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道元东游记,ZEN

主演:中村勘九郎,内田有纪,郑龙进,高良健吾,Ken'ichirô Yasui,村上淳,胜村政信,藤原龙也,郑天庸,西村雅彦,菅田俊,哀川翔,笹野高史,高桥惠子,Kiyomi Doi,远藤悠美,小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禅》剧照

禅 剧照 NO.1禅 剧照 NO.2禅 剧照 NO.3禅 剧照 NO.4禅 剧照 NO.5禅 剧照 NO.6禅 剧照 NO.13禅 剧照 NO.14禅 剧照 NO.15禅 剧照 NO.16禅 剧照 NO.17禅 剧照 NO.18禅 剧照 NO.19禅 剧照 NO.20

《禅》剧情介绍

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公元十三世纪,日本僧人道元(中村勘太郎 饰)不远万里来至宋朝,遍访名山大川以求佛法真义。然各大寺院教众贪恋香火,与政治靠拢,普天之下难觅真道。历经曲折,道元偶然结识拜在天童山如净禅师座下,最终得以悟道,修成归国。是时,日本处于镰仓混乱时期,民间烧杀抢掠,奸淫横行,连僧人也无心修行,贪心享乐。道元一手创立曹洞宗,引得诚心向道之人来服,却也遭致其他门派的忌恨,多得镰仓地方长官波多野及众弟子的维护,道元带领弟子辗转来至越前,在此建立永平寺,曹洞宗开始慢慢发扬光大…… 本片根据大谷哲夫原作《永平之风,道元的生活》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僵尸来袭纽约五尖塔平地风云第二季六发子弹的手枪摩斯探长前传第五季完美的蛇颈龙之日缘:出云新娘戏王之王加州靡情第四季健将联盟向前一步银发的阿基多索尼娅与公牛妈妈不在家刀剑神域2男花匠与女经理最美是你往日无足可惜决斗大师LOST~追忆的水晶~无糖霜买办之家无处可逃圣诞末班车山中森林死区时间五个女生后天我的名字毒醉心迷情圣来了

《禅》长篇影评

 1 ) 自性中莲花盛开——记日本曹洞宗道元禅师传奇电影《禅》

如未得到许可,请勿转载,谢谢 自性中莲花盛开——记日本曹洞宗道元禅师传奇电影《禅》日本电影《禅》是关于750年前(大约相当于中国南宋晚期)日本镰仓乱世时期高僧道元禅师修行弘法的故事。

按道元禅师高僧碑文传(《繼燈錄》),日本永平道元禪師。

姓源氏。

本國村上天皇九世之裔。

骨相奇秀。

七處平滿。

目有重瞳。

七歲讀毛詩左傳及諸經史。

不由師訓自然通曉。

童年时期道元禅师即遭遇母亲病故,“人啊,为何逃脱不了这世上的纷争,病痛和死亡?

愿你能找到超脱这些苦痛的道路……”母亲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深深地刻在道元禅师幼小的心灵上。

于是年仅14岁的他遂投舅氏台山良顯法師出家。

为了寻求佛学真谛,24岁又远渡重洋前往大宋修习佛法,然而,“首登天童見無際派和尚。

既而遊雙徑禮浙翁琰。

又謁宗月月堂無象諸大老。

莫不機契。

”道元没有料到的是,他心中清洁的佛教圣地却和当时的朝廷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道元禅师满怀虔诚拜见的大和尚却一心念着朝廷的召见,关注的只是如何保住所在寺院香火的兴盛。

道元不由地发出感慨,寺院的香火兴旺可以守护,难道佛法也可以守护的住么。

没有了佛法真传的寺院,在道元看来,只是一具失去了灵魂的臭皮囊而已。

所幸的是,在道元就要打道返程的时候,他遇上了后来终生跟随他的师弟寂远和尚。

寂远当时是天童山阿育王寺如净禅师门下学僧,他形象酷似道元曾经的红尘知己公晓武士,道元相信这是公晓在冥冥中给他的指引,于是他毅然决定随从寄远,投往如净禅师门下学习。

让道元禅师感到庆幸的是,这次他没有看走眼,如净禅师那里彷佛给他打开了一扇通向净土的大门,在坐禅静观的修习实践中,道元逐渐进入明了身心,所谓“目横鼻直”的境界,眼能目测四方,鼻能挺直劲拔,身心端正,目下无尘。

按道元禅师弟子的记述,師於是晝夜精勤。

脅不沾席者將及兩載。

一夜淨巡堂見僧打睡。

責之曰參禪要身心脫落。

何得只管打睡。

師從旁聞之。

當下身心脫落廓然契悟。

天明入方丈燒香。

淨曰子作麼生。

師曰身心脫落。

淨曰身心脫落脫落身心。

師曰這個是暫時岐路。

和尚莫亂印某甲。

淨曰我不亂印。

師曰如何是和尚不亂印底。

淨曰脫落身心。

師於言下釋然。

得大無礙。

这段记载是禅宗法门“一霎那间,妄念俱灭,指点顿悟法门”的要义所在。

顿悟法门认为众生与佛的差别只在于一念之间的迷与悟。

而“悟”是一种刹那间的转变,是顿然之悟。

所谓“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在电影中,当道元禅师领悟到脱落身心即可顿见真如本性的那一瞬间,自性中即开出朵朵莲花,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净土不必远寻,尽在禅师胸怀中呈现。

