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跟处境远比电影要复杂的多,从懵懂少女时遇到的强烈炙热又受到拘束的性爱,到没有互动的爱没有精神交流的婚姻以及男主大男子主义的婚姻观念,婚姻对男主来说最多的就是性的索取以及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并没有更多的跟妻子精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妻子的寂寞无处排遣,平淡冷漠的生活着。
偶然的机会一见钟情了丈夫的上司,心里泛起了爱情的涟漪,女主也是未经世事,并没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这个她一见钟情的人,他也做着比他大20岁的女人的情人,放纵欲望的情场老手,由于丈夫要搬回老家,女主爆发了,主动向丈夫的上司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对于一个情场老手怎么会拒绝,终于满足了女主的欲望,满足之后,也就平淡无奇,从思念到浓烈的爱到最后爱过,也就这样。
最后女主还是跟这个脚踩两只船的情人分开了。
电影中女主跟4个不同的男人发生了性爱,让女主对性对爱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许欲望+爱+性+灵魂相投+彼此忠贞,才会有长久的陪伴吧。
想表达啥还是可以明白的。
结尾的对比挺有意思,上过大学的妹妹穿上了和服,而姐姐换上了洋装。
虽然体现的是二战后的日本,但也挺能反映我国现实的,高等教育并没有起到宣传推动男女平等的作用,只能靠自己摸索。
但是我觉得对于结尾子宫这一点,挺突兀。
毕竟丈夫也是真心喜欢她的,或者说是真心喜欢自身幻想中的她。
我觉得这部片子侧重的应该不是子宫,而是社会对于女性的一厢情愿的愿望,使女性成为男权社会所希冀的模样。
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女性,遇到反抗时就利用暴力和羞辱,将女性污名化。
丈夫们希望女性都是大和抚子,希望她们乖顺,纯洁,没有欲望。
不过毕竟是以昭和为时代背景。
现在的现实也不全是这样。
不过唯一一点不满就是为什么这种片子里所有女性最终的觉醒都是始于被男性辜负?
明明女主那么有想法。
《花芯》改编自大正时期的女作家濑户内寂听的自传体小说。
当初关注它,是因为最不爱演爱情电影的安藤政信这回老老实实的演了一部正经爱情电影。
饰演女主角园子的村川绘梨长得不算漂亮,但是和园子那种寂静中隐藏野性的气质十分贴合。
特别穿起和服露出修长的脖颈时有一种古朴的美。
《花芯》的故事情节并没什么波澜,讲述的方式就像镜头里的河岸边那些潺潺的流水,自然地流向它该去的地方,犹如园子的命运。
在那个时代背景来看,园子实在是个离经叛道的女人。
恐怕放在当下来看,依然会有人责难园子的所作所为。
可是当你放下一切偏见用一个女人的视角去欣赏她的故事,却又能理解她的感情,佩服她的勇气。
初嫁丈夫时,园子尚不知性为何物,只知道夫妇之道本当如此。
丈夫对她没有什么吸引,也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有的只是世俗规矩教育她:“一个女人就应该如此。
”且她在外人眼里算是幸福的模板,丈夫疼爱她,儿子可爱乖巧。
除了她自己怀疑自己是否是幸福的。
直到与丈夫的上司越智的邂逅,园子才幡然觉醒自己的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于她的婚姻没有一点爱情,与越智四目相交时,她才明晓真正的两情相悦是何种感受。
男与女的感觉是共通的,所谓的触电的那一瞬,其实是双方都被电流给击中了。
这份隐藏的欲望在越智对园子有意无意的凝望间,在搓麻将时彼此手指的触碰间。
直到有一天,丈夫不许园子再与越智来往,说他和一个老女人常年保持着不正常的关系。
爱情是件奇怪的东西,所谓的阻碍通常无法让人放下信念,反倒是让嫉妒与占有欲疯长。
当园子亲眼所见越智与情妇北林亲热的一幕时,她被震慑住了,心神失措,于是接受了年下的美术系学生的求爱。
当园子面对少年对自己身体的渴求时,她才明白了,或许当年尚在年少的越智大概也是这样和年长的女性开始的吧。
如果越智不是决定离开京都,或许园子会把这份心意隐藏一辈子。
可是当她看着他提着行李箱准备离开时,园子理性的堤坝终于崩塌了,她与越智紧紧相拥,直到越智依依不舍的松开园子,他们期待着不远的将来的重逢。
而与越智的告别也让园子下定决心离家出走,当她终于摆脱家庭的牢笼如同樱花赴死般投向越智的怀抱时,一切如想象般炽烈。
只是激情退去后,越智用狐疑的目光凝望着园子。
园子被那样的眼神惊呆了。
她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又似乎一点也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
