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上你,这是几百年来不断重复的惯性,在我的前世,一次又一次,我无可救药的爱上你。
我疯狂的沉沦的爱,变成无法抹去的记忆,我要保留我的情感、我的爱,即使这是痛苦、恐惧和灾难。
我不在乎巴黎被塞纳河淹没,如果巴黎变成威尼斯,我也很愿意和你一起溺死在这里。
我知道爱上你是一场命中注定的 美丽的 活生生的灾难,即使我会死去你出现在我的面前,可怕的事情就会“降临”,我知道它会把我彻底毁掉,像是潜伏在内心的野兽我害怕自己再也感觉不到——那些被称作“人性”的、不理智的情感。
我不想变成没有情感的娃娃。
他们“宗教、巫师、人工智能”都不断的在提醒我,摆脱那些不切实际的强烈的感情,他们说我会变的平静 我会得到净化,我的潜意识已经被几百年的创伤所污染,我的DNA需要被“净化”。
他们想把我的记忆像绿幕一样扣除、抹去。
你说情感是幻觉,情感是自我满足的幻觉,你说情感已经不再重要了,它以更原始的方式出现。
原来你就是我心里的野兽,你引诱我,预知未来,走出剧院,我就预见到自己成为了蝴蝶夫人——我爱你,我也恐惧自己对你的爱最终会摧毁一切,但我无能为力,我无法选择,这是命中注定的蚕食我坚信我们的爱就像常春藤,当我决定再次走到你面前,我愿意为你冒险,原来你已经选择了遗忘原来你一直有退路,当我第一次对你说出那些预言,你什么都没说就跑开了,你说被我吓坏了。
现在的你也选择了遗忘,你对我的爱,或者说我们的爱已经消亡,我失去了我记忆里的爱人。
你真的存在吗,你只在我的梦里做爱。
你是我甜蜜的幻想,疯狂的爱,伟大的小说,心底的野兽
是威尼斯就一直想看的片,终于在北影节了却心愿,但北影节的字幕是真的差,光留意到的就翻错了三次,后面直接放弃了开做听力题。
不过蕾雅赛杜潜水的时候全场都跟着屏住呼吸,很好玩哈哈哈。
开头时场里有个男的暴喊一声“别拍照”,有被爽到,respect剧透预警主人公生活在2044年被ai控制的社会体系中,失业率67%,ai就业率20%,想要得到更好的工作就需要进行“净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清洗淡化掉由DNA传递的“缺陷”,主人公的“缺陷”在于她一直有一种感觉,在未来会有一个毁灭性的事件降临于她,而她无法避开。
在净化中,主人公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两段人生,而在这两段经历中她遇见了同一个男人。
三个世界中有种种细节不断重复互文,最终主人公与他在现实世界确认了心意,却紧接着因得知男主的净化完成而崩溃。
都说是法版三生三世爱情故事,但我还是觉得爱情只是一个切入点,是电影真正想表达的内容的呈现介质。
电影中doll的意象贯穿始终,开始在空房间里和ai对话时,女主就表达过担心在净化后会失去自己的humanity;在威尼斯版巴黎,男主说娃娃眼睛和女主的一模一样,女主也模仿过娃娃平淡到能让所有人喜欢的表情;在2014看房模特世界,女主和一群穿着同样睡衣的人参加试镜,拍摄交通安全广告时工作人员还以为她是另一个人,似乎在表达你是谁不重要,你的个性不重要,只要能完成工作,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在现实世界,她也对babysitter说过我不想变成和你一样的doll。
女主最后的崩溃是因为她终于发现没有人真的在与她同行,两个世界里的夜店三姐妹拒绝她的加入,现实世界和她语音的朋友嘴上说着猫咪病了,实际上却在掐猫的脖子,是女主无法接受的失去了humanity的样子,无论是真实人类群体还是已被ai改造过的人类群体都无法成为女主的归宿,而女主对男主的爱也建立在以为他们是同类人的虚假期待上,所以当得知男主净化完成得到了司法部的工作时她的精神寄托破碎了,这就是那个她无法避开的毁灭性事件,这就是那个野兽,男主在两个净化世界里都说自己是个孤独的人,但真正孤独的是女主。
Ps.开个脑洞,巴黎世界女主就表示过她不记得和任何一个人讲述过自己的恐惧,所以她真的跟男主讲过吗?
还是说男主的行为从始至终就是ai的授意试图去影响净化女主呢?
“为爱疯狂”这个主题还得是法国人拍,但即便如此癫如爱河的浪漫之国最近也陷入内耗,在消灭野兽(消灭感性,为情绪稳定宁可失去爱的能力)还是迎接野兽(接受感性,在毁灭里疯批相爱)之间做起了选择。
由此可见,现在这阵憎恶人性,崇拜科技的世界风吹得该有多猛。
故事不难分析,男主在古典时期过于保守,没能和女主比翼双飞,男主在2014年又太过激进,憎恨女性杀死了女主。
女主呢,三生三世里一直等啊等,想等到那个能成长到中间值,不保守也不激进的成熟状态的男主,来和自己相知相遇。
最后到了未来时空,女主等来了那个既不保守也不激进的成熟的男主了吗?
