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人大体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大概梦想也是如此。
不同的梦想总是在不同的人身上怀揣着,但哭起来的梦想总让人就算笑起来也很疲倦。
一、恋爱再甜蜜也布满暗疮玲子认为的恋爱,在世人眼中恐怕只是婚外恋。
男人在临死前留下的分手费,让玲子觉得自己充其量只不过是深爱的男人在生活外的放松剂。
心生怨恨又劳累的她最后把钱给了市泽。
心底认为与其让自己心里恋爱的梦想腐烂,不如让市泽开店梦想继续成长下去吧。
二、星星黯淡太阳也无法照亮田中丽奈饰演的OL,让我眼前一亮。
正当我在怀疑日本人民对于市泽里子两人近似诈骗的行为,毫无指责懊悔时,田中丽娜找私家侦探的行为拯救了我的三观,也将此片拉回到一个正常的现实轨道上。
现今社会,单身OL甚多。
不能单说她们眼光过高,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人失去勇气望而却步。
就算再怎么曾经光亮的星星,经过了数万亿光年,光芒也渐渐消失,在我们无法直视的背后已经光秃遍布人生的阴影。
所以哪怕仅仅是擦眼角泪水的小动作,也感觉倍加温暖。
不要太优秀,只希望对自己好一点。
只是这样简单的梦想也是奢望。
或许,就是因为觉得有些女性可以很幸运地结婚,所以自己才找不到自己的幸运转盘。
三、你的出现,才让我有放弃举重梦想的理由喜欢一个人,可以让奇迹出现。
比如,举起自己早已举不起的140公斤的重量。
喜欢一个人,才可以做普通人。
比如,不想被当做怪物。
结婚生子才是向往的梦想。
就算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但如果没有注视的目光和殷切的鼓励。
梦想,又怎能继续下去。
毕竟,和一个人在一起,帮助他才是自己的梦想。
四、出国学习是独立生活的勇气在电话亭里,摆弄着叮当作响的硬币,滔滔不绝的说着什么。
电话那头没有声音,多希望是父亲。
说自己过得很好,已经存了一笔钱准备去加拿大。
可前夫仍找自己想付玛莎拉蒂跑车的钱。
即便觉得自己并不富裕,但和市泽说的医治疾病相比,起码自己是健康的生活着。
职业没有低人一等,自己是自食其力的。
同样,生活艰辛,但乐观也是一种力量。
梦想遥遥无期,但仍在努力的路上。
五、市泽里子的卖梦之旅十年太长,只争朝夕。
市泽在万般无奈情况下,靠谎言来获得开店资金。
虽然立下字据,假以时日会奉还,但是本质上还是诈骗别人。
严重来说,其实诈骗了很多人的梦想。
在接触很多人之后,市泽的心态有了变化。
最大的转折点是在遇到举重女之后。
他发现梦想其实很沉重,一点也不是仅仅建立在金钱上可以衡量的。
但同样的,明明想对里子好,但是却无法付出行动。
在我看来,是梦想和关爱支出过度的结果。
仅仅是十年而已,我们还是可以努力的。
里子很坚忍,也很乐观。
万般无奈下募集资金的举动,其实是不想看到市泽整天喝酒度日的爱。
但是追逐梦想的道路并不轻松,里子有了妒忌之心,虽然表面上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但是连起码的肌肤之亲都没有了。
里子从未想过离开,甚至是面对和老板二人差点就要发生肉体关系的情况下,里子也理智战胜了冲动。
可是里子仍然很伤心,她说:“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吸引别人的力量。
”影片的最后,两人望着海鸟飞翔,里子脸上有些淡淡的愁容好像在诉说着梦想没有捷径。
梦想可以让人哭花了脸,但也同样,会让人哭完之后抹去泪花,继续前进。
《賣夢二人組》由日本導演西川美和所執導;有趣的是,身為女性創作者,她的這第四部劇情長片卻是她首次以女性為主角,並將故事的焦點投注於女性身上的作品,「描寫女性的生存方式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主題。
」西川美和在一次訪談中曾提到。
