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本佑太是谁?
竹本佑太很普通,很平凡,甚至有些窝囊。
竹本佑太可以是每一个人,甚至,我们自己。
记得以前看动画的时候,实在是被复杂的多角关系绕的脑子打转,连人物关系都没有搞清楚的时候就这么放弃了。
可是,喜欢它的人却异乎寻常的多。
大家都说,在蜂蜜与四叶草里看见了青春。
曾经和朋友讨论过,竹本大概是日本动漫里最没存在感的男一号了吧。
最后的最后,好像是在坐着火车离开了吧,大概记得是这样。
实在是个大炮灰。
森田的才华,真山的恬静,相较于其他男性角色,竹本实在是有些弱气。
非要说什么长处的话,大概想到的是温柔或者善良……这种性格,若是放在女生的身上或许还可以引来一群男性角色的倾心,可是作为一个男主角而言,sorry,那只能被炮灰了,说用句流行的话说,气场太弱。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非常没有存在感的角色,却在看过片子很久以后开始有些怀念。
怀念那个会在海边傻乎乎的喊着青春万岁的家伙,怀念那句淡淡的喜欢你。
竹本太平凡,平凡的就像我们自己。
不是谁都会像森田或者阿久那般的才华洋溢,也不是谁都会像真山那般有一段另类的恋情和坚持。
至于理花,也许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我喜欢的角色设定。
最喜欢的,大概还是山田吧。
大多数的我们,只会是竹本,我们从来都不曾站在舞台的中央,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只是最为一个普通的参演者,在灯光照不到的地方,演着自己的戏。
看着主角们藏匿于鲜花和掌声后的笑脸,或许会有些妒忌,不过,更多的时候,也是淡淡一笑,默默转身。
作为大多数的我们,只是平凡的过着简单的日子,有三五个交情不错的朋友,偶然一起打打闹闹,说些有的没的,在心底也会有梦想,但最终会回归现实,过这约定俗成的生活,会哭会笑,也会有困惑。
当然,我们也会被那些闪耀的人群吸引,就像竹本第一次看到阿久的怦然心动,在心中有着小小的希冀。
啊,那个人也许在看我吧,那个人或许是在对我笑吧。
带着这样那样的小心思,悄悄的靠近。
曾经听人家说过,门当户对是不变的法则。
不在于世人的眼光和门第的区分。
只是,相似的气息的吸引,相同背景下的惺惺相惜。
森田和阿久,大概也是两颗有些孤高的灵魂找到了彼此的共鸣吧。
对于阿久来说,竹本或许可以是生活中谈的来的朋友,却不会是那个让她目不转睛的焦点、甚至不是伤心时的避难所。
有时,也会问问自己,生活中同时出现了森田和竹本,你会喜欢哪个?
森田吧,也许第一眼,就会被那个有些放浪形骸的“艺术家”吸引,嘴巴上说着些违心的话,却还是会偷偷的去关注他的一言一行。
至于竹本,可能只是在那些kira kira的人身边被光芒照的有些模糊的身影。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原来自己也是那个“竹本”。
动画的时候,只是零散的看了一些,电影也是在一个有些犯困的夜里看完的。
最喜欢的,大概还是在love is glowing的歌声里,奋力骑着脚踏车的身影。
至少,竹本还是去追寻过,至少那句喜欢你还是说出了口。
这样的青春,虽然有些遗憾,倒也是无悔。
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到底是什么呢,蜂蜜四叶草里是爱情。
那么对于自己呢?
那些曾经的希望和梦想呢?
