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影片整体节奏很好的,可以说很完美。
其他剧情问题我本人都可以忽略,但后期这个“女房客”的智障行为立马就让人失去了之前铺垫好的各种逻辑性。
你从车上小心下来然后大声打电话呼救?
我特么???
然后生怕变态男警官抓不住她,自己进入“蛙居”?
这段剧情完全可以俗套一点,但不至于硬伤。
我刚看时完全不知道导演编剧怎么想的???
强行降智???
真的本来可以拍的很完美,结果这里哎。。。
最近好忙,编一个作业上交编不出来。
是的,你以为你毕业了就不用交作业了吗。
一辈子都有功课,一辈子都需要想破脑袋,蒙受压力好不容易交了一个,然后又惴惴不安等着不远处的下一个。
干脆停下来写个电影好了,前面的那段就当开场白。
《找到你了》这个题目棒不棒?
跟着我读一遍,是不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现在就好需要这种感觉。
会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它“恐怖片”的分类去看的。
真的,不要抗拒恐怖片,因为当你看着电影里的鬼在蹂躏他人,而你完全置身事外的时候,你会产生另一种治愈感。
就好比,别人要考试,你不用;别人有一堆作业要交,而你不用。
这部电影的前半段非常优秀。
俯瞰的镜头下,一个美国小镇:树木郁郁葱葱,房子五颜六色,河水潺潺,阳光明媚。
小广场上都是人,小朋友们在冰淇淋车前排着队,岁月静好。
一个小男孩从广场上骑着自行车行驶到小树林里,暖暖的阳光透过树缝洒下来,铺着落叶的松软泥土上小车轮骨碌碌得转。
忽然,车轮不知道被什么强大的力量阻挡,小车骤停,而车上的男孩向后方腾空飞起。
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抓走了他。
男孩失踪,小镇惶惶。
接下去,俯视的镜头来到了一户房子里。
美国的那种大房子,大家懂的:两三层楼的小洋房,有个地下室,还带个小阁楼,外面再加个小草坪。
三口之家,空间确实太大,容易出点啥古灵精怪的。
而且三个人的感情还不好:老妈是心理医生,有了婚外情,但貌似正在忏悔。
老爸是神勇干探,知道了伴侣的婚外情,并为之愤怒。
儿子是叛逆少年,不知怎么就知道了母亲的失误和父亲的委屈,所以也很生母亲的气。
三个人之间有心结,房子就更加显得空空荡荡。
那些房子各处的空镜头,再配上那种压迫人心的音乐,有一种莫名的诡异和窒息感。
就好像,就好像我现在的状态,想交作业却写不出来。
就好像,天空乌云滚滚,暴雨将临,可你马上就得出门。
有不好的事将要发生,此刻是爆破前的寂静。
客厅的电视机会被突然打开,播放小男孩失踪的报道。
也许是电视机坏了吧。
楼梯上的家庭照不知怎的就少了一张。
也许是被三人之中的谁取下来了吧。
女主人的杯子不见了,被发现在屋背上,里面还有燃尽的香烟。
也许是儿子学会抽烟了。
厨房里的刀叉不翼而飞了。
也许是被来家里修窗户的工人偷走了吧。
工人说在家里遇到一个很亲切的少女。
也许是他在说谎吧。
男主人被推进了大衣柜里锁了起来。
也许是叛逆的儿子干的吧。
男主人晚上睡着之后,被子会慢慢向下移动。
也许是他做梦吧。
女主人婚外情的男人找上门来,却被上空抛下的杯子砸伤头部。
肯定是愤怒的儿子干的。
……明明是最亲的亲人,明明住在一起,却互不沟通。
电影的英文原名是“I see you”,“see”有“看见”和“懂得”的意思,可他们彼此之间看不见也不理解。
电影的前半段,设定好棒。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埋怨,能够造就恐怖。
————————————————此处剧透线——————————————————然而,接下去,电影开始自己破梗,显然导演并不想走心理恐怖路线。
之前的种种疑点,都是有人刻意为之。
《寄生虫》和《空房间》的类似桥段上演。
一个年轻女孩,一直过着冒险生活。
她会悄无声息地住到别人家里,与主人共存。
这次,她还带着偶然认识的一个年轻男孩。
他们住到房子的阁楼上。
白天,在全家人出门后,他们就把房子当作自己的家一样舒舒服服地住着。
到了晚上,主人回归,他们就藏起来。
本来,也算互不干扰。
可是年轻男孩似乎喜欢冒险挑战,他在房子里到处走动。
他戴上一个恐怖娃娃的头套,像一个活幽灵。
此时,电影的恐怖感似乎要从“鬼怪向”转到“变态向”。
别忘了开头那个失踪的小男孩,警察发现了小树林里的细钢丝,是钢丝让自行车突然刹住,所以上头的人才会飞起。
警察发现了一把绿色小刀,于是将这起失踪案与一直以来的绑架案和凶杀案联系了起来。
可是之前的连环杀手已经被关在监狱服刑了呀,难道是模仿犯罪吗?