電影始於片中幾個人物的日常景象,或平淡,或激烈,左不過是這些市井小民的人生片刻,不足為奇。
但是在這平靜之中,卻穿插著幾場意外,譬如:車禍的撞擊聲、撞倒在桌上的咖啡杯和火災,這些意外看來或許偶然,但安排在開場卻似乎別有用意,因為在這故事起始的時間點發生了這些事件,正有意無意地預示了往後一連串的風風雨雨。
這樣的開場讓我聯想到黑澤清的《東京奏鳴曲》(トウキョウソナタ,2008),兩者同樣以看似稀鬆平常的生活景象為起始,並在其中穿插一些徵兆來揭示主題,顯然西川美和與黑澤清都深諳破題的藝術。
《賣夢二人組》的主軸在市澤貫也(阿部サダヲ飾)和里子(松たか子飾)這對夫婦身上,兩人原本經營一間小餐館,過著忙碌卻充實的生活,然而一場火災卻無情地奪走一切,吞噬兩人的夢想。
貫也和里子就像《東京奏鳴曲》的主角佐佐木龍平一樣面臨失業的問題,但是里子很快便振作起來,到拉麵店找份工作,而貫也則如同龍平,即使失意,仍舊十分好面子,面對熟人的關心,他選擇隱瞞,不願讓人知道自己的慘況。
同樣是面對困境,夫婦兩人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但這樣的差異其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這不過是映現出男女兩性的不同罷了。
里子在事發後第一時間便拿出自己的積蓄給貫也,並鼓勵他:「反正就和十年前一樣。
」意指兩人可以從頭再來過。
相較於里子的堅強與韌性,貫也顯得脆弱許多。
作家渡邊淳一曾說:「男人看重面子超過女性的想像。
」他又指出:「男性最難忍受的便是自身人格被否定;其次是自身的地位、收入等受到輕視;第三便是性方面的挫折。
」餐館失火,對身為廚師的貫也而言,等同於失去自己的事業(地位);妻子的援助,以及對食材新鮮度的堅持遭受嘲諷,則猶如對他(男性)人格的否定,在重重打擊之下,他便覺得自己喪盡了顏面,進而自卑,甚至陷入墮落的悲慘境地。
因此,貫也才會憤而對里子說:「我沒對妳不滿,是妳對我有不滿吧?
」並向玲子(鈴木砂羽飾)傾訴:「她還是充滿幹勁,她很厲害,但我看見她就好痛苦。
」男人總是無法接受女人──尤其是自己的妻子──的能力比自己優秀。
在傳統的性別(Gender)架構裡,男性總處於主導者的地位,而女性則是被動、附屬於男性之下的角色,但是西川美和企圖顛覆此一既定框架。
此意圖在一場浴室的戲便可清楚查見:當貫也在泡澡時,里子於一旁控制水溫,她讓水不斷加熱,又三番兩次阻止貫也加冷水。
顯而易見,里子是主導者,而貫也一方面只能受控於里子,另一方面也暗示他將會像水煮青蛙般,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被煮熟,聽憑宰割。
於是,在里子的操控之下,貫也開始行使結婚詐欺的騙術,試圖從單身女子的身上騙到錢,以完成自己重啟事業的夢想。
兩人下手的對象從OL、女子舉重選手、性工作者到單親媽媽,一次又一次的詐騙,猶如演了一場又一場的戲,一邊給的是虛情,另一邊回覆的是真意,真真假假,竟也換得一筆錢財,實在諷刺。
然而,看到里子振筆疾書指導貫也用電話假裝與女子分手,實則卻是一個女人利用另一個女子的憐憫之心騙取錢財,再也沒有比這個戲碼來得荒謬、可笑。
西川美和在電影裡融入許多現存的社會現象,諸如:詐欺、外遇、面臨結婚壓力的單身女性、單親媽媽,但她卻選擇以誇張,甚至離奇到令人發噱的故事來包裝,製造出黑色喜劇般的效果,然而不容忽視的還是這些議題背後的複雜性,包括日本社會對女性的制限和歧視。
就拿結婚的問題來說,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最終的歸宿還是婚姻,唯有委身於一名如意郎君,人生才是圓滿。
所以受害者之一的單身OL咲月(田中麗奈飾)時不時就必須面對家人的「關懷」,提醒著自己仍單身的事實;舉重選手皆川瞳(江原由夏飾)則是自覺到「這樣下去,我會的只有舉重」,擔心自己無法結婚生子,因而參加聯誼會。
女性為了結婚到底承受多少的壓力?
抑或付出了多少?
失去了多少?
或者,婚姻是否真為女性最後的依歸?
