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L'amica geniale Season 3,我的天才女友3:离开的,留下的,那不勒的故事(台),我的意大利女朋友,My Brilliant Friend,My Brilliant Friend: Those Who Leave and Those Who Stay

主演:玛格丽塔·马祖可,盖娅·吉拉切,阿尔芭·罗尔瓦赫尔,马特奥·切基,弗朗西斯·塞尔皮科,安娜丽塔·维托罗,乔瓦尼·布塞利,乔万尼·阿穆拉,杰纳罗·德斯特

类型:电视地区:意大利,美国语言:意大利语,那不勒斯语年份:2022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剧照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1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2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3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4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5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6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13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14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15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16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17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18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19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剧照 NO.20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剧情介绍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展到第三季,莱侬(玛格丽塔·马祖可 Margherita Mazzucco 饰)终于走出了贫民窟,学有所成的她不仅成为了德高望重的教授,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在和出身名门的皮特罗(马特奥·切基 Matteo Cecchi 饰)结婚之后,他们很快就有了孩子。直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莱侬才渐渐发现婚姻带给女人的束缚和摧残,在她和皮特罗的感情岌岌可危之时,尼诺(弗朗西斯·塞尔皮科 Francesco Serpico 饰)的再度出现成为了压垮这段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边厢,莉拉(盖娅·吉拉切 Gaia Girace 饰)终于摆脱了工厂对于她的压榨,要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钱。带着儿子,她和恩佐一起搬回了曾经如同噩梦一般困住了她的旧城区,此时,这里的势力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即便是曾经的敌人,如今也有了合作的可能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要抬头分歧者3:忠诚世界劫难逃离冥通银行特约:翻生争霸战律师本色第五季我可能遇见了爱情兄弟反串24小时:救赎怪兽婆婆第一季吮拇指的人亲属关系麦田守望的女孩笼中斗兽恶魔的光火冰岛犯罪现场五行刺客我们这一天第一季刑侦档案·谜凶灰姑娘药剂师另一个故事~新人药剂师相原胡桃~意外边缘撕裂的末日向前看深夜食堂:东京故事2凯瑟琳大帝第三季想爱就爱断魂小丑2魔王勇者王牌保安烈火男儿之了不起的消防兵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献给革命的政治作品?

没看过原著。

第一次刷完全四季,觉得剧情很一般。

最近二刷了第三季,才有点看明白。

这个故事是从莱侬的视角写的,所以她的故事里有心理描述,可是莉拉的故事,其他人的故事,包括旧城区的故事,她都是一个局外人了。

这个城区的另一个局外人就是尼诺,只不过莱侬是一只脚在外,尼诺是完全脱离。

这个故事讲了两层:一层是底层莉拉和老城区的爱恨情仇,一层是知识分子主导的政治革命,而莱侬用来将两个阶级连接到一起,但是莉拉本身也是革命的化身。

1. 莉拉与莱侬的关系我猜每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过一个既羡慕又嫉妒的女生:这个女生比自己漂亮,比自己受欢迎,比自己聪明,家里比自己有钱,用的穿的比自己好,成绩比自己好等等。

至少其中一条原因会让你对她产生一种近似于执念的关注。

这种关注里,夹杂着对她的一种欣赏,也有着对她有而你达不到的一种嫉妒,也许还带有一点想成为她的愿望。

一种人会因为这种嫉妒而选择孤立和远离她,而另一种人则出于极度的好奇忍不住接近她。

旧城区其他的女孩都是前者,而莱侬是后者。

从莱侬的视角,我们永远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莉拉选择和莱侬成为朋友。

这种友谊关系推演下去会有以下几类结果:女神与仰慕者,主人与侍从,势均力敌的朋友,或者心中总会想起但是现实中断联。

女神与仰慕者,比如莉拉和阿方索。

第四季,阿方索模仿莉拉穿搭就是终局表现。

阿方索男同的身份把这种女生间常见的“模仿”现象模糊了,反而令观众产生了兴奋点。

这就是属于莱侬的小聪明。

主人与侍从的关系,可以参考Gossip Girl里吗Blair和她的跟班。

这是一种没有尊重的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反而不存在于莉拉和莱侬之间。

虽然第三季莉拉出钱让莱侬陪她去海边别墅度暑假,有时候还会用这件事损莱侬,但是这件事对莱侬没有实质性伤害。

在莱侬自己的心理活动中也说,这件事帮她实现了所有的需求:见尼诺,暑假打工挣钱,顺便还能自己度假。

莉拉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势均力敌的朋友也许最适合描述她俩前三季的关系。

虽然无论从任何世俗的角度看,莱侬都是更成功的一个,但是实际上,她从来没能在精神力量上超越莉拉。

前期,莱侬总会想“莉拉会怎么做”,她想成为莉拉,但是她不理解莉拉,所以她对莉拉怎么想问题感到好奇。

莱侬用她的知识和莉拉的富有形成了平衡。

但她们的关系在第三季后半段开始失衡。

莱侬成绩优异的毕业,和有钱人谈恋爱,嫁入教授家庭,自己成为作家;而莉拉逃离前夫和索拉拉家族,去肉食店当被老板压迫的女工,甚至杀了老板。

此时,莱侬同时拥有了知识和财富,而莉拉仅剩下贫穷与痛苦。

莉拉的这段故事是恩佐后来讲给莱侬的,莉拉从来不会将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给任何人。

而这段时间,莱侬沉浸在自己顺风顺水,一路上升的人生中,她偶尔也会想起莉拉,但我认为那是出于自小对莉拉的执念般的关注,对“莉拉会怎么做”一种好奇,而非真正出于对朋友的关心。