值得一提的时候,道元禅师在以后的弘法的过程中,也一直把坐禅静观做为修习的重点,“生死可怜休又起,迷途觉路梦中行。

”道元禅师认为,修行参悟是一个不断循环永无停止的过程,这样才能在如梦的人生中不会“暂时歧路”,从而跳出“生死可怜休又起”无穷尽的苦海。

道元禅师“由是服勤四載。

盡得洞上之道。

於是告歸。

淨付以伽黎頂相。

囑其弘揚。

師既歸。

首住興聖寶林禪寺。

德風遠播萬指圍繞。

其禪林軌則一取法於天童。

”1253年,道元禅师回到日本,继承了如净禅师的教导,弘扬佛法。

非常难得的是,扮演道元禅师的日本男演员中村勘太郎形象清朗庄严,气宇昂然,眉目间一股超越凡俗的俊逸之气。

电影中无论坐姿,行为,形态,语言,中村勘太郎都彷佛在冥冥中得到了道元的指点,他惟妙惟肖地将历史上的一代高僧演绎的形象入骨。

而电影在表现道元禅师高风洁行的方面,其重点并非具体的生平经历,而是通过道元对佛理的开示来进行整个故事的架构,为此,电影特意塑造了一个下层女性的角色林子。

林子并非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她却成为电影中最重要的配角之一。

一方面,导演可能是为了满足电影面向大众尤其是面向女性观众的需求(不可否认的市场化需要),另一方面,林子形象的意义还不在于女性,做为一个风月场所中的妓女,她代表着社会中最为卑微遭受歧视最深的社会群体形象,她身上遭受的苦难也就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在佛学的世界看到的是红红的太阳从大海中升起,而不是隐蔽深林,你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佛学。

这部电影中不仅仅林子,包括道元禅师收下的众多贫寒出身的男性弟子,他们历经辛苦磨难,只有在道元禅师的寺院中能得到身心的安宁。

佛教讲众生平等,禅宗六祖慧能说“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也就是说,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众生平等。

出家人不是隐蔽山林,释迦摩尼毕生都在致力于教导他所领悟到的真理,道元禅师同样如此,他继承了本师释迦摩尼的教导,以一颗慈悲的佛心给予所有受苦受难的生灵以深切的关怀,正如俊了小和尚所说的,我当初是因为得不到温饱出家,但到了道元师傅门下,最重要的不是不再挨冻受饿了,而是从师傅那里得到了平等的爱和关怀,在师兄弟那里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

道元师傅是真正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陪伴我们孤苦无依的心灵。

电影侧重从道元禅师建立的曹洞宗(禅宗的一个派别)法门的以下几个主要教义入手,阐释道元禅师领悟到的真理:一,般若智慧,不由外入,皆从自性而生。

道元禅师手指天上的月亮,开示备受冤魂恶鬼折磨的镰仓将军,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

佛法的智慧犹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但若心灵被妄念的浮云所遮蔽,就彷佛身在汪洋大海中却不见海水一样。

抬头见明月,是双目可及,但眼中看到的只是无常变化之物,并非真实存在。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道元禅师让将军剑砍水中明月,虽然将军手中的剑触及月影,但无论他如何用力,水中的月亮破碎了依然会复原。

禅师是在开示将军,只有以智慧观照到的月亮才是恒常的,而那轮自性中的月亮就是拥有超越生死轮回的佛性。

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

一旦了悟到此,身心皆可脱落。

所以当被激怒的将军准备挥剑向道元禅师砍去的时候,禅师以坐禅姿态身形挺直,双手合十,面不改色,镇定自如,真正做到了舍身,舍心的真如境界。

二,明心见性,直彻心源,佛理非关文字。

这是道元禅师一直以来倡导的修行关键。

当禅师在建仁寺倡导佛理之际,当时日本占据统治势力的教派派出人马来挑战法师,他们质问法师从大宋带回哪些重要经典或者佛像,法师平静地答道:我把我“目横鼻直”的心性带回来了。

比墟派的人崇尚的是文字和佛像这些实在的法物,而道元法师崇尚的是明了智慧的心性。

这和中国禅宗六祖慧能的教导也是一脉相承的。

慧能认为,佛理不必拘泥于佛教经纶中的具体文字,不必执着于固定的文字解说,关键在于个人的体验与心悟。

事实证明,道元法师建立的曹洞宗在日本后来的兴盛,他所赢得的广大信徒,他们之所以追随禅师,最重要的就是禅师高洁的人格力量和源于慈悲的智慧。

三,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自心皈依自性。

心底无非自性戒,心底无乱自性定,心底无痴自性慧。

按禅宗的说法,个人只要凭借自身的能力,不离世间就可以见性成佛,获得解脱。

所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也是道元禅师反复教导弟子们学习的关键。

出家人依然身在世间红尘之中,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坐禅修行,身心可以不沾染世俗红尘,保持清洁独立的品性。

“行住坐卧,无非是禅”,道元禅师和门下的弟子们一起劳动,插秧种田,自食其力。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夜晚明月当空,映在一分分秧田水荡之上,每一个水塘中都荡漾着一轮美丽皎洁的月亮。