我想西川美和不做如此想,因為咲月和皆川瞳最後並未走入婚姻,反而是以另一種方式面對人生,使自己過得幸福。
西川美和於片中突破傳統性別框架,安排里子指使貫也騙財騙色,故事所倡導的家庭價值也挑戰社會傳統灌輸的觀點(咲月最後從原生家庭獨立出來),種種跡象或許會讓人以為西川美和企圖挑戰傳統父權,但從性的角度來看,卻又顯示出不一樣的觀點。
影片中,貫也發生了幾次性行為,可是對象都不是妻子里子,另一方面,里子僅有一次的性行為,而這唯一的一次卻是自慰;換言之,貫也和里子可說是無性夫妻。
原因很簡單,正如渡邊淳一所言:「在現代社會中男性難以對女性持有優越感。
」對男性來說,性是征服,是展現自信的時機,是以女性的地位一旦壓過男性,便很難引發男性的性致,好比貫也和里子的關係。
由此看來西川美想和表達的,究竟是男女地位的顛倒可能導致夫妻關係的失衡──特別是在性生活上──還是意圖打破傳統夫妻價值?
著實令人玩味。
電影的開場是在清晨的魚市場,收尾的畫面也是在魚市場,看似兜了一圈回到原點,但是同樣的畫面卻有不同的意義。
開場時,貫也和里子兩人一同上市場買菜,準備一天的開始;結尾時,貫也和里子卻分處兩地,一人在監獄裡煮飯,另一人在市場裡工作。
夫妻兩人雖然暫時分開,但是在聽見海鷗鳴叫聲後不約而同望向天空的動作,讓人意會到他們之間仍存在著某種連結,尤其是里子貫穿鏡頭的凝視,或許一如她所言:「只要能和你一起活下去,無論再怎麼黑暗,我都能看見一點光芒。
」即使到最後,里子依舊流露出能屈能伸的堅強韌性,這大概就是女性的生存方式。
西川美和的电影在总体上常给人一种莫可名状、甚至是语焉不详的印象。
她影像的成熟度远超其年龄,像一个智慧长者般对世事不加评判,任它生住异灭,聚散悲欢。
大仁不仁,大智若愚,这是我能够想到的形容词。
导演的审美倾向及人生观是如此宽坦、淡泊,她的视角于是便广阔得吓人,此片一开场就撒下一张大网,把业力相同的众生慢慢聚拢到一起。
从这宏观的主题上着眼,这绝不是一部宣讲道德的电影。
两位主人公无疑在做非常不好的事情,但导演通篇没给他们贴上善、恶的标签,故事的进行仿佛混沌初开,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正邪易位,只在倏忽之间,又极其自然。
丈夫屡次良心发现,但每次还是卷走了人家的钱,我只能说:这就是业力的不可思议。
有一幕戏,是他们俩看到电视新闻中播报一对夫妻虐待亲子,他们同声说这样的父母该受报应,而完全没想到反观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明愚痴的意味很明显了。
西川美和是悲悯的,只是她的悲悯出脱得极为简约,总带着一些冷意。
导演的成熟,还表现在她的克制上,总是能收得住。
她的字典里,你绝对找不到日本导演惯用的“残酷”、“厌世”这一类词汇。
她的克制之道可说是严格的、中庸的:当丈夫当面揭发妻子策划这一切的阴暗心理时,妻子眼看就要发飙(且按一般规律来说,她发飙完全合乎情理),然而,妻子竟硬生生刹住了车,她马上藉着投入生活的常态来掩盖、平息这场风暴。
这实在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人生态度,你或许会说她是一个顾全大局的阴谋家,但我认为不是的。
导演从内心深处对“克制”的认同尽显于此:那是一种本能,是人心和世间界赖以维持平衡的微妙力量。
“克制”不是消极的忍让退缩,而是积极的以退为进。
那么,电影是否有为骗子开脱之嫌呢?
