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我看这部电影的共鸣,不觉得哪里烂了,每部电影都多少有触动人的地方。
没经历过的人才会无感。
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由电影引发对自己的感想,找自己生活的答案。
1.剧中女主爱小狗狗,男主说现在自己都难以顾及,房子太小,以后换大房子了给她养。
想起了我之前的男票,那时候刚在一起,他还是言出必行的形象,他也说要给我养狗。
直到后来暑假,他说没办法养,大家都忙,狗狗没人照顾。
2.郑恺那对,那个女的。
其实好些女的到某种时刻都无法控制靠身体去挽留对方。
因为还喜欢,因为感受到对方好像也喜欢。
3.我们都问过对方,如果以后分手的话会怎么样?通常男票都是说,我们不会分手的。
结果是,分手的话只用一通电话,一个短信。
所谓不会分手,其实是分手后啥都不做。
还不如孟云堂堂正正地说“那我就扮成至尊宝,在大街上说爱你4.他说要一起旅行。
曾经一个人也这么对我说过,但最后我也是和两个女朋友去的。
5.恋爱中男人和女人真的都很累。
男人觉得自己已经投入很多了,但女方还在要求其他的。
女人觉得我跟你那么久,陪你睡了,难道不应该吗6.孟云把对前任的好,全给了现任。
呵。
这样做到底是前任亏了,还是现任更受伤?7.我不想写了,恋爱很累,我是看结果的人,没有结果,一切都是空的。
说什么成长,其实就是瞎折腾。
很多事换一个人也一样。
他不一定需要林佳陪他到最后,他只需要理解和支持。
林佳也非要孟云给她买狗陪她旅行,她只需要任何一个人陪伴在她身边而已。
没有谁是谁的命中注定
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
走着走着,就真的走成了陌路人。
在你一无所有时,我可以做一个自信,张扬,充满勇气,不顾一切的付出和默默憧憬未来的女孩。
可你的成功,你的忙碌,在时光飞快流逝时,我却变得胆小、害怕,缺乏安全感,总是需要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对我的爱,来温暖我缺乏安全感的心。
所以不要轻易的陪伴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可能最后陪他享受的那个人并不是你。
最后,孟云穿上至尊宝的衣服,在繁华的大街上含着泪喊:“林佳,我爱你”。
林佳在房间里吃着自己过敏的芒果。
一万遍的我爱你和吃过敏芒果是他们在跟这段感情说再见。
那一刻,真正的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这段感情。
珍惜眼前人,爱一个人就不要轻易放弃。
不爱了,就好好的说再见。
看了这个电影感觉到沟通的重要作用,电影里同样是吵架,同样是分手。
孟云和林佳因为都不愿意先妥协,而走向了离别;而余飞和丁点却恰恰相反,因而结局也是不同的。
不过这个电影太多喝酒吃饭的场景了,感觉就像是在给某个地方做宣传一般。
还有就是纸醉金迷的场景太多,看得无语……不过这个电影有个场景我还是看哭了的,就是孟云带着金箍在街头大喊“林佳,我爱你!
”和林佳拼命吃芒果那里。
最后想说,相爱容易,坚持难。
要想长长久久,不是单一的一个人改变。
至尊宝与紫霞不能在一起,孟云与林佳也不能。
即使到最后林佳兑现的不喜欢孟云后吃芒果过敏而死,但还是没有死。
孟云也兑现了不喜欢林佳在广场喊“林佳,我爱你”没有一万遍就被保安带走了。
林佳最后与大学同学在一起结婚生子,孟云也在此遇见了王梓。
王梓懂孟云,就像曾经的林佳一样,对孟云极其信任,不知最后倆人在一起没?
余飞与丁点一对欢喜冤家,分手之后还是藕断丝连,一起喝酒,一起啪啪
尽管豆瓣上人数超过8万的小组我有极品前男友、前女友!
