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这样一个名字,没有丁点儿标题党的意思。
而是我将要谈到的电影的导演倒是以片名给观众设了一个小小的隐喻。
看片很随意,翻来翻去遇到符合当时兴趣点的影片,就立即安定下来,无论是灵魂层面的洗礼,还是肉体加精神的折磨,都得坚持那么90分钟。
【Morning glory】这部影片,算是比较新的片子,当初上映之时,翻遍下载搜索引擎,无果。
今天倒是得来全不费工夫,高清内嵌双语字幕本应看得非常惬意。
对于这样一部很快淹没在好莱坞汹涌激流中的电影,我一直留意在心只有一个原因。
就是因为本片主演——瑞秋麦克亚当斯。
此女子在星光熠熠的电影名利场里论姿色算不得沉鱼落雁,论名望也不算豪门金闺,也许你遇见她也仅仅感觉是街坊邻居可爱大姐,外形正如本片里塑造的角色特型一样,中规中矩。
可是,也许就是那么不留心的一个眼神,会让人突然心动,并永远铭记且追随。
她以她的内心气质,诠释不同角色,渐渐在声色犬马的电影制造工厂得到了自己的地位。
去年就有权威媒体赞扬道:“只欠一个奥斯卡来证明自己的优秀演员。
”当然,试图要在【Morning glory】中喜爱上她的朋友我劝劝还是迟早放弃,这部电影若是没有她的勉强支撑,恐怕我早会点击“永久删除此项”了。
本片的中文译名广义上大概有两种(除去港台市场无厘头的翻译)。
一是【早间主播】,二就是我想拿来说说的【晨起】。
当时还在内心吐槽,这名译者为啥不再换个汉字,让笑果更加明显?
阵容还算得上是星光熠熠,男A哈里森福特,女B戴安基顿,女A瑞秋,以及经常卖肉的男B帕特里克•威尔森.。
四个主演拆开来做电影的绝对主演在这个时代还是有点牵强(哈里森这几年的电影中身手也略见老态)。
虽喜欢瑞秋,但认为她还没有到完全引领全片力道的程度。
那把他们四人放在一起,拍摄一部商业戏剧片,期待从中的化学反应还是有说服力的。
可是事实冷酷到四个人连一丁点儿得火花都没有擦出。。
故事也足够狗血,一名没有资历的年轻编导怀揣着做一个出色节目的梦想,企图拉着过气的两位高龄主播将被砍节目起死回生的故事。
这期间肯定各种困难blablabla,然后导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只要豁出去了,拼上全力努力,总有厚厚的城墙铁脸被感动,事业上最终达到观影预期目的——皆大欢喜。。。
这样的剧情梗概,我听听都要吐死,但还是本着一颗尊重制作者的心态坚持到最后,然后再写一篇吐槽之文。
最不能容忍的是导演完全无视观众智商,无论多无聊的点子,只要导演批准,节目收视率就会上下自如。
在我看来全片基本没有什么可供收看的新闻点子。
重中之重的记录州长犯事进局子也是没有前提毫无说服力,这样爆炸性的新闻素材,花了不到5分钟的篇幅去讲述,匆匆收尾,剩下的105分钟全都预报哪里下雨或者介绍家常菜之类,那条新闻的严肃性重要性完全没有衬托出来。
还有,对于竞争异常激烈的电视业描写只是以应对来自上司压力的方式表现,仅凭这一点是丝毫不能展示出当今媒体的竞争状况的。
当主人公遇到危机时,观者(至少我)没有任何紧张之感,女主的内心描写也只是以几个中景镜头一带而过,人物的内心戏根本没有捕捉到。
所以到后来节目收视率上升,我也丝毫没有置死地而后生的快感。
另外,男A哈里森福特饰演的角色是一名得奖无数但过气的主播。
这么多年我一直相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次真是有点摧毁我的这个信念。
主人公的形象刻画死板到家,除了讲述他一直活在自己的光辉过去外,就一直表现他的自负和自私,后来企图升华到自我人生历程探索讲述心得也是完全靠生硬的台词表达出来。
哭丧着脸的呆板表情贯穿全片,不知当年印第安纳琼斯的风采到哪里去了。
女B戴安基顿的表现让我鸡皮疙瘩一身,如果老去的戴安硬要出来骗钱的话,老老实实地去演奶奶角色不就好了,带着满脸的皱纹还要表演欲求不满的老女人,真是上不起啊,上不起。
此类更恐怖的表演请参考简方达的【怪兽婆婆】,生活中遇到这类老年奇葩还是躲着走比较好。。。
男B帕特里克•威尔森,经历了【身为人母】中的色欲负义男,又在【播种】里面卖精子卖肉,一贯是肉铺老板的派头,所以突然扮演一个职场男人我还真不习惯,好在他的表现还只是卖肉,使我在认同感上不那么纠结,也是这次因为电影分级制度(PG-13),点到为止。
最后说说可怜的瑞秋,看来这两年的表演之路走的不是那么顺利,【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惊艳亮相,无奈电影叙事本身支离破碎,远没有体现原小说的精华,所以无论瑞秋的表演多么出色,片子的总体质量还是禁锢住了她。
