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是个网络的时代,网友都隔着屏幕,很多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戾气,就将现实中不敢说的话都抛在了网上。
网络发达利大于弊,其弊之一就是网络造谣,无论以前还是现在,都有人控制不住自己,要去造谣。
看新闻就知道,这几个月就有几起,杭州警方近日发布“百日打谣”行动,处理了几个造谣者,大快人心。
本片抓住了网络时代的这个重大问题,贴合时事,中间不乏一些笑料,推荐观看。
本片讲的就是关于造谣的故事,贩卖墓地的小人物魏平安(大鹏 饰)为客户韩露(宋茜 饰)千辛万苦辟谣。
韩露人美心善,病死前裸捐,被媒体称赞。
慢慢地有人传说她是坐台小姐,捐得钱不干净。
墓地地主还要给她迁墓。
魏平安着手溯源,一步一步追查谣言的源头,堪称“千里追凶”。
源头来自内蒙的一个网虫,仅仅为了解锁网络小说的一个章节,获得热评,就杜撰了韩露的事。
最后警察为韩露正名,并惩罚了网虫。
这里面少不了魏平安的努力,韩露生前给他预定了一个生日祝福——烟花666。
影片另一条线索是女儿也像他一样为同学伸张正义,结果被校园暴力的事。
这条线索似乎不太饱满。
彩蛋,韩露还是小姑娘的时候,一次生日,想喝可乐没钱买,魏平安路过,请她喝了一瓶。
私信+++qun:
先亮态度:电影值得一看,但无法给出高分。
作为一个被网暴过的人,我非常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意识到造谣成本能有多低,以及网暴给当事人的伤害能有多大。
电影很精彩,但很可惜,大鹏为了保证故事的凝练度和喜剧感,使得“造谣传谣”这个议题存在一定缺失。
说来好笑,我之所以察觉到影片表达主题缺失,正因为我遭受过网暴。
【校园暴力偏离主题】男主魏平安以直播带货卖墓地为生,他的客户韩露过世后,被造谣是“坐台小姐”。
魏平安路见不平,为了辟谣跑断腿,他自己也因此陷入谣言和网暴之中。
导演大鹏很聪明地设置了男主女儿魏磨砺故事线,与跟电影主线形成镜像关系。
女儿目睹同学A被同学B陷害偷窃,她想告知校方真相,却被同学B威胁如果告发,就传播她腿上有大型胎记的秘密。
父女俩作为旁观者,他们知道事情真相,如果澄清谣言,他们都会付出代价,那么要不要为真相发声?
这条线的重点应该是女儿为了真相,是否勇于承担隐私泄露的代价。
编剧写的剧情是:女儿被同学B及同伙撕裤子、录视频。
这已经不是魏磨砺公布真相要承受的代价了,而是纯纯的校园暴力事件。
何况同学B一开始放暗箭陷害同学A,就是怕被追责。
那么她对付魏磨砺的时候,又何必开明枪呢?
这个人物的前后行为逻辑禁不起推敲。
如果改成同学B暗戳戳地散布魏磨砺的胎记隐私,部分好事的同学偷拍视频传播,导致磨砺不敢上学,魏平安与女儿视频互相鼓励,为各自的良心而战,或许会更好。
为什么我更希望女儿故事线中,同学B玩阴的,实际的施暴者应该是其他同学?
因为这样正好可以补全大鹏【造谣传谣】这个主题表达缺失的部分——传谣者的罪恶。
【疏于对传谣者的批判】造谣和传谣的危害都很可怕。
大鹏将传谣者们完全处理成喜剧人物,模糊了“传谣”的伤害,把重点只放在了“造谣”上面。
现实中,大多数人并不是卑劣的造谣者,我们往往不自知地承担着传谣者和信谣者的角色。
造谣者的确是罪魁祸首,可给当事人带来最直接伤害的往往是传谣、信谣者。
影片中,Tony、冯总、魏如意、金董事等人都是损害韩露名誉的关键参与者。
澄清真相后,电影并没有展现他们对此有任何反思,甚至一部分人因为魏平安带来的话题度,反而实现了流量变现。
电影表现了“造谣者”的可憎,呈现了“造谣传谣”的荒谬,却忘记了对“传谣者”的批判。
【传谣者态度单一】影片中,魏如意有句话揭示了所有传谣者的心态——“吃个瓜而已,那么严谨干什么。
”然而现实中,传谣者往往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
相当一部分传谣者之所以成为“网暴”的一部分,正是认为自己在做正义的事情。
讽刺的是,电影中魏平安、魏磨砺追寻真相的核心动力就是“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如果将Tony设定成是一个“正义的传谣者”,魏如意是“吃瓜的传谣者”,金董事是“来者不拒的信谣者”,他们在魏平安的影响下,反思自己的过失,转而帮助韩露洗清污蔑,整个故事完成度会更高一些。
不论你出于什么目的,为正义也好,看热闹也罢,只要客观上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你就是有罪的传谣者。
【后真相时代】《保你平安》的英文名是“Post Truth”(后真相),指“在舆论方面,客观事实影响较小,而情绪和个人喜好成分影响更大的情形”。
这部电影再次提醒了我们当下已经处在“后真相时代”,你所看所听的信息都是有心之人想让你看到的,而非你自己发现的。
当你看到一个事件,轻易被调动情绪时,就要小心掉入“后真相”的陷阱。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身陷谣言时,无异于案板鱼肉,等待你的只有绝望和无助。
我希望大家看完电影后,再次面对谣言的时候,能稍作迟疑,不跟风不冒进,在事实全貌呈现之前,不轻易表达观点与立场,尽量规避“后真相”。
《保你平安》是仁慈的,它还了韩露一个公道,甚至宽恕了传谣者。
这也注定这部电影难以上升为真正的佳作,只是一部还不错的类型片。
现实更多的情况是,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