一次又一次对性的探索就像园子对未知自我的探寻,直到有一次与越智亲密过后,园子说:“任何事情发生多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吧。
”越智困惑的问:“你不爱我了吗。
”园子思索了一会儿道:“我曾经喜欢过你。
爱。。。
你若喜欢这个说法,也是可以的。
”越智深深地望了她一眼,然后起身给了她一沓钱。
她也不接,任由钱币散落在地板上正如他们之间已经被蹉跎殆尽的感情。
出门前越智说:“我还会再来的。
”但是观者都明白,再来时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爱的那层面纱,只剩下赤裸裸的性了。
电影结尾,园子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在葬礼上发现妹妹洋子已经与前夫结成伴侣了。
当园子准备离开时洋子追了出来,她的眼中既有对姐姐的愧疚,也有对姐姐未来的担忧。
而园子仿佛明白洋子所有的心情,她什么也没有说,付之洒脱从容的一笑,转身而去,留下恣意的裙摆荡漾的背影。
一个女人的半生就此暂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不是每个人都有缘遇见所谓的命中注定的人。
大多数人不是选择勉强按照世俗的规矩生活下去,就是选择以自己探索的方向勇敢前行,此间的过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人越大越深刻的体会到一句话:“每个人活得都不那么容易。
”
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短的一部电影了,全程只有一小时十八分钟,但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却远比很多两小时的电影更加震撼。
这部电影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心情就是一场沉重的。
看完了之后,我的心情就更加沉重了,看完之后总是觉得内心深处空落落的,好像得到了一点点什么,但是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
怎么说呢?
我以为我得到了什么,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更加更加失落了。
电影里面的女主,她在不爱丈夫的情况下结了婚,但是她又无法正常地过这样的婚姻生活,他爱上了丈夫的上司....真的是一件,其实也只能说是一件无法自控的事情吧。
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对?
什么又是错误呢?
对的话错误的话...人就不要继续活下去了吗?
当然不是,不管这个世界如何,不管这个世界上的生命状态如何,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好好地生存下去,都要正常地活下去不是吗?
女主的妹妹讲说:“你一定觉得结婚是很浪漫的一件事情吧?
”结婚并不浪漫,不仅仅是不浪漫,结婚这件事情其实原本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我现在觉得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女孩子前仆后继地想要结婚呢?
真的搞不懂。
而且夫妻两个人想要正常生活的话。
“夫妻之中一定会有一个人放弃一些东西,像是电影中那些美满幸福的家庭并不存在。
”不知道这个剧本是谁写的,但是这句话倒是中肯的很。
像是电影里面那些美满幸福的家庭,一定是不存在的,每个家庭里面都会有矛盾,上天在造人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我们十全十美,他要我们所有的人都痛苦,要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痛苦。
电影中的女主其实是很漂亮很耐看的那种类型。
而且我觉得我和这个女主性格真的有一点点的相像,我们都无法正常过生活。
活着这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辛苦了。
但是只要是人活着的时候,就也要去承担责任,也要去背负起生命中的痛苦。
然而我们这样的人物,我们这样的人物是无法承受得起生命中的这些痛苦的。
因为我们原本就已经很痛苦了,我们活着的时候,更加痛苦,所以你们看到我们这么痛苦的话,能否对我们这样的人手下留情呢?
最后一幕场景,女主一个人走掉的时候,背影真的是又孤独又优雅。
走路时候那放任自流的脚步让人忍不住想要驻足观赏.....可是观赏之后呢?
又能够如何呢?
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说是看着她,静静地完成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如此。
你以为自己是有资格插手的吗?