里每天都有人疯狂吐槽自己的极品前任,但平常生活中大部分普通人很少会经历传说中的奇葩前任。
一向自认为是恋爱大师的田羽生则通过用3部电影讲完了他对“前任”的理解,第一部是讲前任对现任的冲击,其实是因为彼此不够信任,第二部是讲男女恋情中的备胎,第三部就是讲恋人是如何变成前任的。
我就知道,尽管打着走心又走肾的slogan,《前任》系列其实是包着前任的外壳讲爱情。
《前任3》中我看到了恋人在分手后真实的心理活动,女人刚失恋时沉溺在痛苦中难以自拔,她们会哭,会发泄,会找朋友诉苦,还会出去旅游散心,慢慢才开始拥抱新生活。
男人与女人本是不同的生物,所以在电影中,虽然前半程韩庚和郑恺饰演的2位男主角在分手后夜夜笙歌,喝酒,泡妞,再攒个都是整容脸的夜店局,身体力行的庆祝着终于恢复了自由(虽然在现实中有些太过于drama),激情消退后才慢慢体会到前女友的各种好。
借着吵架的壳撒着思念的娇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前任3》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郑恺和女朋友丁点几场酒局了。
因为郑恺不肯给女朋友看手机,还故意扔到了火锅里,促成了之后两人面对面的坦白局。
谁的手机里没点秘密,冯小刚已经在《手机》里说过了,现实中又有几对情侣能扛得住全是真心话的坦白局呢。
因为对彼此的不信任,两人同时找朋友相互试探对方。
丁点找闺蜜来试探郑恺,结果闺蜜却暗自换了个微信号勾搭他,虽然互相较劲说的都是气话,但现实中被闺蜜撬走男朋友的妹子们应该笑不出来吧(此处@《失恋三十三天》的黄小仙同学)。
搞笑担当的两个人一次又一次的坦白局,了断局,分手酒奉献了不少笑料,都希望对方先服软,却也借着玩笑说了点关于男女关系的真心话。
-丁点:没我你就不奋斗了嘛?
-郑恺:没你不是还有别人吗。。。
我认为《前任3》最接地气的点,是展示了年轻人怎么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
朋友圈留言查痕迹,通过共同好友查联系,调侃了寂寞的都市男女可以把一切社交软件变成约炮软件的用法。
一个人要经历过多少段爱情,才能学会珍惜一段恋爱关系的终结也许会很容易,可以是因为一点自己都想不起来的小事,这就发生在《前任3》韩庚和前任林佳身上。
开头的5分钟里,电影表现了不知为什么吵起来的两个人谁都不肯低头,等着对方来道歉,固执的认为先低头的那个人输了。
《前任3》中,韩庚饰演的孟云不再像第一部中那样招蜂引蝶,他慢慢归于安定,与林佳5年的恋情却不疾而终。
我是真的不相信,如果两个还深爱的人在分手后能控制住自己不联系对方,不过是不够爱了,但因为习惯,却又放不下对方。
我相信电影的幕后创作者一定是一群直男主导的班底,在他们的世界里,男女是完全二元对立的状态,从韩庚开头的自白就能知道,他们固执的认为现代社会只有具备物质基础的男性才会被欣赏,既然我都努力工作赚钱了,你还想要什么?
