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柳如是的故事想必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
柳如是是秦淮八绝之首,跟北宋的李清照一样是一位著名的才华横溢的女诗人。
她的身世真的可以像影片开头的那段个人独白那样——“作为一个女人,我生错了时代,但恰恰我又生对了时代……”。
生于明末清初的柳如是因家庭变故而成为一名风尘女子,但她一生都在努力让自己掌控个人的命运,包括自己选择爱情的另一半,甚至自己给自己取名字。
柳如是绝对称得上是女中豪杰,真正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
影片的叙事趋于流畅,将主人公的身世刻画得相当细致和细腻。
最主要的还是万茜作为大美人将柳如是这一形象演绎得相当传神和形象,演技非常地精湛。
画面美绝,一解千年乡愁。
忆当时,枉负芳心,痛彻心扉。
一直不齿钱谦益,现在忽然明白,他以投降满清、延续文脉的方式,人在清廷心在汉,化强冦于无形,最终满清还是亡了,连自己的关外根基、文化传承甚至纯正的血缘都亡了。
到今日,谁还能说他是贰臣呢?
作为一代文宗,他是朱明的贰臣,也是满清的贰臣,但他不是华夏文明的贰臣。
他虽降清,但没有杀过汉人。
有人说,清史是亡国史,这话表面上似乎有道理,实际上大谬。
因为文化的传承没有亡,亡的只是朱家朝廷。
这是一部唯美的电影,有大爱,有宽容,有慈悲,更有深情厚义,把钱柳之间的爱情故事拍得如诗如梦,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中,两情始终如一,至死不渝。
柳如是,我闻室,可惋可叹,可歌可泣。
影片讲述了在明清易代之际,关于士人的思想裂变和守节守身的问题。
最佳的是【角色塑造】,复杂而立体,不是脸谱化的人物。
1.柳如是,虽出身底层,却展现出了投水殉国的勇气和幡然醒悟后怀着身孕为钱谦益奔走营救的决心。
一个有才情和风骨的女性。
2.钱谦益在动荡时期流露出的抉择与挣扎,使他不再是乾隆口中单一的“贰臣”,而是一个能与之共情的,有血有肉的文人。
3.以及二人的感情,很细腻。
经历了不顾世俗反对结为夫妻的热烈(一介士大夫以匹嫡之礼娶青楼女子,他懂她的自尊和骄傲);到钱谦益为柳如是建造“我闻馆”、“绛云楼”、“红豆馆”的深情;再到政治立场上的分歧和分离;再到钱被捕入狱,柳如是怀着身孕奔走看望,并劝说钱活下去。
最终在树下的时空错落…因为经历了颠簸的前半生,所以显得后面的平淡生活尤为来之不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不足】1.台词出戏2.剧情稍显平淡
二十多岁的柳如是嫁给一个将近花甲的老头子。
柳如是为什么要嫁给一个糟老头。
难道妓女一定要嫁给老头。
柳如是和钱谦益只是很不幸运的生活在乱世。
当陈子龙拒绝了柳如是后。
柳如是没有像失恋之后就要死要活的那种。
因为她是个很独立很有思想的女性,她是一个有属于自己房间的女性。
她可以继续去寻找第二春第三春第四春。
钱谦益去清廷上班路上,柳如是拉着一匹马给钱谦益送钱。
钱谦益问柳如是爱不爱他。
柳如是很生气的说了一番话,然后把盘缠丢给钱谦益。
柳如是不是一个轻易说爱的人。
但是她爱钱谦益。
一个人一生之中能够与自己心灵相契的人是何其幸运,就像贾宝玉和林黛玉,汤一介和乐黛云,柳如是和钱谦益。
很多电影里的爱很夸张。
我认为电影里的爱不夸张的就是好电影。
万茜自身独特的东方女性魅力,宜古宜今的外形,清冷娇媚的气质,再搭配上素雅精致的扮相,外加扎实的表演功底,她在电影《柳如是》里,将柳如是演绎得活灵活现,被观众称为“柳如是”本尊。
当时年事已高的钱谦益被战事与公务早已折腾得精疲力竭。
