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的作品,我看过的几部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跟精灵般的奥黛丽·塔图合作的两部作品《天使爱美丽》和《漫长的婚约》绝对堪称经典。
本片一开场,无论从画面还是配乐的风格就充斥着典型的让-皮埃尔·热内的气息,那种法国电影所独有的腔调。
导演运用了他惯用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随时可能因为脑中残留的子弹而一命呜呼的屌丝,率领着一帮流落街头的流浪汉,对上流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展开的报复的故事。
影片中穿插了各种法国式的幽默和玩世不恭,一帮流浪人群硬是用各种回收物品和各自的特长,完成了一项项只有“007”才能干的活。
在一连串的轻幽默的同时,也讽刺了西方国家任由自己的军火商贩卖军火,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种种灾难的现状。
实在是个好片子。
法国,是出产比较深刻片子的地方,而大多数片子实在太沉重了,但是这部片子拍得是属于黑色幽默。
笑中有泪。
当然归功于演员的演技,实在太出色了。
看完这部电影,其中情节让我想到了童话故事里,一个少年带领六个还是七个各具天赋的怪人,和国王斗智的故事。
一个穿着铅鞋的飞毛腿,一个神枪手,一个大力士…本片开头是悲催的,主人公的父亲战场上牺牲,20年后,自己又阴差阳错地被流弹击中!
唉…倒霉竟然也有遗传。
变成残疾人后的悲催主人公,捡拾垃圾为生,奇遇一帮各具天赋的神人帮!
再次遇到“仇人”,主人公偷窥得知惊天秘密,一群奇人精心策划,精心布局,终于大胜军火巨头!
这就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道理!
这就是人不可貌相!
这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奇才的励志故事!
也奉劝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有钱人有权人老老实实,不要嚣张跋扈…
这个故事真的就像那棵子弹一样猝不及防射入人的脑海,反复震荡,平静不下来,开始一场怪诞温馨又可爱的童话冒险,在戏剧性的小帆船上高高低低过足戏瘾。
开场,黄沙,士兵,差点以为是《拆弹部队》的现场。
男主,他爹,给炸了。
boom!
男主,他妈,用一个欲言又止想吐吐不出的悲伤表情预示着自己的精神崩溃。
从后面的闪回看,好好一个法国田园小家庭就被个雷崩碎了。
也奠定了影片背后的意义,就是用一次华丽戏谑的马戏来反战。
男主度过了被上帝和嬷嬷联手欺压的悲惨童年,成长成一个不胖也不快乐的死宅,跟电影主角对口型是他唯一的爱好。
但是这部电影不会这么平凡!
月黑风高,街道上只有男主店铺的霓虹招牌在发亮,山雨欲来风满楼。
果然,摩托,枪战,bababa!!男主作死开门。
boom!
子弹进脑。
全剧终。
=========================================================================怎么可能!
这毕竟是个喜剧!
在一片碧绿色的手术室中,医生用抛硬币决定了让男主带着子弹一起崩溃的生活。
大难不死的男主被房东阿姨赶走没了住处,被老板潜规则的性感女店员夺了职位,彻底变成靠双簧卖艺的天桥艺人(居然靠这门手艺赚的比原唱还多?
),在建筑工地上盖着纸板露出破洞袜脚丫子,和旁边船上富人歌舞升平对比真叫辛酸。
所幸他很快遇到了有故事的风流老爹,进而住在垃圾场地下收废品的亲友团,冒险团组成。
进而展开了一场奇异人士各显神通的复仇冒险,并收获了独特的爱情。
除了反战,导演还将富人的精致与冷漠生活极其夸张讽刺,文质彬彬一言不发缺乏温情的华丽的家,都和那个破铜烂铁下处处惊奇,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地下大家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两大军火商的家里,一个惧内,为了维持礼仪把剥好的虾一次性全插完吃掉。
同时有收集名人器官组织的恶趣味爱好。
精致做作又腐败变态。
另一个吃虾连壳带肉一起,远离自己的孩子,让他在远远的另一桌吃粥,和儿子打招呼都是询问武器知识。
住着现代化智能大豪宅,手一拍壁火自来,抽着古巴雪茄是他最潇洒的时刻。
冷漠自私又自大装逼。
后面他被另一个军火商羞辱的狼狈又可笑,导演对权贵们的虚有其表来了一次狠狠的开涮。
(桌子上军火商和萨科齐的合影,以及爆料里军火商跟总理夫人的奸情,还真符合法国人民觉得政客皆蠢驴的看法)电影的画面依然保持着热内一贯的风格:暖黄色怀旧基调,一看让人想起暖洋洋的午后,浓墨重彩像油画一样的质地却不过分鲜艳。
大量采用对角线,九宫格,水平线以及对称式的平稳构图,同时又喜欢以小衬大,动态衬静态,暖调衬冷调(对比又不会过分强烈),运镜多是流动式的旋转,这让画面一直保持着灵动欢乐不沉闷的观感,让观众不自觉跟着剧情一起流转,进入那种自由而无拘无束的电影情绪里。
不过最喜欢的还是这片天马行空却处处透着法式复古风的艺术浪漫情怀,将炮弹的碎片做成花送给爱人,在空玻璃瓶组成的绿灯下接吻,将东西改造成白衣绿裙的独舞,男主一行人的复仇计划只是惩罚了表面上的军火商。
但是真正打败战争的,还得是平凡人的爱与美之心啊!