却全然不知,其实女人需要的是爱与陪伴,不是将来,而是现在。
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的,是导演利用微信来表现二人相互的牵挂。
多少次期盼着自己的手机亮起看到的是对方的消息,多少次打出的话又逐字删除,又有多少次反复浏览过去的对话,发出的消息又秒速撤回。
曾经看到过很多分手后不甘心的女生发帖说,我努力让他变成了更好的男人,让他知道在女生生病时不能只说多喝水早睡觉,而是有实际行动的送饭喂药,他的下一个女朋友可是省了很多时间。。。
我倒是认为,这个说法否认了女生在恋爱关系中也是受益的一方,一段健康的关系,一定是两个都能有所成长。
林佳陪着韩庚度过了最开始的创业艰苦期,一起吃泡面是真实的细节,省吃俭用只舍得看半价电影是真的,创业时聚少离多也是真的,二人可以同甘苦却无法共富贵,是电影中的遗憾,也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现实。
林佳的确让韩庚成为了更好的人,但二人却在现实中越走越远,5年恋爱的倦怠让两人完全忽视了对方的需求。
也许二人最后做了对他们最合适的选择,林佳选择了默默陪伴关心的老同学, 韩庚也选择了更外向善于表达的女孩做为伴侣。
很多人和我一样忽略电影的后缀是“再见前任”,对郑恺来说是再次相见,而对韩庚而言是再也不见,他们在一起的5年就是为了教会对方,要学会珍惜。
看到很多网友在短评里打趣到千万不要和现任去看这部电影,很可能看完后就会像郑恺和女朋友一样互相坦白,现任就变前任了。
这些玩笑话证明了电影戳中了很多情侣的不可言说的痛点,我反倒是认为,郑恺和丁点的爱情虽然搞笑但很少见,韩庚和林佳的故事却遍地都是,看完电影情侣们体会更多的应该是珍惜眼前人,不要再有错过的遗憾。
就像《和莎莫的500天》所说的,走了夏天还有秋,毕竟那些不是奇葩的前任,让我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前任3:再见前任》上映首日排片量只有18%,导演田羽生十分焦虑,希望影片最终可以拿下2亿元,好让投资方回本。
上映第二天,《前任3》报收票房8000万,田羽生觉得已经到达峰值了,私下和多年编剧搭档说,咱们啥时候才能弄出个单日票房过亿的戏啊。
上映第三天,《前任3》单日票房过亿。
Part1《前任3:再见前任》最终票房19.41亿,猫眼120万人评分9.2分,豆瓣18万人评分5.7分。
豆瓣网友的日常diss:
猫眼观众的日常吹嘘:
网易云音乐听众的日常操作:
如果非要以严苛的眼光去评判《前任3》,影片确实没多少艺术含量,《前任3》既不能代表华语片参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也不可能令一众挑剔的影评人心悦诚服。
豆瓣的评分一路走低,《前任3》的票房却一路飘红,文化精英这次对于影片批驳的声音,没能压过“找回前任”的营销话题魔力,豆瓣口碑也罕见的对票房曲线变化,失去了本该有的控制。
原因很简单,很多人看到微博上的讨论,朋友圈的动态以及微信群里争相转发的段子,就已经难以抑制住自己强烈的购票欲。
结果,当他们看完电影回来,完成了纯感性的消费后,也开始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进行表达和宣泄,这也就推动了话题的二次升温。
那么,到底谁™还有空去打开豆瓣看评分是多少?
Part2《前任3》讲的其实是一个编剧掰着脚趾头,就能想出来的故事,影片的特色并不是讲了一个多么扯淡的故事,而是讲了一堆十分扯淡的故事。
但扯淡,就真的不好吗?
《前任3》用市场的成功告诉你,想成功?
就得扯淡。
正儿八经讲一个爱情故事,总是看的人晕晕欲睡,而正是《前任3》这种玩世不恭,最后又大玩深情的叙事风格,恰好切中了当下主流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
影片开始的交叉蒙太奇,将孟云代表的男人和林佳代表的女人对立起来。
孟云说:男人苦。
林佳说:女人累。
郑恺问起为什么吵架?
孟云回答:忘了。
随后影片就进入到了攒段子的时间,余飞和孟云两组人物感情的双线叙事交叉展开,而余飞就是跟女朋友分了约,约了睡,睡完了再分。
孟云与林佳不断死扛,诚如丁点所说:“谁先联系谁就输了!