再后来,莱侬沉浸在自己对尼诺的感情里,对自己的女儿们都甚少关心,反而是从底部走出来的莉拉,开始频繁的联系她,劝告她,并在她搬回旧城区后帮助她。

这就是第一层故事。

2. 莱侬的故事里,莉拉是怎么想的莱侬的故事本身,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

无非是一个贫民窟的女孩,通过刻苦读书,考上大学并遇到贵人,在爱人的支持下,才华横溢的她成作家。

这是美国人喜欢的“乡下人的悲歌”,但是欧洲人不会看这么水的东西。

所以莱侬又在自己的故事里加入了莉拉。

因为莉拉更像一个谜,读者会产生好奇。

在剧里,莉拉像一个焦虑暴躁的人,永远在愤怒,永远在与什么东西抵抗;而莱侬则像一匹温顺的马儿,前期是想得多说得少,后期则直接叛逆把所有人都踢了。

这也是她们性格中互补又相似的地方:莉拉是直接而真诚的,莱侬是隐蔽而精明的,但她们都遵从自己内心。

莱侬对莉拉,除了第一部份的感情,还因为只有莉拉看透了伪装下的莱侬,所以莱侬既害怕莉拉,却又渴望莉拉的理解。

她们都是有野心和欲望的人,只不过莉拉直言想发财,喜欢尼诺就私奔;而莱侬却从不表明自己真正的想法,想出人头地却装小白兔,嫁人后还和尼诺出轨。

只有莉拉看透了莱侬,并且在正确的道路上支持莱侬,在错误上提醒和痛斥莱侬。

这种支持,无论是前期物质上还是后期精神上的,都是莱侬渴望和莉拉做朋友的原因之一。

而这种犯大错前的痛骂,也只有真正的朋友会关心。

我认为,莱侬对莉拉,是带有好奇目的的窥探,而莉拉对莱侬,是真心实意的友谊。

因为莉拉的经历让她社会经验上比莱侬丰富,对人性认识的更深。

她看得到莱侬尚未认识到的问题,可是那时莱侬的自负已经让她听不进莉拉的劝告。

在莱侬的故事里加入莉拉吸引读者,这是莱侬的第一本书,也是莉拉说写的不好的那本。

3. 莉拉的一生就是这场以失败告终的革命革命有三种人,一是有改变的意愿,有动力,可是没能力,比如帕斯卡,莉拉,恩佐等底层人。

他们在权力的压迫下寻求最细小的改变,付出了最大的抗争。

这是一线工作人员。

一是有意愿,有能力,可是动力不足,比例中产阶级的大多数:教授、尼诺和莱侬。

她们会说,但是不愿放弃舒适优渥的生活。

一群旁观八卦者,最后哪边胜利他们都坐享其成。

一是有意愿,有能力,有动力,比如玛丽莎,弗兰克。

有钱人的孩子放弃了一切,收获一个失败的革命,最后自杀。

这是顶层框架制定者在政治中失败的典型。

从第四部可以看出,莉拉经历了在底层被压迫的生活后,观念改变了很多。

她不再期待底层人民群起反抗了,而是借助索拉拉家族的权力去达成她的目的。

在莉拉的影响下旧城区改变了很多,连流亡在外多年的安东尼奥都可以重返旧城区了。

可是莉拉的一点点成功的革命后果,随着第四季女儿蒂娜的失踪一起毁灭了。

随着莉拉的颓废,旧城区又变回了老样子:阿方索被打死了,安东尼奥又要开始逃亡了,索拉拉兄弟又只手遮天了。

渴望改变的人民只能选择离开,比如恩佐。

讲述旧城区的革命,是莱侬后期的作品。

因为写旧城区的腐败与抵抗,莱侬被记者采访,记者拍了莱侬和蒂娜的照片,然后蒂娜失踪。

可不可以理解为,反对革命者带走了蒂娜?

从莉拉的视角,这就是她一辈子的努力最后化为乌有,连她唯一的希望——女儿蒂娜——也被剥夺。

为什么叫失踪的孩子,而不是死去的孩子,是因为革命永远不会结束,就像索拉拉兄弟的死也不代表黑社会的结束。

蒂娜失踪,不知道绑架者是谁,是不是也在隐喻,底层人对于自己到底在反抗谁,也是未知?

4. 结语那现在我们再回望这部作品,就会觉得其实真的很一般。

她的构思是投机取巧的,莱侬想讲自己的故事,但是因为太平淡,就加上了那个她小时候好友后来的生活,吸引读者注意。

又怕显得没深度,所以把当时最火热的革命也掺杂了进来,让这个故事显得混乱而没有主题。

最后虽说叫“我的天才女友”,但是看完剧发现莱侬根本不了解莉拉,改成叫“我听说我小时候邻居小女孩长大后的故事”也不为过。

我觉得这部剧其实在强调“不忘本”。

你无法抹除你的出身。

莱侬嫁入知识分子家庭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了,还要经过下一代成功教育的巩固,至少在孙辈如果没有阶级滑落,她才能坦然接受自己稳固了中产阶级的地位。

因为名气和才华拥有的财富和地位,远不如祖传的地产和信托基金稳固。

而孙辈的代表弗兰克,又因为想要革命而变得贫穷,堕入底层,最后绝望自杀。

可以进入上流社会却拒绝,渴望改变社会结构又失败,典型的天真与自负。

这部剧最成功最幸福的是尼诺,不论结局,他从底层爬到了上流社会,这是莱侬都无法做到的。

生活是一个悖论:中产的天真,底层的野蛮,上层的虚假,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出身者,无论你在哪个阶级,迎来的都是痛苦:接受的痛苦,改变的痛苦。

而资本的来源是什么?

是黑市,是高利贷,是缺斤少两,是欺骗与掠夺。

莉拉是个理想主义者,她相信不通过这些,人民可以活得更好,即使在她这一代无法完成,可是她认为蒂娜会比自己更聪明,成就会更远。

这种寄托,在莱侬和她母亲身上也有。

莱侬的母亲期待她能离开旧城区,可是孩子不是受自己控制的,就像莱侬的女儿私奔一样。

所以即使蒂娜没丢,也未见得能实现莉拉的期待。

人,先是期待他人,然后期待自己,最后期待孩子。

理想主义者必须死,天真的中产阶级必须滑落,狡诈满嘴谎言的小市民阶级却能实现阶级上升。

 2 ) 关于莱农的出走

很多人再说尼诺是个彻头彻尾的渣男,但我觉得他渣不渣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的出现给了莱农一个出口。