郁郁黄花,青青翠竹,有情众生,莫非般若。

这是多么形象而生动的开示呵。

四,超越情感的羁绊但依然直面人心中最纯挚的情感。

这一点并非曹洞宗明文上的教义,但依然在道元禅师的教诲中得到了尽情的体现。

可以说,人的爱欲情感也是这部电影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道元禅师慈悲的情怀让他对有情众生遭遇的痛苦有着感同身受的悲悯。

当林子为失去生命的小孩哭泣的时候,禅师开示她,你去问一下村中的人家,看哪家没有死过人的,你带一颗豆子回来。

当然林子找不到没有死过人的人家。

这其实是佛经上记载的释迦摩尼的一个故事,电影中巧妙地假借过来,以此说明生死无常是不变的宇宙法则。

林子向道元禅师请求出家,但禅师看出她内心依然有着种种欲望的牵扯和羁绊,事实证明,林子果然对寺中英俊的年轻僧人俊了和尚暗生情愫,在一次次有意的接触中,俊了和尚内心终于禁不住也漾起情感的涟漪。

这股情丝的牵扯在林子亲自为俊了和尚被蛇咬伤的小腿伤口吸毒的那一瞬间爆发开来。

事后两人都承认了对彼此所怀有的爱慕。

俊了和尚看到内心深处依然没有摆脱的色欲的纠缠,在羞愧和自责中,他流着泪向道元禅师告别,道元禅师目睹弟子的痛苦,也流下了悲悯的泪水。

他内心深深爱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弟子,但这是俊了和尚自身内心深处遭遇的问题,禅师深知这是外力无法去挽回的,唯一的希望在于弟子自身的了悟。

在俊了走出山门的那一瞬间,他听到师父在身后赶了上来,道元师父留给他的临别赠言是——“永平寺的山门永远为你敞开着。

”我相信,这句话一直回荡在俊了的心间,直到他最后的开悟。

道元师父最终是在和弟子们一起坐禅静观的时候离开红尘世间的。

在病重弥留之际,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寂远禅师在他模糊的视线中化做了年轻时代的挚友公晓武士。

“公晓,是你么。

”禅师喃喃念道。

“公晓,……是远山上的桦叶吧。

”寂远师傅答道。

禅师没有再问下去,心中已然澄澈明了。

师父离开后,正在打坐的弟子们不禁齐作悲声。

寂远师傅忍着喉头奔涌而上的悲恸,勉力云:请继续坚持师父教导的禅定。

道元禅师在离别之际,感慨地叹息道:没有什么是可以留住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带走的。

道元禅师已然明白“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他在大彻大悟之后脱离凡间苦海,然心中是否仍有“悲欣交集”的牵挂,看看他那双清澈地看不到任何纤尘的双眸,凝视他眉宇间盛开的一朵清洁出尘的荷花,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道元禅师偈诗云:生死可怜休又起 迷途觉路梦中行 虽然尚有难忘事 深草闲居夜雨声

 2 ) 不论禅定解脱,但求见性成佛

不论禅定解脱,但求见性成佛这是六祖禅风。

虽然打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修行方法。

不过也许如净的方法适合日本人。

关于是顿悟还是渐修,六祖坛经里面神秀和慧能较量的就是这个。

我还是喜欢那个火房的老头啊。

而且日本人还好坏一事不落地学。

如静喜欢打人,道元也学,禅堂里哪个坐的不端正,犯瞌睡,就打。

发展到后来,变成用大木棍子打人了。。。

哎。。。

于是想起禅宗最兴盛的宗派临济宗的开山祖师的故事:临济在禅堂睡觉,黄檗来了,敲了下床头,临济睁眼看了他一眼,继续睡。

黄檗再轻敲了一下,意思是:你继续睡吧,就往里走,发现首座在打坐。

黄檗说:你看你!

前面后生在修禅,你却在妄想。

原来临济天下,曹洞一角,那一角在日本啊。。。

俗话说得好:谁自己的觉,让日本人打坐去吧。。。

 3 ) 影视|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文/张素闻寂元:当月轮圆满的时候,你就已经在日本了。

道元: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电影《禅》中道元返日前的台词

大谷哲夫的著作日本东北福祉大学校长;历任原日本驹泽大学校长、总长;东京长泰寺住持;曹洞宗综合研究中心主任;日本著名佛教学者;……似乎都不足以说明大谷哲夫教授的真实身份,对大谷哲夫教授而言,最有标识性的介绍是:日本曹洞宗开山鼻祖道元禅师第一研究者;有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禅》,在中国的佛教界几乎人人皆知,该片即是日本导演高桥伴明与大谷哲夫先生一起改编的大谷哲夫先生的著作《永平之风 道元生涯》。

时年已经80高龄的大谷哲夫先生,前几日来清华大学禅学社开讲《禅与饮食文化》,从祖师禅在中国的历史,从禅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典座精神到精进办道……娓娓道来,如月如水。

笔者不禁把2009年上映的电影《禅》重新在内心里过了一遍,在佛家学理研究如此盛行的当代学界乃至于教界,道元禅师与天童寺的典座、如净禅师、寂元禅师所表达的禅的直接呈现,以及禅带给大家的身心安顿,如阿琳、如俊了、如北条时赖……真如朗月在怀,历久弥新。

大谷哲夫教授【默照与话头】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佛祖随即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附嘱摩诃迦叶。

