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吉时

良辰吉時,Twisted Strings

主演:张艾嘉,李康生,杨祐宁,谢欣颖,薛仕凌,姚以缇,段钧豪,黄仲昆,吴大维,周采诗,颜毓麟,林哲熹,钟政均,白润音,陈妍霏,黄远,瑞玛·席丹,洪小铃,陈罗密欧,陈丽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2

《良辰吉时》剧照

《良辰吉时》剧情介绍

良辰吉时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是国际名导侯孝贤首度监制剧集,《强尼凯克》金马提名最佳新导演黄熙打造奇幻又写实的黑色喜剧,金马影帝李康生领衔豪华阵容,更有金马影后张艾嘉友情演出,幕前幕后的含金量绝对让人大开眼界!太平市接连发生几起荒诞的死亡事件,包括老死、病死、自杀、他杀、意外或不详死因,这个地方围绕着一种诡异氛围,既虚幻又真实;但对吴月女而言,这里却有她一辈子的记忆与悲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第七座墓志铭野蛮人海洋巨兽意境求生羽毛不可言说之手机的秘密请回答1988爱玛被称为废物的原英雄、被家里流放后随心所欲地活下去百里莲花并蒂开超人前传第一季懒散的人一路相亲兰森峡谷王胜:香甜多汁日蚀入侵人生绕圈圈闭眼第二季爱在空气中-恋的预感-南龙北凤窈窕淑女BORDER赎罪药王天棺·重启梅林传奇第四季今年夏天设计爱情童话夜蒲孤寂未来日记:另一个世界咒怨:诅咒之家

《良辰吉时》长篇影评

 1 ) 两集让我做了一晚上的梦 承认我很菜

看剧的时候我看得很浅,只看了表面故事,没有留意深层细节,所以在我看来故事比较简单好懂。

结合官方猴的提问简单记录一下我的想法。

星期一:郭父没死。

被送进去又演这一出应该是和小苏里应外合的。

因为知道真相,所以小苏都没有哭。

唐与郭父是父子关系。

阴差阳错私生子如愿帮忙穿寿衣确实有点讽刺,后面临时土葬改火葬应该是唐引导的,就像他引导郭家兄妹先行离开。

火葬门口的群演,看的时候觉得“好像群演收工哦”,再一想,是哦真是群演收工…小苏是伴侣。

和郭父一起设计了这一出诈死,猜测太平路的房子、印鉴什么的应该都转移到小苏名下了,现在可以和小美女远离子女快乐生活了吧。

鉴父文里他就是个会赚钱享乐的人呀。

星期二:看了剧评才恍然大悟王思纯和王思洁是一对双胞胎哦……说实话,我以为墓碑是假的,复仇是真的,是受害者蜕变归来复仇的故事。

伤害王思洁的人是洪爸。

莉敏妈妈死掉应该也怪洪爸。

星期二死掉的也是洪爸,就很报应啊,做寿这一天死掉。

如果阿关换的药不至于死人的话,我是希望洪允龙没有死,虽然他很贱很烦人。

莉敏、妹妹、文建应该是参与了整蛊计划,以为就整整洪允龙,吓他一下吧,但不知道是个复仇计划,知道这一部分的应该只有阿关。

关于吴月女人生的部分,抱歉我还没有什么想法,非得盲猜他是谁的妈妈的话,我押一个阿关,因为不是很懂他复仇的点,是因为女友被伤害吗,总感觉有更伤害他的事情。

以上都是我瞎说的,静待更新…小猴说郭父没死!

真好

 2 ) 不認為第五集是鈔惜

九號秘事製作組已證實migg是真实存在的,但本劇第五集的小玉是存在的嗎?如果你也認為小玉是不存在的,是第五集女主的心理投射,那兩劇要表達的意義就大不相同。

如果migg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動作就算和小玉相似,意義也會不同。

例如migg刪電話留言,是惡意為了達到地位互換的目的,小玉動手機,是女主與外界隔絕的心態。

第五集之前就一直有人拿此劇和九號秘事相比,可能導演猜到了,利用其中一集來玩一個細節相似,但意涵完全不同的梗。

另外我認為九號秘事的男主心魔主要是女友過世無法接受(請去參考大神的分析),本劇第五集女主心魔主要是自以為懷才不遇,是有程度上的差異。

有人把九號秘事中的同事 Stevie的探望 比上小吳月女的來訪,說成也是鈔錫,這意義就差更遠了,這件事是吳月女一生中的大心魔, 對於Stevie呢?還有蜘蛛呢? 還有女主在網中跳舞作繭自縛呢?

沒看到英國Tom 也來秀一段吧?

 3 ) 《良辰吉时》—我愿称之为没有任何恐怖画面的恐怖片

(说明:看的作品比较少,也没有写过什么剧评,以下内容有感而发)虽说标签是喜剧,但这部剧刚开始看到人会觉得诡异,一些地方毫无逻辑,压抑,由心底而生出的恐惧,毛骨损然,细思极恐,甚至背后发凉,直到第七集出来后,会觉得一下子思路清晰,我们可以在第七集里看到前面所有故事的细节,最神奇的就是故事并没有说明我们在看得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状况,没有旁白,连背景音乐都特别小声,我们就好像身处其中,并不是上帝视角,我们在看得时候也捉摸不透故事的走向,只能从细节中想象,所以这部剧留给观众讨论的地方有很多。

本人来看,这部剧是对黑色喜剧的完美诠释,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影片形式。

关于故事内容,我觉得是对一种人人都有的人性的恶的批判,因为并没有罪大恶极,像照镜子一样,我们好像会在里面看到自己未来的选择,同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安排,以及叙事方式,让人产生了类似于“梦”的情绪。

故事里很多细节值得深挖。

 4 ) 第一集 郭父应该死了

帆城应该就是通往阴间的路。

诈尸只是表达他一生风流,觉得还没有玩够,不肯死。

他的女朋友来接他,应该理解为他女朋友一个人来拜祭他,而他更想灵魂跟她而去。

帆城应该是逝去的人心愿未了,或者惭悔的地方。

所以最后吴月女死后守在这里,因为这里是码头,她抛尸的地方。

她一生对杀人悔疚。

而且她从事殡仪业多年,也适合。

第二集洪允龙坦白了不是他做的,之后,真凶洪爸就死了。

这样的设定符合台湾相信因果报应的民风。

在帆城出现的活人,应该都是来拜祭死人的镜像。

就像小女孩带榴莲给钟日勇,其实是带榴莲来拜祭。

 5 ) 猴子

看一遍是不太够的,放一放可以再来回味。

很喜欢之前导演拍的《强尼凯克》,有了资源就追着看了。

这部剧最大的背景因素应该就是侯导监制,HBO出品,能看到相对松散的人物以及叙事,也能看到精悍的单集剧作结构。

在虚中讲实,架空的太平镇,上演着可能的各色人间故事。

在实中虚化,没有要讲特别具体的叙事结构,每一集里面或有较真实的行为逻辑,但总体人物是以比较松散的关系连接的。

一些桥段想起了科恩兄弟的无由,一些影像得出林奇的观感。

视觉风格统一,情绪到位。

摄影和布景营造的氛围极其充沛。

文文理发,子安在船舱分裂,氛围拉满。

李康生人物塑造得绝了啊,绝了。

整体的叙事形式很值得玩味,弥留之际的闪回一定是梦一般的,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一定是错位的,用相同面容诠释似是而非的角色,是很妙的体验。

