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开校园已经好几年了,但是看到这类校园题材的片子还是忍不住拿来看,因为校园就代表着青春,代表着热情,代表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它是一集一集相对独立地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虽然有些道理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简单,但是回想起来学生时代的自己也都曾经历过这些疑惑和彷徨。
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樱木老师努力带领着大家去寻找,去发现,去解答。
他问“你是谁?
”学生答:“我们是湘南学校的学生。
”他说:“湘南学校的学生也有好学生和坏学生,警察也有好警察和坏警察,这些只是你的标签,不能代表你的全部。
”他问“你们为什么学习?
”,“将来要做什么?
”,“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
”“现在学的东西对以后的生活有没有意义”。。。。。。
这一连串的问题给那些沉浸在高考的学生以巨大的冲击,这些本来被认为多余的没有意义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没有意义呢,老师的回答是否定的。
他说这些才是最最重要最最有意义的问题,那么既然现在的学习对将来没有意义,那为什么我们要放弃现在享受生活而去读那些枯燥的数理化呢。
老师讲了个故事给大家听,意思是说虽然自己付出的努力也许达不到目标,但是不是就因为这样而什么都不去做呢,不是的,我们应该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他告诉大家学习是一段寻宝的旅行,也许你付出的百分之九九的努力都是无用的,但是就在下一秒你发现了宝物,那么这百分之一的有用的付出对你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收获。
仔细回味这些话,确实会得到一些启发,一些鼓励。
1]最喜欢的女生的名字 叫做屋岛灯里.只有她才会脚踏七只船,然后兴致勃勃地给那些男生命名为[彩虹男];只有她才会看着便当盒里用苹果削成的小兔子,仔细地看着说好可爱,然后哭出声音来;只有她才用那样嗲嗲又娇气的音调说话,微笑的时候会有连着鼻翼的纹路,在末路延伸出一个浅浅的酒窝;只有她才会指着游泳池说,居然被你弄哭了,哭了这么多哦。
[为什么哭呢?
]于是小八问她。
[为什么要问我为什么要哭。
]灯里又回过来问。
[因为,想到了不可能的事情。
]小八摇着身子伸一个懒腰,[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而也只有她才会在吃中了[再来一根]的冰棍时,回过头来对身边的小八说,[中了哦,是因为我喜欢你。
]2]她曾经不知道什么是喜欢,直到有一个男生,帮她去拒绝棒球队员的表白然后被狠狠地打了一通,被撕了情书也不生气,只要灯里的一个电话就会立即赶过去,听她说话,陪她坐公车,给她做她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便当。
-就算被骗也没关系吗?
-恩,就算被骗也没关系。
-就算一再被骗也没关系吗?
-就算一再被骗也没关系。
-就算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骗也没关系吗?
-就算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骗也没关系。
-这样的人就是笨蛋。
-做这样的笨蛋也没什么不好。
付出真心,其实也就是变成笨蛋。
不会假惺惺,也不求回报,不会装模作样,也不会耍心机,只会一心一意地努力前行。
真心地爱着对方,其实也就是变成笨蛋。
挺起胸膛,做这样的笨蛋吧。
小八说,她只是没有见过爱而已。
就像没有见过苹果做的兔子。
如果她看见了,也一定会说,好可爱。
小八是这样平凡又温柔的男生。
3]我很难弄的哦。
又爱撒娇,又不会单手打蛋。
因为是寒性体质,冬天总是手脚冰冷。
这样也可以么。
嗯。
4]而也有过不愉快的事情。
像是小八在教室门口拼命抬起头说的[因为我已经不喜欢灯里了!
],好像是一个水坝要拦截住所有河流的汹涌而出。
于是灯里说,我以前觉得 喜欢一个人不是0就是100但是 还是会渐渐喜欢一个人的啊0变成了11变成了10变成了30 变成了50渐渐地喜欢上我觉得我可能是喜欢上小八的时候对方的心意却变成了0变成了0真是笨蛋真是笨蛋5]而之后的灯里居然跑过去给他出谋划策。
告诉他不要约女生去书画展,不然一定会失败。
她笑着,和教室的窗台组合成柔软的画面,侧脸的线条分明好看,连着浅浅的酒窝。
直到小八突然抬起头来说,[为什么会相信呢,那样的谎话。
][啊?
