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镇凶案

Suburbicon,完美社区谋杀案(台),坚离地死人劫案(港),迷镇,小镇郊区

主演:马特·达蒙,朱丽安·摩尔,奥斯卡·伊萨克,诺亚·尤佩,托尼·埃斯皮诺萨,格伦·弗莱舍尔,梅根·弗格森,杰克·康利,迈克尔·D·科恩,黛安·德恩,盖里·巴萨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迷镇凶案》剧照

迷镇凶案 剧照 NO.1迷镇凶案 剧照 NO.2迷镇凶案 剧照 NO.3迷镇凶案 剧照 NO.4迷镇凶案 剧照 NO.5迷镇凶案 剧照 NO.6迷镇凶案 剧照 NO.13迷镇凶案 剧照 NO.14迷镇凶案 剧照 NO.15迷镇凶案 剧照 NO.16迷镇凶案 剧照 NO.17迷镇凶案 剧照 NO.18迷镇凶案 剧照 NO.19迷镇凶案 剧照 NO.20

《迷镇凶案》长篇影评

 1 ) 正义不会缺席

电影开始,人们对小镇新搬来的那个黑人家庭过分的关注,让观众会以为会是一部和《逃出绝命镇》一样表达种族歧视的电影。

直到马特达蒙出现了,才知道主角之这一家子,而种族歧视只是捎带提一下,让故事变的更有故事性。

突然的入室抢劫案,看似正常的他杀,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

直到心怀不轨的各种人不约而同的找上门,才揭开了这个迷人小镇的人们内心种种的善恶。

现实中讲的护犊情深,电影没有,只有虎毒食子。

一个事业有成的父亲,为了自己的私心,制造交通意外,把妻子致残,骗取保费,后来为了和小姨子私奔,故技重施,请劫匪入室把自己的妻子杀死,同样想骗取保费。

这些被自己的儿子知道后,企图通过把儿子送到全寄宿学校来让事情淡忘。

最终事情被狡猾的保险理赔调查员识破并敲诈,男主索性把调查员杀死。

同样事情又被儿子看到,狠心的父亲竟要对儿子下毒手。

然而正义不会缺席,狠心的父亲吃了小姨子亲手下毒的食物中毒而死。

影片中表现出的人心的险恶和电影开始所展示出迷人小镇形成鲜明对比,而马特达蒙成功塑造了这个迷人腹黑的狠心父亲的形象——《迷镇凶案》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前往关注,谢谢支持

 2 ) 这才是普通智商的犯罪呀

马特达蒙 朱利安摩尔 还有我非常喜欢的Oscar Isaac一起演的一部烂片 丈夫和姨妹子合谋雇凶杀妻 准备骗保险费 结果被保险员察觉到猫腻 儿子意外看到爸爸没有指认凶手产生疑惑 两个凶手也阴魂不散 于是就鸡飞狗跳 保险员在来谈判的时候被两人杀死 凶手之一被车撞死 凶手之二杀掉姨妹子又被赶来的舅舅杀死 (舅舅也被捅去世)男主吃掉了姨妹子本来准备给儿子吃的下了安眠药的面包和牛奶挂掉 于是就剩下懵逼的小男孩 看的时候就在想 普通人犯罪也许就是这种傻逼的状态吧 哪有个个都那么高智商的犯罪啊?

这部片子里呈现的大概才是真实 蠢到爆的犯罪分子 就这智商还杀妻呢!?

从他将罪犯引到家里来就猜到了这是怎么回事还有搬来的一直被社区邻居们骚扰的黑人一家到底想体现个什么意思呢?

是想体现那个年代黑人白人种族隔离的深刻主题吗?

倒有点四不像了 额 乔治克鲁尼还是更适合的当演员

 3 ) 猜了好多次,就是没猜准,原来是个这样的故事

题目就不要剧透了吧(看 忌日快乐 之前被评论剧透了我快要气死了)。

居然是个骗保的故事。

前几天才看完 奇迹男孩,又看到了这个小演员,超级可爱😊看到第60分钟的时候真的是看不下去了,但是觉得应该给它一个机会吧,也许后面还有反转呢,也许两条故事线有很微妙的关联呢,但是,并没有吧。

标签上有 黑色幽默 的标签,我也不大清楚黑色幽默是什么形式,但是,我觉得有些地方的配乐让我感觉很“滑稽”,一种很老很老的电影里才有的类型的配乐的那种感觉,而让我感觉很滑稽,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大概前50我都在猜这是个什么故事,原本全是白人的社区搬进了一个黑人家庭,觉得可能是个集体迫害的故事;之后出现了两个长的一样的人,呃……一开始以为白头发的可能是NIKI的奶奶,结果是妈妈,那么另一个女人是谁,难道是NIKI的姐姐?

