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iah第一集解读这一集引出了第二条主线,是牧师一家,以及美国本土。
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小镇,生活死气沉沉,牧师收到了银行的最后通牒,无论是他经营的迪里教堂还是他个人都濒临破产,妻子和女儿骨子里都不信教,连每天宣道的牧师都想烧毁教堂,这条线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地方。
瑞贝卡序曲是一只死鸟,我不确定是不是象征着遭受种族歧视的知更鸟,但我暂且就这么认为。
因为这一集后面的剧情。
第二集 震颤第一集把难民带到以色列边境的剧情,在第二集迅速事态上升。
中情局的boss中情局的Boss与阿维拉姆的老大通电话,以色列方面不得不被动的配合调查。
用老大话说:照章办事,阿维你不懂。
为什么?
这背后是以色列与西方秘密约定,以色列是美国及其盟友在中东的军事重心。
女主和搭档开往特拉维夫摩萨德总部在特拉维夫,女主要过去"协助"调查。
以色列 FLYING AID透过 CNN 女主播,我们知道以色列边境驻扎的难民正在挨饿,欧洲和美国的大使馆外面已经有人在聚集表示支持难民。
这时候来了一队送水和食物的组织,车上喷涂的LOGO是 ISRAEL FLYING AID,一个真实的以色列人道主义志愿者组织,简称IFA,这个组织成立于2005年,向以色列对立方面的难民提供援助,包括伊拉克、巴基斯坦、苏丹、印度尼西亚等。
IFA还是挺感动的,国际人道组织的存在。
当志愿者发物资的时候,以色列便衣警察们开始搜查难民,并寻找第一集最后“越狱”的男主麦西哈。
麦西哈竟然去了圣殿山。
高能预警。
三教圣地 耶路撒冷金顶清真寺就是男主的目标。
阿克萨清真寺前的麦西哈
远处的巴勒斯坦国旗注意远处的巴勒斯坦国旗,此时此刻国际上已经有民间自发的支持巴勒斯坦难民的活动了。
而阿克萨清真寺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心中的痛,犹太复国主义极端分子对它搞破坏(理由是阿克萨清真寺地下埋着犹太教圣迹),还有澳大利亚观光客纵火事件,2000年9月8日以色列前总统沙龙强行参观事件——直接导致了巴以流血冲突“巴勒斯坦人民起义”。
男主在这个地标前宣讲“要和平、不要流血,要团结、不要分裂”“按照神的旨意进行最后的审判”,而此时,枪声响起,发生了大家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流血事件。
虽然受害者被“神迹”复活。
但是这种“阿克萨清真寺前开枪上伤害小男孩”的行为,彻底挑起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愤怒,发生了这集CNN新闻里报道的 “继2000年之后巴勒斯坦第一场起义”。
左边是警察,带着右边的以色列国防军前来捕捉逃犯麦西哈
巴勒斯坦起义了
中东事务次长中东事务次长这下傻眼了,昨天还在说“应该让政客来处理麦西哈”,现在也明白过了,“这家伙是要挑起战争”。
好一篇巴以血泪史......
巴勒斯坦伊玛目而对于麦西哈在圣殿山的这次讲演,巴勒斯坦的宗教领袖有着自己的判断,而长老会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男主其实在第一集就表明了身份,他既不是穆斯林,也不是犹太教徒,更不是基督教徒,他顺应人们的信仰,也颠覆人们的信仰,他呼唤和平,却带来了争乱,此时人类是大海上的小船,“依靠我吧”,他说。
在巴勒斯坦人民起义之后,耶路撒冷东部的阿拉伯人聚居区被断电了。
多么批判现实主义,因为以色列阿拉伯人聚居区被封路、断电,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新闻采访可搜到。
耶路撒冷阿拉伯人聚居区被断电
女主点题了第三集解读
编剧的意图很明显,本剧首尾呼应讲解真像的“灰色地带”,剧中弥赛亚每一次神迹貌似都可以解释,但又好像解释的有些牵强,起码有两个神迹是无法解释的。
第一个是小镇龙卷风。
目前人类无法诱发有破坏能力的龙卷风,更别提毁灭整个小镇只留下教堂。
而龙卷风的发生与地震一样,只能提前几秒几分钟预警,一个魔术师是绝无可能碰到这种展现自己“神力”的机缘的。
第二个是华盛顿反省池中水面行走。
水面行走魔术有很多方法,但都需要事先布下机关,绝无可能在一个每天都被游客围满下无人察觉下布置,和被警察围满下无人察觉拆除。
所以编剧倾向于弥赛亚是真的,只不过男主女主不愿意相信而已。
弥赛亚符合预言吗?
