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如果没有“天然无公害”的陈柏霖担当主演,这部电影还能剩下多少票房呢?
在拍摄完成之后,制片方选择了雪藏两年才让这部电影供应,面上自然有各种冠冕堂皇的解释,但看过此片后,我越来越相信这是影片本身的质量问题,否则投资方在决定投资一部电影之后,是绝不会任由影片搁置而丝毫不想着尽快收回投资的。
《台北飘雪》改编自日本青春小说,有日本的电影公司介入,又选择了颇有日本风情的菁桐古镇作为外景地,走日式抒情小清新路线的倾向一览无遗。
选择霍建起来执导,我猜测大概也是因为《那人那山那狗》和《暖》这两部电影在日本的电影节上获得了广泛认同的关系,起码日方会认为霍建起即符合日式美学,又带有中国式典雅的电影风格,应该是非常适合《台北飘雪》这部电影的。
但霍建起还是失败了,他的失败和他的成功同样属于这枚名叫“霍建起”的硬币的两面——《那人那山那狗》和《暖》的根基是中国乡村,这个基础霍建起是熟悉的,他只需给熟悉的东西渲染上一层日式的隽永即可;但《台北飘雪》正好相反,它需要在日式的缓慢小清新风格里混搭进中国因素,这显然让霍建起手足无措了。
有些人在看完《台北飘雪》之后,非常嫌弃影片的慢,认为是一种无高潮的沉闷,让人忍无可忍。
无高潮这件事确实是该片的一大败笔,但事实上,一部无高潮的电影仍然可以拍得很好看,正因为电影改编自日本青春小说,而“慢”这件事又恰恰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点。
我们看日本电影,无论是早期的小津安二郎,还是后来岩井俊二的作品,都能感觉到电影的缓慢,这些导演在影片中大量使用长镜头,这在许多被美国大片的快节奏喂大的观影者眼里,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但这些导演的作品仍然能成为经典,是因为从影片的整体来看,这些长镜头为影片最终能散发出那种舒缓、隽永的味道起了非常好的服务作用。
在这类影片当中,手持摄影和频繁的镜头切换都是绝对的禁忌。
在《那人那山那狗》和《暖》中,霍建起还是一个沉得住气的导演,他毫不吝啬长镜头的运用,而这些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也给了他回报,成就了两部质量颇高的影片,尽管在国内的票房不理想,但起码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到了《台北飘雪》,霍建起大概是觉得一部青春题材的商业影片不应该是那么缓慢的,因此几乎抛弃了长镜头,图寻求一种轻快,频繁的镜头切换和晃动的拍摄手法,一旦遭遇波澜不惊、几无高潮的剧情,根本就是一场灾难。
讲述爱情的文艺类影片本来是非常适合情侣观看的,但看到一半能让人烦躁起来的影片,或许会成为情侣吵架的导火索吧。
霍建起是美术设计出身,他对电影的美学风格有非常高的要求,但在《台北飘雪》中,他的要求显得过分刻意,有观众已经找到了很多破绽,比如在绿树环绕的桥上撒上黄色的枫叶,而水里却一片叶子都没有等等。
作为一个1958年出生的导演,在处理这部显然属于80后的电影时,处处显露出对年轻一代文化的陌生感。
影片中有一段是May、阿雷和莉莎三个人在台北街头游玩的画面,霍建起用了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作为配乐,这个音乐和镜头以及演员的服装搭配结合起来,让我恍若有一种看二流婚纱影楼拍摄程式化的新人外景MV的感觉。
让May对口型唱陈绮贞的歌也是一大败笔,文艺青年们对陈绮贞的歌实在是太熟太熟,童瑶的脸配上陈绮贞的歌,是不会给May的歌手身份加分的——怎么看都像是在假唱。
台湾综艺节目这个东西在霍建起的生活里大约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的,所以,一个模仿艺人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会觉得如此新鲜,以至于浪费了将近十分钟的镜头来让这个不知名艺人模仿吴宗宪和周杰伦,殊不知80后90后们早在《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等大量的台湾综艺节目里看惯了模仿秀,质量几乎都比这个高。
霍建起向青春靠齐的努力,在这些观众面前完全成了一个笑话。
在这部电影中,小莫和May之间的感情发生,并不是干柴烈火的那种,同样是舒缓的,需要氛围去衬托,但整部电影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人爱得莫名其妙,这其中除了导演的失败之外,童瑶生硬的表演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在May的身上,丝毫看不出她对小莫的爱意。
大概因为不是主线故事的关系,霍建起处理杰克和文文(纪培慧 饰)之间的感情发展,反而轻松许多,也更站得住脚。
当然全片并不是一丝亮点都没有,杰克与小莫在咖啡店里的那段对话还是很感人的,大意是说如果失踪的人没有人去找寻,那么失踪还有什么意义,讲得颇动情。
而老戏骨金士杰再一次不负众望,举手投足之间,一个外省人的辛酸故事呼之欲出,在May面前对小莫点到为止的赞美,更是表演的典范,这功力够童瑶好好学上几年十几年的。
原以为会是一部很纯、会很好看得片子 结果没想到嫩个差 我总觉得演起好假哦》。。。
演员演技决定这部片的质量啊................陈柏霖还好,那个女主角,真心演的西瞥
本来想给很差的,但是看在陈柏霖的份上,多加一颗星。