”余飞与丁点的副线故事,其实与故事主线毫无关系,但因对台词的精准把握,令这条线索对影片起到一定的增色作用。
在充分表现了男女主分手后各种作死的傲娇病后,影片在第45分钟,剧情才得以进一步推动,那就是林佳老同学王鑫的出现。
这也就是说,影片从开头的分手之后,剧情再次出现推动转折,已经到了影片的三分之一处,在这之前,影片一直依靠各种俏皮话和幽默桥段在苦苦支撑。
而至于故事本身,女主换季感冒,男主送药不及,男主去KTV不敢见女主,等跑去见时,女主已经上了别的男人的车了……这老掉牙的俗套情节,基本也是回到了《情深深雨蒙蒙》的年代。
随后的剧情,我就不想再提了,孟云遇见了王梓,林佳也渐渐接受了王鑫,影片第99分钟,在配乐《体面》的强煽之下,他们各自吻了上去。
故事行将结束时,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影片突然找了一个“大话西游”梗,这也实属无奈之举,因为电影本来啥故事都没讲,还必须得找一个强有力的ending。
孟云为了兑现诺言在大街上cosplay,而林佳则努力的自寻短见,导演在不顾一切的营造分手时的画面感和仪式感。
当然,这种惨烈壮观的场面,也成功勾兑出了不少观众的泪水。
Part3《前任3:再见前任》是一件很投机的电影商品,它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也正是因为它恰好迎合了当下主流观众的情感状态。
“前任”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也是许多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秘境,那里往往有甜蜜的回忆,也有痛苦的过去,当人们每每审视自己的前任时,他们总是很难找到一个舒适的姿态来面对曾经。
他们放下不下身段来完成对过去的和解,也得不到勇气将曾经进行彻底的摧毁。
他们就在这样拧巴的状态中聊以度日,而《前任3》就是对当下年轻人内心世界一次揭穿,观众能从故事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寻找到某个情绪的爆发点,让他们的积压的情感得到释放。
其实就跟大家去《战狼2》的放映厅里,释放积蓄已久的爱国情绪的道理一样。
而且这也要比他们整日刷抖音和微博,寻求零星拼凑的情感触动来的更具规模化,也更具冲击力。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口孤独的深井,需要不断有人进行填补。
Part4电影既是文艺作品,也是文化商品。
如果《前任3》的票房在5亿元以下,它受到的争议也会减少许多。
其实每一部票房意外成功的影片,基本都免不了被骂的命运,《捉妖记》被骂,《美人鱼》被骂,《战狼2》被骂,《前任3》还是被骂。
那么到底要怎么样的电影,能够承受得起这几十亿票房的高誉?
答案或许是没有。
但市场还是得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得有人站出来创造神话进而刺激资本,同时,这也是观众自己用血汗钱做出的投票选择,无可厚非。
看到豆瓣有人说,《前任3》怎么还会输出这么可怕的价值观?
不好意思,一部破电影,其实啥价值观都输出不了,这都是观众的自我选择和价值认同。
我们骂国产烂片都成习惯了,突然有一天某部影片成功了,获得了巨额的票房,大家又会有点不适应,总觉得这是笔"不义之财"。
没有什么绝对偶然的成功,都是你懒得思考。
——END——
每看完一部国产片,都会对国产电影再一次感到深深的绝望。
这个社会形态下,或许就只能出现这样的畸形电影吧,最后还被那么多人奉为至宝,那么高的票房,这个社会是怎么了?
开头就讲男人女人,事实上,把人简单粗暴的归类本来就是极为愚蠢的事,从开头他的论点就是大错特错的。
世界上的人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又岂能简单地分为两类?
他们就那么的符合你说的规律吗?