结果是阿姨,好吧,两姐妹为什么看起来像母女呢。

后来发现他们住在一起,嗯???

为什么一个阿姨要长住自己家?

NIKI的妈妈让NIKI去和黑人小孩玩,一路上的人都在看他们两个,然后当天晚上就有歹徒来NIKI家里了,我就在想是不是因为白天和黑人孩子玩了所以被社区的人排斥了,所以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或者就只是两个纯变态想要玩弄被人的性命(就好像 趣味游戏 )。

而且还有个镜头是有很多人在一栋房子外面,我一开始以为就是NIKI家,就觉得是社区的人要教训他们因为NIKI和黑人孩子在一起玩,后来发现是黑人一家的房子。

之后就是NIKI的妈妈死了,阿姨居然还去染了一个和NIKI妈妈差不多发色的头发(我觉得差不多),这是要取代NIKI的妈妈呀,这时候我觉得,NIKI母亲姐妹倆长的一样不会是克隆人吧,结果发现我还是想多了。

NIKI的舅舅在NIKI妈妈的葬礼上问NIKI谁把他当做儿子一样对待,NIKI说是自己的爸爸,然后舅舅又问了一遍,NIKI说还有舅舅,然后舅舅就把NIKI扛上了肩还是什么的,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舅舅不会是恋童癖吧/捂嘴,后来发现,舅舅是真的爱NIKI,话说感觉舅舅是单身汉呀(题外话)。

NIKI爸爸最后威胁NIKI,他前面放着面包和牛奶的时候觉得的,肯定活不了了,连自己儿子都可以不要,这个人真的不是神经病吗?

难道不是一家子神经病吗?

感觉阿姨和爸爸都神神叨叨的。

爸爸一边骑脚踏车,身上还有血迹,然后和他雇佣的杀手(还是NIKI爸爸的债主?

)说自己只是骑车出去散散心,我快要笑死了(这段是黑色幽默吗?

)之前看到有人说克鲁尼说这部电影想要谈论种族歧视,我看到的是种族歧视到来了很严重的后果而且种族歧视者很疯狂,疯狂到为了迫害有色人种,社区里可以明目张胆在大街上杀人,然后一家人发生迷门惨案也全然没有察觉,迫害结束后还把说着什么在黑人一家搬进来之前没有出过什么事,把NIKI妈妈的死也归咎进来,我真的是一脸问号。

(种族歧视/偏见太可怕)而且NIKI爸爸威胁NIKI的时候还说了句不要和黑人小孩一起玩……我无法评价了。

突然感觉NIKI妈妈是社区里最没有偏见的人了吧,鼓励NIKI和别人去玩,但是最早死的就是她了……不过也有一个善良的儿子。

最后两个小孩一起玩棒球然后想起了温馨?

的音乐,其实也不是很懂为什么。

是暴风雨后的平静?

孩子之间没有歧视/偏见?

嗯……

 4 ) 几个有感触的情节

一个情节是,尼基坐在沙发上说要离开这里,玛姬穿着粉色的裙子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问:你要我立刻打电话为你安排工作吗?

另一个情节是,加德纳叫尼基到书房谈话,告诉他托了关系很不容易才拿到寄宿学校的录取,将介绍材料递给尼基并鼓励他:恭喜!

第三个情节是加德纳被老板叫到办公室,老板交代秘书推掉所有电话,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诉加德纳他很难过。

 5 ) 罪恶不是来自于肤色

迷镇里的人来自美国各地,有一天迷镇搬进来一家黑人,引起全镇人的反对,白人们在他家筑起围栏,每晚在他家聚会,丢垃圾扔石头。

黑人家的邻居是加德纳米奇一家。

加德纳米奇欠下因为高利贷,与妻子的妹妹玛姬合谋雇人杀了自己瘫痪的妻子,以获取巨额保险费。

保险公司的理赔调查员诈出了真相,并要求获得全部保险赔偿金,加德纳和玛姬又毒死了理赔调查员。

之前雇的人在警局被尼基认出,跑到加德纳家杀人灭口,把玛姬杀了,在对尼基下手时,舅舅出现救了他并报了警,舅舅自己也死了。

另一个被雇的人也出了车祸。

加德纳试图教孩子串口供,被尼基指出都是他干的,边吃边说的爸爸吃着玛姬给尼基准备的毒食物,死掉了。

黑人一家在劫后重生。

但是加德纳家系列的死亡和事故都是发生在黑人一家来了之后,迷镇上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黑人一家搬来引起的。