BIBLE启示录中描写世界末日时会有战争、瘟疫、自然灾害,但这个世界末日时间很长,并不是突然发生突然结束的。
在这些苦难之中,会有假弥赛亚出现,那我们如何分辨真假呢?
启示录中有说,这个假弥赛亚会一直说“亵渎的话”,也就是说这个假弥赛亚是“反上帝的”。
把这段经文放在现在可以发现,假弥赛亚并不是撒旦教,也不是其它宗教,而是借着现代科学的名义反上帝的存在,比如说过度解读《进化论》的那群人。
所以剧中的弥赛亚没有说过亵渎的话,那他就是无法证伪的,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弥赛亚再临如果不是以天使环拥超自然的方式下凡,确实很难让所有人相信,但BIBLE的记载不可能完全正确,这也有可能是弥赛亚给大家进入千年之国最后机缘,信则生,不信则剪除。
最有意思的地方本剧致敬了1959年《宾虚》的一个设定,就是犹大宾虚在沙漠上被耶稣喂水后,罗马士兵打算鞭打耶稣,却没下去手。
男主在德州小教堂那里想枪毙弥赛亚时,做出了一个同样非常迷惑的表情,然后男主并不是忏悔了,而是给自己不远万里以假身份非法入境美国,没有动手灭口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一股被洗脑了的感觉。
弥赛亚从头到尾是没有吃过一口饭,喝过一口水的,甚至都没有真正的睡过觉。
因为再临的弥赛亚是神,确实是不需要吃喝休息的。
但为什么他一直不称自己是弥赛亚呢?
也许他真的可能是弥赛亚再临前的某个先知,我觉得作为信徒也没必要主动为其冠名,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其实片中的所谓“恐怖分子”,所透露出来的,只是一个所谓反对资本主义,反对强权的人士,而真正杀人灭口的,是白宫高层,这何尝不是恐怖分子。
在真理信仰面前,认知的僵固,思维的奴隶才是最大的问题。
故事非常大胆,影片结构很完整,节奏也不错,很下饭,唯一缺陷就是救世主讲的道比较虚,不够立体和深入。
但是剧本身的深度已经做足,引人思考,后劲很大,是一部佳作。
如果没有跨过对西方(以色列,阿拉伯,美国)宗教信仰和历史的基本认知门槛,可能看起来会很懵逼。
看了三集 写了一点圣经对应的地方 发不出来 只好先发图片了
【新约: 马太福音 Matthew 第16章】 16:4 邪恶和淫乱的世代要寻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之外,不会有什么神迹给它了。
”耶稣就离开他们走了。
16:4 A wicked and adulterous generation looks for a miraculous sign, but none will be given it except the sign of Jonah." Jesus then left them and went away. (The Yeast of the Pharisees and Sadducees )
信仰是什么?
信仰不是对某个确定性答案的认定,无论这种认定方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
剧中无论是追随弥赛亚还是质疑弥赛亚的人,都是已经有或者想要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弥赛亚一次次地打破了他们的这种妄想,试图将他们领到信仰的真正道路上来。
作为多数人群的旁观者居于两者之间,他们有点信又有点不信,总是要求一个神迹,一个证明弥赛亚确实是弥赛亚的100%的证据,或者相反,一个证明他是骗子的100%的实锤。
但是,如果弥赛亚真的证明了自己是100%的弥赛亚,那你的信仰值几分钱呢?