而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减少这样的悲剧发生。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曾这么描述谣言形成的关键——“影响大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
”
《保你平安》依旧是大鹏导演笑中带泪的风格。
影片首启发于杭州快递造谣案,故事讲述了一个底层小人物为了帮助,捐助巨额善款后因病去世却被无辜网暴造谣的女孩,澄清谣言讨回清白的故事。
全片节奏紧凑,带一点悬疑色彩,充满戏剧张力,全程无尿点。
故事喜剧效果拉满,全场观众无数次爆笑,甚至拍手叫好。
片子立意深刻,围绕着网络造谣这一事件,使观众跟随着主角视角,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最后寻找到谣言的真相,事件本身贴近生活,能够与观众深刻共情。
另,影片中为了丰富故事体量,除了主线A故事外,还添加了一个B故事线,也与主角息息相关——主角的女儿在学校中目睹了同学被诬陷造谣,最终她在主角的影响下,做出了勇敢的行为,帮助被诬陷同学洗清污名,但自己却因此被霸凌。
这一条故事线与主线相辅相成,也是本片的亮点,不但可以丰富主角的人设,还作为本片的煽情点,在高潮时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顶端。
可见导演与编剧的设计比较缜密。
总而言之,《保你平安》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片子,它用喜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悲剧,值得所有人深思。
最后,借用影片中李雪琴说的一句台词:当你说一个女孩坐台的时候,不论她是不是,她就已经坐台了。
谣言猛如虎,希望止于智者。
最近,公司各种烦心事堆积,周末抽空去看了《保你平安》,本来奔着喜剧电影来的,结果看到后面,直接鼻涕眼泪都擦不停,一包纸巾根本不够用的。
虽然一直知道大鹏很会拍小人物,但没想到他这次拍的这么好,这部片中有久违的、特别宝贵的一种东西,而且,放心好了,虽然很好哭,也并不妨碍它也很好笑的。
这种东西,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汇来概括,怎么讲呢?
就像很多喜剧片,你看得过程可能也很开心,但这种开心持续不了太久,可能你出了影院,左转进了一家网红店,菜还没上来,那种开心就没了。
但《保你平安》是有后劲的,看完以后,你顶着哭红的眼睛,心情却很好,是那种觉得人间值得的快乐心情,然后去点一杯奶茶,去吃一顿晚饭,那种电影带来的恍惚感一直若隐若现,直到晚上回到家,洗完澡,躺在床上,片尾那个骑着小电驴送外卖的傻x男人突然又涌上心头,眼睛一湿,你明白,这是美好的一天,那个叫魏平安的傻x,带来的美好的一天!
《保你平安》其实属于非典型的一个故事,它的故事情节按照现实逻辑,甚至是离奇的,主角魏平安做的事也超乎常人想象,违背常理的,按理说,应该很难代入。
但相信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很难不被魏平安打动,魏平安这种丝毫不利己、完全助人为乐的性格,而且助的那个还几乎算是个陌生人的好ren好事,虽然足够zheng能量,但很难让普通观众代入,毕竟大家不都开始跟着强哥看《孙子兵法》了吗?
做个精于算计的聪明人才是主流吧。
但《保你平安》依旧完成了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深思的好故事。
关键在哪儿呢?
就在于魏平安身上的小,这种小不是演出来的小,而是活在我们身边的真实小人物——人到中年、一事无成、还爱装x的油腻大叔。
魏平安一出场,就浑身上下没一处靠谱,坐过lao,离异,开一辆老掉牙的大奔,在mu地工作,还染一头显眼的绿发,最不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一个中年lo-ser。
但这样一个人,决定做件路jian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事,这种本该是磊落ying雄做的事,他魏平安,这样一个不靠谱的小人物决定干了,而且几乎搭上了全部身家xing命,只为还萍水相逢的姑娘一个zheng义。
在为韩露pi谣讨gong道的过程中,魏平安的做法虽然看似不接地气,但也合乎人物逻辑,在迁fen这件事上,一边是有qian有shi自己老板都拼命巴结的客户,一边是yao传是个“家禽”又无亲人的孤女,不管是从现实层面权衡利弊,还是单纯为了图省事,迁走韩露都是首选。
但魏平安是什么人呢?
他是为被绿帽的兄弟两肋插刀、才坐lao的仗义之人,又为了妻女不被自己拖累、坐lao后选择离婚的善良的人,韩露的gu儿身份,在普通人眼中是不会有任何麻烦的善茬,在魏平安眼中就是欺负老实人,甚至是一个没有亲属、si去的老实人,他过不了自己这关。
他选择刨根问底,越追查越发现韩露这个姑娘太冤,就众口铄金、一人一口唾沫,把一个热心juan款的姑娘生生丑化成钱不干净的“家禽”。
他没法不管这个闲事,哪怕管的过程中,连自己都被编排成有脏病的姘头,他非得求个明白。
我特别喜欢魏平安驱车去驰峰,千里寻求zhen相的bgm,刘德华那首《世界第一等》,很老的一首歌,但魏平安做的事不正是怀旧港片里那种孤胆ying雄吗?
