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震惊中外的大地震,在几秒钟内夺去了几十万人的性命。
一切所谓的功与名与利,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也有人得到了“新生”,在见阎王爷的路上回了头,站在了龟裂的大地上。
这样的叙事视角在国内也是少有,哪有电影开场吃的第一顿饭,就是断头饭的。
这样大胆的设计,配合天灾的出现,有利于展现人性的纠缠与复杂,也有助于展开警察与死刑犯之间的拉扯,便于后续发展。
在返回路上,他看到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生离死别,却跑的飞快,赶回了看守所。
在这里,“小圣施威降大圣”,又碰到了尉迟晓。
好似杨戬与孙悟空,尉迟晓与郑立棍贯联始末。
作为警察,尉迟晓尽职尽责,完成了人民交代的任务。
而身上的这身制服,即是新婚服,又是葬礼服。
这一天既是郑立棍的行刑日,又是尉迟晓的新婚日。
地震过后一切乌有,新婚日也化为了泡影。
随着郑立棍这帮囚犯的出现,使得事情有了转机……随着郑立棍“一拜天地……”新婚贺礼词的吆喝声,在废墟的新房中,尉迟晓与小玉这对新人礼成。
这段对于我的震撼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敦厚质朴的乡音配合着吹奏囍乐的唢呐,画面是极尽哀愁。
作为转折点与升华点,尉迟晓在此刻认同了“刑犯小分队”的救赎,而他们展现出的人性之美与小玉尉迟晓的爱情之悲交相辉映,在此刻达成了共频。
刘江江导演擅长运用小人物与大事件的关系,展现一个时代下命运的车轮碾过之后的一切。
时代缓缓向前,而中国人在危难之中的担当与力量,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在刘江江导演的调动之下,演员们赋予了这部电影更高尚的灵魂。
这里面没有大演员,只有小人物,只有充满着真实,有着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小人物。
很久没有看过一部全员演技在线的电影,很惊喜。
此外,电影采用意象化的人物设定,使得情节更为丰满生动,他们都被赋予了更强烈的情感,所以展现出本片里西游记的成分很高,在“八十一难”当中,见天地,见众生,也见自我。
无论是郑立棍一次又一次的被戴上“紧箍咒”(手铐),还是灾难中不分警与犯,先都是人的落点,都展现出了“取经之路,就在脚下;救赎之道,就在其中”的道理。
郑立棍作为“孙大圣”,每次想逃的是他,起哄的是他,但是救人最多的也是他,出力最多的也是他,作为私心最大的人物,在救灾的路上,他逐渐完成了“母女平安”的任务之后,打扮一番之后选择“继续西行”,完成使命,在影片最后,为拯救而牺牲的郑立棍始终没有漏出面容,我猜想,他已经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存在这次地震中,肉体可能消散,但是精神永不磨。
并且这组不同于以往“唐僧师徒”的银幕组合,“大圣小圣”的组合也能擦起别样的火花来,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灾后处处充斥着希望,那出笼的金丝雀,飞向碧蓝一片;老燕衔泥归巢,再饲幼鸟……影片中处处充满了细节与暗喻,并不是单纯描写灾难所带来的创伤与危害。
除了对“情与法”之间的平衡之外,还有人性“善与恶”的探讨。
一辆死刑车上活下来两个死刑犯,一个为了家庭,为了希望,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不顾一切救人性命,有着人真实的私欲,但是也分得清大是大非;一个视人命如草芥,只想一心逃离灾区,大发灾难财,极显人性之恶。
一道精致的灰的呈现,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但更多的是在灾难面前的人间自有大爱。
天灾无情可人间有情。
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的宝石,是碳元素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下的结晶,也是最闪耀的宝石。
而在同样极端的天灾面前,人性迸发出的光辉则比钻石还要闪耀,是尉迟晓在灾后对工作的坚守;是郑立棍救人时的无畏与英勇;是王建仁在危难的挺身;也是蒋所长担起责任时的坚定……
人心齐,泰山移,灾难之下展现出来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坚强与不屈,更是人性的闪耀。
愿享受国庆假期的你出入平安,永远平安。
文:秦戟
《出入平安》结束的最后一个画面,是一众人物在写信,为一个陌生人代笔,将会送给另一个陌生人。
温暖的色调下,众人围在一块,那张写了一半的信纸,染了些许血污。
每个人都将自己最暖心的话送上——要吃饱啊、我这里能吃到手擀面一切都好、要紧紧地抱着你、要期待未来。
要好好活着。
最后,众人看向镜头,露出的都是充满阳光的笑脸。
一缕阳光射入废墟,给于死亡之地新的生命力刘江江努力给这部电影、给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留下一个暖心而又松弛的结尾。
因为在这笑脸之外,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刚刚经历了大地震的死亡之地!
因为这些露出笑脸的人,大部分都已经死了!
而之所以代笔,是因为真正的写信的人,早已握着笔,死在了这张信纸上!