他们为此还特意去探访了十几年前从凶犯手中死里逃生的少年。
而房子里的这个寄宿男孩的行为越来越离谱:是他,将女主人的杯子拿走,当作烟灰缸使用;是他,将男主人推进衣橱里锁起来;是他,将男主人的被子拉下来,甚至在他身上撒尿;是他,不小心将杯子扔下楼,砸伤了女主人的情人;是他,将他们的儿子绑了起来,行为类似连环杀人犯;是他,推了一把来劝阻的女孩,使她昏了过去。
女主人的情人在地下室养伤的时候,被人从后方袭击而死。
也是他杀的吗?
的确,人比鬼更恐怖,可是一部好的恐怖片不应该只是用“变态”来搪塞。
还好,还有最后的反转。
这并不是一个变态男孩,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有原因的。
实际上,他就是十几年前从凶犯手中死里逃生的其中一个男孩,他在屋内逡巡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男主人的脸。
赫然认出,他就是曾经那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
“小镇神勇干探”和“戴绿帽老公”都是他的外皮,拨开外皮,露出了里面的险恶。
牢里是他安排的替死鬼,他专绑男孩,将他们关起来之后,慢慢杀死。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还是一部“变态向”的恐怖片,只不过多了一层“意想不到”,又多了一层“复仇成功”。
“找,到,你,了”,跟着我把题目再读一遍,是不是觉得更爽了?
爽完了呢,继续编作业上交!
图文并茂请戳公众号
1、开始的男孩飞起来,是有可能的,后来黑人警察发现一段很细的钢丝绳,如果骑车速度比较快,突然遇到前面钢丝,上半身就会被挂起来,而自行车继续前行,这个需要事先精确计算好位置才行。
2、进入男主家是蛙居男事先计划好的还是偶遇,个人认为还是偶遇可能性大,如果事先计划好的,应该有所准备,而且不应该带蛙居女去才对,自己实施各种报复破坏更随心。
男主家里其中一个照片丢失说明蛙居男起先还不很确定,故意拿走了一张照片做仔细辨认。
3、蛙居男多次到屋顶外面抽烟和独处,想必内心无比挣扎,想起小时候被虐待,想是否去杀了男主,但最后还是没有下狠心,而是选择了恶作剧来报复。
蛙居女期间也多次发现他的异常,并催促尽快离开。
最后看到蛙居女被杀后,蛙居男才决定要杀了男主。
4、蛙居男想让男主的儿子也受点折磨,但又不忍心下重手,只是用睡眠药迷晕了捆绑到浴室,可能也想看看男主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捆绑后的反应。
男主后来看到了旁边的绿色小刀,应该知道了家里来报复他的人了。
5、15年前作案后幸存的另外一个男孩,面部被毁容,具体情节不知,但已经有另外一个替罪羊坐牢去了。
这么长时间没有再去作案,不符合变态狂的行为啊。
男主也担心去了被认出所以不想去,后被黑人女上司强令过去,到了屋外,也远远的观察而不敢靠近,但后来还是被认出了,毁容男看到了男主就是以前虐待自己的人,惊恐不已,但只会狂叫,显然受的精神刺激太大。
6、男主棒杀女主情人后,裹尸、运到荒郊野外、挖坑、填埋,手法熟练。
说明做过很多次了。