”这段“拈花微笑”的公案即是禅宗最早的源流,微笑的摩诃迦叶为被奉为禅宗的西天初祖。

传至菩提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

达摩从海上西来,至广州而登岸,于西来庵(今华林寺)光孝寺皆有逗留,后至南京,与梁武帝机锋相对,而不相契,遂过长江,一苇以航,于少林,面壁,九年,终于等到饱学儒道的二祖慧可,而后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与六祖惠能。

至六祖惠能之后,禅宗一花开五叶:云门、临济、曹洞、沩仰、法眼;在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禅师门下有慧南禅师创立的黄龙派和杨歧方会禅师开创的杨歧派,合为五家七宗,目标都只有一个,教法却各立门户,各有家风。

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云门宗、临济宗更远播欧美;在中国与日本,则是临济与曹洞两宗最盛。

道元禅师就是从天童寺如净禅师处接了曹洞宗的法而传至日本,是为日本曹洞宗的一佛二祖的二位祖师之一(另一位为荣西)。

相对于大慧宗杲所开创的看话禅而言,曹洞宗由天童寺的宏智正觉禅师首倡默照禅,不参公案,而提倡“坐禅”、“默照”,世称之默照禅、宏智禅。

道元禅师在电影中受教于天童寺的如净禅师,他教弟子“只管打坐”,就是禅宗中“默照禅”的宗旨:让我们从日常俗事中摆脱出来,摒弃各种杂念,不思善、不思恶,甚至连开悟本身的想法都要舍弃,舍弃所有的想法和念头,这就叫“非思量”,我们坐禅的目的不是开悟,只管打坐,它本身就是开悟。

电影《禅》大慧宗杲禅师的“话头禅”与宏智正觉禅师的“默照禅”是当时的“二甘露门”,“话头禅”在中国禅宗史中向来清晰。

如二祖慧可见摩达:“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 达摩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慧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 达摩曰:“将心来,与汝安!

”如三祖僧璨见二祖慧可,求曰:“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我忏悔。

”慧可说:“将罪来,与汝忏。

”如四祖道信十四岁的沙弥道信前来拜见三祖慧可大师,请求道:“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僧璨问:“谁缚汝?

”道信答:“无人缚。

”僧璨问:“何更解脱乎?

寂照如赵州禅师常用的“狗子无佛性”,都有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的疑问,因此一大疑问而升起疑团,团团追去……而道元不如此,义介说:“我们无米下锅了,连杂粮也吃完了。

”道元:“如果大米不够了,那就做粥来吃吧。

”义介:“不够做粥。

”道元:“那就做米汤吧。

”义介:“也不够做米汤。

”道元:“那么,我们就着白开水来坐禅吧。

”【生死与无常】当阿琳抱着抱着她奄奄一息的孩子前来求救的时候,哀哀欲绝的她跪在道元禅师面前,乞求他大发慈悲,救救孩子。

道元对她说:“如果你能找到一户没有死过人的人家,讨得一颗麦粒,拿来给我,我便能救这个孩子。

”年轻的她看到一线生机,抱着孩子,一户一户地敲门,一户一户地乞求,但是竟然没有一户人家没有经历过亲人离世之苦,她抱着冰冷的孩子来到道元禅师面前,心如死灰。

初见生死的殊途,初见无常的真实,这是阿琳对于佛法的初步体验,但她不能接受这样简单的真相,一病数日。

而当年前来天童寺求导的道元,却从典座这里清清楚楚地听到:法界不曾藏。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从无始以来,就是这个样子,什么都无所隐藏啊。

恰似黄庭坚的开悟因缘:黄庭坚曾随黄龙寺禅师晦堂和尚学佛,有一次乞晦堂和尚给他指一些捷径,晦堂并不直接回答,而是要黄庭坚解释《论语》中:“二三子以吾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当黄庭坚正要而答,晦堂和尚连说“不是!

不是!

”,但也不加解释,令黄庭坚疑惑不已。

一日,黄庭坚随晦堂和尚走在山上,正值山上木樨(桂花)盛开,晦堂和尚问:“闻木樨香否?

”黄庭坚答:“闻到了。

”接着晦堂便又说出了孔子那句“吾无隐乎尔。

”这时黄庭坚猛然醒悟,立即倒地拜谢禅师的点拨。

或曲,或直,我们总会遇到真相,或是刹那之间,或是累劫千生。

当阿琳初见心魔,恨不得自杀的时候,道元道:“我没有撒谎。

佛就在心中,但你要明白,见到心里的佛并非易事,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以及各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就会生气或犯傻,见不到心中的佛,正是因为这些欲望蒙蔽了我们,所以我们要坐禅,通过打坐去除这些杂念,你只有这样做,才能见到心中的佛。

阿琳,如果你自杀了,那你也杀死了佛,依赖其它信仰,等于否定了佛和你自己。

【因果与宿债】北条时赖与道元的法缘极为特别。

当时的执政者北条时赖显然是杀孽太多而导致精神失常,道元的镰仓一行,实是凶多吉少,但道元已然洞彻生死不二的实相,并且以现量的般若之力化解了北条时赖的暴戾。

虽然北条时赖后来受持菩萨戒,但他与道元的那一世的法缘终究只是在家人与出家人的法缘,远远不到道元与寂元的默契。

但他在那样杀人如麻业债缠身的时候,能够遇到道元禅师,听其劝告,而于自己的生命有所修订,亦是人生难得一遇之大事了。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相遇,看似很小,其实也甚大,道是很大,却又很小。

在宇宙之中,在亘古不失的因果法则面前,凡事都需要善根福德因缘。

道元: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北条时赖:春花、夏杜鹃,道元,这些事本来就这样啊?