是的,她真的等到了,还欣慰地与男主抱在一起慢舞,但最后才发现男主的成熟不是三生三世的成长带来的,而是他自愿进行手术,改装了重要脑部组织带来的,男主已经变异成了一个内心没有野兽,情感稳定但再无人性的科技怪物。
(影片里无论预言家也好,鸽子也罢一直强调的那个最终的恐惧大Boss就在这里)每个人都有对科技的恐惧,有的害怕AI统治世界,有的害怕机器人杀死地球人,但随着先进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恐惧它的点也渐渐在变化,似乎人们已经觉察到,AI是不至于杀死人类的,科技也无法统治我们,但是,它们会同化人类啊,它们用自身的优点催眠人类,不断向我们输出:我们是多么的精确、冷静、理性,你们是多么的混乱、迷茫、痛苦。
有一个声音在对我们说:不要再做人了,做人那么艰难,那么痛苦,来吧!
都来变成机器吧,变成机器了,各种折磨、困惑和痛苦就没有了,你会活得无比轻松、无比快乐。
扪心自问,在这种诱惑下你还会坚定地选择做人吗?
我经常假想,如果世界末日,僵尸屠城,做前10个被僵尸吃掉脑袋的受害者是不是更好?
因为这样就不必看到亲人死去、朋友背叛,不必面对为争夺匮乏的资源,尔虞我诈的人性黑暗面,也不必提心吊胆、恐惧担心的过日子,担心自己被抓住吃掉了。
爱恨情仇是野兽,也是为人的根本,换你,你会选择继续做野兽还是做机器呢?
其实,说故事是法国版的《三生三世》绝对是抬举了《三生三世》了。
《野兽》里头透露的主题,可不是什么《三生三世》可比的。
故事的时间线还是比较混乱的,不如捋一捋,从第一世开始说起。
女主,嫁了一个有钱人,自己认为是爱的。
可惜,在一次聚会上,女主找来找去,没找到自己的老公,却邂逅了翩翩公子。
在这个大胆的画展上,彼此大概都有点胆大了吧。
此后的日子,俩人也是经常见面。
那种从未有过的情愫,在俩人之间激荡。
这貌似也再俗套不过的桥段,没有太多的惊喜。
然而,古怪的事情来了。
女主貌似有一种看见未来的能力,她预见了巴黎水浸。
说实在的,在《巴黎深渊》里头,被老美黑了还不够,法国人自己黑起来,也真是能黑。
这神叨叨的事儿,女主去请教了神婆。
请注意,其实在三世里头,都有一个神婆的存在。
女主这“预见”的能力,于其说是“预见”,还不如理解为对未来的担忧。
如今,这种担忧,其实已经演变成焦灼。
女主的老公是做娃娃的,这天,女主准备带公子去自家工厂参观。
预见的巴黎水浸,成为真实。
请教了一下度娘,当年巴黎确实被水浸了。
这段历史,一直是法国人心中的梦魇。
估计,在整个故事里头,还有很多关于法国的历史隐约其中,有兴趣的,可以翻查一下。
故事里头的娃娃,也是重要道具,三世里头,也反复出现。
在三世里头,女主大概也是人偶,甚至在这一世,女主还真实模仿过人偶。
或许,我们都是人偶吧。
这一世,到此为止了。
俩人在工厂遭遇火灾,俩人选择游泳逃生,最终没逃得了。
一直纳闷,为什么他们选择了游泳逃生,那个火场看起来也不太猛烈,完全可以选择破窗逃生的呀,再不济,躲在水下,慢慢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或许,他们之间无望的爱情,选择“同日死”,也是一种抗争吧。
第二世。
女主是个模特+演员。
无实物表演,可以学习一下。
这里,提到了“野兽”。
但是,至于什么是“野兽”,故事其实也就是惊鸿一瞥。
导演给女主导的戏,最后在“现实”中成为“真实”。
戏里戏外,就有点分不清楚了。
这里,绝对不是植入广告,如果想看广告,不妨参考文章开始时的“强推”。
看来,植入这种事儿,也是“大势所趋”。
这一世的女主,虽然是个模特+演员,但还是得替有钱人看房子维持生活。
大概也是任人摆布的人偶,特别是在导演导戏时。
女主也有一个“高科技”的娃娃,放在电脑旁边,有事儿没事儿,女主也喜欢摆弄一下。
当然,女主也请教过一个“高科技”的神婆。
每一件事儿,都可以在前世找到对应。
这一世的公子,是个一直找不到女人的死宅。
夜未央,夜深沉,他找不到一个人。
于是,决定尾行女主。
上一世,他们邂逅在舞会。
这一世,他们相遇在舞厅。
不过,此时,他们两个人还没有真正相遇。
彼此,都在为“爱爱”这事儿发愁。
百无聊赖的女主,选择上网。
只是,这奇妙的网络,不仅有神婆,还有莫名其妙的弹窗,很快就占据了整个桌面。
像极了当下的流氓软件。
借此机会,法国人也没对老美客气,狠狠的黑了一把。
他们终于相遇了。
女主是因为地震跑出来。
公子是因为尾行。
在上一世,俩人遇到“自然灾害”时,可没什么好结果。
当天,女主就做了个“梦”,这个“梦”,大概对彼此都好吧。
公子也完结找不到女人的愤怒。
女主也遇见爱情。
可是,等女主睁开眼睛,却发现公子不是公子,而是隔壁老王。
这下,连屏幕外的观众也给吓着了吧。
女主,虽然一直在帮有钱人看房子,但大概自始至终,没有得到房主的信任。
任何风吹草动,都得打电话回来絮叨一番。
从这个层面来说,女主一直都是被“监控”的。
女主能表示的反抗,无非是打破有钱人家的“明代花瓶”而已。
不过,看起来女主打破的花瓶,不是明代的。
应该是地摊货。
如果不是剧组太敷衍,那就是有钱人冤了大头。
这一世,大概是和我等最贴近的一世。
我们能不能被不在场的东西吓到?