置自己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于不顾,非要为一个萍水相逢的人,而且还是si去多时,人间毫无亲属的陌生人,去千里迢迢非要讨个gong道,在大家都把“贪财hao色”“bao富发cai”光明正大写在手机壳上的当下,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实在是老派到不行!
那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不接地气”的故事,还能直击人心呢?
就在于韩露的黄谣,很难有姑娘不为之动容,就跟李雪琴片中那句经典台词:“当一个姑娘被人说是鸡,她不是,也是了。
”
这种yao言不只是网络bao力,而是可能伴随着大部分姑娘成长中的“名声重担”,因为这些,我们不敢穿所谓暴露的衣服,不敢在人群中过于醒目,不敢跟名声不好的人交朋友,因为我们禁不住这样口口相传、没人深究的“听说”。
甚至也不仅限制于nv性和弱者,魏平安不也因为为韩露出头,被当作姘头,被YAO传得了脏病;而有QIAN有势的冯总也被编排成DU枭。
没人在意ZHEN相,只求吃瓜那刻的猎奇,哪怕因此毁了一个一个毫不相干陌生人的一生,甚至SI了还被编排成这样。
而我们大部分人就如同魏平安,人生哪怕没有像他一样活得稀碎,估计也大多各有各的不如意吧,但哪怕是魏平安这样一个人生跌到谷底的小人物,他也在这样普通的一天,为一件毫不关己的事,决定做一把ying雄,或者说,他也没想过要做什么ying雄,就处于热心肠的天性,没法不去多管这件闲事,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自己被泼脏水成了姘头,阻止迁FEN得罪了公司的大客户,丢了工作,甚至发展到抢骨HUI盒被ZHUI踪的程度,为了抓住造YAO的始作俑者,跳货车车厢,钻火车轨道,是撞破南墙也要把这事做成的“豁得出去”。
而我们现实中的很多人,跟ying雄之间缺什么呢?
或许就缺这种“豁得出去”,一个跟我们一样,或者还不如为我们,比我们活得还窝囊的魏平安,做了一件让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哪怕我们还是会忍不住笑骂一句“真是够傻X的”,但我们没办法不共情这样一个故事,喜欢这样一个傻X。
这或许就是一部合格好电影的真正魅力所在,它不必声泪俱下演一个好REN好事,就让一个身边随处可见的小人物,在不经意的一瞬间,决定做一件好事,误打误撞成了一个ying雄,这就是一个直击人心、人间值得的好故事。
而《保你平安》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它懂得适可而止,你看魏平安帮了韩露,也侧面帮了冯锵锵,但最后他并没有喜提富婆冯总,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离异大叔,变成冯总的心上人,自此走上人生赢家的康庄大道。
相反,他更惨了,连老旧大奔也DI押出去了,因为做ying雄真心需要代价的,得赔偿人家网吧的损失,也丢了工作,而人生的高光时刻很快过去,日子还得照过,他变成马路上骑小电驴送外卖的更凄惨的傻X。
这反而就是生活的zhen相,也是不悬浮又美好的一个好故事,让你看完心头一热。
好在狠心的主创最后还是给我们爱喝可乐的潇洒哥一点糖,虽然不是富婆倒追,但或许这样的结局才更适合我们的潇洒哥,毕竟他一直最爱的只是可乐,不是mao台。
我是哭着从电影院出来的,我想起了一些往事,贴吧这种情况至少十年了 ,还是第一次引起关注。
出了电影院,我平静了好久 ,现在半夜睡不着来写了这篇影评。
本来我是想明后天再写的,因为情绪涌上来怕收不住,可是我已经因此失眠了,所以就写了。
现实中没有平安哥,只有千千万万的受害者。
连活着的人,都无法保护自己,更何况已经死无对证的韩露。
而且就算她真是坐台小姐又如何?
难道她就不配埋在那吗?
为什么连死都要分个高低贵贱?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没人关心真相,只要内容足够“劲爆”,再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在网络上也会被人认同。
他们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没人关心你到底是不是,更没人去核实,因为还没等过三天,另一个更“劲爆”的人物就会出现,吃瓜路人开启新一轮的狂欢,而少数人还是会对被造谣者进行骚扰,或许出于无聊,或许是为了挖掘更“劲爆”的。
我也不是没想过求助,我当时还是个学生,我对长辈说了。
有一种长辈是哈哈一笑,问我“这也算个事?
屁大点事哭什么?
他们爱骂就骂呗,你不看就完了”,还有一种说“没事不好好学习上什么网?
怎么他就说你不说别人呢?
你不上网还能有这种事?
”后来我又想着投诉,基本石沉大海,最多也就是封禁几天了事,甚至没有人被永久封禁。
我也找过吧主,有的没看见,有的装作没看见,有的让我放平心态,甚至还有的各打五十大板,把我和追着我骂的都按违规处理了了事。
我当时不知道这种事情如何报警,而且有一个当时发表强烈认同的人,我发现他一年之后发贴咨询中考,这说明他那时才15岁,也就是说就算我当时报警,警方能拿这种不满14周岁的小破孩怎么办呢?