这是一部悲哀的电影,让人哭,让人惊心动魄,让人心情沉重。
影片结束之后,很多人都对这部电影失望了,对刘江江失望了。
可以理解,因为大家都知道,笑比哭好。
观众们来电影院虽然是希望体验一种不同的经历,一段不同的故事。
笑和哭都能做到,但是笑比哭好。
在现在这个时代,脱口秀、喜剧的走俏,不是没缘由的。
当刘江江在选取这个题材的时候,我相信,他已经想到了。
注定这个题材所提供的情绪价值,与主流人群的需求是不匹配的。
讲述天灾这种人间悲剧的电影很少,也很冒险。
这里所说的天灾电影不同于《龙卷风》、《月球陨落》、《2012》这样的以个人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电影,而是讲述更为真实的,作为在大自然面前最为渺小的个人,被置于大灾难的前后,来展现最真实的状况,而这种状况往往是,无能为力、弱小、生物本能、死亡、自私,等等不值得歌颂的要素。
之前的作品,诸如《海啸奇迹》、《唐山大地震》、《惊天动地》等,与《出入平安》在内核上是类似的。
《海啸奇迹》里,没有超人,却又都是英雄这种影片最大的危险,也是对一个导演来说,最难的问题就是——因为一个由于身处极端环境所造成的悲伤,把所有其它的闪亮点都掩埋掉,让大家被悲伤所淹没,看不到其它。
就我来说,能够看到刘江江在努力平衡,一方面一个沉重历史的大基调不能变,毕竟这种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抉择,是本片的核心要素,决不能失去,而他还必须在其中加入灵光一闪的东西,最终目的就是让观众的心在上升与下沉之间徘徊,让观众的心情不至于沉底。
更形象地说,这部片虽然依旧是让悲伤淹没了全片,但是总有能跃出水面的惊艳来冲破悲伤这种感情,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狡黠,看到顽强的生命力,看到为新生命到来而喜悦,看到能够战胜悲伤的感情。
我们在影片里不仅能看到一种对观众情绪的控制力,不管你认为这种让你哭的控制,是正向的还是负面的,我们同样也可以在本片里看到很多电影技法上的亮点。
故事完整,人物鲜明,也有导演灵气外露,镜头感高级,有非常讲究的构图。
首先,影片里使用了大量的近景特写镜头,大量人物的面部表情,直接反馈人物的心境,同时大量晃动的镜头也在动摇观众的内心,让观众动摇,才能让观众更容易被人物的心情所感染。
而我更注意到,从影片后半段开始,导演又开始使用更多的远景镜头,从一个人,扩展到一片人、地、物,人物从只关注眼前的亲人,最后升华到了看到了整个城市。
见一人与见世人的差别。
其二,在故事方面,非常完整,将大背景设定在一个极端环境,人间惨剧里,以一个具备极端身份-死刑犯,却又是生活里的普通人,郑立棍的视角出发,他经历了死刑的死里逃生,经历了大地震的那一刻,参与了生者和死者的婚礼,目的了生命的诞生。
期间有恐惧、愤怒、庆幸、同情、狡诈、欣喜,到最后的决然。
极端环境下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跟一般环境下带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因为你说不清楚,此时此刻,应该高兴,还是痛苦,应该向前还是逃跑。
郑立棍和尉迟晓,都做了很多选择,没有一个错的抉择不仅伴随着郑立棍,也伴随于观众始终。
其三,影片对镜头费用有想法,有几个颇为讲究的构图。
比如影片中段,废墟中生者与死者的婚礼,让喜庆的红色喜字随风飘出来,点缀在充满死亡灰色的废墟上。
形式上的喜庆和骨子里的悲伤,结合在了一起。
还有王建仁去世这个片段,他和自己的女神白素娥在一个水泥管子里,白光从另一头打过来,就像两个人在月亮里,正好符合剧情了对他们的感情,一个猪八戒一个嫦娥的设定。
其四,立得住的人物群像,对于犯人的刻画,影片始终没有忘记两面性,即恶和善同时存在,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最后每个人的一个升华,又是浪漫英雄主义的体现。
尤其是在影片中段一个群像戏,当犯人的镣铐被砸开后,这里每一个人都在向着灾区冲去,他们是警察和犯人,而此刻他们融合在了一起,这里的配乐伴随着众人的奔跑,让人热血喷张。
都是英雄,都是人,人性本善同时四个个性鲜明的犯人,在这个组合构架,影片是有意识的在往西游记的师徒四人上靠,尤其中间一段,四人拿着耙子和棍子,还有一个推着一辆板车,便是师徒四人和白龙马的影子。
用西游记四人来点了影片最后的字幕,人生经历八十一难,愿人人平安的题
郑立棍,和这棍,挺搭的其五,影片设置了不少能够前后呼应的小细节,比如影片英文片名直译就是给你一块糖,糖在影片里多次出现,首先出现在杨恩又的手中,但此刻的肖央还没有转变,还没有升华,最后一次出现,是被杨恩又放在了他的遗体上,此刻肖央已经实现了升华,前后呼应。
还有一开始我们提到的代笔写信,在正片里,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惨剧,是一个未能表达的爱恋和遗憾,但在影片最后的彩蛋里,导演却通过一众人物的美好而纯真的心愿,暖色调的镜头,给与了这种残酷一个颇为温暖的结束。
其六,是一处遗憾。
影片最后,郑立棍化身美猴王冲进抢险现场,向空中飘洒钱和粮票,这点有些玄幻、有些不现实、有些画蛇添足,是一个遗憾,让人物略显脱离人类的真情实感,将影片中有血有肉的人的灵魂的味道给冲淡了。
这部电影,可能很多人不欣赏,但是我觉得作为好电影,它是合格的。
因为一部好的电影,我认为不应该仅仅具备感染观众情绪的能力,不仅仅只是让大家笑或者让大家哭,不仅仅只是让大家迈着沉重或是轻快的步子走出影院。
它还应该让观众敬佩,敬佩于它的镜头、剪辑、音乐。
即使是不太了解电影专业知识的观众,他在心里也应该惊呼一句“艹,这镜头绝了,就该这么拍!
