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 单亲母亲 同性恋单亲老妈的爱是偏激的老妈的细节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恶心 又无法开口纠正这就是爱 其实我们都是恨老妈的 所以才会在吵架的时候诅咒她 才会在没有梦想的时候责骂她没法 她总是那个让人又恨又爱的老妈要不我也不会去嗑药了画画的时候 老妈说她看不懂看片的时候 老妈说我不务正业所以 我该把她千刀万剐那把黑白的刀 切断了我们的联系你逼我走我那窝囊的老爸 脾气大又听你话我没法活不下去 我不配拥有我的小孩 我就是那该被唾弃的同性恋买了便宜的衣服就喜欢在我面前炫耀其实你不知道 那有多丑 我是没品位 我还没得到关注所以 老妈 你应该被我杀死千万遍所以 我爱你 老妈
你很漂亮,公认的漂亮。
儿时印象中的你也很温柔,善解人意;永远那么做事得体,裙发飘逸,身上散发香味,安安静静的一个女人。
虽然受教育程度不算高,却也让人感觉不俗、知书达理。
你爱我们,尤其爱我,双休常常把我放在自行车后座,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那时看得最多的是成龙。
然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一点点长大,和你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争执越来越多。
想想看我们都为些什么事情争吵呢?
有时候我说了一句玩笑话,你没有听出来玩笑口吻,便指责我愚蠢不懂事。
我不太回嘴,我每次都幼稚地采用赌气冷战的方式。
当然很多时候我都不好,有错。
我总是态度恶劣说话尖刻——不过那也是因为你已经是我唯一,唯一可以对其无所顾忌乱发脾气的人。
我以为对着你的时候可以不需要冷静、克制。
然而这还是其次——我可以忍受你不理解我,因为我很多时候也难以理解你,但我无法忍受你的形象在我心里逐渐崩塌。
我忽然发现,原来我的母亲也只是俗人一个,你会撒谎,会骂人,会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一副市侩嘴脸斤斤计较几块几毛钱......我在一旁冷冷看着你,难以相信这就是养育我,和我共同生活二十年的母亲,更加难以把眼前的这副形象同儿时的母亲联系在一起。
是你变了,还是你本来就这样?
现在,你恢复温柔对我好的时候,我仍然能感觉到自己很爱很爱你,离不开你,想和你永远生活在一起。
但更多时候,你的表现得让我不断地对自己说——你已是更年期,需要谅解。
这时我想我仍是爱你,却只想有一天独立离开这个家。
我从来没有想过,或许是我亲手杀了你,那个原本美好的姑娘,那个封存在你心里的本我。
我从来没有去想,为了养育我你究竟付出了多少放弃了多少。
因为有我的存在,你必须更加勇敢地面对现实的所有困难,承担更加负重不堪的压力。
是生活在一点一点消磨你,使你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不再可爱(使用这个字眼我也很难过)。
优渥的生活的确是能保存一个人的纯真善良美好可爱的。
你在做女儿,不愁吃住的时期想必是人见人爱的——你又那么漂亮,也懂得为人处世。
直到自己有了女儿,便要卸下一身温柔,硬盔硬甲地在现实的战场里作战,为我拼搏。
是我的存在,把现实的冷酷无情推给了你。
我想以后对你好,挣很多钱给你,让你重新衣食无忧,变成一个慈祥和蔼,甚至高雅有情趣的老太太。
不过这可能有点难做到,你知道我对钱没那么感兴趣。
你塑造了我,却毁了你自己。
我很难过。
你有一个爱买带花纹的家具、爱听车载广播、吃相不算优雅、出尔反尔的妈妈。
在学校你对老师谎称妈妈已去世,企图逃避在课程作业上介绍她。
称之为你杀死了妈妈。
妈妈被欺负了你可以第一个冲上去保护,但也可以随便找出一百个更爱的人。
你杀死自己心中对妈妈的爱,和男友看出租房,迫不及待逃离母亲。
服用安非他命,和新同学接吻,很新奇很酷,也让人不适。
这段在我看来是十分出彩的片段。
在尖锐锋芒之下,hubert流露出迷惘与恐惧,安非他命作用下,像刚降生的婴儿初次见识世界的纷繁却找不到自己的巢穴。
于是连夜逃回母亲家,任性喊醒沉睡的母亲,倾诉内心的思念和爱。
无论这一夜经历了怎样的冲击和惊惧,回到家还是有母亲的一杯解毒的牛奶。
为什么我们不再像年纪更小时亲密交谈?
