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几个月前在微博上看到剪辑,刚好是在濠河边上几个女人斗嘴的片段,大咖云集,于是就以为是早些年这些人还没火的时候拍的片子,,心生好奇。
但一直没看,此次刚好新型冠状病毒没事做,又刷微博刷到了那些女人的剪辑,于是找来看了。
说真的片子的立意是很好的,以小见大,从南通平民女子的视角来看抗日期间普通民众的抗争及感受。
比起那些主旋律很强烈的片子,我以为会更贴近民众一些,比如像《我的团长我的团》。
片头部分的场景还是挺好的,然后最初濠河边的那场群戏也一下子把整个环境或者说背景给交代清楚了。
江家嬢嬢是个在会馆做工的,看不起那些风尘女子,也看不起那些乡下女人;惠姑娘跟那些乡下女人互相看不起。
但这也不过是正常的家长里短罢了,没什么了不得的。
反而为这段故事增添了烟火气,我觉得是很好的。
然后到了第一个尬点,尬值5/5。
保先生死去,水芹爹他们被挂到城楼上。
这点真的尬,没法洗。
日本人说了会开枪,怎么可能所有人都站到桥头去迎接尸体还毫发无伤?
鬼子的三光政策不晓得 ?
南京大屠杀不晓得?
接下来是第二个尬点:就是川岛芳子的人设。
不过这个尬值大概也就2/5。
尴尬点是在于,好像很多抗日剧抗日电影都会塞这么一个类似川岛芳子的角色,就,让人真的极其别扭。
抗日期间哪儿有那么多川岛芳子啊?
而且这个角色有什么用啊?
好像对于剧情推动一点作用都没有啊,那硬塞这么个角色的意义在于???
第三个尬点:尬值3/5,就是莫名其妙的慢动作跟煽情音乐。
举例之处有很多,拿一个出来举例吧。
就是水芹娘被刘家老爹冤枉偷钱的时候,在地上哭天抢地。
很好体现了农村女人对名声的看重,家里顶梁柱死了还要被诬陷的痛苦无奈。
但是能不能不要搞那种慢动作,尤其是没有声音的慢动作,我真的摸不着头脑。
第四个尬点:尬值1/5,也是上述水芹娘被诬陷,她哭着哭着反应是把水桶给砸了???
可是水桶不是开水西施送你的么?
你不干了东西不要还给人家的咩?
不过这一点其实是我个人的问题觉得尬,如果从剧情设置上来讲,为了体现崩溃其实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第五个尬点:尬值2/5,刘二少想把水芹献给太君,太君一行人去水芹家。
惠姑娘刚好在桥边,拉住了水芹,告诉她不要叫,她还在那大喊娘!
这一点我勉强可以接受,毕竟看到至亲被折磨,可能是会受不了。
可是关键是,她娘喊她的声音那么近,没有人过来循着声音来找她?
现场那么多年轻媳妇小姑娘,太君就那么跟着惠姑娘走了放过了其他人?
第六个尬点,尬值5/5,突然就全民新四军。
为什么小龙跟铜匠大叔变成了新四军;怎么刘家媳妇就开始帮惠姑娘了?
这些统统都没有交代。
显得有点突兀。
以及竹篱笆怎么就困住了新四军?