”用电影魔力操纵人的情绪,用创作者的真诚和才华来获得观众的敬佩,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的,就是一个好电影。
所以《出入平安》它也许给与观众的事一段沉重的经历,但是在影片中不断闪现的创作者的意志和灵光一现,也不应该被我们忽略。
这一部让人不禁莞尔一笑,这是要做一个上天堂宇宙么?
一部让人悲伤的电影,让人沉重的电影,它也依然可以是好电影。
《出入平安》是今年国庆档上映的国产新片中,看的第二部,也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
出入平安 (2024)6.2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灾难 / 刘江江 / 肖央 阿云嘎
先说结论,这部影片的剧情和设定本身是有比较强的戏剧色彩的(比如影片中会有一些夸张处理的动作及情节),而且叙事视角很独特(通过一个即将行刑的死刑犯和狱警不断地“你逃我追”中渐渐展开,让观众能一边能切实感受到作为死刑犯逃与留内心的挣扎,一边透过他们的救援,看到当年发生大地震时的惨状),所以,说实话,这部影片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其实是有门槛的。
要说这部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影片的剧本故事。
接下来,就围绕这两大点,具体展开聊聊。
我看过一些关于她的访谈,发现编剧黄了了,她是一个特别耿直飒爽的女性,给我的第一印象,她就天然带着我国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的那种“英气”的感觉。
后来无意间在一次活动的交流中,有嘉宾提问是什么事情触动了她,让她想写这样一部创作难度很大的电影的时候,听了她本人的分享,我才知道,原来《出入平安》这个剧本的产生,实际上和她之前的职业和经历的事情有关,她之前是一名当了20多年的狱警,而且在职期间经历了“5·12”,而当时犯人的一些真实的表现打动了她。
她个人坦言,她觉得这部《出入平安》就像是一部“废墟上的‘人生大事’”。
而我没有看过导演刘江江执导的《人生大事》和《抬头见喜》,所以不好说,这部《出入平安》的整体呈现的效果和拍摄,是否是一如他本人以往的风格。
不过想跟大家分享导演在接受某采访时回答的一个问题,说:为什么想把这样一个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的故事呈现给观众?
导演回答道:他作为一个80后,确实没有经历过唐山大地震,而且对这样的一个剧本,一开始是不敢拿来拍的。
但后来,想到了一个拍摄这部影片的“解题思路”。
即,这部影片在戏剧性的前提下,影片虽然站在了灾难面前,但是故事和剧情是没有直接去剖析灾难的,而是通过讲“遗憾”(比如,突然发生的地震,让阿云嘎饰演的尉迟晓没能和小玉进行完婚礼;在灾后救人的时候,看到的压在废墟中的一封没能写完的情书等等),站在这样一个支点上来思考我们每个人当下该去怎样生活,探讨应该怎样好好地活着,而这个话题,是可以打通时代的,无论过去还是当下,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困境。
而在这样一个大的天灾面前,这部电影把重点描绘的落脚点放在了每一个身处灾害之中的“小”人物的身上,刻画出了一个灾难之下“有善有恶”的众生相,而其中的每一个演员,包括主角和配角,有一个算一个,发现在看得时候,几乎每一位我都能在片中发现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的剧情(比如,郑立棍最后找到木春桃,给她在车中接生时俩人的表现,太真实太揪心了;尉迟晓和小玉“完婚”时的情节等等),看完后的我,也因此莫名被感动到,我觉得这也是这部电影导演的厉害之处。
电影《出入平安》以唐山大地震的真实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一群小人物在灾难面前的命运抉择与人性挣扎。
与许多刻意渲染苦情、灾难的电影不同,它并未一味地凸显灾难的惨烈和绝望,而是通过地震这个极端的背景,更多地着眼于人性和情感,塑造出一个充满温情和力量的故事。
影片中的主人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一群在看守所服刑的犯人,这样的情节安排,既让故事更接地气,也赋予了角色强烈的现实冲突和戏剧张力。
肖央饰演的郑立棍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作为一名即将被执行枪决的死刑犯,他在灾难中的表现充满了复杂的道德纠葛。
起初,出于对即将临盆的妻子的牵挂,他渴望在混乱中逃跑,但随着救援任务的推进,他逐渐被其他人无私救援的精神感染,最终选择了放下私心,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种个人私心与集体利益的拉扯,是影片最有张力的地方,郑立棍在不断的自我挣扎中,逐渐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从一开始的逃避到最终为了他人奋不顾身,展现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其他角色如王建仁、两盆半、牛小宝等,也各自代表着人性中的某种特质,他们或懦弱、贪婪、自私,但在灾难面前,他们每个人都展现出了人性中隐藏的善良与勇气。
狱警尉迟晓是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一方面,他作为执法者,肩负着确保犯人不逃跑的责任;另一方面,面对灾难,他也意识到,拯救生命比一切都更为重要。
