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无数的快进之后完成了对这部剧的二刷(也有可能是三刷或者四刷,上次看已经是很久以前了),评价也经历了从四星,到三星到二星再重返三星的过程。
首先,本剧的服化道和审美的和谐度方面还是很需要提高的。
由于时间跨度极大,大部分演员要从青年时期一直演到老年。
很可惜,不是贴个胡子,换个发型发就算老年妆了。
电视剧和历史不同,短短几分钟就可以代表几十年,所以在时间层次上一定要做好处理。
(孝庄秘史就处理挺好的,宁静就明显的演出了岁月的痕迹,而且妆也一点一点的加重)青娅的出众虽然在于气质和风度,但是容貌从来没有半点变化。。。。。。
在开篇时和马景涛怎么看怎么像多尔衮和他四嫂,而不是夫妻。
孟古也只是换了更加庄重的发饰,样貌妆容一如当初。
当阿巴亥喊出”我服侍了大汗二十年“才让人惊觉,原来电视剧已经快要收尾了。
五大臣的老年妆就更显得草率,贴个胡子,连点抬头纹的妆都不给准备。
唯一比较认真的是娜齐亚的老年妆,眼角眉梢都透露出老年娜齐亚疲累,虚弱, 青春不再。
其次,这部剧的女性服装和发饰种类十分丰富,远超《孝庄秘史》。
可是服饰贵精不贵多,每位大妃/王妃的发饰都像是塑料制品,羽/绒发饰都没有光泽略显廉价,还偏偏一个装扮都有很多饰品,想忽略都忽略不了。
最醒目的一点就是色彩十分鲜艳,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亮蓝和粉的搭配。
再一次注意到,娜齐亚的服饰反而是最简朴的一个了。
东哥和德音泽的美甲倒是很漂亮,就是不知道明末到底有没有没有美甲(没有查过正史)。
男性的服装数量不太多,来回就那么一两件,反倒省事。
铠甲看起来都是皮革制品,好像比《孝庄秘史》里面高级了很多,在战场上的防护性能也好了许多。
这部剧最大特点就是人物角色性格鲜明,极好区分且绝无重合,自始至终,绝无成长。
努尔哈赤自信,自负甚至有点自恋;舒尔哈齐性格软弱,优柔寡断;储英性格桀骜,由于童年阴影心理扭曲;代善自私且贪婪;皇太极精明有心计;、青娅从容识大体,但又兼具了母亲的身份;东哥,美貌且忠于爱情;孟古善良真诚;娜齐亚兼具智慧和坚韧;阿巴亥活得最真实。
在东哥格格谈恋爱之前,一切都是正常的,按照往常的秘史的套路在一步步地推进剧情。
当东哥格格谈恋爱之后,画风突然变成了言情,“男主男配都爱我”。
舒尔哈齐跑到叶赫去替自己的哥哥向自己爱的女人求婚,这就是四星变三星的开始。
舒尔哈齐想的是不能伤害任何人,即使自己伤心也没有关系,这样的想法看起来伟大,其实很不负责任。
他只追寻自己内心的平静,完全不顾及东哥的感受,好像受委屈的只有他自己。
很可惜,他的委曲求全不会换来任何人的感激,感动的只有他自己。
之后不顾一切私自跑到叶赫去坐牢,给建州带来很大的麻烦,又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总觉得自己是在为别人着想,而不看清楚眼前的事实。
反正他自我牺牲了,自我出局了,你们如果再不幸福就不关他的事了。
孟古嫁给了努尔哈赤,娜齐亚嫁给了舒尔哈齐,努尔哈赤为了东哥自残,剧情就变成了“女主女配都爱我”,画风彻彻底底的变成了努尔哈赤与东哥相爱却不能的局面,马景涛与陈德容这两位演员终于再一次在古装剧中重逢,展开了他们的爱情。
因为实在不能忍受那绵绵的情话与被感动的爱意,自此三星变两星,开始了快进之旅。
东哥的感情是真挚的,她对舒尔哈齐的爱是真的,她后来对努尔哈赤的爱也是真的,她的眼中没有叶赫百姓,没有她的哥哥,她只忠于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点上她和舒尔哈齐是一样的,动不动就有说走就走的”旅行“。
理智这个词,不存在的。
又或者说,他们两个人的世界很简单。
好在,他们的社会阶层允许他们过分的关注自己的感情世界,他们不愁衣食,有人服侍,相貌出众。
在东哥格格成为农妇的那十年,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感情世界就相当没有波澜啊。
