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纯粉丝向的电影,对于我这样从未看过《高达》的人来说,从头到尾看的一脸懵逼:我在哪里,我在看什么,我是谁。
唯一有印象的也只有女主那蕾丝倾向的设定(对了,那俩女的是蕾丝么?
),嘿嘿。
至于打斗场面真的是看的毫无波澜,就这,这已经是5202年了,还这。
反正,本人的眼睛是已经被《鬼灭》宠坏了,今年只坐等《无限城篇》的上映,IMAX杜比我要去刷爆,啦啦啦。
当夏亚.阿兹纳布强夺RX-78的时候,《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就已经不是一部普通意义上的高达电影。
对于开启整个UC宇宙的“元事件”的改写会开创出怎样的新秩序也并非可以用简单的“平行宇宙”一带而过。
就像为何一部仅有82分钟的动画序章被作为电影引进一样。
其中匪夷所思还要回到标题中的关键词——时间。
时间是什么?
“如果无人问我,我尚且知道;如果有人问我,我便不知道了。
”圣奥古斯都的沉思免除了“到底何为时间”的疑问。
虽然这个问题至今尚无答案,但是却不影响人类可以掌控时间。
就连我也可以。
上个世纪90年代,史蒂芬.霍金为愚人准备了一部《时间简史》,以科学的名义统一了普罗大众对于时间的认识。
在书中,时间连接着宇宙的概念,由宇宙大爆炸中诞生,终结于黑洞或者宇宙坍缩。
宇宙好像一枚针筒一样,时间从诞生之日起朝着未来推进,一直到针筒被推到底时毁灭。
请原谅我在这里将愚人与普罗大众划上等号,其实这样做的并不是我,而是极少数掌控了世界的人。
他们的策略从来不是说出一个错误答案,而是给出一个不完整的答案。
就像人工智能确实在“连接世界”与“个性化体验”中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是“算法黑箱”和“成瘾经济”问题却被资本与监管俘获秘而不宣。
当然我也可以不去讽刺他们,如果换个角度来讲,“线性时间观”的积极意义就像“统一度量衡”一样可以确保一个稳定的世界,是科学对于世界的巨大贡献。
但代价是过去的总是确定了的,而未来从此向不确定敞开,奉线性时间观为圭臬的人再无“掌控时间”的能力。
那么是霍金说错了么?
并没有。
而是另一种时间的概念被“忽略”了。
区别于年、月、日这种外在的时间纪年,还有一种存在于人类意识内部的,以过去、现在、未来为单位的内在时间。
虽然过去、现在、未来和年、月、日一样,同样没有办法回答奥古斯都遇到的问题,但是它把时间从一个关于自身的问题转换成了一个关于人的问题。
即,时间关乎了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换句话说,时间的流逝并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生活状态的变化才是问题所在,正是变化造就了存亡兴衰的历史和未来。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现实世界中的一种权力关系:人类对于美好未来的渴望赋予了每个年月日以意义,使得内时间成为了外部时间的主宰。
但是在具体生活中内在于每个人意识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却无法和“年月日”抗衡,好像日复一日、年华老去才是时间的永恒主题。
如何调和此间的矛盾?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给出了一种明确但不能直说的方法,请原谅我还需要借助另外一部作品。
不可否认时间是难以把握的,因为时间始终是在流动着的。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通常会有这样一种比喻:“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一样”。
而真正把这一现象写出来的人是博尔赫斯。
在他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博尔赫斯创造性地把时间去除了时态化,为我们切开了时间的一处横截面,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无限可能的“当下”——这就是时间的拓扑学结构。
在这种结构里,余准在面对斯蒂芬.艾伯特和理查德.马登的一刹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杀死他、放过他、加入他、逃走、埋伏、自杀等等。
而迫使他做出牺牲自己杀死艾伯特选择的是,将情报传递出去的使命。
如果我们将这一“使命”分解来看,它由过去在长官那里获得的任务和部队避免在未来被空袭两部分组成。
那么想要改变余准选择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忘掉任务/历史或者修改任务/历史的内容都可以决定余准的未来。
这听上去也许非常荒谬,但这就是“生活”无法像“世界”一样去支配外部时间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世界”没有告诉我们时间的运动并不是主体朝着未来前进,而是未来朝向主体的降临。
历史比现在更先抵达未来。