刚开始行骗时,妻子那一大段内心独白确实有点救世主似的冠冕堂皇。
但细想一下,他们之所以会乐此不疲地一直骗下去,乃至想停都停不下来,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那种与陌生心灵坦诚相见的、暂时性的释放之感。
只看到眼前的一点闪光,而忽略未来的无边黑暗——受骗的如是,行骗的亦如是。
面对命运这道似乎无解的谜题,立场永远比策略来得重要。
影片中一个个可怜的失败者,都无非是被层出不穷的策略迷花了眼,而无暇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立场。
一味地向前,等于是一味地逃避问题之根本。
失败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彻底的失败——罪人要不是进了监狱,也发现不了飞鸟的自由。
《卖梦的两人》,2012年的影片,在12年后的西川美和国内首次影展看到,连她自己都说恐怕有点忘记当初的一次的细节。
一对勤劳努力的开小餐厅的夫妻因为一场大火,十年努力和积累毁于一旦。
不甘心的俩人,偶然发现丈夫抚慰失落女性居然还能得到不菲“报酬”,于是俩人开始利用丈夫这方面的“特长”,开始有计划地去欺骗那些渴望被温柔细腻的男性安抚的女性,以换取重启餐厅的启动资金。
被欺骗的女性有白领、举重运动员、妓女、单亲妈妈、家庭主妇……松隆子不用说了,日剧女王,我第一次看她的表演是《四月物语》中轻灵梦幻的女大学生形象。
这一次扮演感情骗子二人组中的绝对主导的骗子妇。
十年心血毁于一旦,她很快就收拾心情投入辛劳,仿佛毫不受伤,然而当她在丈夫的自我放纵获得灵感之后的做法,让人明白,她才是真正最痛苦最绝望的人,不然一个勤劳一生的人不会走上这样一条伤害可怜同性的不堪道路。
在影片中,文艺清新女神松隆子很普很累很伤很接地气,越到后面,越感受她的复杂、黑暗和纠结。
男主角、骗子夫阿部隆史,是我第一次看他的表演,他演出了能被松隆子“控制”,也能让被骗的人感受到他的确是在真情实感地付出。
只不过,他的付出可能还是不足以获得那些信任和金钱。
何况,他看起来实在有点普。
当然 西川导演也说,也许普的看起来挺正常努力勤勉的男人,在真实的生活中行骗起来更容易也更可信吧。
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另外的发现:越看越觉得阿部隆史非常像国内一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贵公子”角色专业户孙思翰。
只不过他比孙矮很多,除了五官像现在老了的孙思翰,气质差很多。
说起来第一位被抚慰的女性玲子,其实也是他俩餐厅火灾的“受害者”,玲子是救了他俩的社长的同事兼情妇。
躺在病房里社长委托自己的弟弟给了玲子一笔钱结束这一段情。
玲子在买醉后碰到男的,一夜风流后,被抚慰到的她决定把这笔分手费送给男的重启餐厅。
从那之后,陆续受骗的恨嫁的白领、举重运动员、妓女、单亲妈妈,其实都在与骗子夫的相处中得到了极大的情绪价值,她们绝大多数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因此她们的付出看起来也是无怨无悔,破局的是田中丽奈扮演的那位最恨嫁的白领,她不甘心,她找私人侦探,于是,骗局被破……骗子伏法。
这部片子的女演员都很美,有着与时代同频的气息,电影音乐也很棒,总能在适当的时候烘托气氛,推进层次。
音乐的基调是丧的、惆怅,也应对人物的困境和挣扎。
片子也让我想起小津安二郎1933年拍摄讲仙人跳的《非常线之女》。
在探索人性和生活本身面貌之上,日本电影人一脉相承。
西川美和_卖梦的两人_20127.3坂田银时与佐佐木异三郎的对话里说和你们这些少爷不同,我们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卖梦的两人》里也总提及角色们对于“正常人生活”的渴望,和所有人一样满是玩乐的童年啊、和所有人一样地上学啊、和所有人一样地工作啊、和所有人一样地恋爱啊,在这种万众一致的俗流里,获得些正在体味生活的宁谧感受。
在什么也没经历过的人看来“正常”这个形容词说着很轻松,但一切还是都遥不可及,因为个体内外的两个世界都如此深邃复杂,难以预料。
这和《银魂》里那句台词所述的内容有相似之处,我们所期待的正常生活很可能是那些完美的人们才能消受的完美生活,它跟光速、绝对零度和普朗克长度这些物理量一样,只能无限逼近却不能达到。
影片出现的时间节点是2011年福岛核泄漏后不久,所以本片也大概率是对于日本家庭生活维度灾后“如何重回正常”的探讨。
意外事件使得传统秩序被颠覆,正如开始时餐厅的大火,也如当年惨烈的核泄漏。
灾后普通民众唯一的希望只是维持自己灾前生活常态而已,但连这种简单的诉求都需要拐弯抹角依靠道德沦丧的犯罪才能实现,或者像影片所展现的,连这样一番可耻的努力都无法帮助他们得偿所愿。
核泄漏的惨剧并没有一次性夺走所有人的生命,有部分人所经历的其实是种慢性死亡,影片中贯也和里子在火灾后的生活也是对此的精神复制。
走投无路时并不选择合法手段而是施以暴力,他们二人这个诈骗决定内核是很列宁主义的。
观众应该差不多能推测出来,他们在那时无论做出哪个选择,悲剧都已被注定,因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恶性循环。
补不足以奉有余,这是道德经的马太效应。
