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点可能是套路化了,一开始就重逢,一重逢就死人了,这个故事的展开真是没预料到,其实前一个小时感觉都还挺不错的,无论是摄影、构图、用光都挺不错的,特别适合大银幕观看。
这样的电影基本上就是一个日式纯爱故事的香港版,但后半段的穿越和奇幻元素插入以后就有些不太行了,主要是故事的逻辑出现问题了,有点莫名其妙的走向,最后的结局让人有点不懂,是另一个平行世界吗?
主创们是有能力将这样一个故事浓缩成一首散文诗的能力的,但做得不好。
某种程度上看,这部电影就是一首散文诗,自己与自己和解的散文。
淡淡的忧伤,遗憾的是戏里的重头戏的歌太简单了,缺少动人的旋律,直击心灵的韵味。
确实有点像《不能说的秘密》,但是这部电影整体质量还是不如歌手周杰伦完票性质的大银幕处女作的质量。
当然,硬说优点也是有的。
这样的节奏和情绪做得不错,剧情在前面淡淡地铺垫,铺到最后有几处感人的点的。
本来想去看《还有明天》遭遇密钥没到临时换片,看了看是音乐题材,卖票的一直忽悠说该片放映仅此一次机不可失,也想让生活多经历些偶然,所以去看了(村里居然公映日前一天就放上了)。
一定意义上不是一部“好”电影,《你好,之华》、《情书》的影子、不加理性克制的泛滥表达、不伦不类的香港日系风画面和故事、混乱的节奏、并不高明的立意、失意中年男人的意淫,甚至和我大学时期拍的一个学生作业构思很像……但另一种层面,个人越来越不喜欢所谓“好”电影,怕经典模式怕套路化怕结构太过精巧让人觉得望尘莫及怕题材太会讨人欢心,所以这一部也可以是非常好的电影,真诚、天马行空的想法涌现、构图、光影、美好的主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它强烈地调动起了人的情绪与记忆,明艳的少女喜欢男孩时的雀跃、微表情、按捺不住的小心思、第一次打电话聊到凌晨天空泛起鱼肚白、而男主人公和女主女儿一起在日本海边悼亡逝者的那一幕,第一次让我思索关于永恒,关于生命中那些永恒的爱,关于死亡前夕那些纷乱乱的画面……我对长久的爱没有信心,相信人不一次也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相信时间绝对运动(一定意义上我很像《东邪西毒》的主人公),但这一次,我忽然慢慢回忆那些我过往人生的每一个人,在死亡那一刻,我还会记得谁?
还会和谁的生命有牵绊,会不会有那个所谓的Exactly love陪在身边,我不知道,也说不上话来,只是呆若木鸡,静静看着影院灯重新亮起,我们一个个个体从黑暗中的自处,回到人头攒动的现实世界,听完主题曲、钢琴曲、看着字幕缓缓消失、打扫的人进来又离开,我站不起身,像呆住了一样,年轻风骚的阿姨们说: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两个中老年大叔说:这片子挺好的……,嗯,挺好的,我们在同一空间观看这同一方寸的银幕里表现的光影,试图共融,但意义空间不会完全相通,这应该就是我们之所以需要电影、之所以爱电影应该有的感觉。
而我们该如何承受岁月流水的侵蚀,该如何去承受这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爱之重呢,一切都未可知,但应该时刻对生命馈赠的一切悲欢欣然接受,爱是快乐的事情,爱是礼物,生命是一曲盛大的交响乐,生命是赞歌!
(PS:看完好想吃电影里的焦糖布丁,只能在村里没关门的小超市买了几根奶酪棒和液体冰激凌,嗯,我还需要一点酒精,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仍然在呆若木鸡,后劲蛮大)
荣获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七项提名的《久别·重逢》是近来院线难得一见的佳作。
不要理会豆瓣短评。
这个奇幻爱情故事的真正主题是:时间和救赎。
它跟《不能说的秘密》不是一回事——虽然那也是部不错的电影、也在频繁的“穿越”,可它只是部青春爱情片,对时间本身是没过多思考的。
《久别·重逢》不一样。
它说的不仅是阔别多年的恋人再度重逢,还是现在的你与过去的你重逢;它表达的“救赎”是先去救你自己、找回你自己。
在此基础上,你才有可能去救别人、去救一段被时间洗去的真情。
电影呈现的“救赎”顺序是:成年夏文萱以少女夏文萱(夏文萱女儿)的身份试着去救成年苏升华——成年苏升华在后者的点醒下自救——成年夏文萱也凭这段经历完成自救——少女夏文萱与少年苏升华的命运就此改写。
这让它的结尾一幕变得极为动人:少男、少女、成年男人、成年女性共处一室。
两两四目相对,阳光洒进琴房。
一时间,恍兮惚兮,今夕何夕。
原来,“重新来过”是可能的;原来,战胜时间的爱是存在的、能战胜时间的人也真的有。
我没想到:如今这个时代,居然还有人在做这种根本“不可能”也没人信的表达。
这还不是最大的惊喜。
与大多数迎合“时代情绪”的电影相比,“超越时代”或“回到过去”的电影本来就有,只是看你能不能发现。
《久别·重逢》最厉害的地方是:它简直可以作为一部两性心理的教科书。
片中郑伊健-蔡思韵(成年苏升华与夏文萱)、郑伊健-许恩怡(成年苏升华与少女夏文萱)、陈卓贤-许恩怡(少年苏升华与少女夏文萱)的每场对手戏,几乎都体现出恋爱中男女双方或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心理。
这些表达普适、准确且真诚。
影片刻画的是“最好的男人”和“最好的女人”:郑伊健扮演的苏升华已经算是最好的那类男人,可跟最好的女人——夏文萱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果“差距”这个词会让一些人不舒服的话,那我改一下:差别。
接下来的文字,我将重点去谈这种“差别”。
鉴于眼下“男女”或“女权”的话题实在太多太扯,我必须要事先声明:本人不算“女权主义者”也无意去营造性别对立。
