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这部电影,和最近看的中国的《我们俩》这个电影很像。
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小男孩互相改变了,互相温暖了,互相影响了。
打开了心灵的窗户,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改变了世界对自己的看法。
这一切都那样简单和自然。
真的,就像台词说的,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孤岛。
但当这些孤岛连接起来的时候,那种感觉太奇妙了!
片子结束的时候,我和老婆情不自禁的鼓掌赞叹,为了这个好片子,也为了人性的美好!
真的,我渴望这种交际,这种情谊,这种互相的精神上的鼓舞,这种散淡和温暖!
2005-10-18 20:35:07Wd__ 发布的日志 影片地址:http://www.allmov.com/movie/10696/main.html 很清新、明快的一部片子,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但又没淡到没什么可以回味的程度。
不用工作,不愁钱花,可以完全支配自己所有的时间,衣着打扮得体,每天都可以随意的泡马子,这种生活大概是许多人包括我梦寐以求的吧。
一切是那么完美,除了隐隐的寂寞。
虽然影片最后没有给出大圆满的结局,但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其实我并不完全同意影片的观点,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依旧是个孤岛,每个人都有别人无法了解和分享的部分,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甚至是你自己。
而且就像片子中说的,随着原来越多的cd,dvd,电子游戏等可以耗去许多个人时间的新鲜事物,人在越来越独立的过程中也会变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像一个孤岛。
我觉得如果没有合适的人的时候,保持一种孤岛的状态也是不错的。
在如今工业化的城市里,每个人的圈子都不太大,而且一般也都不更新,所以如果不出刻意寻找的话,大概很难会得到那个合适的人吧?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享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快乐的人却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吧。
Sometimes we can use the backup from other people, the support and help. In the meanwhile, we outta give them support.最近总是听到人提到一个词,陪伴,与此相比,我更喜欢另一个词,支持,更坚持也更自由。
这两个词的选择,或许体现了人很本质的性格和需求。
我们是岛屿也好,是碎片也好,是水也好,是泥也好,却总会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
就像光和空气,这些东西让我们的面貌清晰,让心脏的跳动被聆听,让我们从物变为人。
世界上总会有怀疑和困惑,也总会有人对这些毫不在意。
谢谢这个电影里的男孩,一个天才,理智坚定。
看看简介以为原来看过,看了之后发现没有看过-最近变得真是有点痴呆了。
不算好片,可是里边从开头到结束都提到Bon Jovi,那就足够值得看下去。
一开始就是道猜谜:No man is an island,谁的名言?
选最后一个-Bon Jovi。
影片一看完我就去找那首很牛的歌
歌词第一句就是"They say that no man is an island"-啊?
They say啊,那这句"No man is an island"还不是Bon Jovi的名言么。
除了没那么来钱没那么帅没那么勾引妇女,基本上自已的生活状态和里边的Hugh很类似,安静表面下的狂野内心,狂野内心里的安静向往。
(从室内布置上可以看出来,灰色,朴素,现代,忍不住截了几次屏做以后的装修参考。
)闲着不上班,每天分成几段一下就完,过得也是死水一般,泡都难冒起一个。
或许吧,被依赖和依赖就是一种幸福,可电影和故事总不是现实,更多的人或许还是在孤岛的状态。
另一个极端就是和片中小男孩的妈妈一样,一早起来就沮丧得一塌糊涂。
一系列钻石王老五的角色,Hugh Grant演起来真是炉火纯青,眼神瞟两瞟,嘴角一上扬,女影迷无不心向往之,这就是宝啊。
在影碟店里挑片子时, 选了这张碟, 主要原因是因为HUGH.GRANT主演啦但看过之后,感觉不怎么样,细节过于老套。
只是现在还记得片中的那首歌曲《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 ...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片子,首尾呼应什么的。
膜拜一下把bigmac翻译成大麦乐鸡块的字幕组…太找乐了。
休叔是个好绅士嗯。
爱情温情家庭喜剧,有了休叔就是好结局…真理。
休叔说茅台的时候太可爱了那表情~Marcus有种Tay的fu,特别是那细长细长的眼睛,虽然我不喜欢Tay…但是Marcus好可爱!
萌娃娃一只好想揉。
整部片子的构架真是够奇怪的说实话,没见过这种一会儿一个疑似女主角出场的状况。
不过既然它重点不在爱情,这不算什么了~忘年交这种东西很暂。
整部片子好吧几乎没什么高潮。
但是感觉很到位暖暖地超温馨~喜欢!