影片通过展现贯也在里子操控下的奔波,逐渐构架了一个边缘女性彼此隔绝的生态,偷情者、性工作者、苦于无法结婚的职场人与举重运动员,和拖家带口的单身母亲。
这里多支线的编排在节奏上确实有些混乱,但事后回想还是有迹可循。
作为这些人中的一两个,市泽夫妇若想逼近正常生活,需要做的是牺牲其他同类。
虽然他们始终让自己脱身于流程性的行骗中,可每段经历也各有区别,与那位单亲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大概是最能接近他们所谓“正常人生活”的,贯也甚至为此带去了从火灾里救出的厨刀。
厨刀是市泽贯也最宝贵的所属物,火灾里哪怕牺牲性命也要将它救出。
从符号学角度来讲,随身锐物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生殖器的外化。
对此一种过度的解释是,贯也自我的男性尊严是被抑制住的,所以始终需要携带一件外挂的阳具来证明。
这对夫妻的性别权力关系在影片里显然是有逆于日本传统社会的,男主人公需要牺牲色相而非努力打工来为自己的家庭养梦,并且他所进行的诈骗似乎也和样貌体态这些外壳属性也没有什么关系。
整个圈套都只是女性之间的内部博弈,而男性角色只是作为工具存在。
贯也和后来侦探的行动都不取决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而是源自其他女性的驱使。
非但没什么能动性,结局时也唯独他们受到了巨大伤害,一个坐了牢,另一个被捅了刀子。
和里子独守家中自慰一样,男性的缺位是逐渐被女性们主动挖掘出的结果。
更有趣的事情在于,恰好是男性刚刚打算在这件事里掺入能动性时悲剧被酿成,也恰好是代表贯也主观能动性的那把厨刀所造成的,这其中意蕴不言自明。
“我并没有拜托你们给我的生活带来幸福,为什么要承诺呢?
”台词虽是起了安慰作用,同时或许还是创作者藉此发出女性对男性的质疑。
这段夫妇生活从嘈杂的早市中开始,也从嘈杂的早市中结束,但环境中角色从贯也换成里子,估计有其意味深长的地方吧。
面对丈夫的小小不忠,松隆子的一念之差,酿成了一段曲折的故事。
影片高潮,丈夫应该是爱上了那个公务员吧,所以才会给察觉了这一切的松隆子那么一长串描写。
不明白女人的心。
松隆子明明可以和那个好好店长开始一段新人生,却最终压抑了自己,或者说选择了逃避。
妳到底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持续地面对、教唆丈夫的欺诈行为呢?
我想,妳一定是射手座的。
你坚强地活了下来,坚强地爱着那个妳选中的男子,坚强地忍受着长期报复带来的复杂情绪。
我和妳在一起,我好好爱妳,不一定拯救妳,但一定会和妳一辈子。
看到一段话:男女之间,可以有纯友谊,只要一个打死不说,一个装傻到底。
你对一个人有欲望,那叫喜欢,你为一个人忍住欲望,那叫爱。
茶凉了就别再续了,再续,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别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来的感觉了;情没了,就别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来的心情了。
慢慢的都会远,渐渐的都会淡,拥有时,好好珍惜,离开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没有人陪你走到最后。
那些,擦肩的缘,路过的份,那些,付出的真情,遇到的真诚,那些,曾经的感动,真情的动容,都是记忆深处一朵清浅的花,即使瞬间绽放,也会暖流满心。
所以爱自己,爱家人,爱守在身边人,因为一辈子不长,下辈子不一定会遇见!好好珍惜……
谢谢大家。
这部电影是2012在日本上映的,后来过去12年了,我一次都没有看过(笑)。
所以我有点不放心我能不能回答你们的问题。
Q:本片是先有小说还是先有电影?
A:开始我只想拍一部关于骗人的故事,什么类型的呢?
我觉得还是结婚比较有意思,因为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
被骗结婚跟人寂寞的感情有关系,所以想拍这样一个题材。
Q:所以这部电影没有原著对吗?
A: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写。
(笑)我不是所有电影都有小说版的,《蛇草莓》也没有。
不过后来关于这个故事,我又写过一个短片。
这个短片叫《绿的春天》,绿也是被这个男人骗的,但没有出现在这个电影里。
是从绿的好朋友的角度讲的。
Q:关于片名,卖的是什么梦?
是谁的梦?
A:有两个意思:一、夫妻的梦想:想开一个很好的店;二、被骗的女孩子们找到一个很好的男人。
对这对夫妻来说,相当于把梦想卖掉吧,我觉得。
Q:您认为这些女性的困境是什么呢?
她们有什么共性呢?
A:以前一直拍男性主角的故事。
很多人也问我,为什么作为女性导演不拍女性故事。
我想虽然我是女性导演,我也可以自由地拍男性故事。
但是已经拍了三部之后,我想,也许到了拍一部女性故事的时候了。
在日本,女性很早就可以开始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和人生了。
所以这个电影里有各种各样类型受骗的女人,她们都相信这是自己选择的人生,是非常完美的。
但是一方面还是很多人认为找到一个男人结婚才是幸福的。
所以也有很多人问你什么时候结婚?