信仰的宝贵之处正是在于,即使你只面对了1%的可能性,但你依然选择了相信。
况且,物理神迹永远不是100%的,即使他行走在水面上,也总有人会质疑说他是凭借了魔法或作为现代魔法的科学,于是大家又要求更多神迹,凭借证据只能达到99%,永远达不到100%,只有信仰才能完成最后关键的一跃。
追随弥赛亚的人,总要弥赛亚给他们答案,比如要去哪里,要做什么。
他们想要一个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想要一个可以依附的绝对正确的主人。
但是,他们越是急切地要求被命令,弥赛亚越是沉默,甚至要求他们自己给出指令。
弥赛亚不止一次地指出,人们和弥赛亚在神面前是平等的,弥赛亚只是传递了神的消息,但人们都能聆听到神的声音。
因此,在信仰状态下,我们依然要自己去做选择,我们还是会犯错、犯罪,还是会怀疑自己,而不是永远正确下去。
信仰和不信仰的区别在于,信仰的人能够在怀疑中不断超拔自身,而不是在自信中沉沦。
否定弥赛亚的人,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答案,例如科学、国家,并且试图用这些答案来消解处于答案之外的弥赛亚。
但是这些答案真的能支撑起生活吗?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答案并没有让他们一团糟的生活得到改善,相反他们生活的问题正是来自他们对答案的固执坚持。
相反,与弥赛亚的对话能让他们开始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并试图去把握它。
弥赛亚带来的信息就是,答案不存在。
没有人给你现成的答案,所有试图用现成答案来为自己生活奠基的人,最终都会发现,这只是压抑以及加剧了生活的动荡。
因此他一再地揭示出对话者生活本身的不自恰,并且拒绝由自己来弥合这种不自恰。
但同时,弥赛亚又带来了福音:上帝存在,我们的生活依然存在普遍性,而不是在偶然性中荒度一生。
上帝存在的证据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在不自恰的生活中依然可以实现幸福,依然努力去追求幸福。
这与不可知论者不同,不可知论预设了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的真相,而且也预设了我们可以越来越接近这个静态的真相。
但是在弥赛亚的叙事中,真相永远是回溯和筹划性质的,随着时间的演进,对过去的回溯和对未来的筹划也会发生改变,这个真相是历史性的。
因此,不要放弃与生活的斗争,虽然这场斗争永远不会结束,但在斗争中我们将获得人生全部的意义,上帝保证了这份意义的获得。
有信仰的人坚信,上帝不会让我们无故来到这世间,这既是恩典也是责任,它使人可以直面虚无。
虚无一方面是人生整体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是生活中每个细节的不自恰,克服虚无的道路不是否定虚无,而是与虚无共舞,在这种勇敢的共舞中,信仰就得到了自证。
第二集解读这一集很短,只有三十多分钟,情节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想表达的内容是个很大的命题。
取打火机
约伯记男主下定决心要一把火烧掉教堂,起风了,把桌上的书翻到了《圣经》约伯记,而约伯记开头讲的是耶和华最正直的仆人约伯,在一场针对信仰的考验中,被剥夺了一切财产并降下了满身毒疮痛苦不堪之后的反应,他开始咒骂自己的出生,并开始抱怨神的不公。
点出了人间的一大疑惑: 正直的人为什么会遭受不幸?
如果世间没有神所应允的善恶有报,那么到底有没有神存在?
阿维想告诉吉卜利: 神不存在阿维信仰崩塌的背后有一个故事,第一集已经被点出了。
痛苦的女主女主Eva经受的痛苦,丧母,丧夫,身患绝症,依旧坚持正义和真理。
可以说正是信仰(中情局的圣职),支撑着她,(真理)安慰着她。
启示录第一章而牧师寻求的是安慰,是自我价值感,注定与真理无缘。
男主通过约旦安曼飞到墨西哥,从墨西哥边境进入毗邻的德克萨斯州。
看到龙卷风席卷过后的土地,说,这里空了,是否是一语双关?