整部剧还比较能看的就是青娅和娜齐亚,在那样一个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品的时代,充分展现出了独立思考和冷静处事的能力(可能在真正的历史中概率比较低)。
可惜这两个聪敏的女性活得最艰辛,她们懂得察言观色,懂的大局为重,却无法活出自由的自己。
她们的眼中有亲人,有朋友, 有她们爱的人,她们从不会让自己的感受凌驾于他人之上。
娜齐亚的每一次出嫁都并非她的自愿,但她都默默承受了,尽好自己作为妻子的本分。
当舒尔哈齐临死之前,喊得名字是娜齐亚而不是东哥的时候,不得不说这里面大有玄机。
青娅清楚地认识到她的丈夫在她面前自卑,始终不能忘怀被逐出佟家庄园。
她的丈夫对她不是爱情,最多是尊重还有几分忌惮。
青娅在大金后宫活得如履薄冰,保护着自己的儿子储英,也要应对好与五大臣的关系。
当她为了自己的儿子骄傲的时候,当她为自己的儿子而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当她反复的说储英会孝顺他的汗父,她不是没有疑虑,但一个母亲的天性又使得她不得不选择”天真“一点。
是娜齐亚和青娅支撑起了这部戏的非言情部分,也是从二星变为三星的原因。
孟古大概算得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不是看不到现实,只是她的自尊,她的高贵不允许她向现实低头。
她善良温柔却不懦弱,她敢于在第一次见到努尔哈赤的时候就拦住他的马,内心是何等的勇气。
她可以为了保护她的叶赫人民来到建州,她会下厨为青娅做菜,她曾如此积极地面对生活。
孟古夹在叶赫与建州之间左右为难,而这一切在那一纸婚约之前都本和她无关。
孟古的第一场戏是她踩在纳林的肩头去救助一只小鸟,多么善良的少女,值得纳林放下叶赫贝勒的架子去疼爱,即使纳林是一个精于谋算的人。
阿巴亥是戏里面最认真生活的人,她对形势有着最正确的认识。
她对努尔哈赤可能不是最纯洁的爱情,但是她并没有以死反抗。
呆在努尔哈赤身边,得到他的宠爱,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保住自己在大金后宫的地位,成为大妃,这些目标清晰明了。
这就是四星、三星、二星又到三星的过程,剧中有太多的戏份都纠缠在了东哥的爱情,而不是太祖和他的大金。
大玉儿作为满蒙第一美女辅佐了三位帝王,而东哥作为女真第一美女硬生生把这部剧拗成了言情。
多少情节都是靠着东哥的爱恨情仇来推动的!
这部剧的感情线错综复杂,远非《孝庄秘史》与《皇太子秘史》可以比。
后两部剧,每个人的爱情都很简单,不会变来变去,线索单一。
虽然感情得复杂程度会使每个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但电视剧也不能全部用来塑造人物而忘记讲故事。
对于研究明末清初史的我来说,这部戏真让我哭笑不得。
演员整体都是俊男倩女,连丫头都这么漂亮。
服装更是精致(不过北方游牧民族在斗争初期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衣服穿)。
片尾曲太可怕了,绝对的东北二人转,太喜庆了,每次一听到那锁呐声我就算在紧张的qq游戏,也会先把暴风影音关掉。
努尔哈赤--马叔叔马叔叔的演技确实比琼瑶戏有很大进步。
也不怎么吼了,内心戏还挺丰富的。
不过就努尔哈赤这个人物来看,实在被改编的不像样子,怎么会这么自负自私自以为是。
舒尔哈齐--元配 佟佳氏 --- 邬倩倩邬大姐确实是美人,不过她那一口浙江普通话怎么听怎么别扭。
演孟古的姑娘还没她的侍女哈达齐漂亮。
阿巴亥长的很像我一姐,但给阿姐看了程丽莎的剧照后,阿姐说“原来我在你心中这么丑啊”。
这演员的表演过于夸张。
东哥-陈德容。
实话实说,德容还是那么美,不知这片是在她整胸前拍的还是整过后拍的。
那撮染过的金毛,在大草原的背景是显得多么的格格不入。
那齐娅-看了这片,我不再那么讨厌金巧巧了。
不过她的睫毛上镶的钻谁见了都恨不得拔掉。
其他俊男美女如没有用没男人味的舒尔哈齐、没脑子的辽东总兵李如柏、圆圆脸东哥侍女兴尼雅。。。
都为本剧增加了看点。
努尔哈赤的爸爸塔克世扮演者居然是屠洪刚?真是难以置信啊!