7、女主曾经在儿子房间床下看到了戴面具的蛙居男,似乎想去动一下,但期间母子关系不佳,最后选择了不动儿子的东西免得又出矛盾,错过了一次发现蛙居男的机会。
8、女主家电视莫名其妙打开而且关了又开,其实是蛙居男故意想让女主看到新闻里面又发生了类似的案件。
生活中温文尔雅的人也可能是恶魔,只是藏的太深,我们无从看见。
正如朋友圈里的照片给他人展示的都是好的一面,都是想让别人了解和看见的,而不想让他人看见的都是深深藏在心里的罪恶。
有时我们眼中看见的未必是真的,所以误会会由此产生,矛盾会由此加剧。
而隐藏在角落里的则是我们的眼睛,它真切的在看我们的行为,而我们并不自知。
一切以为做的滴水不漏,想不到一切都被深深看在眼里。
蛙居本身是寻求刺激,那种隐藏的心情,偷窥别人的快感。
人性如此真实,让人汗毛直立。
父母的感情有多少在影响着孩子,孩子看在眼里,都是忍受着伤害。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多疑,其实什么都知道,心灵的伤害很难弥补。
母子对坐却没有语言,我想这是痛苦的,纵然孩子父母多有钱,也不会快乐,可能因为空虚而出轨,想逃离这个没有感情的宫殿。
可能因为没有精神寄托而变态,没有父母的关爱而封闭内心,靠着游戏世界惶惶度日。
导演想向我们表达的远远不止这些,一切还需要看客自己品味。
大屋是老美所有悬疑惊悚电影的主战场,总觉得【奥斯卡】欠 "她们“ 一个终身成就奖。
主场大屋所在位置特別,正门境观开扬但背靠河流,从屋内外望景观无敌,但从天空鸟瞰会浮现不安感。
剧本相当工整敍事亦干净俐落,没有太多花招该有的都有。
配乐和声效亦恰如其份,没有突如其来把睡著的吓醒或者把清醒的吓进医院这些坏习惯,足证编导對劇本的自信。
片首由航拍到主观镜的运镜相当拟人,很有第一身的代入和窥视感。
片中經常閃現的畫面,貌似作為時間段的區分。
天网恢恢,对于经常观看惊悚悬疑片的观众来说,当故事发展到一半时可能已经猜到之后劇情的大概走向。
但不减整个故事的悬疑性,编导亦没有因为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而把结局强行扭转画蛇添足,加上全片带出的信息算是相当适合国内放映的悬疑片,卻出奇地不见有排映的迹象。
片中让人感觉不安的 Creepy 面具。
剧本如果落入其他大师手中,也许雾水情人角色会有更多发挥或者将结局再扭两扭之类,但现在的安排亦絕對合格有餘,算是超標完成任務不會让人有种枉来尘世一转的失落感。
三星半妥妥的!
如果跟同期推出的另一《虎胆》系列续作比较《ICU》絕對是百份之百四星作。
当然比不上《关灯》但比起之后的《潜伏4 & 5》《别呼吸》《修女》等一大箩都要出色。
近年少在电影出现的Helen Hunt 眼睛变小了,其实她年纪不大,属于少数不愿打Botox 的外国女演员。
观影前未有留意演员表,到认出 Helen Hunt 時感觉。。。
啊!
真的久违了。
作为一枚非技術宅的普罗观众,不能剧透的观后感其实没什么可吹的。
无奈短评码字超额所以干脆跑来这里,反正地方宽敞。
观众反应如何有待揭晓,但提名一大堆倒是事实。
同场后排观众对話:小甲:屋子那么大连狗也不养真罕见!
小乙:。。。。
拜托!
那还用拍嗎?