忘记了啊,小时候可以轻易说出口的大话,现在已经完全记不得了。
记不得梦想,也不知道方向。
可能就像妈妈说的,哪来那么多的“成功”,能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已经很好了。
所以,到底我们还是竹本佑太。
过于平凡的我们,无法拥有“阿久”那耀眼的梦想。
甚至,可能在我们还没有做出任何行动之前,早就被主流推向的别的地方。
那个曾经被称之为梦想的彼岸,大概也只能在一次次的回首中离我们越来越远。
可是,就算是平凡如竹本,即使有着太多的情非得已,若能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大概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吧。
记得以前,室友辩论时的论点是“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平凡如竹本,若能耕好自己那一亩四分田,或许,也就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那颗四叶草吧。
life is hard だがらhappy
看完H&C的电影,电影和动画表现手法的相异,电影带来的是别样的错觉。
不过并不太喜欢导演的手法,感觉似乎这方面的电影应该更贴近侯孝贤的感觉。
在后面的赞助名单中看到了武藏野美术大学。
武藏野。
第一次看到这三个字,在岩井那个青春狂人的四月物语中,不落幕的樱花,松隆子十七岁的容颜,阳光下飞舞的发梢细丝,拿一把椅子站在楼外的场景,历历在目。
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少。
曾经,也就是曾经,我也是喜欢拿着大桶的颜料随意的拿手涂抹的姑娘,把画纸铺在地上用指头接触那些细腻的颜料,蹭得身上都是。
也曾经把教室电箱的大盖子卸下来铺满满的颜料,把绿色的颜料混合绿茶,丙烯的颜料弄到手上洗不掉,长久以来指甲里面都是脏兮兮的各种色彩,不开心的时候拿出画笔铺上纸自己画,然后撕掉烧掉扔掉。
长久的幼师的梦想早已不知道消失在哪一日。
画笔很久没有碰过,讨厌铅笔生硬的笔尖与单调的色彩,不弹钢琴的手变得很笨拙,胳膊不再如往昔轻盈的舞动,身体变得僵硬,曾经那么柔软的身体早已消失在时光当中。
钢琴上面是厚厚的各种英语书籍,相机早已经落了灰,85年的打算换镜头的老式胶片机扔到了底层,LOMO LC-A送了人。
如此谨小慎微的拾掇起各种不切实际的梦想,认真考虑是否出去继续研习IR。
GRE的材料厚厚厚厚,背的东西一个接一个。
《看不见的城市》还没有打开包装。
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的书籍,书柜完全放不下,不得不搬出纸箱子,我说我要生活在四面都是书的地方才会有些许的安全感。
听着音乐依旧习惯单曲重放,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在现场,然后会随着节拍晃起头来。
每日离开了电脑无法生活,已经再也想不出别种的生活办法。
真可怜。
我说我自己真可怜。
如此卑微并且弱小,不值得一提。
闪光也永远的消失在历史中。
不会改变的一切随着时间慢慢的消失殆尽。
总想起过去的人真是不值得原谅,如此自怨自艾依旧于事无补。
所以索性,抛弃一切。
不承认历史是可悲且可鄙的,不过仍应该向前看。
也许应该收拾起我的画笔,把他们扔掉。
拿斧头砸了我的钢琴,成全我孩童哭泣时的梦想。
然后卖掉珍藏许久的碟子,卖掉那么多无用的书籍。
Return to innocence.这首歌,中文翻译作重回清白,innocence,我认为指一种无知的状态,更加能够体现那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意义。
回到一种无知的状态。
从头开始。
06年这部电影出来前就把动漫版的蜂蜜与四叶草在盆友(威逼利诱)的陪同下看了个大概,在按下PLAY键之前还会想着电影版也会像动漫版那样有温柔的绿色和暖黄交融的光芒。
最后我看下来的心情也记不得了。
11年又把这部电影翻出来重新看了遍,才发现这是一部很好很文艺的青春片,就像很久之前某个动漫评论人说过的一样,电影不是给漫画和动漫的死忠饭看的,但实实在在是部好电影。
先不说看着樱井少爷在片头的时候坐在后廊包着饺子看着樱花飘落的傻样...那个穿着短裤给人感觉跟一般美大男生不一样却傻到要死换哪个女生都不会把他当做男朋友或者老公的学生形象实在是让我囧了半天,想起樱井少爷平时精英有为成功好青年的样子我更是有种想分裂的冲动...可是当菅野洋子的那首配乐YOU响起的时候却被狠狠地抓住了心。
