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纪录片,特别是拍摄这种带有浓重悬疑色彩的案件,要有那种对探案的浓厚兴趣和专业的探案知识。
本片很遗憾的两者都无,四个小时里观众眼睁睁看着它东拉西扯,cosplay,悲天悯人,但最最核心的案件本身反而交代的潦草模糊。
超长的篇幅里真正跟案件有关的只有前后30分钟,这导致对于相当一部分本身对案件就有深厚兴趣的观众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上当受骗,出奇愤怒。
特别是本剧打着不要参与网络狂热的幌子找来了一众网红从各个角度重述了他们对于蓝可儿案件的种种猜想,其实就是把过时的网络谣言又拿出来炒了一遍,既对案件毫无帮助,也模糊了本片的重点。
洛杉矶警方在片中毫无反思的无能表现,以及酒店经理面不改色的推卸责任,才应该是一个犯罪纪录片重点描绘讨论的,结果在片中一带而过,导演似乎到最后都已经认同了他们的处理方式了。
我甚至都能想象出导演拍到最后耸耸肩一摊手的那种表情。
典型的白左思维,想要拍出那种所谓的社会影响力,把聚光灯照在网红们对案件的各种怪力乱神上,对案件本身的疑点毫无挖掘,比如:父母明知女儿精神状况有异常,为什么让她一个人远行?
为什么录像带被剪辑过了?
到底是谁做的剪辑?
为什么警方要把录像放到网上,事后又不让网络参与探案?
为什么验尸报告被修改过了,真的是笔误?
为什么水箱的顶盖是开着的(到底是不是开着的,如果是开的,那警方检查屋顶的时候为什么会没有看到?
)为什么狂躁症会选择跳水箱而不是简单的跳楼?
为什么跳进水箱的瞬间会恢复神智然后脱衣服?
这么多的问题本片要么模棱两可的回答了,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对当事人的证词全盘接受,对案件本身毫无分析,自然对案件背后的追责也就掠过了。
比如案件中明显的种族轻视,警方的技术性失误,酒店的系统失灵等等,就这么轻易放过了。
当我看到影片里网红们和金属乐歌手出现的篇幅比例之后,我非常理解为什么蓝可儿的朋友家人没有出现在这部电影里。
这是对的,让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片子无法拿到他们自以为是的煽情与感动,让它做为一部烂片在蓝可儿案件历史中被遗忘。
最后,希望蓝可儿安息。
8年了,无论当初发生了什么,希望她已在光明里。
蓝可儿的家人们,也希望他们现在走了出来。
酒店只有十三层,并不是十四层,因为没有13楼编号。
蓝可儿是19天后被发现的。
警方被怀疑的两个点:一是四分钟的电梯监控录像,警方承认酒店提交时是完整的,剪辑后发布,但没有公布完整内容和回复大众疑问。
二是法医长达四个月多的验尸报告,上面有涂改,将无法判定死亡方式改为意外身亡,法医自称是误写修改而已,难以信服。
纪录片传达当时网络发现的巧合:一是案发后街区爆发结核病,卫生部门防疫检测的简称倒写与蓝可儿名字一致,网民怀疑是政府有隐秘。
二是蓝可儿最后的书店的邮编,谷歌输入后地图显示的是蓝可儿最后的墓地地址。
网友还发现整个案件和一个电影的内容十分相似,影片一个小姑娘就是被杀于酒店的蓄水罐中。
此外,一个死亡金属乐队的歌曲内容中表达要将一个中国女孩杀死在海中,这个墨西哥歌手被网络攻击,致使所有网络社交工具被关闭。
通过本片知道塞西尔酒店原来是在洛杉矶的中心,但却是游民区地带,聚集流浪汉,吸毒卖淫等恶性事件习以为常,因处市中心但价格低廉才吸引顾客入住。
蓝可儿原来是住在低层的青年旅社般的临街客房,与另外两个姑娘同住,因被投诉行为异常,酒店才将她调至顶楼14楼单独居住。
警方采用警犬搜救为什么没有在楼顶找寻到行迹呢?