第一点,当带着偏见或者思维模式固定化,必然无法进行沟通。
hubert认定妈妈的行为是想给自己找不痛快,妈妈心碎于孩子的叛逆和离心。
在一个没有第三人作为沟通台阶、近亲患精神病史和经历失败婚姻的家庭中,很难逆转地走向疼痛。
第二点,是年轻人对于世界的、对于亲人的期待落空。
意识到亲子关系的僵硬,hubert不是没想过弥补,抓住母亲的手想进行一场心灵的谈话,母亲的目光却粘在电视节目上;女老师欣赏到他的文学才情,可以帮他投稿,但他要转学到乡下的寄宿学校了,我放弃了我自己;明明想念着蒙特马尼的家,父母都在身边的日子,父亲却不负责任,专制地决定转校;女老师前往纽约,生活丰富精彩,写给他的信,一封都没回。
hubert在挥洒画笔、过早的性爱中宣泄。
宣泄什么呢,也许是东亚人难以共情的青春期迷惘?
妈妈看似位在一个强势地位,其实也无可奈何。
遭受亲生子的推搡、攻击性的语言,没有一个镜头拍到了妈妈的眼泪,但所有人都知道她在流泪。
几乎全程皱着眉头看完,低成本电影,最多的场景是车内和家,只是用对话和肢体语言亲子关系的剑拔弩张。
孩子是怒火,母亲是沉静的水。
成长的速度如此慢,代价如此巨大,以至于要母亲的看不见的泪水浇灌。
都是剧透!
男主妈妈的妈妈有躁郁症,我怀疑男主妈妈也有。
男主(也就是宇柏)从寄宿学校逃跑,寄宿学校给他妈打电话,就说了几句而已我个人感觉好像不是太重的话,他妈就发飙了,嗯?
竟然冲着一个陌生人大吼大叫,这样子我很反感。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不定时爆炸,不知道那句话会引爆情绪炸弹,然后瞬间低气压,和这种人一起总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我还觉得男主妈妈就故意气他。
我从我自己这个年龄段看这部片子,觉得他妈啊,有时候真的忍受不了,有时候又觉得有她在就很安心。
最让我动容的他妈送他去寄宿学校时,他爆发了,末了,他说:万一我今晚就死了呢。
然后他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他妈看着他的背影说:我明天就死。
诶?
我反应了一会。
他妈平时看着总是挺自私的,不怎么关心孩子,甚至都觉得他妈可能都当没这个儿子一样。
但她说完那句话之后我就觉得他妈真的爱他,能看出她说那话时眼神里的坚定,她是真的想要对他好。
影片开头他妈那个吃东西的一系列动作让我烦,对,很烦,尤其是吸溜手指令我毛骨悚然。
总觉得他妈是故意做出来这些气他,故意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有种受虐倾向?
还是纯粹喜欢和他吵?
他妈这是真的不容易,摊上一个这样的男人,因为害怕而离开他们母子俩,我想这也是促使他妈变得有些奇怪的原因。
虽然男主单亲,总是被他妈冷嘲热讽,不过三观确实很正,没有痛下杀手。
只有一次对他妈动手,紧接着就跟他妈道歉了。
很心疼他,那么希望和妈妈搞好关系,妈妈总是逃避,总是躲闪,总是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总是表现得一副不care他儿子处境的样子,这又是何必呢,爱他就尊重他,爱他就听他说话,爱他就和他沟通。
忽视解决不了问题。
特别喜欢电影的慢动作,背景音乐配的也恰到好处。
还有影片穿插的一些貌似与其无关的东西,额,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一些是他受不了妈妈而产生的幻想,有一些为了渲染那种家庭紧张的氛围。
最后 我没有杀我妈妈。
“我认为作家、画家或者导演进行工作,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些特别想说的东西,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些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库布里克然后我不得不说,Xavier Dolan他是个真实的人,也是个真实的艺术家,他的导演、编剧和对于角色的饰演都忠于自我、忠于发自内心的感受,而非外界的种种。
然后我不得不描述他的外形和气质,鱼形的脸型表现他的脆弱,深邃的双眸散发一种忧郁和无助的微光,上翘且尖锐的嘴角体现他的敏感。
我不知道Xavier Dolan是个怎样的人,但是无论是“我杀了我妈妈”还是“幻想之爱”中他饰演的角色,我认为大半都是他自己。
