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主角硬生生的在演一部“鬼混历险记”,梁家辉和陈百祥也是为了兄弟的鬼混事业而“牺牲”自己。
尤其九叔梁家辉,愣是面对九嫂吴君如的“邪恶压迫”时“不卑不亢”,实乃男人楷模。
然而话说回来,有多少人,尤其是女观众一看这部电影时觉得本片三观不正呢。
那么作为成家的男人,出去“混”、尤其是和女人发生关系,是否应该杜绝存在?
实话实说,只要别发生感情上的纠葛,其实也没必要完全严加禁止。
女人有女人的爱好,什么名牌、偶像、消费、攀比等。
男人也同样有自己的爱好啊,说白了,食色性也,除了吃饭就是这事了,十个男人有九个都是如此,无非就是敢说不敢说,敢做不敢做罢了,那些对着老婆发誓的、跑到网上装圣母的,谁敢保证不是金马影帝附体?
而且呢,爱情这种东西,随着时间推移,归根结底还是会成为亲情,女人或许会适应,只需要温柔的谎言和行动的体贴,以及金钱的满足就行,然而男人不同,少了激情的火花,只剩下干柴,扔在角落还不许别人碰。
这时候如果有外部的火花主动吹进来,那么家庭是有被击溃风险的。
所以,与其让外部的火花吹进来,不如经常给这干柴浇点水。
只要做到约法三章,给男人点自由空间未尝不可。
况且在外面学到点花样技巧,回家也可以学以致用,不至于看一眼就知道过程导致根本没有欲望。
同时偶尔玩一下也有助于男人自信心的建立,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
因为是花钱了,敬业的姑娘都会说尽好话,什么“哥哥好帅”、“哥哥气质一流”之类的,这样男人不会觉得自己已成中年大叔而总是感觉沮丧。
同时有些事也需要对比,男人没看过片的不过,可是片里的男主角都是无敌的,现实中男人没那么厉害,他们会怀疑是不是自己不行?
越是这种不自信越是对身体影响巨大,导致经常一蹶不振。
然而出去就不同了,有姑娘标时60分钟,他觉得别人都是达标,自己不行。
然而有一次去,旁边那里来人,他停下计算下时间,结果从进门到离开也不过是25分钟,那位姑娘他可是能坚持45分钟的。
原来大部分男人的水平都差不多嘛。
有了对比,有了信心,回家后他也就不会自卑。
和老婆的战斗也会让老婆刮目相看。
所以,男人不发生感情,单纯身体“混”一下,应该是可以存在的。
否则那个行业为什么永远存在呢。
婚恋如战场。
这是我素来的认知。
抛却如影随形的悲观态度,不妨看做游戏人间的随性及与生俱来的好斗因子。
由于本身资历浅薄,对于这场战斗中应当采取的战略战术,我心中完全没谱。
一开始觉得,如果很难赢得漂亮,起码要输得精彩。
话一出口,我就对自己的幼稚嗤之以鼻:恋爱婚姻又不是请客吃饭,逢场作戏之后便散局回家。
不可能像《破事儿》里那女人一样,只爱你下半身,八十个男人走马灯般换过,对她而言,差别始终控制在一英寸半和半小时内。
她当然有资格双眼干涩,哪有人会为阳具掉眼泪?
但你我凡夫俗子,有几人能有此修为境界?
付出真心作筹码,能赢固然皆大欢喜,花儿只为我明媚;但倘若输了,免不了一阵哭天抢地,到时忧愁催人老,何来精彩可言?