如果你喜欢《童梦失魂夜》或者《黑店狂想曲》,你应该会喜欢这部片子。
《尽情游戏》具备了热内所有的特点:依旧爆棚的想象力、夸张的金黄色调、不露声色的法式幽默、奇幻的人物和故事设定、暖融融的镜头语言、干净利落的剪辑、小品式的完美配乐,每一帧都很精致有趣。
105分钟看下来,几乎让人应接不暇。
热内把这部奇幻的影片拍成了真人动画,影片所传达的童话式爱憎分明的态度,然而又没有《童梦失魂夜》的残酷和cult劲儿,显得十分温柔。
如果非要挑个毛病,大概就是用力过猛,有了点说教的意思。
特别喜欢热内电影里的小细节,这部片子里,讨喜的点更是多:爆炸时墙上的挂历被冲击波翻了一页又一页,从封面的衣着整齐的梦露翻到了底,赫然出现半裸的梦露。
梦露停留在荧幕上半秒钟,带着她特有的经典表情。
这一处让人只想拍手称妙。
还有一波捣蛋鬼人物设定,主人公的心理蒙太奇,以及分镜头运用,都有很萌的童话色彩。
就连片尾的演员表的出现方式也那么用心,喜欢热内的理由就不用再多说啦。
①在众人的撺掇之下,巴塞尔懵懵懂懂地走上前去打开冰箱的冷藏柜,一个姑娘正把自己揉成一团摆在里面!
她冲他做了个鬼脸,施施然地走出冰箱,如天鹅般舒展开身体,怪异而优雅。
好啦,现在大家都知道他们会相爱,那不妨,来一份「让-皮埃尔·热内式」的爱情甜点吧。
然而没有。
他们爱得很速配,就仿佛因为童话故事里王子遇到了公主就必须相爱,他们相爱的唯一理由似乎就是因为剧本里这么写了,起初没有缘由,后来没有波折,就算童话里也得 有个大魔王横刀夺爱啊!
②而电影最大的问题也在这里,一切都太顺利太想当然,以至于除了开局10分钟我们的男主巴塞尔落魄到极点之外,一旦他下定决心开展复仇,形式便立即逆转——所谓的足以操纵国际局势的两大军火商,在这群怪咖垃圾佬面前,简直毫无还手之力,被尽情地戏弄到底。
没有被压抑的暴虐戾气,没有惊险的搏杀和以身涉险,也只有法国人才能把一出苦大仇深的复仇戏拍成一场轻灵滑稽的恶作剧。
似乎只需按下播放键,在流淌的香颂里,一切就都能如马卡龙般甜腻。
③热内的电影总有种朴素的空想社会主义情结,在这里,唯有劳动人民可爱而精彩,他们靠双手维持生计,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切面,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却又纷纷沦落至此,仿佛只为等命运安排好戏一场,好帮帮那个脑袋里藏着颗子弹的可怜流浪汉。
20180617
响亮招人的犀利名字+长盛不衰的复仇主题+马不停蹄的激紧剧情+诙谐幽默的创意细节一起构筑了这部好看的电影。
电影里的人都是生活在垃圾场内的“无家可归的无用人”,他们用的东西都是别人不用丢弃的废品,但就是这样的人用了这样东西却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而且精彩的收场。
因为这世界本来就不存在垃圾,他们都是放错地方的财宝而已。
电影名字翻译的很经典,人生就是一场有智勇打拼的社会游戏,尽情才能精彩!