在嫁给彼得罗八年生育了两个孩子后,莱农应该在庆幸自己还可以被尼诺点燃。

彼得罗家庭是知识分子所代表阶层的缩影,他们不赞同激进的革命派,所以面对来自那不勒斯的危险制造者时表现出敢怒而不敢言的不耐烦。

他们脑子里有对于女性及家庭的刻板认知,就像莱农意识到的那样,他们希望调教出心目中最理想的女人。

不可否认,莱农在逐渐试探他们的边界,在两次意外怀孕,并被随之而来的家庭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莱农才意识到,彼得罗终究理解不了她所追求的生活状态。

莱农是一个女性主义作家,她对自身困境的认知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我不觉得莉拉在电话里的讶异和强硬的反对,是真的反对,她只是在警告她,警告一个可能冲动的抉择会带来的蝴蝶效应,让莱农遍体鳞伤。

不幸的婚姻对女性来说是淤泥,她无法在鼓起勇气逃离时,还保持着优雅。

孩子拉住她说”妈妈你不要我了吗“,丈夫指责她的忘恩负义,外人说她自己亲手毁掉了别人羡慕的生活。

我们甚至没办法说她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因为在那一刻,她的自由意志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再回头看选择结婚时的莱农,她曾意识到平静下的暗流,但终究没有以一种更加强硬的姿态拒绝。

彼得罗一家对她很好,她所追求的,不过是再写一本自己满意的小说,能让自己的文章被更多人看到,而这些,彼得罗在婚前也含糊过去了。

到这里,就不禁会问,莱农真的因为出轨犯错在先吗?

还是彼得罗早已经将那些承诺抛之脑后,却呈现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

最后想说,去除腐朽且顽固的东西需要更强力且更持久的洗刷。

跟朋友聊起结局时,她仍在消化莱农的出走,但我想说,在她身上,或者在任何跟她境遇相似的女性身上,任何大胆的,离经叛道的行径,都是在燃烧自己。

 3 ) 面目逐渐清晰的埃莱娜 |我的天才女友S0301

埃莱娜在小说签售晚会上,再一次遇到了尼诺。

埃莱娜面对尼诺,总是不自觉会陷入自卑。

他提醒着她的出身,她见识的匮乏,她渴望但无法触及的梦。

但埃莱娜还是完成了一场壮举,她顺利从大学毕业,出了一本书,颇具话题,有很多人在读。

她不再是那个有点“懦弱”的小女孩了。

这一集我们将看到一个面目更清晰的埃莱娜,看到她的反抗,看到她的觉醒。

小说的出版,让隐藏起来的敌意变得更加尖锐。

当埃莱娜明确告诉母亲她将不会在教堂举行婚礼,而是在市政局领取结婚证的时候,母亲的暴跳如雷不仅仅是对眼前的女儿脱离掌控的愤怒,更多的是她已经进入了一个她至死都无法迈入的阶层,一个提醒着她种种缺陷而她只能用漠视和鄙夷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她嫉妒到怒火中烧,却毫无办法。

埃莱娜同时也对母亲忍无可忍,她木着一张脸对着干活的母亲吞云吐雾,她赤裸裸地展示着自己的优越,每一个动作都在向这个家宣告:她可以随时离开这里,她有更好的选择,她不用对着一个男人又气又骂但不得不依附他,她不用生出一堆孩子把自己绑在做饭、洗衣的家务循环里,她有拒绝的条件。

埃莱娜喜欢尼诺,一种必须得到后才能摆脱的激情。

尼诺对莉拉的评价,就好像少年时对埃莱娜的诱惑。

他总是能说出一些让人听了有反应的话。

不过这一次,埃莱娜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莉拉的问题需要得到尼诺的确认?

埃莱娜得知未婚夫得到了教授职位后,尼诺的赞美中带着自嘲的自怜,他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

埃莱娜感叹并不知道未婚夫在忙什么,在面临什么考验。

未婚夫的妈妈却说:女人只需要为男人的成功感到高兴就好。

这段关系的实质也在开始展现它丑陋的一面,如果那不勒斯的女人不得不依附男人是因为生存和缺乏学识,那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的女人,一个接受知识、教育训练的女人,能摆脱附庸的命运吗?

桌子对面那个帮助埃莱娜出版小说的女人显然不是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埃莱娜大学同学在搞社会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唤醒工人阶级的觉醒,埃莱娜再一次遇到他,感觉自己在思想上明显和之前不同,她用小说的出版证明了这一点。

她希望能得到他的肯定。

可当他说出这本小说并没有说出什么真正的东西时,埃莱娜并没有陷入慌乱的自省中,她镇定地伸出手告别。

尼诺是埃莱娜少年时的梦,未婚夫是她展开未来生活的保证,大学同学是她事业的启蒙,每一个人对埃莱娜都至关重要,但每一个人似乎都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可以随时替换的存在。

离开那不勒斯也许离开了习以为常对女性的暴力,忽视和不平等,但在大城市米兰问题依然存在。

它包裹在精致的谎言里,小说的出版并没有让埃莱娜更被正视,她的聪慧和成功变相地变成了周围人夸耀的谈资,她的出版人,她的未婚夫和他的家庭,小说更像是她进入一个不属于她阶层的敲门砖;在更看不见的权力关系里,埃莱娜的弱势更是显而易见,这座城市她接触到的所有男人,都像那不勒斯那样接近她、侮辱她、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性要求,似乎玩弄她比玩弄一个头脑简单的女学生更有成就感。

而她对尼诺的渴望,即使有如莉拉那般爱情一样的存在,告诉她尼诺真正爱过莉拉而不是她,也有眼前如铁一般的事实——一个怀了尼诺孩子的女大学生——在说尼诺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生的人,他在爱情里不仅不忠,而且给每一个女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埃莱娜知道这一切。

深陷小说“丑闻”里的埃莱娜,有着更丰富的角色和生活空间,但新的城市也向她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她惦记着莉拉,在意她看到小说负面评价的看法。

但埃莱娜也疏远了莉拉,这一集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莉拉的身影。

埃莱娜思考了更复杂、具体的事情,事业、爱情和友情的发展超出了她的想象,也拒绝了她以前不敢、无意识下没有反抗的事情,那不勒斯的经验显然无法应对这一切,她必须动用更多的力量让自己的面目变得更清晰起来。