还有就是最后那个全军覆没。
我是真的尬。
扔不出手榴弹被打死这种场景来一遍就够了,重复那么好多遍。
还有就是战士也不怎么找掩体的。
就,很标准的抗日主旋律剧的场景。
但是看很多人说的那些,水芹娘一钢叉叉死个日本兵,还有撕日本旗这个我觉得不尬。
甚至对于水芹娘叉死日本兵之后,先是说自己给丈夫孩子报了仇,又慢慢无力地坐地上的这个镜头,我觉得特别棒。
然后再去撕日本国旗,镜头扫过去,水芹娘嘴上好像有血。
我其实是觉得这个镜头非常棒的。
可能由于我在爱奇艺看的,爱奇艺弹幕素质是真的不高,造成体验真的有点不大好。
搞得我最后关了弹幕看的。
爱奇艺打分 8.9分,确实也是偏高的,很大程度是是因为这强大的明星阵容带来的虚高。
最后老人出场抱着那双新布鞋娓娓道来这段故事的镜头,是真的让人狂哭不止。
总体来说片子是不错的,看的时候基本可以入戏,好多个镜头都忍不住哭了。
立意也很好,但是剧情有些短促且零散,任务形象也些微有些单薄。
但真的阵容跟立意促使我打4分。
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发生在二战时期,开头是1938年三月初几日本又来了。
以我自己的理解,这个时间点是在南京大屠杀结束后,日本进驻南京,而国民党早已将基地从南京迁往重庆。
在影片开始,保剑锋和另一名老戏骨的对话得知大本营已经逃离,只留下一个团来抵抗,这和南京大屠杀前大本营撤离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当日本在尝到南京大屠杀那种极致变态的杀人快感之后,在南京周边的市也继续开展烧杀抢夺的非人性行为。
到了1943年,日本已经开始以优越感的种族主义来治理那些他们所侵占的地方。
南通便是其中一个地方。
影片的前段是南通市井妇女的生活片段,方言讲的还是很接地气,也铺垫了惠姑娘(妓女)被其他妇女以身体贞洁歧视对待,以及日本人时不时上演一次捉拿新四军的戏码。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日本人将五位新四军的尸体在城门悬挂,并承诺谁认领尸体,这件事就算了(大致是这样),但其实是只要谁上前认领尸体,就开枪射杀。
而当镜头转到百姓的时候,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以及妇女,成年男性很少。
这是否反应了那些成年男性要么加入了抗日,要么被日本人无辜杀害,以至于那座城成为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城。
而这也为那些女人进行了一次向死而生的抗日做了对比。
在这座城有两户家庭成了抗日战争的缩影。
一户是保家,一个大户人家,男性成员参加了抗战都死在了日本人身上,而只留下一个上了年纪需要人搀扶的保奶奶,她最后在绝望中有尊严的自杀。
还有一户是子芹家,也就是这篇电影的主角,子芹的回忆录。
子芹原本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她以及弟弟,在战争中也是能保留一点幸福生活下去,但是爸爸和弟弟接连被日本人所杀,只留下子芹和子芹娘。
子芹娘在接连受到了丧亲的痛苦,痛恨日本人。
就在这些痛恨日本人寄希望于新四军的女人们会后来成了炸毁200余里的竹篱笆的主力。
竹篱笆是什么?
是日军建筑出来的封锁线,防止新四军攻打那座城。
其实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女人,一个很有韵味的女人——惠姑娘——一个妓女,一句“我身体脏了,但我心不脏”,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进行抗日,此处不多赘述,如有兴趣,可前去观看电影。
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并不高,虽然有一些逻辑不严谨的地方,但总地来说,我还是觉得蛮感动的。
也许会有人说新四军保先生不应该出来救子芹爸,不然也用不上两个人都死了,但是难道要看子芹爸保自己被活活打死吗?
还有的说姚晨演的老板娘对剧情没有什么用,但我却觉得这个老板娘在默默的积攒烧掉竹篱笆的洋油。
但不得不承认,我也没有找到马伊琍那个角色的作用。
这是一部不同性情的女子,却用自己的柔性力量来进行抗争,在家国仇恨面前,国人之间的齐心协力。
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不过是一条命,在国恨当头,那些命便留给血与火中,留给下一代的未来,所以那些女人向死而生。
1 说周冬雨那个角色跳河莫名其妙的,你帮了新四军还能活吗,看着外面下雨决定干净的死在母亲河里,配合她唱戏出身依附在汉奸家这个设定,更体现了他日积月累的正义与懦弱的矛盾。
2 这部片本来就没有大主角,农村妇女毫无经验上战场,手榴弹没送到,冲出来被乱枪打死也要喷?