尉迟晓的信任与包容,促成了影片中最感人至深的合作,他放下了狱警与犯人的身份界限,选择相信人性中的善意,让犯人们参与救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联结。
通过这些人物的刻画,影片成功地呈现了灾难下的众生百态,塑造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群像,让观众在笑与泪中感受到人性的真实与温暖。
在灾难面前,身份的高低、道德的完美与否都变得无关紧要,无论是狱警还是犯人,都是生死面前的普通人,做出决定的不是他们的身份,而是他们的内心选择。
郑立棍的逃与救、王建仁的畏缩与勇敢、尉迟晓的坚持与信任,都是人性复杂性的体现,影片通过这些人性光辉与黑暗的碰撞,呈现出了生命的厚重与力量。
导演刘江江以《人生大事》奠定了他对小人物与生死议题的精准刻画,而在《出入平安》中,他再一次将这种对人性深刻而温情的描绘推向极致。
影片不仅展现了灾难中的人性,还对角色进行了意象化的处理,将他们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角色巧妙地对应起来,赋予了故事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郑立棍象征着孙悟空,身负枷锁却渴望自由,他是一个“无法被困住”的角色,拥有挣脱束缚的勇气与力量,即使在手铐的束缚下,他依然不断寻找逃脱的机会。
然而,最终他选择了面对自己的内心,选择了承担责任,完成了自我的救赎,狱警尉迟晓则如同二郎神,起初对孙悟空满怀戒备,后来却选择与他并肩作战。
而王建仁、两盆半、牛小宝等角色,则分别对应猪八戒、沙僧与白龙马的形象,他们或许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懦弱,但内心依然保留着善良。
这种意象化的表达,使影片呈现出一种现代“取经”的旅程——他们在废墟中寻找的不仅是幸存者的生命,更是对自我、对人性的救赎与重塑。
值得一说的是,《出入平安》全员演技在线,角色塑造鲜活立体,肖央、阿云嘎、娜扎、黄小蕾等人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表演功力。
肖央饰演的郑立棍,体现了一个人从自私到无私的过程,娜扎饰演的木春桃,体现了一个女人的坚韧,而阿云嘎饰演的尉迟晓,则展现出警察的责任感与人性化的一面。
这些角色之间的情感碰撞与命运交织,让观众在每一个人物的抉择中看到人性的多面性,也让观众能够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角色的选择与命运。
同时,影片的背景音乐也是一大亮点,民乐与戏曲的鼓点融入,使得影片风格独树一帜,这种音乐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情感表达,也强化了影片的本土特色。
作为一部关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影片通过音乐将观众带入到那个特殊的时空中,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情感与文化认同。
《出入平安》不是一部传统的灾难片,它更像是一幅关于人性与救赎的画卷,一部关于生命与希望的赞歌。
在地震废墟的背景下,影片呈现了人性的挣扎与善意、黑暗与光辉,展现了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死抉择与情感喷薄。
灾难会摧毁房屋与建筑,但它无法摧毁人性中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每一个在灾难面前作出善意选择的人,都是那个黑暗中的微光,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希望每一位观众在观影后,都能感受到那份在绝境中萌发的温暖与希望,愿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如影片中所传达的那样,心怀善意,出入平安。
对《出入平安》的期待,源于它是《人生大事》导演的新作。
电影所聚焦的,是死刑犯的地震救灾“受难之路”,看似最卑劣的人,却在极端环境下做出最高尚的事。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线里,影片设置了近百场激烈阵痛的生离死别。
走出影厅,不由想起一句话:“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人生在世九九八十一难,没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也没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客观来说,片中的一些设定过于戏剧化、风格化,注定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
但我仍觉得,这是国庆档里相对值得一看的新片,尤其有两个让人惊喜的地方:一是美术置景上,很大程度再现了地震灾区的残酷现实,包括废墟断壁、灾后的混乱场面,都让人沉浸代入。
二是肖央的表演,被挖到了极限状态——从开篇粗鲁又深情的吼叫,到桀骜不驯的狡黠,再到声嘶力竭的痛苦抉择,直至踏上向死而生的最后一程……他几乎承载了整部电影70%的高光戏,达到了个人表演生涯目前的最佳水准。
电影设定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
突如其来的天崩地裂,导致当地死伤无数、人手紧缺。
一群等待被枪决的死刑犯,就这样得到了能走出看守所去救灾的机会。
他们渴望自由,想逃离束缚,但看着那些死伤惨烈的灾民,极端情境下人性的光辉,还是被刺激了出来。