那么粗鲁的。
而且感觉编剧为了附会“叶赫家最后一个女人也会复仇”,在叶赫与东哥身上铺陈了大量笔墨,但陈德容的东哥除了高雅圣洁之外并无其它打动人心之处,与老搭档马景涛的戏份也过于抓马,使该剧向古装言情剧的深渊滑去,让人只能二倍速刷过。
但是在建立大金后,不再冲锋陷阵的老迈汗王孤独坐在王位上与几个不省心儿子的故事反倒具有了可看性。
太祖秘史,一个久到了我都快忘掉的电视剧。
我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正好是我初一的时候,当时是中央八台播出的。
一直以来家里都不让看电视,我当时是因为爷爷生病了,没有人理我了,就天天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看预告的时候就对这个电视剧很有兴趣,应该说我就是抵挡不了古装电视剧啊。
应该也算是八台的宣传片做的比较好吧,这样一个片子完全把我这个北国女子心中的那点豪情激发了出来。
后来因为家里人回来了这个电视剧就被我耽搁了。
一直到最近几天才又想起来。
不过说起来很不公平。
我看这个电视剧的大部分的原因是娜奇娅和舒尔哈齐这一对。
我真的很鄙视努尔哈赤的为人和东哥格格的玛丽苏!
而且我觉得她一点都不漂亮,可能年轻的陈德容很漂亮,但是也不是我的口味。
在我心里,女真第一美女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应该是英姿飒爽的同时又饱含似水柔情,东哥这个人应该是个既骄傲又矛盾的人。
而陈美女倒好,完全是按照琼瑶剧的路数来演绎东哥。
所以相比较而言我更爱娜奇娅。
聪明果敢,美丽温柔等等,我不想浪费笔墨用来写形容词,虽然我真的喜欢死这个女人了。
除了我最喜欢的娜奇娅之外,我也很喜欢这部剧的另外两个人。
孟古和阿巴亥。
我不是不喜欢青雅,而是受不了她的母性,她一直以来对努尔哈赤的妥协。
孟古,出身女真另一个强大的部族叶赫,是家里的小女儿,备受宠爱。
天真烂漫,不知愁为何物。
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以在我看来残忍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少女时代。
其实,相比于东哥,孟古更符合满足女孩得性格,懂得自己在乎什么,知道该如何去做。
小小年纪的她不顾即将湮没的美好人生代替姐姐上了花轿。
可我一直不觉得孟古是悲哀的。
这是一个明智的女人,是一个会成长,会宽恕,安于现状不奢求的女人。
这样的性格在那个年代就是福啊!
她从来没有真真切切的走进努尔哈赤的心里,但也从来没有远离过这个男人。
孟古可能一辈子都不懂爱情是什么,但是她的心被自己的柔情,亲情和母子之情还有那对英雄的崇拜之情填满了。
她从来都不是寂寞的。
阿巴亥,大言不惭的说一句,这绝对是努尔哈赤心间上的人。
无论是从历史上的痕迹来说,还是在电视里面。
连努尔哈赤都不知道这个曾经自己看不上眼的女人,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吧。
阿巴亥,这个电视剧里美女多的很,不过她真的很漂亮,是比东哥要漂亮年轻的。
她的贫苦让她没有那么多的追求,她就是想过上好日子,她应该是知道自己的美貌的,对于这些男人对她美好的忽视,她也曾一度不甘过。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老话真的没有错。
