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材是我妈喜欢的,还是央八忠实观众。
昨晚跟她看了下,问我就没有其他剧可以看么,这啥玩意!!!
感觉明天她要找其他剧看了。
演技差,台词烂,声台行表样样不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演技差确实超级赶客啊。
冲着王阳来的,也别看了,也没啥惊喜。
王阳同志,人啊!
还是得向上看,还是要跟好的班底合作啊。
这部剧电影质感,画面非常唯美,充满了大上海的独特韵味。
弄堂,评弹,街道很符合那个年代。
剧情紧凑,跌宕起伏,用心之作!
主人公魏若来就是一个心地善良,天赋异禀,奋进向上,心怀家国的年轻人,王一博的表演自然,不留痕迹,让人倍感亲切。
没被录取时,落寞地呆坐在那里,看哭了。
看了两集,剧情非常吸引人,明天继续追剧。
超好看诶!
颜控,剧情控都可以放心入,满星力荐!
追风者的背景是1930年代,纸醉金迷,经济繁华的上海,男主魏若来从初出茅庐的热血少年一路打怪升级,剧情超级爽!
再说画面,极具电影质感,看得出制作精良。
然后主角颜值真的超顶诶。
王一博饰演的魏若来干净,清澈,极具少年感,一颦一笑都有白月光的感觉!
醉酒戏也就看了9785遍吧 就是看了醉酒戏,我才明白为啥霸总小说里,男主都不让女主在外面喝酒!
因为,魏若来醉酒那一笑,我的心都快跳没了!
已经追了四集感觉非常好看,几年没有这样不快进追剧的体验了 。
节奏快、多线并进,信息量巨大,经常要倒回去仔细琢磨,还要去百度相关背景,CPU 已烧干🙃。
感受很深的是关于信仰。
主角团三个人立场不同,但身逢乱世,我认为故事开始时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报效国家”。
💚魏若来魏若来在江西吉安这个山村长大,从小在哥哥的资助下得以念书学习。
1927年和哥哥一起从吉安到上海谋求发展,那时候他还没有信仰,只想摆脱贫穷吃饱穿暖。
同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剧中质疑魏若来背景的“清dang ”事件,哥哥随即失踪。
年仅20岁的魏若来失去庇护,在权势横行腐败黑暗的环境中一边艰难生活一边继续学业,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凄惨辛苦。
大清亡了再没有科举进阶机会;军阀混战政权频繁交替也没有机会学以致用,所以作为有文化的底层草根,他对民生有着切身的感受。
直到他在沈公馆见识了沈图南反腐重拳,再被“盛世乱世”的问题所震动后,在沈图南的引导下,他有了人生的信仰:报效国家。
但其实这个时期他的报效国家的信仰,还仅仅是沈图南传授的为国民政府提供金融保障的信念,尚未有救民的具体措施,所以并不是利在天下。
💚沈图南而沈图南1930年以银行金融顾问的身份回到上海则另有深意。
从1930-1933年,国民政府对江西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围剿。
沈这个时候到央行搞民营银行,就是为国民政府提供军事资金,他认为这就是救国。
谁经历过四次暗杀不会心生恐惧?
邓处长劝说沈:钱什么时候都能挣,老命可就这一条啊!
这才是正常人的正常表现吧!
可沈轻描淡写地说:牺牲在所难免。
所以沈最初的信仰也是为了做大央行,为政府提供金融保障,保障民生,救国救民。
但他直接听命于宋子文,即当时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还是蒋的大舅子,金融与黑暗政治并行,终究会在妥协的艺术中离信仰越来越远。
💚沈妹沈妹是地下党,信仰不用说是坚定的救国救民。
预告中沈妹问魏若来:你跟我哥的坚持,真的能救中国?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三个人看起来初期的信仰都是报效国家,但只有救国救民才能救中国,目标及矛盾才是《追风者》的精彩。
有被《追风者》的质感、节奏、故事线惊艳到。
质感不用说了,服化道、滤镜打光都用心到极致,电视剧拍出电影的画面感,这不用多吹了。
节奏,紧凑、有内容、不慌乱、转场好。
故事第一集,三线并进,有条不紊地交代了三位主要角色的背景。
虽然信息量很大,但因为节奏把握得当、转场巧妙合理,因此故事线十分清晰,并不杂乱。
同时细节筛选得当,把可以体现人物性格、有人情味的细节都展示到位。
可以说,每一个画面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人物性格塑造丰满,剧情却不拖沓。
主配角性格的亮色都有所显现。
上层人士的尔虞我诈,底层小人物的守望相助,在第一、二集都已初步显露。
故事线,多余的不说了,就一句台词:盛世,央行居中,行宏观调控之责;乱世,央行独大,以绝对实力支撑军备。
就已经让我觉得学到了。
对于民国的历史,以往影视剧的描绘更多是从政治、军事、意识形态角度展开,但那个时代的经济、金融,又是如何引导和参与国家建设、助力民族复兴呢?
也许这部剧会为我们展现一二。
虽然我是王一博粉丝,但我也的确被这部剧的制作精良感动到了。
好的作品、用心的作品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希望《追风者》后续能乘风而起,势不可挡!
加油!