疏忽了蓄水罐有点遗憾,蓝可儿究竟在水罐中呆了多久永远不会说清楚了。
酒店方称从楼梯上楼顶会触发警报,但网友实地侦察,并不会触发警报。
在发现尸体时,蓄水罐盖子是否关闭是最不能说清楚的一个情节。
而那个法医专业性太差,是导致案件扑朔迷离的关键所在。
总感觉塞西尔案件总是这样不了了之了。
看完四集纪录片,没有觉得警方曾经认真破案 很多细节警方没有披露。
整个中心思想完全是为了证明蓝可儿就是精神有问题自杀(其实没有证据)。
为酒店脱罪。
酒店经理大言不惭酒店不应为这件悲剧负一点责任。
有精神疾患难道变成了死亡的天然借口?
整个片子最后居然变成对网爆的指责。
如果警方能快速破案网络会有这么多人瞎猜吗?
甚至认为酒店也是受害者。
一个安全的酒店会允许自己的客人在酒店离奇死亡甚至尸体在水箱里呆19天吗?
整个纪录片对skid row的揭露是唯一有价值的部分 但是整个片子没有任何深入分析批判。
死在平民窟的人究竟有多少比例被抓到凶手?
他们的正义难道不应得到伸张吗?
他们的悲剧难道比不上网爆吗?
漂亮国这个国家难道已经完全接受穷人就是没有人权吗?
他们死了就死了就是不值得花精力去破案吗?
就像在中东死去的平民,难道这些人的死已经被认为理所应当了吗?
先谈谈评价吧:- 案件本身其实并不复杂,的确没有足够的材料支撑4集。
使用很多全景照和慢镜头都有充数之嫌。
- 剧集介绍了很多关于酒店和周边地区的相关内容,虽然跟案情本身并没有太大关联,但是我个人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在洛杉矶住那么多年也不知道市中心有个Skid Row贫民区。
- 网络侦探的部分虽然并没有帮助延伸剧情(哎,纪录片也有剧情吗?
),但是也是蓝可儿案件的一部分。
- 制作还算精良,参访的人也都是案件相关的人。
- 我特别喜欢塞西尔酒店的经理,特直爽。
---关于蓝可儿:- 剧集花了不少篇幅介绍蓝可儿的汤不热。
蓝可儿几乎每天都在汤不热上发帖,跟写日记一样。
- 蓝可儿看上去是个有点天真,没什么社会经验,个性比较开朗,希望跟人交朋友的女孩。
- 蓝可儿独自一人到加州玩,先到圣地亚哥,然后北上,在洛杉矶塞西尔酒店失踪,然后尸体被发现。
- 蓝可儿一开始入住塞西尔酒店是跟另外两个女孩拼房的。
但是后来两个女孩说她行为异常。
她给两个室友留纸条,纸条上写“别招我!
离开!
滚!
