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总是被编剧一改再改,以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
正如《聊斋志异•侠女篇》,化为娈童的白狐变成剧中上了月芙肉身的白狐。
不仅让同性恋元素淡出屏幕,还牵出另外三段情爱和纠葛。
一段是温文尔雅的千金小姐月芙和顾生,二人因病相识,在顾生讲故事哄月芙喝药的日子里,彼此互生情愫,若故事顺延下去发展,恐怕落入穷大夫和富小姐为争取爱情而抗争的故事俗套之中。
第二段便是附着在命垂一线的月芙上的白狐和她单相思的顾生。
白狐一开始觊觎顾生的俊朗外表,加以亲近和迷惑。
但我相信,这本来只关乎外表的花痴情最终变成了一份爱情,不然白狐也不会为顾生舍弃百年真身,甘愿附着在一凡人女子上(此处情节可斟酌,之前白狐也是上了月芙肉身,真身都没事。
有一种可能,白狐说谎)。
只可惜狐性不改,为得爱郎曾想伤害顾母,最后关头胁迫爱郎。
还有一段,便是月芙的生母和生父。
母亲被父亲伤害后,下了一个关联女儿的诅咒。
这恰恰因为这诅咒,才有了月芙喝药听故事,遇见顾生相缠绵。
这又回到了第一段情。
也正恰恰因为月芙病重,才逼迫月芙生父向白狐求救,才有了第二段情。
这三段可谓相关相连,互为因果。
而当观众为这其中剪不断的复杂关系看得如痴如醉之时,编剧才开始慢慢诉说蒲松龄所写的侠女正文。
不得不感叹,如今观众的审美需求已不止于传统的单线叙事发展脉络。
他们经过无数次视觉上的小清新和重口味的洗礼和冲击,倘若情节不复杂错综,不曲折离奇,不双线三线进行,都难以调到众口都基本满意的高度。
于是,侠女这故事便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插曲中顺叙讲下去。
侠女慕娥,从小爱女扮男装,好习武惩恶,虽容貌清灵可人,却无一丝闺女姿态。
由一开始无忧无虑地帮捕头父亲和青梅竹马无愧抓采花贼,到后来眼睁睁看着她的亲人一个个被奸人所害——先是父亲和无愧,而后是母亲和二娘——一个活泼爱笑的女孩几日之间变成不苟言笑、一心寻仇的孤女。
而正是这样一个集悲剧和侠气于一身的女子,和男主角顾生之间的爱情最让我耿耿于怀。
慕娥对顾生的爱,来自于上山采药的相伴,来自于顾生初见女扮男装的慕娥却不拆穿其身份的特别。
谁知日后为月芙和顾生天天当信鸽,当红娘,她把这份小女生的好感埋在心内,铸于剑中。
练剑之时,心绪紊乱,往日种种,竟浮眼前。
无奈命运弄人,当慕娥心中充满了报仇和悲痛时,再遇顾生,眼中已毫无昔日小女生见到初恋那种闪烁之意和强掩饰之行。
最后,为了不愿逼迫顾生和她成亲,用一颗还魂丹成全顾生和月芙,只留下儿子,独自离去,给观众留下敬佩和唏嘘。
当日林间饯行,慕娥一句,“你知道慕娥对你的心思吗?
”直率而诚恳,久久难忘。
而我认为,顾生对慕娥是有真感情的。
这份感情是在月芙死后、二人重逢开始。
一开始,顾生只是同情慕娥而已,只想着救济当日这位相识的可怜人。
可是后来,顾生不仅对医治慕娥母分文不取,而且送柴送铁棍,有事找慕娥商量,送木偶逗其开心,声称生死之交是也。
直到有一天,顾生喝醉,反复思索花木兰居军营多年没被揭穿之理,又重提当日初见一眼识破慕娥女儿身,得出慕娥是个美人胚子的结论。
又到了后来,顾生说“对不起,我喝多了。
”“我会负责的,我不是个始乱终弃的人。
”“从此顾郎会好好待你,安心养胎吧。
”看到这里,难怪慕娥会误认为顾生对自己没有爱,只有愧疚和逼迫。
然而顾生那一次冲口而出,“难道这些天我为你做的事,你都没有看见吗?