 4 ) 人在追寻自我价值感这条路上,一切都可以为之让道

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喜欢一部剧,每天晚上睡前看一点,疲倦的灵魂感觉又充满了能量。

但是剧里传递的能量并非全部正面的,我觉得更多的时候,对我来说是一种祛魅,唏嘘,甚至对现实的绝望感。

双女主的安排,让我觉得自己的性格更贴合Elena,更软弱,更循规蹈矩,更讨好型人格,一开始很烦少年版Elena的女演员,面瘫式的呆滞演法,后来又觉得,这何尝不是青春期那个迟钝又愚蠢的自己。

Lila就像工作生活中遇到过的某个女人,是你那个要强得不行的闺蜜,是你那个聪明又拼命的同学,是你那个有致命吸引力的同事。

她让人头疼,但是又永远吸引别人的目光。

你很容易被她的意见左右,在她面前会自卑,又会情不自禁地喜欢她。

我感觉这个故事反复提醒你的一件事是,“人在追寻自我价值感这条路上,其他一切都可以让道。

”追寻价值感是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是需要用一生去实现的命题。

两个女主都为之付出了几乎所有,Elena 拼命地读书,写作,跨越阶级,放弃婚姻追寻爱情,都是为了被看见,被认可。

Lila做鞋子,进入婚姻,接受她一直嗤之以鼻的索拉拉的聘用,也都是为了证明自己。

剧里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但最终都是令人失望的,每一段婚姻都是陷阱。

年轻版的nino是那么令人渴望啊,热血澎湃又浪漫的文艺青年,他关心你,认可你的才华,会陪你洗碗,会跟你讨论革命和先锋思想,但他这种谎话连篇缺乏担当的动荡感持续到中年就显得面目可憎。

其他男性角色我都不想说了,真是看了都烦😅双女主之间的关系真的是妙不可言,我真的感慨很少看到这么立体丰富的人物关系,这才是真正的女性友谊啊,彼此认可,但是又嫉妒,相互追赶但是又总是愿意伸手拯救对方。

她们甚至把自己的一部分价值感放到对方身上。

总之,真的是一部滋养了我一段时间生活的剧。

“我不再是个只剩下最后一根火柴的小女孩了,现在我储备了大量的火柴”是我最感动的一段,Elena 要的不仅仅是帮助Lila,更重要的是证明自己的力量,这才是那件无比重要的事。

 5 ) 尼诺式陷阱

这几日反观与一些男性的关系时发现自己还是没能完全跳出「尼诺式陷阱」。

于是开始思考,什么是尼诺式陷阱?

莉拉、莱农成年后的生活为何与尼诺纠缠不休?

莱农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小时候被她拒绝过的男孩子?

如此聪明机警的莉拉为什么会生下和尼诺(或者说至少她以为是)的孩子?

这中间有太多层次。

从她们所在的那不勒斯社区视角看,萨拉托雷一家是第一个离开这个社区、去往更大外部世界的家庭。

尼诺父亲多纳托·萨拉托雷的婚外恋丑闻虽为社区所不齿,却又因他铁路职工诗人这个新奇的拼贴式身份得到了某种豁免权。

而这基于整个社区一定程度上对「文化」、「知识」的敬畏——这从莱农作为一个脆弱的小女孩,却一直由于她在上学、读书而得到社区里其他人的善待也可以看出。

整个社区对从它之中走出的知识分子有种微妙的混杂情绪。

一方面是骄傲,“她是从我们中走出的大学生”、“他是我们这里的一个铁路检票员,现在却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另一方面则是因唯恐被忘记、被彻底抛弃而伪装出来的“轻蔑”,索拉拉家的米凯莱在莱农出书之后请她到店里喝杯咖啡,当莱农表示“改天吧,我还有别的事情”,他用有点生气又有点失落的语气反复问“你现在是大人物了,已经看不上和我们在一起了是吧?

”莱农的母亲也多次表达“不要以为你读了大学就了不起,归根到底你是我生出来的”,以及“我要是有你的条件,会做得比你更好”(这也是母亲的不甘,母亲供莱农一直读书部分亦是想她完成自己未能达成的东西)。

所以如果将莱农和莉拉当成一方,尼诺对她们来说象征的便是「外部的世界」、是「知识文化」、是「逃离这个混乱又暴力的社区」。

从表面上看,尼诺读书、读报纸、对政治和社会事件侃侃而谈,这使他与社区里其他打女人、倚仗金钱宣示权力的男人形成鲜明对比。

他成了莱农和莉拉学习知识上的“导师”——告诉莱农应该看哪份报纸,为莉拉推荐书。

同时,他给了莉拉、莱农一种自己的智识「被看见」的感觉。

尼诺请莱农帮他看自己写的宣言书,这使莱农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即便实际上尼诺并不真正在意她的观点——这个动作只是他在炫耀自己的“政治见解”并顺手捕获小女生的仰慕(甚至无所谓是哪个小女生)。

他看着莉拉的眼睛说,“你很聪明,你应该读书。

” 这多么不同于其他只会告诉莉拉“你很漂亮,我想娶你”的那不勒斯男人。

而因为「被看见」而感到自己被重视、被欣赏,这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展演。

这赋予那个称赞你聪明的人以一种评价你的权力,仍将自己置于被动句中,而没有思考“他为什么有权评价我聪明/不聪明?

” “为什么我会因为他的称赞而开心?