因为之前重未发生过。

最后,尼基与黑人家的小孩继续玩橄榄球。

黑人看起来残暴没文化,白人其实更残忍,围攻黑人一家,烧汽车,杀陌生人和亲人。

白人对黑人的歧视让黑人一家收到攻击。

尼基家大人的冷漠和无情让尼基成为孤儿,他的父亲杀了母亲,因为钱。

但大人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时,他或她是没有力量来为其他人考虑的。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仇恨来自于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还有偏见和歧视,而不是来自于肤色。

 6 ) 你们一家子全都是戏精

竟然看出来《荷塘月色》的调调。。。

这片拍得,有意思!

电影中有个场面我非常喜欢,是在临近结尾的时候,小镇社区中的黑人家庭被居民围攻,外面一层群情激昂的老百姓,里面又是警察又是消防队阻止,但也不管用,大家围攻黑人,烧车烧房跟暴乱一样,家里老小危在旦夕。

而黑人家庭旁边的白人邻居呢?

静悄悄的,一点声息也没有,用朱自清在《荷塘夜色》中的名言: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结果折腾了一晚上,黑人家庭的房子和车全都被“打砸抢烧”,好在人家一大家子都安然无恙。

但隔壁白人邻居,除了孩子之外,一家子全死光了,还搭上一个保险调查员。

这部《迷镇凶案》的主角就这这一家子,说句时髦话,你们从上到下全都是“戏精”。

(如下内容有剧透)剧本科恩兄弟,导演乔治·克鲁尼,主演马特·达蒙+朱丽安·摩尔,这样一个搭配阵容。

买凶杀人、故意纵火、勾搭成奸、敲诈勒索,各种负面事件汇聚一堂,这样一个故事,拍出来的效果,就像俺之前说得那样,里面所有人的状态跟《荷塘月色》里的感觉很像: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我觉得这是电影最大的讽刺效果,假如这个剧本给科恩兄弟自己拍,我想拥有如此“凶猛”剧情的电影,最终拍出来的效果会跟《血迷宫》甚至《冰血暴》那样,平缓的叙事中透露着杀机,强调故事张力,突如其来的凶案让人猝不及防。

但本片的导演乔治·克鲁尼,他的风格一向很含蓄,看看之前那部《晚安好运》就知道了,他喜欢将角色的真实一面隐藏起来,而且隐藏的很深。

他这样的导演风格,其实在好莱坞有过不少争议,来自民间和评论界都有,比如《盟军夺宝队》就收到不少负面评论,大家认为这样题材作品不应该拍得这样含蓄,但乔治·克鲁尼不管他们那一套,依然“我行我素”。

其中《综艺》评论文章称之风格为"不管什么题材,都拍得很从容。

"

这部《迷阵凶案》也是一样,这样风格肯定有争议。

,所以电影口碑至今一般。

虽然这是一部悬疑片,但悬疑因素在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在故事推进中自己破除掉了,后半段主要突出人性的险恶。

即便这样,《迷镇凶案》仍然显得充满神秘的魅力,按理说这个故事和结局,换做其他导演来拍,前半段悬疑主导应该突出故事张力,但本片却显得非常含蓄,包括开场没多久的入室行凶案件,都平静的如流水一般;反倒是后半段,悬疑破除之后,故事张力陡然增加,但依旧是平静的节奏,甚至所有角色,在行凶之前,都是毫无征兆,一脸漠然,仿佛在干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一样。

这是典型的乔治·克鲁尼风格,他会把角色和个性隐藏的很深,含蓄中透露的人性的丑恶,通过平缓的叙事来反衬危局。

就像那位保险调查员,奥斯卡·伊萨克演得非常棒,将一个自大且颇有城府的角色刻画的淋漓尽致。

结果,却被突如其来的一杯咖啡给灭了,这就是反衬效果。

电影的剧本无疑是非常精彩的,科恩兄弟自有一套对于人性丑恶审判体系:贪婪是引发一切丑恶的万恶之源;自私、自大、贪婪,要比愚蠢、谎言、甚至杀戮更为丑恶;丑恶人性的宿主(也就是影片中角色)都要遭到相应的惩罚。