他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就说明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电影中的女人都非常不美,而男人都充满内涵和强烈的人格魅力,我假想,他其实对女人没什么鉴赏力,而对男人却拥有着深刻的鉴赏力。
之所以对于Xavier Dolan如此着迷,不仅仅是因为他又帅又有才又年轻又是gay,更多的是因为他和我同岁,1989,又是和巨蟹座相似的双鱼座。
从他的电影中,从他散发的难以抗拒的忧郁气质中,我能感受到自己相似的情感。
他的电影,不一定有什么过于深刻的内涵,不一定有震撼人类内心深处的东西,甚至也难以像“暹罗之恋”一样纯净又赚足观众的泪水,但是我却十分珍惜他的作品。
因为他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情感和需求,他的电影技术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恰到好处地表达一些东西。
他在电影中诉说的,就是他自己的青春,以及,与他有相似感受和需求的同龄人的青春,一种无处安放的青春。
关于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愤怒、偏执、不满、厌倦、叛逆、疑惑、任性“哦,险恶的女人,残忍的不停喧哗悲凉的鼓声伴着你喋喋不休的唠叨成为时常萦绕在我耳边的可怕声音于是我逃到了一片绿油油的恐怖草地上”爱“人们爱自己的母亲,不由自主直到最后分离的时候才发现这种情感已深入骨髓”——莫泊桑--“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
”--“那我明天也会死。
”“当我说到她或想起她的时候其实,我还是爱她的但不是那么由衷地爱奇怪的是当别人伤害她的时候我一定会想杀了那个人”理想“我想做诗人、作家,我可以做一个不拘泥于对话的作家,然后我可以在作品中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就能解脱了,我所有的抗争。
”忧郁、酸涩、痛楚、回忆、恐惧、无助、伤感、脆弱“亲爱的母亲,我只信任你这个迷惑人的世界上到处都是陷阱把我脆弱的小舟颠覆我多想一直躲在你温柔的怀抱里永远都幸福快乐”“亲爱的于贝尔你就像深海里的鱼盲目的游着,身上散发着光芒你用看似现代的方式在复杂的社会中遨游但你的诗歌却透露出一种旧时的脆弱和哀伤”成长、蜕变“人生最难对付的就是内心的敌人双重坚硬的内核统治是一门艺术我们怎样才算艺术家?
”
时间:2009年6月1日19:00地点:Imperial影院事件:J'ai tué ma mère媒体首映场本片在刚结束的戛纳上小出了一把风头不是没有理由的-题材沉重敏感,故事却又平实感人。
当然,最能让魁北克人引起共鸣的还是片中使用的魁瓜法语和一个个城市街景、南岸公交等场面。
相信导演今晚获得的掌声胜过戛纳,所以他才会感动地说-对于我,今晚才是最重要的!
个人最欣赏的是片中母子对手戏-场场精彩。
8分推荐,加上导演/编剧/主演Xavier Dolan年仅20,再加1分。
如果我今天死了你会怎么办?
那我明天也会死。
那我明天也会死我刚开始工作的那年有个客户的孩子溺死在了巴厘岛的酒店泳池里,我看过那孩子的护照,是个9岁的圆圆脸的小男孩,他的样子纠缠了我很久。
我的孩子当时只有1岁半,只要想想失去他我都会痛苦得无法呼吸。
然而我们可能依然无法避免未来的母子彼此憎恨。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影片穿插着黑白的像是审讯般的录像,儿子于贝尔讲述自己对母亲的感受。
于是我们很容易被片名和这样的片段先入为主的相信于贝尔有一天终于爆发杀了自己的母亲,就像社会新闻报道的那样:单亲家庭的青春期的孩子捅了母亲十几刀。
但其实没有凶杀,于贝尔在心中杀死了他的母亲,在学校老师那里用言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我敢说,每个孩子可能都有过想要自己的父母消失的想法。
有那么一个阶段,他们身上的缺点会被你无限放大:粗俗的品味、可怕的吃相、喜怒无常、脸上的皱纹、无知愚蠢的谈吐……片头母亲一张油腻腻的大嘴在大嚼奶油面包,奶油摸到了粗糙的皮肤上,嘴唇还在不停的咗着手指头,发出啧啧的声音,镜头模拟了于贝尔的视角,厌恶溢于言表。