”在尼诺这个例子中,他身上附着的「那不勒斯之外」、「知识与文化资本」给予了他这种评价一个女孩“聪明”的权力。

莉拉和莱农“爱上”尼诺的原因又各有特殊之处。

莉拉与尼诺从海滩开始的那段羁绊 somehow 根源于她对嫁给斯特凡诺、终生困于那不勒斯此一命运的不满。

我甚至觉得她对尼诺的迷恋是一种愤怒的表达,所以当她在这段关系的催化下逃离斯特凡诺、搬出那栋房子后,愤怒减弱、对尼诺的滤镜也褪去,她慢慢能够看到尼诺的懦弱和不堪一击的体面——他无法容忍女人比他更有才华、被他称赞“聪明”的女人真的能够把他的文章修改得那么好,他不会逼迫女人去打掉孩子,但也绝不会承担父亲的责任。

在海滩上的最初一段时间,莉拉表现出了一部分“弱”,能看到她貌似“小鸟依人”的那一面:想和尼诺做爱、因为嫉妒要尼诺写信给娜迪雅分手。

而这是尼诺式男性最享受的——一个聪明的女人臣服于我。

当他们回到小镇,当莉拉搬出来和尼诺同居,催他修改写给报纸的文章,使他发觉可能需要承担做父亲的责任这一威胁,尼诺便难以面对和忍受真实的莉拉,那些为他所欣赏的品质——果敢、强硬、清醒——此时成了他本就软弱的“男子气概”最大的威胁。

于是他在多年后在莱农面前污蔑莉拉同时也为自己开脱:“她不懂牺牲……她的确有问题,脑子和身体都是,性方面也是。

”莱农对尼诺的迷恋则始终与她对通过知识、文化获得阶层上升的向往有关。

在尼诺与莉拉那段关系之后,其中又增添了一层“不甘”。

多年来她不是没有窥见过尼诺的软弱与虚伪,但却屡次将其自我正当化——若不这样,她如何面对自己念念不忘的人竟然真的是个和他父亲一样混蛋的男人的事实?

高中时尼诺把莱农写的本可发表的东西扔进垃圾箱里,她将此视作对自己才华的肯定。

发现“人均一个尼诺的孩子”后,她仍不拒绝和尼诺婚外情。

莱农仰慕着尼诺的智识(假使真的有),却没有真的试着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mean 一点讲,莱农真的有喜欢过知识吗?

她读尼诺推荐的报纸文章,是为了仰慕他的才华以及有话可说;她每晚学习到凌晨,是因为莉拉要她保证不浪费才能和学习的机会;莱农(带着弟弟)参加加利亚老师提到到游行,"想去找加利亚老师,让她看见我在",觉得 "这三份报纸对我来说都很难懂,那就像看系列漫画书,从中间捡起来一本看,却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

我一个专栏一个专栏地翻阅,不是出于个人兴趣,而是出于义务,就像学校里的功课一样,我希望我今天看不懂的地方,如果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看懂。

但莱农还是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和机会,这使我遗憾和警醒。

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及「摇摆着前进」的莱农也是我们大多数,因此许多人才更欣赏莉拉,我们总难以面对自己的软弱。

要知道,玩同一个游戏(比如爱情),男性和女性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很不同的。

莱农仿佛是一个提醒——对我们这样天资平平又渴求进入知识社会的姑娘们的一个提醒。

要滑落是多么容易——只需要对一个尼诺式的男人动心就可以轻轻松松浪费掉本就谈不上富余的才能。

要滑落,只要感到累,感到看那些报纸无意义,感到循着母亲们的路、嫁给一个铁道工人做家庭妇女,也不是不可以。

即使死死抓住岩壁没有滑落,一个不靠谱的男人,一颗被知识分子男性身上那层鬼魅光环骗过的头脑,也可以使你即使身处学术圈依然一无所成——印证了大学教授意味深长反问你的那句「做个中学老师不好吗?

」要拼命拼命读书,拼命拼命学习,拼命拼命吸收,拼命拼命抓牢。

千万不要松手,因为一松百松。

* 2022.02.26 补记:一边看剧又重读了原著作者埃莱娜·费兰特的访谈集《碎片》,发现「尼诺式陷阱」内在于费兰特一直尝试在作品中表达的一个主题,我把它概括成「女性生活中的魅惑与危险」。

碎片8.9[意] 埃莱娜·费兰特 / 2020 / 人民文学出版社费兰特的几部作品主角都是现代知识分子女性,而她们都在经历一些长久以来重复的主题——被遗弃、同母亲(也是同自己的“来处”)的关系、爱情与婚姻的迷惑性。

这些主题并未因为这些女性受过良好教育、进入了中产阶层就不再搅扰她们的生活,而是同女性主义为更多人所知前一样,始终作为女性生活中的隐忧而存在,使她们始终处于“混乱的边缘”。

在雷切尔·多纳迪奥对费兰特的采访中,她说:尽管我们不断尝试着去降低防卫,出于爱情,出于疲惫、喜欢或是客气,我们女人都不应该这么做,因为我们随时都可能失去我们获得的东西。

费兰特不断强调「我们看似得到、改变的那些东西,实际上仍然很容易就会失去」。

她有一种能够看到“小进步之后的倒退”的警惕,这也是她笔下包括《那不勒斯四部曲》在内许多故事所呈现的主题:这些生活在现代、操弄着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话语、吸收了女权主义而有所觉醒的女性,依然站在堕落的悬崖边,稍不留意,就会被爱情话语、疲惫感,或是汲汲于地位的轻浮拖进实际上从未真正拆干净的狱栏之中。

 6 ) 没有睡过Nino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评论转发骂人真的好傻叉啊,跟nino睡觉又不是要给他生孩子,脑子里都是些什么裹脚布啊!

)认认真真地熬大夜一口气追完了《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并且,最后两集没舍得开倍速——我可是连《十三邀》都经常开两倍速的人啊。

比起前两季,这一季无疑是我投入情感最多、也最有共鸣的一季,情欲、成长、女性解放、社会运动……全长在我的关注点上,第二集的结尾,我仿佛就跟在Lila身后,心情随着她痛苦的嘶吼强烈起伏,泪流满面。

太多真相,太多金句了。

Lenu终于变得强大起来,她用手中的笔为Lila讨回了薪水,还帮她和Enzo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她也终于想要挣脱Lila牵着她的那根线,独自成为她自己。

当米凯莱说要成立一个数据处理中心,聘请Lila去管理的时候,我以为他是要开一个网吧,让她做网管……最后两集Lenu和Nino疯狂的感情线,我全程都在姨母笑,有一种大仇得报、沉冤得雪的心情——多少年了,Lenu等得太久了,忍得太苦了!