在这里存在一种颠覆性的认识:人是不动的,而未来迎面降临。
即命运是存在的,主体已经被规定好自身的位置/原地不动,时间/绝对者“已经自为地实现,而用不着期待我们”,但真正得以实现的是我们的偶然行动。
简单说,人想要坚持以主体的干涉来实现可能的激进变革,唯一的方式就是接受命运。
区别于“主观能动性”这种自由假象的世俗版本而言,选择命运/坚持理想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里通常会遇到一个经典的悖论,即“我的理想是有钱”。
这里被错过的地方同样是一种辩证法,人们通常会把“钱有我”误解为“我有钱”。
马克思对于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论述。
这种论述依然可以从时间性上来加以把握。
依照标准看法,过去是固定的,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不可能被取消;而未来是敞开的,取决于无法预知的偶然性。
在这里我们应该颠倒此看法:过去向回溯性的重释敞开,而未来是封闭的。
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无法改变未来;而只意味着,为了改变未来,我们应该首先改变我们的过去,以一种新的方式解释过去——从那种先前支配我们的过去视域所规定的未来中解放出来,朝向一种新的未来。
而马克思正是在此意义上,将“钱”从历史上的一种一般等价物重新定义为一种剥削人类的劳动的“资本”,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未来。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到电影当中,更为时间性地把握“一年战争”、“RX-78”、“夏亚”、“五光十色的空间”等各种符指。
从1979年《高达0079》诞生至今,“联邦”与“吉翁”的战争从未曾停止,甚至愈演愈烈。
为和平而创造的高达并未如愿终结“一年战争”,反而陷入了战力升级战争延续的悖论中。
无论动画的制作人是否真的想终结这场战争,通过创造新高达来开辟新故事的路貌似已经被堵死。
仿佛总有一个“夏亚”拦住了“阿姆罗”;一个“面具人”是一个“复仇者”;一台“白色恶魔”要决战“赤色彗星”,这种以冷战为蓝本的想象力已经无法对应2025年的世界形势。
曾经那个“二元对立”的冷战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多元博弈”的混乱世界。
拯救之力也像《逆袭的夏亚》中所预言的那样,早已在拯救者的相互抵消中消散在了1988年之后。
没有拯救者恰是新世纪世界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显而易见,UC宇宙与现实宇宙之间的张力才是《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得以维持其自身的关键。
但与其说创作者为故事选择一条与现实接轨的命运线是故事得以延续的迫切需要,毋宁说为世界挑选一条新的命运之线才是文化创作者的历史使命。
在此意义上,曾经的拯救者必须褪去拯救的光环还原为普通人才能解放拯救之力,将其归还到新时空的序列里。
也是在此意义上,阿姆罗的缺席以及夏亚强夺RX-78才打开了未来之门。
现在我们应当不难理解,为何修司会从“RX78”那里获得指令,因为过去总是比现在更先抵达未来。
一台由过去而来的、为了终结战争而被创造的机体自身就携带了实现和平的力量。
修司对“命运之音”的忠诚,正是未来实现其自身的关键。
在此我们可以回顾电影中玛秋在七彩空间中接受夏亚指引的那一时刻。
那七彩空间不正是博尔赫斯笔下时间穿越主体时所形成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吗,一种量子场论和以太假说共同编织起的时间汇集-分岔-再汇聚-再分岔的迷宫。
作为新人类的玛秋同样继承了前辈们的可以感受未来的觉醒能力。
那种力量就是未来自身在当下化的力量,一种对“历史”重新阐释而形成的未来自我实现的力量。
在这里我也必须承认这种力量是危险的。
但与其说危险在于好像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毋宁说危险在于对于“历史”与“过去”这一概念的混淆。
在汉语中,历史这个词的本义是对事件(event)的记录(record)。
于是值得被记录的事才成为史,不被记录的事则成为过去。
历史往往成为了历史拥有者在场的证明。
在这一点上《1984》中的“老大哥”将这一在场推向了极致,整个真理部的工作内容就是将所有不利于老大哥的记录统统修改为对其有利的历史。
也让我们领略了一个无需出场就已无处不在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真实可怖。
这种恐怖时至今日反而卷土重来。
现如今特朗普不正是一个妄图强行将霸权秩序铭刻进历史秩序中的“老大哥”?!
为了避免落入极权者的陷阱,也为了不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帮凶,曾经温斯顿的做法依然可取。
只要在美国的霸权秩序之外选择另外一种未来,我国那些没有被霸权秩序记录在案的悠久历史就是必然战胜霸权主义的有力武器!