在我看来这是这部片子最大的优点,就是真实。
3连李狗子之墓这个名字也要喷,回去问问那个年代都是取什么名字,名贱好养活。
4 女日本军为什么开枪自杀,你去补补日本军国主义 5 为什么城门口那里日本人不杀就走了,首先他的目的是找出潜在的帮凶,不是要杀死满城的人,其次要说所有日本军官纯坏也不恰当,人都会有恻隐之心 6最后的决战新四军大部队没出现重要吗,最后怎么赢得还非得给你演出来吗,历史的结果不明摆着吗,这个剧重点是刻画国仇家恨的时代各色底层人民的无奈,痛苦和抗争,在我看来每个人物都立得起来,老戏骨表演非常出彩,群像电影要拍好确实很难,但是请杠精离开
这部电影发生在二战时期,开头是1938年三月初几日本又来了。
以我自己的理解,这个时间点是在南京大屠杀结束后,日本进驻南京,而国民党早已将基地从南京迁往重庆。
在影片开始,保剑锋和另一名老戏骨的对话得知大本营已经逃离,只留下一个团来抵抗,这和南京大屠杀前大本营撤离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当日本在尝到南京大屠杀那种极致变态的杀人快感之后,在南京周边的市也继续开展烧杀抢夺的非人性行为。
到了1943年,日本已经开始以优越感的种族主义来治理那些他们所侵占的地方。
南通便是其中一个地方。
影片的前段是南通市井妇女的生活片段,方言讲的还是很接地气,也铺垫了惠姑娘(妓女)被其他妇女以身体贞洁歧视对待,以及日本人时不时上演一次捉拿新四军的戏码。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日本人将五位新四军的尸体在城门悬挂,并承诺谁认领尸体,这件事就算了(大致是这样),但其实是只要谁上前认领尸体,就开枪射杀。
而当镜头转到百姓的时候,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以及妇女,成年男性很少。
这是否反应了那些成年男性要么加入了抗日,要么被日本人无辜杀害,以至于那座城成为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城。
而这也为那些女人进行了一次向死而生的抗日做了对比。
在这座城有两户家庭成了抗日战争的缩影。
一户是保家,一个大户人家,男性成员参加了抗战都死在了日本人身上,而只留下一个上了年纪需要人搀扶的保奶奶,她最后在绝望中有尊严的自杀。
还有一户是子芹家,也就是这篇电影的主角,子芹的回忆录。
子芹原本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她以及弟弟,在战争中也是能保留一点幸福生活下去,但是爸爸和弟弟接连被日本人所杀,只留下子芹和子芹娘。
子芹娘在接连受到了丧亲的痛苦,痛恨日本人。
就在这些痛恨日本人寄希望于新四军的女人们会后来成了炸毁200余里的竹篱笆的主力。
竹篱笆是什么?
是日军建筑出来的封锁线,防止新四军攻打那座城。
其实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女人,一个很有韵味的女人——惠姑娘——一个妓女,一句“我身体脏了,但我心不脏”,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进行抗日,此处不多赘述,如有兴趣,可前去观看电影。
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并不高,虽然有一些逻辑不严谨的地方,但总地来说,我还是觉得蛮感动的。
也许会有人说新四军保先生不应该出来救子芹爸,不然也用不上两个人都死了,但是难道要看子芹爸保自己被活活打死吗?