接下来就是秀恩爱了,他们五年时间,也并没有什么特别感动人的场景,给人的一种感觉,编剧导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根本就没谈过恋爱,他们只不过是懂得用各种手段各种撩妹而已,那叫交配,不叫恋爱。
恋爱中的人不会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不会一味地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对方身上,他们只会想方设法把最好的留给对方。
只想为心爱的人多做一点事。
如果没有这些,那其实就不算爱情,其实只是寂寞的人在一起互相安慰而已,每一次付出总想着要更多的回报,长此以往,总会有人受不了,总会有人退出。
这就是区别了吧。
至于后面,那就更搞笑了,如果真的关心对方,就没必要遮遮掩掩,如果真的爱对方,就不会在乎所谓的什么面子,也就不会出现KTV那样的局面。
所以,他们只是搭伙过日子而已,所以才会计较得失,才会权衡利弊,其实就是自私而已,他们不会去想对方为自己的付出,就算知道也觉得是理所当然,一旦要自己付出的时候就各种命苦,各种别人对不起自己。
自私自利的人想要爱情,那是痴心妄想。
最后最奇葩的一幕出现了,男的宁愿广场像神经病一样的嘶吼让自己颜面尽失,也不愿当面和女主说爱,女的更奇葩,自残吃芒果,和那些割腕跳楼的有什么两样?
奇葩的剧情,处处都不合理,三观不正,脑残情节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不禁想问:这种电影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这样脑残的剧情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向他们学习?
他们的任性脑残是必然的?
不可避免的?
有自残的勇气,却没勇气和对方见面,表达?
居然告诉我们这是成长的必须过程?
失望,绝望,这样的脑残片子,拜托还那么高票房,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没天理了吗?
那不是哭悼爱情
看《前任攻略3》,很多人在影院哭起来了,尤其是怀着心伤或正在经历心伤前奏的人,你以为你哭悼的是爱情,其实你哭悼的是青春和那再也回不去的年华。
因为你的爱情本就没那么珍贵,要不然你当初怎么会那么轻易放弃。
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其实很简单古代智者早就给我们揭示了它的真谛,而且说得非常形象动人:
在柏拉图的《会饮篇》当中,有一个叫做阿里斯托芬斯(Aristophanes)的人讲了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最早的人类是球形的,有四条胳膊、四条腿,一个头、两张脸,朝着相反的方向看。
这些球形人类有着非凡的力量和智慧,与诸神战斗,结果被嫉妒的神砍成了两半,以削减他们的力量。
这些最初的球形人类变成了两半,一个是女性的,一个是男性的,从此以后,这最初人类的两半一直在寻找对方,渴望重逢。
阿里斯托芬斯告诉我们,当他们中的一个遇到了另一半时,就会融化在爱、友谊和亲密当中;他们片刻都不能分离:他们要一起度过一生。
《前任攻略3》孟云和林佳为什么要轻易放弃?
孟云和林佳,都是外形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优越的一类人,
然后他们其实也很普通,
就像千千万万个你和我,因为小事争吵之后,他们分手了。
她以为他会挽留。
他以为她不会走。
相处了5年,你们还不了解对方吗?
会不会挽留,会不会下决心走,你们真的不清楚吗?
还是你们其实心底最深处,那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我还年轻,我值得更好的,没有你孟云/林佳,我有更多可能。
重雾弥漫中的意识深处,有着你行为走向的心理预设。
离开你,我的世界暂时会下雨,
但是过后会有彩虹啊!
孟云和林佳轻易放弃,不过是因为对方都可以被替代,
谁都不是谁的不可或缺的另一半。
我们可能找到这个世界真正的另一半吗?
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个人追寻自我的完整。
在爱情里,我们和对方都能够完成自我的成长,追寻到最合乎理想的自己,那么,我们就算是找到了另一半,我们也拥有了真正的爱情。
然而,世间有几人能有此幸运?
我们不过兜兜转转,总是遇到各种各样假借爱情名义的感情,终其一生也遇不到自己真正的另一半,只好自己给自己作伴。
这几天好几位朋友问我能不能写一下《前任3》的影评,说自己看得满是回忆,甚至泪流满面。
不讳言的说,我把这几位私信的朋友,相当苛刻的臭骂了一顿。
但是还是答应写一篇文章。
年中《战狼2》上映,票房几近50亿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战狼2: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电影)经不起一点批评?
在豆瓣有25万的阅读。
还好,得益于豆瓣相对有所观影积累的群体,骂赞的比例,大概是1:5。
中国电影,显然是有了商业时代的基本配置了。
比如说:1、观影需求;2、影评需求;3、社交讨论需求。
中国上一部类似于《前任3》的电影,是哪一部呢?