当年引发事件的原因,仅仅因为我文章里的几句话,惹了某粉丝群体(非明星的粉丝)。
长大后,作为一名记者,我卖文为生。
现在现实中的人,也有发微信质疑我写的新闻报道,不过还在正常的发表看法的范围内,正常的点评我可以接受。
然而直到20年,贴吧还有人发私信说我是“妓者”、是名“妓”,问我多少钱一晚上。
其实作为一位十几年的老用户 ,我也知道受害者不止我一个,有的人只是发了生活照,就被人写上几行恶心的文字,之后添油加醋的造谣职业和私生活;有的人只是在朋友圈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就被人人肉;有的人只是用了某些软件,关注了某些吧,就被挂贴吧问“如何评价”,从而被评论区辱骂攻击;甚至有的人,仅仅是出于善良说了一些同情弱者或者动物的话,就被人冷嘲热讽。
我大学时有一次刷到了一个帖子,里面是我的一位校友一个人在寝室睡觉的私密照片,我一直怀疑是查寝的人拍的。
我当时又找吧主,又投诉,投诉理由解释了上百个字,终于让那个帖子删除了。
我在网上非必要不发自己的照片,包括朋友圈,因为连我都不知道我朋友圈里那些人是人是鬼,某些施暴者生活中也是正常人。
其实我也知道,很多人干这种事的时候心智很不成熟,觉得评论一个“我睡过”“我在KTV点过”特别有“意思”,可是对于当事人的影响可能很长久。
我从来不认为因为A给我伤害,我就有权在网上乱骂路人、诅咒无关的人的全家、或者机关枪扫射一样伤害跟A只是认识的BCDEF....我认为这样的话,我和那些施暴者没有任何区别。
我现在做了网络志愿者,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有更多类似经历的人。
我一直觉得这个团体里,有很多我这种人。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提交的数据都是一个类型,哪怕无效还坚持不懈的提交举报,那他大概率是在这方面受到过一定程度的伤害。
世界上没有平安哥,我希望我做一个平安哥。
最后说一句,我曾经很热爱贴吧,这是我用了最久的软件,可是回忆里面多少有些苦涩的味道。
如今再想说爱它已不易,最终把动态分门别类发在了豆瓣。
逼走我的从来不是贴吧本身,而是贴吧某些低素质的用户。
我想或许我继续选择在公共厕所里面睡觉,假装岁月静好,才是不合适的。
《保你平安》这个片名,听上去更像一句祝福,而不是一部电影。
这种反差感就像吊儿郎当的平安哥一出场那样,你总以为他是个反面人物,实际上他才是全片那个暖心担当。
虽说干的是“地产业务员”的活,但他卖的不是活人的房子,而是死人的墓地。
这样一个“晦气”的中年男人,生活自然万般不如意。
被前妻嫌弃,被女儿蔑视,连那辆老爷车的后备箱也跟他作对。
若不是为一个叫韩露的死人讨回公道,他的生活可能永远会像一潭死水。
但就是那个爱管闲事的性格,让平安哥从现实到网络都摊上了大麻烦,惹出了一大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然而笑出眼泪的同时,你又在不知不觉中被电影展现出来的温情所打动,并意识到平安哥的“人间自有真情在”多么美妙。
融梗、调侃、多元化的大鹏喜剧风格 显然,我们可以将“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句话视为一种玩梗儿。
这句台词也出现在徐峥和王宝强主演的电影《人在囧途》中,天真无邪的王宝强始终坚信世界上的好人更多,于是把“人间自有真情在”始终挂在嘴上。
电影《保你平安》中,这句台词被大鹏饰演的男主角平安哥先后两次讲了出来,使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还让大家看到了大鹏喜剧里那些小人物身上珍贵的人性光辉。
而寺庙里抢骨灰盒这出戏,很多观众可能瞬间就联想起《疯狂的赛车》里的“骨灰盒交易”。
抢骨灰盒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行为,正如它的表现手法也是简单粗暴式的。
虽说没有宁浩电影里那些精巧设计的笑料,但《保你平安》同样传达出一种近乎爆炸般的喜剧效果。
平安哥奔跑时,镜头对着脸、跟着主角一起狂奔,这一“盖·里奇”式的镜头设计使故事的节奏越发紧张起来,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参与感。
搭配恐怖医院那一系列港式无厘头的笑料,《保你平安》的搞笑指数被拉到最大值。
“世界第一等” 平安哥有过前科,之所以犯事,正是因为爱管闲事的性格,和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牺牲精神。
之前是老祁,现在是韩露。
虽然韩露只是他的客户,而且已经不在人世,但对平安哥而言,与其说早已将韩露视为自己的妹妹,不如说他不能背弃自己的良心。
这就是平安哥,从不拉帮结伙,始终单枪匹马,却发自内心地追寻世间的正义,并坚定不移地付诸行动。
这样的人放在古代,是路见不平的绿林好汉;放在今天,就是勇闯天涯的孤胆英雄。
于是我们看到将油门踩到底的平安哥,独自一人杀向内蒙古大草原的公路旅程。
在伍佰慷慨激昂的“世界第一等”伴奏下,观众的情绪瞬间就被点燃了。
而这首歌出现的意义,更像对平安哥人生的一种总结: “人生的风景 就像大海的风涌 有时猛有时平 亲爱朋友你要小心”“是缘分是注定 好汉剖腹来参见 不惊风不惊涌 有情有义好兄弟” 少女的成长 王圣迪在影片中饰演了平安哥的女儿魏磨砺。
小姑娘虽然表面上总是吐槽这个一事无成的爸爸,却一直偷偷关注着平安哥的一举一动,并在潜移默化中被他影响着。
当她发现平安哥不顾一切地为死去的韩露讨回公道时,她内心深处的“侠义情结”也在不知不觉中唤醒了。
最终,她也为被栽赃的女同学讨回了公道。
所以在平安哥一路追查的主线背后,磨砺的成长也是一条重要分支。
这一经历,不但让一个中年男人守护住了人性的光辉,也让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女孩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爱管闲事并不是错,更不该被污名化,真正有错的是施害者,是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无事生非的键盘侠。