这两部剧呢,相似之处还挺多:首先,剧情拖沓冗长不紧凑,衔接不上,完全没有亮点。
看完只觉得很无聊。
想学小清新,功底还不够深厚。
部分内容甚至非常幼稚而做作。
如果是小说中如此场景,文字描述恰当,读者适当发挥想象力,也许还可以是个很唯美的故事。
但作为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画面,那个味道完全没有出来,表现力实在不够。
可能镜头角度,虚实,剪切等处理、包括音乐的配合,都不是很到位。
撇开这不知所云的剧情,男主角是唯一看点吧。
没得挑,都是台湾小清新电影老手。
外形不用说,演技也是清新自然派,很给力。
只是这编剧、导演把他们给浪费了。
像《蓝色大门》陈、《六号出口》彭、都比这给力啊。
另外,女主角都是内地嫩花瓶,《台北飘雪》女主角的演技又比《夏日乐悠悠》女主角稍胜一筹。
但是,所谓小清新,剧情和画面败了,就什么都败了啊。
看过很多台湾清晰小电影了个人十分喜欢台湾电影但是 对这一部 却不怎么有好感小火车、小村镇,依稀的台湾乡土气息,很吸引人。
但是剧情不免也太俗气了一些,女主歌星出逃,遇到男主,各种小浪漫,然后萌生情愫,一波三折最后还是能够在一起。
虽然也有贯穿亲情元素,但是总觉得不够生动。
演员演得也很一般。
我只给他们较差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他们也是有努力的去拍这部戏的。
所以没有给很差。
第1.这部片子感觉就在宣传他们那个小镇。
第2.这部片子里面的人除了小莫,难道没有一个有用之人了?
第3.他们没有全名嘛,一个MAY,一个小莫。
还有旅馆只要登记MAY就可以了啊?
连身份证都不用?
第4.情节过慢。
两个人可以看半天对方。
我都急死了。
第5.没有爆点,没有让人有看下去的冲动。
这是我近年来,看过唯一一部从开头到结尾居然没有一个精彩的点的电影。
如果让我推荐给大家。
我真的会觉得大家会恨我的。
连我自己都有中途想离场的冲动。
但最后还是按耐住了自己的情绪。
而且这部片子的片名,只有在片头刚刚开始时提到雪。
和快要结束的时候提到雪,别的地方完全都没有关系,只有台北下雨。
还有里面的歌也配的非常之差。
居然是老到不能再老的歌了。
反正一切的一切,唉。
只能说是失败之笔,大家别看了,我觉得如果是我,第一电影院我后悔了。
第二如果在网上看,我依然会后悔的。
好不容易看了场电影忍不住要吐槽一不小心点了部李大仁主演的电影,陈柏霖是一如既往的帅,但没办法的是女猪脚是童瑶,本来我是不认识这姑娘的,但是看着章子怡一样的面孔还硬生生往小清新上搬,整个死板和想办法的生搬硬套,最主要的是,最后把陈绮贞的歌给童瑶配嘴形,哥觉得实在是太山寨了。!
看这部影片完全是冲着陈柏霖去的,加上又是一部小清新的电影,符合我的口味。
看过之后,只能说,可惜了陈柏霖的演技,整个电影一直一一种淡淡的温润的节奏前行,不急不赶,可以慢慢消化。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启用这个外形酷似章子怡的童谣,可能是投资方指定吧,在看的过程中总是恍惚间看到的是章子怡在演,有点错乱。
而且说起童谣,这孩子只是长得算标致,并没有那么的清新可人,演技更是说不上,有点僵硬不自然。
如果是冲着里面的台湾风光倒是可以看一下,很美的说。
虽然影片的编排很多地方都有点扯,觉得有点太不切合实际了,但是的确是被影片的片名所吸引,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唯美、清新的爱情故事片,不过从一开始我就觉得有些安排有点太刻意了,但是真的很喜欢影片的拍摄地点,所以坚持看下去了。
片子从头到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中的两首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和《太多》。
不仅歌词的内容有深意,而且声音也还挺清澈的。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就是一个人回到陌生的地方,寻找的却是熟悉的回忆。
影片名字叫[台北飘雪],但台北是不会飘雪的,因此我一直等待着主人公制造浪漫的雪,但后来我才明白,这雪只是想建立起这种超现实的纯爱基调。
再加上雪这种兼具纯洁美好和孤独寂寥的意象,完全概括了爱情的特点——心境是柏拉图式的美好,现实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冷酷。
就像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份纯纯的爱,那份为了追求纯纯的爱而放弃的勇气。
女主人公唱了一首我超爱的《旅行的意义》。
说实话,可能因为太喜欢陈绮贞了,我觉得她唱的太干、太嫩了,不过在这里强调的也不是唱歌本身,而是歌词的最后一句:“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
逃避不会让一个人忘记另一个人,但逃避却很有可能让另一个人走进这个人的心底。
于是我还是很认同其实女主人公是同时爱着她的那个音乐制作人和男主人公的,只是不同于大多数的观点,我还是天真的认为女主人公最后选择了男主人公,或许大家觉得我没看懂,但我宁愿相信结局就是这样的。
况且歌曲也表明了,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她其实也是追求那份内心的平静,渴望得到内心真正想要的那份感情,离开了音乐制作人的确有很多不舍,但是他永远无法给她这份恬静,这份真正属于她的快乐!
