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al放给Stev看的那段PR先生声泪俱下的录像里并没有提到每月具体收入是多少——所以Stev本不应知道其每月收入的具体数额,而最后当Stev妻子说漏嘴,Kal的质疑是合情合理的。
2、当那个长的有点像我继父的帅气杀手很酷的装完枪穿好衣服打电话时,打的是留言,请注意镜头里突出了手机留言的提示音和那个请在音效后进行留言的“嘀”声。
而且体会一下他的留言就能明白了,Stev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对他的控制。
唯一的遗憾就是……装枪,要把过程拍的酷,组装手枪也可以哪,顺便给几个镜头,突出下变态子弹。
杀一个人没必要端把M4吧?
害的我刚看到时还以为帅气杀手是要去血洗报社……这段有些做作了。
吓?
是为了突出老兵身份?
士兵就一定要拿M4?
最后为自己的措词和语气道一下歉……PS Stev看PR先生录像时,Kal边兴奋的颤抖边的描述终于可以抓到坏人那段表演,真的好Nash……
卡尔坐在自己的电脑前,闭上眼睛,沉思。
他的背后,站着自己的老板,自己的搭档,同事。
他睁开眼,一长串的文字从因为调查而受伤的手指中流出来,一个个旁人所不敢提及的名字散落在其中,散发出死灵一样的光芒。
军队,垄断机构,政府议员,国会,丑闻……记者在一步步的调查中,越是接近真相越是被一种恐惧所笼罩。
在医院病房里,她哭泣过;在报社走廊里,他彷徨过。
但是,他们是记者,他们是truthseeker,事实给予新闻以力量,他们因为追寻事实而充满力量。
电影永远是我们的一个梦,美好且给人力量。
我很喜欢片中那些个偶尔出现的俯视镜头,对话的两人变成渺小的存在,似乎总有人在注视着你,他让你知道,你所做的一切并不是无意义的。
抛却故事的种种瑕疵,我觉得这是每一个新闻学学生都应当看一看的电影。
至少当下次有愤青在指责记者的自以为是的时候,你可以拿电影里的台词来反驳他: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人看报纸了?
是这样么?
一篇报道关注几天就变成了包装纸?
尽管人们对于报纸有这么多的谣言与怀疑,但是我仍然认为人们知道真正的报道和胡说八道的区别,人们也会很欣慰的知道,仍然有人把事情公开,把真相印刷出来。
一部典型的政治悬疑片,情节紧张,环环入扣。
资深老道执着真相的记者,暗怀鬼胎的议员,暧昧不明的桃色事件。
随着剧情的推进,故事不断翻新状况,直到最后彻底反转。
可惜节奏太快,一些细节来不及辨认琢磨便一闪而过,烧脑得几乎并没有真正看懂最终真相的逻辑。
虽然罗素克劳貌似也很有名,但看片过程里从始至终都在暗忖这个男主的角色若由史派西大叔演绎也许更有魅力~
坦桑姐姐去培训的时候,做了一次有关职业道德的测试。
其中有一题,你的好朋友做了市长,正好是你跑的线,你该怎么办?
《STATE OF PLAY》就是这样一道选择题。
不过是把市长换成议员。
题目的标准答案是申请换岗。
影片中的拉塞尔克劳却不能这样全身而退,尽管他已经很有意识地回避了。
也许是之前的经历,居然很多地方能会心一笑。
比如,传统纸媒如何应对网络冲击,不少人连基本事实都没有搞清楚就开始在博客里发表评论了比如,公共人物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久经检验的72小时理论比如,你知道某些独家的未经证实的细枝末节会引起轰动,但在整个事件中毫无价值,写不写?
你不写,结果同行报道引起轰动,虽然不后悔,但总是懊恼的,因为你认为真正核心的部分总是缺乏铁板钉钉的消息来源和证据,编辑又挥舞大棒限期交稿,纠结啊纠结不过最有用的是向拉塞尔克劳学习了一下威逼利诱以及单刀直入的贴身心理战术。
哈哈且第一次看到报纸从制版到打包的现代化流水线过程。
在我有生之年,它会消失么?
当新闻理论运用到现实社会媒体报道中 无论是是纸媒还是广媒 那些当年被讲述的慷慨激昂的理论知识 此时都显得特别渺小!!
毕竟理论还是理论,一旦离开教科书,他们大多数情况都只能在死板生硬的课本里沉睡千年,等待下一波新人将它们唤醒。
偶觉得,现实有时候都不是报道出来的 报道出来的只不过是官方能向大众承认的事实罢了。
虽然不能偏离事实太过离谱儿,但至于这事实的含金量与真实性 还得大众自己去斟酌。
与其说中国新闻言论自由,不如说我们可以自由的言论那些被报道出来的新闻!!