在这个体系中,每位角色都是行凶者、也是受害者,保险调查员出于自大拒绝了揭发呆蒙,反而要分到全部钱。

劫匪的因为赎金数额问题上的还要讨价还价,最终丢了老命。

而呆蒙和摩尔姐,更是把自私丑陋放大到极致。

最终他们完全死在了自己亲手创造的罪恶宿命体系之下。

所以再这样的赤裸裸的揭露人性丑恶的黑色喜剧模式下,也难怪电影含蓄的风格会令观众有些不适了。

克鲁尼就是要刻意造成角色的神秘感,来突出反差效果。

因为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全都是坏人,完全道貌岸然。

本片中好人只有三位,分别是开场死去的摩尔姐分饰两角的姐姐萝丝,以及舅舅和孩子。

萝丝是无辜的,她是罪恶人性的牺牲品。

但她也是善良的,因为她一开始就让自己的孩子去跟黑人孩子去一块玩

孩子也好理解,全片以他的视角来审视整个故事,象征着纯洁,游离于科恩式罪恶体系之外。

大人们在孩子的眼中,都是一本正经的“好人”,实际上都带着伪善的面具。

至于舅舅这个角色,他是成年人中唯一的好人,因为他有着童心啊,电影中一个细节,他与外甥欢乐的玩耍,还被呆蒙在一旁说闲话,但舅舅反而是成年人中唯一的单纯。

这也是为什么克鲁尼将该片拍得温文尔雅的原因,成年世界戏太多啊!

对了,忘了说黑人那一家,他们也都是好人,但完全没有参与故事。

有人看不懂他们存在的目的,我觉得科恩兄弟原剧本中是没有黑人家庭的存在的,因为这里是乔治·克鲁尼的惯用的手法。

导演克鲁尼也从不掩饰自己对政治的兴趣和见解。

《晚安,好运》回顾了与麦卡锡主义斗争的历史,《总统杀局》又将冒头指向当下的选举。

本片的时代背景,上世纪50年代,反映的是种族主义。

乔治·克鲁尼曾经说过:“我觉得我很有必要拍摄这么一部电影,来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和症结。

我在电影中讨论了一些诸如权力过大、政治内幕、打击报复等等。

我没有给出什么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因为我只想在影片中讨论和展示这些问题,而不是给出解答。

”这就是为什么在本片中安置一个黑人家庭的原因,该片不但讽刺了人性的丑恶,更结合时代背景,讽刺了种族主义,狐假虎威,虚张声势。

就像我开篇说的那样,“安静”的杀人屋与“被暴乱”的黑人家庭形成对比,全镇的人几乎都围在这条街上,但就是没人发现从隔壁屋中冲出来的保险调查员在街上呼救。

结果呢?

种族主义虚张声势,折腾了一宿,黑人一家“安然无恙”,只是把人家房子烧了,可是自大的白人呢?

一晚上一家子都死绝了。

最后结尾,非常典型的黑色幽默,死人的桥段竟然能笑出声来。

最后一幕,白人与黑人的孩子仿佛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玩棒球:“大人的世界太可怕了,搞不懂他们,我们还是安安静静的做个孩子吧!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7 ) 尼基的心理阴影

贪婪,是人之大忌,保险调查员就是死在这一点上。

五十年代,美国黑人的大环境不是太好啊。

这个爹,变态的有点过了哈,把保险调查员的尸体处理回来之后,看到家里发生的一切,开始威胁诱导儿子,估计,7月4日晚,杭州的许先生在杀了妻子来女士之后,也有过这么一段对小女儿的威胁和诱导吧……

胖舅舅很可爱,让人泪目……个人觉得,除了剧情略有夸张以外,布景拍摄导演的都很棒啊,评价有点过低了哈。

 8 ) 助眠佳片

《迷镇凶案》的预告片,可以说绝顶聪明,把电影中为数不多的精彩场面都择取进去,让进影院之前的我觉得:“诶!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小镇,色彩饱满,演员演技到位,悬疑的情节,加上黑色幽默,看上去不错耶!