“ 然后两个女孩跟酒店反应,酒店在蓝可儿临走前一天给她换了一个单间。
- 蓝可儿有Bi-polar,双向情绪障碍。
关于电梯监控录像的疑点(和解释):- 蓝可儿住在5楼,但是监控视频是14楼。
- 电梯一直不关门(因为蓝可儿按了停梯键,后来网络侦探去测试,按停梯键会让电梯保持开门2分钟,和视频时间相符)。
- 电梯似乎切了53秒的内容。
- 蓝可儿似乎是跟电梯外的什么人互动,但是据蓝可儿的姐姐说,她在Bipolar发作的时候会有被迫害妄想症,觉得有人追她要害她。
- 在蓝可儿离开电梯之后,监控录像显示电梯开门关门数次,但是每次都没有人进出。
这应该是因为蓝可儿按了好几个楼层的按钮。
关于水箱:- LA警方一开始说在勘查的时候,发现水箱门是关闭的。
那么如果蓝可儿是自己失足掉进水箱里,那水箱门应该是开着的。
水箱门是关闭,所以肯定是有人把她(或者她的尸体)扔进水箱。
推测蓝可儿是被杀,而不是失足/自杀。
- 但是剧集参访了最开始发现尸体的维修工,他确认说当时他因为住客抱怨水有异味,所以去查看的时候,看到水箱门是开着的。
关于尸检:- 没有发现任何外伤。
- 体内没有毒品和其他违禁药品。
- 气管和肺里没有水(一般来说,溺死的人气管和肺里会有水,但是验尸官特别说也并不是每次都有。
)- 她的控制Bipolar的处方药体内含量较低,说明她可能从旅行开始就停药或者减少服药计量。
关于网络侦探- 洛杉矶警方公布电梯监控视频之后,就吸引众多网络侦探来研究这个案件。
- 网络侦探的大部分研究结果都对案件侦破没啥帮助。
- 网络侦探错误的认为一个墨西哥死亡金属歌手Morbid是凶手,人肉他之后,对他进行各种骚扰。
但是Morbid本人在案发当时并没有在美国。
他在蓝可儿入住塞西尔酒店一年前曾经住在这里。
关于塞西尔酒店和周边地区:- 塞西尔酒店1924年开张,一开始是高级酒店,但是经过大萧条,变成贫民酒店。
- 因为相关规定,塞西尔酒店必须保留一部分房间作为低收入住宅,提供便宜房间/床位给周围游民和无家可归者。
- 因为塞西尔酒店房租便宜无需押金,贫民罪犯毒品贩子瘾君子妓女等等都会来住。
酒店里经常死人。
- 很多有名的连环杀手也曾住在那边。
- 塞西尔酒店周边是洛杉矶著名的贫民区,聚集全美数量最多的“稳定”无家可归者人口。
- 因为塞西尔酒店和周边环境混乱,犯罪率高,所以一开始以为蓝可儿是离开酒店被人袭击。
后来调监控发现蓝可儿并没有离开酒店。
所以又怀疑她是不是在酒店内遇到凶手。
但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她在酒店内遇到了什么人。
关于一些奇怪的巧合:- 蓝可儿失踪之后,周边贫民窟爆发肺结核,疾病管理中心发布的疫苗名字叫 Lam Eliza(跟蓝可儿英文名相同)。
- 蓝可儿生前去过的“The Last Bookstore”,它的公司地址正好位于蓝可儿的墓地。
- 蓝可儿的案件跟2005年电影《鬼水怪谈》情节类似。
最终结论:蓝可儿因为患有Bipolar,又自动停药,病情复发,产生幻觉,坐电梯到14层,从消防梯爬到顶楼,打开水箱,失足落水溺毙。
阴谋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融义愤、怀疑、猎奇于一身。
对执法部门(乃至权力)的质疑由来已久,这固然是腐败和交易普遍存在导致的合理猜测,也是执法部门信息披露的尺度不易把握。
有多少人真的关心事件中人物的命运,或许更多是看戏的心态,在无聊时光中打发时间,或者纯粹找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
网络义警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底线呢,在海量数据中检索所谓的嫌疑人,极容易带来网络暴力,苍蝇逐臭,好事者总有新的热点,而受害者只能自己收拾碎片,不知道能不能回到生活常态,而根本不会有人向他道歉。
当代社会的心理问题比想象中更普遍,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连接在一起,背景中充斥着杂音,如何去芜存菁,如何不迷失在诱惑之中,没有人去给出答案,而个人的失意常常被孤立化,简单归结为个体的“失败”。
生活顺遂或者掌握资源的人, 总会有高高在上的心态,将底层视为发展的障碍,应该从城市版图中被驱逐出去,而实际上,他们大多只是社会病的受害者而已。
少年,建国后不许成精(bushi,不要总想些怪力乱神。
网飞的新纪录片《犯罪现场:塞西尔酒店》的预告片一出让每一个知道“蓝可儿事件”的人似乎都回忆起了第一次看到那段诡异视频时那种后背发凉的感觉。
受害人诡异的动作可疑的视频本身网络上的种种猜测······被尘封的种种再次被打开。
不过,这个搞足了噱头的纪录片正片并没有预告里那么怪力乱神,而是采访了诸多事件的亲历者,让他们讲述自己当时的感受。
毕竟,这个案子至今仍是悬案,一部四集的纪录片也很难得结论。
不过,其本身也没有想到强行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而是更加放眼于“观点”与“感受”。
这件事给已经在这家怪异酒店工作十多年大堂经理作何感受?