我觉得东哥美与不美已经不重要了,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个征服者的礼物。
所以部落的男人们为了她前仆后继。
我想如果当年的那个预言不是在东哥身上而是在孟古的身上,那叶赫老女就是孟古了。
老年的努尔哈赤得到了太多太多,当他终于不在那么在乎东哥了,他就终于看到了阿巴亥的美貌和女人味。
终于自己都不好意思的承认,原来阿巴亥是最好的。
可是自己错失了太多年了。
对于娜奇娅,我相信努尔哈赤也是爱过她的,她还有个更重要的身份就是红颜知己。
可就是她的这份聪明让她成为了太祖秘史里唯一我认可的薄命红颜。
她一直周旋在这么多男人之间,让她无法真正看清自己的心到底是谁的。
舒尔哈齐也是,太多的苦难和不甘让他无暇去顾及自己的真心。
就这样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就那么蹉跎了。
努尔哈赤对娜奇娅的爱在他心里根本无所谓。
也许本身,努尔哈赤就是一个队爱情无所谓的人。
他对东哥的执着一方面是因为王者之心,想要征服她给天下看;另外,就是给自己一个暗示,我是一个有过爱情的人,因为他的戎马一生需要爱情来点缀。
所以这么看来东哥也很悲哀。
也许,真正用心喜欢过她的真的只有舒尔哈齐。
注意我用的字眼“喜欢”,我肯定的说,舒尔哈齐一生的爱都给了娜奇娅。
对于娜奇娅和舒尔哈齐。
我将再另写一篇。
我认为舒尔哈齐和那齐娅完完全全是可以先婚后爱he的 奈何编剧不做人 为了衬托努尔哈赤的魅力 让那齐娅也喜欢他 其实是恨不得这剧里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喜欢努尔哈赤这怎么不算一种玛丽苏大男主剧 小舒是真的爱而不自知 最初李如柏父子和他们在饭桌上决定褚英去留时小舒极力阻拦把褚英送去李氏父子那里有多努力 他后面放走那齐娅保护她那一系列行为显现出对那齐娅的心动(他还是很在意侄子的 但还是放走那齐娅 )小舒和那齐娅结婚后 他的爱更深了 他俩结婚当晚 在李如柏马车外 那齐娅跟李告别 他就在旁边 (还不会吃醋)他还跟李说:自己会好好照顾那齐娅的 但是后面李去总兵府找到小舒表示自己要见那齐娅 然后小舒拒绝了就说:她是我的福晋 这个时候小舒就已经介意了 但是现在在他心里哥哥是比那齐娅重要的 所以为了女真的大业 他就同意让那齐娅去见李 然后到了第二次 那齐娅就比哥哥重要了 当哥哥再次让那齐娅去见李的时候 他直接拒绝了 这里好像还是剧里第一次正面刚哥哥 后面他吃醋说那齐娅的话确实不好听 但是他平时那么和善的一个人 突然反差那么大 可见这个醋劲儿是有多大 (但是不可以凶老婆)后面酒后刚哥哥 说出了我们所有观众的心声:为什么所有的女人都喜欢你 敲重点 当初小舒和东哥互相喜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把东哥“让”给了哥哥 但现在他说的“所有女人都喜欢哥哥”是因为那齐娅才埋怨的 没人爱小舒 心疼他 但是我们小舒的爱可太拿的出手了 第一 酒后那次就说了哥哥明明知道那齐娅喜欢他但还是利用她 后来哥哥让他接那齐娅 他说那齐娅不是物品 后面他又说哥哥把那齐娅当贡品 让她们母子分离 可见他爱那齐娅但是尊重她 还会为她鸣不平 他以为那齐娅是爱哥哥的 所以放她走 给她自由 (我认为那齐娅这个时候是爱小舒的 但是由于编剧不做人…)那齐娅走之后的那个早上他冲出来之后的懊悔和伤心肉眼可见 之后他就去“揍”哥哥了 这个行为就可以看出真的很不满哥哥了但无能为力的无奈关于那齐娅 她这个条线崩的很厉害而且还很割裂 感觉是有两个编剧 