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幸福呢?
所以虽然现在人生的选择已经非常多样了,但传统观念的压力仍然存在,尤其对于过了三十岁后的女孩子。
这些女孩的心态经常是没有信心的。
对于她们来说,怎样算是幸福的人生呢?
我想拍一个讲述她们幸福的故事。
Q:关于体重运动员这种不同寻常的职业,您在拍摄时做了怎样的准备呢?
A:我想在这个电影里面拍一个运动员。
想什么类型的运动员好的时候,觉得练习时候需要比较多力量的比较酷,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
而且我也比较喜欢看举重,那时候我也做了很多调查,见了很多奥运选手,跟她们聊天,参观她们训练的场地。
我选演员的时候,找了一些体重超过80kg的演员。
那时候选中了一个剧团演员,她也为此做了举重练习,她非常有才华,甚至得到了专业教练的肯定,如果不是参加我们这部戏,她也可以参加奥运。
她后来也在很多比赛里拿了奖。
Q:关于您和松隆子考叉车驾照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A:拍这个镜头的时候也很多人过来看,要是他们拍下来说看她们是没有驾照的,会很麻烦的。
所以我们也花了四天去考。
松隆子在日本是比较顶级的演员,但她不拍戏的时候走在街头,也能不被人发现。
所以那四天我们在教室里一起学习,五六个人一个组轮流开车,但也没人发现她是松隆子。
直到考完试,他们才得知实情,都很惊讶。
Q:所以教练也没有放水?
A:一起学的都是男的,他们都是工作需要,学的非常认真。
Q:关于片子结尾海鸥的意象,您有怎样的阐释。
A:我已经不太清楚了。
但是两只一起飞的海鸥,一只不在了,剩下的也还是可以继续飞,关于那时妻子状态的隐喻吧。
Q:看您的随笔得知您对胶片非常信奉,而这部电影是您第一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作品是吗?
A:那时数字技术一直在进步,已经达到跟胶片差不多的水准的。
我的确对胶片有信仰,但那时候我也发现我已经分不清哪个是胶片,哪个是数字拍摄的。
用了数字的好处,一个是我们拍夜戏比较多,胶片需要很多灯光,数字能减少比较多,成本降低了;二是可以调色,本片中的树叶可以变黄、变红,都是后期可以做的。
Q:您对大银幕有执着吗?
如何看待观众观看方式的变化呢?
A:真正好看的电影用手机看也是好看的(观众零星鼓掌),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鼓掌(笑),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声音吧。
在家里的音响也是很好的,但很多电影都是考虑声音系统的效果的,所以在电影院看跟在手机看体验也是不一样的,跟手机看也是不一样的。
Q:女性换卫生巾和自慰的画面好像跟剧情没有直接的关系,您是如何考虑放入这样的镜头的?
A:那个镜头表达的是他们夫妻之间已没有性关系。
虽然工作也忙,但是也会想要孩子吧。
男主在外面找很多女人也是妻子让他做的,但最后他们不再做爱,也不会有孩子了。
Q:女主在餐厅的时候,看到了一只老鼠,它跟《亲爱的医生》里的青蛙一样,也是经过训练的吗?
A:那个老鼠也是副导演养的。
这个副导演养了两只老鼠,因为拍完之后也不能放掉,所以他养到老鼠去世。
副导演是单身的,他悉心照顾老鼠,拍摄的时候关系已经非常好了,老鼠一直在他膝上。
Q:如何理解女主对男主又爱又恨的关系,以及她的复仇最后受害的都是女性。
A:这个主人公不应该恨其他的女人吧。
虽然这个里子是很强的女人,但是她也很依赖自己的丈夫,把人生都托付给丈夫的梦想了。
如果把自己的梦想寄托给别人的话,感觉自己牺牲了。
一旦发生问题和矛盾,她一直坚持的力量就会有逆反,可能开始恨自己的丈夫,恨周围的人。
所以她心理上黑暗的部分不是因为她丈夫的背叛,而是她自己内心本身的黑暗。
Q:您怎样看待家庭在这个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您作品中有怎样的反映?
A:日本的女性也变了吧。
但是我这次来北京的三天,我也听了很多中国女性比日本女性沉(重?