答案是2011年的《失恋三十三天》。
凑巧的是,这部豆瓣评分7.3的小妞电影,当年的总票房也差不多3.3亿。
对比2011年的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可以这么说,成就这部电影不错票房和口碑的,除了本身电影品质还算及格之外,最重要的,是电影的企划方走对了宣传路线。
在当时中国微博还相当有生命力和热情的时候,《失恋》借助微博的病毒营销,成功的引爆了话题。
而且,上映恰逢11月11日,那个时候,这个日子,还专属于“光棍”,不完全是天猫淘宝京东的商业大战。
我曾经写过,《失恋三十三天》,算得上是中国电影网络企宣的代表事件。
6年的时间过去,中国电影市场更好,消费者对于电影产品的需求,也从以前的一个月看一两部电影,到了甚至一周都需要电影院的观影需求。
与日俱增的电影票房,则是最好的佐证。
《前任3》复制了《失恋》成功的方式,当然,它着力的,不再是微博的空旷性,而是微信时代,公众平台和朋友圈更适合的病毒型蔓延。
人人都有单身失恋的经验(几乎),于是,人人都有前任的存在(几乎)。
所以,在微博的话题炒作里,在朋友圈和公众号的软文营销。
前任情怀很快建立,多数电影观众在这样的文化舆论引导下,自然开始代入。
你必须明白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中国式少时的恋爱,多数是压抑的,是痛苦的,是有欢乐,却充满伤感的。
很少有人想到前任,是满目的欣慰,是全然的愉悦。
所以,当文化在若有若无的先入为主给一个回忆的暗示,在你走进电影院之前,你已经酝酿好了情绪,剩下的,是伴随电影的商业套路,或者去回味自己,或者去释放眼泪。
当电影院的光影落幕,你相当于是回顾了一番自己的青春,自然,你会觉得《前任3》的功效斐然。
成为自来水,疯狂打Call,然后在社交软件上,招引着下一批情绪释放者参与。
这种商业套路,其实就是病毒营销的终极呈现方式。
公正的评价,《前任3》,包括《前任》系列,都是一个较为平庸的作品系列。
郑凯在出道之初的演技,在诸多综艺节目的消磨里,早就不再是文艺气质的演员。
比起黄轩的低调,郑凯缺乏对于作品剧本的选择,泛滥的稀释,自然水到渠成的不再有深度。
比起同样醉心综艺和网络搞怪的邓超,他又没有学习邓超每年至少保证有一到两部口碑作品的承托。
当然,即便如此,郑凯的演技,仍然是韩庚不可逾越的存在。
毕竟,演员和歌手,是完全不同级别的存在。
都市爱情电影,往往处理是相当有难度的。
欧美式的细腻和诙谐,不是特别适应中国观众需求的节奏。
而中国目前盛行的那种夸张,段子型,舞台剧型的表演,又往往让人觉得离奇和跳脱。
都市情感,实际上是平淡里惊艳,本来是要以民谣的感觉来拍,但是常常又排成了《快乐大本营》和《演员的诞生》。
即便是写相爱相杀,2011年安妮海瑟薇和吉姆斯特吉斯主演的《one day》,几乎是个中范本。
在描写爱一个人,和又不愿意和他相爱的那种矛盾,积蓄,包括写到一个人的放纵和凌乱,生活化,又充满戏剧张力。
而《前任3》展现出来的,更像是一种都市肤浅的生活方式而已。
连乱,都不能乱出生活的状态,你指望爱可以爱出共鸣,更加的困难。
前任的噱头,足够吸引一大批有前任记忆的人买单,但是你到底买单的是自己的人生,还是电影的剧情,这个是需要你认真思考的。
至于很多人感动的“至尊宝”的梗,我想说,这恰恰是这部电影最为恶心的设置。
情怀是可以标榜的,但是情怀是不能消费的。
韩庚在毁掉了《大话西游》续集之后,在这里所谓彩蛋的来补上一个心理的缺,实际上,仍然是消费一代人成长里的记忆。
这种毫无底线的商业依靠,就如同是不断在人类最宝贵的记忆里填充伪劣的浮萍,最终让这块洁净的池塘,慢慢的垃圾。
这个世界,但凡和情怀有关的创作,一定是要小心翼翼,一定是要呵护备至,一定是要充满敬畏的。
因为商业需求,而滥俗的填充,是的,观众是哭了,但是请问,你喜欢一块被认为踩踏到没有一丝完整的雪地么?