父女二人用“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方式,相互达成了人生路上的一种共识与和解。
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上,他们还将继续战斗下去。
病毒传播 如果说平安哥的追查就像一出现实版本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那么互联网上的恶语中伤,绝对比病毒传播的速度还要恐怖:先是已故的韩露成了坐台小姐,接着平安哥又成了韩露的情人,最后就连被抢走的骨灰盒也成了“毒品”(这里再次致敬宁浩),而玛丽饰演的冯总更是摇身一变成了“大毒枭”…… 这是现今互联网最让人恶心的一面。
不要以为你清清白白,脏水就不会泼上身。
看看韩露、平安哥、冯总和那个无辜的骨灰盒吧,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而在现实层面的互联网世界上,这样有意无意地栽赃和污名化同样屡见不鲜。
只要你还在上网,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不要作恶 这一切的根源还是要回归人性,回归人性中的那些黑暗面。
它提醒我们不要作恶,哪怕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小恶”。
421之所以造谣韩露,是为了看一篇网络小说,岂料对逝者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而磨砺同学的栽赃陷害,也不过是因为小小的仇富心理,导致三个女孩子的命运滑向不同的深渊…… 所以我们要警惕人性的黑暗面,守护好它充满光辉的那一面。
不管在现实生活还是互联网上,都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我们当然希望每个人都像平安哥那样侠肝义胆,但我们还是更希望破坏这个世界的人越来越少,就像片尾曲“祝你平安”唱到的那样。
它和《保你平安》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句单纯美好的祝福,后者像周围出现了坏人时才会说的话。
布莱克-斯奈德在《救猫咪》中说,主角的动机必须是最原始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类型片中,脱去外表的一层层伪装,最后主角的动机是生存、性、保护所爱之人、对于死亡的恐惧等这些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律政俏佳人》里,芭比式女孩瑞茜•威瑟斯彭考上哈佛的动机是挽回爱情,《雨人》里,冷漠自私的汤姆克鲁斯从疗养院拐走从未谋面的自闭症哥哥是为了谋夺父亲三百万美元遗产。
《雨人》剧照当然并不是所有电影主角的动机都是原始的,让主角的动机变得原始很多时候是编剧展开故事地一个技巧。
毕竟,电影的长度有限。
很多商业类型片只有90分钟到120分钟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要完成铺垫、争执、娱乐游戏、坏蛋逼近、灵魂黑夜、结尾和终场画面......这么多任务,要在极短的篇幅内就建立起观众对主角动机的信任,而不是从头到位都怀着一种“这也太假了,谁会这么干啊”轻蔑或者“就这点事也值得费这么大劲儿”的嗤之以鼻看完整部电影,然后回去在豆瓣上打个差评(毕竟现在也不比原来了,观众的钱不太好骗了,电影的口碑还是挺重要的)。
一个电影主角动机的可信性,直接影响故事的成败。
在这种情况下,原始动机,就是主创设立人物动机的最简便方法,因为任何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的观众都能理解生命、爱情、金钱……的重要性。
那么,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来审视《保你平安》的时候,会发现这部电影的动机一点都不原始。
大鹏饰演的墓地销售魏平安,为了替自己也不怎么了解的客户韩露挽回名誉,不惜丢掉工作、被网友大量围观嘲讽造谣、在警察的抓捕下追凶。
但从观影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这个故事讲的无疑是成功的,因为相信了主角的坎坷不易,结尾烟花之处的的煽情才显得恰到好处。
为了让这个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合理,主创人员做了一些尝试:一、人物设置大鹏饰演的魏平安,从不同配角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拼凑出这个人物的前史。
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个热心肠,没事儿会帮陌生人点小忙(帮韩露买瓶可乐)。
兄弟老婆前夫上门天天闹事,为了替兄弟出头,一脚踢地闹事者丧失生育能力。
兄弟没事了,自己去蹲了五年监狱。
进监狱的时候为了老婆孩子能有人照顾主动提了离婚。
就是这样一个义气冲动善良又有点认死理的人设在后面去替一个不太熟的客户伸张正义,这个故事才能合理。
大鹏 饰 魏平安
王圣迪 饰 魏磨砺同时,这个故事中纯粹利他的人不止魏平安一个,魏平安的女儿魏磨砺也可以因为老师的启发和同学的遭遇不顾威胁挺身而出。
王迅饰演的祁致富,面临老板的责难和降职的威胁,也要苦苦替魏平安求情。
就是因为整个环境中还充斥着这样的‘小善’,魏平安的‘大善’才显得更加合理化。
二、适当留白白马,作为影片中一个重要的意向,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理解。