”是的,慕娥没有看见,那复仇之刀已经明晃晃地挡住慕娥看到儿女私情了,她没有时间,也没有胆量好好地感受他人的关怀。
顾生最后阴差阳错,帮助慕娥铲除奸人,其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无不表现出对慕娥(不仅仅是慕娥腹中胎儿)的关爱。
几年后,当他听到月芙说慕娥离去,是因为不想顾生为了胎儿而不情愿成亲时,他说这的确是慕娥的性格。
这一份了解,与当初一眼识破女儿身的了解,可谓进一步,从外表到性格。
也许,顾生对慕娥,一直都是了解的;而慕娥对顾生,只有误解和成全。
不可否认,顾生对慕娥爱得不够深。
但这不能以那些才子佳人的小说定位,说什么顾生朝三暮四,月芙死了又爱另一个,说什么顾生爱得不深,不肯舍弃一切觅慕娥。
我们对懦弱书生和勇敢女子的刻版印象烙印太深,以至于我们总在苛责一切变心,期盼一颗不顾一切的真心,唯爱情至上。
蒲松龄笔下的顾生对侠女百般依恋,甜言爱语,可也没有舍弃一切的决绝。
家有老母,怎可说舍弃就舍弃?
男子本爱温柔女,他和月芙的爱情顺理成章,月芙死后,因和慕娥出生入死,暗生情愫也顺理成章,这份爱因为前者的轰轰烈烈,而难以全身心投入,也是顺理成章。
若我生为顾生,恐怕也不过如此。
也许,是因为慕娥和顾生的爱不完整,才愈发使我深刻。
也许,是因为钦羡慕娥那一身侠女气质,佩服慕娥离去的豁达和洒脱,才让我对此念念不忘,萦绕心间。
辛十四娘的演员和情节,是最为网友欣赏的。
可弱水三千,为何我偏偏只取那一瓢饮?
一直很喜欢这一类的电视剧,喜欢这些奇闻异谈,聊斋也是流传很久的小说了吧,在古代可能从来都不会缺少这些书生小姐狐仙精怪的爱情故事。
各个版本几乎都看过,每一个故事都很吸引人。
在蒲松林的笔下,这些重情重义的女子,每一个都有自己特有的魅力,个性鲜明。
追逐自己的理想,勇敢维护爱情。
而有时候人心却比鬼怪更加可怕!
这部聊斋奇女子讲述的都是一些鬼呀神呀,妖啊的故事。
都是以一个个女孩子为主题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刘诗诗所扮演的辛十四娘这一段。
这一段讲述的是老狐狸生了很多年轻美貌的女儿,其中以辛,十四娘最为,漂亮也最心善,总想着有一天可以得道成仙。
他也确确实实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可就是难以成功,最后和一个喜欢他的男子成亲了,我本来以为他们最后的结局会是真心相爱,白头偕老。
虽然说最后的结局跟我所想的有些出入。
但是这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他得到成仙了,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聊斋改编里挺喜欢奇女子这个版本。
4个故事女主各有魅力,或聪慧温婉或善良正义,都为了男主作出牺牲,最喜欢连城和辛十四娘两个角色。
连城篇,连城的悲剧是父亲贪图荣华富贵导致,即使宾娘父亲没有换肉连城婚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乔生喜欢的是连城附身后的宾娘,对宾娘只有感激,不喜欢乔生说三人以后都在一起,也不喜欢只有乔生还阳的结局。
第二个故事,冯生在4个故事里最专一,只喜欢辛十四娘,对女二只是妹妹的感情,可惜太懦弱,面对众人的指责诘问选择逃避,反而妹妹始终相信女主,女主也是通过妹妹才终于明白爱和大爱是什么,得道成仙。
不喜欢舅婆强行拉男女主姻缘,也是因为后面女主得知十二的做戏、女二喜欢男主,才强行要男主妻妾同娶,女主不明白爱情到底是什么,激将法只会让她更怒火冲天。
不过也是因为这段姻缘,女主才能成长。
如果女主在舅婆已经种下祸根时,主动找男二或许能化解一家惨死的悲剧。
侠女篇,女主莫名其妙喜欢男主,青梅竹马死得冤,男二比男主钟情多了。
女主在经历家里巨变后才逐渐明白自己的能力责任,生下孩子还复活女二,成全了男主女二,独自走上斩妖除魔的大道。
男主对女主有感情,但从头到尾更喜欢的都是女二,男女主也并不合适。
宦娘篇,女主天真偏激,为了爱情做妓女、自杀,后来才醒悟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结局还牺牲自己救了已经在一起的男主女二。
女二不想男主死、自甘堕落,默默陪伴,鼓励男主振作,但坏了嗓子失去记忆的男主并不能成为过去的台柱子,是女主教男主弹琴,让男主成为一绝的乐师。
4个故事告诉我:1.男的都是负心汉,前一秒还爱你爱得至死不渝,下一秒就对另一个女人爱慕倾心;2.女主的牺牲或许很伟大,但不值得,无私奉献并不是什么良好美德,一起死也很好,人终有一死,提前一点也没什么,关键是把机会留给他人甚至自己灰飞烟灭,这何尝不是不自爱?