毕竟,华丽转身只存在于幻象中。
毛舜筠作为战斗经验及其丰富的兵家子,多年来与其夫曾志伟斗智斗勇,始终活跃在捉奸第一线。
本来的八点档肥皂剧类型,偏遇上鬼才彭浩翔,把一出老掉牙的婚恋纠纷,硬生生拍成惊心动魄的警匪片。
正如黑白之间总有灰色地带,官兵与强盗都不一定非要你死我活,更何况“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夫妻。
所以她在战斗最激烈,可以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关键时刻,自己把自己出卖。
胜利唾手可得,她亲手放弃。
我想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婚恋如战场,最好的结局不是赢,而是不输。
没有人输,那战斗势必还将继续,两人也就有了继续痴缠的借口。
不知不觉,当年你指天为誓指地为盟,向我许诺的一生一世,也就过去了。
大丈夫是彭浩翔的第二部作品,在买凶拍人对香港工业社会荒延怪诞的现象一番调侃之后,大丈夫中,彭浩翔初次涉水两性题材,手术刀直切婚姻最脆弱,也最经不起推敲的环节——信任和爱。
首先看他布下对垒的棋局,男方为了偷腥而组成帮派,有着多年游击历史,是一支素质过硬值得依赖的队伍。
女方也不甘示弱,任何行动都团结一心,同进同退,组成捉奸派,讽刺的是这一次,她们集体出动飞往泰国的目的是为了拜祭祈福夫妻关系和睦的佛。
彭浩翔首先给我们摆了一道,女人们每次都是对的,她们从不做对婚姻不利的事情,哪怕她们聚会聊的也都是男人们,哪怕和多帅的空少搭讪,也只是担心今晚能不能保留胃口和老公一起吃冷蟹。
影片在无限的恶搞和鬼马中以章节式平稳行进,每一段都仿佛阿汤哥神圣而艰巨的任务,观众不禁一乐,这胖子分明在正儿八经端坐凝神的给你讲一个荤段子,男方偷腥这件事情仿佛笼罩了一层使命感,是理所当然绝不可侵犯的,而且也不容失败。
单看男女对垒似乎太过平淡,导演又着重安排了男方队友内部情仇,九爷舍身取义,医生关键时刻不计前嫌,原本兄弟之情被夸大之后并没有显得可笑,反而带有一丝丝感动,女人们会想男人浑身上下除了老二之外是多么幼稚的动物啊,但他们只是爱玩而已,他们只是讲义气而已,他们只是不想和女人翻脸而已,并不是真的怕你们,因为男人全身上下,除了老二之外,都是靠情感驱动的。
影片中女人和男人的关系一开始就是对立的,却不是相互不信任。
男人们始终相信太太残酷的手腕和阴险的门道都是冲着自己偷腥来的,这多像小孩子对居高临下的老师恨得牙痒痒却又戒不掉上课偷吃零食的坏毛病呢,他们对独裁者的目的和手腕从来不抱有疑惑,相反独裁者对他们却总是处在怀疑中,无论是归功于迷信还是理智,任何一丝蛛丝马迹都会挑起她们独裁的欲望。
无奈对手实在太弱,也就是说如果女人愿意,每一个男人的结果都会像九爷一样,因为你们根本就玩不过这群头发长见识短的动物。
片中甚至出现九爷和九嫂角色扮演警察犯人互掐的场景,不免意味太过明显,不过本来彭导也没有准备多正经的讲故事,一切都是臆想,何不痛快淋漓。
女人们智商的质量参差不齐,律师大婶显然深谙婚姻之道,把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这一处伏笔在结尾处闪回的恰到好处,代表着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的维系和健康的发展性,律师大婶就像一个搬弄玩具铁轨的孩子般主宰着事情发展的方向。
她的婚姻哲学似乎是欲擒故纵,欲纵故擒。
捉奸并不是目的,做了与没做才是关键。
律师大婶冲进套房的一瞬间拿起壁炉上完好无损的避孕套时,女人们就已经胜利了,男人纵使成功的逃离了犯罪现场,貌似大难未死,实则愚昧短浅,偷腥不成反而败得彻底。
而另几位女伴除了纯爱的医生妻子之外二位越是忿忿不平越显得无知,既然是无法杜绝的现象,何不去适应它呢,一定要你死我亡才罢休么,好吧,最先死的,一定是爱情。
这就是彭浩翔想说的。
最后再来讲一讲彭浩翔的纯爱,从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开始,彭浩翔就从未放弃过纯真的幻想,从阿全和三流女优的结合,到天哥辛苦的旋转激吻,再到后来AV中天宫留给四位少年的信物,无不带着情窦初开或至少情窦再开的纯情,哪怕掩盖在纯情之下的依然是这个世界最肮脏的各种交易和苦难,他也从没有放弃对爱情的幻想,也许有那么一个男人,他一定是会去偷腥的,但躺在别的女人的床上,他心里惦记的,是为你去换手袋的颜色,以及不吃冷蟹。