他们母子的关系已经走到分崩离析的边缘,有时候只能靠回忆过去的短暂的美好时光来唤醒对彼此的爱。
于贝尔的母亲情绪波动特别大,前一秒还春风得意下一秒立刻暴跳如雷。
后来我发现原来于贝尔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人。
这几年被妖魔化了的原生家庭似乎是于贝尔喜怒无常的一个注脚。
他的母亲很喜欢用成人的优势制裁他:不满意就滚下车不送你了,不听话就不给你零花钱了,你要同性恋我就把你送到寄宿学校去关起来,昨天答应的事儿今天就反悔了……看来不把孩子当平等的人对待这一点不单属是我们国家的特色。
这些手段在我看来是司空见惯的,只是搬到电影上就感觉很触目惊心,原来我也是这种恶劣的大人。
影片中的于贝尔为了缓解和母亲的关系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虽然每次都坚持不了多久(大概还不够24小时),在他看来母亲是故意忽视他的存在,发生争执后就故作轻松的哼歌,这一切都令他极度厌恶。
他用写作、绘画、录视频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满,无效沟通是这对母子走向对立的主要原因。
然而遗憾的是母子不是夫妻,不可以离婚,即便解除母子关系,源于血缘的那份羁绊也无法使他们形同陌路。
彼此相爱,最终却无法简单的好好说话。
于贝尔在绘画和写作上面很有才华,他的老师和男朋友的妈妈都意识到了这点儿,但是和他相依为命的妈妈却完全不知道,只是在餐桌上言不由衷的问:今天过得怎么样?
我买的这个灯罩怎么样?
我今天买的这个名牌的衣服怎么样?而其实影片给我的启示是不管你多老、多丑、品味有多差、吃相多么令人作呕、和什么男人鬼混,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记住孩子并不是属于我的东西,他有自己的生活,我学会赏识他,并不把他的陪伴作为理所应当,才能赢得他的爱。
部分原声Maman, La plus belle du monde
在被电影语言冲昏头脑的我觉得技术没有多了不起,但电影是门艺术,我能听到这部电影的诉说,并且为之动容,那么就够了第一次觉得i love you不是一句肉麻的话,无法表达的话,当男朋友对多兰说我爱你的时候,妈妈和多兰说我爱你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笑点有些奇怪,妈妈和儿子前面的吵架很好笑,包括后面妈妈吵着吵着自己也笑了,我就是经常吵着吵着就笑场了,不同的是这些吵架我早已习以为常,但是我知道我很爱我的妈妈,当然是在我没有回家的时候这好像不是我杀了我妈妈,是每个人的妈妈
你恨你媽媽嗎?
我當然也恨。
誰人生裡沒有個和媽媽吵得天翻地覆的回憶,都是在這樣殘缺不全的感情裏面痛哭流涕愛著那一個把你生養的女人。
我有過不下百次“為什麼我的媽媽是她”,“為什麼我不是一個孤兒”的想法。
Xavier Dolan在二十歲的時候就把這樣的想法用影像的形式表達了出來。
他是我見過最帥的天才。
『他鏡頭下的男性比女性要立體十倍。
』影片自始自終都不是為了表現真正的殺人,在Hubert的念想中他無數次用意念殺了這個他摯愛的女人。
他鏡頭下的母親很不美麗,除了母親,你也難以喜歡上他鏡頭下的每一個女性角色,大概在Xavier Dolan的眼裏,女人遠沒有男人豐富和立體。
但他利害之處就在於這裡,當天平了偏向一邊,就會看見他電影中的男性有著很強的人格魅力。
而他拍的東西又都是帶有微微病態的,無論是母親的歇斯底里還是兒子的歇斯底里,甚至連影片中甚少鏡頭的父親都是歇斯底里的。
哪怕是他幾次奔潰以後所逃向的老師,她雖然給了他精神的暫緩和延續,但她本身也是帶著和父親的裂痕來過著人生的。
這些病態我想並不是Dolan有意呈現出來的,因為那些憤怒和偏執,不滿和厭惡,都是出自于初次接觸詭譎人生的自然反應。
『是的 我恨過我媽媽』我相信Hubert是80%的Xavier Dolan,他是藝術家,也是天生的詩人。
故事裡的色調,構圖,絲毫不隨意而全都到位,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拍出這樣細緻的電影,所以一上映就驚豔了法國。
電影的銜接稍帶瑕疵,但我們當然可以原諒年輕而帥氣的天才。
太多人都看出了王家衛的影子,因為有些細節的處理太相似了,但Dolan也拍出自己的美感和風格。
Dolan自導自演也是再合適不過,微微上翹的眉頭和挺拔的鼻梁,立體的面孔和捲曲的髮型,他長的精緻又完美。