经由月女之猴观察的在这七日之所见,是其一生流离之地经验闪回,是灵魂抽离之际,生命之河里翻涌的回声。

起初与终点,相顾而望,令人为之动容。

单个故事性稍强了一些些,没有林奇那么神鬼一体。

但做为一个合集,值得反复观看,不论一些个别镜头,还是整体分布,很侯孝贤。

 6 ) 侯孝贤监制、金马影帝主演,仿佛一场电影盛宴

近几年,电影人陆续抢滩电视市场,徐静蕾、冯小刚、王家卫、侯孝贤等电影导演成功“上岸”。

侯孝贤监制的《良辰吉时》于3月27日在台湾上演,目前更新了两集。

本剧的导演黄熙曾经在侯孝贤的剧组实习,参与了《南国再见,南国》、《刺客聂隐娘》等电影的制作,并且在2017年开始独立执导影片,拍摄了电影处女作《强尼凯克》,并且她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第19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和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双提名。

跟随侯孝贤二十余年,黄熙深受侯孝贤电影风格的影响,在其编剧和导演的剧集《良辰吉时》中也随处可见侯式电影的风格。

当然,黄熙也有自己的导演观念,其对台北生活的冷眼透视使其拍摄的影像总是充满了一种间离、冷漠的观感,人际冲突仿佛存在于一种“潜流”之中,故事也笼罩着一种荒诞派的黑色幽默风格。

目前关注该剧的人数有限,但从豆瓣评论来看,大部分的网友都称赞其“高级”。

台前幕后的电影团队的确为剧集市场注入新鲜血液,电影人的叙事思维也打破了电视剧的固有类型。

这种新鲜感能持续多久还未可知,不过创新化思维无论在何时都会成为影视市场的前进动力。

荒诞风格从目前两集来看,《良辰吉时》像是个单元故事,每集之间的故事看似并无关系,但其实这些故事都与一个女人吴月女有关,是发生在她周围的一些事情。

此外,这些单元故事却都指向了同一个“话题”,即太平市里离奇的死亡事件。

这些故事看起来都略显荒诞,导演黄熙在这部剧集中创造了一种又奇幻又写实的复杂风格。

第一集中一家人正为老父亲筹备葬礼,但当尸体抬入电梯准备送入太平间的时候,父亲的脚趾似乎抽动了一下。

在这一集的结尾,父亲的火葬已经结束,但电梯里的老头却突然清醒了过来逃之夭夭。

整个故事都充满了荒诞的风格,说不出来是奇幻剧,还是恐怖片。

《良辰吉时》的类型标签上写着“悬疑”、“喜剧”,这两个关键词恰是该剧荒诞风格的重要构成要素。

既然主讲灵异事件,那么剧集的色调是暗沉的,第一集主要以蓝色调为主,体现灵堂、太平间的清冷。

但殡仪馆的唐师傅以及他在为死者家属服务的过程却充满戏谑的讽刺意味,成为了这一单元的调味剂。

他好不容易把郭父的尸体乘坐电梯运下来,却遇到了两个笨员工,乘坐电梯的时候又把尸体运了上去。

电梯外的唐师傅无奈吐槽,但电梯内却发生了诡异的事情。

其中一个人看到了脚趾在动,但另一个人却并不相信。

这一集中隐藏了许多的细节,殡仪馆的唐师傅实际上是郭父的私生子,这一点在郭父的骨灰盒细节上可以猜测到。

另外,郭家的两个正牌儿子都不愿意试穿寿衣,却让唐师傅代劳,最后郭家两个儿子又因为工作繁忙在火葬之后匆匆离开,捡骨灰的事情也是唐师傅代劳的。

这一细节充满了讽刺意味,也是该剧荒诞之所在。

第二个单元故事同样充满了荒诞意味,是一出复仇大戏。

故事讲述的是十年前的一场同学聚会中,洪允龙看到同学王思纯喝醉酒便把她带回家中,但却因为玩心重又出去继续喝酒,留着醉酒的王思纯一个人在家。

结果洪父带着情人回家后,情人却在卫生间呕吐呛死,而洪父朦胧之中竟然将王思纯当成了情妇强奸了。

这件事情发生后,王思纯保守了秘密,并且离开了家乡。

十年后在洪父生日宴会前自杀,并且留下遗书给自己的亲生妹妹王思洁。

王思洁为了报仇,与王思纯的男友合谋想要害死洪允龙。

不过事情的真相却是,洪允龙当年根本没有冒犯王思纯,王思洁与王思纯男友苦心经营的复仇竟然找错了对象。

整场复仇戏也显得有些荒诞,看上去就像是一场闹剧。

反强冲突情节《良辰吉时》中虽然有矛盾、有仇恨,但表现冲突的方式却并非大起大落,而是在一股“潜流”中展现人情冷漠。

第一集的郭父葬礼中,郭父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死并不上心,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女儿忙前忙后,但对父亲的关心也是非常表面的,比如父亲的遗像是否完美。

大哥作为家中长子需要负责念悼词,但是他们在排练悼词的时候也非常不走心,大哥念的毫无感情,而且针对悼词,三位兄妹之间也发生了冲突。

二弟觉得大哥的悼词写的不行,于是自己偷偷写了新的,而大哥在讨论悼词的时候却心不在焉地问郭父的遗像为什么不见了。

后来才知道,是小妹因为不满意相片拿去修改。

这段情节虽然没有太激烈的争吵,但是却体现出三兄妹缺乏沟通的状态,他们往往各做各的,互相不服气。

最后由于火葬等待时间过久,大哥却声称外地有工作要离开,三兄妹都没有替父亲完成最后的仪式。

荒诞的是,郭父早已从苏醒从太平间逃走,而把标签放在了另一个尸体的脚上,也就是说,他们火葬的是另外一位尸体,但这件事情他们却都不知道,就连殡仪馆的人也以为丢失的是另一具尸体。

黄熙在采访中也提到过,她想写的是关于几段死亡的故事,以诙谐戏谑的手法来看死亡背后的家庭关系、人性冷暖,探讨的生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话题。

这样看来,强烈的冲突的确不适合于表达这样的主题,就像梅特林克的“静剧”一样,重在营造死亡的氛围,而并不是将精力放在展现人际冲突上。

第二个故事看上去应该是一个很容易展现强烈冲突的故事,但王思洁与姐姐男友复仇的方式也并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分头行动。

王思洁假装是多年前的姐姐,在姐姐坟前质问洪允龙的那场戏看似冲突强烈,但洪允龙很快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黄熙由于是侯孝贤的“入室弟子”,在《良辰吉时》的影像风格中也经常会使用诗意的镜头表达,与这部剧的主题相得益彰。

影像风格在侯孝贤的电影中经常会出现长镜头、空镜头,来作为诗意化的表达,因此侯孝贤的电影被称为是“文人电影”,充满了写意性。

黄熙在镜头表达上效仿了侯孝贤,没有过于华丽的转场和运动镜头,而是用冷静、固定、平缓的镜头风格客观叙事。

比如第二集开头时吴月女与洪允龙的对话,导演没有用常规的“正反打”使镜头在二人中来回切换,而是一直在拍摄吴月女,洪允龙的话只是作为画外音。

在拍摄洪父生日宴会的时候,导演也是用了一段长镜头来展现。

不过黄熙的镜头更多的是带有冷色调的静默感,缺少了侯孝贤导演镜头中的抒情色彩。

比如她镜头中的景别大部分都是全景、远景,很少出现中近景这样可以拉近观众与画面距离的景别。

另外,《良辰吉时》中很有趣的镜头便是经常出现的猴子木偶,有网友解读称这是“孟婆”的象征,是一种对于亡灵的超度。

不过黄熙在谈及自己拍摄这部剧集的灵感时,却说这本来应该是一部长片电影。

那么为何后来改成了电视剧?