也许有那么一个女人,会吃三箱减肥药减肥,会不问缘由的帮助你,会一直等你,会为你做任何事,甚至,会在你即将输掉比赛时,帮你扳回一分,哪怕是个乌龙球。
这也许就是婚姻的奥秘,任何哪一方输掉比赛,婚姻就死掉了,婚姻的胜利只有平局,要不势均力敌斗智斗勇,要不就像医生和傻女那样吧,永远别真的把对方当做对手。
否则,就只有和另外两对一样,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首先,我想不谈论电影里男女这点事情,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样,上升到道德,更是没有意思.该怎么就怎么,对于我来说尽量去做正常人,平常心.不妄自菲薄也不哗众取宠.但是我还要猛推荐这片.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是要看是谁导的.我边看就一直在想,彭导如何将这个故事讲好,特别是看到一半的时候,在我几乎笑晕过去的时候,我就更加的好奇他如何将这个故事首尾.导演布局流畅,结尾既在意料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并且在小细节上把握到位.恩!充满了他的捉弄,戏谑.满分!把故事讲好,还讲的好笑,其实是一件特别高级的事情!而且我觉得彭他其实讲的是另外一个故事,他在对一个过去的时代的怀念和追悼,各种经典的桥段和隐语,好象都在提醒你,租车的牌照还给了一个特写,哈.我喜欢充满聪明的导演,更喜欢他们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得瑟出来.对于我们这代从小看港片张大的人,对于港片有很浓的感情,而且是多么的高兴,港片又出了个好的导演!
男人与女人的婚姻,最后只是为了相互折磨吗?
男人为了不被女人发现而绞尽脑汁,女人为了男人同样也绞尽脑汁。
凭心而言,男人们的行为跟渣男无异,影片中段男人们的独白更像是在合理化自己偷情的所作所为。
但是不得不说听着竟然还有那么点道理。
归根究底可以总结为是为了再给生活注入激情,生活已经成了一潭死水,鬼混成了向死水中投入的石头。
男人不是好东西,但女人也不见得就完全是受害者,卢巧音似乎在泰国有情夫。
当然可以认为是对杜汶泽的报复行为看,但是用错误的行为去报复错误,就是对的吗?
这部电影是恶搞片,把《无间道》开涮了个遍。
但是电影最后把主题给升华了,毛舜筠才是那个内鬼,她拥有选择权,但是她最后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一种逃避。
不得不说,她跟曾志伟之间感情已经所剩无几,他们的婚姻看起来就只剩博弈了。
又或者说,其实是曾经深爱过,最后才会这样?
看完之后,满脑子都是梁家辉在K房被发现后,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的样子。
"酒啊!","我而家就准备番屋企,你走定唔走?"实在太酷了! 无怪乎梁家辉明明是客串,还能获得最佳男配角
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这部电影真的拍的很吸引人,像谍战片一样环环相扣,有些无厘头却又符合整个故事的叙述且又很实际。
特别是电影里“枪战”的环节,十分无厘头,但很精彩。
氛围渲染的真的很到位。
整体看下来,全程都在笑,很轻松的叙说着四个男生偷情未遂的故事。
作为一个刚满20岁的女生,我对爱情包括婚姻都是更加理想化的期待,我理想的另一半,是必须很负责任的,这层责任包括对对方不欺骗,不出轨,不和其他的异性有过分的接触。
我理想的婚姻也不可能与这些有所沾染。
但人是很复杂的,情感也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保证也不可能保证,另一半所有的喜欢,简而言之就是他的心都在你这里。
喜欢很容易,多巴胺分泌的快乐激素也不是这辈子只为一人而起,婚姻生活是更加复且需要认真经营的。
这其中的舍得更是要慢慢参悟,其实片中最令我惊讶的便是最后发送短信的人,往往最理性的人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吧。
虽然是这样,但我此刻仍然抱着理想化的期待,期待我身边的人可以不会变心,不会沾惹花草,这恐怕就是20岁的无知心态吧..