都市爱情电影,比如2013冯绍峰和倪妮的《我想和你好好的》,其实和《前任3》也是一样的路数。
很都市化的生活,虽然浮夸,但是仍然还是基于生活还原的相爱相杀,让诸多同样在城市里恋爱,失去爱人的人们,找到自己的代入和记忆点。
相同的缺点,甚至是相同分手的方式,是可以不断击打你脆弱的那些隐藏的。
对于多数仅仅是电影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体验,就好像听到一首口水的音乐,好听就足够了,哪有那么多“我们不一样”。
说到底,对于烂片的包容,甚至是喜爱。
无非,还是是审美水准决定的。
欧美电影,走过了漫长的文艺和商业交织的时代,才沉淀到现在文艺有文艺的深度,商业有商业价值的如今。
中国电影,真正有序的发展,也不过近十年的时间。
纵然热爱文艺和电影的人群是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愿意花在电影审美积累上的人,毕竟是少数。
有人说,如何甄别好坏电影。
其实,好坏之分,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是如果真的希望有更好的人生体验和视觉,你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刷片的过程。
可以这么说,你真的把全球百部爱情佳作都认真的预览完。
你再回头看这些粗制滥造的商业投机作品。
显然,你吃过了哈根达斯,还愿意吃五毛的冰棒么?
并不是哈根达斯代表了水准,而是你自己有了对口感的挑剔而已。
电影归根结底,不仅仅是消费品,它满足了人类如同食物的需求,吃喝穿行,都如此,但是又不仅仅如此。
人学会了果腹,就开始追求美食的精致;人学会了保暖,就开始需求服饰的美感。
同样的,当我们有了空闲和电影的需求,自然,就应该去提升更高一点的文艺欣赏水准。
因为,你一定要明白,在真正的电影艺术领域,那些好电影,是不仅仅煽动你的眼泪,更是可以修养你的内心的。
你可以为喜欢买单,但是不要轻易为平庸叫好。
结尾吧,孟云穿着至尊宝的衣服,在最繁华的大街上含着泪喊林佳,我爱你。
林佳在要搬走的房间里吃着自己过敏的芒果。
一万遍我爱你吃芒果过敏都是为了跟前一段感情中的自己说再见。
那一刻,真正的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这段感情。
结局很真实,希望大家好好珍惜眼前人,如果爱着就不要随便说分手,如果不爱了,就好好说再见。
1.本片最大bug:竟然会有人喜欢韩庚?2.今年9月,《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上线,网友纷纷表示“错怪韩庚了”“黄子韬才是最low至尊宝”。于是,韩庚决定站出来,捍卫他“最low至尊宝”的称号。“3.黄子韬和韩庚,谁才是最low至尊宝”是世界第十一大未解之谜。对于这个问题,一时间我竟然想不出答案。
本来很容易拍烂的类型片,没想到居然还好,不烂。比解忧杂货店好一点,起码全程吸睛。喜剧的部分是及格的。郑凯和韩庚比较舒服,感觉这才是他们本来的样子。韩庚演文艺片太别扭了。恋人一起看会有一点尴尬,不过后来会有一些共鸣。
“还是没那么爱”,今天有个朋友这么和我说。我问他,你有过前任吗?他和我说了那一段没有见过面的网恋。感情还是要双方去经营的。
又是平庸到不行的片子,戏剧手段单一。全篇都是吃饭,喝酒,聊天,拍得好像室内情景剧,毫无生活气。没事还用喜欢讲感情大道理,什么你们男人、你们女人之类的,又都是特别俗套的所谓感情真谛。表演也很成问题。女一最该走心的一场独白戏,感觉她自己都不太信,更别提感动别人了。