这次剧本选择又极其失败,一个呆头呆脑的编导角色也没有展现出自己的特点,结果落为平庸之流。
虽然影片结尾的镜头跟拍,蒙太奇的拼接把瑞秋出色的高挑身段展示无疑,梅红色高跟鞋也诱惑勾人,但她的出彩仅此而已了。
看来瑞秋要得到广泛的认可还是需要时间。
总结一下,近两年描写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电影逐渐增多,比如国产的【杜拉拉升职记】等等,但究其质量怎么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morning glory】这部影片也是想靠着一名野鸡大学毕业的新人编导的纽约奋斗片段来激励我们众多正在或是将要在职场中披荆斩棘的企业社员,并加入一些无聊笑料来放松我们的神经。
可是最后公映的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遭到北美市场的冷遇以及媒体的冷眼,这部披着光鲜外衣的电影最终只是给导演的自我梦想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个人还是推荐在我国具有极高人气的【穿普拉达的魔鬼】,那种观影完毕的酣畅淋漓之感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废话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写这篇影评的目的只是想说说这个【晨起】翻译的妙处。
这名译者显然是在无聊中度过了100分钟后,最后悟到了导演的真传。
文思像万斛源泉,随地涌出,给本片起了一个如此象征男性能力的隐喻片名。
影片的男主年轻时得奖无数,中年渐渐淡出人们视野,老年又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第二春。
影片结尾处,他和女编导小暧昧,说他要去检查自己的前列腺,能否作为下一次的新闻素材。
影片以一个象征崇拜男性阳具的响亮片名很好地解释了男主春风得意的心境吧。
太晚了,写到第二天了。
“8岁的时候谈梦想,大人会觉得你很可爱,18岁的时候谈梦想,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事,28岁的时候谈梦想,丢不丢人啊。
”Becky为了梦寐以求的总编导职位奋斗了几年,终于等到了公司决定换新编导,大家都以为Becky会被晋升,结果,上司却说要把她辞退。
回家后跟母亲抱怨,跟母亲表达自己依然想当导播依然把NBC的《Today》节目总编导作为自己的梦想,却遭到母亲的质疑、不解甚至打击。
谁说28岁就不能谈梦想的,谁说从一家广播公司被辞退了就不能继续当导播的。
打了一通又一通电话发了一遍又一遍简历,确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说话手舞足蹈激情四溢,却在一句“你那么有能力,为什么还混得这么惨?
”后哑口无言,只能边说“谢谢”边走出面试官办公室。
一周后她还是接到录用电话,或许是她的热情,或许是她的自信,她就这样重新回到她热爱的新闻事业,当上了总编导,却是一个收视率奇差,差到被行内人当成笑柄的早间新闻节目《Daybreak》。
完全陌生的团队,完全性格迥异的同事,她从不担心,她充满期待,她自信满满。
上班第一天就把众人共愤的新闻主播炒掉了,苦苦哀求总算请到了传奇主播Mike加盟让所有人大为惊异,为了不让节目组在6周后被砍掉她想出各种大胆创新的主意,整个团队士气大涨默契倍增,费尽心思终于让Mike改变态度,而也正因此他们抢到了第一单头条新闻,此时,她梦想已久的《Today》节目组给她发来了邀请,她挣扎、犹豫不决,因了Mike依旧高傲的态度她决定去面试,而又因为透过电视看到Mike在节目中突然一改常态只为了挽留她,她最终还是回到《Daybreak》。
一开始我以为《早间主播》是部爱情喜剧,渐渐发现,它其实是部温情励志电影。
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你不向现实屈服,总有一天机会会垂青于你,你坦诚对人你不做作不自以为是,总有一天幸福也会紧随其后,你始终热情饱满你敢于进取尝试,总有一天成功将如期而至。
梦想这东西真的永不过期,你愿意等待,愿意一路朝前,它就在某个拐角处欢迎你。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多少人一直追逐着不论身处何处不论遭遇打击?