BuzzFeed
超级推送 buzzfeed当新闻出现在这种平台,女主知道,删推特封号已经没用了,神迹这事儿,能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暴风眼中的男主
预知梦很显然女主做了预知梦。
男主是通过什么手段拣选了一个会做预知梦、会在龙卷风来临时离家出走的女孩?
他是怎么面对龙卷风的?
为什么教堂没有倒塌?
暂且搁置这些疑问,回到约伯记,约伯记的最后,神嘉奖了约伯,因为他并没有因为倒霉而承认自己有罪,虽然他的朋友都在跟他强调因果报应。
这也就是在说: 人类的命运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受难并不能证明你怎么样,过的好也不能证明你怎么样,你以为当下一切是你积德或作恶的结果,其实并不是。
有的网友说,可以引申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补充一句: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人需要在有一口气的时候,拥有一种不放弃的韧性。
虽然我们不能决定命运,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
细读约伯记的时候,发现约伯确实是这样做的。
第四集解读
敢说敢做 神迹夸大出现和神迹被人为打压 焦虑的follower永远兜转在恐惧和情绪激荡中 一个开放式结尾也好 进化过于缓慢的世人本来就不允许这样的声音越说越响 🥃再见 一部flash好作品混世久了的孩子的确容易接近真实 能看见对方因为什么而恐惧 情绪激动与其说是政治魔鬼 还不如说是底层社会方式磨练了读心术
首先说结论,我的理解是,主人公就是弥赛亚,或者说是耶稣降临到现代。
剧中的几个“反证”,他哥哥的话,还有癌症小女孩最后的死亡,其实都无法从根本上否定主人公就是耶稣;至于在伊朗精神病院的病例,怎么说呢,既可以理解为是妄想症,反过来也可以说是凡人不相信或者无法理解耶稣在人间。
至于“神迹”,比如沙尘暴赶走了ISS;在清真寺前从小男孩身上取子弹;从以色列监狱里莫名其妙的消失;无惧德州龙卷风并且救了神父的女儿;神父本来打算烧掉教堂去骗保,结果突遭龙卷风袭击,教堂居然神奇的成为小镇上唯一幸存的建筑;在华盛顿纪念碑前的水上行走;给美国总统的警告,后者做梦脚下被水淹结果睁眼一看真的就是大洪水……可能有一些是巧合,比如天气现象;有一些可能是幻术骗局,就像水上行走和取子弹。
但实际上,我所理解的历史上的耶稣,差不多也就是个利用一些神迹和魔术去吸引人,但归根到底是一名带领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社会活动家,所以这些地方来说并不矛盾。
而弥赛亚无论是对于以色列特工,还是CIA女特工的个人秘密的了解,都没法简单的去解释。
后来在酒店里对政府收买来的妓女的那场戏,让我没法不联想到新约中那个抹大拉的玛丽亚,而且弥赛亚的话,不仅仅是“感召”了那个妓女,甚至彻底击溃了负责监听的政府特工的心理防线,那哥们立马放弃了对弥赛亚的怀疑而打道回府。
最后飞机坠落,当然牧羊小孩的话,说你俩本来已经死了,结果被弥赛亚一模又复活了,这个话可能有水分,毕竟剧情前面也交代了这个孩子是个大话精。
但弥赛亚不仅是幸村了下来,而且浑身上下完好无伤。。。
还有前面清真寺遭遇人弹自爆袭击,那个一直相信他的巴勒斯坦孩子,最后也是没有死,这不就是约翰福音里那句话:“神爱世人,甚至赐下他的独生子,好让所有信他的人不至于灭亡,反得永生”嘛。
我觉得编剧就是在故意的给你一些看起来是“伪证”的东西,但实际上还是在传达这就是神迹的意思。
仔细看完后发现其实是把原来耶稣的故事搬到了现代。
耶稣当年也演过这样的套路。
被当成神经病或异教徒,受到当时信奉旧约的“世界”。
2020年,觉醒的元年。
在电影里表现的一切其实都是证明了耶稣在圣经里说过的一些传导在了电影里,只是很隐喻。
大部分人估计会把这部剧看作是超人剧。
或者是阴谋论剧。
整个第一季贯穿下来其实最后还是只是为了表现一个问题。
就是救赎和原罪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宗教的文字带给人的是什么?