阿伦在电影院哭了三次 回去的路上风轻云淡地说 谁没个失而未得的人 我想了想 一脸天真地回答 我没有呀 很久以后才发现 不是没有 只是还没有好好告别
也许导演是想拍新时代的贱精先生,却把片中的男人都拍成了狗。
更爱自己时才会考虑面子问题。
看完以后还哭了好久,想起来那些被我拉黑的前男友们以及分手时候的各种纠结痛苦,但是并不后悔,跟前任牵扯不清是对现任的不公平,各自安好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可能是没有前任感受没那么深,爱过还是一次次赌气误会错过,谁也不放过谁,最后却还是选择放手……挺喜欢结尾韩庚的感悟是她让自己从至尊宝成长为孙悟空……
再见前任 祝你幸福 而我 并不想知道。林佳和孟云最后没有在一起 这才是生活 有的感情就是这样 明明惦念 但也没有了回头的勇气 如果可以重来 我一定会像对他一样对你 但世事不能重来 我也没有力气再走一遍 所以就此别过 后会无期 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人。
三观有问题,分手还当炮友。陪你从零开始创业的女人连当面交流沟通的勇气都没有,真的是浪费青春,什么她的使命就是让你长大这样的毒鸡汤大家别信啊嘻嘻。两星给影片中出现的火锅,真的太久没吃了过目不忘。没有火锅吃我要死了。
1.郑恺负责搞笑段落拼贴,纯属娱乐;2.韩庚负责深情款款,秀秀演技让人知道他在努力他在进步;3.影片对于男女在情感中的刻画虽然脸谱化,但也普遍现实;4.“你们都在等对方先放手”,有所触动;5.结尾至尊宝和吃芒果段落过度追求仪式感。但喜欢这样的结局,没有谁会空等着谁,伤口最终只会成为伤痕。
室内情景喜剧合集。吃饭喝酒迪厅斗嘴就这么几招,非常乏味。其实可以做成很成功的类型片,但是太单调。某些价值观认同不了。这个电影离普通人不近。最后那个平行剪辑过于的笨拙、矫情令人恶心。
竟然是在成都拍的,成都现在拍的都市场景完全不输北上广。前半部分依旧是各种插科打诨,段子笑点起飞,后面有点苦情和矫情,还好最后的狠,其实就是成长的必修课。
前半部分还可以,后面有点奇怪的违和感,结尾部分看出点朱军《艺术人生》的感觉,不断的给你上眼药,可是太干了,没啥哭点。优点在于挺现实不狗血,缺点在于里面的情侣、剧本都做作。和平行的其它现代爱情片相比确实有诚意,剧本打磨及格,起码台词不尬。于文文挺漂亮!
三俗,真·微信时代的爱情。这里面的人研读一下《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就不会作死了。但有一点好的是,它重视说再见的意义,尽管是极度煽情和戏剧化的告别仪式。“这是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喜剧部分做的还行,从第一集就开始的“夜店觅真情”模式估计颇能圆三四线城市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梦想。问题是哪怕关键场面也完全没有电影感,而且重头戏的打光,怎么能把女主拍得那么丑?罗米扮女孩明显超龄。另外,既然是第三集,我就重复第三遍:郑恺是李立群上身无误。
朋友圈被刷屏的电影 不过我仍然不觉得有多好 也许经历过的人多少会觉得感人吧 总体完成的不错 不会觉得尬的爱情喜剧 即使被剧透也会在结尾时候落泪 和前任攻略还是差不太多 三星
这哪里是电影,这就是说台词镜头特写ppt,大把台词三观还令人作呕。但是最后又的确扎,很多人都有一个阴差阳错错过的一个ta吧。
这到底是拍给多幼稚的人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