那一刻我隐隐感觉到监督想表达的是跟动漫里唯美的淡色系青春不一样的实实在在的青春。
想起来电影里那些我们似乎都经历过:一个驻步一个眼神就产生的一见钟情独自在远处看着喜欢的那个人却始终不敢走近大家聚在一起把毛巾围在头上开着不像样的BBQ女生不经意间就建立起的小小感情被人甩了之后会后知后觉因为想去看海在海边疯玩之后却误打误撞地不能及时回家只能就地留下...还有什么呢...突然来临的一些质变让所有的人沉默不言渐渐放开暗恋的人的手帮他去追求幸福却在某个夜晚因为他的温暖嚎啕大哭说着喜欢你喜欢你低沉期什么都做不出来想帮重视的人不知道怎么做只能到处逃避自我寻找以及那句——谢谢你。
太写实,偶尔会觉得有点无聊,会觉得看不下去。
万一走不好整部电影会成为我爱你你爱她她却对他念念不忘而他却怀有其它心事这样的狗血剧情走向走下去走成个绯闻青春什么的...到头来谁都没有跟谁在一起,要是再世俗点就是打哪来就归哪里的奇怪念头...好在我们都知道这些都是青春,大海之行是整部片子的重头戏,之后五人微妙的关系(如果牵强说还有一群人吧喂...)实则让后半部分明明心理台词比前半部分还要多却依然让人窒息到只想学竹本拿着辆脚踏车进行个大逃亡.但是在看他们因为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的时候我们也感到迎面而来真实的烦恼与踌躇。
能怎么办呢你说 我们能怎么办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那一刻突然想起身边那些人的平时小事以及心中那个最重要的人的笑脸,所有的思念在那一刻像怪物撕咬着我们的皮囊迫不及待地想奔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
最后的结局是竹本停好脚踏车越过安静的清晨,身体累到都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不管有多疲劳有多喘气,爬上花本工作室的二楼,对着重新开始画画的阿久温柔地说出:我喜欢阿久。
阿久那句谢谢你让一切的憋屈和停滞不前轰然倒塌,就像在长长的隧道里走久了终于看到了出口。
出口的外面,艳阳高照。
原本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优的那封信却在明明白白地说着青春和人生依旧在继续地活着。
这些都不是结束,我们的青春一直会走下去。
后来还有日剧版,实在不想看不是因为剧本不好画面不好演员不好什么的...而是太长静不下来看了...况且因为电影版缺少了原作的搞笑桥段让我等得有点百无聊赖-- 海报上的五人青春洋溢,不是傻小子的莽撞也不是女孩子不值一提的勾心斗角。
这种青春多少带着点理性,却又那么真实着。
青春万岁。
看完了漫画回过头来再看电影版,才真正觉出欠缺来,这整部电影,就好像竹本的寻找自我之旅一样半吊子。
相比起一路从东京骑到了稚内的漫画,电影中连帽衫都未曾换过的竹本实在是显得有些诚意不足。
这无疑是可惜的,倒不是可惜漫画的精髓没能显现什么的,因为漫画还有足够优秀的动画嘛,可惜的是……或许,大概,是能够拍得很好的?
因为至少在我的眼中,苍井优和阿久的适配性真是不能再好了!
樱井翔的竹本虽然没这么合适(再年轻点来演会更好吧)但也还不错的。
如果改编地更用心点儿,或者说篇幅能够更长点儿,呈现出来的成果应该会更加好,因为他们本身是可以更好的。
因为讨厌男女主演,所以剧版我是绝对不会去看的。
有搜到评价说剧版远比影版要好得多,最开始的时候比这剧照对这种说法发出嗤笑,但想了想两个载体可以承载的剧情长度,恐怕人家说的也是实话。
觉得可惜的点太多了,没办法一一数出来,真的数起来也就没完没了了。
但即便将所有原作啊改编啊这样的外因全都刨除,我也有些没有办法说它是一部好的青春电影。
仅说森田揍完美术评论家,三人追着他和阿久从场馆里奔出来,听完事情原委,五人一起大笑出来。
这段,唉,让人没办法陪他们一起笑起来啊,明明该是个肆意逼人富有感染力的场景来着,怎么只做到了这个程度。
有一点值得说一下,在漫画中,因为种种原因这五个人直到天涯四散也没能一起去一次海边。
而在电影中,剧情尚未过半,大家就轻巧地坐着破车来到了海边。
不知道是否算是对漫画中这处剧情的一个圆梦。
小竹本看到大海脱了皮鞋甩上天,结果脚上明明还有一双袜子就冲进了水里,连裤腿也不记得卷。
还挺好笑的,这不是明明记得脱鞋的嘛,为什么不连袜子一起脱了呢。
竹本在目睹了阿久被森田亲吻后蹲下身躲到破车后面。
阿久在被亲吻之后大受震动,转身就跑。
她掩着嘴巴跑过正躲藏着的竹本身边,两个心绪混乱的人都没有看向对方,阿久无心,竹本不敢。
他蹲在斑斓的车门前微微颤抖的样子,靠在车里喃喃:“我这人最讨厌竞争了!