]她愣了愣。
[怎么可能会喜欢除了灯里以外的人呢。
][你在说什么啊。
]灯里吸了吸鼻子,眼框红红的。
天真的。
娇气的。
爱哭的。
古灵精怪的。
怜爱的。
柔弱的。
强装伟大的。
却被看穿动机的。
屋岛灯里。
6][灯里!
][啊?
][灯里喜欢的是什么颜色?
][浅浅的水蓝。
][是浅浅的水蓝色吧?
]很自豪的语气,[那灯里喜欢什么食物呢?
][炼乳。
][炼乳不算是食物吧?
][也是呢。
][那灯里想去什么地方?
][小八那里。
][诶?
水族馆么?
什么样的水族馆啊?
][不对,我想去小八那里。
][水族馆的话,海边有很多哦。
]......灯里的眼泪又扑朔着掉下来。
录像带里是日轮祭的准备时间。
天空很高很蓝的那一种,阳光猛烈,没有风。
灯里过大白色的衬衫塞在暗红色的格子裙里,阳光一样的黄色头发分开成两堆扎在肩膀上。
[灯里。
][灯里。
][灯里。
]都是小八的声音。
[啊?
]灯里默默地回答着,却再没有回音了。
小八已经不在了呢。
......不是假期作业,也不是家里的琐碎。
如果有人问起她这个夏天最大的悲伤,灯里和其他的他们一定会回答说,[这个夏天最大的悲伤,[是重要的朋友死去了。
[以生和死为一条界限。
[永远地分开了。
[却来不及留下更多更多的回忆。
[更多更多更多更多的回忆。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只觉得害怕,[因为会不断想到,[和最好的朋友分开的日子要近了,[近了,近了,[更近了,[直到有一天,[真的到了。
不后悔么。
就这样。
自己的回忆输给那些有更加美好回忆的人了。
7]直到最后,在巨大的火焰前他们许下的心愿,[要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模样。
]-10年后大家就28岁了啊,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 “真不想想象啊” - 为什么?
“因为 大家都好辛苦吧” -恩 “也有这样的人 不说谎的话就没法生存下去” -恩 “只会考虑钱的问题” -恩 “不自由” -恩 “只会说人坏话” -恩 “喜欢看人家的不幸” -恩 “只会在意别人的目光” -恩 “无聊的大人” -恩 其实呢,活着就会有不好的事,就会遇到不好的人,即便如此,我们也只能生存下去, 因为我们还年轻,度过的只是将来要经历的一小部分而已; 生存到今日的世界,也只是我们未来小宇宙的一小部分罢了。
我们遇到过的人,还没有到能让我们讨厌世人的程度;去过的地方,也没有到能让我们讨厌这个世界的程度; 我们走过的生命历程也还没有到能让我们对生存绝望的程度。
如果我们能走出自己所熟悉的那个狭小世界,就会有更多更多的希望在等着我们。
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绚烂和美丽。
它时刻都在等待,等着我们投入它宽阔的怀抱.
此剧的推荐是打给小八的。
小八的故事可谓此剧中最精彩但又最让人可叹的故事,世界有了这种人才真有意思吧。
在校园剧中此作品算是不错的了,特别是开始的剧集。
作品也采用传统的剧集形式,一集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开始,织田裕二的表演也相当精彩。
但到中段之后便感觉下降了,如果不是小八的故事,可能只能还行了。
这里有两个不足,一个就是樱木老师过于抢眼,有些过犹不及的意思,基本上故事都围着他,其他人都成了配角。
问题是不光如此,在剧中樱木老师的表现也“太过”了,给我的感觉不太真实,反不如有缺陷的“好老师”形象,比如铃木老师等。
二则是问题解决得总是太容易,太顺利。
也是不太真实。
不过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
算是比较精彩的校园剧。
景色也不错,学生演员们也算是众星云集了,不过依旧无法压得住织田裕二,实力派就是实力派。
热血过头了吧。
看完第二话的时候这么想。
几天之后看第三话。
说起织田裕二为什么开始当老师,“我看过很多活得很艰难的少年。
但是看到这样的日本少年,我觉得没有比他们更悲哀的了。
”(原话记不清了)因为这个动机,织田国外回到日本,当起了这种很老套还满口大道理的热血老师。
但是也因为这个动机,让这部剧热血得不空洞。
让织田满口的大道理,都有了依托。
然后很感人。
原本是被这kilakila的阵容吸引来的,就算龙套男女都是超大牌。
阿酱,要润, 忽那汐里,只能打打下手,还真是奢侈呢。
几个主角,更是闪瞎了我的狗眼,虽然蛮喜欢北乃绮这个丫头,但是吉高有里子真是绚烂全场,连北川景子的风头都被压了下去。
但是看到后面,慢慢发现原来能在高三的时候有个这样的老师,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无论剧情多么狗血,多么做作夸张,但是第四集和最后两集实在是太棒了,念书为了什么,这是一直困扰着我,直到现在还困扰着我的事。
高三的我,和剧中在樱井老师没来之前的主人公们一样,满门心思的念书,老师们也只会为你在学业上答疑解惑,如果你有什么和学业无关的想法,他们总会告诉你,想这些可考不上大学哦,虽说直到现在我还一直认为他们是很好的老师,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考不上这么好的大学,但是我渐渐的感觉,正是因为他们在高考前的无微不至,让我的大学生活过的如此迷茫。
你是为什么念书的呢?