我讲的不一定对,但我希望不论男女读者,都能基于自己独立、客观的评判去准确理解我接下来要讲的话。
譬如,正文中多次出现的“男人”、“女人”措辞,你心里最好加个“一般情况下”或“最好的那类”的前缀,因为我要频繁这么表述,文章就没法看了。
以及:正文7000字。
无耐心者不建议往下看。
正文电影一上来呈现的是:一对曾经爱过但后来分开的男女时隔多年后......都躺在医院、都不想活了。
不过这其中有点区别。
苏升华是因为失去了事业——其实都不算“失去”,他只是过气了:作为曾经成功的音乐人,他的创作陷入了瓶颈,作品也不再被市场和大众接受。
而夏文萱是因为得了癌症,时日无多。
即使现在做手术,也会面临重大风险。
这让我想到:一个男人如果失去了事业,沦为社会和他人眼中的“废物”,他便会产生不想活的想法;而一个女人即便真到了一无所有的地步,只要她还确信有一个人爱她,她都愿意继续活下去——除非,就连活着本身,都成了奢望。
大家不妨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认知想想:大概率是不是这么回事。
在对死亡的态度上,两个人也有些细微差别,虽然他们对医生说的话都一样:“随便吧。
”男人是因为抑郁症安眠药吃太多,医生提醒他下回还这么做当心醒不过来时,他说的这句话。
这里有种“破罐破摔”的消沉心理。
女人是因为医生提醒她这个手术对她至关重要后她说的这句话。
医生听到她的回答后笑道:“还能开玩笑,不错啊”——也就是说夏文萱哪怕在身患绝症时还保有一丝乐观和幽默,她是用“听天由命”的态度来为自己减压。
她最终决定接受这个手术,试图去延长自己的生命,可惜事与愿违。
面对生活的困厄和突如其来的命运打击,男人其实更易感觉到消沉和沮丧,可爱他的女人很怕见到男人这种心理。
大家不妨凭借自己的经验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之后的一幕,失联多年的昔日恋人在医院大厅偶然重逢。
夏文萱是感到惊喜并主动搭讪的一方,苏升华是感到震惊并随即流露出逃避姿态的一方。
“苏升华。
你还认识我么?
”,夏文萱发现了他,主动上前询问。
苏升华愣了一会儿,随即从趴着的钢琴上起身:“夏文萱”。
他的笑容更多展现的是“人生无常”的无奈而不是“故人重逢”的喜悦。
之后的对话,一直是夏文萱问得多,苏升华答得少。
苏升华很怕向昔日恋人透露更多的信息,因为曾为当红音乐人的他深知:眼下关于自己的新闻都不好(酒后机场闹事),自己如今的样子也不好,此刻还出现在医院里......他的确想跟夏文萱说点儿什么,可他不知从何说起,他更想逃。
因此当他听到夏文萱“我一直在听你的音乐,好听!
”的鼓励时,他原地呆立怔住,之后面露愧色、不置可否地黯然离去......建议所有人都去看看这场“久别重逢”的戏,它把曾经爱过的男人女人的不同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要是苏升华,哪怕当时内心再翻江倒海、感慨万千,也不会忘问夏文萱一句:“你为什么也会在医院?
”——这并非在批评苏升华“冷漠”,他能在昔日爱人面前表现出如此克制兼得体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相信有些男人遇到这种情况的表现可能会这样:“竟能在这遇见你!
可见老天还算有眼......这么多年你怎么样啊?
(内心:随便吧)......我跟你说:这些年来我......我......我......不如咱们找个地方聚一下?
我跟你说,我就快活不下去了!
”所以,奉劝广大女性:对那些轻易能对你说出“我不想活了”、“我想自杀”的伴侣,千万不要心软。
真正有自杀之念且在乎你、尊重你的人,不会这么跟你讲话的。
他的反应会像苏升华那样。
然而,夏文萱看出来了:他想自杀。
她为他感到深深的难过。
那我们能否据此去说:苏升华这个人实在过于自我甚至自私,不太懂得理解他人的感受呢?
也不尽然,这么说太轻佻了。
苏升华算艺术家,而艺术家,最不缺的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但理解归理解,会不会表达是另外一回事。
这就要从影片呈现的苏升华的青年岁月、他和夏文萱的相恋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首先,电影给了个比较老套的设定:苏升华的原生家庭很不幸,父母整日争吵,父亲还有外遇。
家人没在童年时期教会苏生华如何去爱,这和夏文萱起码有个爱她的奶奶是不同的。
可偏偏,苏升华有着极高的艺术天分,这使他过早地仰仗艺术投入(逃避)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能将父亲弃置不用的旧船厂物件改造成自己的私密乐园,就可见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地富足。
恰如他几十年后在医院重遇夏文萱时话不多一样,早在两人开始相恋时,苏升华就不爱说话。
那时他就跟夏文萱讲:“我不太会说话,音乐就是我的语言。
”诚然如此,所以当他因迟到被考官拒绝后,愣是凭自己独特的“语言”——音乐打动了考官,得以参加面试。
对女人来说,爱上这样“闷骚”的男人其实是件不幸的事——不是说苏升华这个人不好、不善良、不优秀,而是这种从小到大都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他的“自我”会在日复一日的孤独中越滚越大、终于大到一个女人无法想象也很难忍受的程度。
要说这种“大大的自我”本质上还是“自私”,大概是吧,可它是情有可原的。
一个人的总体心灵能量是有限的,当他过多用来投射到自己身上,就无法分给别人多少。
这直接反应在电影的情节中:少年苏升华之所以会对少女夏文萱产生好感,是因为夏文萱同样对音乐有着极高的领悟力兼善解人意。
他能猜对苏生华弹奏的音乐的“颜色”(蓝色)和“季节”(秋天)。
一个长年不被家庭关爱、同学都不理解他爱好的男孩碰到这样的女孩,怎能不动心?