原来是黄熙哼唱儿时的童谣:“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饿……星期十,猴子死翘翘。

”之后便突然灵感爆发,想要写几个关于“死亡”的小故事,带有魔幻色彩,又可以映照现实。

这就是《良辰吉时》的剧本创意。

黄熙在拍摄这部剧集的时候也听从了侯孝贤导演的创意,立足于身边的小事,书写人生的意外与人性。

为了写好这部剧,黄熙也去殡仪馆的故事里汲取灵感,写出了7个灵异又给人惊喜的故事,并且为了使结构完整,她设计了一位在太平市土生土长的吴月女作为每一个故事的见证人,由她串联起所有的故事。

该剧仅更新了两集,从目前的故事来看还是非常碎片化的,找不到彼此的逻辑,但是据说等到最后一集播出时,所有的细节会因为吴月女而串联起来,届时会带给观众新的惊喜。

 7 ) 一些想法与对故事框架的猜测

有了点头绪,兴冲冲地来记录一下。

写的还有点乱,希望多刷几次能再理理清楚。

先说结论,我猜编剧想讲的是一个关于因果/业力、现世报/转世报的群像纠葛故事。

小猴作为一只牵线木偶,每每出现在故事的关键时刻(包括片头),总带着似有还无的无奈与哀伤。

片中的人物也在某些时刻表现出了木偶化的细节动作,如:1. 小叮当叔叔在保安亭吃薯條時,五官、头部的微妙抖动与木偶的肢体动作一模一样(P.S.这一段着实让我毛骨悚然,杨祐宁演的太好了!

)后来在街上充当人形广告牌时还跳起了大跨舞步,让我联想到locking的经典动作。

locking也称为“锁舞”,着重在于关节的突显与锁定,与木偶何其相似……2. 子安在天井创作的舞蹈,表现的是绳索的束缚与挣脱。

3. 医院逃跑的男孩、月女,则是直接呈现了一段踢踏舞的戏。

我认为这些都昭示着这个故事里的人物无一不像木偶小猴,受着某种牵引走向结局。

那牵线之人,或许便是冥冥中的因果业力。

———·———·———·———·———·看第一二集的时候着实是懵的。

努力抓住一些看似有关联的线索,用以往的平行时空/多重人格等的思路去代入,却总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在观影过程中,我个人感觉逐渐抓到了方向的几个关键线索分别是:1. 第三集,小叮当叔叔刘长坤在保安亭吃薯条时,突然出现的木偶化的细节动作。

以及片尾男孩跳起的踢踏舞。

——开始思考,故事人物与木偶小猴的关联是什么?

2.第五集,子安在车站给小玉车费。

台词为“50块”,画面是子安递过去了一张纸币。

第五集截图注意:现在新台币50块早就是铜板了,这里出现了纸币必然是在暗示时间!

让朋友给我拍的古早50元纸币(当下因为自己发现的魔鬼细节开心坏了,不过后面谢欣颖饰演年轻时的张艾嘉其实就表达了这个事情,唉….本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总之,开始思考时间的对位,每个故事发生的年代或许都不同!

某个故事或许与另一个互为前因后果!

3.豆友提出的,第四集的文文很可能是第一集唐念生的母亲。

——這是一個重大突破,由此可以用转世的观点来重新解读。

———·———·———·———·———·大胆猜测是这样:文文对锺日勇先下手为强后离开了金纸店,没有身份的她该如何维生?

从娼是概率颇大的选择。

第六集中有一幕是郭伯响与月女在发生关系,那么,郭伯响可能在另一次光顾的是文文,于是有了唐念生这个儿子。

妙的是,「唐念生」却是「锺日勇」的转世。

在因果的论调中,父母与子女互为亏欠关系,文文毁了金纸店,不管锺日勇是否逃过一劫,她终究是欠了他的。

当然也可以说,锺日勇对文文产生了邪念,其中也有业缘需要偿还。

究竟是谁欠了谁的,早已复杂难辨。

本集的最后一幕,文文提了两颗榴莲,对锺日勇说「从此谁也不欠谁」,画面一转,是木偶小猴挂在绳子上轻轻摇晃着。

小猴应该是在想,这如何能还的清呢?

———·———·———·———·———·这么想通了以后,其他人的故事也可以加入进来。

例如:「王思洁」、「王思纯」)与「吳月女」互为“转世”(也有可能是现世,重点在于表达:一人的存在是为了还另一人欠下的债。

)王思纯多年前被x侵而死,其妹回来找洪允龙复仇。

当然,最后我们知道了罪魁祸首其实是喝挂了的洪父。

某种程度上,王思洁亏欠了洪允龙,于是后来吴月女真真切切地被洪允龙所负。

但最后月女又误杀了他,或许是还了王思纯的债。

再例如:洪父对于王思纯,虽是无意,却也确实造成了伤害,最终罪名却稀里糊涂被儿子顶了。

于是在第六集的故事中,他被儿子毒死。

再再例如:周采诗饰演的娼纪姓洪,或许就是第二集的洪允心?

她与谢欣颖的月女处于同个时代,郭伯响是她的顾客。

「郭欣怡」作为她的转世,却成为了郭伯响的女儿。

关于她的故事似乎并没有展开太多,但有一句关于郭欣怡的描述是“当年逃婚后不知为何再也没有成家”,背后的前因后果观者可以展开联想……此处应有再再再例如,等理清楚了再补充…———·———·———·———·———·感觉时间会是关键的线索,关系到哪些事情发生在前?

最早种下的业缘是什么?

二刷的时候打算重点注意这方面的细节。

不过,也可能不重要。

恩恩怨怨缠绕在一起,早就说不清了。

好想看看编剧的人物关系图,如此错综复杂的网络……实在是太强大了!

 8 ) 此剧抄袭大家不用再猜了

今天是2022年4月21日,良辰吉时更新了5集,本周末将会更新最后的6.7集。

这部剧看的非常喜欢 是我喜欢的风格,并推荐给了周围的朋友同事。

在评论看到说这部剧是低配的《9号秘事》,等剧的时间太漫长我又对此类剧集很喜欢,就打开了9号秘事。

昨天看到九号秘事第一季第3集,与本剧第5集不能说是完全一样吧,可以说是毫无差别,连台词都一样照搬了。

但我想没事,这只是其中一个故事,咱们要看第七集如果圆整个故事对吧。

今天看到了9号秘事第二季第2集,我觉得可以了,这个良辰吉时我不用继续看了。

个人在此打个赌,良辰吉时与9号秘事第二季第2集说同一个故事。

具体情节我不赘述了,大家感兴趣可以找这两集出来看看。

很失望,很悲伤。

本来对此剧非常看好。

然《9号秘事》我觉得并不算小众冷门,我都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多次解说。

为何抄的如此大胆如此没有后顾之忧?

料定大家都不看英剧?

把观众智商放在地上碾压?