剧情里表现得她一会爱努尔哈赤 一会爱小舒 然后又爱努尔哈赤 最初给她设定的是喜欢哥哥 但是她和小舒在本质上是一样善良的人 那齐娅和努尔哈赤都聪明 但那齐娅善良 不会算计别人 她当时在总兵府听到李氏父子来了 就怕碰到李如柏 赶紧回到自己房间 发现努尔哈赤在等她让她去见李套话 她第直接拒绝去见李如柏并且表示自己已经嫁给了小舒不能去见前夫 然后还说自己不能借感情利用别人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她是和小舒一样善良的 而不是跟努尔哈赤一样(拉踩他 小舒和那齐娅成婚后 就表示要忘记东哥 而不是把她也娶回来 如果是某人 恨不得把人家一家姐姐妹妹全娶回来 让她们全爱上自己 )我认为在那齐娅心里 在婚后的剧情表现的就是小舒大于努尔哈赤首先 哥哥两次让她去见李 但两次她都拒绝了 第一次是小舒劝她 她才去的 第二次是因为不忍心小舒难受 俩次都是因为小舒 而且在马车里她还跟小舒说在他哥哥心里 大业大于兄弟情分 她完完全全就是站在小舒这边的 其次当时那齐娅父亲说让她找小舒 她们两个去中原 那个时候她应该不喜欢小舒 没有同意 但是成婚当晚 小舒表示自己要忘记东哥让那齐娅帮帮自己 (这不就是表示小舒要求自己以后只喜欢那齐娅)然后那齐娅就提出去中原 可见这个时候她是想要跟小舒一起过二人世界(不只是好好过日子那种 而是双箭头的爱那种)后面她告诉小舒自己找了可以依靠的肩膀 但是那双肩膀不是自己 小舒却告诉她 不让她那样想(肩膀是别人的)这不就是爱上了小舒 如果不爱小舒 为什么婚后要躲着李如柏 为什么当着哥哥的面拥入小舒怀里(谁会当着自己爱的人面拥入另一个人怀里)为什么和李成婚后没有孩子却和小舒成婚后有了阿敏 为什么小舒一心只有哥哥的时候 告诉他哥哥的心里只有大业没有你(让小舒不要被兄弟情束缚)但却在小舒正面刚哥哥之后 换了一个说法 让他顺从哥哥 她知道以小舒的心性和城府绝不可能是哥哥的对手 而自己要离开了 为了保护小舒 所以才让小舒不要和哥哥做对 顺从哥哥 但这些却让小舒以为那齐娅爱的是哥哥 这个时候小舒是很矛盾 他爱上那齐娅 他又认为那齐娅不爱自己爱的是哥哥但那齐娅一直被哥哥当作一个棋子一样利用 所以他在留住她与放她走之间矛盾 最后还是选择放她走 但从第二天早上他那个样子可见 他有多后悔 后来那齐娅这条线剧情就变现出她爱努尔哈赤 编剧真的不做人 这剧但凡是个女性 就需要爱努尔哈赤吗?
然后我在别的地方看到说法:那齐娅爱努尔哈赤 演员本人爱舒尔哈齐
优点,与孝庄秘史一样剧本打磨不错,很好地反映了宫廷政治的残酷性和帝王孤家寡人般的凄凉感。
供应宫廷政治的秘密性,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这是封建人治体制必有的周期性灾难。
这部电视剧前半部分很好地反映了大明王朝后期的腐败堕落和6号明哲保身的李成梁如何在内斗不断和庸臣当道的时代养虎为患的故事。
后半部分则反映8号反社会人格类型的努尔哈赤建国后如何逼死发妻,儿子和弟弟等至亲的过程,我感觉编剧很好地吸取了麦克白情节去展现野心反噬的结局。
败笔1服化道好烂,比起大宅门那种考据差远了,这就是艺术品和粗制滥造的商品之间的差别。
我们的文化产业运营问题太大了,影视剧工业体系不发达,各个环节的人才缺失严重败笔2导演的视觉效果的创意和大场面调度太烂了,这是能力问题,我们的史诗格局的剧情最后总是能拍得特别像家庭剧。
此外,配乐好烂,看完没有入耳不化的旋律。
败笔3爱情戏加得太生硬,一部史诗格局拍得如同矫揉造作的爱情剧似得,这估计是为了照顾市场需求和背后捧人的需要。