不,并不是。
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资格插手别人的人生。
大部分女人都摊不上这样一个长相、性格、事业都不错的丈夫。
至于这个丈夫,应该也是父母帮园子挑的青年才俊。
看建筑,女主家估计条件不错。
就算撇开丈夫,情人的外貌品性也还好,不是爽完不负责的无赖。
躺在情人身下的园子在进入贤者模式后,突然对眼前人感到无来由的陌生,脑海一阵嗡鸣,眸子里涌出海浪般的狐疑。
(注,这里明显是园子的表情先奇怪起来,而非情人上司。
很多影评者看电影不认真,复述剧情出错。
)园子无法对丈夫生出感情,出轨后发现情和性原来可以无关,再之后发现原来对情人的悸动也只是因为叛逆现状而生出的错觉。
园子是典型的分裂样人格障碍,她不爱任何人,只是单纯地讨厌被拘束。
她并不自私,只是骨子里淡漠。
求仁得仁,对她而言,放任她孤独终老才是幸福。
除了先天因素,后天成长环境大概也有些关联。
家教过严导致触底反弹,父亲的出轨让她对爱情和婚姻也没抱有过什么期待,只是浑浑噩噩活着而已。
按照台词,园子似乎不像妹妹洋子(Yoko)念过大学,嫁人后也只会做家务当主妇。
看着她走下山阶远去的背影,很担忧她以后要靠什么谋生。
这片子没什么深层寓意,用不着过度解读。
为什么有些反派角色会受人喜欢,因为他们或有着崇高伟大的理想只是走上了歧路,或即使是在做恶,但坚韧不拔的意志依旧很感染人,或具有一些出突的闪光点比如能力高超,甚至仅仅是因为外貌好看。
而女主没什么值得赞扬的,女主的迷惑操作侮辱了“追逐自由解放”这个词。
有些网民有误解,认为园子是因为情人不离开北川(老女人房东)才对情人失去兴趣。
1:24:12 女主明确说了,不是。
旧社会里,一个敢在老公面前直说自己爱上别人、睡了别人的女人,没有必要撒谎。
女主也不曾因为独占欲主动要求情人离开北川、只和她长相厮守。
正如她自己所说,1:23:32 “我在想,真的有区别吗?
不管我和谁在一起,我的兴欲在不知羞耻地呻吟、燃烧……(对情人的)爱……在(和情人)第一次的晚上就结束了。
”电影里也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男主在离婚前和妹妹洋子睡过。
不少人为了给女主洗地,一厢情愿地吹嘘电影在阐述女性的自由解放,就攻击妹妹是绿茶婊。
人摄入食物,是因为饿了,想吃。
女主出轨,是因为想要出轨。
不少日本片子都有类似的神经质气息。
这部片让我又回头看了一遍《大逃杀1》,大逃杀起码故事很有趣吧。
(情人的演员在大逃杀里饰演大反派,造型很狂拽酷炫。
)口碑上不叫好,商业上不叫座,不是流量明星拍烂片割韭菜,导演编剧好像也没有什么寓意要吐露。
为什么要花费财力人力拍这种片子呢?
但当我看到一条评论因为多数人厌恶女主的行为,就痛斥“男权社会的傲慢真是无处不在”,我突然顿悟了。
作者在反应现实。
如果很多人在思考后选择认可女主的行为…………现代社会出轨率高是有理由的。
——————————女主认为自己追逐的爱是虚假的,燃烧到最后只剩下欲望。
不代表在其它人心中,欲望与真心实意的爱不可共存。
还是看人。
——————————
李敖的前妻胡因梦,被誉为“七十年代台湾第一美女”。
但是她和李敖的婚姻只维持了四个月。
某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问李敖:"胡因梦那么美,而且对你那么痴心,为什么你舍得离开她?
" 李敖回答:"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有一天,我无意间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满脸憋的通红,实在太不堪了。
" 李敖的行为方式纯粹吗?
纯粹。
园子的行为方式纯粹吗?
纯粹。
李敖和园子的行为有区别吗?
没有区别。
总不能因为园子是女的,所以她在追求女性解放吧?
好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年人也是如此。
小孩子的行为是人之本性,意识层面的行为需要后天训化,成年人不过是意识初步觉醒,适应了这个社会规则罢了。
可是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谁也看不清那个深渊。
花蕊 中的女主被日式社会伦理绑架着嫁给了雨宫,但是她并不爱她的丈夫。
心理上自结婚开始就不接受自己的丈夫。
在迷迷糊糊中完婚生子,可是自由激荡的内心世界不曾平静,这个时候她遇到了司智。
她们亦不曾有过多少交集,感情的激生只是一见钟情。
孤独的她好像在黑暗中发现了一束火把,奋不顾身的扑了上去。
不顾丈夫的挽回,她扑到了司智的怀里。
司智说,原来你爱我呀,我一直不知道。
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
司智接受了女主的爱。
可是后面据女主自己的表达,她们的爱情在开始的那天就结束了。
女主在黑暗的深渊里摸索着,爱情,sex,她一直都在思考。
她知道自己不爱雨宫,爱过司智,后来又不爱了。
再到后来回头看到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妹妹走到了一起,到底要怎么样活着呢?