这一心理轨迹可表述为:“我——我的音乐——懂我音乐的女孩儿”。
苏升华的“自我”从青年时代起就是这样不断往“壮大”的方向延申的。
然而,少女夏文萱爱上少年苏升华的原因并不源自音乐本身,她是爱他懂音乐的才华,更爱他的单纯善良。
也就是说,相较苏升华,夏文萱更多的是爱上他“这个人”而不是“他(她)理解我”。
——苏升华恰好相反。
有一场戏最能说明这点:成年苏升华向夏文萱的“女儿”(其实就是穿越回来的夏文萱)袒露心扉说:“你妈妈才是我的第一任监制,我作了什么新歌都是第一时间拿给她听,跟她在一起,我感觉我好棒!
”听到苏升华的回答,夏文萱的“女儿”(夏文萱)立即追问道:那你爱她吗?
结果苏生华笑而不答。
他不是对夏文萱没有感情,他是无法启齿。
甚至:他都无法确定自己对夏文萱的这份感情是不是爱,他也害怕去承认夏文萱是爱他的。
因此在他出发日本前才会对夏文萱的“女儿”(夏文萱)说:“你妈妈记得的那个人不是我。
”“是你啦!
”
即便如此,苏升华也算是“最好的那类”男人了——他不会爱,不敢爱,但他起码不会骗,他不会明明心里没底嘴上却言之凿凿。
这是个很诚实的人。
而早从他少年时起就是这个样子了:那会儿他就没想过和夏文萱的相处算不算“爱”,他就没有(敢)去承认这份“爱”的存在。
还记得那场深夜电话戏么?
——夏文萱不是第一次问苏升华是否爱她了。
当时少女夏文萱正在睡觉,少年苏升华一个电话打来,他这电话来的“真是时候”,直接把夏文萱吵醒,因为他看了夏文萱送给他的书,“感觉就是在说自己”,激动得灵光乍现谱好了新曲,希望夏文萱能给他一点“意见”。
——苏升华是个不自信的人,他需要反复从夏文萱那确定自己“好棒”(片中两次夏文萱夸苏升华音乐时,他都是开心地反问:“真的吗”?
)。
夏文萱对此毫不介意,只是打断他谈性正浓的话头,直抛给他一个问题:“等等等......你能不能先告诉我,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些呢?
”说完这句“恳请示爱”的冒昧话后,少女夏文萱脸色绯红,在床上紧张得“捶胸顿足”,而电话那头却是短暂的沉默。
她在等,他希望苏升华把那句话说出来——“因为我喜欢你。
”可她等来的却是:“因为......我没有别的人聊了。
哎,其他同学都不懂的。
”行吧......这回答虽让夏文萱略感失望可大体还算满意,在夏文萱心中,这已经是“次优”的答案。
所以夏文萱说:“明白啦,现在听你弹通宵都没问题!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苏升华这句貌似不解风情的直男回答其实是七拐八绕地承认了“我喜欢你”——只是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但夏文萱get到了。
“我没别的人聊了”的回答可以概括成四个字“我需要你”——而这种心理就接近成年夏文萱定义的“喜欢”。
“我妈妈跟我说:喜欢和爱是不同的。
喜欢一个人是因为她好;而爱一个人是当他不好时,你也希望他变好。
”一直活在自己精神世界、孤独自卑的苏升华感觉自己“不好”,所以他需要更“好”的夏文萱来让自己感觉很“好”。
从影片呈现的内容看,苏升华对夏文萱一直是喜欢;而夏文萱对苏升华是爱。
直到成年苏升华得知夏文萱为了救他穿越回来、而自己也决心穿越回去找夏文萱的那一刻,他才终于学会去爱。
那场刺激到成年苏升华发觉自己活了大半辈子“原来都不懂爱”的酒吧戏拍的实在漂亮、实在动人。
因此,我要将郑伊健的台词全文复述。
当时,他正在跟夏文萱的“女儿”(就是穿越回他身边的少女夏文萱)吐露心声——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苏升华都不会流露出如此脆弱的一面:“我不玩了,我要转行。
我感觉音乐离我好远、好远......我合伙人说得对啊,你又没有市场,又没有人要听你的歌,你又不能赚到钱......我最接受不了的事是因为:我没有理由写首歌是只给我自己欣赏的。
小时候说坚持,你觉得所有东西都在你控制之内。
当你长大了,再说坚持,是不是太执着了呢?
当你不再执着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了自己呢?
我都说这个世界变得很快,对啊,为什么忽然又会得了抑郁症呢?
又不知道为什么会触发到它,又治不了。
你又控制不了它......”夏文萱的脸色从震惊、失望到伤心,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她打断苏升华:“你有抑郁症啊?
”一向自认坚强的苏升华(某种程度上说也确实是)以为自己此刻收获了少女的“同情”,还在自顾自地往下说:“那天我在医院,医生跟我说......”——你都能猜到他接下来要讲的话,无非是在夏文萱“女儿”面前“卖惨”,诉说自己多么地不容易、差点就死了......于是夏文萱果断选择不听,反给了他当头一棒:“我知道啊!
......我妈在医院见到你,你是不是想放弃自己?
”苏升华愣住了。
他压根没想到在医院萍水相逢的夏文萱一直都在关注自己。
他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和脆弱。
这场戏,让我想到《滚滚红尘》中林青霞跟秦汉的争吵。
当时二人也是久别重逢,潦倒落魄、已沦为汉奸的章能才轻轻将沈韶华的手放在自己脸上说:“原来我还活着......”听闻此话的沈韶华勃然大怒:“你一开口总是先想到你自己,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我们是怎么活过来的!