太能了。
完全不需要女主的演技,我们就能被吓到。
要论焦灼,大概没有哪个,能比我们这一代更焦虑的了。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害怕背后的那条鲨鱼,于是拼命的往前跑。
于是,这一天终于到来。
公子想着向人类复仇,首当其冲,就是女主。
公子那被过度精虫冲爆的头脑,决定拿所有金发女郎开刀。
这样的言辞,多多少少有点让人眼熟。
然而,这么个没救的家伙,却又貌似十分人间清醒的预见了人类的未来。
当公子潜入,女主遇见了导演说的“野兽”。
究竟是戏里戏外,完全分不清楚。
我们,大概也是按照剧本在按部就班的傀儡吧。
看得太清楚,大概就越痛苦。
于是,我们大可以想象公主和王子的美好结局。
然而,那一切,大概都只是想象。
现实残酷的真相,瞒也瞒不住。
前两世的故事讲完。
在那两世里,大家只不过普普通通的生活,没有前世的记忆困扰。
等到了距离文艺大年2046不久时,人类的未来已来。
女主被两世的记忆困扰,苦不堪言。
即便是成都这样宜居的城市,打麻将也不能消除女主的苦闷。
不过,在未来,一切皆有了可能。
人工智能大面积开发,已经不需要人类太聪明。
未来的人类,只需要做一些AI不能取代的事儿就行了。
关于未来职场规划,其实当下一些专家也提出了部分建议,AI不能取代的工作岗位可以了解一下。
关于未来,如何解决工作岗位危机这事儿,故事里头一点也没提。
大概人类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没有了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各种情绪病大概是奔袭而来。
女主的情绪病,大概就是其中一种。
为了解决精神空虚(胡思乱想)这个毛病,未来开发了一种技术。
你不是会想么,给你阉割掉不久好了么。
女主受不了这前世的纠葛,决定接受手术。
大部分“前世”的记忆,都是在这场手术中进行的闪回。
这个未来,人类出门都戴着类似口罩的物种,大街上人也相当稀少。
前两世的娃娃,已经进化成人工智能。
这一世,大概也不需要神婆,一切交给了AI。
人类的焦虑,大概也神奇消失了。
女主想要找回人类“史前”的热闹,也得去酒吧。
不过,这样的酒吧,也是人工智能给她安排好的。
酒吧外头的招牌,一直在变。
为什么是1972?
故事里头只是解释是因为音乐。
但这个解释,大概是一种掩饰。
翻看一下法国历史,1972年发生的事儿,可不小。
在酒吧,前世纠葛的公子,再次出现。
在未来,满足感的获取,需要通过“没有激情”。
这对浪漫的法国人而言,绝对是无法忍受的未来吧。
女主的手术并没有成功,0.7%的概率,偏偏就落到了女主的头上。
在未来一切和谐的社会,有一个人,竟然充满了焦虑,这完全的不符合主流。
甚至,连自我意识都不应该拥有。
女主,在经历一次一次的治疗。
物理的,心理的,能用的都用了。
但是,偏偏就还是惦记着DNA里头的那点事儿。
女主自己也在积极治疗的,毕竟,在一个群居的社会,被认定为异类,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但是,女主一次次在酒吧流连,酒吧的招牌却是一直在换。
她每去一次酒吧,大概就会被唤起一段历史。
时间定格在1963。
1963年,法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女主追求的自由人格,能不能得到呢?
在这个酒吧,女主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公子。
然而,当真相浮出水面,女主再次见到了“野兽”。
3星,看片子时一直奇怪怎么这片能叫“野兽”呢?
野在哪里?
兽从何来?
看完之后才有所顿悟, 人类的情欲就是洪荒猛兽啊,是野性的最大体现。
为了爱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可以撕心裂肺、痛断肝肠,也可以生生世世念念不忘来生再世不断寻找他。
可以说是人类最大的痛苦来源和弱点所在, 在人工智能马上来临的今天,用科技手段拔除人类的这根最大弱点和不稳定因素,已经刻不容缓,是人类升级的关键所在。
所以这部片子还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情感片,善男信女们没事可以看看,珍惜你们的感情吧, 没准过不了多久你就变成男主那样了。
电影《野兽》是在近期我觉得非常不错的科幻片。
但它遭遇的评分比较两级分化:豆瓣上评分不高(6.8),IMDb(6.5),烂番茄的爆米花(普通观众)更低(60%);而烂番茄的新鲜度(专业影评人评分)却是86%。
对于我来说,喜欢这部影片纯粹因为它颠来倒去的非线性叙事风格,好像一块被切割且打散的拼图,等待观影者一路拾掇、拼凑出影片的意义。
《野兽》提出了一个问题:当AI已经越来越“人性”化(当AI已经有了梦,是否也会有无意识,ta会有ta自己的享乐吗?