为了以后赚很多很多钱?
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
还是为了你心底的那份纯纯的欲望呢?
你想做什么呢?
学习是为了什么呢?
念书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高中期间的数学化学物理,你还记得多少呢?
相反,地理历史我可能记得更多。
虽说着整个阶段的学习都是在锻炼你的学习能力,但若不是为了心底的那一份纯纯的冲动,学习永远是累的。
看到最后主角们说“我想去广岛大学学造船”,“我想去师范学习当老师”,“即使成绩好,也不想去年大学,而想去为了当个护士而积累经验”我是多么羡慕,有了一个遵照自己内心最深处意愿的目标,真好。
念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遇见一个相爱的人结婚生子。
这些都是社会强加于你的观念,而自己心底的意愿呢?
我想当个护士,想当个海员,想当个律师,想当个警察。
这些意愿,无论金钱,无论名利,只属于你自己。
樱井老师说得对,当你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你最清楚自己心底的意愿,而且你会愿意朝着自己的意愿努力,你会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还记得自己在幼稚园毕业册上写的话呢,我想当个科学家。
但是现在,科学家,哈哈哈。。
连我自己都觉得好笑呢。
人,长大了,就不在清楚自己心底到底想的是什么了,人,懂得算计了,就不愿意成为那个自己最想成为的人了。
高三,确实是一段最容易塑造人的时光,高考,也的确是最磨练人的一件事。
如果有个人能引导你,循着自己心底的想法前进,那该多么幸运啊。
每一季日剧都少不了校园题材,日本人真是有校园情结 依着海岸而驻的教室。
每集都会发生重大事件,一干师生束手无策时,老师在众期待的目光中挺身而出;每集分别围绕一个人展开,中途牵涉进所有人,还有情谊,这是日本生徒剧的套路吧?
还有,老师无所不能,下海救人,高层攀援,破窗入室,甚至医疗急救,这也是硬性指标吧?
以上一直是此剧为人诟病的话题之一。
但是每一集,除了不太合常理的小小雷点之外,也有让我们会心一笑的温暖情节。
就像第二话小八的情书,幼稚又直白,忐忑地递到喜欢的人手上。
然后,在遭到拒绝后,满地拾捡着碎片,拼贴起来再递第二次。
就像最美好的第四话。
由面包引起的争执,不过是平日里的小打小闹,可是无意中介入了另一个人,就成了心底最波涛汹涌的秘密暗礁。
留在幼年记忆里的那个吻,那斜射进来铺洒了半个教室的午后阳光,那洋溢在每一克空气中的香氛,还有“不是面包是肖邦”的悠悠琴声。
在凌晨的海边打给你,告诉你其实那些我都记得,还有,你才是我最喜欢的炒面面包。
图书馆背靠背的书桌,看镜子里面你奋笔疾书的模样。
心中的话小心翼翼不敢说出口,只能在词不达意的简讯里面胡猜。
你的温柔隐藏在只有我懂的小数点后边,拉丁符号之中,化学方程式里面。
祈愿符里,不是满分的试卷,而是那张牵连了我们的俩的98分,还有我们亲密的合照。
朋友看完《ドラゴン桜》之后跟我感叹:要是在高中的时候看就好了!