 9 ) 月女的一生和弥留的碎片

第七集是终结,也是开始。

前六集的故事看似毫无联系,但是导演的拍摄手法可以看出,同一个演员饰演不同身份与吴月女的身世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第七集回看前六集的蛛丝马迹(从现实线回看弥留碎片):(我会从演员 - 月女故事饰演角色 - 弥留关联故事 - 月女的真实想法 - 解读帆城的角度分析)· 黄仲昆 - 有钱票客 - 第一集的有钱人家郭伯响。

关键词:真心。

月女对这种用钱换取微笑的方式,映射到他的葬礼上,儿女没有真心为其善后的场景。

“有钱不能买得人心“,这是第一个故事。

- 在帆城里,郭伯响对她倾吐心声,其实跟现实的票客票完就走形成了很大的对比。

或许这是月女心中的所愿。

· 薛仕凌 - 私奔的情人 - 第二集的败家富二代洪允龙。

关键词:气喘。

月女没有想到与这样一个看似有能力做小老板的人私奔后的生活会变得如此落魄不堪,连儿子气喘病的钱都没有,只会每日醉酒,映射到他的故事里,朋友的报复,患上气喘又被故意掉包哮喘药差点死去的场景。

“我宁愿得气喘的是你”,这是第二个故事。

- 在帆城里,老年吴月女质问洪允龙有没有做过qj那件事,其实是质问他有没有背叛月女跟老板的妹妹发生过关系。

从对话的语气,看得出月女还是爱着这个不堪的男人的。

·白润音 - 公娼之子 -第三集的患病小孩伦伦。

关键词:自由。

月女并不想自己的儿子留在这条灯红酒绿的巷子中,所以她将阿翔交给了大舅,留在了那条从小生活的船上。

但是公娼之子没有这么幸运,他每天被迫坐在巷子里学习,偶尔帮班长跑腿得到暂时的自由。

映射到他在医院里跟着自由自在的刘长坤一起逃跑的场景,但结局可以得知伦伦还是昏迷不醒,也意味着伦伦并没有真的得到自由。

“自言自语是灵魂暂时的出逃”,这是第三个故事。

- 在帆城里,月女对伦伦说“你不是个小孩,是个小老头”,其实是说伦伦在风情街里看惯了百态,不再是单纯的小孩了。

·李康生 - 作法师唐念生 - 第四集的殡葬店老板。

关键词:托付。

月女在这条巷子里唯一的知心朋友就是唐念生了,没有肉体的关系,还介绍正经工作给她,更是心灵可托付的人,因此误杀洪允龙之后处理尸体的也是他。

“你不要担心,有我在”,这句话也出现在他处理所花和警察的尸体后。

所花的7年失踪计划其实也暗示了洪允龙死亡7年的秘密,这秘密也藏在了唐念生的心里。

最后店铺的被烧,或许是月女想把这个秘密永藏起来。

“有你在,我放心了”,这是第四个故事。

- 在帆城里,吴月女多次放错葱给唐念生,其实代表着月女并不了解唐念生的所需,就像soul mate永远都只能是soul mate一样。

两个榴莲代表着互不相欠,意味着月女决心放下了在风情街发生的一切,包括和唐念生有过的经历。

·子安 - 同娼闺蜜 - 第五集的闺蜜。

关键词:鼓励。

月女的闺蜜的心愿是想当舞者,所以在得到作法跳舞的工作时也叫上了好闺蜜,但班长只会叫她们开工干活,扼杀了闺蜜的天赋和愿望,可能也因为如此,闺蜜没有坚持下去。

所以映射到她的故事中,闺蜜的人格分裂,在坚持与否定的声音中选择了最后自SHA了。

“如果我能常常鼓励你,像你鼓励我一样就好了”,这是第五个故事。

- 在帆城里,闺蜜不断说我跳得很好,月女都也没有理会她,或许意味着月女已经放下了那段曾经在风情街生活的记忆了,开始了新的生活。

·黄远 - 月女之子阿翔 - 第六集的均均。

关键词:逃避。

月女与洪允龙之子阿翔长大后,可能在妈妈的介绍下,阿翔在殡仪馆做接大体的工作。

这一天他带着妈妈月女一起去接大体,碰巧是多年前月女误杀的洪允龙,正是他的父亲。

月女隐藏多年的回忆像碎片式的开始重组,但是她选择继续逃避。

映射到他的故事里,他连续杀了好几个无关的人,但是在小孩全程记录的手机录像里却不成逻辑。

或许透露出月女为了逃避以后儿子追问爸爸的去向,一直以来都是碎片式的陈述。

“怎么会搞成这样呢”,这是第六个故事。

- 在帆城里,吴月女对儿子唠唠叨叨,“运一个大体而且,怎么会变成这样”,其实是月女对自己的过去感到愧疚,也有点责怪儿子为什么要提起她的伤心事。

最后老年的吴月女坦然面对了年少时的吴月女,也意味着她释怀了。

最后俩人携手,月女说遇到一个小男孩很会跳踢踏舞,接着俩跳着踢踏舞走向远处。

这样的结局或许代表着,月女带着年少时的梦想(跳舞)走向了投胎(成为了小孩),即是遗憾也是希望的一个大结局。

以上是个人的观后感,欢迎讨论哈。

 10 ) 专访黄熙导演:《良辰吉时》是剧集与电影的一次融合创作冒险

新台剧复兴已是不争的事实。

以《我们与恶的距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等写实剧在台湾的大火为风向标,台剧开始摆脱以往恋爱偶像剧的枷锁,转而进行“写实向”的改革。

之后《俗女养成记》《华灯初上》等兼具人文关怀和社会议题的“现实主义”剧的涌现,新台剧来势汹汹,在中国大陆也引起广泛关注。

新冠疫情爆发后的这三年,多数台湾艺人回到台湾,加上电影产业的不景气,包括郑芬芬、杨雅喆、连奕琦等电影导演也转向剧集制作,电影导演们不但带来了作为创作者的个人表达,还将电影制作方式与标准带到剧集制作中。

同时,以Netflix、HBO等为代表的流媒体的崛起颠覆了台湾电视剧的整体生态,网络剧集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多种原因的集聚与裂变,让我们欣喜看到,近些年以《想见你》《天桥上的魔术师》为代表的新台剧在题材选择、叙事手法变得更加多元,整体的制作水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新台剧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不断给华语观众带来惊喜。

2022年3月18日,《华灯初上》第三季落幕,吊了观众4个月胃口的凶手终于在倒数第二集亮明身份,多线交叉的叙事、时代质感以及对个体人物的内心关切聚合成这部华语悬疑剧的代表作。

同月27日,由侯孝贤监制、黄熙编剧导演、与HBO合作的《良辰吉时》在流媒体CATCHPLAY+以及HBO上线,引发华人世界的集体瞩目:国际名导首次坐镇剧集,知名电影人黄文英、姚宏易、廖庆松等分别担任艺术总监、摄影指导、剪辑指导,许志远和林强担任配乐,张艾嘉、李康生、谢欣颖、杨祐宁、姚以缇、段钧豪、薛仕凌等一批台湾资深演员和新锐力量出演,阵容豪华到让影迷们大呼过瘾。

担任此剧编剧和导演的是黄熙,作为侯孝贤的弟子,之前曾凭借《强尼·凯克》入围过金马影展最佳新导演。

《良辰吉时》一共7集,目前在已上线5集。

前5集故事各自独立,除却吴月女(张艾嘉饰)和她手里的木偶猴外,观众猜不到这几个故事的其他关联。

剧中演员如段钧豪、姚以缇、谢欣颖等在不同集里演的人物名字、身份也各不相同,更是把观众搞得有些困惑。

4月17日在第五集上线的同一天,该剧集在金马奇幻影展作为闭幕片,在大银幕上一次性播出5、6、7集大结局,现场两个厅的观众可谓是“幸运儿”,能够提前看完全部内容,不需要再苦等一礼拜。

更重要的是看完第七集,随着剧情发展,前面积攒六集的谜团铺垫都将慢慢解开。

原来该剧集讲的是一个苦命女人吴月女在弥留之际想起她生命中的过往,那些与她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人:她在年轻的时候遇见一个不负责任的情人,跟他私奔,生了一个孩子,被迫去做公娼,后来因为失手打死了情人,在邻居礼仪师的帮助下,将尸体抛在海里。

后来她和礼仪师在一起,好不容易等到晚年雨过天晴,又因为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的性命。