这是一把可以掌控时间的武器,如果需要为这把武器起一个名字:“为一个可能的世界选择一种可能的时间”。
这把武器的使用说明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铭刻进了未来:“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
明知山有矢,偏向矢山行。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 (2025)6.72025 / 日本 / 科幻 动画 冒险 / 鹤卷和哉 / 黑泽朋世 石川由依日升和khara各做各的,同一个故事线里面硬是塞了两种画风和叙事风格,甚至能看到同一个画面里存在两种不同画风的人物,有点子抽象。
内容上整个就是日升风格的序章和khara风格(TV版本)的前两集TV拼出来的一个大序章,感觉纯是出来骗钱的——传统意义上用一个第0集可以搞定的事情,攒上两集正片捏成了一个观感上比较割裂的电影。
日升风格的就比较传统的if故事线,整体还是非常日升的,纯夏亚爽文,小元祖高达一开,到头了也没碰到阿姆罗。
到了khara风格的部分痞子小味孬一下就上来了:不会开高达?
没有关系,机体就那个有点机魂在身上,就全自动你就看我表演(暴走 bu shi×)就完了。
还有个读作真嗣写作渚薰的迷之男主,即视感有点强。
新人类这块khara好的不学光学日升神棍的部分了。
机战过分依赖新人类的超前感应:UZI来了全躲了。
80分钟的片长里女主总计开着高达出击两次,每次都进新人类+精神骨架特有的宇宙走马灯,说实话,太廉价,搞得我独角兽里面跨越历史长河的走马灯很没有排面。
感觉后续的剧情发展有可能是在超级系的路上走远了,不如痞子继续发挥一下来点劲大的。
插入曲这块也有点各写各的,风格不太统一,用的不好。
虽然都不太算是根本性问题,但是各种因素一整合就基本和好的风评无望了。
OK,矢也吃了,日升什么时候能把第二部的闪光的哈萨维给抬出来。
“直径6.4公里的宇宙殖民卫星,每113.5秒就会转一圈,产生1G的离心力,宇宙不在我们的头顶而是在我们的脚下,出生于殖民卫星的我们,从未见识过真正的重力和真正的天空,当然也未曾见过真正的大海。
”仅是这一段话就引出了UC系世界观的基本矛盾,很多深度的东西还有待发掘。
变动的世界线、吉翁胜利后的世界新格局、夏亚的去向、NT感应的本源……遗老们的担忧可以理解,被高达tv版自从00结束实际上一直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搞怕了。
希望这次的剧场版之后能整出来点新东西,高达粉不会讨厌推陈出新
本文首发于《看电影》杂志2025年第5期前言:自1979年那个穿着白色盔甲的机器人跌跌撞撞登场,用机甲战争这面镜子照出了全人类最真实的困境。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恰是打开这个传奇宇宙的钥匙。
我们无需记住复杂的机甲型号或势力名称,只需感受那些永恒叩问:当科技远超道德,当理想沦为暴力,当少年被迫成为战士,我们究竟在为何而战?