End
看完了这部犯罪惊悚电影:《找到你了》,还可以,比我预想的要好,恐怖片版本的《寄生虫》,趁别人睡着了给别人身上撒尿,让别人误以为自己尿床了,这招太特么坏了,哈哈哈哈!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有一个正义使者的身份伪装,犯罪是最容易的,也是最不会让人怀疑的,像警察,医生等等光明伟岸的职业如果想当一个杀手,简直太易如反掌了,而且还能做的天衣无缝,不被怀疑,身份是最好的伪装,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但是眼见不一定为实,但是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影片讲述了一位儿童诱拐调查员忍受着妻子出轨的痛苦,妻子也因内疚逐渐变得情绪失常。
邪恶之力渐渐入侵他们的家庭,两人的儿子也因此陷入了致命危险当中。
一开始一个十岁的小男孩骑着单车,突然从空中飞起来,其实是有人把一根线绑在森林的树上,则是第二个失踪的孩子了。
地上留下绿色的刀具,跟十五年前已经抓到的凶手戈顿也是用同样的手法,当时的幸存者有两个。
格雷格负责调查,而他家中有一女孩明迪和男孩亚力克蛙居其中,蛙居就是在一个家庭住几天,再跳到另一个家庭住,房主不知道他们的存在,通常不会超过四、五天,没人的时候可以自由活动,有人就要躲在藏身处保持安静。
格雷格的老婆哈珀出轨,儿子康纳也知道,家中因蛙居党亚力克而不见了哈珀的杯子和银器,亚力克在屋顶抽烟用哈珀的杯子当烟灰缸,哈珀情人来找哈珀,亚力克用被子摔情人,哈珀带情人在地下室坐着,哈珀带儿子上学,回来发现情人死了,是老公干的,哈珀却以为一切都是儿子干的。
和老公一起把尸体埋在森林里,回来发现哈珀发现儿子被绑在浴缸,哈珀送去医院。
格雷格则开车去森林,尾座有明迪和两个失踪孩子的衣服和绿色的刀,明迪是因为发现亚力克在绑康纳不小心摔倒楼梯晕了,准备送医院是,他们埋了尸体刚好回来。
明迪在森林发现两个失踪小孩在房车了并报警,被格雷格发现带回家杀了,伪造明迪拿枪入室一样。
亚力克在一番打斗被打晕,格雷格再用刀刺自己伪造证据,回头不见了亚力克,亚力克开枪杀了格雷格,后被进来的警官进来打中。
亚力克是两个幸存的孩子之一,另一个孩子就疯了。
反转很厉害,原来一开始的恐怖人后来变成了弱者再变成了受害者。
一切皆有预示,像警察凶手总是误导黑人警察往错误的方向,还要求自己掌控全局。
但我无法理解,既然蛙居男孩是回来报仇的,直接杀啊,杀完再把真相揭示,何必弄那么多恶作剧,搞得最后搭上一个女孩。
全剧最惨女孩,只是想要一个睡觉的地方。
细思极恐的地方,警察们去拜访受害男孩,男孩一看见就no,本来以为是阴影太重,后来发现凶手是警察,一切就说的通了,还有蛙居男孩身上一直带着的糖丸和结尾呼应也揭示了原来他是另一个幸存者。
本来以为被杀的男小三是蛙居者杀得,结果是警察杀得,因为他差点翻到自己的作案工具等,而且聪明的警察回来后还符合老婆假装是自己儿子做的错事。
全电影智慧担当,警察和蛙居男孩,警察善于抹去自己的一切作案痕迹,让自己变成受害者,再加上他是警察,所以更没有人怀疑他,蛙居小哥想尽办法让他们疑神疑鬼,也是牛批,就是下一次,简单点,祸不及家人,还是直接对付当年的凶手就好。
如题,佩服!
冗长的前戏只为了最后一个爆梗期间各种常规环境特写制造氛围,各种惊悚片爱好者喘之以鼻的桥段,各种谈不上精彩的前后呼应,甚至采用了同故事线不同视角各来一遍的手法。
这期间,都已经拍到人物的心理路程已经有点生硬,剧情节奏已经有点乱拍。。。
终于,凑够了75分钟!
导演和剪辑在工作台也微微笑的进入贤者时间,再用剩下的15分钟抖出了这个爆灯梗。
但是,全片的镜头语言水准在线。
让有幸在放弃边缘来回试探却没有放弃的观众等到了最后,满意的给出了4星高分。
在字幕时刻也欣慰的进入了贤者时间。
再次证明热门的不一定好看,名不经传的电影反而会有惊喜!