道元:是的,显然。

事物本来就是如此。

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开悟了,坐禅也就是看海中的水罢了,然而,在我们看清自己的本性之前,我们无法看清,水就在那里,就在茫茫大海之中。

【爱情与道途】苏东坡自以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却被佛印了元禅师两个字催得急急过江来。

豁达如东坡,尚有这样充满人间情味的“风”流传于世。

讥、毁、誉、利、衰、苦、乐,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顺境欢喜,逆境忧愁,称誉陶醉,讥毁则嗔怒,苦时恼郁,乐时忘形,概是人生常态。

不是在载欣载奔,就是载浮载沉,不尽长江滚滚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常态的未经训化的狂野的心的状态。

故而,六祖将要圆寂的时候,法海等人听闻,悉皆涕泣。

惟有神会禅师,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六祖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

数年山中,竟修何道?

汝今悲泣,为忧阿谁?

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

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

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

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

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

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

依此修行,不失宗旨。

”六祖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道元禅师的“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既可以概括一切生命的佛性明明如月,亦可以概括万类生灵别业之风的差别,风与月,都在自性之天,纵是山川异域,纵是品类各别,亦在此自性之天中。

阿琳与俊了同见万川映月,亦自见各人心内之风。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类因风万般情。

如贤友所言:“她(阿琳)之前是破罐子破摔,无法意识到自身的价值。

小和尚受限于原始的食欲,没有生命感。

两个人就像两段枯木。

小和尚俊了对阿琳的爱是一种唤醒,同时也是自我唤醒。

道元禅师让俊了离开,既成全他这段枯木的生长,也预留了他将来道业的回归,他必将透由爱情的生发与静坐的观察,最终回归到佛法。

【守护与演绎】天童寺如净禅师与道元的法缘超越国界,超越生死,超越利益,方才找到道元拜见如净的请愿书:道元幼年发菩提心,在本国访道于诸师,聊识因果之所由。

虽然如是,未明佛法僧之实归,徒滞名相之怀标。

后入千光禅师之室,初闻临济之宗风。

今随全法师而入炎宋,航海万里,任幻身于波涛,遂达大宋,得投和尚执法席,盖是宿福之庆幸也。

和尚大慈大悲,外国远方之人所愿者,不拘时候,不具威仪,频频上方丈,欲拜问愚怀。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时不待人,去圣必侮。

本师堂上大和尚大禅师,大慈大悲,哀愍听许道元问道问法,伏冀慈照,小师道元百拜磕头上覆。

如净禅师答曰:元子参问,自今以后,不拘昼夜时候,着衣杈衣,而来方丈问道无妨。

老僧一如亲父,恕尔无礼也。

如此相亲,如此相依,祖祖相同,佛佛如是。

待阿琳为师,她教小朋友静坐,天雨,小友将法界定印倏尔一变,既为呵护自心中佛,亦为呵护僧教之佛法,更为现象世界中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生四相,四相而八卦,八卦而至无穷的妙行……道元、如净、宏智正觉、六祖惠能、达摩、迦叶、佛陀,分明皆在其中,风月同天。

道若无隐,则必然无一处不可望月,无一事不可望月,这个电影,就像一部《指月录》。

 4 ) 春开见花 ——观电影《禅》有感

《禅》讲的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师道元法师的故事。

道元入宋取法,得汉地禅法之精髓后弘法于日本。

这部电影对道元法师的生平刻画得不是很多,重点在于对佛理的阐释以及寺院生活的展示。

在影片一开始,道元法师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母亲说到人死后去极乐净土,小道元说:“只有死后才能登上极乐净土实在是毫无意义。

”这也是道元一以贯之的理念——要在人世间寻求解脱。

可是这个世界纷争竞起,痛苦不断,在这个世界中,当真能找到所谓的净土吗?

在影片后半部分道元法师与内心充满痛苦的将军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对这一问题的解答。

将军认为自己被冤魂缠身,问道元法师那些冤魂该如何驱赶,,道元法师说:“那些冤魂是驱赶不了的,而要普度它们。

普度就是接受。

冤魂的痛苦、悲伤、怨恨,其实就是他自己心中的痛苦、悲伤和怨恨,要将这些苦恼全盘接受。

不过,若不舍弃自身的全部,便无法做到接受,也无法消却苦恼。

”接受。

没错,就是“接受”二字。

正如庄子“用心若镜”的境界,“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来就来了,走就走了,不迎接也不挽留,让自己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是如实地应照万物,但不随万物而转,这样也就不会为万物所伤。

看起来是很朴素的道理,要能做到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影片中的女子抱着自己的将死的婴儿让大师救命,大师让女子问村里尚未有亲人去世的家庭要一粒豆,如此便可拯救她的婴儿,但走遍村落,没找到一户这样的人家。

看似荒诞,但却是大师在让女子接受“人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一个道理。

“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当道元大师被问到什么是禅的时候,他如是回答。

可是这不就是世间的常态吗?

春天花开,夏天虫鸣鸟叫,秋夜明月当空,严冬白雪皑皑,如此平凡的道理,谁会不知道呢?

还要我们苦苦追寻吗?