人性的善恶、道德观念的同异、私心与大义间的反复横跳,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肖央饰演的死刑犯郑立棍,很难被界定成是穷凶极恶的“坏人”。
故事线切到行刑日的10个月前,他的哥哥因嫉妒心作祟,疯传弟弟与弟妹的谣言,并在婚礼现场肆意破坏。
因冲动失手误杀,郑立棍被判故意杀人罪,一个家也就此烟消云散。
谁料在押赴刑场的途中,大地震发生了,他意外获得短暂的“自由”。
但为了临盆的妻子,他只能再次以身试险,回看守所打听妻子下落。
起初,他的心态就是想保护好自己的老婆孩子,但在搜救的各种极端生死场面下,他也开始反思生的意义。
追问郑立棍这个角色的内心,其实充满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自我救赎的渴望。
很明显,导演刘江江给他的设定,就是一个“孙悟空式”的人物。
想方设法地脱开“紧箍咒”手铐,终究决定以自己的生命换妻儿的命运。
救援路上历经八十一难,为的是取得一份致妻儿的“烈士真经”。
他在电影里呈现出的,无疑是一种从猴性(动物性),到人性,再到神性的多重转变。
他是死刑犯,也是一个救人者,一个好丈夫,且初为人父。
而他的队友们,也分别对应着《西游记》里的其他经典人物。
王建仁对应猪八戒,白素娥对应嫦娥,两盆半与牛小宝则分别对应沙僧与牛魔王。
唯一的差别,就是负责开路的不是唐僧,是阿云嘎演的“二郎神”尉迟晓,与郑立棍惺惺相惜。
肖央对郑立棍这个角色的诠释,完全就是从底层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出发,一次次释放出他最真切、最激烈挣扎的情感状态,同时还夹杂了一些黑色幽默的表达。
具体有两场戏,都值得好好拆开来说说。
一场,是开篇他就被下令执行死刑,对他来说,生命只剩下一小时。
他对警卫挨个吐口水、大声呼号着“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结果出了狱门,就看到挺着大肚子的妻子来见他最后一面。
当看到那个精致昂贵的骨灰盒时,我以为他应该给出感动的反应,没想到肖央给的反应却是——粗鲁地撕咬下照片,让妻子别糟蹋钱,赶紧退款,甚至叫骂着让她滚。
他上囚车后的流泪不舍、看到妻子羊水破了后的大叫、震后在废墟上狂奔着赶回看守所,都反复印证了后一种表演方式的复杂性:他当时的粗鲁是因为他的深情,怕死刑犯的身份连累妻子孩子,希望对方与自己彻底斩断关系。
另一场,是他为尉迟晓和其未婚妻举行婚礼的段落。
他含泪喊着自己10个月前结婚的誓词,说给这对苦命人听,同时也是说给自己听。
尉迟晓与爱人死生不复相见,他与春桃的未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背后的那种五味杂陈,直接冲到了面前。
结合灾区现场抱在一起死的夫妇、没写完情书就被砸死的男人,天灾面前,太多的爱意都牵系着阴阳两隔的绝望,令人不得不动容。
短短半个月,在银幕上连着看了四次肖央演戏,另三部是《祝你幸福》《浴火之路》《志愿军2》。
预感这几个角色里,总有一个能让他得奖,概率最大的还是这部。
四个角色,全是有着各种缺陷、甚至会引发争议的“非完美男主”。
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足够真实,心里的痛苦也足够复杂,以至于根本无法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
但也正因此,能让人沉浸在角色的内心戏里,无论剧本的戏剧性到了何种程度,都能为之共情。
整体而言,《出入平安》不能只是当成灾难片来看。
它更注重描摹人的心理困境,探讨生死与善恶、情义与救赎,多变的人性抉择和挣扎的内心戏,才是它真正的战场。
《人生大事》说的是“人生除死无大事”,而《出入平安》说的是,人生注定艰难,那些无论如何都无法割舍的牵挂,那些就算是死也要去见的人,才是活着的意义。
《出入平安》是一部灾难片,影片聚焦的是灾难下的生与死,以及善良与邪恶,大爱与小爱的人性选择。
电影的主角是肖央饰演的郑立棍,他是一个死刑犯,但在执行死刑的这天,突然发生地震,押送犯人的囚车翻车,另一个囚犯逃脱,顺便把他给放了。
但郑立棍没有立即逃跑,而是回到监狱,去寻找来见他最后一面的妻子春桃。
就像孙悟空,本来跳出了五指山,却又为了怀孕的妻子回到了五指山。
回到监狱后,他遇到了进监狱以来一直看守他的狱警尉迟晓,尉迟晓认出了他并始终盯着他。
电影的戏剧冲突很大一部分就聚集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因为郑立棍回到监狱后打听到,妻子春桃因为怀孕羊水破了,被送往了医院,所以他一直试图逃出监狱,而阿云嘎饰演的尉迟晓则坚守职责,一直守着他,不让他逃跑。
电影的前半段,郑立棍始终在使用各种阴谋诡计想要逃走,而每一次都被追了回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响应了监狱的号召,跟着尉迟晓救了不少被困在废墟里的人。
最终,他通过救人赢得了尉迟晓的信任,在商量如何把救出来的人送往医院时,他提出了一个计划,去把开翻的囚车给扶正,开回来接受伤的人。
但是扶正那辆囚车后,他趁人不备开着囚车去了医院,去寻找自己老婆了。
郑立棍这个人物塑造是很可信的,他从始至终,都是为了自己的妻儿涉险救人,他秉性善良,但是他也有自私的一面,在很多处于危难中的人需要及时被送往医院时,他选择了开走唯一一辆车去找自己的妻子,但也正因如此,他才很有人味儿。
电影的优点是,很好地再现了地震发生后的灾难现场,一片废墟,惨不忍睹。
但是电影也存在一些很明显的瑕疵,比如尉迟晓的未婚妻被压在废墟下即将死去,临死前,郑立棍和狱友们在一片废墟中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生离死别之际,完成一场无法完成的婚礼,不是很感人么?