太難有人可以拒絕他這樣的相貌,討喜得令人挪不開眼睛。
偏偏他的心靈還帶著女性那種細膩和脆弱。
他拍這電影的時候二十歲,電影也是完完全全的二十歲視角,並不有多深刻和震撼,但就是真實到可以讓人看見自己:還學不會恨就拼命說恨,鎧甲還沒有長全又想要保護自己,於是刻意用惡毒的言語中傷父母,明知道他們會因此心碎但也分不清輕重,發洩的出口其實幼稚的有些可笑,無非對著樹洞胡言亂語或者清晰寫成日記,簡直人畜無害但硬要擺出一副“我已經長大了,誰不承認都要殺光哪怕是我最愛的人”的面孔。
這些,偏執到在多年以後回頭看看都會覺得可笑的行為,偏偏就是看著電影的每一個人。
所以我非常喜歡影片裡Hubert對著鏡頭錄下來的獨白:“我知道在別人看來 我恨媽媽是一種罪惡 但他們只是偽善 他們也會恨自己的媽媽 也許只恨一秒鐘 也許是一年 不管他們記不記得 這我不管 但是 他們一定也恨”如果有人要指責Hubert的人格有缺陷,當看見他把這些話念念叨叨出來,一定會被硬生生堵回去。
因為你無法承認自己從來沒有恨過自己的媽媽,而且我相信那種恨是不可能被忘記的。
對於最愛的人,起了敵意,起了恨意,那種敏感會錐心刺骨。
好似你從來認為自己對於母親的愛是一塵不染,但當你快要長成大人,內心每天都會升起波濤洶湧的變化,她卻橫手過來斥責你誤會你不在乎你的微小變化,只因她早已忘記自己青春時期的敏感,所以你就會希望這個不能懂你青春變化的人,趕快在那一瞬間消失就好。
這不是人性的陰暗面更不是誰的錯誤。
而是故事本該就有的樣子。
『含蓄而不造作的愛』Xavier Dolan對於感情的表達總恰到好處,連對於母愛這樣千人頌萬人唱的偉大感情,他雖然也是輕描淡寫,帶著二十歲那種刻意的不屑卻又愛面子的珍惜。
但只兩句話,表達的母愛,都勝過太多影片。
“如果我今天死了 你會怎麼辦”“那我明天也會去死”在Hubert轉身離開的時候,媽媽看著那個叛逆而張狂的背影,輕輕吐出了這句話。
絲毫不加渲染,前一分鐘還是傷透心的痛楚,後一秒就是深無底的無奈和包容。
再一畫面就是Hubert在紅色瓦牆前將老師說的那一頁書唸出來,他由內而外都透出一股不可一世卻又極具魅力的氣質,那就是任性裡藏著的憂鬱,那憂鬱已經從靈魂裏面跳出來,跳到軀殼之外,跳到電影螢幕裡,最後跳到看電影的人眼裏。
他日記裡描寫母親為“險惡的女人”,說她那喋喋不休的嘮叨,成為時常縈繞在他耳邊的可怕聲音,“於是我逃到了一片綠油油的恐怖草地上”。
但他念完書後的沈默,恰恰也是對於那些話的認同。
母親無論再令他感到恐懼和無助,但他也承認:“媽媽 我在這個虛偽的世界裡這個險惡世界到處都是駭人巨浪 傾覆我脆弱的小舟我只有在你哪裡尋求母性的溫暖和快樂”Dolan演繹的同性戀,只能說本色出演讓人覺得真實到可愛,很多人依然無法理解這種群體。
而同性戀在電影中也不是首要表達要素,所以Dolan只是給了簡單的畫面,沒有激烈的衝突,淡然處理到只有曖昧和只能意會的浪漫。
讓人真想擁抱同性之戀的他。
所以我說,《J'ai tué ma mère》歸根結底是關於溫馨和愛,大概源於Xavier Dolan本身的善。
他不想要恨,因為他心裏有很多的愛,哪怕他對於母親的做法簡直看起來恨之入骨,但總在戰火停熄以後,他還是帶著稚嫩的臉走到媽媽激動的面前說媽媽我愛你,雖然我有時不聽你的話...Dalan表達的不是恨,是不夠理解和不夠寬容。
孩子的肉身是在母親孱弱的身軀裡掉下來的,她們沒有問過我們是不是願意來到這個世界上,她們本身掌握著控制我們的欲望,而在我們青春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卻自己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欲望,所以欲望不同,力量不想當,矛盾和裂痕就噴湧而出。
在少年時代中,我们有大概五分之二的痛苦來源於自身,另外五分之三都來源於孩子和媽媽之間的代溝。
看到结尾感觉有点仓促不懂什么意思。
但过一会儿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我妈和小时候的我。
那时家里挺穷的。
想起我咬着一根泡蒜苔然后逼我妈咬另一头一起往中间吃的时候,想起我妈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给我做早饭的时候,想起原来我爸混蛋她是如何一个人辛苦撑着这个家的时候。
可是现在我也受不了我妈,但这部电影告诉我原来真不止我一个人,原来连千里之外的法国小孩在青春期也是和父母这样子的状况。
然后我就想,既然这是不好但普遍的一个现状,我为什么不能打破呢?