)的时候,人和AI的区别在哪里?
或者说,人在多大程度上还算是个人?
由此引申出了一个选择:到那时,你会选择保留创伤体验,还是选择被“净化”来抛却激情,剥离痛苦?
故事共有三段叙事穿插交织在一起,分别发生于1910年的巴黎、2014年的洛杉矶,和2044年的未知地点。
女主Gabrielle(蕾雅·赛杜)和男主Louis (乔治·麦凯)在这三段人生中再三相遇,反复经历了爱与死亡,最终结局却是爱的死亡。
如同人在其一生中会强迫性地重复创伤事件,Gabrielle在她的三段人生中也重复着对Louis的爱,重复着对这种爱的犹豫,也重复着对自己由于犹豫而产生的强烈情绪波动。
即使在2044年,为了让自己得以从往世的创伤中解脱出来的DNA“净化”过程都无法消除Gabrielle对Louis的思念。
然而,Louis在1910年对Gabrielle的热烈追求似乎并没有延续至之后的两世:2014年的Louis已经将他对所有女人的爱转化为恨;2044年,虽然对Gabrielle有好感,Louis仍然没有等到后者对他爱的表白,而因为“净化”成功,而成为“有用的”却无爱的人。
爱,终究会像这三生三世中的璀璨胸针那样,成为美好而无用的东西而被封藏;或被展览,以悼念人类已失去的爱的能力。
如此看来,《野兽》是对已然逝去的爱的哀悼,或者是一部爱的消亡史。
在这三段人生中,重复出现了许多版本的类似对象。
我在这里将他们尽可能地罗列。
从这些差异和重复之间,我们能看到人的欲望的变奏。
↓ 赛璐珞娃娃(1910)、摇滚娃娃(2014),和叫“Kelly”的AI(2044)。
最初,娃娃的脸部只有一种中性的表情,以取悦大多数人。
2014的摇滚娃娃有了自己的身份和特征,而且会自言自语。
到了2044,AI人偶在外形上已经难以和人类相区分。
人偶Kelly在和Gabrielle相处几天之后,就从后者的话语、习惯、行为等等了解了她的欲望原因,甚至Kelly在最后还有了梦!
作为AI,她应该不会存在无意识,因为无意识的形成是基于压抑。
Kelly的梦是她背后算法的呈现,即她已经可以像之前的灵媒那样,预测Gabrielle之后将会做什么——去酒吧见Louis,并与他相拥。
而在人类这里,因为无法如同AI那样完全理性,服从于指令,所以情绪不稳定的人成了“无用的人”。
为了适应AI时代,人的DNA需要被净化,荷尔蒙需要被调节。
所以,人需要反过来向AI人偶学习。
↓ 美丽而无用的胸针,从人的胸口滑落,直至被置入玻璃罩,以祭奠人类失去的享乐。
↓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对于手的关注。
手上写着人的故事,被注入了人的情感。
手也是人类交流的用具,其激烈程度在1910年的那段有很好体现(个人感觉特别优雅却又十分色情)。
随着人的情绪的平稳,情感的淡漠,手也沦为了纯粹工具。
↓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但在1910年,Gabrielle惧怕它,如同惧怕自己内心的激烈情感。
蝴蝶夫人的结局可能对她是个教训,所以她不得不将对Louis的爱的冲动深深压抑,如同抵挡洪水猛兽般将自己禁锢。
2014年的鸽子多次出现,如同无处不在的眼睛监视着一切;也如一个信使,试图向Gabrielle预示灾祸。
在影片结尾的2044年,鸽子再次出现,随着Gabrielle的痛哭,这只小小的“野兽”也飞走了。
↓ 接下来是萦绕着Gabrielle的焦虑与恐惧。
电影开始不久,当Gabrielle在2044年面试工作,被面试官建议净化DNA时,她说:“我一直有种感觉,不详的事情,一种灾难可能会发生,然后我不得不去面对它,即使它令我恐惧。
”她似乎犹豫是否要把这种情绪完全消除,因为这种感受曾经也让她体会到爱意。
1910年,洪水导致断电,同时一只鸽子闯入了奢华且充满文明气息的家,也闯入了Gabrielle和丈夫平静却无澜的家庭。
Gabrielle面对这只鸽子,如同面对自己波涛汹涌的欲望,最终她让步了,躲进丈夫安全的怀抱。
2014年,Gabrielle面对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危险。
诡异的是,她百年前所爱的男人已经在这个“极度自恋的社会”(灵媒2语)中无法挽回。
回到2044年,Gabrielle眼睁睁地看到爱人已“死”,她的爱也将死去,所以在那一瞬间,她遭遇的是绝望,和对真正的孤独的恐惧。
↓ 两个时代的灵媒们都对Gabrielle说:“有一个男人,但他只能在梦中做爱。
”但灵媒1的声音跨越到2014年,所以这两个灵媒都指向了2014年疯狂的Louis,似乎在警告Gabrielle,让她离开。
同时,灵媒1也说了一句让我联想到《黑客帝国1》的一句话:“你必须做艰难的选择。。
最具毁灭性的是你不做选择。
你的犹豫带来灾难。
”
↓ 所以Gabrielle选择了,然而她也犹豫了。
她死了两次。
都是在她犹豫后,男人先做了选择。
↓ 两次死亡,两次“净化”。
Gabrielle在人偶Kelly的梦的预言之后,毅然决定再去见Louis,要对他说她犹豫了100多年的那句“我爱你”,期望Louis还未“净化”,或者和她一样是概率0.7%的净化失败者。
然而,Louis回答她:“我也爱你。
很高兴见到你。
”——他们今生终究还是彼此错过。
所以“野兽”到底是什么呢?