可守城大战在即,为了鼓舞众将士奔赴杀敌,柳如是便代替卧病在床的夫君,为将士们展开了一番鼓舞士气的演讲。
但天命难为,最后南都还是失守了。
为了保全无辜老百姓的性命,钱谦益选择了投降献城,但献城就等同于卖国。
一般献城之人都会选择自杀保住自己最后的气节,不愿意苟活一世。
柳如是也是这般想法,打算同钱谦益共赴黄泉:一人殉国,一人殉夫。
但钱谦益却并非这般所想,他还想活下去。
面对贪生怕死的丈夫,柳如是难掩失望失落。
为了维护自己最后爱国的底线,她毅然决定自己投河自尽,以身殉国,所幸钱谦益将其从河中救出,保住了性命。
既然钱谦益贪恋生命,做不成“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柳如是便劝说他远离政坛,做个普通人,了此余生。
不想他不仅献了城,还跑去当了清朝的官,称为二臣,俩人也因为这次迥然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发生了重大分歧。
夫妻本是同林鸟,但彼此也存在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们之间展开了冷战,一人奔赴京城,一人留守南都。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代名妓”柳如是却并非如此,她始终心系国家生死,甚至愿意投江殉国保住气节。
柳如是的胸怀和气节,骨子里的勇敢和坚持,先天的聪明后天的文采,都让她成为那个时代里女性的佼佼者。
电影《柳如是》还原了她传奇的一生,对她人生中的重大事件都有所刻画。
另外,电影在细节上也极为考究,无论是片中人物服饰还是园林建筑、室内家具,都对她生活的那个年代进行了细致的还原。
唯美的画面配上传统戏曲,和影片刻意放慢的节奏,让观众仿佛穿越了时代,回到几百年前的那个诗意江南。
短短百来分钟的影片,却让我动容流泪无数。
一半是为戏所染,一半是为自己感叹吧。
静悄悄的夜里,如是就这么走入我的内心。
或许在民国的某个年间,也是这么走进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心里,让他难以忘怀,甚至在晚年花十数载的时间去完成《柳如是别传》,才使我们有机会看到本片。
所以,首先感谢陈寅恪先生。
第一次知道这个人还是在2012年的圣诞,广东中山,而后慢慢了解,终有一日,抽那空闲时日,去鉴读如是别传。
知晓这部影片,是因为晓松奇谈里的南明悲歌。
一直以来,我以知识分子自居,看高晓松如此畅谈,才知道差距。
世家、智商、努力,却是远远弗如。
还是说说那段历史吧——从前,知道什么,只知道一个崇祯吧,景山公园上吊的那个。
然后,知道大顺李自成吧,甚至连大西张献忠都不那么了解。
之后,懂的多的是努尔哈赤,是皇太极,是多尔衮,是孝庄。
现在,才知道,崇祯之后,南明小朝廷还有弘光、还有隆武、还有永历,在我们自诩明朝灭亡1644年之后,小朝廷还坚持了一十八载。
郑成功的出现?
——在这部影片里面并不觉得奇怪。
虽然我不清楚钱谦益和其师生关系到底多深厚,但是叶问里面,不也是引出李小龙了么。
所以反而一点都不奇怪。
其实以前说国姓爷,一点都不知道原来这个称谓是郑家父子拥立隆武得来的,真是惭愧。
知识分子的情怀:我说我有一半的泪水是为这种情怀而流。
这种情怀涵盖很广,首先:国家,天下。
从这段血与痛的教训中,从南明悲歌中,顾炎武《日知录》写到: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贼与责焉耳矣。
国家政府和天下文化是不同的概念。
如何理解呢?
譬如钱谦益的事清,我觉得很可以理解。
因为他满腹诗书,因为他是东林党领袖,却在明朝年间不能施展抱负。
所以清朝在许诺继续科举,继续明朝部分制度的前提下, 钱谦益出世,是为了能够尝平生所愿。
这里形成对比的是谁呢?