废品收购站的小屋尽管都是用废弃物品堆积而成,但却充满了一种机械迷城般蒸汽朋克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温馨美满的家。
男主角在头部中弹后的脑内小剧场,提现出热内导演的浪漫和想象力。
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男主角的父亲在探雷时被炸死,他因此失去了美好的童年。
长大后因为意外被子弹击中,因此失去了工作和住所。
他加入废品收购站的大家庭之后,和家人们一起向无良军火商复仇的故事。
故事情节轻松而幽默,充满了像粉碎、橡胶女、计算器这样有趣疯狂的人物,以及人间大炮、炮弹多米诺这样富有想象力的情节。
最重要的是向我们传达出了一家人一起努力完成一件事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而是因为所有人团结一心。
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那些无良军火商的愤怒,他们就是恐怖分子的帮凶,应该为所有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民和被强奸的妇女赎罪。
最后的豪车成了囚禁他们的牢笼,名表成了束缚他们得手铐,玩具手雷和地雷成了对他们无声的嘲笑。
七个小人物的故事很轻易的让人联想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平凡却有各有长处,组合在一起却能喷发无穷的力量,去战胜邪恶,《尽情游戏》似乎就是这么一个套路,但它充满讽刺意味,片头处处铺垫的十分精妙,笑点满满,充满童真。
七个小人物改变人生轨迹的事件,皆出现同一个军火商标志有人说小巴塞尔戏弄军火商发泄的莫名其妙,不去抓那个失手伤了他的杀手,反而将自己的不幸嫁祸在军火商身上,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影片的开头,是老巴塞尔拆弹时不幸踩中地雷身亡,幼年失父是小巴塞尔人生轨迹第一个重大转折,而证据显示地雷出自军火商之手,在小巴塞尔的心里,将罪过怪在军火商身上合情合理,从而为整个故事埋下了伏笔,但如果不是后来无辜中弹以及后来的偶遇军火商基地,小巴塞尔会不会展开复仇未可说,因为从小巴塞尔绝境中为谋生在卖唱艺人身后假唱收到施舍后他只是稍作犹豫便把钱币全额“还”给了卖唱者,可见小巴塞尔内心是善良的。
可,如果没有无辜中弹自然没有接下来的故事。
有人说小巴塞尔在影像店打工时对亨佛莱•鲍嘉电影台词了如指掌是热内的个人趣味,但就算不是亨佛莱•鲍嘉也会是别的什么,尤其节选的部分最后一个特写镜头似乎在期待小巴塞尔接下来的故事,巧妙而诙谐,换做其它镜头可能并没有如此效果。
小巴塞尔在围观枪战时不幸被流弹误伤额头,大难不死却也留下了后遗症,而这个后遗症却为后面天马行空的想象埋下伏笔,增加了许多笑点和发人深省的残酷事实。
本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却发现归来时早已无家可归,从调皮的孩子头上“赢”回自己的帽子,却不得不离开曾经的窝,甚至连衣物都需要别人救济,但“你还有工作”,可回到影像店,却已有新人替代了小巴塞尔的位置,此时电视机里播放的不再是他喜爱的亨佛莱•鲍嘉,而是新店员喜欢的动画片,而动画片最后一个镜头子弹射穿额头的那一幕,又何尝不是自己命运的影射,跟自己的境遇巧妙重叠,内心的悲凉更甚,为剧情加分。
重点却是,新店员追出来给了小巴塞尔她男朋友被扎在摩托车车轮上的子弹,标志跟小时候父亲牺牲时的炸弹一模一样。
两次人生转折,均是因为同一个标志,并不是毫无规律,而是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影片始终,剧情环环相扣。
小巴塞尔人生失意,也要善良乐观中弹差点失去生命、失业、流浪,可谓穷途末路,但就算只能睡在海边,硬纸板为上半身挡风却让穿了破袜子的双脚在海风中受冻,在看到富人们在游轮上享受着聚会的美妙,尽管跟自己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也要绅士的礼貌微笑挥手。
路过一个卖唱的艺人身边,小巴塞尔又发挥“完美对口型”以及搞怪成功博得路人的同情收到施舍,但离开时小巴塞尔却将钱币全额放进空空如也的艺人脚下的帽子里。
小人物的生存很艰难,但并不沮丧,伯恩在舞台上的特长也被搬上了荧幕,却也成为小巴萨尔谋生的特长。
人生失意,也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生存,我们都是小人物,但终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要么大家一起想办法,要么离开这里渐渐融入垃圾基地大家庭的小巴塞尔似乎又恢复了之前“有工作”的满足状态,若不是途中偶遇军火商的基地,可剧情恰恰自此真正走上高潮。
于是小巴塞尔想去找到军火商报仇,从自作聪明的“掩耳盗铃”式往楼上冲,到自制窃听工具从烟囱窃取情况,到冒充服务生近距离接近军火商。
可听到军火商在酒会对生命的蔑视言论,小巴塞尔的正义感才彻底被激发出来吧,如果说最初找军火商是出于个人的报仇,那么在得知军火商的真实面貌后却是加上了使命感,这也是小人物的伟大之处,就算这“使命感”只是报仇时的顺便。
如果拿生命去测试炸弹威力,会不会出现“两个足球队激烈竞争,毫不知情足球场早已埋下了地雷,而谁将踩中就如同中彩蛋一样有趣,博得大家喝彩的不是比赛本身,而转而是测试炸弹”等等惨剧呢?