”还有金球奖影帝马特·达蒙,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拿到手软的科恩兄弟,无可挑剔的配置,可是……没错,弥爷就是带着打八分的心情走进影院,该片1月12日(本周五)上映,提前看了点映场。

正如前言所说,电影开始不久后便朝着催眠的方向前进——正如标题“凶案”二字,前半段电影把一起凶案作为悬念,但让人不解的是,电影还没过半就把底牌亮了出来,导致整个中段像一大锅温水,观众泡在温水里,昏昏欲睡。

到了结尾,导演妄想用一场暴力来激起观众的兴趣,无差别的给你扎上一针肾上腺素,但并不成功,反而显得怪异、突兀、不知其所指,难看!

简单说一下剧情:豆瓣上是这样介绍的“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平静小镇上发生的一起凶杀案,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事件”。

其实根本没有一系列事件,整个故事是讲的就是一个丈夫雇凶把妻子杀害,和妻子的妹妹一起骗保的故事。

整个电影有两条线,一条是“杀妻骗保线”,另一条是“黑人邻居线”,先讲第一条线。

1947年,一个叫做“迷镇”的小镇,有着六万多居民,设施俱全,人口来自世界各地(都是白人),有一条“专门打造完美生活”的宣传语,可以说是一个20世纪的乌托邦。

加德纳是小镇的一个居民,家中有一个出了车祸坐在轮椅上的妻子,和一个小儿子尼基,妻子有一个妹妹叫玛格丽特。

一天夜里,一胖一瘦两个男人跑进加德纳家中,把一家四口绑在餐桌上用乙醚把四位弄晕,凶手故意让妻子吸入过量的乙醚,导致送医后不治身亡。

电影开始围绕这起凶案展开调查,我猜导演的原意是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去发现这起凶杀案的真相,这个第三人称的视点就是小儿子尼基。

尼基发现妈妈死后小姨就住到家里来了,还和爸爸在地下室里做羞羞的事情,并且在和爸爸一同去警察局指证嫌疑人的过程中,发现爸爸和小姨并没有把凶手指出,而是放过了他们。

小尼基感到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傻的观众在这里都能看出是加德纳雇凶杀了妻子)。

但是故事从中段开始进入“温水”,凶手、警方、保险公司陆续登场,没错,按照你能猜到的剧情发展着——胖瘦凶手得不到利益,来找男主麻烦/保险公司发现蹊跷,来找男主麻烦/警方发现男主贷款踪迹,来找男主麻烦。

总之大家都来找男主麻烦,马特·达蒙则灵动的动用了他的面部表情、肢体、握力器来表现自己很麻烦,唔……编剧也就给了马特·达蒙这点发挥空间了。

真的没什么笑点,科恩兄弟的剧本并没有让整体风格稳定下来,观影时不断跳戏,进入不了“笑”的状态。

“杀妻骗保线”进行到最后,则是一场血肉横飞的乱战。

保险公司业务员发现了男主杀妻子骗保的真相,大半夜跑来谈判,想要分一份羹,吃了尼的小姨下碱水的食物烧伤食道,然后被男主杀害,两位凶手、小姨包括男主自己,都在当晚阴差阳错的死掉,死的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也没有达到希区柯克那种设悬解悬的效果,最后就尼基活了下来,然后咔一声,电影结束,让人摸不着头脑。

豪华的编剧、豪华的演员,音乐到位、镜头色彩没什么瑕疵,却出不了一个好看的作品,真是怪。

这部电影唯一能解读一下的,也就剩“黑人邻居线”了。

聊这条线之前,我想给我的短评取个标题:“不是所有电影加入了对种族歧视的探讨就能把逼格拉高的”回到最开始,迷镇是一个只有“白人”的乌托邦小镇,而骗保杀妻案就是在这个小镇上发生的,该案件的男主角加德纳的邻居,是一对黑人夫妇,以及一个黑人小男孩。

从进入迷镇的第一天起,这个家庭就被排挤,商店老板升高价格拒绝卖食物给他们,并且镇长组织集会对那家人进行谩骂、攻击,后来上升到暴力事件,为什么电影结尾加德纳一家发生了那么大的流血事件却没有什么人关注呢?