它似乎是让人害怕又让人着迷的东西,如同爱恨交织,如同沉溺于痛苦的快乐(或者被快乐淹没的痛苦),让人欲罢不能。
在此,“野兽”隐喻着人之为人的享乐。
而在这三个时代,“野兽”又有不同的具体指代:1910年,它是泛滥于Gabrielle内心对不伦之恋的渴望与恐惧,也是莫名闯入家中那只带来扰动不安的鸽子,更是在一战之前的那段美好年代,淹没盛世巴黎的大洪水。
在2014年,“野兽”又是Louis口里不与他做爱的女生们,同时也是内心充斥着孤独、脆弱、仇恨和暴力的Louis本人。
而在2044,人工智能的算法已经成为绝对大他者,将所有隐喻意义上的“野兽”已被赶尽杀绝,所见到的野兽也只是零散分布于城市中的实实在在的野生动物。
如此看来,《野兽》是对即将逝去的爱/享乐/痛苦/创伤的哀悼,或者是一部未来的人性的消亡史。
好在,还有这个固执的女人,还有这坚决不被命名的,不被算法击中的,逃逸的0.7%。
人类可能还有希望。
那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被“净化”吗?
电影《野兽》的拍摄、剪辑等制作手法也非常巧妙。
除了其中安插了如上面罗列的类似元素,让观众能整理出叙事的逻辑。
同时也会让人物的声音缝合不同年代的画面,以防观众在时间的迷宫中迷失。
同一个年代中,也会有真实和幻想的交错剪辑,用图像来模拟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
两位主角的对白也很考究,法语和英语交错地使用。
本来牛津口音显得特别理性、文明,充满规训,而法国女人的法语又蕴含丰富的情感,轻微的喉部发音也带着肉体的诱惑。
然而,男主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却用自己的母语,而女主被动地跟随使用英语,造成了若即若离、欲言又止的神秘异域的效果。
还有,如果细心的话也会发现,在2044年,电影画面的比例与前两个时间是不同的。
如同Gabrielle在面试时,她的面孔会被投放在硕大的屏幕上,这个时期的电影画幅比例也是4:3,让人感觉她时刻都是被监视的。
同时这样比例的画幅也会让观众的视野受限,造成幽闭的恐惧效果。
如果你也一样,对人是什么,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会成为什么,该希望些什么等等等等感到着迷、困惑、担忧。。
我也建议你看看这部影片。
该导演在《野兽》之前一年的疫情隔离期间制作了一部小成本的影片也很推荐,叫《昏迷》(Coma)。
另外,还有一本拉康派精神分析的新书值得一读,是《人工智能的精神分析》。
#后人类# #野兽# #精神分析# #电影# #人工智能AI#
贝特朗·波尼洛执导的最新作品《野兽》入围2023年第8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当年9月3日全球首映。
2024年上海电影节,影片将在“科幻电影周”单元展映。
“这是未来,也是明天。
”贝特朗·波尼洛在接受Fred Film Radio的采访时如是说,这也许是他将《野兽》反乌托邦设置在20年后的原因。
波尼洛首次尝试科幻电影,他希望从既有的两条叙事中脱离,不仅仅止步于谈论科技与灾难。
波尼洛通过交织三条故事线,探讨了新事物的冲击与人类遭遇未知时的焦虑。
1910年,加布丽艾儿是在上流社会中备受瞩目的钢琴师,对阿诺德·勋伯格的无调性实验音乐感到不安;2014年,她是一名正在为角色试镜的演员,绿幕技术进步削弱了表演能力的重要性;2044年,情感成为一种缺陷,她准备接受DNA净化、抹去情感。
技术已经在未经我们同意的情况下改变了社会,甚至超越了人类。
《野兽》不仅关于过去和未来,更关于现在。
波尼洛在创作时想到了如今气政治局势动荡、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工智能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是从事一份有益但缺乏情感的工作,还是成为一个无用却充满情感的人?