还有的说姚晨演的老板娘对剧情没有什么用,但我却觉得这个老板娘在默默的积攒烧掉竹篱笆的洋油。
但不得不承认,我也没有找到马伊琍那个角色的作用。
这是一部不同性情的女子,却用自己的柔性力量来进行抗争,在家国仇恨面前,国人之间的齐心协力。
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不过是一条命,在国恨当头,那些命便留给血与火中,留给下一代的未来,所以那些女人向死而生。
2020年4月6日以水芹的女性视角,回忆讲述南通城里普通百姓英勇抗日的故事。
全片戏骨演技在线、情节真实连贯、情感动人肺腑。
在群体人物画像中,水芹娘最鲜活、最生动、最打动人心。
起初家庭美满温饱,与邻里街坊尽情插科打诨、嬉笑怒骂。
为掩护新四军躲避,与日军机智斡旋、巧妙应对。
丈夫被日军杀害后,为讨生活挑粪水、入殓尸体艰辛无奈、万般屈辱。
小儿狗子相继遇害后,为保护女儿水芹不被日军带走,忍受刺掌的摧残折磨、受尽凌辱。
最后奋起反抗,决绝拿起刺刀杀死日军,撕下日本军旗并用脚践踩,怒火中烧、满腔悲愤。
还有惠姑娘、开水西施、保奶奶、张家小姐、铜匠夫妇等为国捐躯的英雄群体。
大时代之下的小人物,时也运也命也。
现世安稳幸福来之不易,更要懂得珍惜当下拥有。
这是一部以女性视角拍摄的电影,每个女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但她们也有着相同的人生。
我想说一下她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她们之间有误会,有争吵。
水芹娘对惠姑娘一开始抱有很大偏见,慢慢了解下来才发现,惠姑娘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她从一开始不理解、有偏见。
到后来慢慢被感动,真正了解她,最后让她先走。
真的很触动人心。
我们也会对别人有偏见,在别人嘴巴里认识人,可我们并没有真正了解过,不要用自己耳朵去认识别人,要用心。
一群女人,用自己换来许多人的宁静,换来后代的和平人生,她们是伟大的。
我jio得很可。
撇开演员阵容和剧情,你单拎出来看哪个角色没有演活了,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角色都让人动容。
那些balabala说这个差那个差的大可不必如此苛刻,除了英勇就义的金陵十二钗你们还能挑出几个能和这部电影比肩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演绎吗?
如果非要挑点毛病出来,那我只能说结尾老年水芹奶奶这个自白……额,如果是传记或者事实如此那我不做评论,但如果是导演这样处理的,我就非得说一句了。
话说水芹当年和小李八字的刚有一撇吧,双方是看对眼了家长也同意了,但双方没有正式交往呢还,然后小龙和大伙一起壮烈牺牲了。
水芹多少年后回忆这段故事第一个居然就抱着鞋说小龙怎么没留下一句话呢,难道第一个不应该先想到你娘吗?
自从你爹死后她给人家倒马桶挑水收拾尸体养着一双儿女,弟弟死了她痛不欲生,为了保护你不被鬼子抓走宁肯手被刀拧也不说你在哪里,而多少年后居然第一个想到的是八字撇了一下的小龙……有人会说只是她抱着鞋才所以才第一个想到他,其实不然,抱鞋根本不是重点,只是一个线索,难道抱鞋就不能第一个想到人生苦难重重的母亲了吗?
另外,最让人悲痛的是十岁的狗子被打死的情节,看他出门看了他娘最后一眼还说我走了的时候就知道要出事儿了,而我内心一直祈祷千万别千万别还是发生了,突然想到我弟弟,要是有人敢欺负他,我一定跟那人拼命。
还有一点就是殷桃是个绝顶神奇的演员,就以前卫生队的故事那种傻傻呆呆的角色、杨贵妃和惠姑娘这种反差天壤地别她真的就演谁是谁。
👏
唯一的一星给演员, 阵容是相当豪华,基本都是熟脸老戏骨,个个能担主的,比不上建×系列,也没差太多,王千源,姚晨,夏雨,马伊琍,周冬雨,佟大为,老中青三代基本都全了,随随便便一个路人都是叫得出的演员,甚至还有巩汉林。
除了个别年轻演员,其他演员基本都hold住了。
何赛飞饰演的女主,殷桃的惠姑娘,夏雨的狗腿跑堂,马伊琍的江家嫲嫲,尤其出色,这4个是唯一融入角色,和本身气质差别比较大的几个演员,台词口音身段都极为到位,王千源戏份太少就不算入了。
其他演员不是不好,只是相比这几个真的差了一截。
全剧最差周冬雨,演技真的好烂,还配音,吵架戏,情绪上来只会瞪眼,而且非常不贴角色,一个唱戏出身还会跳舞的角,她一不媚,脸小气,身段还不行,那脸日本人被迷住真是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这剧用如此豪华的阵容,却用敷衍的剧情,敷衍的后期,一般的选角,囫囵吞枣的来完成这部电影,大框架随便一架,细节一塌糊涂,产品堪比小作坊出品的成本不到50万的抗日剧。
先说演员口音问题,故事发生在南通村镇,扮演当地老乡的口音真是五花八门,普通话,儿化音,上海话,还有配音,五花八门。
不走心程度可见一斑,几个主演要不是演技撑住,真是违和的不得了。
部分选角失败,陈龙根本不适合汉奸,他的脸真的太憨直了,张一山的小兵一出现就想让人想笑,水芹的扮演者太一般了,一般到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和老太爷看上他啥了?