可是身处其中的我们,当真知道这些道理吗?

我们当真知道什么是事物最真实的姿态吗?

如果真的知道什么是真实,我们又何来各种妄想计度庸人自扰?

其实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它就是那个样子,并不因谁而改变,妄想均源自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内心,我们总是带着自己的偏见去认识世界,于是我们活在自己的观念所建构的这个世界中,我们也便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坐禅的意义便在于此。

禅要我们剥落自己的观念,如实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如实地去认识生老病死,如实地去认识爱别离、怨憎会与求不得。

如实认识便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苦难就是这个世界本身的模样,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改变的,既无法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它,接受它。

道元法师对生死的态度:“生时,以生为贵;灭时,但愿灭去”也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生死不由我,但我可以在生时如夏花之绚烂,死时静静离去。

佛法的根本在断除烦恼,禅亦如此。

有人或许会说,我活在自己观念的世界中挺开心快乐的啊,认识世界的时候必然是带着自己的观念去认识的,那个真实的世界必然是无法达到的,那我何必去管那个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自己快乐就好,真真假假何必那么在意。

其实真的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也行啊,反正目的是没有烦恼,看起来洒脱,可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逃避的态度,这种逃避总有露馅的一天,毕竟我们不是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观念所构想的世界中,在我们和现实世界交涉的时候,总会有和自己的观念不相符的时候,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还是得回到禅这条坦途上来,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不断破除我执,没有了自己的执念,世界也便能如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自我的执念又是什么呢?

冬天下雪,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因为寒冷抱怨天气,甚至气恼,这就是执念;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丧失,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将此视为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于是无法接受悲痛不已,这也是执念;痛苦的时候就痛苦好了,痛苦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因自然而然的痛苦变得更痛苦不堪,这也是执念;善恶本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因为善恶皆来自一心,源自我们自己的价值判断,可是我们却喜善恶恶,遇到善就欣喜,遇到恶就愤怒、颓废,甚至自暴自弃,这也是一种执念。

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说,无善无恶岂不是会造成道德的混乱?

世界本身的确是无善无恶的,但我们目前还很难做到超越善恶二元对立去生活,那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所谓的恶呢?

星云大师的态度我觉得是很睿智的,他说,既然恶注定是消灭不了的,因为善恶是同一个东西,那就不要去管它了,我们负责弘扬善就好了。

看到禅学大师如此积极阳光的态度,还会有人说佛教消极吗?

佛说八苦,但八苦不是我们拒斥世间、拒斥生命的理由,相反,是要让我们在无常中更懂得珍惜,更努力去爱。

 5 ) 被删减的2分钟原来是这些内容

《禅》(又名《道元东游记》),全片127分钟,通行在线可看的是125分钟版(如企鹅视频在线播放)被删减的2分钟内容:(时间码以127min完整版为准)①52:12,女主阿玲(音译,亦作“阿琳”、“欧琳”。

曾为妓女,后受点化皈依)孩子死后,再卖身时为子服丧,尘缘心死;②59:08,阿玲伤了自己的丈夫(盗贼武士,偷盗时伤了腿,靠阿玲卖身养家)后决定离家,唱着哄孩子的歌谣投河自杀(未果),岸边难民无动于衷;③01:26:55,波多野义重邀请道元禅师为北条时赖(镰仓幕府第五代执权)解冤鬼缠身诅咒时,展现的地狱和受诅咒场景。

一些有感触的片段:①道元重回天童山拜访学法的时候,住持已经是如净禅师。

大殿外香火鼎盛,蜡烛上还錾着字,一写“恭喜发财”,一写“大吉大利”;②道元归国后,京都之内,光天化日,大街上强抢民女,夜黑风高,平民男盗女娼。

人间比地狱更像地狱;③北条时赖被冤鬼缠身时的表现内容跟中国传统的地狱千差万别,非常日本(场景疑似有出处并成为传统,在其他作品,如动画《地狱少女》中可见类似场景);④道元禅师创立的“日本曹洞宗”源自“中国曹洞宗”,这又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细究起来历史演变太复杂了,感受上也分离不清“坐禅”、“行禅”;“渐悟”、“顿悟”。

没理解清楚之前,先不表达看法了。

 6 ) 真正的好电影

真正的好电影。

希望以后这种电影能更多。

心里真的感觉到净 安宁 踏实 和深深的感动。

电影中出现的钵,虽然没有出现米饭,但让我感受到特别想吃白米饭配炒蔬菜。

一种珍贵与崇高。

虽然这只是电影里很小很小的一个细节。

这又让我想起,《断舍离》作者在序言中写到的关于她获得断舍离启示的启发之一,就是一次她去到一个寺庙,看到寺庙虽然东西不多,但有个年轻和尚在小心的珍惜的擦试着。

她能感受到那种珍贵的心情。

她从中得到启发,明白心情不在于物质的数量,开始反思现代社会的物欲。

这部电影也让我明白,吃饭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情。

表达的不好。

但确实我感受到一种无法言传的感觉,在我眼前呈现,围绕,让普通的白米饭更珍贵,崇高,放在嘴里,有以前没有过的美味,香甜。

就好像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饭,你第一次体会到它的味道。

 7 ) 禅话别录

佛于灵山,拈金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错。

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称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迦叶。

” 佛拈花,传心印,迦叶通,禅门之始,禅道之端。

此去经年,历廿八祖,传行达摩,东渡震旦,弘法大乘,梁帝不悟,一苇渡江,面壁少林,终日默然,禅观九载,以待因缘。

神光求道,山门立雪,志心不退,祖师见曰,“汝雪中立,有何求耶?