也许这样的新闻才能算是成功地吸引了群众眼球嘛,那些无人问津的新闻稿的命运岂不是很悲催。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对于国家新闻的报道,也不能说偶们中国新闻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耶。
大多数国家在报道本国新闻的时候,无论实情如何,新闻报道的大标题总是本着国家利益大于一切为出发点地。
偶们也不要一味的职责我们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们吧,新闻报道出来毕竟是让众人看的,如果太违背和谐的原则,后果也很可怕吧。
有时候,新闻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偏离事情的本来面目太过遥远的同时还口以稍微安抚一下民心。
哈哈 无论真假与否,我们不是还每天乐此不疲的在看新闻么?
设想一下,如果哪天,新闻真的如大家所愿 没有加半句修饰或者直接曝露在众人面前,我们那时的表情会是怎样的呢?
用手捂住张大的嘴巴?
睁大眼睛 也不敢相信自己看到这就是事实?
而且啊 说句有点悲哀的话,现在还有几家媒体 还活跃着那些不惧怕后果,敢于直言新闻本身的记者呢?
被总编面无表情的打回几次稿子,之后就算是再虔诚的人,也会码出那种天花乱坠就为博取众人微微一笑的文字了吧。
记者,这辈子那只是偶的梦想了吧 毕竟看新闻的人和写新闻的人 心情总是不一样的 想想当初那些 对新闻真实性的虔诚拥护者们,现如今也被淹没在自己写的稿子堆里 真斯桑心啊但是 但是 战地记者还是永远永远令我敬佩的群体,在我的记忆里,貌似一直就没把纸媒那些记者和战地记者归到一类。
(虽说都曾被称作爬格子的人。
)战火纷飞的场面绝对不是能用几句简单的修饰语就能够颠覆人们思想的 。
枪林弹雨永远都夹杂着战地记者们的汗水和心血。
那是他们用生命换回来的真正的新闻!!!!!!
敬礼 敬礼(*^__^*) 说一堆 貌似跟电影没什么太大关系,别当影评看了就。。。
哈哈 我这完全不算剧透,哦耶!!!
狗血结局吧....朋友极力推荐看的,过程还不错,期待一个很惊讶的结局,果然没让我白等,够狗血的。
为了追寻真相,不惜利用朋友,利用朋友的太太,利用所有的一切,这正是成功人士必备的一切,拥有很牛逼的自信。
其实结果我不明白电影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到底是在讲政治还是很纯粹的悬疑,四不像的感觉,想搞出些米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又想让我们认识真相是无比残酷,请问最后被调查的公司干吗去了?
逍遥法外?
这个词貌似也不合适,因为随着议员被抓,之前对此公司的指责全都消失殆尽...顶多也就是消遣下观众,当自己无比充满正义感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好吧,那女的不是suicide,但结局是有人suicide,算是首尾照应吧!
看完State of Play,再看李承鹏的《中国足球内幕》,以及他博客讲述的东西,你发现做一个这正的自由撰稿人,自由的新闻人,多不容易啊。
真希望李承鹏可以得个普利策新闻奖回来,为河-蟹社会增光添彩。
state of play大家用这个名字查一下u'll find 另一部美剧,不要怀疑他们讲的是一个故事。
不过还是来说说这部电影:演员阵容强大,大家不要怀疑Russell是个帅哥,他的演技也一流,虽然不看好Ben,但最后他的表现也不错;故事显得有些仓促,当然你也可以说它是紧凑,不过对于我这个一向中肯的人来说真的有些仓促,虽然你并不会发现什么大荒谬大漏洞,不过急转直下的变化来得有些突然,尽管是应该突然一点,可是给人一种突兀感,并且有一种失望:明明可以有高潮的地方却一笔带过了。
不过最后结尾的处理是我一向喜欢的冷静。
Over'll 这是一部高于还行,可以推荐一下的好片~
政治惊悚片里,女人都是配角。
但,这些配角的戏,反而,才是真相。
《国家要案》这部电影,论政治惊悚的水平,是把2003年的一流电视剧,改成了,2009年的二流电影,可以看,但不能较真看。
其中掺和政治的4个女人,对照职业特点、身体年龄、阶级地位,她们的选择,很耐看。
First,政客妻子,35+,形象端庄,服饰简约,统治阶级。
她的选择,是爱情。
男人想要真相,女人想要爱情。
政客老公出轨上了报纸,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老同学、老朋友、老情人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约个小酒,谈一谈,我准备离婚,你怎么看?
Second,报纸主编,50+,面相坚毅,服装高档,精英阶级。
她的选择,是销量。
男人想要真相,女人想要销量。
精英阶级的唯一价值观就是权衡利弊,怎么对自己的利益有利,怎么来。
只要报纸头条能保持独家,股东、上司、读者、我本人的利益,就是平衡之后的最大化。
谁被冤枉了?
我可以给他再上头条,平反。
怕什么?