月凤(张曼玉)她死了!
”
虽然苏升华“一根筋”的人格要比花花公子章能才强得多,可他在最脆弱的那一刻:“只谈自己”、“无视最爱”的“样子”是一样的。
夏文萱只是因为太爱这个人所以才没像沈韶华那样质问他:你连说了那么多个“我”、“我”、“我”......你有没有想过夏文萱?
这么多年她是怎么活过来的!
她死了!
相反夏文萱对爱人保持了最大的克制:“你可以讨厌这个世界,你也可以质疑你自己,但你一旦放弃,就什么都没有了。
那首歌写完就是你的了。
”——即便被苏升华“抑郁症”的长篇大论伤透了心,夏文萱依旧希望:这个目前过得很“不好”的男人能变“好”。
之后,她默默坐到钢琴前,强忍啜泣、重新弹起那首苏升华二十多年都没写完的歌——那是他当初因夏文萱而创作的。
(此歌为现实中郑伊健1996年所唱歌曲)让夏文萱生气的是苏升华“我”个没完,而她伤心的是:她当初爱上的,是一个对音乐有着纯粹热情和真诚感受的男孩子。
所谓:情之所至,心有所感,不明所以,指尖流露——就这么简单。
这是世间最动人的音乐,也是夏文萱会爱上苏升华的理由。
这种发自肺腑的心曲是毫无功利心的,也不需要跟人分享。
正如当年夏文萱的奶奶启发苏升华的那样:“村口一个老大爷,平日就那么一个人兀自地唱,他不在乎有没有人要听。
”——当年的苏升华听到这话后若有所思,他原本是懂这个道理的。
或许正是凭借这样的纯粹,他才成为了日后的著名音乐人苏升华。
可如今的苏升华只是深深愤懑于自己的“过气”、自己不再有“知音”,说什么“我没有理由写首歌是给我自己欣赏的”,甚至因为不再成功就想要放弃自己——“这不是我认识的苏升华”才是最让夏文萱感到伤心的地方,而不是他没有认出眼前的自己。
夏文萱的真正心声是:“苏生华你忘记了曾经的初心、忘记了曾跟我说过的话。
怎么,难道说后来名声大了、地位变尊贵了,你那越变越大的“自我”终至大到要将整个世界都包裹其中了?
——所以你说这首音乐“可笑”,评判那首音乐“垃圾”。
我早跟你说过‘不用理会其他人,自己喜欢就行了’。
你全忘了?
还是说:骨子里自卑的你从需要我一个人的肯定发展到需要整个世界都必须肯定你?
”唱毕,夏文萱向苏升华发出了灵魂拷问:“苏升华,难道你还认不出我是谁么?
”,之后夺门离去。
苏升华这才恍然想起少年时夏文萱在海边跟他说过的那句古怪话:“我见过将来的你”,于是奋起直追。
在海边消失前,夏文萱手捧烟花留给苏升华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知道你是不想记得,还是真的不记得从前的事。
我只是想你记住:就算我不在你身边,你永远都是最棒的那个!
”其实夏文萱怀疑苏升华忘记了从前,也有点误会了他。
苏升华一直都将夏文萱放在心上,就像当他看到夏文萱“女儿”偷偷将自己二十年前为夏文萱写的半首曲子用手机发给自己合伙人时会勃然大怒:“你有没有尊重过你妈!
我陪你来,是为了你妈!
不是来陪你玩儿的。
”——这里又牵涉到男女思维的不同:不能说男人没有感情,可他们的感情,往往更多指向过去或面向未来——正如苏升华小时候会好奇人三五年之后变成什么样子,人到中年后又一味凭吊过去。
男人最易忽略的,往往是此时此刻的当下。
正因苏升华沉浸在对夏文萱的逝去和自己失败的哀愁中,整个旅日期间,他都魂不守舍、心不在焉,所以忽略掉了眼前活生生、穿越而来的夏文萱留给自己的诸多信息暗示(如焦糖布丁),他愣是没看出眼前这个年轻女孩儿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爱人。
这是“内倾反省型”人的特点,他们对情感的触觉非常敏锐,但他们对“流露情感的当下”的反应则非常迟钝,乃至会有一丝恐惧。
结合先前讲过的道理:一个人的总体心灵能量是有限的,当他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创作、回忆或展望当中,他能分给当下、分给此时此刻眼前人的精力就越少。
所以你会观察到,一些事业心过强、心事过重的男人在亲密关系中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在场”的状态(可惜这是个悖论:女人又往往喜欢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的男人......)如果这人是个艺术家,那情况就会更糟,因为伴随创作的是精神的高压和紧张状态(就像苏升华因“才思不畅”会一个人在家失声怒吼),那么在“回归生活”后,他剩下的就只是疲惫和“不耐烦”,他只想休息——这将与心思敏感细腻的女性无比看重的“当下”发生严重冲突。
福楼拜的母亲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你的心早已枯死在对文字狂热的执着里”。
意即福楼拜“厌倦生活”。
的确有“厌倦生活”的男人,但真有“厌倦生活”的女人么?
这是最大的问题。
苏升华也一样,他的心“早已枯死在对音乐狂热的执着里”,所以其才会在刚开始对“夏文轩的女儿”嫌烦并声称:“你能不能给我留点私人空间啊”——他不是有意要忽略别人的感受,是他自己的感受实在太多,别人的装不下了。
他的自我太大、太沉。
然而,苏升华毕竟又是“最好的那类”男人,当他听到夏文萱“女儿”话里“你自私又怯懦”的弦外之音时,立刻就从上一秒的自怜自艾中缓过神儿来,他感到自己错了,总不“在场”他终于被拉回现实状态,即刻追了出去......这已经非常值得表扬了。
生活中肯向另一半“低头”认错的男人,有几个?