男人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动战争,改革,阁命,正变……其结果是3/4的正向作用都被女人消耗了。
--写在前面(总觉得这四个字是废话)我看电影有一毛病,如果是自身气场比较厚重的导演,比如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
日后就会不由自主的把导演影片标签化,以至于后来的《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面世接受不了,从此对其嗤之以鼻;如果是比较鬼马,灵气逼人的导演,比如彭浩翔,日后就会不由自主的把影片导演标签化,哪怕是肥皂剧,也会津津有味的斟酌这个胖子在里面添加了多少彭氏的奇技淫巧。
近期才开始恶补彭浩翔,都怪最早看的是《伊莎贝拉》,彭浩翔转型的分水岭,觉得这个香港新锐导演不过尔尔,闷骚,软色情,小情调……过了好多年才捡起来《买凶拍人》,相见恨晚,惊为天人。
然后是《大丈夫》《破事儿》《青春梦工厂》。
很多人诟病彭浩翔叙事不够宏大,立意不够深刻。
我倒觉得彭浩翔是故意而为之,通常都是先顶个大帽子,故作姿态,然后就是他一个人对生活理解的碎碎念。
说好听点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说不好听点是高飞低走,耍小聪明。
彭浩翔依然彭浩翔,我彭浩翔就是擅长讲一些破J8事儿,不对,是破B事儿。
算了算了,其实是一回事儿。
《大丈夫》这次开始用黑社会的模子,江湖义气,团队精神,帮派角斗……有人说彭胖子是恶搞,商业化的结果。
我倒觉得这是彭的一贯风格,彭胖子始终在强调的是生活最猥琐,琐碎的东西:杀手也要还房贷,导演也会潜规则,美女也会便秘……谁也别装B,谁也别有神秘感。
“两慧”看似多么庄严肃穆,没准关起门来这帮大佬就会勾肩搭背,插科打诨。
“咋的了,老江?
”“最近吧,跟小宋有点力不从心了。
”“整点‘蚁力神’吧,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有人高高在上,是因为其他人都跪着。
彭胖子在《大丈夫》里又开始无限拔高,夫妻之间勾心斗角,情杀,小三之类的情节没意思。
干脆来场阶级斗争,什么龙头,内鬼,蹲苦窑的老前辈,兄弟之间的惺惺相惜统统参上。
末了,那粒刚刚消化的伟哥还是用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了。
然后再更加有热情的投入到下一次的拼杀中。
昨天晚上冷组一对很可爱的小夫妻拉人气比盖楼,谁输了谁洗碗。
有人骂他们是傻逼,有人骂凑热闹的是耍猴的。
结束后男猪脚一个答谢帖很彭浩翔:“我们也会去泡吧,去夜店,去爬山看日出。
生活中需要故意制造一些碰撞。
以免在漫长的日子里互相冷伤害。
”不定性,不收心的男人会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
”青春消耗殆尽,不甘心的女人会说:“如果爱情是婚姻的坟墓,那么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处。
”奉这个奉那个成婚,然后开始心痒痒的男人会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必将忍受漫长的尖尸。
”任然抱有幻想的女人会说:“就算爱情是婚姻的坟墓,也会是人鬼情未了。
”明眼人彭胖子是这么说的:“爱情是婚姻的坟墓,那么何不在同归于尽前痛痛快快的互相屠戮?