波尼洛表示,从百年前的“美好时代”到2024年的冰冷世界,这种两难境地在蕾雅·赛杜饰演的加布丽艾儿身上贯穿始终。
作者:RUTH翻译: 汪冰倩校对:金恒立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作为亨利·詹姆斯中篇小说《丛林中的野兽》的第六次影像化,《野兽》与原作的关系相当松散。
实际上,导演贝特朗·波尼洛和协助编剧纪尧姆·布罗、本杰明·查比特更像是从该小说中汲取灵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作自由。
《丛林中的野兽》书籍封面首先吸引我的是蕾雅·赛杜。
在整部电影跨越世纪的故事线里,在加布丽艾儿整部电影95%的戏份中,赛杜是完美的演员。
她惊人地美丽,气质神秘而庄严。
加布丽艾儿是一位法国钢琴师,在1910年的一场高雅派对上首次登场,与路易斯(乔治·麦凯饰)相遇,彼此深深吸引。
他们似乎过去就相识,但无法确定是否曾是情人。
如今,加布丽艾儿已经结婚,尽管那似乎并不是一次令人满意的姻缘。
电影中不同时间线交叉,有着截然不同的气氛、服饰和美术设计。
2044年,人工智能已经超越并压倒了人类,幸存者们被迫接受DNA净化,清除记忆,脱离情感。
这与当下AI对美国商界带来的文化冲击甚至控制形成呼应。
加布丽艾儿的衣着曾经保持着无可挑剔的精致风格,但现在显得随意。
她不得不接受数场AI主导的测试和审问(AI由波尼洛本人配音),同时摄影指导荷塞·德沙伊斯的大特写镜头不断给予塞杜景框压力。
作为时代剧的爱好者,我非常喜欢法国一战前夕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的部分,其中玩偶工厂的场景最为迷人,加布丽艾儿和路易斯置身于十字路口,同时被内在的和现实中的火焰吞没。
这个时代的华丽布景与未来简朴的美学形成了鲜明对比,相应地,美术指导卡提亚·怀斯科普和服装设计师Pauline Jacquard为每个时期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视觉呈现。
2044年,空荡的街道和戴口罩的人们让我想起疫情时期。
我总是会被电影人心中的未来版本吸引,但《野兽》这一部分的展开似乎缺少动力,尽管存在一些有趣的片段和概念。
最令人不安的情节发生在 2014 年。
此时加布丽艾儿是一名洛杉矶时装模特,而路易斯是一名青少年非自愿独身者(incel, involuntary celibate)。
他不断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对女性发表挑衅言论,抱怨她们不愿意和他上床。
孤独、失败、恐惧、存在主义和痴迷等主题弥漫在这一时期的场景中。
大部分“行动”都在加布丽艾儿洛杉矶宽敞的住所中展开,这里装有当时最先进的安防系统。
声音设计令人回味而又忐忑。
当路易斯着手可怕的计划时,厄运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这可能是针对美国枪支文化的一种评价,这个版本的路易斯怪异骇人的形象以 2014年伊斯拉维斯塔枪击事件的凶手为原型。
在眨眼即逝的场景中, “野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现身。
正如窒息般的恐惧因人而异,生活中的“野兽”对每个人都意味着不同的事物,因此我没有想到会它会以可视化的生物形式出现。
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电影节奏相当缓慢,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昏昏欲睡。
尽管有明显的视觉线索,包括加布丽艾儿的绿幕拍摄痕迹,但三条故事线的交织并不像波尼洛预想的那么成功。
神秘的剧本可能让人着迷,也可能使人沮丧疲倦,而这部电影两者兼有。
在《圣奥梅尔》中表现出色的古斯拉姬·马兰达在这部电影中出演了一个性感的机器人,除了挑逗之外似乎没有太多目的。
尽管赛杜和麦凯双手交握的场景非常感性,但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并不稳定。
麦凯的选角一开始看起来有些奇怪。
之后我了解到波尼洛原本计划让已故的加斯帕德·尤利尔扮演路易斯。
尤利尔看上去非常适合这个角色,遗憾的是我们未能看到这次合作。
不过,麦凯为这部电影学习了法语,整体表现值得肯定。
《野兽》并不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次耐心的考验。
虽然电影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尝试,但最终,我发现影片缺少稳定的形式,没能建立更深刻的表达。
然而,哪怕仅仅因为赛杜,这部电影就值得一看了,她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是焦点。
原文:The Beast (La Bête, 2024) review: Léa Seydoux is undeniably magnetic in this disconcerting genre-bending dystopian film作者:RUTH
#电影《野兽》 因为在死亡搁浅里面很爱蕾雅所以还是看了这部电影。
它的剧情有些老套,有一部分特别像是在中国已经拍烂了的三生三世,三生缘分纠缠的爱情纠缠虐恋大戏。
还有一部分在于其中参杂了人类情感如同野兽,强烈的情感和无情的情感都是炸裂的。
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在未来世界回到过去消除内心未知的恐惧(尽管我觉得这未知的恐惧并非只有灾难和基因的缺陷还有很多一部分是来自于男性占据在社会优先位置上面的对女性情感的无知)。
但可以看出来女性回到过去依旧是沉迷于各种情感之中,而且因为消灭情感会让她失去活着的意义,消灭情感也会让她觉得自己像赛璐璐木偶人,像那个最畅销的中性表情的赛璐璐。
她依然是挣扎且痛苦的,并且是舍不得放弃的。
而男主就不一样了,在古典时代刚开始他们俩还能讨论着内心的恐惧是什么,后来当灾难真的来临,我总觉得突然降智。
在现代时代的时候,这男主变成了一个普信男,一个反社会人格,把他还是处男的问题都归结到女性身上。
同样也是悲剧收场,第三次在未来世界相遇的时候,女主还在讨论着情感,而男主早就变成了“无情”的情况。
开头和结尾都是女性的尖叫,混合着混乱疯癫,不禁想到了无数个在亲密关系中付出自己情感的女性,她们都因为男性遍体鳞伤。
何尝不也是一种情感暴力的遭遇呢?