洪承畴。
其实洪是不世出的人才,除了气节,无可挑剔。
如果被清俘後,壮烈殉国,我想,史可法不会是我们想到的第一人选。
当然,阎应元一直都应该记得。
“大明有投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典史” 这正是明朝之后,再无华夏的来源。
当然,我们都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真是颠倒概念。
“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才是正确的概念。
我们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的概念已经太久了,而这正是我们最最需要的。
不能因为喉舌的卡住就不去努力突破。
至于另一半的眼泪呢,我想是为自己而流的。
因为自己很可悲。
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成不得。
柳如是之前我最喜欢的女性,都是出自民国,无论是南唐北陆的陆小曼,抑或是林徽因。
因为什么,因为她们都很懂经营自己的人生。
当时记载民国女子的那本书,副题叫做——谋生亦谋爱。
本片里的柳如是,虽然里面并没有过多的表明她很懂经营自己的人生,没有描述她与云间三子的三段感情。
但是这么优秀的女子,我们怎么能说得出残花败柳这样的词眼呢。
联系到自己的情感,就很可悲,我想这是悲的第一奏。
回国已经很久了,豆邮也有人问,不过没有回,毕竟我把这里当自己的私密空间的。
可是什么事都做不成,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的伙伴创业,家里又连番出事,毫无任何准备的我被打的措手不及。
这种情况下,我又怎么能继续知识分子的清高呢?
你已经被现实打趴下了,社会的大脚已经踩到你脸上了,你还要硬撑着说自己没受辱吗?
我做不到 所以 我屈服。
万茜的演技?
—— 万茜当然演的很好,不过这部片太短,所以之后是一定要花时间去读《柳如是别传》的,最好找个时间去中山大学那边读吧,毕竟这是陈寅恪晚年的著作。
在晓松奇谈里,高晓松描述这对名士与名妓的结合,一个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视世间毁誉于身外之物;一个千古奇女子,集才学、热血、真性情于一身。
谁又不渴望像钱谦益一样遇到一个心灵之伴侣呢。
可是,又有多难呢?
且不论 你找得到找不到那样的女子, 纵然找到又如何,自己能优秀到娶到么?
或许只是得到河东君一个淡淡的回复:诗词方面云间三子你认为你赶得上么?
或许投身疆场能在另一个方面吸引她。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多么嘲讽的话语。
愿有一日,要你承担起知识分子的责任时,切莫辱了这份名节。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如果把秦淮八艳拍成一个系列,平日里埋头在书桌上的文人们大约会进一趟电影院。
找茬也好,找共鸣也好,总归是知识分子熟悉的题材,能听到案头上常出现的词儿曲儿,见到竖版繁体文里的老相识们。
早先有1991年版的江苏台电视剧《秦淮八艳》,也有根据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门柳》,但在大银幕上,也只有最近上映的这部《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嫁给钱谦益(晚明礼部侍郎,文坛领袖,降清后仍任礼部侍郎)。
学者陈寅恪费墨80万写成《柳如是别传》,从晚明到清初,将与她结交的文人雅士一一列出,旁征博引,以诗证史。
这部《柳如是》,你可以当它是一部平常的电影,也可以看作是吸引你关注晚明文人生活方式的一个楔子。
晚明文人生活志用上好的锦笺和方家顶烟旧墨画没骨牡丹;由蓝颜知己广发英雄帖挑选才子;文坛翘楚与名妓同游,春日选花魁,清明办“寒食文宴”,芒种祭花神……电影从创作之初就没想“戏说”,而是用记载在册的细节拼贴出江南文人的生活图景。
此外,也将个人和国家命运出现转折时士大夫们的选择,以及这选择对身边女性的影响置入其中。
这电影,给文人看,可以玩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给非文人看,是普及一下古人的生活方式。
片段一:生意人索某才疏学浅,玩行酒令抽词牌时,遇一生僻字,登时语塞。