”的样子,怯懦迷茫混着不甘心,颤抖的躯体就像那座摇摇欲坠的青春之塔。
让这段因为着急而几乎损了漫画大半氛围的剧情也显得没那么不讨人喜欢了。
啊——要是再年轻一些的,头发还棕黄棕黄的樱井翔能够演一次足够竹本的竹本就好了——真是好喜欢这个角色,几度差点为他掉下眼泪,是青春之塔本身,是寻找自我之途本身,在最后与阿久拥抱再道别,嘴里塞着浸着蜂蜜和四叶草的三明治大哭,说所有并无所成的回忆也非无用的,笨拙怯懦细腻倔强的竹本。
想看啊。
像它纪录的那些故事和心情一样,这部电影,让人想起的是温暖而青涩这样的词汇,犹如青橘,那样甘美的芳香,口里面酸涩的味道,一直一直离不了。
“我喜欢樱花 不过 不知为何 花落后反而又松一口气 ,是因为能摆脱为消逝的东西而惋惜的感觉吗 ”从竹本这样宁静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大学时代,提着我们心爱的包包,在校园里面横冲直撞,遇见某一个人的瞬间,会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樱花飘落是他遇见喜欢的女孩子的场景,他后来日日夜夜都能在睡梦中感觉到樱花的气息,而这样纯净的存在着,让我们也觉得心里面跟着美好起来了。
小育也是我喜欢的样子。
她戴着大大的耳机,在画布面前挥洒着颜料的那些瞬间,是这样旁若无人的姿势,其实那是她的小世界。
什么也没有,只有色彩,色彩,无止境的色彩。
小育是精灵一样干净的女孩子。
我喜欢看到她唇角一点一点上扬的过程,这样的笑容让你觉得,这世界真是好。
消失的事物和那些从没有存在过的事物,会一样吗?
谁来记得那幅一起泼上颜色的画布呢?
当时画了什么,一点也不重要。
森田和小育的笑容让我们觉得年轻真好,这样最好。
哪怕今后的天各一方。
绘画陷入低潮的小育。
在沙发上面把自己蜷缩成一团的小育。
在画布上面,涂了一片黑暗的小育。
竹本静静的看着,老师说,不要惊动她。
我们只要守护就好。
恩,守护就好。
因为最艰难的心路历程,他不是能牵她过河的那个人。
于是竹本开始了他一个人的旅行。
我们心灵被困的那些过往,无数次的渴望这样的一场出走,内心最想要逃离的,是当时的那个自己吧。
但是,小小的出走,是为了回来以后,更有勇气去面对那个无法被逃避的世界呢。
为了帮助小育,森田烧毁了自己那幅不成功的作品。
火焰中燃烧着的,是我们无法被妥协的理想,闪闪发亮的梦想,以及这样肆无忌惮的青春。
虽然只是看过漫画的一些对白和片断,还是深深觉得电影无法和它相比较,但这样色彩明亮的电影,镜头犹如画面一样,本身就是赏心悦目的好风景,至于其他,不必渴求太多。
相对于漫画而言,电影叙述的过于简单,我们只看到这些不能被承认的爱,勒得每一个人心里面粗糙的疼痛。
“真山 我喜欢你 喜欢你 恩超喜欢恩喜欢你 恩 真山 我喜欢你恩 喜欢你 恩 超喜欢 恩 谢谢 (BY 山田&真山)”我喜欢你,而你喜欢了别的人,我没有任何的办法。
对于山田来说,真山的存在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吧。
电影里面的山田头发很直,很顺,眼睛大大的望着人的样子,让人非常的心疼。
不过她喜欢的真山,同样无望的爱着别的人。
到头来,竹本的悲伤,山田的悲伤,真山的悲伤,都是不过分的。
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悲伤,被放在心底深处,是校园时代的一种干净的记忆,有没有结果都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是这场青春,有你们的陪伴。
这些心情是如此的琐碎,但是那片海洋是这样的广阔,那些没有被实现的爱情,那些欲盖弥彰的悲伤,在青春面前,遁于无形。
故事的最后,每个人还是在努力的生活着,不管那未来是怎样,此刻他们脸上有泪水,或者是欢笑,都坚定的走在各自的路上。
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像清风吹拂过来,带来的青草味道。
这些发生过的一切是如此的真实,也许我回头,还能看见当日的夕阳,照在你纯净如初的脸上。
To make a prairie It takes a clover and one bee, One clover and a bee, And revery. Revery alone will do, If bees are few.——艾米丽•迪金森《去造一个草原》“造就一个草原, 需要一株三叶草,一只蜜蜂,再加一个梦。
要是没有蜜蜂,光靠梦也成。
”这首诗出现是在《蜂蜜与四叶草》的真人版电影中,撇开原作漫画不谈的话,这部电影也不失为佳作,不仅有樱井翔和苍井优(不是空!