”神光悲泣,“唯愿开示,甘露法门,广度群品。

”祖师语云,“无上菩提,远劫修行,小意求法,终能得乎?

”神光闻言,则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师前。

师感神光,“诸佛菩萨,求法问道,不以身命,汝虽断臂,亦可在也。

”遂改法名,昔为神光,今下慧可。

可求和尚,以安己心。

祖师言道,“将汝心来,与汝安心。

”慧可觅心,了不可得。

师且进曰,“觅得其心,岂是汝心,汝心以安,今且见不?

”慧可大悟,方证菩提。

祖师东来,经劫数载,机缘果熟,大化兴教,二入四行,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内授法印,以契证心,外传袈裟,以定宗旨。

慧可得法,顶礼授记,是为二祖。

祖以偈示,“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化缘已毕,传法得人,祖师圆寂,只履西归。

禅开中国,法传其世。

可遇居士,不说年几,不称姓名,乃至礼师,称其风疾,求请和尚,代为忏悔。

可师言道,“汝将罪来,与汝忏悔”居士觅罪,不可得见。

师点其机,“为汝忏竟,应依三宝”居士不假,“但见和尚,则知是僧,未审世间,何者是佛?

云何是法?

”师且再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

”居士大悟,“今日始知,內外中间,罪性不在,如其心然,法佛无二”师知是器,与之剃发,汝是僧宝,宜名僧璨。

是为三祖。

三祖立世,著<<信心铭>>,理超古今,直指人心。

信自心佛,心外无佛,是心作佛,念念铭记。

禅继弘乘,门集群品,普雨正法。

沙弥道信,十四礼师,且问于师,“何是佛心?

”师且答云,“今什摩心?

”道信对曰,“我今无心。

”师以点机,“汝既无心,佛有心耶?

”道信知缚,唯愿和尚,求救解脱。

师再点机,“谁人缚汝?

”信说无人,师以棒喝,“既是无人,何求解脱?

”道信闻此,言下大悟。

了知无缚,解脱究竞,是为四祖。

四祖传法,再敞禅门,蕲州造寺,依然山行。

黄梅路上,小儿言异,师乃问姓,小儿答曰,“姓非常姓”师且奇之,“究是何姓”儿说佛性,师再试之,“汝勿姓也?

”小子机智,“某性空故”师谓左右,知子非凡,留于座下,辅机以禅。

孑名弘忍,闻言察理,解事忘情。

一去三十,四祖灭度,忍开东山,继兴禅门,是为五祖。

岭南慧能,新洲百姓,远来礼拜,不求余物唯求作佛。

大师遂责,“汝为南人,又是犭葛獠,堪为作佛?

”慧能答曰,“人有南北,佛性无二,身与师异,佛性何别!

”师知慧能,根性大利,更欲与语,但见左右,乃令随众,槽厂作务,破柴踏碓,以磨其性,经八月余。

师传衣法,令徒作偈,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若悟大意,当为六祖。

上座神秀,百般思维,是夜三更,书偈南壁,呈心所见,“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师知神秀,未见自性,喚秀入堂“汝且自去,更作一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礼去,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自不安。

有童过坊,唱诵秀偈。

慧能一闻,知未见性。

虽未教授,早识大意,乃求引至,偈前礼拜。

能未识书,求请代读,江州别驾,恰临其地,与之高读。

慧能闻己,“亦有一偈,还望君书”别驾不然,“入亦作偈,其事希有!

”慧能答言,“无上菩提,不可轻人,下有上智,上有未识。

且若轻人,此非罪乎?

”别驾惊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

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惊嗟,师见众怪,恐人损害,遂擦此偈,“亦未见性。

”众以为然。

师心已了,传法慧能,次日至坊,杖击三下能会祖意,三鼓入室。

师说经解,令悟《金刚》,慧能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师知悟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既名诸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衣法,“汝为六祖,善自护持,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汝须速去,恐人害汝,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吾自送汝,出得江口。

”相送九江,师令上船,把橹自摇,慧能以言,“请和尚坐,弟子撑船”祖且云道,“当吾渡汝。

”慧能跪言,“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蒙师传法,今已得度。

只合自度。

”师心会然,“如是如是,汝去三年,吾方逝世,今且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经劫度难,法当大行。