3.四个故事都是两女一男的三角恋,全是女性付出男性美满的好结局,蒲松龄男性作家的偏心;4.四个故事女主女二各有各的好,甚至还能从对方身上学习,女子也并不是只有结婚才能幸福,成仙、除恶也是女性可做可追求的;5.甜言蜜语、油嘴滑舌只能哄你一时开心,却从未实际行动对你好;6.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父亲做的孽都报应到子女身上,要种善因,得善果,剧里做坏事的都没有好下场;7.失去后才后悔,把子女当工具,注重门当户对、面子尊严,最后悲剧收场却无法挽回,剧里的父亲都反省改正,比现实更温情。
四个挺不错的单元故事,先说缺点,再说优点。
缺点1,剧情设定不连贯,思维过于跳跃,导致主角团强行降智,他们的悲剧大多来源于他们的愚蠢。
缺点2,把连城作为第一个故事,节奏不好,太拖沓。
优点1,突破了传统意义对于鬼看不见,怕光,有万能的法力的设定。
优点2,没有为了迎合当下的社会风气强行更改古人传统意义上的男尊女卑,以及尊重了原创蒲老先生一夫一妻一妾的“美好”愿景,也充分歌颂了奇女子为爱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优点3,每个单元故事都不会雷同,女性或者作或者不自爱,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际遇,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分开说每个故事:1连城:毫无内容可言,男主没什么正义感,和宾娘的感情线也莫名其妙,真是白瞎了吴奇隆那张正气凛然的脸。
本单元唯一亮点为大反派表哥,演技精湛。
2.辛十四娘:相信好多人为了诗诗来看,但是作为狐狸演技很让人失望,辛十四娘是个因不懂情爱而作妖-给深爱自己男人纳小妾的圣母婊。
这是唯一一个女主得到善终,能够修道成仙的好结局,也是没写男主有变心迹象的好结局。
这个故事里胡媚人设最动人,阿禄人设最好,两位演员表现也很出色。
3.侠女:最喜欢的女主人设,在经历情爱后仍能看清自己应有的责任,男主人设却是我最讨厌的,色眯眯的勾引千金小姐,爱人被害也不想复仇又莫名其妙爱上女主。
4.宦娘:最让人悲伤的故事也是最具有恐怖色彩的故事。
宦娘为了爱情不顾父亲的养育之恩,离家私奔,这是常见的桥段,但是为了情郎家里治病,又卖身青楼,丝毫也不自爱,又因为别人的指指点点和家族的名声寻短,还逼着死里逃生的男主殉情,是我最讨厌的女主人设。
另外传统戏曲舞台也为这个故事添加了很多中式恐怖色彩。
最后,实在感慨以往的多元化审美,感谢蒲老先生提供的好剧本,时光不再,感谢导演呈现了这么优质的作品。
也感谢麦振鸿提供的氛围感bgm。
这版聊斋的明星真的挺多都成名了,是挺经典的一部吧。
个人认为这种单元剧就是注水剧情少,容易让人被带动的,当年胡歌的宁采臣,杨幂的聂小倩,刘诗诗的辛十四娘真的很经典,尤其是刘诗诗,我认为比较出彩的,她的这个角色绝对的以大义为先,是真善美的化身,最后得到的结局也理所当然,舍身卫道,才是大义,有大家才有小家。
这部剧折腾了我半天,我一直以为乔生只会喜欢连城一个,但最后乔生还是喜欢上了两个女人,虽然是因为连城附身在宾娘身上。
这部剧让我明白了爱情不会是一心一意的,也让我明白了,爱情会让你包容一切,即使以后自己爱的人会因为自己附身别的女人而爱上别的女人,也愿意多和他相处一日。
最喜欢范文芳饰演的连城,她青春,善良,淑女,可爱,真实太美丽了。
范文芳诠释的很好,这部剧让我喜欢上了范文芳。
看完《聊斋奇女子·连城》本以为连城得知自己死于非命之后,将会变成另一个周芷若,开始报复。
看到温柔婉约的连城突然之间杀气腾腾,原本一个小金佛就能对付的小鬼,变得异常强大,与头陀较量。
可是在连城即将魂飞魄散之时,纯真的宾娘替连城挡下了一刀,使得被仇恨埋没的连城惊醒,虽然宾娘死了很可惜,但是,我却觉得她死的有所价值,至少她挽救了一个曾经善良纯真被仇恨埋没心灵的人的心,让她重新恢复人性。