和老美的直接和明朗不同,大英帝国的子民们在历史上背负了重重的辉煌和近50年来的失落,在气候上又一直被海洋的水气所围绕,以至于他们在喜剧上的表现也显出一种独有的另类。
因为《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成功,小休变成了一个国际巨星,英国人也狠狠扬眉吐气了一把,我当时也有点着迷。
老实说他后来在美式喜剧《怀胎9月》里绝对的傻,单纯把他在《四》里面傻气的一面扩大了无极限而已。
到了《Mickey Blue Eyes》,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成分,倒是不至于让人太失望。
个人以为这其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尤其是他学意大利口音的那段,真的很暴笑的。
但当时的评论和票房似乎都不是很理想。
难道是丑闻的影响尚未退去?
到《诺丁山》,休的翻身仗算是打完了。
借了罗大姐的光?
不过也就是个男花瓶,我对这部戏没太多好感,冗长。
90分钟可以讲完的故事,硬是拖了2个多小时。
最近小休又有点活跃起来,《TWO WEEKS NOTICE》和桑姐又炒做了一番。
电影还没看过,不过我下载了屏保,剧照里倒是有些有趣的部分。
《ABOUT A BOY》当时声势也挺大的,最近有机会就看了一下。
不是让人从头笑到尾的纯粹的喜剧,但有趣的地方也有,不过有点隐蔽,要拐个弯才觉得好笑。
基本是典型的英国类喜剧,是用角色们的异于常人的言行来逗乐。
我和老妈看的,结果老人家说:“这是什么片子?
”搞的我很尴尬!
里面有一位澳大利亚演员,当初是凭《穆里尔》的婚礼红的,后来老是在好莱坞的片子里演配角,比如《沙夫特》里的证人。
这次又来做小男孩神经质的老妈,她在餐馆里和休大吵的一段特有意思,无礼却又礼直气壮!
其实片子的真正主角是小男孩。
长的很特别,圆鼓鼓的脸加细长的眼睛,特别适合在中国人的鬼片里出现。
真的是很奇怪的小孩,硬是吃定了休,每天跑到他家里去。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坚持要在演唱会上表演,即使休劝他这样会被嘲笑一辈子!
难得在这部戏里,小休穿的时髦休闲,还有一个特别帅的发型。
大约是老了,几乎有点年纪的男明星们都是短发!
休的角色终年无所事事,在电影里是被否定的。
可是,每天碌碌的我却真的羡慕的很呢!
这张D5的片子还做了导演解说的音轨,更难得把解说的中英文字幕都做进去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多年前电视里放的英国连续剧(《莎丽》?
《****夫妇》?
)抱歉年代久远,记不清了。
《ABOUT A BOY》和这些是一脉相承的。
比起美国喜剧,从表演、摄影、音乐到灯光等所有都种不真实的轻松和虚假,古怪的英国佬们似乎更老道一点?
这电影属于“一段时间里每周回家看一遍,看完一遍又一遍情节和台词都烂熟”那个范围之一。
这范围不大数来数去除了这个也就只有蒂凡尼早餐——总而言之后来从某天开始我突然再也不这样看电影了继而没过多久几乎不看电影了。
初中时候拿这个的影评——那时候不叫影评,观后感比较贴切——交过语文课的周记作业,分数不低虽然早就不记得写了些什么。
然后刚才隔着六七年的时间又看了一遍。
隔着我也养了仓鼠然后它死掉,我也半夜躺在床上睁眼到天亮去上学,来自老妈的爱很了解但所有回应在那个年龄总有无法言明的无奈的六七年,隔着嘴上说太好了真的啊心里只想拔腿跑掉,拜托你们不要靠我太近的六七年。
仍然共鸣得乱七八糟。
我仍然不能明确地表达为什么我明白为什么有人能抑郁到大早上拿着盒牛奶倒撒了都能哭,以及为什么Will弹着吉他跑上台跟Marcus同丢脸共患难地唱killing me softly时候当时屏幕前的自己会哭到不能自持。
有些讨厌的感觉像既视感一样熟悉而感同身受,对Marcus而言不是被欺负的情节让我熟悉,而是造成这样情况的根源,勉为其难地叫它疏离感好了。
放Will身上就是每个人都是孤岛我一个人待着很舒服,虽然必定缺了什么但为此深究实在是太麻烦了。
所以疏离感作祟至今共鸣在心里轰隆隆回响至今。
抱歉我总是习惯性地远离你们有时候是我的错有时候不是,但为了那理所当然坚不可摧的存在感我不得不远离你们——我一直在找那样一个人虽然一直也没有找到,但我只能不停地找下去。
Nick Hornby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虽然看改编作品的时候我一直会提醒自己”书是书电影是电影“,但是忍不住对About A Boy的电影版有一点点的失望。
最大的闪光点仍然来自忠于原作的部分,那些讨人喜欢的英式幽默和没有落入俗套的俗套故事。
Nicholas Hoult演的Marcus显得比书里机灵太多,以至于他的古怪和遭排挤仿佛是因为自己看不惯周围的人而不是软弱得只能跟随母亲的决定。
看到他满脸邪气对着Will说出某些一针见血的评论之后再笨口拙舌词不达意地跟Elli聊音乐实在是有点突兀(难道要用看到喜欢的人会紧张来解释么)。