柳如是瞥了一眼,淡然道:“頮,念hui(四声,音同‘惠’),以水頮面,是洗脸的意思。
”索某遂汗颜,不再言语。
瞧,生意人可不像现在这么好混。
同志们,顺道怀念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吧。
片段二:考取功名上京赴任的陈子龙与柳如是划清界限,但仍心有牵挂,赠她礼物。
陈道:“知道你不喜俗物,这本《戊寅草》我特地请了徽州最好的雕版师傅,足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刊印出来。
”《戊寅草》是柳如是的诗集,陈子龙作序且有批注。
这是为才女专属定制的礼物了,跟现在款儿们送出的高级定制服、定制珠宝相比,实在是有情趣得多。
片段三:董小宛出嫁。
和寇白门、柳如是喝了离别酒。
入夜,冒辟疆才在后门带一小花轿接她。
柳如是拿出烟火为他们庆祝,冒辟疆婉拒,急匆匆消失在巷子口。
人说名妓“谋爱亦是谋生”。
此话不假。
柳如是嫁给钱谦益时,是青天白日,明媒正娶。
这是她在亲见董小宛之境况后下的决心。
钱面对友人提出的“国破时还与河东君谈情,是读书人失德”,仍坚持与柳结合。
虽然后来因钱谦益向清兵投降,柳如是作为钱夫人一起饱受世人诟病,但从归宿看,柳如是比董小宛要好多了。
电影仁慈,没有表现钱谦益死后她被争家产的乡邻逼至悬梁自尽的惨状。
柳葬于虞山下一孤坟,钱谦益与发妻合葬。
所以,董小宛与柳如是,在大婚当日有不同际遇,然在生命终结前夕,殊途同归。
片段四:钱谦益与说客并排而坐。
半晌,钱只说:“请带话,一、不能伤害无辜百姓,涂炭生灵;二、尽快恢复科举取士,让文脉延续。
”史可法殉国,钱谦益投诚,历史对二人早有高下之判。
但在本片顾问、作家阿城的眼里,“自古父母官在平安时享百姓的福,在战乱时就要替百姓受辱。
”史可法留得英雄名,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受苦。
钱谦益跪地献城,一人挨尽天下骂名,却保一城百姓无虞。
在阿城的建议下,导演将这种观点放在戏里。
柳如是有更加大义的观念,即献城后自尽,“你殉国,我殉夫”,被钱谦益拒绝,他认为“草木一生,枯荣自有天定,何必要去死。
”钱柳二人之高下,电影倒与相关记载是相符的。
纪录片与故事片导演吴琦,原是央视的口碑栏目《人物》的主编,后来被新影厂厂长高峰招去做纪录片。
高峰从央视里圈走了好些钻研业务、文人气比较重的导演,除了吴琦,还有《故宫》的导演周兵和频频在国际上收获纪录片大奖的梁碧波。
有一场钱、柳宴请阮大铖的戏,想加一幕柳如是唱阮大铖写的戏曲,吴琦像回到做纪录片时期一样去寻找资料,最后在中央戏曲学院一位老教授家里,找到了《春灯谜》、《燕子笺》的民国影印本,带着词去苏州昆剧院找人谱曲,便有了那场戏。
好在有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打底,为吴琦省去了查阅史料的时间,却也因为先生详细的考据,让他不得不选取柳一生中与几位重要的名士交往的段落。
“我们必须舍弃许多好故事。
因为时长有限,资金也有限。
”本片肯定不是纪录片。
但在视听语言与结构上还是甩不掉纪录片的痕迹,对高潮段落人物情绪的把握也欠妥(钱柳在投河殉国上的分歧)。
你可以把对电影本身的点评暂置一旁,毕竟在文人电影缺失的当下,难得有一个大银幕作品愿意带你回顾中国文人最后的好时光。
最不像宣传片的宣传片看完此片,谁会想到这是常熟市和中央新影合资拍摄的地方文化宣传片?
常熟的文化部门与广电局非常开明,从最开始立项就没把主题局限在诸如“改革开放”等套路上,只求做出“江南气”。
他们原本想将常熟人钱谦益作为主角,但在主创的建议下,改为浙江嘉兴人柳如是。
在创作上没有像多数地方官员一样乱弹琴,给予了创作者最大的自由。
若说有任何的意见,那只是在钱谦益的选角上,领导们不太认识原先导演推荐的台湾话剧演员金世杰,而改用台湾老牌偶像、息影多年的秦汉。
南征北战的吴琦和他的朋友们总结道,在江南做事容易些,是因为文化长官们大多有文化。
《柳如是》里出现的匾额出自常熟一位官员之手;博物馆里几十万一把的老椅子,搬到片场当道具;要寻找剧中女主角的书法手替,一招呼便来了20多个能写“柳体”的女孩子……总之,江南遍地风流,此话不假。
那时她还叫影怜,是青楼里的头牌。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为了救公子,白衣素裙,一句“军爷,我早就嫌这件衣服太素,想在上面画朵梅花,可是就缺个帮手。
要不,你帮我画?