多个视角讲述同一件事的方式不算新,但是有优秀的悬疑片就在于能一直保持悬疑度。
导演不靠一惊一乍,通过骚剪辑藏起一些信息,再分批将包袱慢慢抖出,多次误导观众,有几个包袱抖的特别好。
通过扎实的镜头语音和音效制造氛围,用了很多主观的窥探镜头,增加代入感,同时还有其他的含义。
题材方面,在常规的鬼屋模式上加入了有段时间蛮有名的“都市传说”。
前半部像是《鬼影实录》,看似故弄玄虚,后半部都会一一解答。
当我以为应该也就这样了吧,又来一个反转,再次解答了前面的一些行为怪异之处。
看到最后才知道片名“找到了”是什么意思。
最后,罪犯的正准备自白:我小时候。。。
然后被打断,我特么不在乎!
哈哈哈,我也是不听派。
还行吧。就是两个蛙居的人,男的把女的杀了,男的又把男主人杀了,然后男的被警察杀了。男主人又拐卖儿童啥的。料有点多
潜入陌生人家里寄居的“蛙居”男孩,发现身为警察的男主人,正是儿时能绑架虐待自己和朋友的人,而且正在负责经手再度犯下的新案。一起“蛙居”的女孩因发现男主人枪杀女主人的情夫并且想解救两个孩子而被杀。故事结构精巧。差在表演,凶犯在被揭老底前,怎么看都是个受气的中年警察,没一点隐性的变态狂气质。
各方面的糟糕透顶
这片好看得出乎我意料了,也不算反转,但是这个结构我很爱
恐怖反转低配版《寄生虫》,被剧透后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小成本,大惊喜
作者是想说什么? 还有这电影有什么意义? 还还有这豆瓣6.7 分什么意思? 太高了吧?
这个巧思是值得给高分的,多加了一颗星星毕竟是用了心的电影但是这节奏真心吃不消,还有片子是好的,但是麻烦去掉“恐怖片”标签可以不😂悬疑就悬疑了千方百计要看恐怖片的,好容易说服自己熬过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反应过来纯纯悬疑…本来蛮窝火的,不过算了,无场景小制作来说,值得夸一下的
好烂的双线叙事,节奏也很怪
明明可以处理的更有智慧的故事,最后却依靠巧合性完成,完全可以将嫁祸和复仇做对抗,就是察觉和不被发现做对抗。一个屋中有人的影片,竟然如此依赖于假的恐怖音效也真是太犯蠢了,很多真实空间内的真实音效做出来就够让人毛骨悚然了。
很像那种痴迷于反转的三流黑色幽默喜剧片,尽管套了两个恐怖片热门梗,但这种同一个故事拍两遍的拍法实在笨拙,导致中段味同嚼蜡。导演用力过猛,不过故弄玄虚的手段倒确实挺适合国内恐怖片导演效仿,连他对航拍的热爱都与国内导演如出一辙。
房子买的大,安保不能差。少年没人管,早晚吃牢饭。
竟然猜到了
Alec果断开枪完全是电影高光,我真的不在乎你这个儿童绑架犯到底小时候经历了什么,我只在乎你赶快闭嘴。这才叫反转,将本就完整的故事拆解后以变化的角度叙事,而不是无逻辑发疯,可惜电影营造的氛围有点配不上这个配乐,有种剧情发展被配乐怼着走的感觉。
硬是把同样一个故事重复讲了两遍,极大地降低了悬疑感。
双视角是最大的看点。不过放着仇人儿子不杀,反倒替仇人除小三,这大冤种的设定也太奇怪了
浪费
挺整齐的
差点意思
5星,这个片子的优点就是各种噱头,娱乐要素太多了,最近流行的蛙居客热门话题,诱拐虐童的变态黑警,千里送人头的插足第三者,出轨愧疚的老女人,身心受到伤害的孩子。集犯罪,惊悚,悬疑,反转剧情于一身,也真亏得导演功力不错,这么多东西拍到一起之后,效果还挺好,跌宕起伏,毫无冷场。虽说剧情上有点硬伤吧! 但整体的观影感觉还是很好的。推荐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