该事件给图一时便宜误入酒店的情侣造成了怎样的心理阴影?
事件在社交网络上发酵过后,究竟给这家酒店又带来了什么?
此前关于“蓝可儿事件”或者是塞西尔酒店的纪录片并不少,毕竟人类对于灵异事件的追求永无止境,但是这次的故事让整个事件更具有现实的意义,而这些内容是此前的纪录片中鲜有谈及。
【涉及剧透,谨慎观看】首先,便是关于事件的发生地,塞西尔酒店。
这家酒店当年斥巨资建造,一度相当辉煌,但随着经济萧条,它也一蹶不振,甚至成为了无家可归者的聚集地,附近的街区更是暴力犯罪的滋生地。
但是它的经营者并没有放弃挽救这间臭名昭著的酒店,平衡原著租户和旅店住客的关系,整合业务,试图挽回这件酒店的名声。
这件酒店看似身处洛杉矶市中心,但它却见证着这座天使之城最不堪的一面。
周边的街区到处都是些危险的罪犯、精神病人或者是流浪汉,这家酒店曾经也是暴力犯罪的发生地,让所有人一度心生不安。
其次,便是社交网络在“蓝可儿事件”也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4min的视频在被上传到YouTube后,引发了病毒式的传播;网友们开始根据蓝可儿汤不热,用各自的方式推理,企图找出她的下落;当蓝可儿的尸体被发现后,网友们又开始猜测她的死因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若放在以往,这样一间屡次发生诡异事件的酒店定会让人们避之不及,但现在是一个社交网络高速发展的年代,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博人眼球。
“蓝可儿事件”过后,网络博主们带着各自的目的来到这件酒店“打卡”。
或许,酒店经营者们努力的目标就在这样一种荒诞的情况下实现了。
当然,还有这些所谓的“热心网友”对于无辜的人带来的伤害。
人们为了发泄自己心中愤怒和恶意,以及对于他们心中的真相的追求找到一个出口,或许已经彻底改变了另一些人的一生。
最后,便是蓝可儿本人。
她留给世界最后的影像只有那段简短但诡异的视频。
以往的纪录片中,更多关注的是事件究竟怎样发生,究竟是什么“邪恶力量”造成了这一切,主角本人只是一段监控中模糊的影子。
在这部全新的纪录片中,蓝可儿本人的社交账号、人们在视奸她的社交账号后给出的评价、酒店员工和她当时室友的“证言”等等从某个侧面勾勒出一个更为具体的蓝可儿。
全片并没有采访她的父母,或许尘封的往事还是让它成为缠绕这间诡异酒店的一团疑云吧。
当然,这部纪录片中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映射现实的坑,而这就需要你自己去看了。
至于蓝可儿的死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或许某一天会被揭开,现在定论依旧为时过早。
在整部纪录片呈现的过程中,我比较喜欢的晒事通过Youtuber的的视频表达一些观点的方式。
这些博主的观点让我们在听过了官方说辞后有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故事,也为整个事件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这种呈现方式给观者一种“这些内容是真实”的,但是“需要你去自己判断”的暗示。
结合起当事人本身的社交账号文章,纪录片中想要突出的“社交网络”的这个主题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展现。
最后,这些Youtuber的打卡、事后他们接受事件结论的剪辑让整个事件从各种“阴谋论”的紧张感走向网络时代特有的荒诞。
同时,相对于之前关于塞西尔酒店的纪录片中常用来增添阴郁诡异画风的滤镜,这次的纪录片通过“现实画风”的滤镜,力图客观地还原事件本身以及着背后的现实。
摩天大楼下是难以忽视的贫困问题,看似开朗的女孩实则被抑郁症困扰,社交媒体对于现实中的人和事的影响等等。
在全片的结尾,不论是酒店本身,还是事件带来的影响,抑或是其他附带的效应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酒店在争取重生的机会,周围街区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重视,大众也开始更加重视抑郁症的治疗等等。
你如果说网飞版的“塞西尔酒店”空有怪力乱神的噱头绝对是正确的评价,但是将这样一间诡异的酒店拉入现实,成为某种时代的缩影也是它的高明之处。
不过,对于此前并不了解这个酒店的观众其中一些关于背景故事的简短介绍会有些唐突,略不路人友好。