个人崇拜?
信仰丧失?
从失去到拥有在到失去,信仰一次次冲刷着自己,而你最后是否找到了那真正的核心。
还是又沉迷在无限重复的人生故事里来来回回?
面对那些你不敢面对的人生课题。
面对那些让你恐惧的一切。
地球是个游乐场,一切都是为了提醒,学习。
拯救的不是肉体,而是你的灵魂。
弥赛亚是道路,是垫脚石,是信息,是管道。
而迷失的心灵需要救赎和面对自己的内在才能找到通往“上帝”的那扇门。
楚门的世界里,我们是迷途的羔羊,而别人和世界都是你内心的一面镜子。
一面镜子一面镜子而已。
而你可以在任何的“当下”从新的选择。
面对你的痛苦,直面你内在的空虚。
问自己一句?
我?
到底真正的想要的是什么?
还是?
你根本从来不知道你想要什么,而是一直觉得你想要什么?
却没发现你从未失去任何。
这部剧讲的是弥赛亚再临时,关于救赎的故事。
首先,电影没有明确给出麦哈西是否是弥赛亚。
但从剧情的种种证据看,都指向麦哈西确实是弥赛亚。
比较可靠的几个证据有:飓风过后,只有教堂没有被摧毁。
他并没有指示牧师往哪里去,但是牧师带他去了他想要去的华盛顿。
他在华盛顿现场表演了在水上行走。
他预测了飞机的坠毁,在飞机坠毁后死而复活并拯救了以色列特工。
他在和人对话时清楚每个人各自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些都是难以用魔术或者阴谋计划来解释的。
在此基础之上,我想讲讲我所理解的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是一部以信仰为核心的电影,里面的人物都代表了对信仰不同的态度。
阿维是一名以色列特工,他内心的秘密是他在一次行动中,找到了杀害他母亲的凶手的儿子,他选择了私自行刑,将这个小孩杀死。
这类似于中国武侠,A杀了B,B的小孩就要找A报仇,然后A的小孩又要找B的小孩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种选择虽然符合人们内心的朴素正义,但并不符合上帝的心意。
按照我对圣经的理解,上帝并不希望人成为审判者,人们应该相信上帝会亲自去惩罚恶者。
自己要去复仇的做法,本质上应该是不相信全能公正的上帝的存在,或者对无所作为的上帝的失望。
因此麦哈西指出,经历过那次事件之后的阿维彻底失去了信仰。
但在最后一集飞机上,麦哈西一直劝哈维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选择,并表示只要忏悔就可以得救。
哈维最终在飞机快要坠毁时选择了忏悔,并最终在坠机后得到了麦哈西的拯救。
其实纵观全剧,哈维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特工,但其实他的内心仍然存有善良。
他非常关心他的女儿,即便他的妻子背叛了他。
他在德州的帐篷外有机会拿着枪直接杀死麦哈西,但他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下手。
他选择将杀死小孩的事情掩盖到内心的最深处,但他仍然不时的会为这件事感到煎熬。
正是因为他内心的那一丝善良,他得到了上帝的拯救,就如佛教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阿维在飞机上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弥赛亚说,每一刻都有选择的机会,在善念或者恶念之间进行选择,每一刻我们都有机会重新创造自己,这是上帝伟大的祝福。
阿维回答的一个引申问题是:如果罪人无论犯了什么罪,只要他忏悔,选择善良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原谅和拯救,那先前的这些罪岂不是都不用受到惩罚?