剧情简直是烂到发指,如果说前面人物关系和角色性格展现,导演还算认真拍,后面抗战部分简直跟闹着玩一样,新四军前面被追着打,后面怎么逆袭根本就没拍出来,好像只是剧情需要你逆袭,打死日本人,就可以打死,剧情不允许,你就赢不了,不和逻辑,没有铺垫。
周冬雨扮演的小玉前面还粗蛮无礼,贪生怕死,没有任何铺垫,突然就醒悟帮助新四军了,莫名其妙就自杀了,自杀前还给了那么多单人镜头传达悲伤,只想问:这么需要人的时候你死什么啊?
帮忙啊大姐!
最后的全体牺牲,画面处理之粗糙,bug到令人发指,强行集体领盒饭没有带来一点悲壮感和感动,有的只是和一般不知名抗日剧一样俗套的结尾,让人无趣和翻白眼,这部分剧情烂的连演员都没有办法挽救,毕竟每个人的死法都是啊啊啊叫着拿着枪扫射一波再两三枪被带走,连倒下的面部表情都差不多。
其他剧情细节不衔接,强行煽情的还有很多,简直吐槽不完。
只能说,除了殷桃扮演的惠姑娘还和电影名沾点边,成功完成人脏心不脏的角色任务,其他都是什么鬼,不壮烈,不感人,不值得
《那些女人》(2018)随笔写。
建立在抗日爱国主义题材电影背景下的女权主义电影,表达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女性的付出,那么宏大故事,要想讲的好,需要小人物的故事讲的好(可参考《风声》《金陵十三钗》这两部电影就是女英雄的抗日电影,明显质量更上乘)。
虽说该片是主旋律电影,但并不是高分电影。
理由如下:1、演技方面,开场演员演技浮夸。
因为是群像式的演员阵容演出,很多名演员也都没有人物刻画,导致很多演员用力过猛,作为观者带入感不强。
马伊琍演的好作!
很多场景的演员舞台般的仪式感太强。
2、地域方面,开头保剑锋说姓保是南通的,一看电影开头字幕有南通广播电视台作为出品方。
另外落荒的乡下女人穿的衣服也是南通流行的蓝印花布,这在当地非常有名,我曾去过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3、场面调度方面,更多是在局限的空间表演,像是舞台戏剧的演出,戏剧电影。
4、台词方面,空镜头、诗意化的镜头少,细节太少,都被语言台词铺满了,一场戏接一场戏,台词一刻不停歇,节奏很快。
旁白的娓娓道来,想起红高粱的旁白,可是开头的故事性旁白叙事太少,带入感不强。
5、穿帮镜头,倒开水,一会儿有盖,一会儿没盖。
6、绿布抠像明显。
整个场地是在人造的影视基地和摄影棚拍的吧。
缺乏实景的烟火气。
7、剧情方面,任性化。
佟大为从草堆里出来,这么突然,没有任何铺垫,英勇就义,着急领盒饭?
何赛飞10岁的小儿子,被询问跑的莫名其妙,为了营造泪点而强行制造,缺乏铺垫和细节。
结尾反转太快,陈龙就这么被几个佯装的中国人围剿推下河?
反转的计谋商量这个环节编剧本来可以展开,中国人是怎么筹划的,然而并没有,全是强行反转。
8、结尾撕日本国旗,营造仪式感,升华主题。
感觉毛毛躁躁,没有精雕细琢,像是为了让演员们把自己演的部分快点杀青一样,片段化的,碎片化的。
看到有个弹幕说:“这片演着跟闹着玩似的”(27分22秒,目前我也认同),由此可见明星太多、人物角色太多不见得是好事儿,人物太散,散点化,不聚焦。
剧本台词量大,所以需要演员不停的说。
电影演的、剧情很尴尬。
另外,马伊琍在结尾怎么不出现了呢?