此处的话,我比较建议看有一个专门讲在这个酒店发生过的离奇案件的纪录片(忘了叫啥了,想起来再说吧)作为背景知识的补充。
它的话就是常规的按照时间线讲故事的套路纪录片。
其中的有的部分是当事人采访,有的部分是演员演绎,不过好在每个大事件的讲述都比较细致,足以作为入门知识来了解。
当然,对比之下,两种不同的画风也给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总之,《犯罪现场:塞西尔酒店》还是挺值的一看,全新的视角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不过美国人那种特有的小矫情也没少,就看个人接受程度了。
btw,我自打看了《X战警:天启》预告片误认为教授是被老万一夜之间气秃的之后就再也没看过任何预告片,请答应我,不要轻易相信任何预告片好么。
这个纪录片拍的比那些虚构出来本意就是为了吓人的恐怖片惊悚多了!
部分是因为讲的这个事件确实曾经轰动一时、牵动人心吧。
蓝可儿事件发生在2013年,当时真是全网热传,我自己也热切的关注过。
再加上片中对该事件发生的氛围铺垫,从社会环境、历史变迁等宏观角度纵横展开,疑团重重,让人头脑里的恐惧感失控般的放大至深不可测的黑暗里。
以及那些好事者的猜忌、联想,执迷的捕风捉影,焦灼的言之凿凿,给这样一个最后归结于“意外”的个人事件,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外衣。
然而待全片看完,紧张感暂缓后,心里会开始升起这样一种疑惑:也许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并不比羊群高明多少吧。
哪怕我们用我们自以为独有的“思想”装点出各种逻辑、假说,但离远了看,我们其实还是一群被情绪煽动着的、极易慌乱无措的动物而已。
类似蓝可儿事件,在人类社会中,一旦发生某件突如其来、无从解释的事情,就会迅速升腾起威胁的信号,激发出集体的恐慌感,还比如后来的马航失事,再比如Covid的突然发生。
紧接着,人们内心的恐惧就会导致相互间的怀疑和冲突,抑制不住的窃窃私语,阴谋论越涨越大,敌意一触即发,直至升级为暴力。
像本片中提到的摇滚歌手被网暴,像新冠疫情后国际局势的紧张。
这大概,就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固有的模式吧。
从这个角度看,蓝可儿事件的真相并不可怕,而由此事揭示出来的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都有的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感,以及我们无益的想象和无法控制的行为,才是最大的恐惧来源。
这部纪录片,从一个女生失踪的社会事件出发,视角宏大,观点深邃,态度中正,发人深思,还有很刺激的“娱乐”效果,评分四星。
《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Crime Scene: The Vanishing at the Cecil )(A-)这部纪录片可以说解答了我很多疑问,也制作得相当周全,该采访到的所有人都采访到了,甚至编排也很用心,绝对制造出了悬疑感,但即使如此,依然留下很多疑问。
观看本片必然会让你想起另一部电影,2019年的一部争议性杰作:《小丑》(Joker)。
直到现在,我豆 瓣上那篇分析小丑精神病导致影片中很多内容可能是他幻想的文字还在不断有人回复。
是我发的豆 瓣文字里被回复最多的帖子。
《小丑》这部电影的转折点,就在对底层人民医疗的资助被撤销,男主无法继续获得原本的治疗,而从那以后发生的事,都很难说是真实的还是他脑中的幻想。
虽然这部电影至今让很多人不解,但它的确完美诠释出了精神病患者所遭受的折磨和所处的危险。
《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基本上讲了同样的事,只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们都知道的蓝可儿,一个患有Bipolar Disorder(BD)的病人,表现为时而躁狂时而抑郁。
而在她死后的验 尸 报告中表示,她当时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按时 服 药了。
甚至这部纪录片也告诉我们,她的亲属其实承认,蓝可儿以前就曾多次停止服药,产生幻象和躁狂的症状。
那么这个神秘,充满疑点的悲剧背后是不是就真的只是一个精神病人不幸的结局?