佛教相信善恶终有报。
我并不知道,在公义的上帝那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牧师则相当于阿维的另一面。
表面上非常虔诚,礼拜日总站在教堂门口和颜悦色的欢迎大家,在台上讲的头头是道。
但他其实并不关心自己的女儿。
他和妻子对女儿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女儿因心情不好在外面逛了很久回家,妻子的反应是关心她女儿去哪里了,而他的第一反应是想知道女儿有没有偷钱。
女儿在布道会上晕倒醒来之后,妻子的反应是关心她女儿身体是否有恙,而他关心的是一直追问给他带来无数关注的弥赛亚去哪里了。
女儿堕胎的事情妻子都不敢告诉他,因为告诉他之后他必然会为了维护他牧师的名声逼他女儿把小孩生下来。
而妻子从她女儿的角度出发,认为她女儿并没有准备好在德州做一个单身母亲,支持女儿去堕胎。
(题外话:堕胎在美国是机具争议的话题,一大部分基督徒认为按照经义要禁止堕胎,这也成为总统竞选中拉拢基督徒的一个工具。
不管川普说出多反智的话,只要他答应会任命保守派的大法官,很多基督徒就会把票投给川普。
其实我认为这本身根本不应该成为一个政治话题。
这是个道德问题,并不是法律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堕胎是不可以的那你就别堕胎,但不能拿自己的道德观去强迫他人。
就像我认为捐钱给山区儿童是好的,但我不能要求其他人也必须遵守这个行为。
养育一个小孩是需要花时间和成本的,很多人在怀孕时并没有准备好成为合格的父母。
强迫这些人生下小孩,谁又来负责这些小孩的成长环境呢?
与其在强制所有人不能堕胎上努力,不如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如何改善那些出身在穷苦人家的小孩的成长环境上。
)我一直认为,自认为自己很虔诚,拿着经义和教条来指责其他人违背了这一条,违背了那一条,并不是上帝的本意。
首先,圣经说过在上帝的标准来看,没有一个人是义人。
圣经中耶稣在面对一个行淫的妇人时,告诉大家谁没有罪,就可以拿石头打她。
按照律法,这个妇人应该被石头打死。
但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去打她。
其次,律法只是工具,上帝爱的是人,不是律法。
不允许堕胎看上去是维护了为出身小孩的权利,但被逼生出小孩的那些父母们所受到的伤害又为何要被忽略呢?
就像牧师为了追求宗教律法强迫她女儿把孩子生下来,但她女儿本身并没有得到她的关心。
其实在剧中,他女儿仍然得到了弥赛亚的拯救。
这部剧传达了堕胎本身,正如其他种种律法,并不是上帝关注的重点的观点。
飓风来临前,牧师打算一把火烧掉这座教堂,在那时他已经彻底放弃了他的信仰。
即便他亲身经历了各种神迹,比如教堂在飓风中的保留,水上行走等等,当牧师发现自己并不是弥赛亚来的目的,他女儿才是时,他仍感到不解和愤懑。
那一刻,他想到的只有他自己。
他去质疑弥赛亚的行为,为了赚钱去私自安排弥赛亚上他岳父的节目,甚至给弥赛亚安排衣服鞋子,大有一副我才是整个事件总指挥的架势。
这种种的行为显示他其实并不虔诚,也不谦卑。
在事情没有按照他的安排进行的时候,他仍然没有忏悔,而是选择去烧掉了教堂,陷入了彻底的迷失。
他和犹大的故事很像,即便亲历耶稣的神迹,位列使徒,听了许多耶稣的讲道,却仍然选择出卖耶稣。
同样作为对比的,是萨默尔和吉卜力的选择。
两个人是好朋友,都作为难民跟随弥赛亚来到了以色列边境抗议。
在恶劣的环境下,吉卜力仍然保持着非常坚定的信念,最后在神的启示下和平带领难民进入以色列。
而萨默尔在苦难之中则开始怀疑弥赛亚的真实性,最后被带到了极端组织,被要求带着炸弹去炸清真寺。
原教旨主义者的逻辑是作为信徒要为主牺牲,对于他们看不惯的人是可以去杀掉他们的。
为什么宗教容易滋生极端思想?