在看《太陽と海の教室》的时候我也会有点遗憾,没有和它在更对的时候遇见。
高三那年,我看的电视剧是保剑锋演的《十八岁的天空》。
主旋律的电视剧往往只压抑叛逆的触角,却很难让人从内心对此感到认同。
至少织田大叔告诉我:今天所做的无用功是为了明天发生的质变。
美好夭折在那一季漫长的夏天。
从第六话开始预告了死亡,炽热的日光灼伤了整个夏季。
彩色变黑白,记忆更鲜明,一切的一切忽然急转直下。
昨方风平浪静我们拦沙筑坝,一夜之间城池倾覆汪洋一片。
小八还没来得及兑换的一根中奖的冰棍棒,灯里还没说出口的正式表白,宛如走过沙滩留下的脚印,海水漫上来,顷刻被覆盖。
流过泪,我们依然看到如期举行的日轮祭,灯里和次原不计前嫌地站在一起。
青春哪,容易受伤也是这么容易复原的啊最后,是波澜不惊的海平面。
夕阳下,笑容很干净,老师的和学生的。
这个夏季,终于快要过去了。
月九第四话。
我还是爱这一话的编剧。
太阳,大海,沙滩,是应景的夏日。
我却拖到一个月之后才发现它,在无秋天实感的初秋,有太阳,教室,没有海。
你没来由的一句:“あのショパン…(那个肖邦···)”“パン?
(面包?
)”“パンじゃなくて、ショパンだよ。
(不是面包,是肖邦)”“なんだよ。
(什么啊)”“覚えなかったらいいから。
(你不记得就算了)”回到家朋友们在看小时候拍的影像小学5年级。
沙滩排球比赛。
最后决赛是我和你。
一球发过去打中了你的鼻子你一个人在教室。
我手拿Video一路拍过去不知从哪间教室传来的钢琴曲我说:“あれはショパンの(那个是肖邦的)”“パン?
(面包?
)”“パンじゃなくて、ショパンだよ。
(不是面包,是肖邦)”原来你一直都记得。
这些年来。
所以,在天光还未大亮时我知道在你望向窗外就可以看到海的房间,此刻的你一定还沉睡在梦境我拿起手机拨通了你的号码。
你用懒懒的声音说“喂”“パンじゃなくて、ショパンだよ。
(不是面包,是肖邦)”我这边,琴键上流淌的音符一个一个,清晰地传达到那边去了吧这些音符,一个一个,跳进你的耳朵,在你心里住了那么多年你知道的。
你一直记得的,我也记得。
逝去的青春,流逝的年华,留给过我们什么?
原本只是抱着无聊的心态去看一部普通青春剧《太阳和海的教室》,看了才发现,剧中的所有就是我们每个人曾经经历的,只是我们没有遇到樱井,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的迷惘其实是可以大声说出来的、我们的态度原本应该是发自真心的、我们对于社会的妥协其实也是可以改变的.....18岁,同样面临高考的我们,每天埋头在扎堆的书丛中,其实也思考过,这一列列的公式、一道道推导,一整篇幅的英文。。。。
这些以后真正有用的有多少,迷惘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你答案,或许根本就没有一个人问过,即便脑海里疑问过,哦,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所有人都和我一样为高考奋斗着,我做的应该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樱井,在给三年一班上的第一堂,就是问‘你想要成为什么?
’似乎很简单的问题,可能回答出来的又有几个?
当我们在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都有梦想,可长大后,却给自己划了一个圈,认为所谓的梦想绝对不可能实现了,于是,认为圈以外的世界不再有可能了,从此便不再有梦想这或许就是一种悲哀,从18岁开始会一直延续下去的悲哀!
然而,看完这部剧,最深深的悲哀,却是这样的疑问‘18岁那年,我们遗失了什么?
’如果,他们没有遇到樱井,那么他们最后就应该和我们一样吧?!
因为就不会有人告诉他们,人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尊严;活着,就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生存;恋爱不是谈的,而是坠入的;有些东西是不可以轻易放弃的,比如亲情;我们现在所学的不是百分之百都有用但一定有那百分之一就是我们所寻找的宝物,而这百分之一却有可能是别人的百分之百;人生就是旅行,探索答案的旅行。
更没有人告诉他们,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暑假,最重要的并不是埋头苦读备考,而是在这最后的暑假留下重要的回忆。
三年一班的他们,其实和普通人一样,谁愿意在大家都奋力冲刺高考的关头,浪费一点点时间,举行祭典然而,在小八离开大家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回忆是多么的珍贵,如果没有这些回忆,他们要怎么忘却重要朋友的悲伤,因为回忆里小八永远是笑着的,永远快乐的他,一定希望他们都是笑着的吧而我们没有在三年一班,没有遇到樱井,所以,18岁那年,我一无所有!!