纪录片做到的:采访到酒店的管理人员、发现蓝可儿的工人、两位主要负责此案调查的警探、负责此案的验尸官、对此案进行深入调查的个体人士(各种热心网友),还有此案一度牵扯到的一位重金属摇滚歌手,住过酒店的人,还有对酒店历史、周围很熟悉的人等。
他们一一还原了整个事件。
特别是详细地引用了蓝可儿生前在汤不热上的日记,还有照片,以及警局报告和验尸报告。
让观众对本案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很多细节应该是一般人之前没注意到的。
你会发现,其实蓝可儿的日记已经反映出了她被精神疾病折磨,有着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她是一个很好的写手,但就像小丑一样,她是一个Unreliable narrator,也就是说,你无法分清哪些她说的是真的,哪些是她的想象。
那个著名的电梯视频也被精神病学家解读,认为完全有可能是她躁郁症导致的结果。
但是看完本片,你会发现,依然有很多很多“巧合”让你觉得难以置信。
纪录片没能解答的:1)片中提到,蓝可儿死后不久,她住的酒店附近的流浪汉区就发生了大规模肺结核的感染。
而检测肺结核的一种技术英文名居然就叫作: LAM-ELISA,就是蓝可儿英文名反过来:Elisa Lam。
很明显,这点被众多网友注意到。
而且蓝可儿生前最后去的那个书店:the last bookstore,网站上居然有一个地址,邮编是蓝可儿来自的加拿大地区。
这一系列“巧合”让人们一度以为她是哪里派来的专门来洛杉矶 撒 病 毒的“专员”,而之后完成任务被神秘杀害。
而酒店、警方、验尸官全部联合起来,最终给人们得出一个结论:这只是一个精神疾病导致的“意外”,来掩 盖 真相。
虽然她有躁郁症是不争的事实,她也发过自己的药物在网上,而且验尸确实显示她很久没服药,但毕竟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相信片中酒店、警方和验尸管报告的基础上。
如果他们真的全部撒谎呢?。。。
而且就算他们说的都是真的,确实难以解释上面提到的一系列巧合。
2)片中也提到,蓝可儿在电梯里的诡异行为和死于酒店蓄水池,与一部2005年的恐怖电影《暗水》(Dark Water)情节不谋而合。
那么是蓝可儿自己看了这部电影,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重复了这一切,还是只是巧合?
这也是未解之谜3)还有就是为何蓝可儿会选择Cecil Hotel这个有着各种与死亡相关连的“恐怖酒店”?
这里有过很多历史,就连酒店经理都说,就在她呆的10年里就死了80人,上千次报警,这还是千禧年之后了,没算之前那些恐怖事儿呢。
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酒店,蓝可儿就这么巧选中?