尽管剧情有夸大之嫌,但如此何尝不让我们更直观得知道蔑视生命的惨痛代价。
剧情循序渐进,从小巴塞尔展开复仇逐渐走向高潮,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直到垃圾基地的负责人发现了小巴塞尔的“不正常”。
“我不管你在私底下做些什么小动作,要么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要么离开这里。
”既然你属于我们这个大家庭,那么就该遵守这个大家庭的规则,团结一致,各尽其职。
有困难,其它人毫无怨言的竭尽全力支持,并且商量出最佳决策。
不得不说,那个寻找女儿而无果流浪在外继而收留大家的那个亲切的女人感动了我。
至此,尽情游戏全面展开——一场尽情戏耍军火商的游戏尽情拉开序幕,可谓酣畅淋漓。
但游戏终归是游戏,在影片中尽情戏耍军火商的桥段,却也夹杂着不少有悖现实规则的内容——绑架、偷窃等等。
但荧屏之外的我们却看得尽兴,尤其是复仇过程中无意窃听到军火商的其它丑恶行径之后,用假地雷生生将两个坏人吓破了胆,曾经光鲜亮丽的风云人物却被自己制造出的东西威胁生命,可谓讽刺意味更甚。
有人说小巴塞尔的爱情来得莫名其妙,但纵观整部影片的进程,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最初小巴塞尔对Julie Ferrier抱有偏见,这源自他母亲对他曾经的教导,但随着剧情推进,要藏在快递箱里或通道里混进军火商的家中却需要身体柔软的Julie Ferrier来进行,而且她均出色完成任务,这也是小巴塞尔对她从偏见到逐渐改观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况且电影篇幅有限,不可能像电视剧那般细腻展开琐碎细节,因此,尽管热内花了三年精心筹划的片子相较之前的《天使爱美丽》等评价低了很多,但仍能窥见他精于细节的认真和专注。
这么欢快的电影太适合在夏天看了,最好是蝉鸣得意时,冰镇西瓜放一侧,风扇开到最大,每次风吹到身上时都会格外开心,点开这部《尽情游戏》,让所有的阴谋无处藏身,看小伙伴们始终互亲互爱,看巴黎醉人的气质催熟你的神志,随时随地的妙想天开给你无尽的乐趣。
当最后一个吻到来,你可以舒舒服服酣睡一场,到彼岸,到尽头。
观影时还奇怪本片的色调和《天使爱美丽》太像了,没想到果然又是让·皮埃尔的作品。
昏黄的复古色调让巴黎蒙上了沉醉又浪漫的气息,《Micmacs A La Gare》的钢琴原声始终营造着乐观的氛围。
尽管要对抗的是只手遮天的两大军火商,尽管炮弹手枪等刺激场面无一不缺,偏偏却是从头玩到尾,跳着笑着就把正事办了。
正巧早上看书时读到一段文字,“在法国人的性格中,轻松的气质和热烈的情怀奇妙的融为一体,自然而洒脱,是任何一个民族也比不上的。
”想来如果是美国来拍,必然又是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如果是英国人来拍,他们肃穆凛然的派头往往反衬笑点;而法国人的喜剧,表现的却是骨子里的自由天性,无拘无束。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故事,8个拾荒者为了帮新加入的小伙伴报仇,联合起来变废为宝击垮了两大军火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们把这事干的还挺漂亮,毕竟开着三轮在马路上飙车太少见了。