为什么说是瑕疵呢?
一方面,这些人敲锣打鼓是站在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三楼危房上,但凡再来点余震,他们就全部得葬身废墟,他们这点常识都没有吗?
所以这令人无法感动。
第二是,此时此刻,有很多人都被埋在废墟下,每一秒钟都有人面对生死,他们居然不去救人还在这儿举办婚礼,实在看不到他们对于生命在珍视,所以也令人无法感动。
而电影的后半段,郑立棍找到妻子木春桃之后,剧情也逐渐崩坏,他的妻子生了一个死胎,难产了,他去找医生来给老婆接生,医生找回来时,尉迟晓已经带着一群人把他妻子转移了。
话说废墟里的人不救了么?
他们还带走了现场唯一的医生白素娥。
整个队伍主打一个围着郑立棍转,哪里有郑立棍,哪里有他们。
结尾部分,更是强行为了升华,写死了郑立棍和两盆半、王建仁,郑立棍的死我还可以理解,他选择成为救人的英雄,成为烈士,而不愿意让出生的孩子有一个犯人爹。
这是他的个人选择,他用牺牲生命的方式在孩子生命中留下了一个伟岸的形象,但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是,他居然是穿着孙悟空的服装去救人的。
我理解这是导演的意象化的表达,但如果是意象化表达,结尾在他尸体旁边就不该放孙悟空的行头,但是却放了,所以这种意象化表达也平添了滑稽感,消解了本该有的感动。
更何况,他其实完全可以不死,也已经称得上英雄了,他已经救了很多人。
因此强行的升华反而显得用力过猛。
本质上,《出入平安》也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可是在主题上,其实有点含糊不清,要说它是刻画犯人们在大灾难下的善良的选择,郑立棍好像全程都活在自己的小爱里,无法升华到舍生忘死的大爱,所以电影带给人的感动就打了折扣,甚至于由于很多问题的存在,导致观众完全感动不起来。
只能说,导演似乎野心不小,但是可惜完成度并没有那么高。
在我看来,一部本该带给人感动,本该让人看到人性闪光的片子,让人没有感动,没有看到人性极致的闪光,算是失败吧。
《出入平安》讲的是 唐山地震袭来,罪犯为了救自己媳妇和孩子,从而开始救别人的故事。
其真实事件基础,可能是唐山第二劳改队的两百多名犯人,在地震中齐心协力救出112人的故事。
不过,该事件并不涉及犯人自杀……死刑犯,西游记之类的事情。
地震灾区救人的时候办喜事……不说旁边等着救命的人有没有意见…… 亲戚朋友埋在地里,幸存者怎么想?
地震灾区救人的时候替死人写信……不说旁边等着救命的人有没有意见…… 亲戚朋友埋在地里,幸存者怎么想?
浪费那么多时间,干什么?
哪怕为了救人,医院是一定要去的,因为肯定需要药品的。
那为什么不让男主一起去呢?
(因为主线任务没到?
——没给死人写信?
)(关键道具没找到?
——没找到大卡车?
)(NPC没发现?
——反派没有出现呢?
)(地图没有解锁?
——没有开车前进?
)西游四人组,目标是 “驾鹤西去”吗?
每一个都一定要死,就算平地蹬三轮的,都要噎死。
每一个都要安排一段真感情,在医院中枪,也要跑到外面等血流干净,再来个Last Kiss。
反派脑子也有大病……没有介绍信,有钱有粮票也没用……那阵连黑煤窑都没有,逃犯只能上山当野人……当然,也能流窜杀人……等着被围剿……就跟穿越的罪犯一样…反派杀配角的时候,果断狠辣,要杀两个男主角的时候,犹豫彷徨,在卡车旁边,拿枪打死唯一的狱警,就完了,那那么多的事?
不行,导演让这个人物表演一段反派死于话多……男主角就算没死,也要送死, 儿子就算当英烈罪犯的儿子,也比有个活的亲爹强?
这是什么逻辑?
演技不催,但是人物逻辑全是烂泥……乱用西游记符号,解构实际上存在的灾难,虚化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这本身就很扯淡了……然后还要解构年代,解构意识形态,解构监狱,解构救灾,解构狱警,解构亲情……不觉得累么?