看过《孝庄秘史》再来看《太祖秘史》,马景涛饰演的多尔衮和努尔哈赤有时分不清,两者都是令人钦佩的巴图鲁。
然而《太祖秘史》演成了“东哥秘史”,对努尔哈赤的雄才伟略的描写在前几集尚且明显,而自东哥出现后,重心却转移到东哥身上,令所有男人痴狂,甚至到最后,还要出现一个和东哥长得一模一样的德因泽来做东哥的替身。
至少在片中,我觉不出东哥值得这么多的笔墨和情感。
反倒是青娅、那齐娅、孟古、阿巴亥的容貌、智慧和为人更令我赞赏。
青娅一心辅助努尔哈赤,她识大体,可是正因为她太识大体,她有碍努尔哈赤的威严,佟家庄园的五位兄弟,从始至终,其实只忠于青娅,因为青娅,他们忠于努尔哈赤,接着忠于青娅的褚英,只可惜,褚英未能有福领受。
那齐娅亦是女中豪杰,分不清她什么时候是真,什么时候是假。
阴差阳错,她与努尔哈赤有杀父之仇,这成为她们无法跨越的鸿沟。
那齐娅倒是一个很好的探讨有谋略的女性在男性权利斗争中无法如何求得生存,施展自己谋略的例子,只是在很多时候,她没办法自己选择。
孟古是个敢爱敢恨的烈女子,努尔哈赤对自己家人的伤害让她因爱生恨,她也无法忍受努尔哈赤爱上别的女人,无论别的女人是谁。
既然无法爱,那就只能恨,爱和恨一样地深刻。
阿巴亥的人生就像坐过山车,她是乌拉的贵族,因父亲败光家产而过上贫困的生活;布占泰的救助让她体会到重新过上无忧无虑生活、与爱的人在一起的快乐;但是布占泰的软弱和努尔哈赤的强硬让她跌入谷底。
及到她成为努尔哈赤身边的红人,可是依然不时地被罚去洗衣,重新过上艰苦生活。
她贵为太妃,最后为努尔哈赤“殉葬”而亡。
她一步步地看到了布占泰的软弱,尽管爱,可是爱的人无法保护自己,那么便放弃吧。
这也许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哀,一个男人无法保护自己,她只能寻找另一个靠山。
她不是现代女性,或许一个现代女性,可以保护自己所爱的那个人。
电视剧很好地展现了日久生情的巨大作用。
孟古对努尔哈赤,那齐娅对舒尔哈齐,舒尔哈齐对那齐娅,那齐娅对李如柏。
剧中人物,都似乎同时爱着几个人。
努尔哈赤爱着青娅、东哥、孟古、那齐娅;舒尔哈齐爱着东哥和那齐娅;阿巴亥爱着布占泰和努尔哈赤;孟古爱着哥哥、姐姐和努尔哈赤。
这些纠缠不清的爱,令人欢乐也令人痛苦。
配角的表演也很出彩。
叶赫大贝勒、二贝勒分别对孟古和东哥宠爱有加,正是因为他们不同的偏爱,才有了不同的选择。
乌拉贝勒布占泰的生意头脑让他足够富裕,可惜,不得不发出生不逢时的感慨,他的商人头脑在明朝末年,在他的处境下未必是一件好事,他终究逃不过能征善战的努尔哈赤的手。
或许历史就是如此,总是在大人物的意气之争中书写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看的第一部小马哥的戏,不否认演员演技不错,只是编剧这感情戏安排的太琼瑶,当然,历史上叶赫老女能兴天下也能亡天下不是白说的,比剧情狗血的多,而且里面的每一条线多少都跟努尔哈赤的感情戏牵连在一起,要不是青娅,东哥,孟古,还有我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纳奇亚,二哈不知道怎么挺过那么多集的。。。。
这里的女人比大多数男人都有智慧。
特别在看第三十集的时候,本来期待一场后金大汗和叶赫贝勒的十年大战,结果,看到努尔哈赤大军缓缓逼近叶赫城门的样子,笑喷了,认真的,不吹。。。
叶赫缺的不是勇士,是脑子。。。。
叶赫贝勒在一顿嘴炮之中自焚了你敢信,说好的一对一的对决呢,还有东哥你这个消失十年的意义是在哪里?