因为他们在本质上非常相似。
都强调要无我,愿意牺牲自己,听从上帝给我们的使命,反对上帝的人是魔鬼,而我们永远不应该站在魔鬼的那一边。
圣战是比较有道德感召力的。
我认为能把好的宗教和极端的宗教区分开来的,是有没有人道主义。
无论我们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还是应该关心每个人,无论他是好人还是罪人。
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特别是生命的权利,无论他们的想法有多愚昧,错误,甚至离经叛道。
这和前面提到的阿维要自己去报仇的选择一样,上帝并不希望人们审判并去施以刑罚。
而吉卜力在劝萨默尔不要燃爆炸弹时喊出的那句话是:“神更伟大”。
另一组对比是国防部长和总统。
部长属于非常典型的为了利益可以使出各种肮脏手段的政客,比如出钱让妓女去诱惑麦哈西,假装和以色列达成协议但炸毁运送麦哈西的飞机。
在部长眼里,所有人基本上都是工具,可以利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总统则相对来说保有信仰。
比较有意思的是,麦哈西见总统的目的是让美国从全球撤军。
这表达了作者的一个理想。
认为美国在全球部署美军其实加剧了世界的冲突,从上帝的角度看,不希望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到处干涉。
我的理解是,虽然总是带着民主和自由的口号,美军派军事力量干涉他国主要还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用经济学家的术语,当收益高于成本时,美国才会出兵干涉他国;一旦成本高于收益,美国就不会选择去干涉。
比如最近从伊拉克的全面撤军。
如果说军事占领的目的是为了占领资源,这的确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伤害。
至于说推翻和不推翻萨达姆对伊拉克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并不是专家,也许只有伊拉克人民和上帝知道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认为干涉他国内政本身是原罪。
对于一些受独裁者或者暴君压迫或者在各种冲突中受难的人民,我认为国际社会出于人道主义的干预是有必要的。
最后一个人物:Eva。
我其实并没有很理解这个人物。
弥赛亚对她的评价是她让工作占据了的人生。
她在工作中雷厉风行,从不退让,但内心其实非常脆弱。
她一直不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麦哈西只是一名阴谋家,但她流产了好几次都无法生育,其实她内心才是最需要信仰的力量。
她代表的或许是那种投入全部身心在工作中,无暇顾及信仰,家人,甚至自己的人们?
她相信真相,相信不是黑就是白,并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真相。
但在费劲心思寻求之后,有没有可能事实却很简单?
这部剧花了大量篇幅描述她的忧郁,总感觉她一直很疲惫,忧心忡忡,我想不到她在剧中那个地方笑过。
或许她代表的是花了很大精力,想要寻求世界的真相,但因为没有对上帝的信仰,无法得到满足和幸福的思想家。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也是对宗教意义的探讨。
一只狗奄奄一息,麦哈西并没有拯救它,而是像那个小孩父亲要做的一样,一枪结束了狗的生命。
带患有绝症的小女孩的母亲前来花了很多功夫拜访麦哈西,但剧并没有交代最后小女孩有没有好转,按照结尾处小女孩的样子,似乎并没有好转。
这代表很多人寻求宗教的目的,狭隘点说,是为了治病;宽点说,是为了摆脱苦难。
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动机。
为什么上帝没有拯救狗,没有马上拯救小女孩?
我们需要他们被拯救,只是因为“我们”需要。
我们希望我们的亲戚不要生病,我们自己不要生病,也是“我们”需要。
然而,我们需要不一定是上帝的需要。
我们谁也不知道上帝本就希望一个人继续活着,还是本就希望一个人死去。
祈祷真的可以改变上帝的意志吗?