综上所述,个人观感不佳。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死刑犯的角度,讲述那场发生在河北的地震往事(电影里说是凤凰城,但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哪里)。
逃与留、生与死、哀嚎与拯救、背叛和坚守、法律与人性……这么多矛盾交织在一场大地震面前。
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在灾难面前变得异常复杂。
正是这异常复杂的情节,让电影充满了张力。
电影的主题是拯救,每个人都在拯救,既是拯救废墟下的人,也是拯救囚徒困境下的自己,说起来很沉重的话题,但电影并未刻意营造沉重压抑之感,而是巧妙地融合了幽默与温情。
在展现犯人面对灾难时,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借助他们的行为和互动,展现出人性。
角色即便身处困境,依旧保持乐观态度和幽默感,在地震的恐慌中相互扶持,凭借智慧和勇气抵御灾难,为紧张的情节增添了轻松的氛围。
故事有太多戳人情节,那场未完成的婚礼,那顿未能吃上的手擀面,还有那封未能完成的情书……故事的最后,大家一起续上情书那场戏,算是弥补上一点遗憾。
作为河北人,这电影看起来别有一番亲切,郑立棍唱的“ 老婆子我有八万六,好儿孙我有十万三,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你看我体面不体面”,这是戏曲《吹牛》里的词,还有郑立棍结婚时的民居场景,一看也是河北这儿,还有那个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纸马也是河北当地风格,我们这灶王爷神龛前其实还要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其实说的也是出入平安。
这是一部聚焦于人性和情感的感人佳片,笔触细腻地呈现出底层小人物的群像,将人置于困境之中展示人性的艰难抉择,自然地呈现出生死时刻浓郁的情感爆发时刻,令人慨叹不已。
剧本对于小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所有主要角色的形象都是鲜活立体的、完成度高,让我们可以看到最真实的人性、最真挚感人的情感。
阿云嘎饰演的警察尉迟晓绝非只讲法理不讲人情的冷酷无情之人,愿意相信郑立棍、带他寻找刑车接送伤员,面对郑立棍临盆的妻子主动将其安置到更安全更私密的区域并找来医生护士。
王建仁主动守护在简陋的产房门前,遇到持枪反派更是挺身而出、以中枪为代价将其赶跑,两盆半并没有逃跑、而是为郑立棍即将降世的孩子寻找奶粉,这些犯人的善良之举令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即便是要牺牲生命也会选择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主角郑立棍更是一个接地气、有良知有责任感的英雄,尽管有一些过错、私心和私欲,但是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面前绝对不含糊:主动伸出援手帮助救援、即便是被人帮助可以直接开车逃走但还是回归正途。
在电影开头,他说自己是齐天大圣,而在结尾时,历经了八十一难重重考验的他真的化身为齐天大圣,拼了命地去救援,这是非常感人的伟大救赎。
电影中的多位演员都奉献了演技的高光时刻。
肖央饰演的郑立棍,在即将受刑被处死时生理性害怕的反应惟妙惟肖,麻木任命的状态,仿佛就是一个死刑犯正在面前;去医院寻找怀孕妻子时面对大片废墟的担忧焦急无助、找到后的欣喜、面对反派闯入时的冷静斡旋,肖央将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状态都演绎得非常到位。
操着口音的阿云嘎有些颠覆自己以前的银幕形象,将一个正直硬朗的警察形象诠释的很棒。
娜扎饰演的木春桃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在车上尝试生孩子的戏份,仅靠扭曲的面部表情就真切地传递出生孩子的巨大痛苦,让银幕外的我们都能感同身受。
在这样震天撼地的大灾难面前展示的,是国人骨子里的团结和大义、真情和真爱,是生死时刻众生百态的真实图鉴。
电影优秀的剧本将众多角色置于两难的抉择之中,给我们呈现了不同人各自的选择,由此探讨了情与法的平衡、人性的善与恶,发人深省。
尽管会有一些趁乱作恶的不法之徒,但是总的来说,人性是向善的,大多数人还是会舍己为人、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人。
这样的故事,是非常温暖治愈的,让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天灾下人与人本能的情感联结并与之共情。
🎦《出入平安》 刘江江 2024 6.9/10👨肖央 阿云嘎 古力娜扎 黄小蕾 王迅 杨恩又🖊️开篇“上天堂”call back《人生大事》🖊️没有铺垫的,直接且浓烈的感情和人物,优秀的、大开大合的音乐。
全员演技在线。
🖊️大篇幅红光布景氛围衬托,稍稍有些突兀的包袱。
🖊️镜头语言很优秀 《依兰爱情故事》🖊️升华主题价值的点太突然,所以导致这部分台词有些假。
前半段节奏有些突兀。
🖊️阳台鸟笼的桥段,郑立棍医院救春桃的桥段,点睛之笔。
🖊️想拍小人物大主题人性光辉的刘江江,没比过拍过小人物小故事烟火担当的刘江江。
唐山话,地震,老式警服。
《出入平安》不出意外地会让人想到《唐山大地震》,但是前者的叙事节奏仍显现出一个刚刚有了处女作的年轻导演有些急切的脚步和刻意且稍显粗粝的故事内容。
🖊️通过对比《出入平安》和《唐山大地震》我们不难发现,天灾人祸面前,生而为人的我们,不仅需要力量,更需要韧劲儿。
于是,女性的光辉感染力立刻就来得比男性细腻且真实。
灾难片啊 怎么会这样
非常圆满的电影,王戈戏真好。配乐很能调动情绪,场景和美术也功不可没
恶心,按头哭剧情蠢。
剧情细节好评,感受到了人在生死面前的成长与蜕变,很有力量感的一部电影
江江导演啊,意象不是这么用的啊!不能这么整得像套公式啊!