这也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暗袭》的女主角莎拉,她丈夫和女儿在车祸中被飞来的钢管扎死,而她却幸免于难,但是却生活在孤独、恐惧当中。
原本有5个特别要好的女朋友,为了能够是她能够走出心理的困境,朱诺带头相邀一起去岩洞冒险。
但是朱诺与莎拉的老公生前是情人关系,而在岩洞中,与食人怪搏斗时失手伤了莎拉最要好的朋友。
当莎拉知道这一切的时候,她被仇恨所蒙蔽,开始了报复,在最后关头,莎拉刺伤朱诺,让朱诺被食人怪袭击,而她自己逃向洞口。
但是,莎拉并不能好好生活,她将永远生活在这些阴影里,最后心里崩溃掉……
辛十四娘
她是山中精灵独具慧心,清丽脱俗她一心向道心存善良,慈悲为怀她是狐族最特殊的存在她有一个愿望积善存福,得道成仙她是辛十四娘她无私为了成仙,甘愿牺牲也自私说到底,不过为了成仙她不懂情爱连人都不是,怎么成得了仙?
冯生出现在这个时候初遇,十四娘便动了心可是,她知道她要成仙绝不能动心她现出原形,只为吓退冯生可是当她遇到危险冒死相救的也是冯生她克制,一忍再忍却骗不了自己只好顺从自己的内心但是,知道胡媚的插手到底忍不住赌气大婚当日威逼纳妾不仅是为了让冯生难堪更是给禄儿一个家然而,她终究是一步步沦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冯生被人诬陷她设计营救御前献舞,恍若仙子面对皇上的隐晦暗示坚贞不屈,不卑不亢回天无力时甚至,破例出手爱,便是爱了没有理由却最容易受伤她遭遇埋伏身份泄露最令人心痛的是冯生的不信任心碎莫过于此她恨,却释怀他到底只是人,也会害怕有什么错呢?
也许,对于辛十四娘来说这才是最好的结局爱过,且深爱离开,不带走一丝尘埃她终于实现自己的梦只是,不知道相比起人间的情爱仙界可有一处温暖她的心
该剧分《连城》、《侠女》、《辛十四娘》、《宦娘》四个篇章,通过几位奇女子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讲述了四段凄美动人的奇幻故事。
《聊斋奇女子》中有亮丽的演员阵容,还有对故事的改编注入了新构思,最终都是为了表达同一个主题“为爱牺牲、真爱可以感动天地”的主题,为了吸引更多女性收视群,此次从原著故事中又精心挑选了四位遭遇非常特殊的年轻女子,她们包括《宦娘》、《连城》、《侠女》、《辛十四娘》,用这四位奇女子的故事去刻划爱情的伟大和美好的情操。
该剧的题材看起来虽然惊悚,但实际上是借人、鬼、狐宣扬人间正道,歌颂真善美的伟大情操,社会效应良好,加上制作精良,深的朕心呀……
唐人拍摄的聊斋影视2.0,与05版聊斋一脉相承,配乐都是共用的,每个单元女演员的选角都很绝,当年最喜欢看连城篇和辛十四娘篇。
爱看聊斋风
冲着刘诗诗看的
对辛十四娘的印象很深
配乐,画面,剧情都不错。可惜现在少很多这样的好剧了。
1—11集《连城》吴奇隆、范文芳、瞿颖12—21集《辛十四娘》TAE、刘诗诗、李倩22—29集《侠女》林家宇、陈晓东、孙兴、曹曦文30—38集《宦娘》孙莉、潘粤明、连凯、刘晓洁
。
都奇女子了还在情情爱爱
就一坨屎戏而已
因为聊斋志异期待了这剧,但比聊斋志异差远了
小诗诗的辛十四娘,好美
其实我喜欢以女人为视角的单元剧,尤其是带点玄幻的
冲孙莉看的,但很一般,没聊斋1好看。
这是我最喜欢的聊斋了,剧情,音乐,颜值都具有
怎么编的一个比一个更难看的
刘诗诗好美,原来我那么早就看过她的戏了,这些故事改编自《聊斋志异》,情节完整,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感动!
十四娘
这剧其实还算很好,就是有的章回自己没兴趣,均衡一下打个三星比较客观
聊斋这个故事。大家其实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