我看的校园题材的影片可能是全部影片时间的五分之一吧,遍布全世界各地,日本的野猪大改造,龙樱,黑道女老师,长濑智也的黑道高中生,家族游戏,美国的死亡诗社,心灵捕手,高中恋爱肥皂剧,饥饿游戏,中国的十八岁的天空,挪威的羞耻,和侦探剧一样,看的时候我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感兴趣,只是看着有趣罢了。
如果不是因为织田裕二,我不会再看一部我认为没有新意的电视剧。
我现在正在准备重返校园,可能是以学生,或者老师的身份,但是总是打不起精神来工作,总是躺在床上睡觉,我毕业快三年了,但是小学开始的十九年校园生活,依旧让我现在爱恨交加,一想起其中痛苦的部分,还是连床都不愿意起来,好像生病了一样地悲伤难过,不仅仅是心在流眼泪,好像身体也有一部分,永远地躺在床上,不想见到老师和同学们了。
学校在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感到痛苦的地方。
我不看这个故事,我也想不起来,原来去学校对我来说,有的时候是这样痛苦的回忆。
我才明白有一部分的我,好像野猪大改造里的野猪一样,被排斥得再也不想去学校了。
看着织田演的教师不时痛苦地望着天空,看着学生们哭泣或者微笑,他自己内心无法抑制的痛苦的时候,就是成年的我,看到过去的中学时代的我在无人的角落哭泣,或者说,压抑到无声地流泪的时候。
这不是我看耽美小说剪刀上的蘑菇的那种被伤害的痛苦,有具体的伤痛,而是无人注意的时候,仅仅因为我处在那样的群体里格格不入,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样一种全然静止的时候造成的痛苦。
存在的痛苦也好,无法融入的痛苦也好,青春的孤独的痛苦也好。
都过于鲜明了。
鲜明到我长久以来忽略这种感受。
它们就这样分散进了我生活的每分每秒。
今天我终于看清他的形状了。
所以当我看到死亡诗社里被父亲训斥后沉默的少年,看到心灵捕手里自暴自弃的主人公,看到羞耻里内心脆弱表面开朗的女主角,看到更多更多的主人公的时候,我的心灵总是伤痛,仿佛我把这颗心交换了出去,把这种伤痛掩埋起来,就可以换取分数,成功和认可一样,我还把它归结为性压抑,当然这也是一种更残暴的伤,但是不全是,这是作为人的,无关性别的一种痛苦。
一想到学校,想到要去做不得不做的应该做的事,就会有的一种痛,仿佛被过度拉伸的弹簧,再也无法再次拉伸的一种痛苦。
在学校获得的认可有多多,这种痛苦就有多深,仅仅是因为我被逼的做不了我的十九年里那数不清的时间。
我被伤害到已经放弃追寻他人认可,放弃家人期待,放弃所有一切,这种伤痛在我意识到,原来我也有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无可抑制地反射到脑子里,和害怕身体无法存在的恐惧一样,一股脑地现了原型。
好在人的本性也是需要他人的,快四年了,我回到了这个地方,让我的心灵痛苦不堪,身体疲倦,但是日夜在我脑子里大声叫喊的声音。
快逃呀,快逃呀。
就像这个剧里主角说的一样,重点不是哪来,而是哪里去。
我就是逃到了这部电视剧里来,从身心的痛苦的地方,逃到了这个梦幻的世界里。
这个故事从第一集就开始有人受伤,溺水,威胁,险些被强抱,被机器砸伤,不要说心灵的承受的痛苦,虽然是在海边的学校,但是人的误解和纷争,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老师和老师,仿佛这些人都对人生有自己的看法,都对如何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意见。
剧里主角男教师和理事长的纷争和死亡诗社里主角和学校的冲突是一样的,都是表面上的冲突,实际上大家都是为了能完成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成为正确的大人。
且不论是否存在“正确的人生”一说,他们都是对学生负责的教师,而学生也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的可能具有意义,模糊不清,但是至少继续存在。
从这点来说,故事的世界是理想的。
打动我的是织田的痛苦的表情,就好像死亡诗社里基丁老师的激情一样,他们都因为别人的生命而产生喜悦或者痛苦,或者说,因为生命本身而产生感情。
这种感情理事长也有,死去戏剧男孩的父亲也有,可惜他们都无法正常地表达了。
校园也好,任何组织和群体也好,人本身的人性就已经决定了丛林的存在。