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幸福是什么呢?
片尾她一身黑衣,婷婷玉步,转身离开。
身处深渊,踽踽独行,迷茫的她。
回到我的现实,我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内心的声音,旁人的声音,世界的声音,靡靡之音不绝于耳。
这根本不是一部性爱电影,这完完全全是一部关于女性自我成长的电影。
电影的开始,她穿着白色的服装,面无表情,了无生气,无论是对于国家的战败还是自己的婚姻都毫无波澜。
随着性自由的不断解禁和爱自由的不断清晰,“啊原来如此啊”终于发出畅快的笑声!
她或许从来没有爱过这其中任何一个男人,她所爱的一直都是自由和开放。
从红色和服到黑色裙子,从热烈真实的体会到坚实从容的成熟,完成了在封建闭锁的社会和思想中一个女性从实质自我死亡到真实自由生命力的激活。
“之后要怎么办呀,不会不安吗”她活力满满的笑着回应了。
不安,是人生时时刻刻的呀!
“死后化成灰的时候,藏在白骨后的,是用不灭亡子宫吧”是永不停止的真实自由的生命力、感受力的成长吧!
“你为何而结婚?
”“自己也就这样,看到一个不错,就想赶紧抓住。
” —- 一次吃饭隔壁桌二个中年男士的感慨,妻子是介绍认识的。
“我们在一起快7年了,应该交一份答卷了。
经济也结合了。
” —- 一个朋友的回答。
“为了买房子啊,上海单身狗不给买房啊。
” —一个同事的感慨,恋爱三年了。
“家里催了,遇到这个还不错,感觉适合,就想结婚了。
不想一个人了。
” — 一个认识很久的朋友。
很多时候,似乎已经忘记了为何而结婚?
或许是爱情,或许是经济,或许是孤单,或许是父母的安排,或许是认为自己老了。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很多人,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不需要很长的修护期,反而急急忙忙的投入下一段恋情。
是因为想把这段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吗?
可是被寄托的人真的如你的前任一样吗,能否承受这段感情呢?
似乎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一股脑的将这种“好”全部投放给对方。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彼此尚不熟悉,对一切都很新鲜,那股激情还在。
因此觉得一切都很好。
可时间长了以后呢?
问题就会暴露,大家都会固守自己的阵地,争吵也由此开始了。
园子对越智说:“任何事情发生多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吧。
”越智困惑的问:“你不爱我了吗。
”园子思索了一会儿道:“我曾经喜欢过你。
爱。。。
你若喜欢这个说法,也是可以的。
”这是电影《花芯》中的一段台词,也是园子探索未知后的感慨。
“任何事情发生多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吧“ 是啊。
我们毕竟是人,是人就有情欲,是人就有宣泄,是人也就有厌倦。
可很少有人明白这种东西。
只会觉得这是无理取闹,脾气差,甚至认为这是不爱了,不喜欢了。
可是多少人真的明白是什么喜欢?
什么爱呢?
园子对越智说:“到底是多么不一样,无论对方是谁,反正子宫都会不止羞耻的呻吟” 睡了,不一定是因为爱情,也不一定是喜欢。
也许是好奇,也许是寂寞,也许是为了发泄,也许…。
“反正子宫都会不止羞耻的呻吟”,可是男人听不了这个。
只会觉得你不爱了,对你的态度也就改变了。
甚至会主观认为这种女人是不知羞耻的。
园子对丈夫说:“女人也有欲望,这样做爱的时候会很爽。
”丈夫破口大骂:“不知羞耻”男人有欲望,女人也有欲望。
欲望本身不分性别,只是心里与精神上的一种期待。
没有高尚和低贱,可往往很多人,都会给这种欲望加上自己认知的道德,加以批判,我觉得这是滑稽,你难道没有吗?
只是你自己压抑了,何必批判别人表达呢?