白马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魏平安的自述,他在路上遇到一匹白马,跟着白马去了孤儿院,找到了韩露和男友的合照,这才发现韩露和执着于迁坟的冯总之间的关系。
关于白马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白马是真实与现实之间的分野,通过设置白马这个意向,更加凸显现实世界好人难做的窘境,整个故事可能都是魏平安在头脑中虚构出来的,导演的自我表达借白马得以完成。
还有人认为这是魏平安的急中生智,为了赢得冯总四天宽限编出来的谎话。
马丽 饰 冯总白马的第一次出现,通过对话形式的描述,而不是实拍,使得每一个观众都能更加相信这个故事。
这样一个类似于虚构的手法,反而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
三、风格化情节设置在看电影的时候,影厅里爆发笑声最多的场景是鬼屋的桥段。
魏平安开始追查谣言的来源,发现竟然是自己的妹妹,就去妹妹上班的鬼屋找人。
这一段可以算的上是全片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NPC与男主共舞,搞笑与恐怖齐飞。
最妙的安排是鬼屋顾客一行人,魏平安闯入找人的时候,也被顾客当成了NPC之一,紧紧跟在主角后面把他当成通关的线索。
这段出现了大量的jump scare,鬼屋恐怖阴森的氛围搭配信息差制造的笑点,让整段情节都呈现出一种即搞笑又恐怖的荒诞氛围。
不光是鬼屋的段落,荒诞的风格几乎贯穿了全片。
网络谣言越传越离谱,魏平安在互联网上爆火,开始有了粉丝团和黑粉团,造谣者造谣就是为了多收获几个赞好省九块钱看网文……这些虽然荒诞,但无一不能在现实世界找到素材来源的情节,让整个影片都充满荒诞现实主义的氛围,而魏平安的行为,反而成了这个荒诞世界里少数显得不那么荒诞的行为。
一些乱七八糟的随想从2007年大鹏主持第一档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到现在,导演大鹏已经出现在观众视野里出现了十六年了,这十六年里观众看着他一步步从主持人到导演,从票房成功但口碑不佳的《煎饼侠》,到广受好评的《吉祥如意》,再到类型元素纯熟但不乏自我表达的《保你平安》,他找到了自己的把商业元素和自我表达结合地路径。
这十六年间并非一帆风顺,有过票房成功,也有过说话不慎被全网群嘲,《吉祥如意》除了女主角,剩下亲人几乎都是真实的。
《保你平安》讲的是主角被人造谣和网暴。
这些故事中有多少来源于他自己的真实经历并不好说,能肯定的是,生活赐予他的,他把它们统统变成灵感的养料。
创作者就是要用作品说话,剩下的就交给观众去评判。
吉祥如意 (2020)7.62020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大鹏 / 王吉祥 大鹏
仅就拍电影而言,大鹏算不得才华横溢的天赋型选手,但的确是有很多小才艺小想法。
他的作品,在普通商业娱乐电影的基础上,总能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虽然只有一点点而已,但这一点点不同,就是大鹏的特色。
回到《保你平安》,剧本还是非常常见的商业类型片,喜剧做底,有一些现实批判元素,也有泪点和升华,起承转合非常标准,拍得也是踏实完整,挑不出大毛病。
但你要说惊喜和才华的确也不多,《保你平安》比《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更加成熟,但肯定没有《吉祥如意》突破大。
《吉祥如意》是大鹏一次离经叛道的尝试,是不符合商业规律的自我之举。
这次《保你平安》回归了主流商业路线,还是大家所熟悉的大鹏。
某种程度可以把《保你平安》当作娱乐版的《秋菊打官司》看,都在讲一个执拗的人怎么在不被理解的困境中“认死理,要说法”。
当然《保你平安》拍得更加浅显,角色和情节的设计更强调娱乐性。
男主角魏平安是非常符合大众认知的东北“街溜子”“社会人”,但他在电影中展示出了极高的道德感和行动力。
这种道德感几乎脱离了普通人的社会经验,有了几分神性的意味。
整部电影还是小人物当大英雄的叙事套路,不过电影中几乎没有真正的反派,主角对抗的是以网络暴力为代表的虚拟集合体。
这是互联网时代独特的故事,每一个拆分个体看起来都不太有害,甚至连恶意都没有,但他们汇聚起来就构成了巨大的“恶”。
因为可以隐匿真实身份,因为可以群聚而躲避责任,小小的谎言就卷起了滔天大浪,对无辜之人积毁销骨。
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当然存在,而且一再发生,比电影还要残忍无情。
电影同时呈现了荡妇羞辱、校园霸凌和网络暴力三个现实点,同时通过父女双线的方式升华和传承了主题。
这都是创作上的巧思,电影的加分项。
但这毕竟只是部喜剧风格的娱乐电影,对现实的批判被娱乐元素冲淡了,且主题多少与人物的处境有些脱离。
而且为了照顾大部分观众的体验,电影把道理讲得特别“白”,几乎是以说教味非常重的口气讲故事,好处是很容易懂,不用费脑筋,坏处自然是看到哪儿算哪儿,感官刺激带着脑子走,信息量就是小品的水准,而且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
还是要夸夸大鹏和李雪琴的演技,大鹏的表演真的是好的,几场情绪戏非常到位,又没有用力过猛。
他收着演时也很精彩,《无名》中的唐部长是我全片最喜欢的人物,大鹏的表演影帝面前也毫不逊色。
李雪琴则胜在自然,完全不像初上大银幕的新人,那种松弛感和她在脱口秀舞台上如出一辙,就自然成立。
当然导演也照顾她,角色的设计和本人的日常言行诸多贴合。
其他配角基本就是正常出任务,大鹏甚至复用了《缝纫机乐队》里乔杉的人物,并且放了主题曲《都选C》,可能既是对自己致敬,又是在缅怀已经去天上的赵英俊。
总地来说,大鹏再次交出了一份过关的答卷,证明了他是有能力继续拍出优秀的商业电影。
我更希望大鹏沿着《吉祥如意》的轨迹,多拍一些个人化作者性的作品。
当然前提是他要在商业上充分证明自己。