)两位大牌做主角,其故事改编得也极具一股从钢筋混凝土丛中的透出的森林气息,用美大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艺术的味道。
可即使真人版改的再好,没法做到像《交响情人梦》那样遵循原作刷下限的话还是会惹原作粉的各种骂。
因为我们看不到那个推着一辆自行车寻找自我的竹本君在旅途中心理的纠结与彷徨;看不到那个在巨大油画板前被各路大神轮番附身的抓狂萝莉阿久;看不到前一秒还在因为围巾绞杀吻害羞得荒落而逃,下一秒用吊车华丽登场却被摔得粉碎性骨折的森田大大;也看不到少女满满的亚由化身为铁人汉子的美腿后旋踢;还有那个真山,会在理花楼下抽着烟深情凝(tou)望(kui)的真山。
五人怀着各自的愿望与梦想,聚集在了一起。
他们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一片绿色蔓延开来的草地,那便是他们心中的草原,那片草原承载了所有的青葱回忆和梦想。
就连曾经一起去的那个摩天轮,也是在矗立在一片伸展到海平线的草地上,他们说,怎么好像永远都走不到尽头?
于是越走越快,越走越急,只为那座闪烁着阳光的摩天轮。
多年后,当变成野宫那样的大人的时候,那座摩天轮变成了守护我们年少的一个梦,那是我们用自己的彷徨、无知与恐惧来编织的一个岁月悠远的梦。
摩天轮就像个记忆的开光,一旦触开,从前的那些属于我们的细枝末叶又如走马灯一般从头到尾地迸发出来,一切的一切涌至心的边缘天分、迷茫、宿命、幸福、恋爱、失落……还有你、他,我们朋友们,他们在的时候,永远都是一片草原
“要造就一片草原,只需要一株苜蓿和一只蜜蜂。
”《蜂蜜与四叶草》所讲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简单但却不乏深刻的道理。
故事发生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又看到了《四月物语》里面所出现的那个美丽的校园,不同的是当初被羞涩温婉的松隆子暗恋的田边诚一只演了一个不太重要的配角,镜头更多地被用来展示苍井优略显青涩的美,这种美不同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津田诗织堕入风尘的忧郁,也不同于《花与爱丽丝》里面爱丽丝面对多种情感考验的沉稳,言语不多的她和其它几位演员一起演绎了一个属于青春的故事,让我们每个人怀念起已经逝去或即将逝去的似水年华。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统靴和化妆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
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
”这句话曾经引起过钱理群的强烈共鸣,因为“可怕”的“青春”唤起了这位学者对“文革”中无知、盲从和充满信仰狂热的年轻人所迸发的政治浪漫与激情带给许多人的痛苦记忆,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年轻人恐怕都会“说着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尽管在一个信仰失落、规范失序的时代,年轻人不会再轻易接受权威的灌输,而是靠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丰富抑或封闭自己的内心。
“青春”就是每一个人生命中所必经的物语,就是都曾经“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它在每个人的笔下和心中都不尽相同,就像是在钱理群所无比憎恶的黑暗时代里,还有一些人会“寻找光明”或者“相信未来”。
就像电影里面一头飘逸长发的森田会选择到世界各地旅行来激发创作灵感,对毕业文凭却毫不关心;竹本看似活泼开朗,亲和力十足,却在内心中隐藏着一段难以启齿的恋曲;花本育参加比赛和森田举办画展的内心纠结,让我们看到创作与评审、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内在紧张与巨大张力;真山和山田貌似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但却彼此得不到梦想中的完美感情……与岩井俊二受到1992年“酒鬼蔷薇”事件受到启发创作《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不同,《蜂蜜与四叶草》中的青春更具有个性化的色彩,少了许多残酷和绝望,只是有点淡淡的忧郁和迷茫。