电影结尾,园子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在葬礼上发现妹妹洋子已经与前夫结成伴侣了。
当园子准备离开时洋子追了出来,她的眼中既有对姐姐的愧疚,也有对姐姐未来的担忧。
而园子仿佛明白洋子所有的心情,她什么也没有说,付之洒脱从容的一笑,转身而去,留下恣意的裙摆荡漾的背影。
一个女人的半生就此暂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那么究竟为什么要结婚呢?
你想过吗?
因为爱情吗?
可能处于婚姻中的自己至始至终都不曾明白——爱,喜欢,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最近有个朋友说:“有钱又有能力就能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我只能安于当下的选择。
”不是每个人都有缘遇见所谓的命中注定的人。
大多数人不是选择勉强按照世俗的规矩生活下去,就是选择以自己探索的方向勇敢前行。
不得不感叹,随着年龄的渐涨,越来越明白“生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希望大家都能为着年轻时候的那份“自由而活”。
日本的WOWOW电视台,一直是靠“猛烈的爱情来讨人性”的专家,从《玻璃芦苇》的肆意,到《贤者之爱》的纠缠,再到《双重幻想》的决裂。
WOWOW尤其关注社会重压下女性自我的觉醒,东亚强调内敛隐忍的社会环境和日新月异的女性文娱需求,互为文本,谱写一首首铮铮的女性之歌。
究竟何为爱,何为欲,爱与欲之间又有何必然的联系,2016年,一部日本电影《花芯》就延续了此话题下的探索,由村川绘梨和林遣都主演。
二战后的园子(村川绘梨)出生在东京一家书香门第,父亲早已将她许给了雨宫(林遣都)一家,和即将结婚的丈夫同坐一室,四目相对,园子了无生气的夹起手里的和食,而坐在对面的雨宫,则极其热烈的表达了对园子的喜爱,而园子却毫不留情面地拆穿了雨宫关于爱的谎言。
随后,园子父亲病逝,园子与雨宫成婚,新婚夜并不圆满,兴趣寥寥的园子一觉醒来收到了雨宫关于昨夜之事的嘱托,不久,园子诞下一子,雨宫工作尽职尽责,按时回家,对园子不可不算尽心。
园子在丈夫工作离家后的疲态,妹妹洋子尽收眼底,洋子评价园子明明是一个事事都要和父母作对的女儿,偏偏在最重要的婚姻大事上草草敷衍。
表面平静如水的园子,心里就好像一眼枯井,而毫不知情的雨宫则误以为和园子已经加深了情感。
在住宅后巷,园子目睹了一对年轻男女的甜蜜温柔、耳鬓厮磨,在那之后,她第一次遇见了心里的“爱”,那个叫越智的男人,她丈夫的上司,和她比邻相居的单身绅士。
在女房东的茶座上,越智等人谈起的那对男女,雨宫斥责世风日下,越智却钦佩男女的自由恋爱,坐在一侧的园子旁若无人的呢喃:“恋爱“。
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园子和那个即将去服兵役的男友匆忙道别,园子那时是不懂爱的,随后嫁给雨宫,面对雨宫的绵绵长情,她依旧不懂爱,但她和道德感强传统观念深固的雨宫不同,雨宫是本能的排斥一切混乱的情和爱,而园子只是不懂。
当园子的手碰到了越智的手,她似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燃起了心里对爱的渴望,光着脚倾听年轻画家的手风琴,点上绯红的朱唇向越智投已热烈的目光。
在越智的刺激下,真实的园子并不是麻木和冷漠的,她不懂爱又渴望爱,不知欲念却又暗藏欲念的火焰,越智轻轻敲开了园子那笨重的泥壳,园子的潜修之路就此开始。
而雨宫执拗的禁止园子和越智的来往,又激化了园子的蜕变:那个大越智20岁的老太婆死不正经,总是勾引他,还搅黄了他的相亲,你不要再和他们见面了!