前面铺垫出来的群众其实也可以出现在结尾处,如牛犇老师等,剧情中的中国人群像可以出现,结尾作为现代中国人群像也可以出现,但是导演并没有这么处理。
当然,演员都是好演员,但给人一个很尴尬的感觉,那应该就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了。
吴贻弓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想必只是挂个名儿吧。
整体而言电影具有老导演的手法,但是又是与新技术结合的造就处理,所以是全方位的尴尬。
当然,何赛飞在剧中有施展的空间,演技炸裂!
好演员,适合学习表演的学生学习。
这个电影看下来特别像是戏剧作品,适合改编成戏剧。
一星给主旋律电影,一星给何老师,一星给吴贻弓导演,总计3星,不能再多了。
被西瓜视频马伊琍出场片段吸引了过来,结果很有点失望,可惜了这些演技派了。
佟大为的英雄人物死的好不值得啊,他不出来也许家人都不用死呢?!
周冬雨为啥跳河呢,一走了之就好啦。
三颗星其中两颗是为了支持主旋律。
马伊琍戏不多挺出彩,我以为是卧底,可惜啥也不是。
何赛飞的角色简直杀鸡焉用牛刀!
男人们更不用说了。
感觉这部剧回到了潘冬子时代的叙事风格。
不过也好,不烧脑,适合轻松的周末。
可惜了这一群演员,没想到也会拍出这么拙劣的影片,题材就不说了!拍的太随便了!
周冬雨看起来好肿…
我因为剪辑看了这部电影,后来发现精华全部都在剪辑里乱七八糟
都说婊子无情,无情的到底是谁
像是电影频道出品的电视电影,高级感全无。电影聚集了一众大牌的电视剧演员,表演也免不了小荧屏的热闹聒噪。挑出周冬雨和殷桃来讲,匀给她们的戏份不多,但沉稳自然,贡献了惊喜和泪点。姚晨的角色可有可无,似乎只是来平添星光罢了。
何赛飞演的用力过猛,其他演员还过得去。故事很弱,给题材三颗星。
这是个多脱离时代的电影啊。。
抖音B站都看过
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大多数都从男性角度来表现,到目前我看过的关于女性的抗战电影就是《金陵十三钗》,和《那些女人》。前者的女色群体只是妓女和女学生,后者女性角色较多点,两者比起来,我更喜欢后者,前者太压抑了,太惨了,虽然我很喜欢最后的反转,但后者更戏剧化一点,悲伤程度也是比前者低的要多。
看到惠姑娘的cut才知道了这个电影,专门来看的。故事很感人,演员演技都很不错,比那些商业电影强n倍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女性抗战献礼电影,可惜从剧本镜头剪辑方面没有一个地方是看得过去的,演员倒是找了各式各样的优秀演员,花了不少钱拍一个这么奇怪的电影,实在是浪费了体制的力量。
佟大为躲在草堆里自己走出来什么意思?难道是要表现勇敢?还不是连累老乡被处决。保家就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婢女了,鬼子要登门拉拢?女鬼子进门就把婢女一刀杀了,看见老太太上吊何必一脸惊恐?一面底层生态的渺小与悲凉,一面主旋律的英勇大义,导演想兼顾,结果顾此失彼一事无成。
看完觉得角度和拍摄手法太老了,煽情也过于刻意了。但是白冰和马伊琍这两个人还是让人记住了…
在战争中那些恶劣环境里:挺身而出、与敌人巧妙周旋、敢于斗智斗勇的那些女人们最美。9
主旋律电影。豪华明星阵容。演技没的说,不过剧情跟拍出的效果不敢恭维
这个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格外显眼啊,没治了
满分给那些女人
全员赶场 支离破碎 海报尤其不堪
???这是2018年的电影水准?
找一堆明星来拍个抗日神剧,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