有人想当律师,但是看到一本本厚厚的法律书看到司法考试那被誉为“所有考试中最低”的通过率就吓跑了。
有人想当会计师,但是连续考了几年就是在合格线下徘徊始终无法跨过去于是从此放弃了。
有人想当设计师,但是面对通宵改了一遍遍自认为很满意的作品被狠批为“垃圾”“不知所谓”然后就退缩了。
还有很多人曾经雄心壮志,奋斗了日日夜夜,但最后还是停下来了,被残酷的现实被房租伙食费拦下来了。
我很羡慕Becky,她并没有毕业于名校,她有一份热爱的工作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能斗志满满地去面对并最终解决问题,她连跟情人约会都还惦记着她的工作。
谁都想有一份自己钟爱的工作,而现实偏偏是,能够一毕业就找到全合心意的工作的只是少数人,更多人拿到的是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甚至仅仅为了就业而就业,还有很多人毕业几个月了却还是待业青年。
现实迫使我们屈从,然后随着岁月过去,我们开始麻木开始习惯这份工作,有些人爱上了它,有些人仅仅是习惯,有些人仅仅是因为需要钱。
去年《老男孩》之所以一夜蹿红正是因为它鼓舞了众多年轻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哪怕你生活在底层你每天为了一角钱跟人吵起来你也不要忘了曾经的梦想。
又或者,其实这份工作并不是你的理想工作,它甚至是你曾经多么厌恶的岗位,但是,你为了生活不得不喜欢它,也只有喜欢它、投入其中才能让你找到生活的乐趣,才能干得更好,然后某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其实你的梦想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
就好像剧中的Mike,他始终执着于严肃的报道新闻,他看不起这个节目,他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他觉得自己无法把新闻做得更有娱乐性,但其实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Becky为他带来了他一直想要的新闻,为大众所关注所享受的新闻,也让他意识到他之所以被上司抛弃被家人讨厌正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热情缺乏对人的热情,于是他开始改变,他也融入人群,他开始开玩笑。
通向梦想的道路不只一条,找到对的方向,坚定不移地一直走下去,也许路很蜿蜒,也许它偏离了你的预想,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曙光会照进现实。
“诺丁山”的导演+“穿普拉达的女王”的编剧,就像“纤维加蜜糖,粗粮做的甜甜圈”一样合我口味!
不论身边的朋友们说我天真也好,幼稚也罢,每次看到这类轻松又励志,欢乐又温情的chick flick影片,依然会把我感动;正如无论多大岁数的我,依然在心底葆有最初的愿望,依然深信友情的坚固!
影片中这个涉世尚浅情窦未开的工作狂,言谈举止夸张搞笑的天然呆,却能让人情不自禁受到她生机勃勃的正面影响!
坚韧不屈又上进的精神不仅凝聚了她所爱的工作团队,也鼓舞着观看此片的我!
她有释怀的胸襟来面对人生的挫折,也有坚强的心灵独自承担工作上的重压,更有坚定的信心去实现属于自己的辉煌!
这类朝气蓬勃的女孩最美好,她像晨间的第一缕阳光,温煦低调又给人希望;像广场上展翅的白鸽,自由热情又心怀梦想!
她们不需要爱情或依靠,孤单委屈都不能阻挡她们追梦的脚步;而谁又能预料究竟是在哪个瞬间,她们性格中微茫的细细光辉吸引了“王子”的注意,成为某个人眼中熠熠闪耀的那颗最特别的星星,爱情往往在不知不觉间悄然降临!