校园之所以让人回眸,是因为那是生命最初的形态形成的地方吧,仿佛一切都还来得及。
“正确的人”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存在的是,要成为正确的人的道路,和不一定成为正确的人的道路。
成为自己也是不一定存在的,但存在的时候,要成为自己的道路,和不成为自己,也可以的道路。
我还没有看完全部剧集,但是我知道最后,男教师有一封写给学生们,勉励他们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人生的信,如果没有很深的爱,和很深的恨,是不会有那样的话的。
我也收到过类似的信,对方说“我们必须负责地活着”。
直到今天我依旧质疑这封信,是对自己负责吗,还是对别人负责。
如果是真的对自己负责,恐怕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吧。
这个疑问恐怕我永远也没有机会对对方说出来了,这种类似的疑问正是我痛苦的来源之一。
校园是不仅仅有阳光和海的地方,校园也有地狱和恶魔。
而这些经历,都会深深,深深地被长大成人的我们埋在心底,直到我们经历了男教师经历的那样的事情之后,才会重新发现,发现这些在心灵深处,被埋葬的痛苦,或者激情。
再见了,校园的故事,再见了,没有阳光和海的地方。
我要找到我自己的那片阳光和大海了。
本来这一季的月九是我最最最期待的日剧!
结果还是逃不出热血教师的框框,尽管与以往的热血教师系列作品不一样。
一开始看到cast的时候,见到如此多的亮丽的面孔:既有山本裕典,又有吉高由里子;既有北川景子,又有北乃崎;既有冈田将生,又有谷村美月,等等。
多么华丽的阵容啊。
可是真的让我觉得不太好看。
尤其在我看了第一回以后,我更是伤心。
小吉说,哪能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就抓狂……是的,我狠狠地抓狂了一番,因为跟我想的不一样- -||。
而且,配乐也不怎么吸引我。
就看到那些个学生在哪里跟织田裕二的周璇,我实在不知道还能作何感想了。
不过,确确实实,那些问题真的是现在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电视剧里面,我最难过的是滨田岳在第八回的时候因为救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而去世了。
说那个是个“无关紧要的人”是因为我真的很痛恨次原。
灯里才找到自己的幸福,却让次原弄得阴阳相隔。
现在又不是拍唯美爱情片,为什么却有这样的遗憾。
也许这就是拥有的永远都是不完美的,失去的永远都是最珍贵的。
唉!
这个月九是继《supplement》、《First Kiss》以后,又一部使我失望的月九了。
只有小八挂了的那集给5分,因为吉高由里子演的很好
后面几集才看出老师的作用在哪里……(北村这么早就荧幕献吻了……)
校园剧就是热血和青春
卡司再强,剧本太烂,白搭。
好喜欢这样的丸子!泪奔了……就是没有北川就更好了……日本人就是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反省教育这个动词……
对理事长“必要的罪恶”印象极深,男主有些太主旋律,囧子默默地扮演着花瓶,吉高由里子惊艳到了
校园剧百看不厌的时候
看不下去了...7集弃.....
很早以前看的[-w-]蛮有正能量的一部日剧。
后面居然就被感动了。。。。。。
超无聊
还是老土剧情,不过后面几集还是有感动的地方。如果早兩年看应该更有感触吧。。里面有些话语很受用。
发生在湘南海岸,如太阳般炽热与大海般包容的夏日青春物语。年轻时遇到的障碍不是障碍,而是照见自己的镜子。种种不成熟的自己才是当时最大的敌人。“十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现在或许已经有了答案,很多人还在演戏,也有一些人离开荧幕,剧里的师生们可能也在某个时空继续努力而精彩地活着。
织田桑,啊诺,咱一把年纪了就别演这种阳光中年了好么……看了一眼就看不下去啊……
虽然剧情比较老套,虽然后半部分越来越糟糕编剧脑子被门夹了不过太阳大海还有朝气蓬勃的生徒们还是很可爱的
真是美好的太阳与海。
太拖沓
卡司太强大了
脑残剧,烂烂烂
片尾曲一响起来我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