当Nino要求Lenu跟他走的时候,她问“我丈夫和孩子怎么办?

”Nino说“那我们怎么办?

”——太他妈会了啊!

天生情种啊!

而当Lenu提出两个人同时向配偶摊牌的时候,Nino说起老婆,Lenu毫不犹豫地回答:“离开她”,哈哈哈看到这里真是放声大笑,永远安静乖巧隐忍的Lenu啊,遇到爱情方显碧池本色!

这个时候还管她是谁?

爱就是你死我活啊。

(但,如果对方是Lila呢?

感谢作者“不雌竞”之恩!

)真的做不到理直气壮地骂Nino渣,渣也是相对的,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爱他,他的渣也无法成立。

而剧中其他男性无一不是暴徒、蠢货、木头、怂逼……也只剩一个Nino可以爱。

Nino是Lenu的世界里唯一的灯,摁下开关全世界都亮了,也只有他能精准地捕捉到Lenu灵魂的闪光,能解读她作品中最精华的部分,知道她需要什么,让她免于堕入平庸,搅浑水好过一潭死水啊!

他才是载着她逃离绝望生活的那架飞机。

女人的要求多么卑微啊,仅仅是“被看到”就已经满足了。

女人成为母亲之后就分裂为两半,大的那一半往往分给了孩子,而男人依然是一个整体,还多了些附加值。

只是,几个演员过于年轻了,这一季虽然他们演技并未退步,但已经是强弩之末,受阅历所限,他们确实无法驾驭中年生活的复杂与无奈,也就更加无法表现建立在复杂与无奈之上的那种平静的绝望和疯狂。

Lenu和Nino依然像年少时期的热恋状态,而不是两个久别重逢的人恨不得把对方一饮而尽的渴望。

这方面我心目中的标杆是《廊桥遗梦》和《英伦病人》。

最后,想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部剧以后想睡Nino?

反正我是想睡的,想组团去睡。

5555。

 7 ) 【视听篇】我的天才女友S3E3 粉红色:拯救者莱农的风衣

拯救者莱农【序幕】时空切回第一场 1、上一集序幕中,以恩佐、帕斯卡莱、莱农三人的对话做莱农与莉拉的叙事转折。

第二集莱农从左到右:从莱农的世界进入莉拉的回忆。

详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28327/?_dtcc=1【视听篇】我的天才女友S3E2 发烧这一集对称性地,以三人一场对话,从莉拉的过去时,将叙事时间切到莱农的现在时。

第三集莱农从右到左:从莉拉的回忆回到现实世界。

构图上将莱农与恩佐对调以示区别:

第二集V.S.第三集2、开车的方向也保证不跳轴:左与右是莱农与莉拉的切换。

第二集从左到右:驶入莉拉的回忆。

第三集从右到左:回到莱农的世界。

第二场 电话戏冷暖光对比。

一家人只有莱农的半边脸在暖光下。

冷光下是贫穷吝啬的原生家庭,是无力施助的莱农。

暖光是慷慨解囊的知识分子家庭,是可以给《团结报》供稿、联系朋友(本季不断出现L’AMICA)帮助莉拉的莱农。

第一幕 看病第二幕 买药齐轴镜头拍摄两人买药前对性经验的讨论(齐轴镜头如图8、9)

根据前面出现的橘色、蓝色小船可知

两人不是并排坐着,而是相向而坐,表现两人对性不同的看法(其实是莱农没有真诚回答)

莉拉:性经验不愉快莱农:对我来说不是那样的

但坦诚谈过性后,后莱农内心与莉拉达成一致,两人买药时,共处一个中景尽头内,并用成双成对的小船、山峰,暗示两人的结盟、互相理解。

第三幕 寻访故人与阿方索、吉耀拉的深度对谈都是暗调,为莉拉的神秘力量渲染气氛。

插一句从文本上,吉耀拉、米凯莱、阿方索的叙述都意图赋予莉拉一种雌雄莫辨的气息:米凯莱从男性角度认为莉拉胸小屁股小瘦巴巴没有女性气息,这正是对女性固化认识的表现。

米凯莱又认为莉拉有勇气有决心像一头狮子,她的脑子连男人都赶不上。

阿方索作为一个男人希望他能成为莉拉,也是对性别自由、平等的呼吁。

问题来了,莉拉不像女人,但男人也比不上她,莉拉的性别的到底是?

落幕 重游故里1、斯蒂凡诺出场如何营造紧张感:莉拉的视角镜头,声画对位剪辑

给斯蒂凡诺吸烟一个镜头,使时间停顿,让观众屏息

斯蒂凡诺正后角度制造悬念感,不知他下一秒会做什么

2、结尾经典美剧剪辑,一段老城区日常的蒙太奇,结束在四人的中景镜头上,实现“治愈”、“拯救” 的升华

【视听篇】我的天才女友S3E1丑闻 红棕色:逃离者莱农的大衣: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20788/【视听篇】我的天才女友S3E2 发烧 梅子色:生病的莉拉: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28327/【视听篇】我的天才女友S3E3 粉红色:拯救者莱农的风衣: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37177/【视听篇】我的天才女友S3E4 冷战 蓝色:圣母莱农: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54082/【视听篇】我的天才女友S3E5 恐惧 白色:婴儿之纯白 白色之恐惧: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63966/

 8 ) 我认为你向上爬的路径落于庸俗

往窗外望去时,莉拉站在楼下,她总处于落败的,破碎的,混乱的状况,莱农在窗子以里,同样是下等街区,每个家庭的环境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莱农更幸运,因幸运而平和。

而莉拉则同身周的一切对抗,不知由来的怒气,天然与周围环境人事物对立,这对立源于本能和后天模式共同写就的程序,甚至为了对抗而对抗,到你无法理解,妥协点会怎样?

如果仅仅是天分奇高,看透世事,和大环境格格不入也就罢了,莉拉有自己做主宰的觉悟,哪怕没有应对,永远服从自己的哲学,哪怕浑身是伤。

她一点不知疲倦,一直进攻进攻进攻,微向下撇的嘴角不断不断不断地向你们发出信号,我不屑,我不同,我不要,这类人物很容易被误解为放荡,疯魔,不知好歹,纵观整个文学艺术作品中都很少见,尤其是本身有足够清醒的认知,想来想去,只想到比才的卡门,或者莎乐美,杜十娘??