影片中的配角虽不如“诺丁山”中大放异彩的绿叶们令人印象深刻,却也各司其职基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就我个人而言,很是喜欢哈爷爷扮演的这个古怪刻板,固执又不尽人情的老头,刚好与直言快语絮絮不休的女主角动静配合的相得益彰!
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当这位“世界人品倒数第三”的怪爷爷对女主推心置腹,道出人生中那些风吹梦落的缺失时,我也禁不住湿润了双眼!
其余配角的幽默笑料也铺排的错落有致,让人可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欢快地结束这部电影!
特别喜欢片中最后女主飞奔穿越洛克菲勒中心的镜头,她从事业的一端走向了另一端,经历了很多曲折与艰难的磨合,现在等待自己迎接自己的不仅是荣光,还有亲如家人的朋友与伙伴;相较于名利的追逐,听从心的声音选择自己想要的未来,并持之以恒地为之付出努力,才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吧 看完这样一部电影 好像心底又会泛起小小涟漪 心底的那个被无数次现实所妥协 所放弃的小梦想又被触碰 你又会不小心地悄悄不让别人发现地看看是否它还存在 还是真的已经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彻彻底底地放弃了记得其中有这样的一段 是女主角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不能逐字逐句记得 但大意是If you were 8, you have a dream, it's adorable; if you were 18, it's inspiring; but if you were 28, it becomes embarrassing. 我也有这样一个母亲 所以我选择放弃 放弃的理由可以很简单 就是因为有一天 长大了 你意识到现实的可怕 你意识到有一天 你要面对的是残酷而不是梦幻 所以你宣称着 我是个无梦想的现实主义者 却还是默默地羡慕着那些仍把梦想挂在嘴边的人 即使是嘴边都好梦想的实现之路 太过漫长 太过艰辛 成功则以 不成功如何 我只是表面的狼心狗肺 无法看到太多失望的目光 我很怕自己被推到一个孤立无助的位置上 我喜爱的孤独 是so-called "leave me alone".所以 我没有勇气 没有勇气去承认梦想 承认不成功 我只是芸芸众生 平凡而希望be normal. "努力去完成梦想"这件事 请多拍点电影 让我们看看 想想就好 胆小的我 让所有以为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 敢爱敢恨的人失望了
冲着我喜欢的Rachel看的。
本以为是一部情商片,能近距离观摩学习下无名小EP怎么一步步搞定孤高大主播的。
然而我只看到了一个蛮干的工作狂,只会往所谓的“新闻”里强塞油腻齁甜的噱头,所谓entertainment与news的结合我一直等到结尾也没看到。
是的,因为我看任何电影都必须看到结尾的强迫症,我一直看到一点多,期待着这列rollercoaster什么了不起的巅峰刺激,然而只是让人作呕的晕眩。
这也是为什么让我一个高中毕业以后就再没好好写过文章的人缩在被子里也要扔出我的$0.02!说几个剧情问题吧。
1) 女主和男二之间毫无火花,毫无bond。
整个电影不知道他们两个在搞什么。
明明女主对男二一开始表现得没有什么感觉,但突然冲到人家办公室表白了。
男二看着就是随口撩妹的,结果莫名深情了。
然后眼看他们之间除了肉体情欲,没有任何情感思想上的碰撞,结果最后成真爱了。
WHY?整个感情戏只有四个大字,莫名其妙。
2)本以为女主是打情商牌的,结果并没有。
一开始Mike和女主播之间有矛盾互不让步的时候,女主只会两边跑腿传话,一点脑子和情商都没有,如果我想看人怎么犯蠢的只要每天record我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不需要浪费时间看这快餐烂片好吗?
Thank god I didn't pay for it!3) 好吧,情商没有的话算了,看看智商和创意也是好的,然而并没有。
女主除了好像从来不用睡觉的看新闻,就是一些垃圾点子,女主播的宫颈膜片直播??
男reporter在直播间里脱裤子做纹身?
还想直播男主播前列腺检查???
Fxxking kidding me! 本以为她只是发两个怪招挑逗吸引一下观众然后回归新闻本质,然而她只是自得其乐的在这条路上越滑越远了。
这也算早间新闻?
宁愿换成Kim Kardashian,至少她们就是真诚的娱乐大众,没有披着新闻工作者的遮羞布。
还有更多的牢骚由于我生物钟的召唤不得不结束了。
但是既然最后一句话是最重要的:this movie sucks balls!!