6.5-7的样子,肖央的表演至少保证了影片质量的下限,娜扎和阿云嘎倒也没有太过出戏,但是影片情绪过于充盈反倒显得无聊,中段便陷入了一波有一波可预见的情感炸弹的轰炸中,实在令人疲惫。西游题材的融入倒是有点意思,就是郑立棍同志太容易让人串戏到黑神话里了。
观影时候就在感慨,这种原型故事素材真的可遇不可求,碰上了就是大有可为,能挖掘、发挥和可探讨空间非常大,极端灾后环境+特殊群体动机,两个元素打底,就看主创们怎么把它变现了。历时三个月的拍摄,黄小蕾老师现场发言还是挺e人风格的😂介绍了很多幕后故事;反观刘江江导演显得谦逊又严谨,他第一次看全片“成品”,据说观影时候一直暗自不满一些细节处理[破涕为笑]全片看罢,个人体验是高开高走,开篇即重场戏,而非仅仅是道定调“前菜”。肖央、娜扎相比前期作品已拿出惊艳演技,而其他人物设计上倒是略微工整,欠缺灵气。本阿云嘎粉丝不好夸太多,总之,不看会遗憾,正如影片英文名Give you a candy,这把温情得好好接着~
🌟总体评价:这不比《黑神话:悟空》燃?(猴戏不是儿戏)🎥故事题材:“西游记外传”。🎭演员表现:卖力。🎬导演能力:342(“该寿三百四十二岁”)、木春蟠桃、吴老六耳猕猴、牛小宝魔王、白素嫦娥、“七仙女”、“紧箍咒”、“取真经”、医院“定海神针”(苏联龙宫?)——《西游记》十级学者。唯独不懂猴戏不是儿戏。
救命了!哪里感动了?整体都挺差的,太假大空了!另外,为什么要和西游记联系在一起啊?
导演是有什么自恋情结吗?你就一部长片,有什么好致敬的。
前面一小半真不错,从救人开始节奏很乱,没有重点,东拼西凑每个都说点。生孩子那,是不是有点荒唐,以为突然就黑色幽默起来了。
无法理解打分的觉得只要是男性导演没有体现女性的奉献和特色就开始喷性别对立,好无聊,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不好吗,除了结尾感觉有些过分夸张的戏剧化,其他部份是挺不错的,难道不是震后对于人性的表现更有吸引力吗,肖央演技一直不错,估计这部能得奖
就…普普通通一电影吧,没啥想评的。
抛去肖央的卖力表演和复杂用心的震后残瓦美术场景,整部电影如同节日命题般存在的工整作文,虽由一个主线贯穿并牵引观众,但是无必要的琐碎情节,和过度的主题煽情让一些应该令人落泪动情的场景变得分外生硬刻板~人生救赎,特殊历史,团结抗灾,是一部本应出彩但是沦为节日职能宣传的遗憾作品
一堆人挤在一部灾难片中拍了个国产式的强行催泪煽情剧,究极缝合片,导演想讲的东西太多,但都没有处理好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性。
恶趣味、烂煽情、不懂爱、很造作。
居然撤档了,那我可就要来说两句了。片子题材吊足期待,成片质量非常糟糕。首先,这个片子从立项开拍到成片上映,没有一个人觉得跟一个刚刚去世的女人结婚这样情节有什么不妥吗?为了表现真爱场景就可以如此工具化女性角色吗?主创到底是想感动谁?其次我不懂这个片子为啥每一个环节都在cue西游记,从人设到情节甚至配乐造型都在往那上面蹭,不是说不可以,但是说的太实了,一点余味都没有,像是把观众当傻子。不就是想表达角色也是在“渡劫”吗,你这是一点留白都不给啊。最后,整体气氛尬煽,情节走向一锅乱炖,毫无重点可言,在完成所谓的角色弧光之后安排一个个角色排队赴死,太假了太空了,一切都像是在完成某种刻奇的戏剧任务。肖央很好,但是片子非常失望。就这质量,去哪个档期都没戏。
为什么电影也要搞配平文学?所有人互相感动了一下?这个电影最大的问题是人物半小时换一次动机 有很多不符合常理的地方 有很多不合逻辑的行为 虽然感人的地方很多 但是不妨碍我哭着吐槽…莫名其妙的一切 一言不合开唱 一言不合开纱 一言不合开虐 一言不合开哭 糅合怪
还可以吧,三星半。要素很满,情节强度很高,总体上好于今年国庆档的评论水平。唐山话加分。
映前看片。再一次将喜剧和悲剧,生与死,善与恶等拉扯,很有张力。表演也都很好。当时看完不确定能不能卖座,一是悲情渲染比较多,时间长,一波又一波,有些审惨疲劳。二是戏剧性弱,小说性强,没有工整的开端发展结局,群像白描,写意较重,也是因为选了一些很难描述的人群,主角孙悟空选择牺牲,他不是可以等500年吗?这些太复杂了对大家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