反阶级、反物质至上、反主流,各色讽刺充斥其中,活着就是要尽兴啊。
嬉笑之余,反战和和平的愿望也传递给了观众。
贩卖武器带来的巨大利息让军火商前仆后继,却忽视了数以万计因此破碎的家庭。
多一个缺乏公德心和自控能力的人持有武器,就意味着多出数个可能被误伤甚至误杀的人。
如果不能把武器用来维护正义、保护弱小,那么它的存在并无意义。
于是深受其害的男主角登场了,大龄屌丝、无家无业,父亲早逝、自己被卖,身无长物,唯一擅长的是学人说话,像是表演默剧。
虽然这一技能并不能帮他把到妹,但大胆敢干的愣劲还是让他终于不再吃狗粮。
几个捡破烂的小伙伴各怀神通:老爷爷可以把任何破烂都做成电动工艺品,最后白衬衣浅绿裙的独舞真是太美了;一心向吉尼斯世界纪录使劲的矮男人终于被大炮发射上天时,我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下巴了。
最温暖的莫过于厨娘,在男主角决定自己独自报仇时,是她问了他:你是选择滚出这个小团伙,还是要我们帮你。
整蛊和荒诞让不可能化为梦幻,将破烂变废为宝,9名拾荒者组成了“巴黎护卫队”,不仅是为伙伴而战,也是为自己热爱的城市、国家、世界而战。
破烂之居带着末日般的赛博朋克风,召唤出只专注于爱的英雄。
无论是城市的高楼、亦或者是郊区的破败,当迷人的灯光亮起,何种处境的人都可以笑起来。
毕竟像监狱大爷所说,既然你还没有去跳楼,想必是心有期待吧。
法国人的故事是讲的非常好的,善于表达最底层人民的心声,往往是最感人的
和童梦惊魂夜一样看不下去
黑幽黑幽。一开始劲头太足,后面接不住了有点。
法国电影让人赞叹,这样一个片子中细节处理的十分得当.如同一部精致的艺术品.让人折服.
一段大冒险就是一次成人礼,收获爱情,重拾亲情。生理的长大不是长大,一颗子弹将你打回儿童,为父报仇、为自己报仇,花费心思,惩恶扬善,才算长大。热内的故事都是成长的故事,即便主人公们可能早已是成年人,或是心智超常的天才,都得回炉再造、重新打磨。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说话就恶心 受不了~
计算器橡皮姑娘苏珊大妈爱因斯坦叔弹壳头天才大杂烩。实景搭制的废铁房子真令人叹为观止。对时代脉络的把握也到位。笑点很嫩很奇怪。法国人浪漫到无药可救,搞怪起来又如井喷。
典型的法国喜剧,热内只做了两件事:在炒自己的剩菜和还原小说。
有那么一点点小聪明,其实是傻逼片,另外,热内的偏黄色调我也审美疲劳了
看不下去了。。。
1.男主傻缺,找军火商复仇?你咋不找武器发明家呢?2.军火商傻缺吗?地球上最不好惹的那一类好不好?
典型的法国喜剧,热内只做了两件事:在炒自己的剩菜和还原小说。
法国电影为什么都给我一种很文艺的感觉……
老人马,依旧法国式的。还行吧。
这个片最好看的一段是最后,那个爱因斯坦一样的老头看着那个裙摆跳舞。其余的,挺工整的,既然就是一个商业欢乐喜剧,那么严肃的探讨情节,想必也是多余的。顺便一提的是,这个片子有很多的镜头都非常艺考,总体中规中矩。
有点乱,不过热内的想像力依然令人折服。
俗套的剧情+不好笑的包袱,我一直觉得法式喜剧适合那些笑点比较低的乐天派观看,太直接了,什么天使爱美丽,的士速递系列啊之类的,都让我看的昏昏欲睡,不知喜从何来。法国还是老老实实拍文艺片吧,喜剧真的远不及英国,比美国都差一大块。
10.22
三星半吧。 法国味道很重, 很多细节值得回味。
这个导演喜欢用高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