她真对此一无所知? 还是她自己也被这个神秘的酒店所吸引?
不得不说,看完这个纪录片,你确实会觉得这个酒店是真的很邪。
就连那位被无辜牵连的摇滚歌手,也是因为住了这里后才被怀疑上,他自己都说,他也是这个酒店的受害者之一。
(PS:这个摇滚歌手真的长得太恐怖了,他每次出现在片中都吓死人,比蓝可儿和酒店本身吓人多了。。。
)4)既然家人早知道蓝可儿病得不轻,怎么还让她一个人去到多地旅行?
家人对此是否有责任?
5)关于酒店的管理片中的酒店经理不断提到她认为通往天台的门有报警器,有人推开一定会响起报警,只有工作人员才有钥匙解除报警。
但有网友说自己亲自去尝试,根本没有响。
而蓝可儿失踪当晚显然也是没响。
而从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网友去了那个酒店的楼顶,可以看到天台上很多酒瓶、烟头根本没人清理,说明有不少人上来过。
加上整个酒店就是很 混 乱,住的都是各种犯罪者,肯定也不乏其他精神病患者,因为这里不需要背 景 调 查和押金,而且所有人都共用一个电梯,不少还共用洗手间,蓝可儿是否真的没有遇到坏人?
很多纪录片前三集指出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完全在第四集里得到解答。
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悲剧,但绝对无法否定这个案子就是有很多疑点,有很多“巧合”,而这个酒店也绝对不是完全与此案无关。
讽刺的是,片尾还说到,酒店将被改造成另一个豪华酒店,蓝可儿死掉的屋顶居然要被打造成露天游泳池和酒吧。。。
哈 隐约觉得关于这个酒店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
但本片绝对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注,也同时详细介绍了这个酒店的各种不堪历史和洛杉矶犯 罪 史,还是信息量很大很有用的。
建议观看,只是别怪我没提醒你,那个摇滚歌手每次出现在画面上,真的建议你捂住眼睛。
蓝可儿在她的日记里曾称洛杉矶为la la land。。。
我只希望任何看过2016年那部差点得了奥斯卡的《La La Land》的人,请打消你对洛杉矶一切美好的憧憬,建议你看这部纪录片丰富、加强对洛杉矶的认识。
(最近我的微博Maggie_in_LA被禁言15天,小伙伴可以来我的微博小号: Maggie_in_LA2)
没有任何一刻感受她对逝者(所有片中提到过的逝者)的哀伤和怜悯,每一刻都透露出她那种害怕责任,推卸责任的态度。
听说有人死在酒店第一件事情打电话给她妈,怕自己受牵连抓进去?!
对她的态度和语气极其不适。
她说的最多的关于酒店就是她多想把酒店搞好,可是连最基本关心自己的住客都要找这么多个理由的管理者怎么可能把这个酒店做好
2013年,21岁的加拿大籍华人女孩蓝可儿(Elisa Lam)在洛杉矶旅行时突然失联,引发国际关注,后来她的尸体在所住的洛杉矶市中心塞西尔酒店(Cecil Hotel)楼顶水箱里被找到。
而最诡异的是她在酒店电梯里无法解释的异常举动。
至今她的死依然是个谜,有人说是自杀,有人怀疑是他杀。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塞西尔酒店成为了世界文明的“恐怖酒店”。
洛杉矶另一个知名未破命案“黑色大丽花”的死者死前也在这里住过,多位连环杀手也在这里逗留,甚至纪录片中的酒店工作人员说:“这里每个房间几乎都发生过奇怪的事。
”
有一个情节是,警方反复观看监控录像发现蓝可儿在失踪前与两个神秘男子有过密切接触,两个神秘男子还给了她一个神秘纸盒,片子通过情景模拟和配乐把气氛渲染得很恐怖,但最后发现这个人只是送快递的......这部纪录片其实就是《走近科学》啦!