)很多,所以我也很惊讶。
日本还是比较传统的结构:男人在外工作,女人负责家务、养孩子、照顾老人。
一直是这样的价值观,虽然后来也发生了变化。
我觉得在最近五到十年间,男生变了,可能最后会像中国男人一样做家务吧。
(笑)Q:男主阿部先生的颜值来扮演这样的角色,让我觉得有点出戏(笑),您有考虑过其他男性演员吗?
A:我也不好告诉阿部先生他不帅(笑)。
当初我也想如果找一个很帅的男演员来演这个角色是合适的。
那我在调查过程中,我找了侦探,解决了很多骗结婚的事件。
他告诉我很多案件里骗人的男子都长得不怎么样。
其实长得普通的男人可能更好骗女人,因为很帅的男人女生潜意识里就会有戒备。
所以我想找一个很普通的面孔更适合。
但是我也不能说阿部是这样的人。
呃 本来脑子里想的是“最好的谎言就是现实”结果不知为何就变成标题那样了……后面想想,这也许就是就是我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观感体验。
心里本想该如何如何,但结果却背道而驰但又殊途同归。
还真是——真实便是最好的谎言。
撇开男女主角二人的故事不说,电影中各种配角的人生也真是多姿多彩,无论是相信爱情的情人,还是化仇恨为意志的剩女,亦或是梦想希望都不曾失去(得到)的冠军,哪怕是年老色衰的流莺也都相信着那些更为悲惨的人生,期待着能从他们那儿汲取令自身向上的力量。
可是这都是谎言,哪怕它们多么真实。
最后也正是因为这些谎言才换来了她们的新生(旧途)。
而男女主角的故事更为有趣,要我用知音体吐槽来说就是《多情丈夫 处处留爱遍为哪般?
绝情妻子 结婚欺诈却只为圆他人梦》。
一对多好的灵魂伴侣,因为出售自己的灵魂为博取对方的喜悦,最终重新走上了互相理解的道路。
真是悲剧版的《麦琪的礼物》。
他们过分沉溺于现实这个最大的谎言中,满足了物欲,却满足不了对方的心,真是什么都不剩下了……顺带:有人说这电影节奏比较慢,我看第一遍时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看第二遍,便发现自己每快进5s,就会漏掉大量信息。
而且再次品味,也发现很多政治意味在内,例如突如其来的大火象征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而那把从火灾中抢救出的料理刀则象征着仅存的Yamato Tamashii。
第二次看卖梦的两人,感触更加深刻。
卖梦的两人,第一次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以为是在出卖他们的人格和品性。
看了一番影评之后,终于明白了他们卖的梦是什么,卖的就是希望,是无数在暗淡城市里迷失了自我的的中年女性寻找的一丝微光。
松隆子在片中的演出,前半段延续了其一如既往的暗黑风格,外表是一个温柔贤惠、精明能干的家庭主妇,她的梦想很平凡,只求一个能有一个平静、安稳的幸福家庭。
但是一场无情的火焰却吞噬了一切。
吞噬的是一个平凡主妇的所有。
吞掉了财富,也吞掉了贯也生活的勇气。
面对着一个朴实却又懦弱的丈夫,留给她的只有选择坚忍。
片中里子是一个具有极具悲情化的角色,是一个让人同情却又恨其冷酷无情的错综复杂角色。
如果作为一个男性个体,里子的性格将会造就一个幸福家庭。
然而不幸的是,在传统意义上,里子与贯也的性格发生了错位,本该坚强、冷静、睿智的男性贯也,性格却是柔弱、无主见、孩子气的丈夫,相反的,里子却是一个坚韧、成熟、有原则、乐观积极的老婆。
性格颠倒的结局,在静如止水的生活里可以相安无事、相敬如宾。
然而,遭遇生活的变故之时,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迅速深化,里子依然淡定自若笑对生活,而贯也却经受不住冲击,自卑、嫉妒、无力感在心中以野火燎原之势滋生,最终让习惯于逃避的贯也走向了道德的困境-背叛。
抽象条件下的里子本应幸福,然而被强行嵌入具体的社会,束缚在了社会理念、道德下的里子绝望了,自己无怨无悔的坚守换来的却是无情、无奈、可怜而又可恨的背叛。
至此,里子坚韧品质滑向了生活的阴暗面,变成了极端的报复、冷酷,将自己的丈夫一步步逼向了自己精心设计好的情感骗局,像那些她心中仇恨的女性兜售梦想。
悲剧的另一方面也在于她作为女性渴望幸福、关爱的本质一面。
毫无疑问,里子摆脱了传统的男权,充分张显了自身的才干,获得了女性主义价值诉求,可是,得到这一切的代价却是惨痛的,在影片最后的一幕中,她输给了一个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公务员女性,没有她的漂亮、没有她的才干,唯一有的只是一颗温柔的心,贯也在女性场中漂泊了一圈之后,找到了家的归属,把象征他灵魂的刀都带入了她家,在那里寻找到了内心的片刻宁静与温馨。
里子的悲剧在于:对不起,身而为女人。
看了儿时女神松隆子的新片dreams for sale,演技碉堡,上次演老师复仇,这次演中女携老公报复社会,最后life都是totally fucked up,人性也在现实和理想中挣扎,日本片拍的是为了命运的牵绊不得不走上扭曲的人生最后大彻大悟,中国片拍的是大彻大悟之后为了命运的牵绊而走上了扭曲的人生。
这就是让播不和不让播的区别,国片还是图样啊
原来以为是轻松治愈剧,结果是今年目前为止看得最悲苦的一部电影。。。尼玛导致我心情非常沉重晚上觉都睡不着!