金吉台一路走好,难怪慈禧最后亡了大清。。。
第37集打卡,严重剧透。。。。
东哥终于死了,舒尔哈齐也死了,剧情终于不玛丽苏了,小马哥最后抱着死去的弟弟的表情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而编剧真会玩,在最后才向观众揭示了舒尔哈齐的内心:他一辈子压抑和逃避着自己的心,一辈子做着哥哥的影子,恐怕到死了,才真正明白深爱的是谁,才敢喊出那个人的名字,可是晚矣,错过就是一生。。。
全剧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努尔哈赤老了,很多事上明显开始力不从心,几位宫妃和阿哥也开始轮番斗法。
大妃青娅在努尔哈赤的心中一直是敬重而非深爱,靠着五大臣的拥戴和宽容明理的心胸,上辅佐君王,下打理后宫,乍看一副和乐融融的气象。
只是可怜天下父母,终究拗不过孩子,因着曾经的一份亏欠,对储英的种种行为多少带了纵容。
记得努尔哈赤在储英被带回建州时说,终究这一切是不怪别人,只是被自己的命运所拖累。
而青娅啊,从头到尾都是真正与努尔哈赤命运相连,休戚相关的人,储英因为童年的亲情缺失和对父亲的误解,造成了性格上不可逆转的扭曲,这最终也会导致青娅被同样的命运所牵累,与自己的夫君走向殊途。
阿巴亥一直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凭着多年来的捏拿揣度和苦心经营,成为了努尔哈赤现在的宠妃,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布占泰从街头捡回的任人欺凌的可怜姑娘了,20多岁就超越了自己的阶层,达到了一般人一辈子也达不了的高峰。
她从小便学会了识时务和靠自己,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总是绝处逢生,把一手烂牌打到了极致。
且此女心机,一看就是天生的宫斗大拿,自己的儿子多尔衮虽然年少,却深得努尔哈赤之心,不知她之后又会如何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子筹划。
蒙古在东哥去世后是否会遵循姐姐的遗言,重新获宠,为儿子铺路,光复叶赫的荣耀也是看点。
储英心狠手辣而急功近利,终失去了父亲的信任,代善重利不重权位,心善不比哥哥的狠心,也是个聪明人,皇太极初露锋芒,小小年纪却才能突出且长袖善舞,低调而小心翼翼地周旋在王储身边,同时不被怀疑自己的真正用心,城府不可谓不深,期待皇太极的逆袭。
太后悔看这部剧。
两星全给舒尔哈齐吧。
唉,因为看了舒尔哈齐和那奇娅的cut才知道这部剧的。
可是看完要气死了。
编剧有必要为了突出主角光环,让所有人都爱,都喜欢男主嘛!
还都一个个死心塌地,太玛丽苏了吧!
别的也就算了,那奇娅根本没有一点理由去喜欢他啊!
救她,对她好,为她牺牲很多的人明明是舒尔哈齐。
编剧,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写写他们这条感情线。
他们两个才是最配的,你如果说刚开始那奇娅的确喜欢上男主那种所谓的慕强。
可是,后面男主一次次利用她,还装的给多深情一样。
她在剧里面的人设,是不该像这样吧,还对他死心塌地!
即使刚开始有好感,也应该被磨灭了吧!
真的没有理由让她这样吧,我看的都恶心死了。
后面要走当着舒尔哈齐的面,在哪说恶心的话,还搞得互相多深情一样。
在他棺材前面,恶心腻歪。
然后最后结局还在那。
真的无语死了。
连带着好讨厌那奇娅,因为刚开始看的全是cut.。
可是看剧真的好讨厌编剧把那奇娅写成这样。
男主自私,虚伪,残暴。
那奇娅在剧中的性格爱上的应该是舒尔哈齐吧!
,她被抛弃,利用,想有个依靠。
多想舒尔哈齐和那奇娅能有个好结局。
男主一直利用他们,自私自利虚伪。
那怕舒尔哈齐和那奇娅最后be。
可是多想她爱的是舒尔哈齐。
编剧想说所谓英雄气概,就是一直利用别人,奸险狡诈,来实现自己抱负的人,值得所有人去爱吗?
而真正善良,正直的人却不能好。
能感觉到舒尔哈齐爱上了那奇娅。
可是那奇娅后面的人设崩了。
爱那个自私自利,利用她的男主死去活来。
这也太割裂了吧!
而且她为了他,在李如百身边十几年。
真的是够了。
她是得罪你了吗编剧?现在后悔去看了cut,更后悔去看了这部剧,了解了这部剧。
太玛丽苏了,所有人都爱男主。
有必要这样写吗?
一个人的魅力不是靠这些来表现,况且,他在剧里面啥玩意啊!
我真的好心疼舒尔哈齐这个人设,就是太善良了。
他对他哥好,可是他哥却一直利用他。
最想就是那奇娅爱的是他,那怕舒尔哈齐最后死了,我也觉得是有人爱他的。
那奇娅啊,你脑子有问题啊,爱男主,他利用你,想杀你。
有啥值得喜欢的。
你和舒尔哈奇的相遇相知,然后爱上他,才更合理。
编剧为什么非要那奇娅最后人设崩成那样。
因为看了后面26集那奇娅离开后的所作所为,我觉得她不配舒尔哈齐。
可能是舒尔哈奇在临死表明了他最后爱的还是那奇娅,为他鸣不平吧!