《追风者》!
加油!
魏若来!
加油!
王一博!
💚💚💚
追风逐野,未来已来。
魏若来,表字不详,江西吉安人(古属庐陵郡),爷娘在赣,有一兄不知所踪,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弱冠之年只身赴沪上求生。
其算术之才超绝,且过目不忘,推理缜密,左右有局。
惜身无长物,囊中羞涩,赁于闵行七宝街,前屋后舍皆奔劳勉得一日食者。
所幸,目下皆良善,多互携,弄堂内外,鸡犬相闻,似有扫地僧隐匿其间。
此中周家阿姨,虽陷于百余财帛之丧,疾行厉色,终心护若来。
另有小五,诚心以待。
追风卷帙,就此延展,然沪上繁花似锦,纸醉金迷,政商两界,波诡云谲……暗处潜伏,丹心向阳,伏尸数人,为天下倡。
底层光辉,高处争雄,扣人心弦,足矣;经济为脉,运筹帷幄,天才追风,不弃于野,无问西东,妙哉! 暮色四合,吾于TV观两集,有“旧书二局”袅袅于侧,赞一博眼光卓绝,感一博声台行表上佳。
最喜其声铿锵,却在预告醉酒时幼虎初露锋芒,喜不自胜又免力自持,撩人。
止于此,焦于心,得好友爱奇艺号救,又纵览两集。
默然。
其一,为若来弄堂欢跃,相约富贵,簇新生活而悦,但少年眸中之光,惹余思年少,也曾痛饮酒高论《离骚》,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其二,为若来终见兄长,兄长却满身血污,不可治,临终托付,若来泪落沾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追风》初起,画轴已开,千里河山,风云际会,漫付伸舒,未来已来。
这真的是一部好剧。
从题材制作到演员。
每一个人都很好,我喜欢这样的剧,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正义。
从古至今正义都在。
王一博是一位很年轻的演员,这让我很感动,他涉猎广泛,年纪轻,有很多的时尚资源,并没有选择拍偶像剧,而愿意沉淀下来跟前辈学习,拍一些有底蕴的片子,这是青年一代值得学习的地方。
希望青年一代都能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一代。
今天一口气看了两集,从开头就很抓眼球,很好看。
里面的人物都蛮丰满的,周姨虽然一开始股票跌了指责过魏若来,但是后面为了让魏若来能体面的面试把大衣给他。
七宝街的拍摄内容都好温馨,邻里都好好。
魏若来进宴会也真的很机智,王一博演得不错,醉酒那段非常不错。
魏若来真的有勇有谋,目前很有接着看下去的欲望,剧情很紧凑。
作为一个预告开始就入股师徒组的人,我必须要说正片的人物关系比预告还要带感!
这玩意儿就是越盘越能发现命运的齿轮早都开始转动,故事的走向已经悄然埋线,主打就是一盘一个不吱声。
最开始我只当师徒组是伯乐跟千里马的一见如故,毕竟魏若来真的说中了沈图南的心事,而沈图南也切实解决了魏若来的生存问题。
但细品之下发现看似步步交心的关系之下暗藏危机。
沈图南欣赏魏若来的能力,但也心怀芥蒂。
入职后依然在背调魏若来,从师长好友到图书馆的借阅记录查了个底儿掉,他需要魏若来的能力但也忌惮魏若来的出身会将他亲手铸就的事业毁于一旦。
我相信他跟魏若来说的那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是发自真心,所以更确定他对于南京的忠诚将成为日后一把锋利的剑,刺向所有的“不忠者”。
而魏若来恰恰就有成为这个“不忠者”的潜质。
他出身七宝街,一个离普通老百姓最近的地方,亲眼见证过市场动荡对于像周姨这样的散户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哪怕他回应上了那句“革命者来”,骨子里他跟沈图南还是不一样的。
他不理解为什么住在七宝街就会被鄙夷,他珍惜七宝街左邻右舍的温暖,他希望能够把父母接到城里来,能够过上好日子,能够买大房子,那些听起来世俗但又具体的事儿就是他的小确幸。
可这些对于沈图南所效力的“南京”来说并不是第一要紧事,即使两个人现在心怀的都是救guo利min的理想,但深层逻辑其实并不相同,这俩人后续会走向何处确实是很难预料。
仅如此,细品之下魏若来其实也不是只有沈图南这一个选择的。
良叔曾经向他递过橄榄枝,有过招贤纳士的心,江湖帮派在当时也是股不容小觑的势力;魏若川又把组织上的信物交给了魏若来,如果魏若来按照哥哥的遗愿顺利完成了接头任务,相当于他又朝着我党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年纪轻轻已经跟众多势力都打过交道碰过手,我还真的期待他会长成什么样子,又会做出何种选择,这剧我先追为敬!
从《风起洛阳》知道了王一博,后来断断续续看了些他的电影,觉得这个孩子选片的眼光特别好,而且表演逻辑自洽。
这片子真电影质感,节奏紧凑不拖沓,人物饱满不扁平,每个演员都属于那种增一分则满,减一分则亏的,一种恰到好处的好,王一博的魏若来更是妙绝。
就如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顶峰上的顶峰。
王一博一如既往地好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