因为小镇上的人都在他们邻居家门口打砸抢,烧掉黑人爸爸的车,砸碎玻璃,打骂他们一家。

这是一种很低级的表达方式,故作玄虚的开设两条线,而两者之间的关联生硬、刻意、形同虚设,整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男人希望获得利益,雇了凶手来帮助自己解决掉身边的亲人,最后自己反倒被害,失去一切。

当中映射的是,黑人和白人的社会矛盾激化,白人表面上是在帮助黑人夺权而发起南北战争,但实际上黑人解放运动过了50年,歧视现象依旧存在,至今依旧,甚至当中的黑人家庭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搬到这里来只是因为这里是个全部白人的社区。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黑人自己对自己的歧视。

听起来有点怪,但仔细揣摩,在当时解放运动后的一个时期,黑人从奴隶变成自由人,大多数受不到好的教育,导致没有好的工作,于是贫困、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说到底,种族问题或许还是阶级问题,电影当中的黑人家庭正因为这里全是白人所以搬来此地,目的是要离开所谓的“底层社会”。

前段时间有一条新闻:在广州有黑人跳进游泳池,池里的男女老少纷纷离开。

假如跳下来的是科比,情况也许就不同了。

民族问题说到底还是阶级问题。

马特达蒙像一颗土豆但是,并非加入了对种族歧视的探讨就能把电影逼格拉高,而且电影也没有探讨,就是“把歧视本身拍出来了”而已。

其实小镇类型的电影拍好了特别有味道,比如《狗镇》,观众看完后不自觉的变成了狗镇的一个居民,被那种“气氛”掌握。

比较成功的小镇电影还有《心迷宫》、《杀人回忆》,甚至黄渤演的《杀生》也不错,这些电影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会弥漫在一个空间内,这个镇子里人们的根性是丑恶的,而这根性的丑恶都连在一起,所以才让观众产生一种恐惧感、无力感,《大护法》、《让子弹飞》当中的花生居民和鹅城百姓都展现出这种集体无意识,《迷镇凶案》开头想要营造一个外表光鲜亮丽,内部丑恶不堪的小乌托邦,但实在是太难看啦!

 9 ) 放心看,坏人最后都死光了

全片真的和高智商扯不上关系,最多是一群愚蠢又道德沦丧的人被灭门的前因后果。

透过表面的赤裸裸的讽刺和黑色幽默,可能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是“有时人类的狭隘和偏见会把真正的罪恶淹埋在偏离重点的咆哮之下”。

以下印象深刻的点的总结主要是给看过的人的,有剧透。

1、马特达蒙饰演的渣男爸爸(以下简称渣爸)最后是吃了男孩的姑姑也就是渣爸的情妇(以下简称情妇)的毒牛奶和面包死的。

本来是情妇为了毒死小男孩,却最后被渣爸吃了,真可谓是天道好轮回。

2、渣爸把老婆害死之后甚至都懒得装一下悲伤,倒是身边的社区里的人和公司的人尽量想硬凹一下自己虚伪的同情心。

但是此时黑人小男孩的举动真的是和虚伪的白人成人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他把自己养的小蛇送给了小男孩,一句“you can have it”着实暖到了我。

3、一个爹能渣到什么程度呢?

和小姨子(情妇)合起来先把小姨子老公处理掉之后,妈妈残疾了还不行,一定要把她置于死地,于是雇凶杀人。

妈死了之后满脑子都是拿了保险金和小姨子双宿双飞,把儿子送走。

最后喝着毒牛奶,听到儿子说“这一切是你做的”时他威胁儿子,你要是不配合我助我脱罪,我就弄死你靠我自己脱罪。

乱伦出轨、杀人、诈骗(保险),在任何层面和社会角色上来看,这都不能被称之为人了。

最后渣爸杀了胖杀手和保险业务员,瘦杀手杀了小姨子,叔叔杀了瘦杀手,也被瘦杀手反杀(叔叔这个角色死了有点可惜)小姨子死后杀了渣爸。

完结撒花。

4、说实话保险调查员这个角色挺出彩,虽然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看到情妇小姨子被吓尿那一段笑惨了,还是觉得有点爽。

5、当白人社区居民没日没夜围堵黑人一家屋子,咆哮烧车的时候,真正恐怖的灭门案就发生在隔壁,社区居民的愤怒掩盖了枪声。

“有时候人类的狭隘和偏见会把真正的罪恶淹埋在偏离重点的咆哮之下”。

6、黑人小孩告诉小男孩,父母告诉他,我们不要表现出恐惧。

后来个人猜测小男孩会被小黑人一家收养,过上相对正常的人生。

不得不说种族电影就是一面人类进化史的照妖镜。

就像布拉德皮特的为奴十二年。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10 ) 案件本身不迷也不凶,就是很辛辣

故事《迷镇凶案》的故事是如果说悬疑,大概只维持了剧情的1/3。

一个白人中产阶级建立的新兴城镇中搬来了一户黑人,整个城镇沸腾了,好像每个人的蛋糕都被咬了一口,白左们激进地在事务委员会表达愤慨,个个拳头紧握,大声疾呼,白皮肤因为激动的红血丝泛起,都变成了粉色。

然而就在黑人的邻居,白人小男孩尼基家闯进了强盗,作为一家之主的爸爸束手就擒,还把全家人叫下来开圆桌会议,给强盗欺负,这本身就是一张事先声张的谋杀案好吗?!