多的是绝不认错的渣男和禽兽。
就像:一个曾向抑郁症妻子咆哮过的男人,事发后就不认错,反而发四千字向大众“解释”,这算是渣;而一个害死别人的人,事发后就不认错,反而发一万字向大众“解释”,这是禽兽。
当意识到“我错了”的苏升华选择直面错误、弥补错误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一切真相。
之后他也果断选择了穿越——在那一刻,他总算对得起夏文萱为他付出的所有爱(这点和《不能说的秘密》倒是一样)。
他见到了曾经的夏文萱和曾经的自己。
也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再也做不出触动人心的音乐了:成年苏升华:“每次作曲时,你在想什么?
”少年苏升华:“我真的没想什么,我只是很专注地去听,旋律自然就会出来。
”
苏升华笑了。
致使他事业陷入瓶颈的原因原来如此简单,那就是他忘记了爱上音乐时的初心。
如今他“说”的太多,而“听”的却太少——也就是夏文萱老早就告诉过他的:“自己喜欢就行了,理会别人干什么。
”退一步说,即便你重拾初心你的时代也过去了、大众也依然不买账,可为什么:你有夏文萱这一个知音还不够,还需要“其他人”成为你的知音?
夏文萱,和那些来自外界的认可,究竟孰轻孰重?
现在请你再翻回头去看苏升华酒后那番长篇大论,你会注意到:他连说了两次“控制”:“小时候你觉得所有东西都在你控制之内”、“抑郁症你又控制不了它”。
这年头,“控制”这词一出,怕是都会让很多女性毛骨悚然。
当然,一直孤独且独自生活的苏升华只是想要“控制”事情、“控制”抑郁症,不像渣男或禽兽那样变着花样想控制女人,这是两码事。
但“控制”本身,的确是男人更易产生的心态。
因为男人对世界和外物有着更多的索求,这大概是两性生理和基因决定的。
你很少听到女人去说“控制”这个词吧?
而男人酒喝高了就能下意识的连说两遍。
——能不能不控制?
能不能不管别人和“世界”?
苏升华之前说“这个世界变得好快”,是的,但变得更多的是他自己。
男人还是要学会“放低”世界、珍惜眼前人。
否则,男人向世界(外物)求索太多,女人又向男人求索太多......最终,他们都会失望。
当苏升华看清自己的那一刻,他获得了解脱。
在夏文萱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自救。
他这时才向夏文萱问出了那个他早该去问的问题:“重新穿越回去的话,你的命运又是否会改变?
”
答案是:改变了。
夏文萱没有选择去做那个导致并发症的手术。
她活下来了。
一个是精神上涅槃,一个是肉体上重生,二十年不见、彼此深深牵挂的两个人决定见面。
他们将携手更改这二十年中发生的一切,直到两个人的不幸命运都被彻底改写......看到这里,我是真有点感动。
还是那句话,这部影片告诉我们:“重新活过”是可能的;战胜时间的爱也是可能的。
但前提是:人要学会像苏升华一样诚实面对自己。
并且,有一个你心甘情愿为其改变的人。
《久别 重逢》,一部一言难尽的电影。
所有的亮点,都留在了学生时代。
在那一段,尽管故事老套,少年版男女主演也称不上俊男靓女,但那种青春懵懂,看得人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
余下的糟点,都放到了现世中,比如,中年时代的男主与女主,外形上很违和,看起来并不似同学(离场后搜索得知:男演员,出生于1967年;女演员,出生于1994年,隔代了!
);再比如,比起拍青年人逐梦,中年人的逐梦更难拍,也更容易不讨喜,前有沈腾《飞驰人生2》,后有贾玲的高票房电影《热辣滚烫》,颓废的环节,每每看得人想逃,但喜剧明星掺杂笑料在其中,观众也能坐得住,而此片的男主,就年龄而言,与沈、贾二位相比,几乎已经不能称之为中年了,难道香港找不出40多岁的真中年么?
然后,里面的英文歌不错(属于可以加歌单的那种),自创的粤语歌可以听,收尾的粤语歌并不悦耳。
另外,电影演员,形象真的很重要,毕竟大银幕上,什么都看得很明显。
年纪大一点也不是很要紧,有绅士风度的老头,身材面容保养到位的中年男士,来就来这种吧🙏
周六的户外,上海的倒春寒寒意袭人,天空中阴雨霏霏,影院中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位观者,自己却依然庆幸没有错过这样一部治愈人心、温暖人心的作品,青年人看到的也许是爱情,中年人看到的也许是救赎,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也许兼而有之的都感受到了吧。
影院亮灯,也未起身,聆听着片尾曲的娓娓道来,直至曲终。
想来同伊面也是好久不见,惊觉他也快步入花甲,这部《久别·重逢》是不是也是另一种意义上与伊面的久别重逢呢?
伊面!
久别重逢,别来无恙!
看完后这几天还在回味,非常动人,许恩怡的灵气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她和Ian也很搭,这部电影可以排在个人喜爱度的今年港片top3。
这是新人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篇,剧本也是自己写的,感觉更像是向自己偶像致敬的情书电影,围绕96年郑伊健《我的歌》展开创作的情感向小品,那是郑伊健最红(甚至压过四大天王)的时代,即便如今57岁了,也是最佳60岁世代的样子,不光是外表,还有气质… 郑伊健表演流畅自然,期待他能入围明年金像奖的最佳男主五强!