另外,跟上次看金发梦露时一样,发现他们现在更喜欢利用多种荧幕尺寸的变化,多种视觉风格的,多种场景风格的蒙太奇。
穿插的叙事手法如何我不懂电影就不说了配乐自始至终传递着一种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蕾雅赛杜在找寻,一边害怕dna净化让她丧失掉humanity,一边在净化过程中看到了和路易斯纠缠的过去在过去,她作为有夫之妇爱上了路易斯,在娃娃陈列室仅仅用一只手和路易斯的交握和浅浅重重的呼吸已传递出了满满的性张力,河水漫上、短路的电花引起一场大火,第一世的她和路易斯在水中一同窒息死去而在现在,自恋情绪感染着每一个人,男男女女皆因容貌、金钱、吸引力焦虑且躁动,最终死于三十岁仍是处男早已走火入魔的路易斯枪下在未来,对于冷漠现实的质疑,剥离了情感的公正的人才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剥离了情感之后人究竟还剩下什么呢?
看的两个半小时我承认有时是“煎熬”的:吊诡的弦乐 张力拉满的jump-scare 未露面的“野兽”...还有莫名疯批般的剧情走向和情感线(我甚至一度怀疑三生三世羁绊没有表达“爱情”)。
很欧洲的风格,革新、颠覆、惊悚、悬疑、艺术。
说实话个人而言跟看完《poor thing》后观感差不多:豆瓣上两极分化会很严重吧。
以下仅从个人角度捕风捉影,内容上从人类社会发展讲,就几个元素说说理解和疑惑。
鸽子&“净化”:野兽何在?
鸽子一般象征“和平”“美好”“希望”。
在前世占卜中算命师也说“鸽子闯入家代表吉兆”。
但影片对鸽子的呈现对于观众而言感受并不那么乐观。
前世中出现是闯入房间(仿佛作为野兽)惊吓Gabrielle,现世中也是在危机时期闯入房子,未来世是最后一幕出现——Gabrielle得知爱人“净化”成功,精神彻底崩溃,不知是看着Luis(男主)得知真相而发疯还是看到鸽子(野兽)而发疯。
其实到这里有一个推断是,所谓的“野兽”可以就是“鸽子”,而在叙事层面鸽子其实可以看作是男主Luis的化身——前世鸽子闯入家对应男主闯入Gabrielle的生活,现世中更是代表物理意义上的incel男主闯入房子准备杀害Gabrielle,而未来世中更是男主平静说完“我其实净化过”后镜头切到鸽子。
如果从宗教意义上或许可以这样来理解。
在诺亚方舟的故事中,一只鸽子从方舟中被派出去寻找干涸的陆地,当它带着一片橄榄叶归来时,象征着洪水的结束和上帝对和平的承诺,是充满希望的意味。
此外,在耶稣出生后马利亚献祭的记载中,鸽子也被作为祭品,代表她的纯洁和对上帝的奉献,也是积极意味。
但在影片中鸽子的出现跟着的却是“灾难”与“死亡”(正如前世中占卜师所言:“有人会死,可能是你。
”)前世和现世中Gabrielle都死在水里,而未来式中侵在黑水里也是“净化”的一部分——这不是巧合。
个人认为这和典故里的“洪水”有关系,但在影片情节发展上是一种“颠覆”,完全的“倒置”;而其所代表着的“纯洁”是否意味着“净化”?
——毕竟“净化”是脱却前世记忆,摆脱“不必要的”激烈情感——那么“纯洁”就一定是没有“害怕”、“不详感”等消极情绪吗?
——这里又构成反讽。
综上,主创呈现的是一种在极度发达的文明的理性现代(也或许是未来)社会中尚喘息着的人类原始情感——【恐惧】、【不详的预感】本就是重要的人类原始感觉,从我们还是人猿起与大自然相处共存开始就学会的基本“生存情绪”:时刻提防周围,时刻提防野兽的出现。
而未来世界里出现的“净化”程序正是要让人类“不要害怕”——这是福音还是诅咒?
影片通过Gabrielle的视角提供了一个态度:scream.
恐惧&不详&羁绊:野兽的另一种解读鉴于学生思维总觉得把“野兽”直白地理解为“鸽子”或者具体的实体比较浅薄,“野兽”也是指一种心中野兽,一种心理,亦是一种精神。
“不详”伴随着“恐惧”,“恐惧”伴随着“焦虑”,而其实恐惧与焦虑可以说是任何时期人类情感的缩影(就比如当下社会的情绪:你我不正是出于变局中担忧着吗?
)。
从这方面理解对我们生活确实是有启示意义的。
正如一句东方箴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但我们到底在忧虑什么?
焦虑什么?
或许相比外部世界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自我观念的和解吧——与内心那个歇斯底里的“野兽”self和解。
又或者是说,一种持续的、强有力的“恐惧感”是一种精神疟疾——本没有“野兽”,就像影片中呈现的表象——只是一只友善的鸽子飞进你的领地了而已。
仅此而已。
(确实我自己看到时候用现实眼光来审视女主是认为她精神状态属于到现实生活中需要看精神医生的那一类。
)
那么,精神上的“野兽”(强烈的情绪)是否有“酒神精神”的意味?
又或者说“净化”仪式是未来进步社会的“日神精神”标识?
主创在刻意设置对立??
确实,“酒”是三世中的重要元素,Gabrielle去酒吧这一情节设定也是一个重要元素。
但奇怪的是在前世和未来世中Gabrielle的状态通常是【游离】而【冷静】的,似乎与酒神精神不符(?