”
《大丈夫2》是《大丈夫》的續集,這聽起來是廢話,但終究是實情,如果說第一部是講一幫老公出來“滾”的故事,那續集就是反其道而為之,講一幫老婆出來“滾”的物語,而且編劇也換成了以林愛華老師為首的一幫女生。
續集當然是在保留一些前作的成功元素之餘,能給觀眾多一點的新鮮感,從這一點來說,《大丈夫2》在理念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滾”這個事情,其實絕對不像表面上那麼隨便,而是一個非常敏感與複雜的社會學行為。
如果男女雙方已經各玩各的,婚姻形同虛設,那就算是出來滾,也沒有那種刺激感,這可能就如同某些富人喜歡在商店裏偷東西一樣,那種得手的樂趣,是錢都買不來的。
但《大丈夫2》的問題,不僅僅是老婆出來“滾”,讓老公擔心“吃醋”,是不是一種不太接地氣的女權思想與舉動,或者說是否能稱得上是一種解決辦法,還是破罐子破摔式的“意淫”,而是整個故事結構,與角色關係,都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
這不得不把第一部的創作人,世界上最英俊的導演彭浩翔先生“請出來”……猶記得第一次見彭導時,我就跟他說:您跟香港之前的導演都很不一樣,不管在理念,還是故事結構上……這當然不是拍他馬屁,而是肺腑之言,確實如我之前一直反復提到的,香港電影在創意與結構上,是習慣性鬆散的,更不太關心劇本,可有可無,而彭導在這些方面,比他的前輩,甚至同輩導演,都做到了質的不同與飛躍,這也不是鬼馬,黑色幽默等標籤所能涵蓋的。
當然,他後來對有些細節上的處理,我個人還是有所保留,比如春嬌志明系列裏,開頭的驚悚故事,與後面的愛情主體小品,兩者之間其實沒有多少緊密聯繫,這當成一種趣味無可厚非,但如果提到所謂類型結合,我覺得還是大可不必。
還是那句話,當華語整個人文環境,是不求創意,不重系統時,還是應該盡可能做到讓情節與風格完全圍繞主題,就算是有一些矯枉過正,也是值得的。
回到《大丈夫》系列本身,最精彩的當然是將偷情戲,拍得跟黑幫,警匪戲一樣,這種風格置換的處理,相信彭導是駕輕就熟,舉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買凶拍人》裏把DV當槍一樣拆,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
而這一點在續集中,編導也盡可能的將之延續。
但《大丈夫》有兩個問題,限制了這類喜劇,從而不可能像黑幫,警匪片那樣用相似的套路反復拍攝。
第一就是這幫老公,以及那幫老婆,各自的共性,遠遠大於個性,雖然編導已經動足腦筋,想塑造一個個不同的老公,但問題是,他們的外貌個性資歷等方面的差別,跟喜歡出來滾這個特點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跟警匪片的對比,有人可能會反駁,雖然有孤膽員警英雄,但更多的是團隊合作的員警,還有一幫悍匪,那跟這樣有集體榮譽感的老公與老婆們,不是一回事嗎?
問題是不能這麼簡單的對比,如果非要比,那就相當於一幫員警,忽然發現自己的兒子,或者親友都是悍匪,這樣的話,趣味性和戲劇性其實就會減弱,最多是加強了一些社會諷刺性,畢竟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大義滅親,二是包庇至親,而這跟員警與悍匪互不認識,但勢同水火,是兩種概念。
第二,可能也是更關鍵的一點,就是結尾。
打一個可能並不是特別恰當的對比,就好比三級片最後,打出字幕,淫人妻女者終受報應,但前面這些聲色犬馬都已經做完了,最後以一個人生的至理收尾。
這雖然是必須的,但在故事結構上卻是個大問題,就如同打妖精打不過,最後神仙來救命。
而彭導在第一部中,最後安排毛舜筠的角色來一個反轉,雖然很機智,但還是有點為了加重結尾的“技術含量”,而刻意為之。
畢竟總不能讓老婆團抓住老公團的小辮子,然後離婚收場吧?
……那應該怎麼辦呢?