而Elli完全成了龙套,书里面我最喜欢的Marcus带领闭着眼睛的Elli穿过人群的那段也一起被砍掉了,其实我太不明白Elli在电影中几个一闪而过的镜头还有什么意义为嘛不干脆点删了她呢╮(╯▽╰)╭(我懂我懂,就是要Marcus点出喜欢一个人不止是身体接触那么简单嘛)。
跟High Fidelity一样,穿插了不少的自白和画外音来体现人物的自嘲精神,可能这也是为什么Nick Hornby的书改编成电影以后显得不那么流畅吧。
想起来05的时候就得知Johnny Depp买下了A Long Way Down的改编权打算自己做一次导演,我还是有点期待的,只是完全没有动静啊。。
嗯。
回到电影的内容,或者书的内容(记得在某篇博客里写到“我还处于一个偶像之死可以给我带来冲击的年龄”,其实这是About A Boy书里的嘛)。
Will的人生哲学就是那句著名的“认真你就输了”,也许这是真的,既然Marcus和他母亲的不快乐正是因为他们对一些不被主流接受的事物太过认真。
不用真心的人不会输因为他没有弱点,但是他也没有机会赢因为不存在他在乎的结果,正如Will的生活仍然毫无目的的时候他更多地是在寻找方法消耗时间而非真正享受什么。
或许我不该说得这么肯定,因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许多人都将很多甚至是太多的重心放在了听音乐看电影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称作消耗时间的事情上。
所以大概所有的意义都是人为添加的标签,无论你是否觉得一件事有意义你都可以做同样的事,唯一的区别只是因投入而不自觉闭上的眼睛。
于是这真正取决于一个人的选择:是游戏一切不感受任何深刻的情绪,还是认真从而暴露于各种伤害之下。
故事的结局中似乎所有的人都开始走上正轨,Marcus和他的妈妈不再无谓地认真而Will找到了自己的真心,所以最后人们总是停留在了中间地带,最安全也最合适。
总觉得这个小男孩非常像skins里面那个大帅哥,但是因为看的时候不知道这两部影片的确切年份,因此也不敢确定。
毕竟,那个可是超级帅哥,这个可是流鼻涕的小男孩。
看了演员表才知道,真的是他,不得不感叹,男大十八变,谁能想到将来这个男孩长得帅成那样?
就像哈利波特里那个纳威隆巴顿,哇靠,现在简直可以和杰克吉伦哈尔有一拼了。
扯远了。
典型的温馨亲情片一枚。
Hugh grant 这英国老牌帅哥还是一如既往地有型。
生活再富足,总是缺了些什么,却让一个孩子弥补了这一切。
这让我想到那部很有爱的动画片卑鄙的我,吼吼,很有神似的地方哦
男神又怎样,好。。无。。聊。。
Every man is an island。 But ,sometimes,there will be a bridge。
愣是觉得没什么意思,难道是没翻译的问题?
休格兰特还是个奶油小生,好青春的邻家大哥哥
媽呀 Nicholas Hoult是怎麼用幾年時間從這位可愛又腹黑小盆友長成Skin里的小惡魔以及單身男子里的銷魂受?神馬?現在已經1.93米了?【我接受唔倒囖】有必要重溫單身男子!><.....ps.原來眉毛打小就長這樣好萌喔呵呵呵&HughGrant的眼球可以準備掉出來了!!
尼古拉斯和你躺在我怀里的样子一样萌❤
这个囧胖的小男孩多年后长成妖孽系美男啊!
为了hugh去看,结果发现了nicolas这个正太,没想到几年过去人直接变邪恶美少年秒杀众生了。从about a boy到weather man再到single man蜕变的太好了。他跟我最喜欢的hugh和colin都合作了啊。
watched it at MJ's house in our holiday
Nicholas Hoult小时候就那么好看了。真是让男人都喜欢的好看。
英国的喜剧,还是和老美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味道。长大的Nicolas已出落得俊美异常,回头再看小时候的他真是别有一番感受。
大爱小nicloas,虽然还是长大了帅气哈...
我很喜欢的一张打口CD,愉快的钢琴摇滚。
温情电影,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功的范例,总要把温暖强变热水
小时的Nicholas Hoult 已经这么有型
Except for that "No man is an island"
很真实的生活
Everybody is an island.I really am this shallow.
很多年前无意中在中山纪念堂看的首映电影,今天偶然发现,主角原来是huge grant
碰见某些可爱的人,生活就会变得快乐很多,可惜并不是谁都那么幸运。Rachel Weisz真美~~ Nicholas Hoult长大后变成了一个小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