),只有现世中的Gabrielle才那样地贴近现代人—— 这里也是一处现实启示。
占卜&灾难占卜也是贯穿三生三世的一个重要元素。
前世的占卜师古典神秘,现世的则带有戏谑色彩出场。
但她们的预言相同。
占卜、祭祀本也是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古老仪式的起源正是源自人类对大自然不可控性的“恐惧”。
为了尽可能地抑制和erase(这里有点“净化”的意味了。
)这种没有掌控感的不确定性,人类开始了祭祀与占卜,通过预言的形式提前知晓,这样真正灾难到临时就不会有那么激烈的情感。
占卜并不科学,后面的人类会知道。
占卜其实是一种预防,给心中恐惧打的预防针而已。
洋娃娃前世是树脂洋娃娃,现世中是Gabrielle(女主)看管家中的现代玩偶,未来世界中成了人工智能陪伴(名作“洋娃娃”)。
不过由于笔者理解有限,尚认为洋娃娃的意象是在每一世故事中起的作用不同,效果也不同,在统一的意象分析上尚没有结论。
(希望有友友能解答分享!
)另:此片有近8分钟的彩蛋。
在片尾用二维码的形式呈现,需要观众扫二维码看。
还是人生第一次见。
———一位忙里偷闲的上海大学生。
最后的吼叫瞬间飙泪......
这导演的水平真的不咋地
@ImagineCarlton. Chengdu. Evergreen. A la mémoire de Gaspard. Léa Seydoux!
HKIFF 16# 能和蕾老师三生三世,多死几世都愿意
爱了几辈子都没办法得到麦凯这样的男人 换我我也要声嘶力竭泪流满面地尖叫 😱
煎熬了两个半小时之后片尾二维码又附赠我八分钟。真是受够了这种虚假断代的神秘主义写法。空洞。0.8
第2438部,在未来的 ‘取缔情感’ 的议程中,或许更多源于一种人的复杂所导致的一切的不可控。这里的野兽不仅是来源于自然蛮力的威胁,更多是美女与野兽的古典浪漫游戏地图中的情绪和动机之源。而野兽不仅是他作为起因或者目的,而还是我自己。或许当绿幕可以替换一切的场景,让人在场景前只去饰演。人逐渐抽象为像素和比特,散落在时空交错的奇点,以光的速度和夸克的质量,为了达到那最后的回合。很少有电影能让人想起《千年女优》,而今敏所诉诸的纪录片媒介或许只是现在,未来只有场景和肉体皆可虚拟化的数据。
一个集科幻、剧情、惊悚标签的电影居然拍得那么闷,导演真是费心了,浪费我两个半小时
快逃!我的年度烂片,看简介以为是赛博朋克三生三世,《暖暖内含光暖暖光》那种爱情故事,没想到没一世不莫名其妙。第一世「克己复礼」,巴黎水灾,我昏昏欲睡。第二世现代Incel男和找不到工作只能替富人看家的女演员,糟糕的惊悚元素让我恨不得逃离现场。第三世也仅仅是俗不可耐地否认唯机械理性,不过结局的“反转”能加半分。我能理解「某种巨大的抽象的恐惧」,但这部电影所有缺乏逻辑的情节、效果极佳的不适音乐令我火冒三丈。两人之间的“爱”源于何?所有现代性、后人类的讨论都极为肤浅突兀,例如造成Incel男背后的动机本来可以有反思,但放在通灵、预言、前世今生、幻觉中完全被消解无效。加半分给别出心裁的硬核“scan me”演职员表,回来一扫发现居然有彩蛋。回途中听到旁边的观众的批评:本片中英法交替的对白没有起到任何叙事或隐喻的贡献。
神奇影片
三生三世,十里难看。
呜呜呜 要换男主了
很妙的电影,面对厄运,面对虚实,面对时代。洋娃娃的设定还挺有意思的,更有意思的是“净化”,《婚外恋情》最后一季也说到了这件事,也就是说大家都发现了,悲剧是有遗传性质的,但或许它们对人性的塑造远远大于悲剧本身的意义。接受厄运?等待正缘?You have to operate.
好久没有这么崩溃的观影体验了(第2段把我吓疯了) 而且竟然每一段都觉得relatable。映后导演说主题就是围绕love and fear,把常见的motif做出新意 ATH 10.8
什么出走三生三世,回来已经被鸽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Gaspard没有意外去世,他跟Lea演对手戏,第一幕和第三幕估计完全能撑起来,男主跟Lea几乎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反倒是第二幕里偷窥猥琐男倒是很贴合人物。蕾老师的表演几乎是全片看点吧,忽略了剧情也似乎不影响。但整片优势是依旧保持了一贯的拼贴和分屏的玩味,缺点是前一小时,由于男女主毫无化学反应,熬也一小时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突然爱了,突然那样放不下。观众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以与角色达成了共识。
不明所以,回来看了简介以后在思考情节,挺有意思的
观影过程比较奇怪,有些段落比较无聊,有些又非常吸引人。探讨对情感一步步丧失的恐惧,对未知命运的恐惧,甚至还有对欲望压抑创伤的恐惧。第一段人生很喜欢,蕾老师死在水里的段落太美了!后半段开始拙劣地模仿林奇,但结尾还算优秀
第二段洛杉矶惊悚片太好太喜欢啦,林奇附体(更具参考价值?),未来段落稍弱一点。
Léa Seydoux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