”不需多言,足够把这情调得风生水起。
不禁要叹,女人极致,不只在于玲珑,在于风情。
人生本就是此去经年的美梦,下弦月,杯酒空。
英雄华发,美人正当时。
这秦淮八艳生生夺了多少人的魂牵梦绕,美人以为这便是爱。
这红尘里媚眼如丝,聪明了一世,到头来究是要归宿的平凡妇人。
可惜,这男人风月,把酒言欢时诺允得轻巧,一到兑现,唯唯诺诺像个懦夫。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影怜改名如是。
应是心酸了子龙这番上榜忘情。
她求他,明日再陪我游番西湖吧,他不允。
其实,自小在风尘长大,她又是这般倔强的女子,怎不知他的嫌弃。
只是想最后在留存一段时光为忆怀。
他却一点也不知,这男人,真当是负了。
幸好,柳如是拿得起放得下。
红纱帐暖,美人如玉的梦依稀是醒了。
她提笔为赋,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这魂魄,看来三魂已经被万茜饰演的柳如是给带走了。
本以为,这敢于直面指责明媒正娶的牧翁先生,抵住36岁的年纪之差,该是美人有归的喜事。
却不料在破城前夜,一句“我不怕死,可是我不想死”“这水太冷了”,柳如是怒而跳河,让我忍不住骂了娘。
献城为了百姓,殉国为名节。
你殉国,我殉夫。
一弱女流,口中如是。
身为其夫,何来苟活之理?
影终,我想,若如是真为男儿身。
河东君定是爱国守节的将士,不以诗文传千里,但求一力护国安。
她究是生错了年代。
影片的开头,一副泛黄的挂画上,一个女人冷眼睥睨着这个世界,她的衣服上的装饰隐隐泛光,但衣服和脸庞却是遥远的。
一个女人从这幅画面开始了她一生的诉说。
故事的明线是秦淮名妓柳如是一生的情感波折,在情感故事背后,还有关于中国传统文人的诗酒风流,乱世文人的两难抉择,历史宿命下的个人的无能为力,这些主题在此起彼伏的昆曲中交叠,欲说还休,使电影又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
电影的结尾处咋看来很突兀的“穿越”,使一部本来一本正经的古装片瞬间集体穿越,场景转换到一个现代的展厅里,可能是一个关于名妓柳如是的主题展,在柳如是画像的注视下的展厅里集中了影片中出场的主要人物,他们若有所思又无从起。
我不认为电影结尾的这个现代场景是像《步步惊心》里关于前世今生、客观的历史夹缝中关于个人的某种可能的印证。
我以为,结合电影的开端,这个结尾有着更为深远的意蕴,是一个经历过由色到空的轮回的女人(墙上挂着的柳如是),对那些穿着现代服装依旧在红尘中辗转的人的注视,墙上的女人也如这群现代人一样,有过生动的人生,但最后,也只成为墙上的一副挂画,冷眼看世间。
那么这群现代人呢?
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其实结局已然明了。
“此去柳花入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自从赤条条地被抛入红尘,经历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我才明白,我们永远无法明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这是柳如是最后的旁白,其意境与《红楼梦》里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入空”的色空轮回类似。
柳如是一生辗转红尘,那么多的情,那么多的色,最终都随风而去,只留下一副泛黄画卷,情情色色最终都成空。
如果没有结尾的现代场景,可能电影就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着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才子佳人、乱世文人元素,但如果加上最后一个场景,那就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而已,故事之外还有深意,是一种由色入空的虚无观,一种在时间流逝中个人的无所去从之感。
若按照穿越来理解的话,最后一个场景和整个影片的气质是格格不入的,我不相信导演或是编剧会这般脑残地自我摧残。
相比那些大片的喧嚣,《柳如是》显得低调而平静。
万茜饰演的柳如是作为秦淮名妓初看的确不够妖艳,但从整个影片来看,作为一个才艺双全、柔中带刚的角色,万茜的那份清丽和淡然确实很符合这个角色。