3.12-3.13 2021 Netflex 想要兼顾娱乐性和事实,有做作的部分,但对案件本身和社会问题在4集里面都有足够到位的阐述和提醒。
酒店也是受害者,之所以这么多年出现这么多事故与其地点有关,也和它跟政府协调出来接纳刚出狱的罪犯这种安排有关。最令人恶心的真是那群网红主播,浓妆艳抹,搔首弄姿,评论这评论那。你真在意蓝可儿的安危吗?你是嫌事儿小。
铺垫了很多悬疑点,最后哦就是这样。
故弄玄虚,言之无物,看完对人性毫无好感
Actually quite suspenseful. 以及挺有想法去讨论skid row的存在,精神问题的正视什么的,但可惜都在卖关子前败下阵来。
太无聊了,把正常纪录片搞成鬼片形式还又臭又长,本来一集能讲完的东西搞成四集
走近科学既视感
Web Sleuth好传神的词,我曾被网暴过,morbid感同身受。我弟去年夏天出现精神病征,hallucination上来的时候,他惊吓的模样历历在目,因为hallucination对他说:你现在这么痛苦,自杀就解放了呀。他比蓝可儿幸运,定时定量服药,加上病情不算恶劣,坚持服药三个月后已经明显好转了。有过过去一年荒诞的人生,我觉得我不是“活着”,而是一名幸存者,安稳地过完一生比非自然死亡要难太多了。
客观且无限逼近蓝可儿事件真相的纪录片,好过其他人血馒头。
一些Youtuber们关注的只是案件的扑朔迷离,而并非关心死者或为了“正义”。那些希望蓝可儿还活着的博主们,大多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关注度和流量。满足猎奇心理才是大多数人热衷于了解此案的原因。激进网友一如既往地令人反感。结尾强行升华。
确实节奏有点拖沓,故意制造了很多悬念。但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能够让不明所以的大众走进真相,避免陷入阴谋论的怪圈。有句话说得很好,“人们一旦开始陷入自己的猜想中,就无法走出来”。当下的媒体,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媒体,更应当用证据说话,避免误导大众
印象中这案子真的是很诡异,看完以后觉得没那么诡异了,只是巧合很多。
看了前两集,查了查这个案件,发现还没个答案,也就懒得看剩下两集了。话说,前两集也是有点拖沓
很邪很无聊……倒是帮我祛魅了LA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K4y1Q7UG/?spm_id_from=trigger_reload。。。美国版走近科学。。。主角不是 疑似受害人 而是一个活人。。。最大的亮点和作用是洗白被质疑的乐队主唱。。。
揭秘这一轰动世界的“迷”案,只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其实并不“迷”。而愿不愿意接受那个结果,还需要人们走出自我限定的框架和情绪。整部片子从多方视角看待事件和证据。间接揭露了更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游民问题,以及网络带来的视角的局限性进而导致的对事实的误读和扭曲,可能反而冤枉了正直的一方和无辜的人群,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真正带来“迷”的,是人带着情绪陷入自我意识的迷惘之中。
看了这部才知道当时情况有多糟,就因为东亚面孔,加拿大华裔和日本恐怖片都能扯上关系,还有对金属乐的stigmatizing。整个网络反应就是大型且粗暴的race-based 文化联想。全片甚至时不时试图用蓝可儿的汤文进行第一人称叙,可你感觉不到任何关怀,对蓝可儿本人及家庭甚至至关重要的精神状况都是一笔带过,连照片都是网上一搜就有的。能梦回Netflix在2019年的别惹猫咪里对林俊案的讲述。呕吐
乱七八糟
结局指向没有按时服药,病情发作意外溺水。大篇幅描述酒店周边治安不好,发生过很多凶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后一集采访重金属音乐人被网暴的经历。矛盾点好多还是没解决:①尸体第一次被发现时盖子到底盖没盖上②头朝上与正常溺水姿势不同③如果是冻死前热幻觉,在水里哪有空脱完全部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