从《煎饼侠》一路走来,大鹏的进步都肉眼可见,大鹏、易小星、卢正雨,这些非科班出身,靠着一腔热爱,靠着网络视频的时代浪潮,得到命运垂青,成为电影导演。
虽然他们一路也都起起伏伏,未必一帆风顺,但现在也都还在坚持和前进着,这很励志,也很了不起。
好看,特别是平安哥在得知女儿因为举报班上同学诬陷他人事情,被拍胎记视频发到网上后,当天晚上就想赶紧回家,车上看视频大鹏伤心欲绝的那段也是他全片演技最炸裂的一段。
平安哥也非常后悔自己做了一个坏榜样,导致女儿受伤,但是路上车子抛锚,手机又没有信号,他跟着电影里的白马来到一个牧场,操着一口蒙语的牧民跟他交流完后,平安哥骑在老人头上,老人骑在马上找信号,最终给女儿拨过去视频,他们俩对话的那段深深打动了我。
平安哥说爸就是个大傻子,不应该瞎鼓励你。
女儿说咱俩都没错,我一点也不后悔。
平安哥说别学你爸,以后咱闲事也别管了,咱不能逞能了。
然后女儿把手机对着自己腿上的胎记,跟平安哥说我打算今天就这样穿着去学校,是不是还挺酷的。
然后女儿继续说我的事情做完了,你也加油,做你觉得正确的事(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当我们在做我们觉得正确的事,有时候我们会有力不从心,觉得想放弃,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但如果身边被我们影响,支持我们的人在这个关键时刻,跟我们说相信我们,让我们继续加油,坚持往下做,我们就会对做的正确的事情继续充满信心。
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这么神奇,在没有力量的时候,身边的人给我们力量,也会让我们重新焕发生机,元气满满。
“一碗粉还是两碗粉”这类的人性难题自古有之,在互联网的催化下愈发猛烈且荒诞。
相关题材的艺术作品近几年并不少见,但出彩的并不多。
大鹏的这个作品可见他不光思想还有水平,不论是节奏还是镜头拍的确实不错,最出彩的地方实际是掌握了喜剧跨界演员尤其是网红的正确用法。
这群人在电影中最欠缺的地方就是电影节奏,以往的喜剧明星大杂烩往往都成了通篇闹剧,什么时候该用王迅(王迅把生活中的小人物演绝了,黄渤这两年腕大了逐渐开始脱离小人物但又总有小人物影子有点可惜),什么时候该用贾冰(贾冰气质特殊,不是所有角色都能演成《狂飙》里的徐江,且徐江的出彩这正是因为反差感,而反差感往往需要大量剧情辅助,电影时长受限,除非是主要角色不然还是用在半正经的闹剧部分最好)、于洋和老四(放在纯闹剧部分效果极佳)、李雪琴、潘斌龙和杨迪(都是尺度能把握不错但观众对他们的脸已经有刻版印象的明星了,所以用在剧情衔接作为正戏前后的调剂确实加分),后面各种大能之类的网红直接以网红身份出镜来了几个镜头,既给了面子,又有助于短视频时代的宣传。
这些资源利用手段估计都是大鹏在《屌丝男士》时代积累的经验。
和他一比,德云社的几个作品之类的喜剧明星大电影喜剧圈资源滥用确实是手拿好牌没打好(并踩一捧一,而是有目共睹)。
说回故事主体的“几碗粉”难题。
本剧其实是大鹏对于该难题的一次既接地气又浪的探索,故事虽然是大团圆结局,但实际隐隐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比如现实中的一个个魏磨砺所要经历可不仅仅是撕开裤腿那么简单。
比如剧中经过重重磨砺寻找真相的主人公魏平安,拘留15日,赔了大概一辆奔驰车的钱,而罪魁祸首那个造谣源头,仅仅拘留七日,罚款500元。
主人公一路顺风顺水,身边还有妹妹、女儿和王迅扮演的直属领导兼好兄弟支持他,前妻和前妻丈夫也都是常规意义上的好人,冯总也讲道理,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仍是如此,何况我们,何况是那些“孤立无援”的当事人,当事人和第三方还不一样,他们的所有辩解都会变得无力化。
所以大鹏给出的终极答案其实是,勿因自己的一时嘴快、蝇头小利而轻信、传播他人之事,面对“一碗粉还是两碗粉”这样不确定的事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我们或许因为生活所限无法作出主角魏平安甚至魏磨砺的行为,但我们可以做魏磨砺的老师(剧中老师的行为并非信谣传谣,而是在线索证据不全的情况下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而后续知道真相后也放下了权威和身段勇于承认错误,现实中的一些人尤其自身处于上位者的往往会因为自身权威或者脸面等实际微不足道的事而去采取一些自认为柔和,实际解决不了问题的方式去处理,比如给出一个模糊两可或者传播有限的澄清。
),希望大家共勉。
不至于不至于,像浓汤宝搞出来的鸡汤,味儿特浓,料特少,全是科技与狠活儿,没啥坏处,喝多了对身体不好。
一部直击网络舆论病症的喜剧,同时也是一部言之有物的现实主义电影。对无辜女子的实体挖坟,对应着网民对她死后名声的“虚拟挖坟”。就这点而言,《保你平安》的社会表达真的特别聚焦、态度也非常坚定,双线交织的设定,每个笑点的铺陈,都是为了描述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在“后真相时代”,海量媒介信息的捆绑下,人该如何找回那些丢失了的人之常情?“图个托付、图个心安、图个人间自有真情在。”用朴素的良心,去做正确的事。这很简单,却又很难。
关于韩露如果真的是坐台小姐应不应该被挖出来这件事,开篇魏平安和墓地经理吵架已经给了创作者的表态。魏平安质问祁经理:坐台小姐怎么了,埋咱这的人不让有道德瑕疵?别老模糊重点了吧?真不知道是看不懂还是看不见。
从《吉祥如意》到《保你平安》,这两年大鹏导演找到一条适于自己发挥的创作之路,既不失导演对现实生活的切入题旨,又不失悲喜交加的感情渲染,作者属性和商业诉求都兼顾了,一笑一哭之间,看到了普通百姓的起起落落。《保你平安》对直播带货、“造谣、传谣”、“网暴”这些热门元素的呈现,没有变成虚指的空中楼阁,而是有真切的现实基础,人物的心理轨迹、生活变化,在意料之中又超出想象,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睛。这样电影不是太多,是太少!