今年除了钟雪莹拿金马影后的《看我今天怎么说》还未正式上映,香港的小成本电影都还不错,3月的《填词L》,4月的《但愿人长久》,7月的《从今以后》,9月的《我谈的那场恋爱》,到11月不断刷新港史的大热门《破•地狱》,都在延续过去几年小成本电影的辉煌,港片所谓暗淡时刻只是整体拍片数量少了,但质量好了不少,尤其更关注写实题材和人的情感深度,观众对电影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些烂俗的批量生产的爆米花烂片自然就被淘汰了,拿不到投资。
反观,今年的超大制作《焚城》和《九龙城寨》则是非常失望,连最基本的剧情都讲不清楚,bug一堆,全靠成本昂贵的演员和特效画面硬撑,希望这类电影以后越来越少,省下的资金留给那些有好剧本的新人导演吧,香港还有大把需要机会的优秀新演员,总之对未来香港有更多的优秀本土电影,还是很有信心的。
PART Ⅰ 剧情分析开篇即是第一重的久别重逢。
丧失创作兴趣,被抑郁困扰的中年苏升华与重病在身的中年夏文萱,在医院重逢。
二人原是彼此青春之海上的钻石,行将捅破窗户纸之时,苏升华家庭破裂,与母亲一同移民他乡,二人相忘于江湖。
这些年来,苏独身一人,夏相夫教女。
久别在花样年华,重逢于脆弱不堪,何其唏嘘。
夏因术后并发症离世,女儿登门拜访邀请苏前往日本,伴其把亡母骨灰撒向大海。
此处设有叙事诡计,意在误导summer的身份为夏女儿,但是由于summer与年轻时的夏均由许恩怡扮演,设计效果不佳,不难猜到有穿越之类的奇幻设定。
(我原先猜想铃声是梦境的标记,但未有呼应,下文日本的夏均用“summer”指代)。
单车、焦糖布丁、弹唱,夏在验证曾与苏共通的密码,苏却不在状态,呵斥起summer的轻浮。
直到summer终于忍不住自我揭穿,在神社上与火焰一同消失。
日本之行当中的几场戏拍得很有味道,二人传球似的踢路边碎石,似是《海边的曼彻斯特》行至尾声时李和帕特里克互相扔球;二人反方向荡秋千的短暂欢愉,也像是冬日的一抹暖阳,温暖着同行的短暂旅途。
海边的曼彻斯特 (2016)8.62016 / 美国 / 剧情 家庭 / 肯尼思·洛纳根 / 卡西·阿弗莱克 卢卡斯·赫奇斯
《海边的曼彻斯特》尾声的场景奇幻的日本之旅后,苏去夏家证实summer身份即为年轻时的夏,也在此时得到夏的遗物,穿越到从前,在海边完成第二重,即苏与年轻自我的久别重逢。
平行时空中,夏选择更换疗法,改变逝于术后并发症的走向,与苏完成第三重久别重逢(此处依然有细节埋藏,钢琴上缺失的白键回归,但奏不响,预示着夏的故事线发生变动。
缺失对应死亡,不响对应活着,但病未除的状态。
是否久别有待商榷)。
电影落幕。
PART Ⅱ 勘景选取位于香港西南角的长洲岛进行拍摄。
昼夜不息的海浪,错落有致的房屋,狭窄干净的街道,三两同行的学生,与日本县城气质高度吻合。
佐以清冷的滤镜,竟也真在香港调配出一碟形神皆似的日式风味料汁。
全片因而能在多国摄制中保有质感上的一致性。
影片的美术总监麦国强先生在某书分享了该片的诸多设计,自行前往查看即可。
昵称为“麦国强”。
长洲岛上的风景PART Ⅲ 奶奶奶奶在二人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夏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位,由奶奶抚养长大,培养出音乐与阅读的爱好,也因此能与苏初次搭讪;奶奶的焦糖布丁,是二人生活中的小甜蜜,她的开明与亲和使得二人的关系有进展的空间;苏移居后,相信也是奶奶给夏以依靠,助她走出无疾而终的失落。
甚至推动拯救的项链,也来自奶奶的赠予(?
)PART Ⅳ 杂思年轻片段中最喜欢的一场戏,来自夏苏分别前并肩走在一起,夏反复尝试后蜻蜓点水式的握手。
少女明知无法挽留,却也不敢确认心意,握紧也许就会不舍得,轻轻一握的告别就够。
初看会在意设定引入是否冲突,但文艺影片更像是情绪的传达,因此不需要太去以合理性进行论断,自问是否有情感共鸣即可。
PART Ⅴ 演员自《燃野少年的天空》中的小黄起就在关注许恩怡,夏文萱应当是她近年接到的较为核心的角色。
偏幼态的长相,辨识度依然很高,年龄的合衬以及成长环境的纯净,使得她身上洋溢着未经雕琢的灵气,驾驭学生少女角色味道正。
少数片段稍微演过头。
陈卓贤虽然真实年龄偏大,但依然很有学长气质,扮学生不违和,设定中大许恩怡两岁,说得过去,初涉情网的生涩与腼腆演得很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他比中年夏文萱的扮演者蔡思韵还要大一岁)PART Ⅵ 插曲《Diamonds On The Sea》贯穿全片的一支歌。
平缓的曲调抚慰心灵,歌名意即“海上的钻石”,二人彼此为长洲岛青春生活中的钻石。
《我的歌》中年苏升华饰演者郑伊健的一首曲目,暗合苏的人物底色,对音乐创作有自己的坚持。