园子的错愕,雨宫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这件事冲击到了妇道人家园子的世界观。
而拥有旁观者人格的园子,认知边界却比雨宫这样的正人君子宽广的多,也更决然,园子面对雨宫的爱自始至终都没有给予回应,在喜欢上越智后,还未开始有所行动,她就坦然地就告诉了丈夫雨宫。
雨宫看似纯善炙热,又何尝不是伪善的一种,他从相亲时就无视园子的心意,只顾自我的欣喜,在知晓园子对越智的情感后,他依然莽撞向前,逼迫园子接受他的爱。
园子和雨宫的感情如同墙上那破裂的墙纸,再无修复的可能,在面对儿子的抚养上,她依旧力不从心,和儿子日渐疏远,所求不得的园子终在妹妹和雨宫的抵触下,情绪崩溃,嚎啕大哭,园子的第一次关于自我的探索就此失败,又退回到了那个麻木冷淡的妇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打开的内心又怎么收的住,河水中央,园子被微风掀起的裙角,预示了下一场的风暴。
雨宫的粗鲁和漠然对应昏黄灯光下越智和女房东,园子心里的涟漪越来越深,在草席上,园子地痴笑,所谓地冲破禁忌也不过如此,远比想象中简单的多,而她与雨宫之前趋于被动的关系也逐渐开始转向主动。
不曾获得爱的她,经历爱情的洗练,一下子变得勇敢和坦荡,一边雨宫仍在幻想通过返回东京和母子缔结,唤回疯狂中的园子,一句“脐带找不到了”,昭示了园子的继续下陷。
而园子又是何时爱上几面之缘的越智的呢?
是他的气度,是和他指尖的轻触,是他始终秉然的洒脱,或许,园子并没有爱上任何一个人,她只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去揣摩爱情和情感。
在雨宫对园子全家的施压下,园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更远,她开始愿意审视镜子里的自己,能够直视对面的那个人,和越智的种种,只不过是自我沉醉的欢愉和自以为是的自由,当时的园子,并不知道一切来的快,也去的快,如万丈豪宅崩于足下,空留一地沙砾......金丝笼里的鸟以为飞向了天空,却不过是换了一个大一点的笼子。
在最后,园子如是说:“当我死去时,燃烧殆尽,剩下的只有一副空壳。
“男人的爱是通向胃的,女人的爱是通向身体的,男人的爱更加直白,只满足口腹之欲。
女人的爱更加隐忍,却直达心灵的深处。
婚姻下的人饱经折磨,一代又一代,为何人要如此轻易地放弃爱与自由的权利,委身于虚无和寂静,除了爱与自由,其他的也是如此,人似乎总被迫在金钱,家庭,事业前低头,自我和情感看似最重也是最容易牺牲的,在牺牲之时,有人不屑有人麻木有人假装不知。
园子是不同的,园子的最后,丈夫和儿子给了妹妹洋子,亦步亦趋地走向屋外,园子看似输得一败涂地,实则是赢了,她赢得了自我,不是每个人的对自我的认知都是清晰和明确的,有的人要通过漫长的跋涉才能化蛹为蝶,为了那一次的飞跃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值不值得了?
对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花芯》改编自生于1922年的女作家濑户内寂的小说,早年间风流放荡,晚年皈依佛门的奇女子濑户内寂此篇更多是倾诉那个时代女性沦为家庭木偶的时代悲剧,而新编下的电影注入了更多的现世因素,不论以往和现在,传达的内核始终如一:人的心似花芯,脆弱又娇贵,要好好呵护!
END -往期文章回顾“假白甜”遇上“真绿茶”,这是年度最婊电影!
豆瓣9.3,世界没有净土,人生总是不公!
豆瓣9.6,这是一部可能改变你人生观的电影!
营销的本质,是洞悉人性,销售女魔头北川景子!
丧尸版“使命召唤”,B级二战片!