人物本身不容易让人有共鸣,但极富魅力,无法拒绝。

如果莉拉是先知,只沿自己知觉到的真理路径前行,莱农则是后觉,像所有女性一样经过许多而感悟觉醒。

然而这觉醒的落脚点始终逃不脱全书无法绕开的话题,即强烈的阶层跃迁的需要。

这使得莱农即使深深地被莉拉的思想感召和吸引,也无法像她一样出格,冒进,她从莉拉那汲取的养分,还要服从努力读书,进入中产圈层这一目标,如果能量有量级的话,对于一颗中级恒星来说,只获得一部分就够了,无需也不敢成为莉拉。

她深知这一点,也愿意成为一面镜子,忠实地映照她,相互扶持。

然而莉拉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成就,还在于摧毁,毫无顾虑地摧毁,只要不顺她意,她轻易便得到,轻易便舍去,外物的去留不干扰她的心情,她心情永远不屑中夹着愤怒,愤怒到对自己都不屑于仁慈,挥霍命运给的脑力,精力和时间,嘲笑一切可嘲笑的,在自己的世界里能称王,摘下太阳,并把它抛出去,她完成了自我建设的终极目的,由此是一个感受到人生的自由,没错,不是有钱,不是有才,不是家庭孩子,而是纯粹的精神世界的自由。

在破败街区还是精致公寓,她永远是自己的王。

写到这里,不禁想再扒一层莱农,她也不尽然是普通跟随的配菜,莱农有自己的清晰路径,并且在这两个女孩的发展路径中,互相成就了一部分的自己,莱农是莉拉人性中温情的部分,莉拉是莱农在实践中的成功纲领。

不管这世上有多少对这样的女性,不管他们是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了,这同样是给你们的赞美诗。

 9 ) 故事就停在这里吧

有人说尼诺是埃莱娜的精神鸦片,我想或许是这样。

从小爱到大的男人有一天终于走到一起,对埃莱娜而言也算是一种“圆满”吧。

但埃莱娜已不是小女孩,她自己了解尼诺是什么样的人,他也知道尼诺的爱更多的是来自于性。

第三季最后一集莉拉对她说的那番话,我想她内心完全明白,但是对她来说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可以和尼诺在一起了,这是她多年来无法释然的执念,所以就算是南墙她也要义无反顾地去撞。

说说我对尼诺的感受。

讲心里话尼诺这种男人对女人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包括我自己。

这种吸引力不只是外在,还有他对待女人的方式区别于当时大部分的意大利男人。

他会站在女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为她们发声,他身上没有那种大男子主义居高临下的压迫感,他会让女人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

单凭这一点,他就拥有对女人足够甚至强烈的吸引力,再加上还有那么一点知识分子的才华在身上,以及他在爱一个人时疯狂到想把彼此燃尽的状态,实在是令人无力抵挡,真的很难不迷糊...尼诺的“渣”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有点类似,对于他们来说,灵与肉、爱与性是分离的,尼诺可以为了他所谓的爱而不顾一切,但同时他又习惯于逃避责任的轻盈生活,不论是精神还是肉体,他都无法完全忠诚于一个女人。

他穿梭于各种女人之中,乐此不疲地享受肉体欢愉的爱,却不能承担享受过后的生命之重。

这样的人终其一生是孤独的,他不会真正爱上谁,他的心是空虚空洞的。

所以这样的男人就像鸦片,明知道有害,却还是让你迷恋和不可自拔。

只能等到有一天彻底自我醒悟,看透一切后断舍离。

真心希望故事就结束在第三季,不再有后续就好了...埃莱娜和尼诺最后的结局留给观众自行想象。

第四季要换一批新演员了,有点舍不得...我要争取在第四季出来前把没看完的小说全看完。

 10 ) 剧评/才怪,瞎说下里面的男女

看了半天,enzo是里面最正常的男人,但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nino是里面的香饽饽,是个女人都喜欢她,主角也失智。

女的里面,lila是食物链顶层,是个男的都喜欢她。

一开始我是不想看这个剧的,因为听说两女互相督促学习,并喜欢同一才子,光这点就很让我下头了。

说直白点就是,剧没点开就开始讨厌nino/所代表的这些东东。

看了以后,才知道这剧真的是艺术品,好看极了。

但厌恶的东西还是厌恶,只不过心里多了一点凉。

对婚姻,爱情,没意思。

但人生还有其他有意思的东西吗?

没有吧,不知道。

还有一种凉就是,我yy这书是真的🤥,那不勒斯这个破地方几年前的课题,到今天我们依然无解。

我觉得除了女性,男性也在混乱的边缘。

任何一个性别的问题,都是整体的问题。

lenu的老公其实也蛮可怜的,虽然我觉得他像个“中东男人”。

总之,婚姻这个东西应该结束了。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短评

我真的太讨厌leno了太恶心了

6分钟前
  • :(
  • 很差

想起《家庭纽带》里写:“她十五岁,不好看。但是在她瘦弱的体内,有着几近雄壮的辽阔,她在其中盘桓,仿佛徜徉于冥想之中。那团迷雾之中,有珍贵的东西,未曾舒展,未曾妥协,未曾污染。她紧密得如同一枚珠宝。她。”15岁的Lila才是最勇敢的那一个,勇敢得无与伦比光辉夺目。

10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呈现出来的水准对比前两季是断崖式下滑

12分钟前
  • 维普拉斯
  • 还行

这一季的导演太差了!最后还能坚挺着看完的,可能就是书迷了,我要不是因为看过原著,我真的不知道这个片子在说什么…叙事都成问题遑论拔高儿了

13分钟前
  • 辛红孩儿
  • 还行

三条毒蛇般的灵魂,最落魄的时候寄生他人,最美好的时候互相收割,在互相pua中练就最强的pua能力,善良和道德被当作软弱和无聊,一遍遍重复着蛇与农夫的套路,给身边的人留下鸡毛一地。一定要谨慎对待童年不幸的人。

14分钟前
  • Levin Lee
  • 很差

最爱第三部,混乱但充满变革和力量,莱农买书的书店墙上挂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画像,私以为这是费兰特闪现:)

16分钟前
  • Don
  • 力荐

这剧真是满满负能量和压抑!根本没法看下去不知道那么多打高分的为什么如此膜拜这剧匪夷所思。剧情和观点诉说的又很落后完全不值一看。浪费时间!