大家都享受一把蒙汗药的同时,尼基看到妈妈享受了两把。

果不其然妈妈死了,而警察组织家属在指认罪犯时,爸爸以害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为由,不让儿子进去。

但偷偷跑进去的尼基发现罪犯就在眼前,而姑妈和爸爸竭力不承认,这件事才给孩子真正留下了心理阴影。

故事到此,案情一点也不复杂,马特·达蒙饰演的父亲和朱莉安·摩尔饰演的小姨子有私情, 先是制造车祸骗保,把妻子弄成残疾,又是买凶杀人,彻底杀死妻子,希望再一次骗保然后远走高飞。

好了,从这里开始,马特·达蒙成为了科恩兄弟(编剧)笔下那种拿不出恨劲儿,又十分贪婪的人物,他的命运从一件自己设计的坏事开始,被别人拿住把柄,然后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顺势倒下,直至失控。

而小男孩尼基则有点像希区柯克笔下的主人公,一步步掀开事情的真相,走进一个个恐怖的场景。

于是,整个观影过程是一条黑色幽默的线令你浅笑,还有一惊一乍的音乐带着悬念让你莫名恐惧。

讽刺既然案件不凶也不迷,拿着这样的腔调,导演是想说什么呢?

仔细想想,通篇电影藏着坏,一本正经地悬疑却写满揶揄。

种族歧视中失控的白人群像就不加赘述了。

倒是可以聊刘骜爸爸和尼基的三次对话。

第一次在浴室,他告诉儿子你看到是幻象,可能是你脑子出了问题,我和姨妈绝对没有见过这两个人。

对话本身也是一次欺骗,但只是通常意义上混淆概念。

第二次在他的书房,他准备带着小姨子跑路,也害怕强盗杀死儿子,所以告诉儿子为了更好地教育你,我要把你送进军事化寄宿学校,进去之后你会成为更好的人,最后还特别握着儿子的手说了一句“恭喜!

”。

这是第二次欺骗,动机更为黑暗,用“对你好”作为幌子来甩掉你这个累赘。

第三次爸爸的威严全然倒塌,孩子不声不响地知道了所有真相,并见证了全家团灭的事实,在餐桌上,爸爸一边吃着姨妈下了毒的夜宵,一边用过来人的口吻,威胁儿子,成为一个大人还是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你自己选!

要么是我杀死你,再捅自己几刀,告诉警察,凶犯再一次来家里行凶,我没有救下儿子;要么你和我一起去警局说谎,一切惨案都是强盗所为,然后我带你去阿鲁巴过最幸福的日子。

最后这一次,不再是欺骗,而是人性之恶笼罩的胁迫。

这三次递进的对话辛辣至极。

事件当晚,白人家庭因为人性丑恶与贪婪被灭门,而隔壁的黑人庭院里其他白人正热火朝天打砸,整个“反黑”线的作用昭然若揭。

第二天的电视新闻中,白人们痛心疾首为什么黑人一家还不搬走,而尼基和黑人家的小子跨过藩篱一起玩起了棒球。

无论导演乔治·克鲁尼还是编剧科恩兄弟刚好就是尼基这一代人,整部电影对父辈的评判是不是也相当不留情面?

于是像我这种联想狂,回忆起姨妈一直以来马卡龙色系的着装和假笑,诗意地背出书中的章节,爸爸一边捏握力器一边痛哭的呆萌样,电视里无时无刻不在播放的恐黑新闻等等,他们越是严肃,越是认真,你就越想要笑。

Ps:尼基进入黑暗的房间看到凶手和随后爸爸的否认,尼基拿着刀鼓起勇气走进地下室,尼基躲在床下求生,看到舅舅进来厮打,感受强盗和舅舅在床上的打斗。

这些段落简直让喜欢希区柯克的人过瘾。

整部电影通篇很规整,没有跳线和大的纰漏,你可以说乔治·克鲁尼没有惊人的才华,但你能看到他是一名优秀的导演,各个工种的控制力都非常到位。

《迷镇凶案》短评

一场全军覆没的骗保案。在美国,有两个机构最好别主动去惹,一个是税务机关,一个是保险公司。

5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别惹保险员,和小孩。刚开始小孩家里来了两个凶神恶煞,我还以为是因为小男孩和小黑孩玩了,镇里或者教会派来惩罚他们家的,后来才知道完全没关系……