演员演技确实很有层次,每一次和不同男人的性爱基本上都表达完全不同,能通过性爱本身这个行为,探究到女主的内心世界。
导演对于奇遇男人的描画完全就是从女主视角出发的,爱的时候百般帅气撩人,欲望纵横,不爱了就是负担和挫,完全的相由心生。
女主从一开始的观念被束缚,听从父命嫁给了一个安排好的男人,在婚前也坚决保持自己的贞洁。
丈夫也是属于清纯少年,还是处男一个,自然就从肉欲上爱上了美丽的女主。
但是这种爱只是单纯的肉欲之爱,当女主妹妹更合适他的肉体时,他就去转而爱上了女主妹,但仍然饱受道德的折磨,抱着虚假的礼仪和道义,不愿意和妹妹在一起,还想着挽回女主。
女主从头到尾都显示出一种超脱于这些男人的气质。
从一开始对性的懵懂无知,到撞见战后光天化日之下做爱的男女,与男二相遇,她就打开了自己的内心真实欲望,投入到一场场快乐之中,而在这些快乐里,她始终是主导方,拉着那些男人和她一同下坠。
后面不爱了,也就直接抛弃他们,没有半分挽回的机会。
女主抛弃这些男人时他们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爱情开始于欲望,当欲望消退后,却试图用“爱情”作为名义来去挽回女主的心。
男人们陷入其中,而女主从始至终都像是游离于自己的肉体之外,从不投入感情,保持着一股子对世界的冷漠和淡然,只在几个爱的瞬间感受到快乐,并不断的追寻下一个快乐。
可以说,女主的行为和思想从现代的视角来看是相当现代化的,她一点也不像昭和女人,抱着一种玩乐人间的无所谓态度。
但她始终无法寻觅到真正的爱情。
但她又是超脱善良的,她劝说自己的丈夫和爱他的妹妹结婚,又在最后劝说妹妹和他结婚,而自己只是对这一切淡然一笑,洒脱而去。
在那一瞬间,我甚至觉得女主带了一丝神性,摆脱了人间的七情六欲,只觉得无趣可笑。
当然,作为一部标签为情色片的电影来说,它在爱欲的表达上真实让人感受到了女主的无爱。
没有爱的情欲是多么的无聊,多么的另人痛苦,绝望。
所以看的时候也有些无趣,感觉导演想讨论的东西很多,但是最后把女主给神性化了,也不知道想传递什么样的想法。
剧情和思想只给3星,还有一颗星是给演员演技的,女主真实好看帅气,男二安藤是真的很帅。
一个绿茶婊的绚丽一生。竟然还有落合扶树。
女主就是完美的旁观型人格嘛 永远跟世界有点疏离的感觉 夏日自顾自的晾晒衣物对着浸在水里的西红柿 漫不经心的在河边遇见弹手风琴的美术系少年 跟情人幽会完会心有所伤也会心不在焉 跟丈夫分居后一个人生活 小桌面依然有鲜花。好喜欢好喜欢她比心~完全不觉得这个纯讲性的(果然别人的评价不能尽信)
尽管是删减版,也是真他妈的乱,乱到穿墙…
慢得跟文艺片似的
女主的身心成长之路
电影里,女主丈夫确实毫无魅力,还有点幼稚,丈夫的颜值适合去演个职场小鲜肉。不过出轨的对象看着也有点猥琐,女主能不能争口气离婚后找个好点的?
本来是看ando的,结果,虽然并不那么欲,但我的心!我的心完完全全被女主征服了!太美
没意思
安藤政信十星好评!那种颓废帅简直太销魂了!话说这个角色阿部宽也演过,但是就有点呆萌的大叔气没那么带感。
林老师在我心里是圣洁的存在 怎么有人会不喜欢他
看着床戏挺无感的,发自内心心疼男主,能有这样的好丈夫还有啥不满意??反正非常不喜欢女主但世上可能就是有这种精神洁癖的人存在吧。觉得电影与其说是反映战后日本女权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战争和家庭制对女性心理的畸形。
第一次她被婚姻忽悠,擦上口红;第二次她被爱情忽悠,擦上口红;最后一次,她为自己擦上口红。感觉日本的女权题材都离不开性解放,很少在思想上做梳理。
觉得没那么差 女主对亲身经历的一切都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旁观和讽刺态度 神志与子宫保持永恒的距离 反倒是作为情色片 情色部分枯燥极了 连所谓将爱意燃烧殆尽的那一场也毫无火花
太温柔了。
哪里情色了
这个戏吧,如果50年前拍出来,估计还是挺开眼界的,2016年就只能算个差强人意的情色片。和服真是好看~女主也属于耐看型~
女人换下和服,解开体内的枷锁,遵从自己的自由与情欲,而爱情在开始的当天就燃烧殆尽了。这个女人的淡漠与欲望应该是个很有味道的对比,可惜情欲戏拍的太干涩了。|当我死后焚烧时,一堆细白的骨灰中,烧剩下的会不会只有我的子宫呢。
女主真的美死,举手投足都在散发魅力。安腾政信也帅哭我。怎么说了,故事结构很简单,如果发生在现代,大概就是一个爱与性的得失问题,但是在那个年代,会赋予不少历史意义。太美了,每一帧都好美。
删减版看得连孩子是谁的都不知道,看了评论才明白。林遣都这脸都有人能不爱?
摄影很精美,气氛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