20分钟前
  • fsdh
  • 很差

好恶心的男的们

23分钟前
  • 酸奶
  • 还行

姐 三季了,为什么还在跟尼诺纠缠🙄气昏过去了,读了那么多的书,还是恋爱脑😡本来在看原著,现在不想看了

25分钟前
  • 阿占
  • 还行

全系列尽毁三观,分为微毁,中毁给全毁。实在是搞不懂为什么豆瓣评分会这么的高,三季度可以概括完我和我的怨种闺蜜莫名其妙畸形的友谊和我结婚了但是我不爱我的丈夫我只想出轨,全员渣女和渣男,剧情走向实在是稀烂,我不懂它的文学成就到底是在哪里体现。第三季勒努越来越美,但是教育程度的提高还是没有改变她的恋爱脑,她写女性思想意识独立的书,但是所有的行为背道而驰。她们站在婚姻的围城内,但是仍然觊觎所谓爱而不得的真爱。全剧95%的男的都爱莱拉,这个角色设定就很离谱又无语。它都想表达,三季看下来她什么也没有表达清楚,尼诺不爱勒努,剧情稀烂没头没尾。所有讨厌索拉拉的矛盾点,不足以推动三季剧情。唯一优点是服化道和拍摄有她自己的风格破落的友谊和爱情。这部电视剧到底为什么火,它像一团毛线,理不清也扯不出来,没有用处。

27分钟前
  • 璐宝
  • 较差

這一季太太太太出色了!每一個人,每一個問題都那麼複雜,但卻又無法輕言「這個人實在是糟糕」。生長環境帶來的複雜性和社會環境的複雜性都讓他們的每個行為變得更為複雜,難得的是那麼多複雜的問題你都能看清楚箇中緣由,引發思考或是共情。艾琳娜把莉拉當作摯友、榜樣、模仿對象,恨不得成為她,艾琳娜和眾人眼中的她是如此特別、矚目、不可一世,卻散發著難以抗拒的魅力,而這些令人豔羨的特質在莉拉眼裡不值一文,即便她的淒慘和不屑都閃耀著致命的吸引力。艾琳娜作為一個中心,在她的視點裡可以窺見時代、政治、性別、自我、情緒、情慾的縮影,我們總能在她與時代和他者的互動中,發現一些和自己的共性。最後一集讓我想到《華燈初上》裡的總結「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錯誤,根本沒有對過。」

28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演技撑不住了,小孩子扮大人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31分钟前
  • 还行

非常不喜欢这两个女主

34分钟前
  • 🌜易燃易爆炸🌛
  • 还行

自始至终想打爆尼诺狗头的初心不变

35分钟前
  • serendipity
  • 力荐

彼得罗和lila晚餐对话,观众和lenu视角一致,只见其形未闻其声,转头就说彼得罗被与众不同的lila吸引。其实这是我对这剧的疑惑:他们会谈论什么,一个聪明却未受高等教育的前女工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对话如何扣人心弦,两个世界如何碰撞?这样的女性当然迷人,越是相信它,就越是要彻底展示。比如如何跨阶层进入ibm等…而不是留下无法细化的场景。我觉得lila在第二部最成立,她的确强壮美丽,而第三部生活异化阶段很多处导演难于展示,导致我对第三部渐渐把lila落入一个学什么都比别人快,可以一边打工养娃一边自学二进制又可以凭此找到高于大多数人年薪工作以及得到所有阶层人赞许的爽文女主有点疑惑,lila形象或许已在1.2部塑造完毕,而这部无法展示的那些细节,是我的疑惑,也是入世后lila形象的逐渐空洞。但依然好看

38分钟前
  • popon pop
  • 推荐

这一季最能说明女人才是天生的PUA高手。两个塑料姐妹花互相PUA对方来练级。而满级女主在最后半小时里更是大放异彩,尽管她才是那个背叛丈夫破坏家庭在女儿面前跟渣男毫无顾忌地调情甚至抛弃女儿的加害者,她依然能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我没错,我从小就爱他”。 我发现女主这一形象很能代表现实中的国女,女主剧中说婚姻家庭和皮耶托如何束缚她,然后她女权觉醒的方式是写一本女权书只为博渣男一笑并与渣男私奔,对应现实中国女的“生孩子警告”“免费保姆警告”“坐月子警告”,然后女权觉醒的她们就理所当然地吸干抹尽男人一切

41分钟前
  • 夜江霖
  • 较差

这剧原著党才追得下去吧😅拍的很碎片很魔幻

42分钟前
  • confetti
  • 还行

第八集终于到了整个系列中我最心塞最郁闷的情节,尼诺对于莱农来说是个执念,也许她并不爱他,她渴望的只是战胜莉拉:看呐,那个你为之疯狂而又抛弃你的男人他现在疯狂地爱我了。那些读过的书懂过的道理在那一瞬间崩塌,莱农始终不懂的是,不是尼诺抛弃了莉拉,而是莉拉的看透让那个懦弱无能的男人仓皇逃窜了

45分钟前
  • 栗子姑娘
  • 力荐

我的致郁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勇气看完开始讲莱农的故事就没有带入感了,鸡毛蒜皮的婚姻和出轨 没什么特别的

50分钟前
  • qxygr
  • 还行

男人的成长大概是“我们为了反对父亲闹出了多少事,然后我们自己就成为父亲了”,女人却不是都能成长到明白“我是属于自己的,我支配我自己”。充满革命和动荡的一季,不光是社会也是各人,Lila的每次出现都让人惧怕,Elena则是苦大愁深对一切不满,别扭的友谊,婚姻,童年往事变得面目狰狞,而家庭和男人的劫难还没结束。

51分钟前
  • ss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