我個人的設想是這樣,剛才提了警匪,但沒怎麼說黑幫,當然在港片中,這兩種類型沒有什麼明確的界限,而且主角的身份與善惡,也是可以任意調整的。
《大丈夫2》一開始是戲仿了《黑社會》中大佬選舉的戲碼,但這真的就只是一段開場戲,跟後面沒什麼聯繫。
與此同時,就如我上文提到過的,彭導在處理第一部中一些具體的戲份,比如把記者拍照當槍戰戲拍這些點上,絕對是非常獨具匠心的,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效果就更加顯著,但問題是,只要一轉場,音樂一下來,就會有極短的冷場的感覺。
那這個問題出在哪呢?
是剪輯,還是音樂的處理上?
應該都不是,還是我個人覺得,是風格替換,或者說戲仿的範圍還是有點窄,雖然已經比一般零碎鬆散的港片要好許多,但還是沒有輻射到整個劇情上,所以一場戲跟一場戲之間,就很容易讓那種戲仿的氛圍,很快冷卻下來。
那結合到黑幫片的替換主題,我覺得《大丈夫》系列,不應該局限在幾個老公,以及那個被“囚”的九叔身上,就算不是一個社團,至少得是一個會員俱樂部。
比如說當傳說中的杜老志關門之後,原本的忠實會員,何去何從,就是一個不容小覷的社會問題。
正如同一個大的幫會,如果被強制解散,這幫“烏合之眾”的影響也不能太小看……於是這幫前杜老志的會員,坐下來開會,以後怎麼玩,具體怎麼組織,就擺上了議程,不免分成幾派,互相不服,都認為自己這幫人“滾”的方式與口味,才是正統的,就像黑幫劃分地盤一樣,在這邊,消費者也一樣能以消費能力和品味,來劃分地盤,甚至還會為了選新的俱樂部“部長”而爭吵不休,大打出手……而其中有幾個老公,就是主角,在林立的幫派裏面選了一個加入,而那派管事的,為了收買“淫”心,許下諾言,跟著他一起出去玩,如果被老婆抓住,他會負責賠償一切損失,只要平時交一點會費便可。
也就是說這個管事的,給他手下的人,買了一個出來滾被抓的保險。
這麼一弄,加入他這派的人猛增,另一派不甘心,當然要搞破壞,而方法就是透露消息與行蹤,讓那派的會員一直被老婆抓住,然後看那派管事的,有多少錢可以拿出來賠……於是這就不僅僅是老公跟老婆之間的攻防戰,最後像現在的片子裏只涉及到一點記者和員警的戲份,而是變成了一個如同古惑仔幫派鬥爭的故事。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這麼一弄,結局,以及兩公婆之間的最終關係,比較好處理。
道理也很簡單,就如同《古惑仔》系列一樣,之所以主角一直是給人一種很正派的感覺,除了演員外貌氣質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設計了一個角色比其他角色,包括主角們還要壞,還壞很多,一襯托,主角就像是個聖人一樣了。
而在現在這個《大丈夫》故事的設想中,那個之前說替會員買“出來滾被老婆抓”保險的傢伙,就應該是這樣的反派。
當然以上還是一個團體的故事,如果是單對單的話,那就是在“滾”江湖中,有一位號稱從來沒被抓住過的老公,然後有一個女偵探,就是不信這個邪,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女偵探百折不撓,最後把這位老公抓個正著。
那老公的老婆跟他離婚,但接下來這個女偵探做別的事,抓別的奸都感覺沒意思,總是想著那位“老公”。
而且她還懷疑,那傢伙之所以上次被她抓住,其實是有故意的成分,他可能真的想離婚,也就是說他故意輸給她,是看不起她。
於是女偵探去質問那個“老公”,上回有沒有讓她?