谢欣颖饰演年轻时期的吴月女,张艾嘉饰演年长时期的吴月女,二人在剧集最末有一段对话,令人动容,是全剧情绪最浓之处。

如此看来,该剧第一集讲的是礼仪师唐念生(李康生饰)——吴月女爱人的故事;第二集讲的是吴月女情人——洪允龙(薛仕凌饰)的故事;第三集讲的是落魄红顶艺人(杨祐宁饰)的故事,他曾目睹吴月女和唐念生在海边抛尸;第四集则是文文(陈妍霏饰)的故事,由于她横穿马路,造成了吴月女和儿子阿翔的死亡;第五集是子安(姚以缇饰)的故事,她是吴月女的闺蜜/姐妹;第六集是吴月女儿子阿翔(黄远饰),在一次收大体的过程中的离奇故事。

由于这些部分都是吴月女在弥留之际的回忆,因此难免会有模糊和不合逻辑之处。

人物的面孔可能也模糊不清,恰如人在做梦的时候,感觉梦境是清晰的,但人物和事件难免有会逻辑上的错乱。

这种创作手法,对于传统的电视剧观众来说,有着一定的观看门槛,会常常感觉剧情交待不清,人物行为动机不明,难以像观看传统电视剧一样,找到一条脉络清晰的叙事线索。

但这些状况其实黄熙及团队之前也有考虑到。

好在流媒体时代,影迷向的观众给了很好的解读分析,他们追完每一集后都会在网络平台进行讨论。

同时大多数观众也表示正是侯导团队电影级制作的加持,使得《良辰吉时》这部剧质感满满,在观感上相对于传统电视剧更倾向于电影影像的质感。

事实上,我也倾向将《良辰吉时》看成是一部长达3个多小时悬疑感强、情绪浓烈的电影,要看到最后的部分,才能解开谜团,同时剧情本身又能带给观众丰富的情感体验跟思考。

黄豆豆:我挺喜欢你的第一部长片《强尼·凯克》。

我也在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没想到是一部剧集。

是不是《强尼·凯克》结束之后你都在做这个剧本的创作?

当时是准备拍成电影长片吗?

黄熙:《强尼·凯克》之后我创作了两部电影长片剧本,《良辰吉时》是由其中一个发展而来。

黄豆豆:那后来怎么会改成剧集的创作呢?

黄熙:其实《良辰吉时》一开始不是我最放在心上的故事。

当时两个故事,一个关于“生”,一个“死”。

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所以这边(《良辰吉时》)就写了死亡。

有时候“生”写不下去就写写“死”。

所以《良辰吉时》一开始更沉重一点,文本也更暗黑。

但它其实还是从一个长片故事开始的,只是因为我自己蛮爱看影集的,有天又刚好想到“猴子顺口溜”,就觉得如果是长片做成影集也蛮有趣的。

其实开始时比较像一个很大的故事,然后一条一条出去的支线,先写了六集。

写完六个独立的小故事后就想,毕竟电影长片先写的,对于主人公吴月女还真的挺有感情的,还是想讲讲这个女人,于是写了第七集,回到吴月女身上,又重新修改了前六集。

黄豆豆:所以在一开始的框架里并没有把第七集的部分提前构思好。

黄熙:对。

其实是先写了几个小故事,一开始我们有做一些田调,了解到很多关于华人殡葬文化的习俗,也采访了很多殡葬业者听到了不少相关故事,现实比故事更荒诞更具人情。

这些民俗文化跟真实故事都蛮有趣的,因为它们本身故事性就很强。

所以才会想说,如果是类似寓言的小故事,做成短的影集的会是什么样子。

于是就写了六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再融入吴月女的故事。

最开始是很简单的想法,也没有觉得它会这么快被制作、拍摄出来。

黄豆豆:因为写了七集,所以才用“一个礼拜七天”这样的构思把它串起来。

黄熙:对,后来资方从发行上觉得一个礼拜的概念挺好的。

因为按照顺口溜是念到星期十猴子死掉。

我最开始想,猴子第十天死的话,就可以写九集。

但后来资方觉得一个礼拜正好是一个时间单位的循环,后来就做成了七集。

黄豆豆:你刚才提到的关于猴子的顺口溜,这个应该是台湾地区比较熟悉的,我好像从来没有听过。

黄熙:我本来以为猴子顺口溜是广为人知的,后来问了身边朋友,才发现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地区性的东西。

我们后来做一些调研,发现了一种共同性,就是大家都会听过类似童谣,小时候没多想或者觉得挺有趣,但是长大之后就发现挺黑暗的,即便是《两只老虎》也是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眼睛,就觉得怎么会让小朋友唱这种东西。

但因为剧本已经写完,故事已经和猴子关联比较紧密,所以我们就没有再换成大家更熟悉的童谣。

黄豆豆:对。

所以我本来看第一集,看到那个猴子的时候,我还有一种看《红衣小女孩》的感觉,以为会是个恐怖片。

黄熙:可能大家一开始会以为是恐怖片,或者带一些悬疑。

但看到后面会发现其实有些感人有些温暖的存在。

黄豆豆:其实整个剧到最后一集的时候,才把前面的一些谜团揭开。

如果把这部电视剧想象成一个三个小时的长片,我觉得是一个很精彩的悬疑片。

我看到第七集后,再反过头来琢磨前面的一些人物和细节,觉得挺精彩的,有一种兴奋感。

《良辰吉时》不像传统电视剧,你们当初在制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种叙事手法和构思对普通观众来讲门槛太高。

黄熙:我创作时还好。

从文本到完成片子,中间发生许多次的再创作,演员、主创团队对文本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一直在发展。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很封闭的创作。

这也是受侯导的影响,包括长期在侯导身边的团队也好,演员也好,我自己也好,其实创作上都很开放的,我们都很兴奋。

这次的拍摄时间加上休假只有五十二天(本剧去年4月21日杀青,大结局上线前3天是杀青一周年),而且每集故事相对独立,每集影像风格、叙事节奏又都不同,所以就变成我们要跟主创跟二十几位演员一起去准备去想办法。

很多事情它都发生得非常快速,所有的建议和火花在很短的时间内要碰撞跟尝试。

大家都挺亢奋的,大家也没有在纠结它需要更像影集还是更像电影,就是按照适合每个故事的呈现方式,按照熟悉的工作方式来拍。

当然这次也很幸运,因为都是熟悉彼此的同事与前輩,工作起来特别有默契,大家也不会说不愿意或者害怕丢一些新东西来尝试。

所以我们在现场的时候,即使已经围读过本,很多演员突然想到一个灵感,他会询问能不能这样试试,然后就变成了大家一起在创作,很多集数都因此变得跟最初剧本有所不同,更加动人。

所以《良辰吉时》出来后,我觉得是个很有趣的作品。

我相信《良辰吉时》的观看门槛是有的,也不能说是观看门槛,这样说也不合适,只能说这部影集不是特别大众向,对于有些人来说很喜欢,对于有些人来说不是他爱看的。

包括剧本上的设计是有做反转,每个小故事至少都有一个反转。

那时的想法是不要花太长的篇幅去讲一个故事,所以不会有太多的铺垫跟解释,因此观看上可能会有点挑战观众的习惯。

因为一般集数比较长的影集,它会有较长的时间让观众慢慢进入、熟悉人物,再慢慢有一些事件发生。

可是我们的一集里有较多的事件发生,所以观众观看的时候会辛苦一点。

黄豆豆:目前你听到周围人或者一些观众的反馈怎么样?

有没有出乎你的意料?