在每个人的问题被分别暴露之后,五个人一起开走了一辆破车,逃离了东京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来到了海边。
大海的浩瀚和辽阔虽然不能真正消解各自的困惑与烦恼,但在搁置了问题和冷却了冲突之后,放松的身心更能直面自己想要的生活。
森田和竹本先后面对潮水喊出了“森田万岁”和“青春万岁”,“青春这两个字被你一喊,感觉特别真实”。
看海的激情消退过后,每个人被迫重新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不但要去解决一直遗留的问题,而且还要应对新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但不管是竹本踩着单车在旅行的汗水中融化自己心中的哀愁,森田烧掉已经售出的雕塑拒绝向市场和资本妥协,还是山田伏在真山的背后在夜幕中诉说自己的真情,他们都是顽强地为信念而坚持着的,虽然谁也没有触摸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与快乐。
在影片的最后,竹本终于鼓起勇气向花本育发出了爱的告白,得到了一个无比温暖的笑容和一句意味深长的“谢谢”,两人分别去泽田组打工和用接好的画笔作画;森田远赴美国继续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开局只是一个反响平平的画展;真山再次被原田设计所雇用,执着地接近也许永远也无法得到的理花;山田则决定暂时沉潜一下……没有一个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就如同高晓松当初说过的那样:“当我们满怀喜悦和惆怅的成长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讲述的故事的时候,才发现年少时的誓言一个也没有实现,但我们真的真心爱过。
”我喜欢这样一个缺乏完美结尾但却充满真实和温暖的故事,它让我想起生命中曾经存在过“相信爱的年纪”、“带着流水的悲伤”的“纯真年代”。
只有在这样一个人生时段里,森田和花本育的艺术追求才能在“海纳百川”的大学里被视为真诚的信仰,在竹本、真山和山田的内心深处, 还存在安妮宝贝在《情书》的序言里面所渴求的“古典感”和“洁净感”的爱。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光棍节当天,在母校读研的一位师兄给我发来了一条我至今不愿删除的短信:“在这个成都阳光细雨交织的一天,我忽然想离开城市去看看海边,想想有多少人孤独行走这个城市间,有多少人笑得四烟火般绚烂,只有昔日回忆于心间,陪伴多少不眠的夜晚,是谁,创下这天地遇见我和你,是谁,最初相逢时充满了惊喜,总是要说再见再孤单地离去,总是到离别再安静地回忆,走在这个节日安静的路上。
”许巍的《旅行》非常巧妙地嵌入在他的情感表露中,让我想起两年前泡在凯里的巴拉河里面忘却一切烦恼的时光,想起一年前坐在北戴河的沙滩上享受海水和阳光的夏日。
我也想离开城市去看看海边,或者像当年的高羽一样,在兰大的校园里执着地寻找代表着爱的三叶草和象征着幸福的四叶草。
P.S:传说中的四叶草是夏娃从天国伊甸园带到大地上,花语是幸福。
学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
最为有趣也最特别的是,在十万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会发现一株是‘四叶草’,因为机会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一。
因此‘四叶草’是国际公认为幸运的象征。
它的每片叶子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找到了四叶草,就找到了幸福。
那是因为:三叶草的一叶草代表希望,二叶草代表付出,三叶草代表爱,而稀有的四叶草,就是幸福。
三叶草的意思是 即使你付出了, 希望了, 爱了,也不一定会找到幸福,只有拥有了四叶草,才拥有了真正的幸福…… 当我带着我全部的幸福, 行走于一座座陌生的小镇时, 即使我没有找到我生命中的四叶草, 可我相信那时的我是幸福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5642.htm
原以为中秋过后,桂花的花期也就过了。
不曾想,这些天院子里的甜味儿反而愈发腻了起来。
也就是闻着这样的味儿,想起相似味道的电影。
那轻缓的声音好像又在耳边重新响起,情节有些模糊了,偶尔一两个场景却出奇深深的浮现在脑海里。
也觉得,电影这样就够了。
在某时,突然发现似曾相识。
电影里的人物,会在某个时刻突然与某个影子重合起来,好像在暗处影影绰绰的闪现,又不敢正大光明来见。
你想承认吗?