这不仅是给机甲迷的灵魂启示,更是给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寓言——毕竟在AI革命与星际殖民的前夜,高达早在四十余年前,就为我们写好了警示录。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是高达系列的全新剧场版,跟以往高达动画气质完全不一样。
从一开始让[新世纪福音战士](简称:EVA)的主创加入进来,就代表了这个IP想要一个新的开始。
“高达动画+EVA团队”,这两个关键词引发了全球机甲迷的期待。
这部作品以UC宇宙的“IF线”为舞台,讲述女高中生天手让叶因邂逅战争难民少女尼娅安,卷入名为“军团战”的非法MS决斗竞技,驾驶神秘机体“GQuuuuuuX”揭开宇宙阴谋的故事。
影片由EVA核心团队——导演鹤卷和哉、编剧庵野秀明与榎户洋司联手打造,米津玄师的主题曲更如星火般点燃了新一代观众的激情。
它不仅延续了高达系列对战争与人性的一贯叩问,更以赛博科幻的美学革新,将硬核机甲战争与浪漫青春觉醒编织交融成一场华丽视听盛宴,观众仿佛掉进了闪闪发光的二次元世界。
然而,这场“跨时之战”的震撼,仅仅是高达宇宙漫长史诗的一个涟漪。
若要理解其深意,需要回溯至1979年,那个以“宇宙世纪”(Universal Century, UC)为名的科幻纪元诞生的时刻。
1979年,一部名为[机动战士高达0079]的动画悄然问世。
起初,它因“反传统”的设定备受冷遇:没有热血少年的正义宣言,没有无敌机甲的华丽必杀,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在战争中挣扎的普通人。
主角阿姆罗·雷,一个偶然成为高达驾驶员的少年,在恐惧与迷茫中逐渐理解战争的残酷;宿敌“赤色彗星”夏亚·阿兹纳布尔,则是政治阴谋与个人复仇的复杂化身。
这部作品以冷峻的笔触,描绘了地球联邦与吉翁公国间的“一年战争”,将机甲从“超级系”的玩具升华为承载人类命运的符号。
初代高达的“失败”近乎宿命——收视低迷、玩具滞销,甚至导演富野由悠季一度计划以主角同归于尽终结系列。
然而,其深刻的世界观却意外吸引了成年观众:宇宙移民与地球权贵的阶级对立、米诺夫斯基粒子引发的科技革命、新人类(Newtype)对战争本质的超越性思考……这些元素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冷战末期的社会焦虑与人性寓言。
最终,通过剧场版的重制与粉丝的狂热支持,高达不仅存活下来,成为日本科幻动画的三大里程碑之一,与[宇宙战舰大和号][新世纪福音战士]并列,如今,高达更是日本动画中经久不衰甚至是商业价值最高的IP之一。
高达系列的核心魅力,在于它从未将机甲简化为战斗工具。
在UC纪元的设定中,人类因资源危机向宇宙殖民,却未能摆脱地球中心的剥削体系。
宇宙移民与地球联邦的矛盾,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与腐朽政治结构的撕裂。
吉翁公国的独立宣言,起初以吉恩·戴肯的“新人类理论”为理想,却最终被扎比家族扭曲为军国主义的扩张工具。
这种“理想堕落为暴政”的叙事,映射了20世纪无数革命的悲剧性轮回。
战争在此成为人性的试炼场。
高达作品中鲜有绝对正义的一方:地球联邦腐败僵化,吉翁公国沉溺于种族优越论,而夹缝中的平民与士兵,则被迫在生存与道德间抉择。
例如[0080:口袋里的战争]中,少年阿尔目睹战争的无意义牺牲,最终捧起敌方机师遗落的头盔痛哭——这一幕无关胜负,只关乎战争对人类纯真的吞噬。
高达的哲学高度,集中体现在“新人类”这一概念上。
他们并非基因突变,而是在宇宙环境中进化出的、具有高度共情与感知能力的群体。
夏亚的悲愿是引导人类成为新物种,以摆脱重力(隐喻旧秩序)的束缚;阿姆罗则试图以理解而非暴力终结仇恨。
这种对“进化”的探讨,既是对尼采“超人哲学”的致敬,亦是对人类文明出路的终极追问。
然而,新人类的理想主义往往被现实碾碎。
[逆袭的夏亚]中,夏亚推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极端手段,暴露了革命者沦为独裁者的悖论;而[闪光的哈萨维]里,联邦政府以“维护秩序”之名镇压反抗,揭示了体制暴力的循环。
高达的宇宙从未提供乌托邦,却始终以机甲的火光,照亮人类在黑暗中的蹒跚前行。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达早已超越动画范畴,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万代模型(Gunpla)的精密设计与自由拼装,让每个普通人得以亲手缔造自己的机甲史诗;[SD高达]的Q版形象,则以幽默解构战争的沉重,衍生出跨世代的娱乐生态。
而在学术领域,高达的政治隐喻、科技伦理与叙事美学,更成为比较文学、社会学甚至军事研究的课题。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的诞生,恰是这一文化血脉的延续。
庵野秀明团队将EVA式的意识流叙事注入高达宇宙,让少女玛秋的机甲战斗成为战后世代的精神图腾——她既是对阿姆罗、卡缪等前辈的呼应,亦是对Z世代观众情感需求的回应。
当米津玄师的歌声与GQuuuuuuX的炮火共鸣时,高达再次证明:真正的经典从不重复过去,而是以新的语言,讲述永恒的人性诗篇。
这一部剧场版只是一个引子,懵懂的青春期少女少年无意间闯入高达世界,不拘泥于形式,反而打开了新纪元。
从1979年的[0079]到2025年的[跨时之战],高达系列始终凝视着人类的困境与希望。
它既是钢铁巨人的浪漫史诗,也是一面冰冷的镜子,映照出战争的无情、权力的异化与救赎的可能。
正如富野由悠季所言:“高达不是儿童的玩具,而是给成年人思考的寓言。
”当新一代观众为玛秋与修司的命运动情时,他们承接的不仅是机甲的热血,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追问:在浩瀚星海中,人类能否以理解取代仇恨、以觉醒终结轮回?