吃饭的时候随便打开。
女主是个不笨的事业批(踩在我爽点上),最后拯救了半死不活的节目组(爽点➕1),改变了脾气超臭的老头(➕1)。
一整个让人开心的设定不过我在思考,新闻的专业性和娱乐性,在这部片子里娱乐性压倒了专业。
rating导向做节目,导致观众持续地会看到喜闻乐见的记者上过山车、在演播室对肛肠做一些奇怪的事等等的内容。
这在老头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在我看来也有点。
但是看着女主为了拯救节目做努力,我又觉得如果节目都生存不下去,更没法谈尊严,而且观众愿意看嘛…你这老头就不要这么固执了,在其位谋其职吧…但是这世界是需要固执的人的。
也因为他的固执,才有节目目击政要被捕的第一现场。
最后他也妥协了,做美食节目。
也许这样对所有人都好。
不过,与其让他这么痛苦、觉得怀才不遇,不如放他走,他只是不适合这里。
这里确实不是他的舞台。
话说,写到这才发现,其实报道被捕现场并没有影响到什么。
这个结果不是由他推动的,他只是知道这个结果,上门堵人,抢到头条而已。
不明所以的电影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实在有点不知所云。
刚开始也会为女主人公不值,为她不平,明明那么努力地工作了为什么还要被炒,为什么还要去受那些个奇奇怪怪的主播的气。
一开始也觉得迈克简直是个老混蛋,沦落了就是沦落的嘛,干嘛老是提过去的辉煌成就,这不做那不做的。
但我慢慢有些糊涂了。
这部电影到底想讲些什么呢?
怎么什么都扯了点呢?
难道是迈克和贝克丽那次聊天时讲到说不要只顾工作而不顾其他爱你的人?
但我怎么看女主人公的爱情,都实在像个退到次次的串场的片段。
难道是讲怎么样才能融合新闻的严肃性和娱乐性?我觉得到了影片的最后也没能解决“如何做出既有糖分又有糠菜的甜甜圈”这个问题。
难道报了一场州长被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且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是很喜欢贝克丽讲得一句话:“收视率就是王道。
”诚然没有收视率它们的整个节目组都将不存在(实话说影片中给出的整个节目组齐心象一家人的时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要有一些底线。
还记得迈克在采访完州长之和和贝克丽的谈心中说道自己已经很久没和家人联系了,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特别是进了象《早间新闻》这样一个完全要他放下过往所有矜持和高贵去搞笑的节目,真的可以理解他的心里有多么的不甘愿和痛苦。
于是他才会对着电视里播报的新闻说:“那是我的位置。
”虽然我可以理解为了生活而放弃自己的某些原则,但我并不喜欢这样。
现在的很多电视节目,我不想说什么名字了,已经不是娱乐而是接近恶俗了。
也许他们会辩解说这个是观众喜欢的。
但作为一个媒体人不仅要迎合观众也要引导观众呀!
生活太过平淡的时候,就很想看一些轻松又浪漫的“小妞片”。
你可能有些懵逼啥叫小妞片,就是,里面的女主角都是让人嫉妒的小仙女啊。
1|《当哈利遇到莎莉》1989年导演: 罗伯·莱纳主演: 梅格·瑞恩 / 比利·克里斯托豆瓣评分:8.2
梅格·瑞恩是早年风头最盛的“美国甜心”。
她主演了一系列小妞电影,其中《电子情书》,《穿越时空爱上你》都红极一时。
这部《哈利遇上莎莉》,更是小妞电影里经典中的经典。
一对好朋友,哈利和莎莉,花了十二年时间来验证男女之间是否有纯洁的友谊。
在这期间,他们时不时见面聊天,关于人生,关于感情,关于男人和女人。
他们之间充满金句的对话是电影最大的亮点。
可幽默,可智慧,可浪漫。
影单猫随便来一句浪漫的,你们感受下:“若你想跟某人共度余生,那你会希望余生尽早开始。
”2|《我恨你的十件事》1999年导演: 吉尔·约格尔主演: 朱丽娅·斯蒂尔斯 / 希斯·莱杰 /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豆瓣评分:7.7
这部片中不仅有甜甜的爱情故事;满满的青春气息;还有当年嫩嫩的希斯·莱杰(《蝙蝠侠》小丑)和囧瑟夫(《《和莎莫的500天》)。
如果你是一个不参加任何聚会,不和任何男生约会,说话不饶人的女孩。
但有个“奇奇怪怪”的男孩,使出浑身解数也要和你约会,怎么办?