他哥从来没有为他想过一点。
自私自利,好令人发指,作呕的人设。
偏偏还非要所有人都喜欢他。
好多美女辣妈哟,阿哥们都牛高马大了,妃子福晋们还是朱颜不改,显老的只是妆扮。
……历史剧的感情通常都乱得很,至于谁到底爱谁,谁才是谁的最爱,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关键是你喜欢谁的故事,你希望谁谁在一起。
我就喜欢这戏里属于孟古的那些段子。
史料记载孝慈高皇后孟古不到三十岁就死了,既没有替姐姐出嫁,又没有为了让皇太极能继承汗位而强颜讨好努尔哈赤,而电视剧添加的种种却让孟古的爱恨十分生动凄美。
历史仅说这位叶赫部落二格格死于努尔哈赤攻打叶赫的仇恨,电视剧则让她的仇恨丰盈漫长。
越是历史确凿记录得少的,电视剧越能大做文章。
比如东哥,不知道历史上她是不是一个传奇人物,想想应该不至于,不然会有大量笔墨渲染她,但电视剧就把她刻画既传奇又神秘,虽然未嫁,却占尽上风,其他的美女辣妈们简直是在她的阴影下伴君伴虎。
再说那齐婭,纯属虚构,被塑造得很完美,超凡的智慧,居然像仙女一样的爱着努尔哈赤,不做他的女人却胜过做他的女人。
真实的历史需要学习,不完全真实的电视剧虽然会误导,但也让大多数人知道了不少小人物,这部戏里爱着努尔哈赤的女人们哪个不是智勇双全,就算我不太明白努尔哈赤有多好,但就凭这些女人那样爱他,足见他的过人之处了。
我还觉得皇太极的形象被这部戏毁了,喜欢长得像姨母的女人却又为了王位把她送给父亲…这个皇太极的形象也是有意思得很,没贴胡子的时候愣愣的,贴了胡子就尽显狡猾奸诈…那齐婭前期的装扮让人一下子想起了苏妲己…东哥的农妇装扮胜过她的格格妆。
陈德容固然很美,只是稍微不太适合扮演东北姑娘…还是孟古好,每个造型都秀气耐看。
…都说美女如云,可惜云易散啊,仿佛一眨眼就不见了许多。
在《步步惊心》看到八福晋时,我想不起孟古的清丽了。
野猪皮洗白之作。
真的全员恋爱脑,我都无法理解他们的逻辑,赵鸿飞也救不了这部剧,跟孝庄秘史不是一个层次的
舒尔哈齐啊舒尔哈齐,你最敬爱的哥哥PUA 你,你深爱的东哥不要你,你一心一意对待的那其娅并不爱你,春儿嫁给你是为了监视你,你嫂嫂防着你,你的侄儿构陷你……啊啊啊……舒尔哈齐,让我爱你吧!让努尔哈赤一个人打拼他的大金吧!我只要善良、深情、重情重义的你!我的舒尔哈齐啊啊啊!!!(仅赵鸿飞版)
小时候看的,就凭这部剧我喜欢上了教主,哈哈哈哈哈
陈德容
除了女演员还漂亮点,剧情烂死了,人人都是情圣,都是为了女人!
陈德容真演不了布喜娅玛拉
马景涛居然是唯一不讨厌的咆哮派!
咆哮GG的另类作品
好看。马景涛演这部戏比其他的戏好看,至少不是又喊又叫的。
人物关系也是真敢编,看看剧情就好了。。
烂片一堆堆。。。
越来越磕碜了
这部剧岂止是“扯淡”!
在《太祖秘史》中马景涛饰演的努尔哈赤也是令人拍案叫绝,真是演什么像什么,个人认为这秘史三部曲都挺不错的,只不过拍摄的时间过早
老爸对古装剧的痴情程度促使每次我放学回家,中午我们的地方台就开始两集联播,赵鸿飞演的舒尔哈齐太帅了,孟古简直惊为天人,至于咆哮帝和矫情姐可以快进的。
那个时代的历史我都很感兴趣
难道英雄都是情种?
舒尔哈齐……悲泣
小马哥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