我知道我一定是爱着我妈的,每个人都爱着妈妈的,为什么不能在讨厌她的时候试着体谅呢?
这部电影才是真正能够教育青少年的一部影片。
五星力荐。
手法稚嫩,但有新意
母子冲突关系比较真实。其他整体上一般,突然插入画面的剪辑有北野武《花火》内味儿。意涵肤浅,导演的视角还是太年轻了。
【我在自己的王国里。】喜欢这样的故事,他们深爱着彼此,他用他的叛逆去获得她的关注和宠溺。他长而卷的刘海,阴郁得就像他青春期骚动的眼。
看了四十分钟。20岁能把电影拍成这样也不错了。不过,这是青年人拍给青少年看的电影,not my cup of tea.
这导演以后应该不错,小节奏都靠上了,玩的小花样不过火但也算到位,现在还是嫩了,以后会不错的。另外就这个题材,确实是没什么可说的么?我觉得还是剧本的问题
虽然很真实,但是我不觉得得花90分钟来看一个优质少年的唠叨
如果你不是我的妈妈,我想我还是爱着异性。我不是真的想杀了你,只是想要一个更理解我的人,因为除了你,我其实一无所有。我想和穿着婚纱的你在一起,那是你的青春,也是我的。这世上有一种母子,不仅仅是俄狄浦斯。
不是我想要看的那一类,剧情的走向就像是在抄正确答案一样。演和导的比例上,演的更好些,有一些演的恰到好处,但在设计上有一些看的不舒服。就比如,慢镜头来表现内心冲突时,不需要那些企图构成反差的轻快音乐,而应该是相反的,赤裸而清晰的现实。
田馥甄推荐,但实在不是我的菜!
高级无聊2009-12-23我日你啊。编,导,演就算了,长成这样就是你的不对了(还是89年的就更不对了。。))
挺意外的一部好电影。自编自导自演的他,竟然才20岁。片子采用了相当丰富的表现手法,而慢镜头、色彩与音乐的运用更是如火纯青,很有感嚼~
很坦诚很鲜活。不过呢这么高的分有一点点夸张了~~~很显然是被男猪脚的美貌和智慧蛊惑了~~~~~
步调很舒服,自白,配乐都很好。不过我觉着他妈特欠,是说我也还在叛逆期么?
什么烂口音,好难听。什么臭故事。难看
我不喜欢这样强词夺理的控诉妈妈,如果你真的爱她,记得她的美丽就好。。。
没看太懂
看完这部 果断把只是世界尽头改1星 我杀了我妈妈 妈咪 只是世界尽头 这3部真是够了 神经质一样的吵来吵去 情绪原地打转 主题重复重复再重复 当年横空出世 多年再回头看 实在过誉
绝对不能因为这是导演的自导自演作就宽容他,他只是颜好了点儿而已,而且自从看了"男主角是马景涛继承人的咆哮帝"之后,每次令人心碎的争吵场面我看着都要笑到肚子疼啊^ ^ 虽然被误导了,但是不笑的话,只会觉得这电影更加难看吧.
太NB了,演员、编剧、导演、制片,处女作,Xavier Dolan,生于1989,极品帅哥。
所有角色都很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