原来有两个小时,不过这么大的信息量的确需要两个小时才能说完。松隆子阿姨真是抛弃了形象演这个屌丝女腹黑抖S角色,开头和中间部分的尺度简直要跪下。利用人感情真的是门学问,圆谎也是,没本事只能表示此片真是叹为观止。
虽然但是阿倍这样都能卖出去啊??没事吧你们?
松隆子演得好
2.5分看前面觉得普通,往后感觉迷惑,再往后觉得创意是好的没讲清楚
好无聊的单元剧集合体
我总是很怕看日本电影 不喜欢日本电影的节奏 他们有着自己的哲学和说话的方式 总是在说教 压抑着的人性和制度 让他们无限向往自由 但是社会的现实让他们无法抗争 只要稍微偏离自己本来的轨迹 等待他们的就是悲剧~ 平淡 温情 灰色 也许有一点色情 (很喜欢田中丽奈 她老了 可不少照片都是回忆)
配乐值得一提,轻快的吉他弹奏让生活的辛酸变得不那么沉重。
忽然发现一个很不好的现象,看日本影视时会如果发现在“古畑”中出现的演员就特别亲切。田中丽奈可是我当年的女神啊。“浴室拷问”那段好喜欢松隆子的气势。我就是无法抗拒这样的御女啊。情节混乱。男主就是传说中的“妇女之友”。
永远别拿爱当借口去伤害
松隆子碉堡
节奏太拖沓了让我只想拉进度条啊!!!开头出现的香川大叔是什么意思到最后也没揭晓啊!!!
2012 tiff 后半截拖得太长 音乐比影像讲究
137分钟,全剧无高潮。看到最后真是莫名其妙了。谁能告诉我这是啥结局!!松隆子阿姨,咱能别再演这样子内心极其阴暗的女人的吗……
零星的“谎言”终于演变成连绵的“欺骗”,西川美和仿佛彻底走进创作的“舒适区”。或许因为设定上的离奇,拍法上也与过往的生活流大有不同,对声画分离的运用尤其频繁,不断在日常的节奏中重塑心理空间。可惜叙事线头太多,难免左支右拙,对人物的挖掘没能不断深入,作品的商业属性第一次盖过了作者属性。
正宗阴湿味,也确有既视感,困惑于男主角的外貌,然后导演映后说,不帅的男人更容易骗到女人,领悟了
奇怪的叙事逻辑,导演似乎一直往返在奇异震惊与平常现实之间,还自觉承担向观众交代人物命运去向的“责任”。。。
名过其实,观众的悲哀是想看炫技的时候却平淡的带过
感情骗子的腹黑敲诈,偏偏还是善良的人,这就是讽刺。
6/10。里子在家庭领域拥有的主导权是一种表象,她试图控制丈夫来掌握行骗的权力,当里子质问贯也因出轨获取的收入时,畏缩在浴缸里的贯也愧疚地微微仰头看向妻子。自此,里子决定利用丈夫去引诱梦想结婚的单身女性,而无论在料理店还是电车上,贯也和行骗目标都处于她的监控中,当贯也假分手以骗女白领借钱时,里子编排着他的话语和哭泣的时机,将男人掌握在她手心里。但随着丈夫频繁地与其她女性同床共枕,唯独没有与妻子缠绵的时间后,孤独守候的里子失去了家庭的价值,当她从缺乏性魅力的角度讲女举重运动员可怜时,遭到了贯也罕见的驳斥,远景镜头中失落的她乘电梯下行,最后里子看到了贯也和单亲母亲愉快的家庭生活,她彻底破防,拿起刀摔下楼,被小男孩关心,此时画面中嘈杂的雨声逐渐减少,她意识到自己沉迷骗钱所勾勒的梦,轻手摧毁了她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