黄熙:我觉得有。

我本来想象接受的观众群会更少,我不太用社群网络,但听到别人传来的一些影评甚至是网友的分析解读还蛮感动的,因为他们看的真的非常非常细。

我也会把这些分享给主创团队,因为有很多的确是主创团队在拍摄时候的小巧思,很高兴有被看到。

而且有更多的内容是观众自己解读出来的,这部分我自己是非常惊喜,比如说我会想观众怎么可以看到更远的东西,那是我都还来不及看、来不及构思的东西。

黄豆豆:是的,我周围喜欢这个剧的人会认为这个电视剧非常特别、电影感很强,包括还没更完就有一种边追边等待最后结果的感觉。

另外一些人是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没太看懂,这些人会认为是不是等到了后面几集就会有解释。

那我看完全集后就想探讨一下最后一集跟前面几集的逻辑关系。

你刚才也说到了最后一集是最后才创作的,要把这几集用吴月女串起来,那么第一集是不是就是讲吴月女爱人的故事,第二集我有一点没有特别看懂,就是说薛仕凌演的这个角色跟吴月女的情人都叫洪允龙,他是同一个人吗?

黄熙:他们是同一个人。

其实看到第七集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前六集里面出现的一些人物和吴月女之间的关系,但是仅仅止于那个关系而已,并没有想做悬疑反转那种,重点还是在人物跟情感上,希望这种带悬念的手法,能让观众更加关心吴月女这个平时不会被人关注的女人,可能这种方式对于有些观众是有趣的,对于有些观众可能是有些“上当”了(笑)。

吴月女年轻的时候跟洪允龙一起私奔但没什么好结果,等于前面的剧情内容都更象是吴月女的一种投射,是一些因为她而衍生出来的故事。

比如第一集说我们讲的是唐念生的故事,可到底这故事是真是假,我觉得都可以讨论,我也没把故事写死。

在剧中人跟人的关系是真的,但是事件就有真有假,事件的真假也在于你怎么看,怎么去相信,怎么去理解。

这个部分可能就是所谓的观看门槛吧,也应该是观众觉得在观看的时候比较痛苦的地方。

黄豆豆: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太平市”,但其实里面写的很多事情在我看来都是现实的一种写照,那你取名“太平市”有没有一定的反讽意味?

黄熙:开始写的时候没有,但是拍完了之后发现还挺讽刺的,因为当初写“太平”这个名字当然跟“太平间”是有一点呼应。

我觉得看到第七集后,我相信有些观众比较可以理解到底整个“良辰吉时”在说什么。

除了前面一到六集我们尝试讲述的一些悬疑感、值得推敲的情节、甚至娱乐感之外,我觉得最后还是回到人本身,或吴月女本身,或者我们每一个人本身,最后还是讲你自己是谁、你自己的存在、你自己的生命。

最终还是在祈求一个生命对于平安与太平的向往与追求。

所以我觉得“太平”它最开始没有讽刺的意思,只是出来后竟有那个效果,跟黑色幽默呼应也是挺好的。

黄豆豆:当初是怎么考虑会出现像段钧豪、姚以缇、周采诗这些演员演这么多不同的角色?

黄熙:最开始考虑制作时,就发现每集故事不同人物不同,对于演员的数量是极大的要求,有些集数的角色戏份虽然不多,但也都是很重要的。

当时跟制片人还有选角指导讨论时,大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同一演员出演不同角色会如何呢?

当然这如果只是从制作层面的退而求其次是不会这么做的,我们想的更多的还是一个创作上的事情。

其实整个故事在创作设计时很明确是讲,吴月女人生弥留之际,她去回忆一些故人。

因为你知道人在做梦或人生弥留之际的时候会想起的人,不是逻辑性的,甚至不是特别准确的。

就比如说你以为记得这个人,但是在你回忆当中,他可能面貌已经模糊了。

或者回忆一件事时,只是把认识的人的脸放进去,而事情中真实的人的具体身份已经不得而知了。

有天团队里有人说了自己一个解读,说的是第二集,洪允龙做了错事,有一个叫王思洁的很勇敢的女生向洪允龙复仇。

吴月女是一个受害者,是一个被洪允龙伤害的人,她只是最后一次因为忍不住而意外把洪允龙弄死,但吴月女在整个过程中对洪允龙的反抗是不如王思洁的。

那投射到星期二的故事当中,王思洁就变成小吴月女的长相,所以王思洁的那张脸其实就是小吴月女的脸。

而在实际帮助小吴月女的姐妹,就是子安(姚以缇饰)的脸和洪姐(周采诗饰)的脸,她们是现实中吴月女身边的人。

这部分隐喻不是剧本可以完成的,而是大家创作时碰撞出来的。

当时演员规划跟排期是很复杂的,但确实团队有放一些小小的巧思在里面,然后有观众会读解到这些东西,就很令人高兴。

我们所有的东西并不是一个现实的逻辑或者说是完全理性的安排,更多是一个情感上的逻辑或吴月女弥留之际她的一个逻辑,再以此来安排七集的故事架构和演员出演。

黄豆豆:对的,我觉得这个的确是需要解释,不然观众观看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困扰。

黄熙:是,创作时有这样的预感,也做了一些调整,但整体这个剧会有这样的接受门槛吧。

但没办法,这是这次的尝试,也许下次会拍的又不一样了。

我们当时是有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并且想做些跟以往不同的尝试,同时流媒体平台播放也多了些宽容度,我们就试试看。

这个故事可能不是面向最广泛的观众,可能会更影迷向一些,或者更讨平时看这类题材的观众喜欢,他们可能会在观看的时候觉得有趣一些。

但是,对于平时不是爱看这种的观众看上去会难接受一些,这个我们自己是有一些预判。

我们只能在拍摄和讲故事的时候去想清楚怎么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做得好一点,以及在上线时,会有一些互动、导读方向的东西。

或者说,如果想要保守想要更广泛的观众,可能选择“死亡”这个议题就不适合了,但对于我们来说,“死亡”是一个值得被讨论的内容。

黄豆豆:所以看完这个戏,我觉得它比起我们看的那些传统的家长里短、甜蜜偶像的电视剧,的确沉重很多,刚才黄熙导演说到的关于“死亡”的这个议题,我真的觉得好沉重。

当时你怎么会对这个议题或主题有思考呢?

黄熙:可能是因为那时正好在写另外一个讲生命的故事吧,那与它对照的就是死亡这个议题。

所以《良辰吉时》在呈现形式上我也尽量让这个沉重感淡一点点,采用一种比较黑色幽默的方式,除了第七集稍微写实一些。

在剧中的很多的表演其实很不写实、很怪异,所有演员的状态也都比较夸张。

他们表演起来就像你说的那样,不是一般的偶像剧或者家庭剧的写实表演方式。

那时有跟演员聊说可以有一点点的舞台感、剧场感的表演,包括很多情节处理时,演员的情绪演绎方式不是很理所应当的一种表现。

我觉得这些方式都是在让整个剧不是在一种严肃的态度里探讨死亡这个主题。

死亡它的确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但我们不太想去一直讲述它,因为那个压力的确是颇大的。

但是,因为死亡的存在,反而会让你去思考很多其他的东西。

所以,其实我们希望大家想的是,你活着的时候到底是个什么状态,你希望你活着的时候到底要做什么,通过死亡来反思,想想自己的人生,想想自己的生命,或者是当你碰到一些你觉得很荒谬的事情时,你怎么去把这个日子再过好一点。

我觉得我们不是平铺直述地去讲活着的时候的事情,而是透过死亡去讲活着的时候的事情。

黄豆豆:对,之前像电影《父后七日》、《孤味》,其实也都在讲死亡,但也是用比较黑色幽默的手法。

《良辰吉时》最后一场戏,谢欣颖和张艾嘉相遇,我觉得特别感人,我觉得这是整个剧的灵魂,就是怎么跟年轻的自己,或者说年轻的跟未来的、老的、死亡的自己相遇的话,会思考怎么样活得更有价值。

当初是怎么设计的这场戏?