“要是声线亦耗损,就以五指奏下去指尖一旦亦擦穿,就以记忆唱下去”《久别重逢》两代苏升华同唱,苏重逢过去自我后,找回心底无觅处生火的自己,找回生活的勇气。
“曲谱已既定,而不探问为何弹出新一种 快乐难过”PART Ⅶ 批评在地性的缺失。
虽然爱情奇幻的类别在人文关怀深度上天然难以匹敌现实主义题材,但文化延展的缺乏依然是极为遗憾的。
全片有极浓厚的轻小说风味,去除年少故事发生在香港的设定,音轨从粤语替换成日语大概也不会违和(没看清买的国语版……)。
有几场戏初看就很适合改编为动漫,大概也是因为看过的一些轻改作品中有类似的段落。
夏文萱的工具化。
虽然角色的发挥空间很大,但在本质上,夏文萱依然是工具化的。
她的任务不是促成苏与夏的异时空相遇,了却当年未能一起的遗憾,而是启发苏重逢过往救赎自己,多少显得有些陈词滥调(虽然前者也较为过时)。
尤其还引入一段关于喜欢与爱的分别的老套台词,非但没能升华,更坐实了故事基点的落后。
情节设计过满。
影片前半段,主创埋下半首歌以及夏文萱的书中表白两处悬念,以便后段编织多次久别重逢,层层推进情感。
但在summer随火焰消失之后的部分处理得稍显拖沓,为完善结构,牺牲一定的剧作节奏,留白一些或许会更好。
意象空洞。
达摩太阳,是影片一处意象,是夏的挂牵。
但之后的情节中,summer 与苏未能看见该奇观,主创也没有设计台词,对该意象进行剖析,使得其更像是空洞的美学符号,缺乏向内的引申。
若砍去summer 消失后的部分情节,改为苏再度赴日,见到达摩太阳,唱起二人的歌,即使只取意象的美学价值,或许也会更完善一些。
“达摩太阳”概念图
和片名一样,好久不见郑伊健。
印象中上一部看他国内院线上映的电影已经是6年前的《黄金兄弟》。
今次,初看此片以为是部小成本爱情文艺片,他的戏份占比 50%,全程“回忆线” 穿插,由香港男团Mirror成员:陈卓贤饰演高中时期的少年伊面。
两个年代的剧情交错上演,双男主戏份五五开。
整体观感前一小时表现平平,节奏有点慢条斯理,直到一小时后才有了起色。
没想到居然是穿越片,少女女主假借因病早逝中年女主女儿的身份来找中年男主。
结果她并不是女儿,而是穿越时空的少女女主本人。
只要戴上她婆婆的项链,就能发生穿越: “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到任何一个时间,你想去哪里?
是去看曾经的自己?
还是未来的自己?
”…… 导演的立意:中年失意男子(音乐人)事业dwon到谷底,其巅峰时也曾红极一时, 创作出《我的歌》这种佳作(电影借用了郑伊健1996年的代表作)。
如今, 中年危机的他,试图找寻逝去的热血青春。
结局戛然而止。
终于,他创作出了新作品-- 本片主题曲《久别重逢》(由郑伊健、陈卓贤, 中年自己和青年自己的合唱版)。
但是,毕竟穿越梗早已老掉牙烂大街了,所以仅看在浩南哥的份上,勉强7分,但凡没他参演,最多6分及格线封顶了。
本以为是用《不能说的秘密》来演《初恋这件小事》的日式纯爱,结果是当代《胭脂扣》似的鬼片。
而且还挺细思极恐,女主从90年代末高中生穿越回来能参加自己40多的葬礼,还能坐飞机去日本往海里撒自己的骨灰。
而她这么一往情深(但又嫁做别人妇还育有一个女儿)费周折的穿越是为激发自己高中暗恋男友职业音乐人焕发创作第二春(这估计又踩了简中女权的雷点)。
而久别重逢是指中年郑伊健和高中时的自己。
剧本任性又悬浮,需要钢琴就在医院、居酒屋、空房就会有钢琴,二人没有约却可以默契的出现在同一间民宿,所谓达摩日出的挖坑不埋,而二人多年后在医院的重逢女主看到住院的男主不是问候身体而是一句有时间喝咖啡就暴走。
男主再看到和高中女主完全一样的女主女儿竟也心如止水,看来女主只是单恋。
片子和香港也没啥关系用南方任何海边小镇都可替代。
配乐主要是钢琴、吉他,也有大提琴、口琴、长笛、排箫。
但需要音乐在片中很吃重的起承转合作用却作品流于平庸,优美但无新意不动人,男主高中完成的上半段和后来中年最終完成的下半段不搭,完全是两首歌。
而在高中时歌手的配唱下又把郑伊健唱功不好的缺点放大了。
郑伊健这首《我的歌》在黄伟文的作品谱系里也是一般。
选角上郑伊健与演成年女主的演员目测得有二十年的年龄差真不像高三和高一的学长学妹。
不过本片和目前港片当下大讲人生困境、阶级矛盾与残酷社会的《白日之下》《年少日记》《正义回廊》《浊水漂流》《破地狱》《窄路微尘》……一系列香港新当代电影完全不同,去讲架空纯爱,却也自成一格,复古独行。
这片子看的人非常抑郁。
全片一直在奇幻设定商业爱情片,和文艺逼格爱情哲理片中摇摆。
前1小时属于后者,后1小时逐渐走向前者。
这种摇摆造成了文艺小清新不成,商业爱情片不就的两头不沾。
节奏缓慢,尤其在前1小时1个人到中年怀才不遇事业失败的loser各种失眠嗑药抑郁一直丧,真的有观众要看这种东西吗?