”慧能一去,劫载十五,归于曹溪,顿教大开,是为六祖。

……有道是,佛祖拈花迦叶通,次第承传皆可数。

达摩一苇渡江来,示真见性慧可悟。

三祖僧璨信心铭,心佛不二超今古。

四祖五祖黄梅道,衣钵慧能禅亦无。

禅宗六代祖师图

 8 ) 了解自我,是为了忘却自我。

——如何才能消灭心魔。

——你永远也无法消灭它,你只能转化它,转行意味着接受。

怨灵的痛苦、悲伤和仇恨都是你内心的痛苦、悲伤和仇恨。

你必须接受它们。

然而,你在舍弃所有私欲之后,才能接受它们,痛苦才会消失。

死亡,你只能独自面对。

八大戒方:一,少欲。

二,知足。

三,勒寂静。

四,勤精进五,不妄念六,修禅定七,修智慧八,不戏论生之时,当生。

死之时,当死。

学习佛法,是为了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是为了忘却自我。

忘却自我,就是为了正道。

正道,就能身心脱落(解放自我),进而脱落他人身心。

 9 ) 禅--个中道理

一个少年因为母亲的那句普度众生,走出去,去寻找,去修行,寻找能普度众生的佛法。

这个少年经历时间的沧桑,自己通悟后告诉众生告诉追随佛门弟子一些大道理。

这些大道理就是那些平常再平常不过的东西,春花,月亮,自然所赐的万物及本我。

人们苦恼纠结的东西正是那些手中紧握不放的东西导致的。

以为只有抓紧才不会掉下,殊不知放开也是一种拥有。

这个少年是道元,我为他的感动而感动,为他的执着,为他的放手,为他不同方法所传述的道理,为他的感恩之心,为他的心定。

首先认识自己,解出心中所惑,悟出其中真理,通过言行去传述给他人。

三心净行:喜心-(快乐之心)老心-(关怀之心)大心-(宽宏之心)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忘念、修禅定、修智慧、不论定。

我喜欢那三心净行,我喜欢这些精简却怀有大智慧的文字,我想,做到这些,一生短不短?

哦,不对,人生不设限,万般皆如是。

 10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何正太推荐的 我看了 中文对白很雷人 看管笑话的我感觉有点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是宋代禅宗「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述说了内心想望的自由心灵,同时扣合了心经所传达的「观自在」。

采自江南民谣曲调的「春歌」,以高达八百余人次的大合唱呈现人间荣景,和谐歌声由远而近,有着雨过天晴后的清新透亮与盎然生机。

较之道远的修行本人认为无门禅师的悟性更高更透彻也更为深刻一些。

道元的稍逊的地方就在于以此物观彼物。

究竟还是什么也都没放下!

本人是俗人,向往的是陶渊明的悠闲和自在,松下抚琴,喝酒观花,溪边赏月,南山访菊,檐下问雨的生活。

本着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日本的纸张和执毛笔的方式是蛮有点意思的。

XD

《禅》短评

那么多人给四星,我还是觉得垃圾。

6分钟前
  • 马掰掰
  • 很差

春(樱)花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1分钟前
  • ynxj
  • 还行

想给三星半,因为觉得好是好,还是缺了什么。郑天庸在电影里角色说的才是地道的中国话,这好像是废话,因为他是中国人嘛,其他日本演员说中国话,还是听出明显地是在说外语……

16分钟前
  • 楷威
  • 推荐

可惜今日的日本佛教面目已非。OST真美。

18分钟前
  • りつ
  • 还行

天有道,是高而清。地有道,是厚而固。人有道,是安而宁。天上天下,当处和谐。学习佛法,就是了解自我;了解自我,就是为了忘却自我;忘却自我,就是为了证道;证道,就能身心脱落(解放自我);进而脱落,他人身心。《道德经》天无道不清,地无道不宁。天有道,不言而高。地有道,不动而卑。

20分钟前
  • 白天星
  • 力荐

一嘴日式塑料普通话听着很难不出戏,台词编的也有点不知所云。但禅定开悟那段的意境还有点东西

22分钟前
  • 绿家巧
  • 较差

我的寺庙在很远的那座山,那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

26分钟前
  • ♪.爻七.^
  • 推荐

。。。体现不了开悟过程就不要乱搞特效。。。不过“眼应横,鼻应竖”的回答多么震撼,加一心

28分钟前
  • 门多啦
  • 很差

45分钟

30分钟前
  • 好影
  • 较差

影片突出的是佛法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而并非做眼于简单的人物传记,因此片子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34分钟前
  • 豆友1485565
  • 力荐

除了语言的瑕疵 四星半

35分钟前
  • 且听风吟
  • 力荐

了解自我,忘却自我,证道,解放自我(真正的自由)

38分钟前
  • saiyuki
  • 力荐

解脱无门,造业实多,请更指条路吧

40分钟前
  • 下河迷人羊果朗
  • 还行

平喜无悟

44分钟前
  • Suchness
  • 还行

【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忘念、修禅定、修智慧、不戏论——八大人觉】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身心脱落。和静清寂。千江有水千江月。眼横鼻竖即是禅。第四颗星给最后小女孩那句:因为在下雨啊: )

45分钟前
  • VV.
  • 推荐

高僧都是那麼廢話,那麼不平靜,那麼狗血的嗎?!!毀了好好一個禪宗元老。。。

49分钟前
  • 大腿有肉
  • 还行

蛮感动的 但是对于信佛修佛的人也许蛮好理解的 但是对于那些完全不了解佛法的人 也许触动心灵的力量就不是那么大了

53分钟前
  • 清風明月
  • 推荐

很好的题材,但是拍得流于表面,可惜了,而且,那些蹩脚的CG技术实在没必要采用,毕竟禅的本质是最实在的东西,搞得那么玄密反而失了真味。音乐日本部分应该让久石让来做,中国部分请赵季平来做,摄影的色彩和构图都不好,应该用宽银幕,演员选得也不好,太皮相了。

55分钟前
  • 萬和生
  • 还行

感动……音乐尤其赞。

59分钟前
  • 爱尔科米斯
  • 力荐

#🍋观影# 还行吧

1小时前
  • Shirleysay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