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场“跨时之战”的闪光里。
看中配版《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恍惚间仿佛听到了敖丙在开高达,看了下中配配音表才发现,男主修司伊藤的中文配音演员原来是瀚墨🤖“试着让自己更自由,就像鱼儿在海里游动!
”电影里修司这段“海水”相关的台词,瀚墨多少带点经验DNA在身上🐉修司的缥缈感和自由感,驾驶红高达在宇宙间战斗的场景,也在瀚墨的配音加持下,多了一丝“上天入海”感,酷炫到没边了🪐电影中对于高达新一代主角团的塑造各有亮点,除了萌猛反差感拉满的玛秋,冷面御姐尼娅安,充满神秘感的修司也是不少粉丝的关注焦点。
假期去电影院看《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吧。
刷电影时,总能发现角色身上新的小惊喜,这部新高达真是越看越爱。
#踏碎星辰归来仍是少年##我好像听见敖丙在开高达#
这部高达的机甲肉搏太潦草,分镜稀碎,爽感不够强烈。
开场致敬老版动画直接一比一复刻,也是在讨好老粉丝的。
剧情呢基本没有,也不必要去考证人物关系行为动机了,80分钟倒是不墨迹,瞌睡了一下,日漫平均水准也就这样了。
印象中看过最带劲的机甲战还是两部剧场版《苹果核战记》。
高达这个要是没有童年滤镜加持,真是磕不动。
作为一部剧场版对原作世界观和上下文依赖性太强,当做独立大电影来看的话,不能让我满意。
突然想起来初中的时候,坐我后排的胖子同学把变形金刚拿来学校玩。
当时我俩关系不错,他还送我一个。
他把他爸的外国科幻小说拿来学校,给我看完之后,让我给他讲讲是个啥故事。
我记得那个小说有外星飞船,生化机器人,还有Space sex。
在当时那个年纪看着也是很有启蒙意义。
后来我俩关系闹掰了,他把变形金刚要回去了,初中毕业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了。
是不是每个人小时候的记忆中都会有个小胖子。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5.5分
先提前说下,我对高达的了解,仅限《机动战士高达SEED》和《机动战士高达SEED DESTINY》,而且当年我不是因为喜欢高达,而是三角四角狗血恋+主题曲超成功让高达系列受众大破圈,破到我这儿了。
所以,我对夏亚完全不熟。
但这个角色毕竟太有名了,他这个面罩造型一出,我“原来你就是夏亚”,“赤色彗星”的称号一出,我“原来赤井秀一就是致敬的你”。
前半段故事虽然不至于看不懂,但确实有“我得回家补补课”的难受。
所以,夏亚的部分,虽然大概很对高达迷的情怀,但对我这种几乎算路人的观众,就挺不友好的。
但比起后半段,我可以接受这种不友好,甚至因此想要回来补补夏亚的高达故事。
看到后半段我真是不停地皱眉头,首先画风跟前半段的夏亚,就好像不在一个图层,美术风格的不协调就算了,主要是,主,角,真,的,很,讨,人,厌,啊啊啊啊——我真是给女主角的天才高达驾驶者光环跪了。
就算电影时长有限,只能稍微塑造下她对出生地的反叛,对真正的大海土地的向往(大概),但完全无法解释,她为啥因为看到穷苦百姓受欺负,就突然发癫想去干死殖民星球执法者。
而且发癫的方式就是“抢”,自己明明啥都不会,先去抢了另一波穷苦百姓的机甲;之后又抢了打着打着落下来的高达。
毕竟是主角嘛,抢的结果是,天赋觉醒嘞,围观配角惊呆啦,纷纷感叹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叹气之后女主也不是因为要为穷苦百姓伸张正义,或者自己穷到当裤子需要钱,而纯粹因为感应到了bling bling,很爽很喜欢很向往,所以又去开着抢来的高达打机甲赛了。
不仅如此,还要非常突兀地卖百合。
——不过我因为这点皱眉时,我还反思了下我有没有在看到明显卖男男的电影时皱眉。
——不对啊,我皱眉不是因为卖百合,而是很生硬地、生怕你不知道“我们要卖她们呦”往我脸上猛怼,这种卖法,甭管女女,男男,男女,女男,我都讨厌。
说回来,总之后半段,我真是全凭听歌和机甲撑着往下看。
然后,突然就完了,我:啊?!