编剧功力不行,魏平安的所有行事动机缺乏真正可以信服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应该通过细节呈现,而不是直白于台词,导致影片呈现流于表面,情节递进要多尬有多尬。全片贯穿始终的就是大鹏拼老命要证明韩露不是坐台小姐,这个立意……编剧团队意识形态落后可见一斑,职业不分贵贱,越想证明,越说明这个社会有病!人家做慈善,功德无量,就因为坐台小姐就低贱了?既然启用那么多喜剧演员,为什么不性别互换一下,去证明男的不是🦆呢?我想那要有趣得多了😏。
立意很好,我理解这部片子在这片土地上被赞的理由,确实戴着镣铐跳了一出新鲜的舞,是男女都能理解的朴素正义故事。但是细究起来,还是有隔靴搔痒的感觉。
大鹏一直在进步…一直在…一直在学着怎么讲故事…他能把东西做出来…好羡慕啊…
给三分都嫌多。无惊喜的笑料、无完整的人物塑造、无深度的人文关怀。很失望。
有点鸡贼,也有些真诚,是用了心的,大鹏挺能把握情绪。女儿那条线简洁有情,不错。少点尴尬笑料就更好了。
众人吃瓜快乐,庸人罚款500,主角倾家荡产,最后一起看烟花。真实得令人不适。
大鹏从《吉祥如意》带给我的不适感,在这一部被无限放大:太鸡贼啦!!他太清楚自己要什么、什么都是“为他所用”,看起来很关怀,本质只是热点的跟屁虫,一个没有任何自己原创想法的空心人,感受不到他cares anything, actually..
小品干嘛拍这么长。
结尾有扎实地被感动到,平安哥的所有坚持,伴着毛不易唱的祝你平安,让我的眼泪也一股脑儿的出来了。大鹏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次蜕变,每一点进步,说易行难,这次必须5星好评!
如果她真的是一个站台小姐,如果她真的有过瑕疵和不光彩的经历,难道她就不配拥有真挚的感情和爱人吗?难道她就不配做好事吗?难道她就不配与其他人一样被平等对待吗——尤其是在死亡面前?影片应该去拍的是,当她真的是一个站台小姐的时候,魏平安如何给她讨回公道——而不是像片中一样一句话带过,另外,为什么没有这么拍的,要么不敢,要么这件事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下是行不通的——人们不会承认一个不够清白的受害者的公道,可是有谁是完全清白的呢?其实用《简爱》来回答再好不过了,我不是以习俗、常规在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我们穿越坟墓,一同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
基本没怎么笑,笑点都好无聊,大鹏想要的太多了刻画的又完全不新鲜又在极保险范围内,不架空地名真实地来是正常的优点,有些共鸣但无共情,也许因为我不来自北方,毛不易唱祝你平安很难不好听,那匹马可以换成绿色的马。再想了想那句台词如果她真是小姐就搁咋咋办,都什么呀,体内女性感到不适再减一星,可怕的男味,可能还感动一堆类男。
你能看到大鹏导演确实尊重喜剧片,并受到了社会派类型片的启发。当一个严肃主题出现在喜剧中,便有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英文名“post-truth”(后真相)完全概括了主题,虽然是2016年《牛津词典》才有的新词汇,却是一种在八卦圈和社交媒体早就存在的事实,电影以通俗化手段对这种现象予以善意的讽刺。本质上,网络(传谣)暴力和校园暴力没有区别,用父女线紧扣同理心,互为镜像。开场就用脏车洗白白,迅速建立起基调,戏剧起点是从流言的后果往回捋,找到根源,各阶层的吃瓜角色贯穿起谣言的两极。当你听“Tony”时,已经是“偷泥”了,在喜剧中是错位叠加误会,是听说的错位引发的误会。大鹏态度硬朗、网感十足,又从喜剧中延伸出新的温情。喜剧的内核就是悲情,大前提还是朝着一个好故事的目标努力,故事是大于喜剧的。
不难看但没有必要。除了纪录片吉祥如意,大鹏所有的电影似乎都像是同一部影片,丝滑、网感好、不尬,但是平面肤浅又故作姿态,小题大做,爱说教、沉浸在自我感动。
看了一半,及时止损。
立意想法是好的,过程有点一般
当一个女人被人说是小姐的时候,不管她是不是,都已经是了。这句话电影值得五星。