当女主人公回到了现代化的都市,安排了很多夜景,车流,玻璃反照的霓虹灯,她的黑色皮褛和被夜风吹散的头发——无不透露着一种喧嚣和光鲜背后的孤独寂寥。
她在录音棚唱了另一首陈绮贞的《太多》。
喜欢一个人的孤独,但又不能喜欢太多;喜欢阳光照射的角落,但也不能喜欢太多。
喜欢一个人,但不能喜欢太多,现实太多两难的选择,太让人纠结和矛盾。
于是不偏不倚不冷不热的自由闲适,或许就是最能保护自己的生活态度吧。
影片从始至终都让人觉得平静、静谧,有一种淡淡的、很清新的感觉,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看看
本来女猪脚不说话还算可以,能看看,小镇的风景,陈柏霖都还不错,比较符合我口味,但是自从女猪脚张口说话,我就汗颜了,感觉特别假,做作,长得本来就没什么气质,再加上做作的表演,我强忍着看了40多分钟,还有那个被N部电影用过的陈绮贞的歌,实在无语了我。。。。
好吧,这剧是冲着男主这只来的,这段时间觉得陈柏霖很帅啊,觉得他演戏是那种比较随意的风格,很稀饭哒。
剧情有点老套啊,为毛他选的电影要有个五月,以前还有部五月之恋啊···奥····
完全冲着{陈柏霖}去看的 影片的两星有一星是给他的 其实故事是不错的 只不过导演肯定是个老古董 把片子拍得过时了 每次有几个感动点出来有情绪了 又会被下一幕的雷点给拽出来 里面的女主角像极了“马栏坡”版的章子怡 多了几分土气 里面穿插了她表演的歌曲是陈老师的《旅行的意义》和《太多》
这是一部让我在平淡中一直一直一直平淡下去的电影,直至平淡到影片结束了,还会接着平淡下去!!!
这……童瑶也太像章子怡了吧!
被音乐俘获~ 冷清秋&李大仁
奶奶个腿儿 太烂了吧 霍建起什么时候烂成这样了…… 各种做作 简直恶心。。。
是因为李大仁
一星完全是给『喂,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 』
从<蓝色大门>到现在,陈柏霖还是演大男孩。。
决定这类片子是小清新还是烂片的关键是男女主角,女主太挫了- -
场景美呆了 配乐有久石让的风格 完全是真人版的动画 视觉跟听觉的享受 哎 越来越爱陈柏霖了 怎么办?
如果没有人找你,失踪还有什么意义~
台湾观光片,女一真以为自己是国际章?
画面真得有霍建起的风格,很质感!童谣没演技,陈柏霖让人失望!
那个小镇风景很美,想着有一天去台湾一定要去那里看看。。。是旅游宣传片?
我能说 陈柏霖只要笑起来 就能治愈我咩
依旧台湾小清新,喜欢那首老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其实到最后特别不希望他们俩在一起,应该各自回到自己的轨迹上去,蛮好的!
陈柏霖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首歌各加一星。
“有时,一个人的爱情,就是他的最大梦想”很清新的小文艺风,质感的镜头一直带着淡淡地忧郁传递;配上陈绮贞的小清新音乐,很沉静的片子,但是剧情略显简单了。
女主也太像章子怡了吧...我中间都恍惚了...
为毛每次这种大陆妹和呆湾仔的狗血小清新戏码都特别青睐陈柏霖=。。=五月之恋初看还有个新鲜感,这次完全就想糊编剧和霍建起一熊脸啊!!!May你妹!童谣太不适合演这种端着的角色了,真以为自己是国际章啊=口=看完以后才发现制作人是佑佑演的这种事我才不会告诉你呢......NC颜饭三星全给陈柏霖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