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17岁
Quand on a 17 ans,17岁的那些年(港),Being 17,年方十七(台)
导演:安德烈·泰希内
主演:桑德琳娜·基贝兰,卡西·莫泰·克莱恩,柯朗坦·菲拉,亚历克西·洛雷,让·弗罗内德,Mama Prassinos,Gérard Labelle,Vanessa Duran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西班牙语年份:2016
简介:十七岁的达米安(卡西·莫泰·克莱恩 Kacey Mottet Klein 饰)是一名孤独的少年,他的父亲内森(亚历谢斯·罗莱特 Alexis Loret 饰)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年不在家,父子两人聚少离多。达米安自小和母亲玛丽安(桑德利那·吉贝尔兰 Sandrine Kiberlain 饰)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个性难..详细 >
轻松自然但平庸。
#Berlinale##Wettbewerb# 不温不火 同样的故事本可以处理得更青春更放肆 题目里这个quand注定了它的视角来自成年人回顾自己17岁的生活 配乐也太成熟稳重(这可是一个房间贴着david bowie海报的男孩子啊!)这样处理太可惜了 [Friedrichstadt-Palast]
看了影评之后觉得可以有三星
不难看。2.5,对不起,我就是这样一个“如果两个男主长得稍微好看一点,我愿意打三星”的肤浅观众。
@AndreiRublyov 喜欢的片尾生子梗
要是亲的时候再自然点就更美好了,可惜了这么玛丽苏的美少年青涩时光。
第一次見到bully還給找藉口的 你們母子二位心大過天
补
压根不知道在讲什么 甚至不能算有情节
3.5。这片子也太甜了吧,初恋的心都被激荡了,可惜两个主角没啥CP感。整体片子下来,少了丢丢的自然感,只是简简单单的成长的故事,但是少了点细节的萌动。
景色太美,仿佛《飘零燕》中的阿尔卑斯山。故事推荐很简单,没有多余动作,真不像法国电影,却又不是北欧那种性冷淡的样式。7
剧本写的拍的还是不怎么好在青春性向的“怕”和家庭问题都有点点到有些地方太断裂,母亲这个角色性格设定虽全但拍的却不够过渡再比如安排的突入的死亡,不过两个小孩暗潮涌动的那劲很澎湃。
描写算得上写实细腻,两男主的演技一般,气质符合,影片对两人爱情的发展叙述挺有说服力,不像很多同志片的急功近利,而且充分体现了挣扎的过程,片中一句台词很精辟“我想知道到底是喜欢男人,还是只喜欢你?”妈妈这个角色塑造得很好,有血有肉,抢了些风头
影片在呈现不断变化的对位的身份与关系。在人物情感变化描绘得当的同时,如何能做到战争这一大社会性背景的置入更加贴合。这一在故事后半段最为关键性事件的发生,尽管先前有着家庭的铺垫,之后又有试题上的印证,但仍然存在主角环境与社会环境间极大出入的断裂。
一直觉得托马斯和养母、女医生都有着可能,以至于最后他和达米安睡在一处倒觉得怪落俗套的
那年总是看着你的我的目光,你是我十七岁的天空中最美的月亮。拍出了少年人的青涩懵懂与不知所措,那种无知无觉的野性张扬真的太撩人了,最后阳光下的相拥热吻真让人忍不住想要拥抱生活。特别喜欢!
70多岁的泰西内还保持着一颗向腐女学习的心,讲述两个男孩从仇敌变恋人的故事(父母助攻),这是多么不容易啊!而纵身的湖水、夏日的浓荫和柏拉图的会饮篇,又依稀传来当年“野芦苇”的气息。最后两个男孩的狂吻让人肝颤:你们特么才17岁啊,未来还有多少甜蜜等着你们!喜欢!!!
原来早一年就有了上帝之国的比利牛斯低龄版,也相当不错,不过两个孩子还得好好调教调教
⒈IMDb和豆瓣上标注的片长都是116分钟,所以109分钟的版本也并非完整版?⒉看到「-2x²+x+2=-x-10」「-2x²+2x+12=0」「△=B²-4ac」和化学实验教室,突然挺怀念高中课堂的;⒊虽然如今社会男子戴耳饰已是见怪不怪,可我依然不太喜欢,以至于Damien那显眼的蓝色耳饰让我看到他便生别扭之感;……
#1700th3两个主角的背景差异中蕴含了丰富的主题表达,阶层差异、乡村生活、准二孩家庭里长子的迷惘、从军作为职业、悼亡与新生……利用母亲职业的巧合连结起两个仇人的心灵还算不错,可二人的关系作为主线,起伏几乎全部依赖外部的变故,实在不像一个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