他穿你喜欢的风格的衣服,使劲逗你笑,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你唱歌。
这一切都讨厌极了。
所以,你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做“我恨你的十件事“。
但你发现,你最恨的,是没有办法恨他。
3|《风月俏佳人》1990年导演: 盖瑞·马歇尔主演: 理查·基尔 / 朱莉娅·罗伯茨 / 拉尔夫·贝拉米豆瓣评分:7.9
好莱坞巨星朱莉娅·罗伯茨就是靠这部小妞电影走红的。
钻石王老五遇上了妓女,觉得她和别的女孩都不一样。
从此“灰姑娘”大翻身,成为人生赢家。
不用说,这个灰姑娘要有漂亮的脸蛋,迷人的身材,另外再加概率只有0.000001%的运气。
套路是套路,但无比精妙的踩准了每个女人的G点,即使流传了一万年,也不会腻。
4|《早间主播》2010年导演: 罗杰·米歇尔主演: 瑞秋·麦克亚当斯 / 哈里森·福特 / 黛安·基顿豆瓣评分:7.7
瑞秋·麦克亚当斯是好莱坞新一代“甜姐”。
它主演过影单猫推荐过无数次的浪漫爱情电影《恋恋笔记本》。
这部《早间主播》,有《诺丁山》的导演+《穿普拉达的女王》的编剧坐镇。
开头,28岁的女主角不仅感情不顺,和男友分手;连工作,也惨遭老板炒鱿鱼。
好在,她凭借着身上那股傻劲儿一路往前冲。
最终,事业爱情双丰收。
电影中的这个“小妞”,从头到尾都打满鸡血,激情满满。
对不想上班不想上学的朋友,有奇效!
5|《新扎师妹》2002年导演: 马伟豪主演: 杨千嬅 / 吴彦祖 / 许绍雄 / 黄浩然豆瓣评分:7.6
杨千嬅是香港小妞电影领军女星之一,在电影中的运气总是好到让人嫉妒。
比如这部,她费劲心思考进警校,结果根本不是做这一行的料。
不仅整天成绩不理想,还常常状况百出。
没想到,误打误撞到了黑帮老大吴彦祖身边当卧底,把吴彦祖哄得是上天下地,恨不得把星星都摘给她。
这部电影贡献了一首传唱度极高的插曲《勇》。
热热闹闹,笑到肚子痛,连结局也如童话般美好。
最近看了很多喜欢的电影,想写很多的影评,可是最后真的坐下来的写了的,只有这个一个。
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是我最喜欢的,但是却因为电影感受到了这个社会是怎么看待一个学传媒的人。
我想先说说在美国学传媒是一个什么概念。
我现在大四,在美国一所私立大学学习communication/broadcasting。
之前如果你问我为什么选了这个专业,我只能老实的告诉你,高中时候的我是个在书呆子学校里面不被看好的学生,仗着自己看了几部电影就觉得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特别牛逼的导演,但是事实是我现在在一个不出名的大学里,交着死贵的学费,学着一个篮球员的专业。
什么叫做篮球员的专业?