黄熙:因为每集都有人物会回到“帆城”,那是张姐饰演的吴月女所在的地方,是她弥留的一个空间。

第七集的部分,有跟张姐讨论,那第七集是谁要跟她在帆城?

是所有人都再进来帆城,还是比如洪允龙回来呢?

那时候我们也是有思考挣扎过,后来就突然灵光一闪,感觉说好像她跟她自己,如果跟年轻的吴月女一起回到帆城的话,也是一种自我和解吧。

我觉得人到最后那一刻,也就只剩下自己了。

所以我就写了她跟年轻的自己相遇了。

那场戏拍摄时我发现大家非常投入,我有吓一跳,我很少写这么煽情的东西,我写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有点却步。

拍摄时我坐在监视器后面看,拍完一条后就发现现场氛围不太对。

我们剧组是本来就挺安静的剧组,因此拍摄现场都是很安静的,但是那场特别安静。

第一条拍完后,我发现有点不太对劲,大家情绪特别重,两位演员也好,然后包括姚宏易导演,那时候连我们的推轨师都哭了。

技术组都是一帮硬汉,就感觉怎么每个人眼眶都有点怪怪的,因为他们更接近张姐跟谢欣颖的位置,我到那一刻才发现,好像这一场有些不一样了。

当下是感动的,我自己看了也被两位演员完全打动。

因为我当时写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鼻酸的感觉如此强烈。

黄豆豆:那在前面六集里,你个人有比较偏爱哪几个故事?

黄熙:我个人的话,其实还蛮喜欢第一集的……这样讲会不会代表其他的不喜欢?

(笑)到第五集的时候,制作层面和团队拍摄的整个状态都比较顺。

第五集有两位演员是新加坡演员,那时他们必须隔离出来才能拍摄,所以读本会是线上,前面接触也很少。

一开始有担心,包括定妆也都很赶,结果第五集拍得很顺。

而且两位演员也注入了很多变化。

黄豆豆:第五集的陈罗密欧故意用了一种夸张的表演风格。

黄熙:对,陈罗密欧很夸张,他用了很奇怪的演绎方式,也是我们现场才讨论出来的。

他完全是用舞台剧,或者是早期的台湾连续剧的一种表演方式。

第五集整个都困在船上拍摄,空间非常小,但是出来效果还不错。

到第六集,想说礼拜六嘛,就轻松一点,我们找了《强尼·凯克》的演员回来,然后这一集写的是无厘头的故事。

小时候看很多综艺节目的搞笑短剧,很夸张以及莫名其妙的打闹,所以这些演员们在里面几乎跟《强尼·凯克》是完全不一样的样貌,包括我们故意把瑞玛席丹搞得很不一样,来了两天角色就死了,在情节上反而是段钧豪跟唐治平多一些。

就我个人觉得还挺有趣的。

我们团队内部也常会问这个问题,好奇团队的人会更喜欢的哪一集,而且很妙的是,大家的答案其实都不太一样。

黄豆豆: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是第一集,即便看完全剧再回过头去,我也会觉得第一集的反转和想法好有意思。

而且里头李康生和吴大维的表演方法的冲撞,我都觉得非常有趣和黑色幽默。

黄熙:这个题材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沉重,而且要尝试讲述它还蛮挑战的。

其实一直以来,怎么讲关于死亡的议题,我们有比较小心翼翼地想。

但思路一直是不想做得沉重,因为本身华语观众就不太看或者讨论这样的话题,还拍得特别沉重,就容易让观众排斥。

所以我们就想用黑色幽默来冲淡一下,也想有情感上的温暖可以放里面。

第一集拍摄时康哥(李康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惊喜,他的表演节奏、方式和他带来一种喜剧方式,在现场也是很好笑的。

我们本来在殡仪馆的一个废弃的停尸间里面搭的景,刚开始时大家压力很大,因为还是会怕,很少有人晚上会在那里。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康哥和大维哥一来,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很妙,两种不同表演方式的演员凑到一起,带出了一种氛围。

我们是先拍第一集的,所以也很感谢这个缘分,我们后面几乎就延续第一集的调性,基本上是康哥帮我们定了黑色幽默的呈现方式。

第七集,康哥跟谢欣颖擦指甲油那一场戏,是我自己很喜欢的,虽然那场看不太出来,但现场真的蛮好笑的。

黄豆豆:所以我觉得整个剧的选角很厉害。

黄熙:对,非常感谢演员们愿意加入,以及制片人和选角指导非常细腻的对演员们与角色的评估。

黄豆豆:我还蛮好奇的,你以前在侯导的剧组实习过是吗?

后来再去美国学电影,然后回到台湾之后再来到侯导这边来工作,是这样的吗?

黄熙:没有,我先去念书,念书的中间去实习,参与了《南国再见,南国》。

然后毕业再回来,在侯导公司,也参与了《刺客聂隐娘》。

黄豆豆:作为年轻导演,你在侯导、黄文英、姚宏易、廖庆松等这些老师面前,会不会有压力呢?

黄熙:当然有啊(哈哈)。

这一次侯导、文英老师、廖老师、姚哥,我觉得他们都比较像是老师。

我们会先把想法拿出来,给到每个部门的老师,大家再做一些讨论。

我觉得侯导的团队,不管是文英老师、廖老师或者是姚哥,真的都是蛮开放的,让我们去做很多的尝试。

当然你得有想法,得清楚告诉他们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觉得他们在知道想法是什么的时侯,他们其实不太干预,也不会说你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反倒是给很大空间去尝试。

先做出来看是什么样子,所以我觉得侯导团队有一个很特别的点,就是会勇于去尝试很多东西。

或许这些老师也知道这个剧观影门槛会有些高,但是他们不会来直接地阻止你。

反倒是会比较在意你到底有没有更创新的东西,你有没有去做很多的尝试。

而且我们最开始讨论的时侯就一直想说打造一个虚构、但很多细节上写实的一个空间,太平市是一整套的系统,有服装、钱币、地名、指示牌、报纸,所有影集出现的道具我们都完整设计出来了一套。

同时这个戏又要是虚的,又要是实的,其实很难,在画面中怎么去实现,在声音中怎么去实现,然后配乐又怎么去做。

这里面其实有好多很不容易达到的效果,也有赖于几位前辈们的帮忙跟过程中的鼓励,才得以实现。

黄豆豆:这个剧集里头的配乐是怎么样的一个创作情况?

黄熙:配乐是蛮有趣的部分,我们会先设定一个整体的基调,同时又每集配乐都不同。

只能根据整体基调,再根据每一集的音乐点细化。

哪个部分该突显或收敛,具体要做到什么程度都很难以拿捏,因此配乐老师在创作过程中也很挑战自己,有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音乐在具体使用中却不合适,有时发现反其道而行之的效果更好。

所以这次会比较辛苦,老师大概创作了不少于一百首曲子(笑)。

另外一点,其实所有配乐和歌曲的部分也是我们想传达的信息,例如片头曲、片尾曲,是剔除所有表现形式后,很贴近我们创作理念的核心内容与价值所在。

黄豆豆:对,你们的团队真的是阵容豪华(笑)。

黄熙:这归功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一开始我们就想说做一个有趣的、不一样的东西。

所有的团队和成员都投入在这一个作品上,除去做好本职工作外,大家也会提出很多新奇的点子。

像配乐的制作,早在剧本写作和现场拍摄阶段就已提前介入,我会定期跟他分享创作和剧组的进度,他也会到拍摄现场听环境音再制作。

对大家来说,《良辰吉时》算是一种互相激励吧,我观察到连姚宏易老师和许志远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初期都还在琢磨,我觉得大家开始都一直在琢磨“太平市”到底是什么,如何处理等等。

不过一旦深入后,就会发现老师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与探索,像姚宏易老师有时候会对剧情有突发奇想,那我们两个人就会在摄影机旁很小声的讨论,我就现场改剧本,所以是一个很有趣的创作过程。

黄豆豆:大家也觉得这是一个新尝试。

黄熙:每一个环节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找片头曲的时候,我们先放偶戏,然后用很多音乐搭配,发现都不行,我们的选角指导就提议用范晓萱的《I Promise》,结果意外地合适,所以它也是由缘分促成的合作。

黄豆豆:那作为创作者你有没有想补充的部分?