秦汉演的钱牧斋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基本符合我心目中的钱谦益的形象,唯一倒胃口的是只顾着念台词的冯绍峰,出场不到两分钟,陈子龙的形象瞬间被毁╮(╯▽╰)╭。
影片也不乏美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柳如是和钱牧斋的洞房之夜,比较含蓄的香艳,洞房的画面之后接着便是对一朵盛开的洁白的荷花的特写,让人浮想联翩,还有竞选花榜时寇白门随风飘摇的玫红色的纱裙,柳如是夜下清唱的画面,曲美,人更美。
给五星,力荐。
……一直以为国产电影缺好本子。
太幼稚了。
大陆影圈只产两种东西,蠢货,色坯。
好本子本质上就是个肉包子。
为什么没有引进《柳如是》的原因,算是明了了。
我还是应该相信大众的审美的。
这年头,观众说自己都不是傻子,院线也觉得自己不是。
但他们对于影圈来说,啥子也不是。
豆瓣影评说这片子就是朵塑料花。
再好看,也是塑料。
说得真温柔,真给脸。
非要一言以蔽之,此片就是个顶着名将美人头衔的拙劣三级片。
还不带前戏。
服装角度倒是没什么可挑剔的,万姑娘穿得风情万种。
可惜了,题材不该讲柳如是,讲讲归家园秘史倒值5星。
台词滴恶心。
演技滴没有。
剪辑滴PPT。
演员滴作死。
本片主旨大概是,讲述一个绝色美人如何使一个老骥伏枥的软蛋重整雄风,从头到尾哼哧哼哧报国无门的去处全发泄给河东君。
最后两人欢乐地和解。
多好拍一题材,麻痹真的有人还在拍电影么。
有些场景还不错,女演员也不是太妖艳,服装和男演员真是汗。。。台词也像是在背
无论是万茜还是伊能静总比不上小时候看的杨千珊的入木。万茜纵使有着才女的气质高贵和品性孤傲,可充其量像个民国时期的大家闺秀,实在不像是一个琴棋书画皆精通的才情并茂的一代名妓。结局雷死我了尼玛竟然是穿越剧啊!竟然又回到博物馆万茜在走冯绍峰现代装露脸,看的我以为这是《步步惊心》啊。。。
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前亦堪愁。
节奏好诡异的电影,只要男女主不说话就感觉一切都很好,一出声就感觉瞬间low了。女主既像董洁又像章子怡,偶尔还像徐静蕾,秦汉的严肃台普更是让人无力吐槽,陈子龙这种就是典型的“渣男都有一张莲花嘴”,按道理说这么个深刻题材不应该让人关注这些的嘛。
主创还是缺乏一个强烈的观念做基底,以致对于晚明士大夫心态、名妓内心周折、朝代兴替的表现皆流于泛泛。几场三级片一样的床戏、沐浴戏实在太煞风景了。
哪有评论的那么差劲.
服装太美了 飘出了中国意境
真想给2星。雷死我了,好做作。
传记性质的电影,更适合电视剧吧!给女主赞个
每个段落都挺不错,但连起来就差一口气。诚然,这个题材不好拍,详略得当殊不易。演员的个人发挥都很好。很多人诟病结尾,我个人有一种解读,导演大概是觉得,自己的演绎担不起“史说”,不妨就当作一个“戏说”,如梦似幻嘛,即使出了差错或者演绎得不到位,都可谅解。算是个委婉的自谦吧。
如果世上真有项羽,也自然会有虞姬,千古改不了的是女人依附男人的事实,我准备好了,就怕你不是英雄。
太散,没找出一个点来。演员 ,我倒觉得还好,编剧有点欠缺。
最后穿越是闹哪样
怎么可以把这么好的题材拍得这么烂!
从表演开始做作,一路就走到黑了。。。然后角色价值观颠三倒四的
没有双龙戏凤,没有狗血剧情。正经,太正经了!!!像纪录片一样靠谱的片子,除了台词稍微有点违和之外,无可挑剔!这样的片竟然有人打一分,那《金陵十三钗》你打多少分啊?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钱死之后的故事可能实在文艺不起来吧,终究还是消遣的小片子。这穿越,我尼玛。
一部传记式的电影 描写的是明末才女柳如是的故事 还有他与大他36岁的文人钱谦益的传奇爱情故事 她主张男女平等 关心家国大事 只为心无挂碍 重返宁静 在历史的长河中能有很多的先见知名和自己的主张 摒弃很多封建主义的思想 是一位杰出伟大的女人 由万茜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扮演柳如是 秦汉饰演钱谦益
画面美,编剧作死!
已经打好五分了,但看了最后一分钟,马上改成一星,辣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