就是说学校里大部分打篮球的人都选了传媒专业。
如果问为什么,答案就是因为很容易学,好毕业。
在美国交朋友,问到专业时,我回答之后对方一般就是哦一声,这个话题就结束了。
全美国,无论是出名的大学,还是没人知道的社区大学,你都能找到的专业,貌似毕业了什么工作都能接手的专业,其实是最不被看好的。
国内起码有个中传和广电,靠进去不是帅哥美女就是才华洋溢,不然就是后门和钱包硬到不行。
暑假回国参加爸爸大学朋友的聚会,在场的四个晚辈,包括我在内三个都在国外,其他两个人,两个都在读医,其中一个还在耶鲁。
所以当我报出自己在读传媒的时候,突然觉得少了口气。
然后言归正传来说电影本身。
美国拍了很多类似这样题材经过不断努力创出一片天空的立志电影,于是中国也跟风,拍了杜拉拉升职记。
Morning Glory的故事线条很清楚,故事很流畅和简洁,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部分,所以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往往是故事成败的主要。
电影剧本写的好,电影就容易出彩。
更盛一筹的是,关于爱情的部分,被简单的描述到,不多不少,不会让人忘记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讲一个女生如何靠自己努力做到了成功。
帅气多金男在这个故事里,只是很轻微的一个小配角。
女主角是一个凭着自己努力,在一个早间新闻里打拼的没有什么文凭的小角色,受人喜爱,却完全没有自己的私生活,没时间恋爱,甚至约会也要放在下午进行。
在国内,很经常被问到,甚至可能再我解释给我爸妈无数次的情况下他们都还会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学传媒到底是在学什么呢。
写新闻,采访,扛摄影机,拍照,直播室打杂(搭台子,灯光,音像),监制,公关,市场策划,销售,广告,这些全都要学。
学了之后呢,毕业了呢?
没人要。
为什么没人要,因为你学的是传媒,不靠谱。
所以其实每一个学传媒的人,拿到毕业证之后就失落了,曾经以为的万金油其实只能给你一份基本工资的工作,所以不如去做waiter赚小费来的好一些。
可是有些变态,比如说我,却异常亢奋的做着这些,比打鸡血还过瘾。
拍采访的时候拍了一个觉得特别好的B-roll就特别想会去赶快剪片子,Final cut pro用一下午都不觉得烦,天气好的时候拍什么都觉得好,在导播台录节目的时候觉得时间过的特别快。
我觉得起码每天我在做的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虽然我没有什么特别牛逼的地方,也不知道什么会有好工作走错门被我捞到,可是能被夸奖片子剪得干净就觉得能继续这么做到自己老的走不了。
当然我知道自己离那些真正站在幕后的人还差的远。
电影里有一幕是那个节目的导演拿着指挥棒在切机,那种流畅感瞬间甩我半个地球。
三台摄影机的监控台已经是我的极限,曾经想过超级碗的导演面对几百个摄影机是怎么在切换画面的。
我在美国,讲着第二语言跟人沟通,虽然有时在被称赞没有口音会小骄傲下外,我深深知道自己无法最后做到记者做主播。
虽然有过宏伟目标要进入大的电视台(哪怕打杂),但是现实的想象,如果可以在小成本制片公司做后期,积累经验,然后开自己的公司为别人做短片也是不错的打算。
发梦的年纪过去了,现实是每天要东奔西跑的打拼,因为学了一个前途不太光明的专业,却做着一份坚信自己可以做好的梦想。
看到最后很有穿prada的恶魔的感觉,都是女强人大翻身类型的片子。
希望自己的未来也可以这样,通过努力,获得肯定,获得成功u can make it, just try ur best, yes, u can喜欢这样有梦想的东西喜欢努力奋斗的becky也喜欢倔倔的老头
達成任務的商業喜劇片,笑點也夠,雖然覺得最後去面試那段很不現實(而且為什麼會穿雪紡小洋裝去重要場合面試??完全是為了後面跑起來漂亮吧....)。Rachel McAdams略為演得OVER了
受不了女人一直叽叽喳喳说不停。。
瑞秋太可爱了。
2012/12.03 Rachel咋没有以前好看了…这片我自我感觉有点无聊……
不喜欢小白兔
该片带观众们走进了竞争激烈的早间新闻时段,当轻松的爱情遇上励志的职场,会让人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卡司挽救一切
无论是剧情还是演技,此片都烂到爆。
中庸是這個世界的基礎,.分數全是給四位角色的
突然想起了杜拉拉之流的什么什么
励志喜剧,开头尤其出彩,有些地方也很有共鸣,后边就平平了。
肥皂片
六十几岁的Diane Keaton依然很有魅力啊~~~~
红底鞋吸引了我
mean girl长大了跟水果硬糖里面的叔叔有了一腿,还跟印第安纳琼斯是同事
有笑点有泪点
应该更有起伏剧情性才才好看。2.6星
励志神马的还是要这种type才有爱啊~
小鸡电影
深刻度远不及devil wears prada 女主角性格太聒噪太美国 不如anne hathaway的andy招人喜欢 还是白头发的女主播比较可爱 不过结尾还是有小小泛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