那個“老公”故作神秘,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不相信的話,可以再抓一次,他保證盡全力。
但問題是,這位“老公”現在是名不副實的,已經離婚了,所以要抓他的“滾”,至少得讓他先結了婚。
辦法也簡單,女偵探先跟他結婚,然後再抓他的“滾”,以證明自己身為一個無奸不催的絕世女偵探,兼現任老婆的能力……
終於睇完彭浩翔所有作品...由買兇拍人.av.公主復仇記.出埃及記.破事兒.伊莎貝拉.到最後我先揀呢出嘢嚟睇.彭浩翔啲嘢睇咗會上癮.1切劇情都好荒謬.但係就係可以表達到佢想表達嘅嘢.聽唔明廣東話嘅人睇簡直係暴殄天物.咁有趣嘅嘢...點可以隨隨便便翻譯成普通話咧.
彭生早期作品黑色幽默,些许心酸,诙谐写实。<找来看是因为朋友讲说这部是粤语6级过级考试片儿,嗯,确实不道地啊我的白话!!!>
情色片外表,黑帮警匪片元素(照相机的枪击音效,残酷码头边上的内鬼讨论、天台/窗边的坦诚相待),结构上是一部公路电影,结尾与开头看似什么都没有发生,根本上却改变了一切,彼此的关系都发生扭转,所有的心机猜忌、油腻纵欲享乐放纵都没有发生,最终回到夫妻兄弟的坦诚,其实还比较小清新。《江湖告急》《无间道》之后的一次《东成西就》,但其实玩得并没有那么疯狂,往固定模式上套就行。《监狱风云》造型下的禁欲梁家辉抱着一本《美丽新世界》。
原本以为是把嫖娼偷情包装成江湖警匪片的无厘头喜剧,看到最后才发现依旧是婚姻围城中双方明争暗斗的博弈。
男人怎么了,真是的!!!
低俗幼稚的傻逼电影,所有演员都充满了成人的俗气。
彭式黑色幽默,太偷腥,不是男人应该做的。真正的情感之道也只有在结尾,觉得过于反村,使得结尾囤积的爆发很过瘾。纵使男人女人对情感区别,是根深蒂固的。
其实,电影真是拍得很有意思又精彩。虽然偷吃这件事本身是很恶心和没道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黑帮交易,你来我往的侦查手段,相当高明的搞笑喜剧。想回家的她和发了通知短信的她,是真的比较爱他和愿意维持这个家庭。反正,我始终不明白,结婚了又出去偷吃,偷吃完又回来家里,男人就是贱格,什么都想要。香港特色黑色幽默搞笑喜剧,有点黄有点一本正经有点道理加上很搞笑的画面和巧思设计。哦哦还有,梁家辉真是很劲,短短几分钟,再难忘记九叔,为兄弟们所受的苦楚。哈哈哈哈哈
男女关系就是一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阶级战争啊
以香港警匪片的模式来拍这么一个题材真的是个天才的想法,也不知这算致敬还算恶搞。彭浩翔的痞子幽默和美国的屎尿屁那种低级喜剧还不一样,就喜欢这种有深度的黄段子。另,梁家辉是真影帝!
。。。。。。。。
用黑帮片的模子加上这样的故事已然很棒,结尾是点睛之笔,梁家辉的“九叔”让人印象深刻~
夸张是这部电影的特点..
女人只想找一棵可依靠的大树从一而终,而男人则永远想着如何再种一棵树。
无间道后的香港电影胶片色彩都成了冷色调
我以为扮演曾志伟老婆的是张卫健老婆,我错了。虽然港味儿特别浓,但是我一看见曾志伟和杜汶泽的色胚样儿就反胃。
万一。你对婚姻不满。你选择结束还是。继续维护。人生短暂。
2008.2.25 节奏较拖沓。手法还是他惯用的手法。
说实话,挺无聊的
看过啊,怎么忘记登记了,没想到是彭浩翔的导演啊
黑帮偷情片、“不赌不知时运到,不滚不知身体好”、用狗仔闪光灯模拟枪战、“他们会不会只是出来吃顿饭啊”“Too simple, too naive”、“我是一个知识分子,所以我觉得我有义务出去滚”、人至贱则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