10分钟前
  • 梁燃
  • 还行

故事一看就是科恩兄弟写的,但不是他们导总感觉差点什么,种族线相对来说融入不是那么好,倒是头一次看马特达蒙演这种腹黑变态,不管怎么说豆瓣评分有点太低了

13分钟前
  • 会花光的金子
  • 推荐

开始以种族问题引入故事,角色不停出场,明显可以看出哪部分来自科恩编剧。人性善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通过孩童视角讲述人黑暗面的故事,一下想到《堕落的偶像》。执行上差很多火候,时快时慢的,但导演很怀旧是肯定的。克鲁尼跟科恩兄弟之间差十个宁浩+忻钰坤,这是马特达蒙离奥斯卡最近的一次。

16分钟前
  • 尚在影
  • 较差

完全在拖时间,本来一个短片可以解决的事情

1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较差

科恩兄弟究竟是是冲着老乔的人情所以任由他败坏自己的剧本,还是直接把写烂了剧本甩给别人?如果不是今年的《巴斯特民谣》,我真要以为他们俩江郎才尽。

22分钟前
  • tangerine
  • 较差

再看到摩尔阿姨都要有阴影了。

23分钟前
  • roja
  • 推荐

兒砸我非常喜歡。

26分钟前
  • 書呆子
  • 推荐

有了mudbound这里的两条黑白故事线就cheap好多 完全断裂开的 clooney自己也说黑人家庭moving in是后面加进科恩原始剧本的

27分钟前
  • mideastsptfire
  • 较差

最后那个镜头,让我想到了麦田守望者,以及一本短篇小说「一切破碎一切成灰」。这是一部关于少年的电影,凶杀案只是铺垫。生活都这么辛苦了,可我们依然要活着,要长大,要成为一个有地位有尊卑有阶级有种族有欲望的成年人。我宁可永远都是个孩子。电影最后一幕让我哭了。

29分钟前
  • 与大人
  • 力荐

科恩兄弟这本子有失水准啊,两条线根本没有融合,太割裂了,而且主线这个悬疑因素差不多十分钟就破功了。倒是克鲁尼从小男孩视角拍的几个镜头不错。

32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较差

dvd

35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较差

六公主放的,感觉什么都想讲,最后却。。。

40分钟前
  • 执行可爱
  • 较差

貌似善良的白人在害人和杀人,而被歧视人群却是善良之人。三星半吧。

44分钟前
  • 永远热泪盈眶
  • 推荐

乔治克鲁尼和达蒙二个人带我走进电影院,悬疑题材也是我的菜。故事的寓意还是很深刻的,美丽、祥和的小镇下埋藏着人心的阴暗面,看似无关的种族歧视和凶案,其实都是揭示者人性的黑暗。黑色皮肤的善良和自持高贵血统的贪婪嗜血。罪是最低贱的。

46分钟前
  • 开心快乐每一天
  • 推荐

非常工整,早期科恩式,如果不是克鲁尼导演,我以为是反政治正确呢,剑指黑人到来揭开盖子了,一切陷入大混乱。。。后来一想怎么可能呢。。。哈哈哈

48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痴情的傻蛋+贪婪的美女)*愚蠢=科恩式犯罪片。看Fargo2的时候就觉得男主很“马达”,这回好,马达本尊就来一遍。虽然有bug,但拍得还有可圈可点之处。克鲁尼好惨,剧本实在太“科恩模式”了,所以大家都喷他没才华,其实我觉得他导演得还行喃

53分钟前
  • 汤头精灵
  • 还行

费尽心机,换的新老婆和原配一模一样。。。虽然拍的平庸,可是喜欢这种题材和风格。

57分钟前
  • ritalin
  • 推荐

故事挺简单 硬加的黑人是衬托年代还是为了最后一击?摩尔挺好 克鲁尼这导的有点水啊 海报啊 像小李

1小时前
  • 话事人
  • 还行

Suburbicon.2017.1080p.WEB-DL.DD5.1.H264-FGT

1小时前
  • Zcc911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