Third,博客主管,25+,内心狂野,着装刻意低调,自定义为,中产阶级。
她的选择,是成名。
男人想要真相,女人想要成名。
嘴上,她最爱说的是人权,法律,正当性。
手上,造八卦,抢新闻,争地位,随时随地,毫无顾忌。
在自己脸上真溅了受害人的鲜血之后,她反而,更坚定了,追求名利的决心。
特写,她嘴角含笑,郑重,按下,“头版头条”最终稿件发布印刷指令的“Send”键。
Fourth,政客助理,30±,胸大脑大,敢手机发送半裸小视频,也能坐地铁是职业女性,特别敢浪的平民百姓。
她的选择,是婚礼。
男人想要真相,女人想要婚礼。
遇到一个金龟婿,有权有势有老婆,人帅人精人正义。
虽然,我是来卧底的。
但是,真爱+怀孕,给了我砸锅、掀桌子的勇气。
不仅26000美元一个月的间谍津贴不要了。
我还要,反水,把雇主一年300亿美元的生意搞砸。
以此,向我的情郎,证明我的爱,爱如潮水,不问你为何流眼泪,不在乎你心里还有谁,且让我给你安慰,不论结局是喜是悲,走过千山万水,在我心里你永远是那么美,既然爱了就不后悔,再多的苦我也愿意背。
结果,电影一开场5分钟,她就被谋杀了。
指使杀人者,就是他的情郎,一枚政客。
观后感:1.现实如此:总会有一个时刻提醒你,你的"阶级"或者“学历、出身、容貌、性别、职业”定义了你的一切。
2.要想改变:你不能只为某些人维权,而不为其他人维权。
3.Complicit:不作为,沉默地接受了错误的行为,就是一种共谋,制造苦难的共谋。
备注:《国家要案》 State of Play (2009)又名: 政局密云 / 游戏进展 / 情妇谋杀案 / 绝对阴谋中国大陆,上映日期,2009年8月18日,暑期档,累计票房1606.3万元人民币。
也是为消耗赠券在电影院里看的,虽然不出彩,但也算是及格的商业片,至少比那什么特种部队眼镜蛇要强得多,好歹有几个悬念。
只是罗素克劳在片里实在不大对得起观众的眼睛。
也许有的人变老变胖,留一头邋遢长发腆着个啤酒肚还依然有型有款,但那人不会是罗素克劳哎。
皮囊就是你吃饭的主要工具,拜托敬业一点去健个身罢!
又臭又长的两小时啊!只有片尾看报纸印刷的过程有点意思。
两个大牌明星,拍出来的电影只能说凑和一看吧。
就这样吧==,可怜的罗素洛克,老了怎么胖成这样……
有的演员就能穿就破衬衣,照样酷个不行
糟践了那么好的剧本,更糟践了那么好的演员,和当年BBC拍的迷你剧差远了
说到底今天这种时候不适合看这个类型的,对话正反切切来切去没什么心意,剪辑搞得这么快弄得我头很晕。克劳拜托您就去减减肥吧,海伦米伦的英国口音怎么还残存该杀。片尾曲不错报纸的流水线很灵呐。
是不是可以算纸牌屋电影版啊,连congressman的老婆都是同一个演员。。。影片节奏不错,但悬疑桥段稍显简单,片子里很多熟面孔,影片最后的报纸印刷段落很赞(好像是看过的大本电影里大本最帅的一部了,虽然大本的演技多少有点单薄。。呃)
Rachel+Crowe,这组合真中意
给三颗星的理由:在结果揭晓后,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简单。大牌较多,演技都不错,但这种悬疑片似乎比较老套了!
故事紧凑,一波三折。这里一口气涵盖了海外军事、国会风云、政商勾结、媒体运作等多方面的题材,但是显得杂而乱,而且对悬疑的铺设不够耐人寻味,主线冗长,细节处又不够明了,无法有足够的观影动力。还有,罗素克劳实在是太肥了~~7分
故事俗套,但是对话和对手戏都很精彩
拉塞尔.克劳怎么这么胖了?差不多十年前的角斗士里还是猛将,现在臃肿的身材也只能演文职了!但演技不减当年,依然有味道,嚼头强筋!
RussellCrowe没得话说, BenAffleck比起来演技差了个档次.
很一般,还是去电影院看的……
本来是很精彩的悬疑片。可是结尾的逻辑不通
除了演员阵容 还好剧情有点twist
有点在模仿《总统班底》,效果还可以,拍摄和风格都是正的。由于故事本身商业性比较强,加上又用了大本,结局就少了些分量。非常喜欢前面,真的很《总统班底》。ps因为麦克亚当斯有点串戏到《聚焦》
RC,你抢了绵绵的戏,记仇。。。。。
我十分后悔没去看MONSTER VS ALLIENS,去看了此片.观片过程中,几度想要睡觉,完全无法理解为何此片的介绍中会有惊悚一词...呃...没能坚持到最后,90分钟的时候,我走人了.
虎头蛇尾,提不起兴趣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