现实里已经很loser很丧了,没必要来电影院再看一遍这种失败的人生吧。
主线剧情很弱,极其简单。
除了两位主角的2次穿越互相拯救就基本没有真正的故事,更多的是情感漫溢和生活琐事。
这样的讲故事方法决定了,人物远重于故事。
但很不幸,人物很糟糕。
郑伊健的人设充满抑郁颓丧,写不出歌喝酒嗑药,面对少年时代的女友无礼甚至无视,一把年纪靠十几岁小女孩引导教育人生选择,活生生一个中年巨婴,魅力全无。
女主则努力走向精灵跳脱方向,但演员演技支持不住,努力演但硬凹不成,难以取信。
在核心设定上,没有好好锤炼穿越逻辑。
穿越本身设定已经不够新鲜,但玩出新意就是主创的本领。
但很可惜,这次还是很失望。
另外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如女孩在男孩离开前就说过看过了男孩的未来,但那会还没穿,她是怎么未卜先知的?类似问题很多,基本浪费了设定。
郑伊健太多年没有成功作品上映,主流受众早已更新换代。
而由于年龄问题老态毕现,看完只在感叹岁月就如杀猪刀,帅如伊健终也免不了面对这一天。
女主貌似资源咖,各种一番二番担当,让彭昱畅、郑伊健这样的咖来配戏,但真的就是普普通通一个小姑娘,颜值在这个圈里普普通通,表演在这个圈里普普通通,这样能行吗?
浪费时间。
2.5星
各方面都差了点,但能看
是我喜欢的那种港式小清新,私心多给一星。到底是哪个天才想到让薏仁bb演郑伊健的少年版(褒义,两人没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意外地合适,许恩怡太有灵气了吧,简直就是打救了整个故事
同学们谈着假惺惺的恋爱,三次元的尬演,再看这样的会想自插双目,导编对钟意、爱、创作要真是这样想的,只能祝福
#iffr2025 reunion of the self從頭哭到尾 歌好好聽
好沉悶🤣
每个搞艺术的人,都期待有个像夏文萱这样的女友。
看你这个我为啥不看不能说的秘密??故事约等于没有,仿佛看mv听歌
3.5 作为港片太古早“台”味了 尤其基本都是在海岛或者海边城市拍摄,年轻女主还有点像柯佳嬿。其实可以多加点笑料或者年轻女主消失前营造一下更像高潮的氛围就好了 确实这样景美人美的养眼纯爱片现在比较少 陈卓贤完全贴合角色邻家大男孩和小文青的气质,倒是伊面看起来像留着日常的造型就直接参与拍摄了,起码戴个眼镜换换发型也好呀~
所以苏升华作为一个创作者的核心是什么?理念是什么?他一定要夏文萱才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有意义吗?他对夏文萱是什么感情?小蝌蚪找妈妈?色彩很日系,故事情节很唯心,但唯心的意义是什么没看出来。
一星給四万十市!一星給ian的笑容蘇昇華年青/中年氣質對不上,就算是多頹廢也不應該掩蓋了那份才氣+歌喉😹雖然說有second chance很好但這鬼故事也讓我想回到打開這部電影之前😬
三星半,港台这几年很擅长的清新爱情小品,很适合在小点的电影厅包场看完。少女女主超可爱很像木村拓哉女儿,郑伊健现在的状态很适合演这种落拓中年男主,虽然整个片子都淡淡的,但配乐蛮好的,有种跟港乐一样衰落但仍打动人的感觉。最近的港片蛮多在日本取景,有点想念疫情前国产电影也动不动去国外拍的时代了,经济不好真是影响了电影市场很多。
許恩怡真的亮得太誇張,年底三部港片,最後我覺得這部最好看。
纯过蒸馏水的剧本,劲老派的作品。
细节、滤镜、情感都很好infp和infj都很喜欢~
当风光片来看的,香港长洲岛、日本四国地区都有迷人的小镇风光,有别于大城市,缓慢宁静而自足。最后主题是「寻回初心」,成人世界疲惫不堪快乐很少,回去向青春的乌托邦借一点力量。
谁能拒绝这奇幻爱情片,真的哭死了
全城排片都少得可怜。但还是在这个寂寞的无助的深夜独自去一个许久未去的老地方看了。很少在大银幕上看到郑伊健,看过的他的文艺片都还不错,有一部对我影响很深。这部观影过程挺舒服,安静的流淌的时光。只是一些细节还值得推敲吧。穿越什么的,会一直思考时间线可能性之类的,就会费神。还有初恋的深刻性问题,我自己的经验,过了一定年纪就不会再有涟漪。可能我的初恋不够刻骨铭心吧。但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不要留遗憾之类的主题还是动人的。今夜我内心复杂,也有自己的难关要过,希望爱给我力量。
可真是好久没在电影院里看到如此“自我感觉良好”的电影了……虽然看得出成本不高,滤镜和画面也是琢磨过的,在营造文艺的氛围,的确让人有懵懂青春酸又美的错觉。但是……所有人、全都、围着男主一个人转的也过于明显了吧?郑伊健已经不适合演40岁出头的落魄男人了,救赎也不应该由一个中学的小女孩来跨国完成……女主已婚有娃,还能搞这么一套“临走之前我要拯救初恋与落魄的低谷”的戏码,不觉得很诡异么?穿越可以,请不要瞎穿好么?突然来到二十几年后,还能无障碍接轨+出国,而且未成年啊!防范意识呢???!男主这个角色也过于自恋了,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他有为女主做过什么么?他的困境和救赎太矫情了吧!我还特意选了粤语版,以为能好一点,结果并没有……倒是歌的确有点好听,别的我实在夸不出口。
(有剧透)人美景好,长洲的渔船和沙滩,日本的街景,灯塔和烟花棒,很多场景适合截图,剧情就一般般,穿越经不起逻辑推敲,而且女主穿去拯救意志消沉的男主,男主穿越回去满眼只有自己的少年模样,emmmmm,好吧。少年线挺纯爱小清新的,虽然已经激不起内心的波澜,但是胜在自然散发的青春气息,尤其是许恩怡,可爱灵动又舒服养眼,可以忽略一些演技上的生涩,陈卓贤唱歌也挺好听的,原来唱的就是郑伊健的歌,蔡思韵戏份好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