坐在我后面的俩男生估计是高达迷,其中一个给另一个说:欲知后事如何,请看4月8日播放的动画。
(他说的,我还没求证……叹气要是之后播出的番还是这位主角,果断不会看,跟男女无关哈,要是男主我也烦。
虽然夏亚到底去哪儿了,干啥了,咋地了,“跨时”怎么回事我还有点好奇。
看完后,一定要吧所有感想分享出来!
从95年看W伊始,看了30年的高达,这是第二次在大陆荧幕上看到高达作品,特别是夏亚经典BGM响起时,那一幕幕经典回忆涌上心头,差点想泪目🥲来之前就发现这部的另类,庵野老贼颠覆传统经典的“黑历史”,宝可梦的人设,EVA的机设,一开始觉得丑,但是真的打起来了,觉得越看越顺眼,作为0079的if线或者平行宇宙,高达的味道没有变!
作为电视剧的开端,电影很好地完成了吸引入坑的工作,留下了诸多悬念。
比如男女主身世,夏亚是不是真的成为了宇宙“男鬼”,舞台是不是会从“决斗”等日常升级成新一轮地球和殖民地之间的战争等等等等,正好无缝衔接了4.8的TV版,万代野心不小,更希望不要像水星魔女那样一直“小打小闹”。
曾经梦见过“久美子”开高达,现在竟然梦醒实现了,黑泽朋世的声优演绎真的太棒了,期待,热爱,忠诚!
总体音乐也超级棒,特别是两首主题曲,八爷出品必属精品配合高达出击,完美契合,棒棒🥳马上就想去买GquuuuuuX的模型!
我话撂这,这电影谁去电影院看谁看谁是小丑大家好,我是小丑🤡这电影就相当于是什么,你知道吗?
就相当于tv前三集压缩在一块了,然后就端在电影院里面给观众放出来了你要是把这个当成tv看,看了前三集你觉得中规中矩,你要是把这个当电影看,你会云里雾绕说的都啥呀?
我靠,这压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结尾打了两个杂兵就没了,我靠什么主题啊?
人物的转变啊,通通没有,当一个电影看完全就云里雾里开头莫名其妙,结尾更是莫名其妙,一点爽点都没有,我的天好几次我都看睡着了最搞笑的是我看当时我看他把两个杂兵干死了,我心想现在可以歇一会儿了吧,我去上个厕所接着回来结果回来之后就给我放片尾曲了……我……我问后排那哥们,这就没了?
他说他还以为我知道这打完了就没了,所以先走了……就一整个云里雾绕的,我靠……我花了33块大洋,专门跑去电影院看了三集tv……果然果然,哪吒2爆火相当一部分原因,全靠同行衬托,这几年能看的电影就没几个本想着明天休息,今天看个电影解解压,想不到我靠……后排那哥们看完也一脸懵逼,什么鬼?
我靠33块钱啊,就去电影院看了三集tv,我开个爱奇艺会员都能开两个月了……
第二十条 (2024)7.5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家庭 / 张艺谋 / 雷佳音 马丽
新。高达,即刻加入痞子宇宙。第 0 集,品不出啥味道,观望下
台灣有上映,昨天去電影院看完了。此前只看過 GQ6uX 一開始的 PV,後面網路上有關的分享一律不看。電影開播時,還以為看錯電影了,直到辣個男人登場,才知道這竟是 TMD 的 UC0079!整個雞血灌注,只差沒把手中的可樂往前排灑過去。本來看 PV 還很擔心 GQ6uX 又是子供向的水星花園番,直到JK女角穿上戰鬥服⋯果然庵野老賊不會讓宅男們失望。期待四月正式開播。順帶一提 GQ6uX 的命名與發音看起來跟程式設計有關,qux 是程式設計常用的參數暫定命名,例如:foo, bar, baz, qux, quux, quuux,…,所以這個q6ux 應該是有什麼含義在。
夏亚,你算计我!没错!元祖高达,夏亚开的!
