务内容不扎实;《追》是舞台为本,不但戏中戏闪回不突兀,排练拍的入木三分,文本和角色也更好。不过本片剧本只成了一半,电影以恋母情结的两种面相贯穿,夏生恋在外,秋生恋在里,“越剧”本身也成为“恋母”的意象,戏里是女儿哭亡父,戏外是母亲哭三儿。何赛飞的表演人戏难分,但秋生才更具当代意义和层次,编导刻画了一个拒绝承认自身“女性化气质”的有毒男儿,无论是通过打人下死手的男性气质自证还是送香水、唱花旦,内里还是无法面对自己与母亲的联系。不过剧本自三人吵架后就开始走下坡,编导处理强情节明显没有文戏来的得心应手,结尾也很落俗。样板房式的美术、电视电影规格,影片终究败在生活质感,加上本身的舞台属性,更拉远了和观众的距离。

1小时前
  • 贵久
  • 还行

第三次改分,成片差的吓人…如果何赛飞演这个可以演的好,说明她演什么都能演的好…

1小时前
  • 单车座上出租屋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