黄熙:您看到最后,会觉得到了第七集与自己的预期不太一样吗?

黄豆豆:有点不太一样,甚至蛮出乎意料,我很喜欢后面的设定,原来谢欣颖饰演的角色与张艾嘉饰演的角色是同一个人,从某个角度看,她们的长相也很像。

黄熙:对,这也是我们得到的一个意外惊喜,当时我们回传剧照时,就不只一个人觉得两个人看着有点像。

《良辰吉时》有许多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也让我们看到好多演员很多不同以往的面向与可能性。

我们也好奇第七集播出后,大家对《良辰吉时》整体的感受是什么。

黄豆豆:就像刚才黄熙导演说的,第七集是对前六个部分的收束,使得前面的那些似乎有些缥缈、虚幻、黑色幽默的剧情得以落地。

这个设计很棒,满足了大家之前对侯导团队的强烈期待。

看完后我觉得吴月女怎么这么苦命。

黄熙:是大家都觉得说怎么会有这么悲惨的人物,天底下的惨事好像都发生在她一个人身上(笑)。

它结局不是一个类型片的大反转,那种密集的反转在之前的每集剧情中已经有过,最后我们还是会回到人物和情感上。

黄豆豆:我想问一下导演,你的电影《女儿的女儿》目前有在做吗?

黄熙:《女儿的女儿》就是前面说的关于生命的故事。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本来会先拍《女儿的女儿》,再拍《良辰吉时》。

由于本来有一部分纽约的取景,就耽搁了。

《女儿的女儿》还在继续,而且这个期间我们也在观察疫情对电影的影响,疫情后大家想看什么样的电影,会怎么看电影,因为《良辰吉时》是疫情期间拍的,我们有些感受,也很幸运能顺利拍完并上线了,现在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

《女儿的女儿》找到了叙事表达跟制作的创新点,这种创新也获得了一些的人认可,希望能早些跟大家见面。

黄豆豆:好的,那后面导演还有拍剧集的打算吗?

黄熙:是有的,我觉得剧集的创作蛮有趣的。

因为可以有比较长的篇幅可以去做更多的内容。

而且不仅是我们,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很多人也在讨论,正如你最开始讲到的,其实也可以把它想成一个三小时的电影。

黄豆豆:好的,谢谢导演的分享。

黄熙:不会不会,也感谢黄豆豆老师。

原文刊载于【映画台湾】,请关注

《良辰吉时》短评

迷茫他妈给迷茫开门,迷到家了

9分钟前
  • 哈利波峰
  • 还行

绝对是挺有门槛的电视剧,即使看完再到豆瓣看了不少答疑解说,仍然觉得很多地方不太通,看得出其实整套剧集场景简陋,并没有化多少钱,但能够看出主创的野心,整体剧本架构非常厉害,解读空间也很大,台湾葬仪民俗文化的嵌入也很自然贴切。可能还是需要再去看一遍才有发言权吧。

14分钟前
  • 满江红
  • 推荐

薛仕凌和楊祐寧以及第六個的故事最佳 第一個真的很冗長又難看 如果不是沖著張艾嘉和侯孝賢 這部片真的很不突出 很努力去找線索找細節 但還是沒辦法連起來

19分钟前
  • 六隻貓的小竹
  • 还行

看完了,原来第七集把前面都串上了。/第一集还有点荒诞有点态度,第二集就实在是get√不到了,所以每一集其实是没有主线的,类似于单元剧的吗?暂时打个及格,再看一集。

22分钟前
  • 盲盒游戏戒断中
  • 还行

第一集很亮眼,后面的节奏实在有点拖沓,拍成电影应该足够。侯孝贤干儿子导演,《强尼凯克》之后强势回归,张艾嘉加盟,廖庆松剪辑,配乐林强,电视剧拥有电影的制作水准。关于殡葬,亲情,人性,欺骗,迷信,民俗。良辰吉日,对岸提名。

23分钟前
  • 抛开书本
  • 还行

第六集比较好看,层层递进。其他的编剧编的台词太过于尴尬了,非常地作者化。

26分钟前
  • 에펠탑에서
  • 还行

7.5/10.太平市的丧葬一周,黑色荒诞随意的死亡,和片名形成鲜明对比,总之,就是人间不值得。时间线打乱,看着看着就脑子也乱了。几个演员在各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好像又相同,老年吴月女与年轻吴月女是同一个人吗?每集结尾出现的吴月女与第七集的吴月女是同一个人吗?前一个吴月女我觉得像是人间和阴间的摆渡人。谢欣颖好美啊。

29分钟前
  • 生活在别处
  • 推荐

像实验戏剧,主题和反转都值得玩味,还藏着些严肃讨论。但是叙事太缓慢,视听风格也和故事不相匹配。

34分钟前
  • ASFRAGMENTS
  • 还行

一星给侯孝贤,另一星,还是给侯孝贤。

38分钟前
  • 大象坐在地上
  • 较差

看了前几集不知所谓的千万别急于弃剧和评星前六集的恍恍惚惚、不知所谓在最后一集都得到证实!就不剧透了。湾湾现在剧真的很厉害!节奏和黑色幽默都很恰到好处。这部有《黑镜》的感觉,必须五星!

39分钟前
  • Donia
  • 力荐

台剧算是崛起了,在我们的电视剧依然停留在帅哥美女笑哈哈的品味时,台湾已经有了那么精彩的剧集,每一集都值得细细品味满满推敲,真是佳作

40分钟前
  • 五色风马王灰狗
  • 推荐

在这边给我gēi gūi gēi guái,我干嘛花时间看一个Netflix视觉+侯孝贤节奏的剧啊。

41分钟前
  • 李米
  • 较差

三星半 蛇尾。台版《9号秘事》

42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还行

很糟糕,25分钟能讲完的事拖到50多分钟,空洞乏味的絮絮叨叨,前两集的主要演员都演得非常一般,撑不住场面。故事本身的荒诞感也因为拖沓的叙事和毫无设计感的视听语言所拖累,这个黄熙既是导演又是编剧,手里攥着侯孝贤张艾嘉李康生等一众王牌,最终搞出个这么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太令人糟心了。在你没拥有电影大师的水平时,请先老老实实尊重类型片拍摄手法行吗?

46分钟前
  • 一匹马赛克
  • 较差

感觉和今宵大厦有点类似,不过这个怪力乱神的意味没那么浓,偏写实,虽然也很荒诞

50分钟前
  • 钦钦
  • 推荐

剧情真是有够烂的,挂这么些头衔有什么用。

53分钟前
  • 灵魂救赎o0
  • 较差

毫不起波澜是什么感觉,可能比自来水还不如。硬生生把每集凑在一起然后最后一集,家教出来把所有重点划出来显示这些信息相关,要你记好。然后再回归本真自我反省。温情牌其实不缺这一张,感觉大家都很浪费,不过可能这就是平凡的特别。

54分钟前
  • issa♪
  • 较差

阴森森的

59分钟前
  • 塌房无法拯救
  • 还行

概念大于内容

1小时前
  • xiaoxiongdi
  • 还行

很喜欢台湾剧,尤其是这种小众的,很喜欢那个木偶,电视剧很抓人,演员很棒

1小时前
  • 裔熊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