我不想。
走在路上,那香味儿似乎无处不在,等我深吸一口气,味道却又若隐若现起来。
而我终归也是懒得戴眼镜出门,更加看不清,那些小小的花到底躲在了哪里。
夜里做了个不可思议的梦,圆满不愿醒来。
然而梦里自己是清楚的,如斯美好,人生却不会在此梦与彼梦中穿梭。
就这样,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流进来时,我沉浸在熟悉的香甜味道里,久久不愿睁开眼睛。
也许感官才是在欺骗着我们。
过的久了,记忆仿佛不再是自己的,以为它已经变成了深深的灰色,想不到竟是烙的血一般红,不小心贴上去,便黏在皮肤上,撕扯不下来。
想要治愈,总是一番伤筋动骨,而且可能免不了丑陋的疤。
很多事,只可远观。
仿如这花儿,不需寻芳踪。
闻过那香味儿,也只是依稀记得。
到底怎么样,只我记得,没人记得。
这部片子我没看过漫画,所以,觉得还行。
《nana》因为喜欢漫画,所以觉得电影除了大崎nana非常非常喜欢之外,别的人简直最好都从电影里踢开的感觉。
听说在开拍的第二部的人物就更可怕了。
这部电影的原作漫画也是淡淡的青春的气息吗???
《蜂蜜与四叶草》有电影版和电视剧版,我比较喜欢苍井优的这个电影版,很喜欢看她戴着耳机的样子。
苍井优版的《蜂蜜与四叶草》在第33:49分播放的那首歌剧以前听着总觉得耳熟,这次终于能确定了,是CATALANI Ebben? Ne andrò lontana - La Wally (卡塔拉尼 那么我将去远方,选自《La Wally(瓦雷)》),版本应该是Eva Marton soprano, Munich Radio Orchestra, Pinchas Steinberg op 1990 (女高音:伊娃·玛顿,慕尼黑广播管弦乐团 指挥:平查斯·斯坦因伯格)。
收录CATALANI Ebben? Ne andrò lontana - La Wally 的这张CD我终于托朋友买到了(现在正在听,这首歌位于CD曲目的第5首)。
关于这张CD在网上也找到了贩卖的地址和相关资料:http://www.amazon.co.uk/exec/obidos/ASIN/B00003E4AT/ciaouk-music-mp-21/ref=asc_df_B00003E4AT366592备注:附上在线观看苍井优版《蜂蜜与四叶草》的入口: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yOTQzMTY=.html
剪得那叫一个跳啊,长得那叫一个丑啊,拍的那叫一个烂啊。sigh...
那只黑猫好诡异
太爱加濑亮了 只爱加濑亮
看不下去..动画最高!
电影一般,但喜欢加濑亮。iseya。aoi~~
看过SPEC之后再看加濑亮都带着一种HHP的气场,果然不管是anime还是映画还是最喜欢山田呐
我感觉苍井优像标签一样、、被导演贴在了这部片子里面、、男主角、除了戴眼镜那个靠谱点、、一个脸好肥、一个嘴巴下面有大痣、演员嘛、不就该是漂亮的帅的、、纵观整个片子、我琢磨了、高山导演压根就没打算把它整成电影、哎、、呼觉
看过动画后又看了一遍,觉得完全不行。。相反,日剧版倒很用心
没看过原版动画。天才少女的纯真吸引人是么
为苍井优加一颗星~><~ 动画真美好~~电影拍残了。。。
最近看过的纯爱电影里水准高的
青春的爱情,青春的梦想,淡淡的不安和温暖的那个人。只是樱井翔的演技什么时候能够好一点......
怎么不在一起呢?!
啊二次元照进现实的结果就是画面瞬间崩坏了。森田好脏并且在这部里面显得尤其讨人厌竹本好蠢山田的眼睛能不瞪那么大么我艹唯一能看的阿久也显得特别做作。
樱井翔很可爱啊 苍井优其实并不漂亮 可是笑得时候的感觉很对味电视剧版的虽然有爱的生田小斗真 可女主也太……
那些时光,无限美好...
要成为一个草原,就需要蜜蜂与四叶草。艾米莉·迪金森。理花用过的一切。变态收藏家。画廊的两个变态男。听着歌剧进行创作的天才油画少女。色彩缤纷的裙子。抽象画。木雕。苍井优式的微笑。
想起自己的学画生涯
不如找漫画来看
除了 山田和阿久基本上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