晟嘉国际影城。节奏还是乱,音乐挺好听。
爽!这就是我该在电影院4d动感影厅跟随椅子摇晃看到的东西。 纯路人的第一部高达,机体实在是太太太炫酷了,扎古也不错。 剧情节奏叙事配乐槽点都不少,但还是保留期待。 25.4.18
【2.0】总篇拼盘烂活瞎整,既要又要全部玩完,真就蓝色禁区既视感走马观花又叙事极差,前后割裂的让人摸不着头脑,铺垫了半天刚要进入情绪又被打断施法草草了事,这样的电影除了恶心人真不知道到底是图什么……
我女儿频频发出好酷啊好酷啊我也想要一个机甲的感叹,很开心在大银幕上看高达。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一些亮闪闪的东西。
不明所以
即使以大型pv的定位看这部作品也大概是不合格的,80分钟的体量要塞进一整条if线始末还要尽可能为尚无张力的主角团开个大头还是太勉强了。更难以忍受的是后半段每次角色的行动都充斥着无以言说的机械感,粗糙的命运节点、人物性格与关系构建的拼贴感和突兀响起的潮流小曲都有着懒惰而不加掩饰的设计感和对叙事的漠视,吃到水魔甜头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搞百合吗。但能在天幕的巨幕花30看高达激情干架也不可谓不值...
尼玛这啥玩意啊,烂死了
前半截剧情混乱且对新人极为不友好,高傲到甚至不愿意对专有名词加点注释,那为什么还要把动漫前两集搬上荧幕来圈钱?女主鲁莽又毛躁,看到她懵懂无知却硬靠天赋开高达给人看笑了,用天赋推动剧情不会增加主角的魅力,只会让人觉得她无脑。中间那段女同情节突兀又莫名其妙,和前后剧情极为割裂,现在不写点同性剧情在日本要进监狱吗?粉色的激光束,粉色的爆炸,粉色的光点,粉色kirakira画面…作画也就那样吧。还有这么短的电影这么多次歌曲插入,你们也要组一辈子乐队吗。
又是为了卖胶的粉丝向作品,看在他把夏亚都给刨出来的份上,多给一星不为过吧🤣
后半段也太烂了,又公式又无聊,还不如水魔呢,求求别再用女高侮辱这个IP了,说白了不蹭UC根本没人看的玩意,鹤卷和哉没活了可以回去继续吃Eva老本
我发现我灵魂中可能有一种厌女基佬倾向,看到一个男人在星间追逐另一个男人就高兴,以前是阿姆罗追夏亚,今次是夏利亚追夏亚。但是一看到女人开机器人就浑身不自在,以前是哈曼,这次是玛丘(而且还可能是同性恋女人)。另外就是一年战争延长了,满足了我的夙愿,但可惜只延长了两天。
爽,太好看了。这次老情怀和新潮流都跟上了,感觉这一部(至少这一次大屏幕上)终于调和了这么多年来的诸多矛盾,这一个半小时里面太多心思了,彷佛能看出来它背后无数个老男人在无数个夜晚以帧来讨论的无数个会议...... 也许要win-win一次了。期待动画。
我是谁我在哪
忘记标了,后面总感觉会来个大的
高达要是以后都按这个方向持续出下去,每一部都得集合一点时尚单品,那这个系列可以把前边这六个字去掉了。说实话2020年以后最好看的高达TV动画还是创形者再起。
前面应该是35m,后面47m。基本对半分了。观感跟海报一致,就是两个时代的故事(且都采取了各自时代的形式和感觉)还是稍显乱吧,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事件和主体比较多,没有形成有序的整体。相比当下时代的跃动,我在情感上还是更倾向于老故事吧。感觉形式、风格、故事的技术上,主创也更擅长和熟稔。后面以高达原搭档(现为中尉,中高层)、高达现操作员(均为出色却非天才的操作员)视角,看待新新人类的打斗,给出有效视角和解说。是完成得非常棒的。确实感受到了新新人类和新新世代的跃动感,但那不靠谱的感觉(男),和天赋论(女),实在是……让人爱不起来。建立不了深厚的情感链接。可能cp粉向,或者比较粉丝向吧。也能够理解这种燃点和惊喜感。影院两三度哗然。“去战斗/逃跑吧,高达是这样告诉我的”没说服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