也许会。
但人之常情总会祈求上帝医治疾病,但上帝不是说了,人死亡还有天堂呢。
真正的信徒,又何惧死亡和肉身的分别呢?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帝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让苦难和令人难过的经历消失,它的存在或许只是为了给一切经历一个意义,无论它是好是坏,无论它是生是死。
C.S. Lewis说得好:“寻求真理,你或许可以找到安慰;寻求安慰,你既得不到真理也得不到安慰”。
”If you look for truth, you may find comfort in the end; if you look for comfort you will not get either comfort or truth only soft soap and wishful thinking to begin, and in the end, despair.”作为总结,我认为这部剧的重点讲的是救赎。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到最后一刻,我们才在阿维和牧师身上,看到神会拯救哪些人,不会拯救哪些人。
无论你经历过什么,选择过什么,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都要保持内心的那一丝丝善良,这是我们和上帝连接的最后的通道。
令人悲伤的是,在看这部剧的同时,西安因为疫情发生了一些悲剧。
在封城之后,一些急需治疗的孕妇和心脏病患者,因为种种原因被多所医院拒诊,最终导致流产和去世。
当那些认真“执行规定”的保安或者医生,看到为了得到救治而苦苦哀求的病人时,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内心中是否还存在那一丝丝的善良,在某些时刻告诉他们该如何选择。
酥的人设和演绎都还挺有意思,但是女主的人设也太无聊了看不下去。主线有点太故弄玄虚了。不过最后的一片花海真的很美。
双线悬疑缠绕式发展。第一个疑问是:他是弥赛亚吗?第二个疑问是:他(或者他背后的人)目的是什么?……根据第一个回答的摇摆,第二个疑问的结论也会不同,增添了不少观影乐趣。我对全片唯一的不满是主人公外形上太接近传说中的耶稣了。打破常规才有趣啊。
看得有点惊心动魄……
低配汉尼拔假扮弥赛亚 试图颠覆普世理念
好久没看这么有深度值得思考的片子了。你以为它讲的是宗教和政治,实际是让你思考who you truly are and you become what you believe.
不错
题材新颖
因为米歇尔莫娜汉看的 几年前看了几集一直没继续 昨天追完 剧里抬出亨庭顿 其实就是亨庭顿文明冲突的底子+各种宗教知识点凑一块儿搞个大新闻 节奏慢对白故做高深昏昏欲睡 第一集看完你大概就知道他要干啥
365天内看到最好看的剧,以亚伯拉罕教为线串起中东-美国以及现代政治冲突,太他妈妙了。强烈怀疑7.3分是因为中国观众对圣经的不熟悉才打的
居然是现代神怪剧!恶非命中注定,是人的一种选择。
部分演员演技和逻辑线有待提高
以为会是宗教说教片,竟然很多惊喜。 这位弥赛亚, 还是跟我心目中的期待有些差距的
看不明白!
1分,没别的原因,我是基督徒, 我仇视,敌对 穆斯林猪。
当年摩西劈开的是我流的口水
你们CIA的minimal resources也太minimal了吧?我还以为就俩人
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集
其实线程并不多,甚至略单一,但是仍然很吸引人。编剧的高明在于不作伪,只是把事实分批次呈现出来。剧中的神迹都有了解释,沙尘暴破敌,私人飞机援助,水行魔术,枪杀伤犬。但无法解释的是龙卷风奇迹,要知道他没进掩体,要说轨迹恰好忽略教堂可以,但是人肯定要被卷跑啊,第二是他一见面就知道每个人的信息,妓女可以靠社会经验分析,但是阿维和伊娃的信息不可能。开始以为是克格勃支援,但后来显示似乎不是,此处就存疑了。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弥赛亚,但是很多巧合太令人迷惑,背后的势力也捉摸不透,期待后续。
believe or not is what matters.
我并没有足够的宗教知识去对故事做过多评价目前只觉得剧情freaking biza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